道德傳統文化故事

來源:文書谷 8.41K

道德的最大祕密就是愛;或者説,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於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道德的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道德傳統文化故事

道德的故事精選篇一:我不能丟掉良心道德

1820xx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裏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着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説:“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裏也總揣着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着粗硬冰涼的麪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幹,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裏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着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隻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户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説:“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説:“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説:“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説:‘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説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麼也沒説,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道德的故事精選篇二:猴子與道德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裏,上頭有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

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而這五隻猴子都會一身濕。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濕了。

之後每隻猴子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

這隻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

結果,被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一頓。

因為其他四隻猴子認為猴子A會害他們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嘗試了幾次,雖被打的滿頭包,依然沒有拿到香蕉。

當然,這五隻猴子就沒有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另外一隻新猴子B。

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當然,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形,其他四隻猴子海K了B一頓。

特別的是,那隻A猴子打的特別用力(這叫老兵欺負新兵,或是媳婦熬成婆^O^)。

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的很慘,只好作罷。

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故事精選篇三:規則大於道德

一個人即使有犯罪動機,如果沒有造成犯罪的結果,法律也對他無可奈何。思想再壞,沒有行動,就不能説他是個壞人。同樣,富人是不是為富不仁,也不是思想品德問題,而是看手段和結果。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見愛不愛財無關緊要,用什麼方法去取,才是問題的實質。

曾經有某餐館,考驗過食客的道德水平。他們讓食客根據自己對菜品的滿意程度定價,先吃後定,定多少收多少。此舉一出,食客盈門是自然的,餐館賠本也是自然的。據記者報道,90%以上的食客都吃得呼兒嗨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都定出了比地板更低的價,普遍只付了不及成本的10%的錢,有的只是象徵性地付一兩個硬幣,有的乾脆連硬幣都不付,一副“吃大户”的模樣。消息終於暴出,媒體又抓到了熱點,一個商業行為上升為一場道德討論,見諸報端的,無不是對國人素質之低的切齒痛斥。

餐館老闆難道有病,竟然忘記了自私是人的天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其實是很符合進化論的。不管富人?窮人,內心的貪慾都根深蒂固,人們常説為富不仁,只是因為窮人的不仁沒有暴露出來而已,於是就把不仁的帽子戴到富人頭上,這是不公平的。

餐館老闆清醒得很,我估計,這只不過是一個策劃,是一種促銷手段而已,等到他的餐館聲名鵲起,等到食客嚐出了味道,他再按市場行情收費也不遲。

曾經挑起亞洲金融風暴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十惡不赦,但偏偏是他,因為行善而成為第二屆“代頓和平獎”得主。他的主要事蹟是捐出鉅款,支援波斯尼亞地區的戰後重建,以及他所領導的量子基金對多項慈善活動的大力支持。此種行為在中國也很多,但大多帶有商業色彩,因而慣性思維的中國記者就對索羅斯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您的天性還是樹立形象的需要?索羅斯回答:在金融市場,我只是按規則辦事,我遵守規則,談不上道德不道德。

其實説穿了,也就是因為有高額遺產税,國外的富豪們才大多在生前捐出大部分的財產,不僅是索羅斯,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富人的仁,不是道德的促成,而是制度的結果。

按規則辦事,這就夠了。

經濟和道德,實際上是兩個範疇,雖然有所交叉,但絕不能混為一談。誰都有不仁的可能,所以才需要市場的規範,需要法律的約束,讓不仁的行為付出代價,讓不仁的願望不能實現。富人們仁不仁,不僅是人心好不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社會健不健全的表現。如果一個社會到處都在嚷嚷着“為富不仁”,那麼不仁的不僅是富人,還有這個社會本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