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晉朝的歷史大綱

來源:文書谷 5.46K

雖然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是現代化的歷史教學要求教育工作者採用具有時代性的年輕化教學方式,作為傳授歷史知識的主要載體之一,歷史故事承擔着傳播年輕的歷史教學的重要使命。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晉朝的歷史,希望能夠幫到你!

關於晉朝的歷史大綱

關於晉朝的歷史篇一:晉廢帝司馬奕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這句蜚聲中國歷史的“名言”出自東晉權臣桓温之口。其實,大權在握的桓温説這話的時候,代晉自立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他原本計劃通過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軍功,得勝歸朝時順理成章地奪取司馬氏的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結果落了個枋頭之敗,灰頭土臉而歸。

雖然北伐完敗,但桓温篡晉之心依然。然而,桓温明白,“不建不世之勛,不足以鎮愜民望!”於是,他除了行伊尹、霍光之舉(即廢舊帝立新帝),已經“無以立大威權,鎮壓四海”。當然,要廢掉皇帝總需找一個説得過去的理由,而晉帝司馬奕自興寧三年(365年)即位以來,一直是褚太后聽政,且司馬奕一直禮敬桓温,謹慎守道,無甚過錯。桓温便“以牀笫之事誣之”,説司馬奕早就有陽萎的毛病,與相龍、計好、朱靈寶三名內寵搞同性戀,還稱司馬奕妃嬪田氏和孟氏所生的三個兒子其實是這三個內寵的骨血,現司馬奕欲“建儲立王,傾移皇基”。同時,派人把這些話傳播到民間,一時朝野議論紛紛,“莫能審其虛實”。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統帥大軍抵達京都建康,派人把已經以皇太后名義寫好的詔書送呈褚太后,太后無奈,被迫簽字贊同廢立之舉。於是,桓温集百官於朝堂,宣示太后的廢立詔令。廢司馬奕為東海王,由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統,是為簡文帝。桓温還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逼司馬奕即刻離宮。時值仲秋,天氣還比較暖和,司馬奕“着白恰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羣臣拜辭,莫不歔欷”。桓温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司馬奕回到原東海王府。過了一年再降其為海西縣公。

司馬奕就這樣主動地“配合”桓温,老老實實地因陽痿病症而“病退”了。鹹安二年(372年)年底,有人突然來到他的住地,稱有太后密詔,奉迎他起事還宮復位。不知是有人想用他這位廢帝作幌子來行“非常之事”,還是桓温叫人來有意試探他,但司馬奕不為所動,坦然地説:“我得罪於此,幸蒙朝廷寬宥,怎敢妄動。假如太后有詔使我復位,應有宮使來,怎麼只有你一人無憑無據來此,定是你們想作亂。”於是,來人匆忙而去。這以後,司馬奕更是“深慮橫禍,乃杜塞聰明,無思無慮”,整日飲酒作樂。如有宮人生下孩子,隨即派人將孩子淹死,以證實自己是真正的陽痿。由此,司馬奕又活了十五年,直到病死,總算善終。

我們知道,直到今天,天下的男人皆忌諱別人説自己是性無能了(哪怕自己真的就無能),説什麼不行都可以,就是不能説這個不行。但司馬奕竟然乖乖地承認自己有陽痿,沒有作任何抗辯,儘管他被廢黜之前生有三個兒子,被廢黜之後又有孩子出生。我們不妨做個設想,假如司馬奕聽罷廢立詔令,當場聲明退位可以,但我沒有陽痿,或者當東海王或海西縣公時,對外聲稱自己性功能沒問題,或者宮人生了孩子,高興地撫育之。試想,如此作為,他除了人頭落地,幾乎沒有其他的可能了。

所以,在專制政體下,一個政治人物突然患上什麼病,並不需要本人身體上出什麼“故障”,而往往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由權力主宰者來指定,説你有病你就得有病,指定你“患”上什麼病症你就得“患”上什麼病症,你既不能表白,也不能爭辯,更不能否定。哪怕你“雄風”萬丈,但一旦指定你“患”有陽痿,那你就得要“患”有陽痿,而且要像真有陽痿一樣。這恰好印證了官場上的一句流行語: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當然,説你不行時,你還得口頭上承認自己確實不行,行動上做到自己實在不行,甚至不惜代價地裝不行。

晉朝歷史人物介紹篇二:司馬衍平蘇峻亂

咸和二年(327)十月,庾亮不顧臣僚勸阻,強行徵召歷陽內史蘇峻到中央任大司農,藉以削奪其兵權,消除朝廷隱患。蘇峻不從,遂聯合豫州刺史祖約共同起兵討伐庾亮,一場新的動亂爆發了。蘇峻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在祖約的配合下,很快揮兵至建康城下,官軍連連敗績。庾亮丟盔棄甲,撇下當皇太后的妹妹和外甥小皇帝,匆忙帶着三個弟弟狼狽出逃尋陽投奔温嶠。次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殿省蕭然,留下護衞小皇帝的只有王導、陸曄等少數幾個大臣。蘇峻勒兵入宮,王導抱着小皇帝坐在御座上,侍中褚、鍾雅及右衞將軍劉超等待立左右,顯得正氣凜然,叛軍不敢上殿。蘇峻自封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專斷朝政,濫署百官,毆打大臣,裸剝士女,為所欲為,以王導德高望重,仍然讓他官居原職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將路永、匡術勸殺盡王導等大臣,蘇峻敬重王導,沒有同意。蘇峻又逼迫成帝遷居石頭城,軟禁在一間倉屋裏,還天天跑來高聲叫罵,罵盡各種醜話。王導開始害怕起來,擔心大禍臨頭,這時也顧不得小皇帝了,匆忙帶着兩個兒子逃到了城外的白石。直到叛亂平息,王導才回到石頭城,並讓手下人把元帝給他的節拿來,陶侃揶揄地説,“蘇武節似乎不是這個樣子!”王導羞愧滿面,無地自容,慌忙令人把節收起。

蘇峻之亂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給建康城帶來極大的破壞;士民逃散,百業停廢、宗廟宮室化為灰塵。面對調敝殘破的景象,不少人建議另遷新都。温嶠提出遷都豫章,三吳豪強請求遷都會稽,眾説紛壇,莫知所從。王導力排眾議,堅持説,“建康,古之金陵,帝王故里,孫仲謀、劉玄德{劉備}都説‘建康王者之宅’。古代帝王不因豐儉而遷都,如能以農業為根本,節省用度,何必擔心凋敝!倘若不重視農業,即便樂土也會變成廢墟。而且北寇常常騷擾,鑽我們的空子,一旦示之以弱,逃竄到蠻越之地,敵人就會趁虛而入,遷都恐怕不是好辦法。現今應特別強調鎮之以靜,眾人的情緒自然就安定了。”大家見他説得在理,就不再提遷都之事了。

晉朝歷史人物介紹篇三:牛繼馬後

司馬懿當政之時就有代魏之心,當時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讖書叫《玄石圖》,上面記有“牛繼馬後”的預言,司馬懿又請星象家管輅占卜子孫運勢,管輅占卜的結果與《玄石圖》不差毫釐。司馬懿不解何意。後來他位居丞相之職,權傾天下。他手下有個將領叫牛金的,為他出生入死,立下殊勛。司馬懿忽有所觸,想起“牛繼馬後”的預言,心裏十分忌諱,怕牛金將來會對子孫不利,就派人請他赴宴,酒中下毒,牛金為人坦蕩,沒有提防之心,“飲之即斃”,就這樣稀裏糊塗地送了命。司馬師不解,問道:“牛金對父親忠心耿耿,奈何殺之?”司馬懿訓道:“讖書有預言,馬後有牛,不毒死牛金,子孫將有後患啊!”

司馬懿自此以為,牛金已死,子孫便可高枕無憂坐享福貴了,殊不知世事難以預料。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也叫牛金的一個小吏勾搭成奸,後生下了司馬睿。

此即史書所言,司馬睿並非皇族血脈,而是琅琊王府小吏牛金的兒子。只是因為有“牛繼馬後”的傳言,導致了戰將牛金被冤殺。後人遂戲謔地稱司馬睿為牛睿,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