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有關歷史

來源:文書谷 2.62W

歷史故事對於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歷史故事的選擇,必須遵循真實性、針對性、生動性和探究性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明理啟智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晉朝有關歷史,希望能夠幫到你!

晉朝有關歷史

晉朝有關歷史篇一:恭帝司馬德文

東晉恭帝司馬德文,本來是沒機會做皇帝的。殺害其胞兄安帝司馬德宗的宋公劉裕代晉自立已是箭在弦上,然外面讖語流傳,“昌明之後有兩帝”——也就是晉孝武帝司馬昌明之後會有兩個皇帝,迷信的劉裕為續上為謠言,於是立了司馬德文為帝。話説這德文,這時也是三十幾歲了,從小被封各種官職,一路做上來,也是打過一些仗的。然司馬氏家無雄主,似乎這都是基因。東晉皇帝不斷在權臣手裏跳來跳出,與世族共治天下,少有完全掌權的時候。何況,劉裕多次北伐,建功無數,此時的武力與威望,已是無人能比。德文自然知道,自己不過是他手中的木偶而已。

不過,比起那些短命的皇帝來,人到中年的德文,也還是有些軼事的。還在封地之時,他曾命善射之人射馬,當作遊戲。有人告訴他,馬乃是國姓,與你司馬同字,這麼玩,恐怕是不吉利吧?於是他頗感後悔,停止了此類遊戲——這大概是想説明,他善於接受下屬的建議。他哥哥司馬德宗有點愚笨,連春夏秋冬都有些分不清楚——好像司馬家的傻皇帝還不少,惠帝也是——德文知道劉裕想殺他哥,便每日侍奉左右,其恭敬之態,受到時人的稱讚。也讓劉裕有忌憚之心,得趁他生病搬出宮去,才得機會謀殺了安帝。

他與哥哥一樣,是劉裕稱帝的阻礙。待得讖語已應驗,明昌之後已有了兩帝,他的歷史任務也就完成了。於是在做皇帝的第二年,被廢為零陵王。劉裕可沒司馬氏對待劉禪孫皓那麼好,廢是廢了,還是殺了乾淨。於是派琅蚜侍中張偉帶毒酒去殺他。可惜這張偉既不願殺故主又覺得回去肯定也是個死,於是自己喝毒酒自殺了。這當然無法阻止劉裕殺心,又派人去,在他家裏用被子把他悶死了。他想不到的是,後來劉裕的兒子娶了他女兒,還封了皇后

晉朝有關歷史篇二:陶侃運磚頭

祖逖死後,東晉王朝接連發生幾次內亂。晉元帝想抵制王氏勢力,王敦起兵攻進建康,殺了一批反對他的大臣。元帝的兒子晉明帝即位後,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敗,自己病死了。到了晉成帝(明帝的兒子)的時候,歷陽(今安徽和縣)鎮將蘇峻起兵叛變,攻進了建康。東晉的一些大臣束手無策,後來依靠荊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兩年時間,才平定了蘇峻的叛亂。

陶侃在王敦得勢的時候,本來是王敦的部下。那時候,陶侃立了戰功,做了荊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説他壞話。王敦把他調到廣州。那時候,廣州還是偏僻的地區,調到廣州實際上是降了他的職。

陶侃到了廣州,並沒有灰心喪氣。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文言是“甓”,音pì)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磚頭一疊疊運到屋裏。人們看到他每天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陶侃嚴肅地説:“我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裏想的是收復中原。如果閒散慣了,將來國家需要我的時候,還怎麼能擔當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這個練練筋骨。”

王敦失敗以後,東晉王朝才把陶侃提升為徵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荊州的百姓聽到陶侃回來,都高興地互相慶賀。

官雖然做得大了,可陶侃還是十分小心謹慎。荊州衙門裏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認真檢查,從來不放鬆。他常常對他的部下説:“大禹是個聖人,還愛惜一寸光陰。像我們這種普通人,論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遠,更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怎能貪圖安逸。如果活着對國家沒有貢獻,死了沒有留下什麼好名譽,那不是自暴自棄嗎?”

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歡吃酒賭博,往往因此耽誤了公事。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氣。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賭具都收起來,一古腦兒扔到江裏去;還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頓。打這以後,大家都嚇得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有一次,陶侃到郊外去視察,看見一個過路人一面走,一面隨手摘了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裏玩弄。

陶侃叫住他問:“你拔了這棵稻子,幹什麼用?”那個過路人只好實説:“沒有什麼,順手拔一點玩玩罷了。

陶侃聽了,勃然大怒説:“你自己不耕種,還無緣無故毀壞人家的莊稼,真是豈有此理!”

説罷,就命令他的兵士把那人捆綁起來,狠狠地鞭打了一頓,才把他放了。

人們聽到刺史這樣保護莊稼,種田就更勤快了。荊州地方就漸漸富裕起來。

荊州地方在長江邊上。官府造船,常常留下許多木屑和竹頭。要是在別人手裏,不是打掃掉,就是燒了。但是陶侃卻吩咐人把它收拾起來,收藏在倉庫裏。人們見了,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也沒敢問。

後來,有一次新春過節,荊州的官員都到官府來拜見陶侃。恰好前幾天下了幾場大雪。天氣放晴,積雪融化後,大廳前面又濕又滑,不好走路。陶侃就吩咐管事的官吏,把倉庫裏的木屑拿出來鋪地,這樣,走路的時候就再不怕滑交了。

又有一次,東晉水軍造一批戰船需要竹釘。陶侃又叫人把收藏起來的竹頭拿出來給兵士去做造船用的竹釘。

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陶侃收集木屑和竹頭的用處,佩服他考慮得周到。

陶侃前前後後帶兵四十一年,由於他執法嚴明,辦事認真,誰都佩服他。據説,在他管轄的地方,社會秩序安定,真做到了“路不拾遺”哩!

晉朝有關歷史篇三:晉廢帝司馬奕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這句蜚聲中國歷史的“名言”出自東晉權臣桓温之口。其實,大權在握的桓温説這話的時候,代晉自立的意圖已經昭然若揭。他原本計劃通過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軍功,得勝歸朝時順理成章地奪取司馬氏的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結果落了個枋頭之敗,灰頭土臉而歸。

雖然北伐完敗,但桓温篡晉之心依然。然而,桓温明白,“不建不世之勛,不足以鎮愜民望!”於是,他除了行伊尹、霍光之舉(即廢舊帝立新帝),已經“無以立大威權,鎮壓四海”。當然,要廢掉皇帝總需找一個説得過去的理由,而晉帝司馬奕自興寧三年(365年)即位以來,一直是褚太后聽政,且司馬奕一直禮敬桓温,謹慎守道,無甚過錯。桓温便“以牀笫之事誣之”,説司馬奕早就有陽萎的毛病,與相龍、計好、朱靈寶三名內寵搞同性戀,還稱司馬奕妃嬪田氏和孟氏所生的三個兒子其實是這三個內寵的骨血,現司馬奕欲“建儲立王,傾移皇基”。同時,派人把這些話傳播到民間,一時朝野議論紛紛,“莫能審其虛實”。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統帥大軍抵達京都建康,派人把已經以皇太后名義寫好的詔書送呈褚太后,太后無奈,被迫簽字贊同廢立之舉。於是,桓温集百官於朝堂,宣示太后的廢立詔令。廢司馬奕為東海王,由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統,是為簡文帝。桓温還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逼司馬奕即刻離宮。時值仲秋,天氣還比較暖和,司馬奕“着白恰單衣,步下西堂,乘犢車出神虎門。羣臣拜辭,莫不歔欷”。桓温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司馬奕回到原東海王府。過了一年再降其為海西縣公。

司馬奕就這樣主動地“配合”桓温,老老實實地因陽痿病症而“病退”了。鹹安二年(372年)年底,有人突然來到他的住地,稱有太后密詔,奉迎他起事還宮復位。不知是有人想用他這位廢帝作幌子來行“非常之事”,還是桓温叫人來有意試探他,但司馬奕不為所動,坦然地説:“我得罪於此,幸蒙朝廷寬宥,怎敢妄動。假如太后有詔使我復位,應有宮使來,怎麼只有你一人無憑無據來此,定是你們想作亂。”於是,來人匆忙而去。這以後,司馬奕更是“深慮橫禍,乃杜塞聰明,無思無慮”,整日飲酒作樂。如有宮人生下孩子,隨即派人將孩子淹死,以證實自己是真正的陽痿。由此,司馬奕又活了十五年,直到病死,總算善終。

我們知道,直到今天,天下的男人皆忌諱別人説自己是性無能了(哪怕自己真的就無能),説什麼不行都可以,就是不能説這個不行。但司馬奕竟然乖乖地承認自己有陽痿,沒有作任何抗辯,儘管他被廢黜之前生有三個兒子,被廢黜之後又有孩子出生。我們不妨做個設想,假如司馬奕聽罷廢立詔令,當場聲明退位可以,但我沒有陽痿,或者當東海王或海西縣公時,對外聲稱自己性功能沒問題,或者宮人生了孩子,高興地撫育之。試想,如此作為,他除了人頭落地,幾乎沒有其他的可能了。

所以,在專制政體下,一個政治人物突然患上什麼病,並不需要本人身體上出什麼“故障”,而往往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由權力主宰者來指定,説你有病你就得有病,指定你“患”上什麼病症你就得“患”上什麼病症,你既不能表白,也不能爭辯,更不能否定。哪怕你“雄風”萬丈,但一旦指定你“患”有陽痿,那你就得要“患”有陽痿,而且要像真有陽痿一樣。這恰好印證了官場上的一句流行語: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當然,説你不行時,你還得口頭上承認自己確實不行,行動上做到自己實在不行,甚至不惜代價地裝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