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來源:文書谷 5.09K

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從上古的女媧傳説到現代的改革建設,每一個故事記錄了一個國家歷史性的成敗與榮辱。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篇一:十雙白瓷壇

東漢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將家鄉美酒二十壇晉獻給朝廷。當時的皇帝是漢獻帝。獻帝品嚐之後,連稱“佳釀”,即將其中十壇賜給各位大臣。為了賞賜釀酒者,將御用二十隻白瓷壇賜給釀酒人。

曹操進貢朝廷之酒,是當時譙城北四十里減家店的減洪槽坊釀造的。減洪得此白瓷壇,如獲至寶,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個主意,決定做一件千古美事。於是就把這二十隻青花白瓷壇,全都裝上自釀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訴子孫:千年後始得扒出。説此酒至千年,人喝了如飲仙丹,可以壯骨長壽。子孫們無不遵從。其實這酒究竟埋到了何處,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沒有説出來。日子一長,也就無人提起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彈指間五百多年過去了。到了唐朝,減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時候,挖出一個黑瓷壇來,打開封口,你猜裏面是什麼?只有一枚竹簡。簡上有字,寫道:“御賜白瓷壇十雙,裝自釀佳釀埋於三尺地下,千年後始得出窖。大漢建安三年四月吉日,減洪窖。”

減家人看了,竟也莫名其妙,在周圍挖了一挖,沒發現有白瓷壇。消息傳到城裏,縣官感到稀罕,命將罈子和竹簡送到縣衙。縣官一看,認為是寶物,不敢隱瞞,就進獻給朝廷。當時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聖旨給減家槽坊,命將那二十罈美酒挖出,進貢朝廷。減家着了忙,發動族人,將附近宅院全翻了一個遍,也沒找到。可是聖命不可違,怎麼辦呢?他們就暗中到城內古董店裏,買了一個白瓷壇,把自己釀的古井好酒裝了一罈,獻給朝廷,聲稱是剛從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開壇口,立刻滿殿醇香。他品了一口,立刻拍案叫絕,連説:“好酒!好酒!”即與貴妃楊太真盡情享用。一天,楊貴妃對玄宗説:“再令他們着力挖,總能挖出,不過得派欽差監視,不然,人情大似聖旨呀,怕挖出十壇也送不上來一罈呢!”玄宗覺得有理,就派欽差齎聖旨,前往亳州減家店挖取千年古井酒。可是,適得其反,在欽差的監視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幾乎把整個減家店地翻三尺,一滴酒也沒找到。欽差垂頭喪氣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為掃興。不過,楊貴妃恍然大悟:“皇上,這裏面一定有人欺君枉上!能挖出一罈,為什麼那十九壇竟挖不出來呢?”於是玄宗皇帝又下了一道聖旨,派欽差前往查訊。經過審理,減家槽坊的人説了實話,説以前獻上去的那罈美酒並不是從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釀的。欽差品嚐一下他們新出的佳釀,果然醇香無比,就帶了幾壇新釀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又品嚐了古井美酒,非常高興,不但赦免了減家的欺君之罪,還令他們年年用此酒向朝廷進貢。古井貢酒從此就更名響了。

再説,漢朝時候減家埋的那二十罈美酒哪裏去了呢?人們議論説,當時埋於三尺地下,事隔五百多年,由於歷次黃水氾濫,層層淤積,再加上修房墊地的積土,恐怕沉沒地下三個三尺也不止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見得到呢?現在此酒深埋地下已將近兩千個年頭了,若能挖出,説不定比蟠桃會上王母娘娘的千年釀葡萄酒還美呢!

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篇二:君子之約

東漢時期的孫策,在神亭這地方與一敵將太史慈相鬥。二人都摔下馬來肉搏,最後還是雙方兵馬上來把二人分別救了回去。後來,在蕪湖山中,孫策用埋伏的計策把太史慈抓獲。他十分讚賞太史慈的武藝,就主動為其鬆綁。太史慈十分感動,表示願意投降。孫策笑問道:“在神亭那次戰鬥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殺害我嗎?”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説:“那可不一定。”

孫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説的是實在話,心裏很高興。

太史慈對孫策説:“我們那邊已是士卒離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收復。我想回去把他們都招攏來,投到你的帳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孫策一聽,站起來謝道:“這正是我的心願呢!我怎麼會不相信。咱們以明天午時為期,到時我在轅門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話沒説,單槍匹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眾人都擔心起來。有人對孫策説:“太史慈一去,恐怕不會再回來了。”

孫策搖頭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貫重義氣,絕不會欺騙我的。”

第二天,孫策帶領眾將來到轅門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來,對眾人説:“我與太史慈約定是午時相會,你們看着竹竿的日影吧!”

剛好,竹竿的影子指到午時的時刻,太史慈領着兵馬匆匆趕了來。

眾人一見,都很吃驚,暗服孫策知人。

三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篇三:夏侯氏的漂亮轉身

那是東漢晚期時候,知識分子地位比較高,有一些所謂名士,佔據着相當可觀的偶像地位,常有粉絲主動撲上來,給他們高官厚祿或者自己的女兒。有個叫黃允的,就遇到了這種好事。

黃允所在的時期,政治黑暗,宦官當道,知識分子出於對社會現狀的反對,就拒絕做官出仕,以表達自己不與宦官同流合污的決心。慢慢的社會上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你越拒絕,就越出名,人家就越覺得你有才和清高,達官顯貴們也就越想和你結交。純粹的名士會拒絕到底,並且保持自己作為一個在野黨和批評家的姿態。有些聰明的名士則把這種方式作為一種炒作手段,自己的身價炒高價錢合適時擇機上岸做官,只要姿態做得好,一樣會被人尊為有社會良心的清官。因此此舉可説是名利雙收、人財兩得的良方。

黃允之前的炒作一直很成功,首先他的確有才,長得又帥,因此年少即有大名。當時最有權威的人物品評大師郭林宗曾感慨説:“你要是能篤守善道,憑着你的過人之才,足成偉器。”黃允後來表現得很“守善道”,許多高官慕名拜訪他,他都自稱養病,不見賓客。高官們派人早晚到門上問候病情,他也拒絕不見。如此一來,他的名聲就更響,擁有了更多優質粉絲。其中一名“鐵絲”袁隗,官位司徒,屬於政治局委員級別,粉黃允粉得不行,非要把侄女嫁給他,就派人去提親。

這倒是個上岸的好機會,等於一步跨入太子黨行列,唯一的障礙是黃允已婚了。對袁隗來説,這不算什麼,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何況是件普通衣服,換掉就行了。而對黃允來説,考驗他的時候到了。究竟是真清高還是偽君子,就看你面對誘惑時的表現,而黃允,沒能抵抗住飛黃騰達的誘惑。他決定休妻。

他的妻子夏侯氏,此時表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女人應有的風度,她沒哭沒鬧沒拒絕,僅提了個要求:夫妻一場,親戚一場。臨離開黃家前,希望能和黃家親友一起吃頓飯,也算是個送行儀式。這個要求很合理,黃允答應了。

吃飯那天,到場親朋好友共達三百人。那時候沒有電視直播、沒有無線信號,想擴大影響,只能讓人到現場來——這就是夏侯氏策劃的場景。

酒過三巡,夏侯氏作臨別發言。當全場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時,她開始説話。畢竟夫妻一場,沒有人比她更瞭解黃允——不僅包括黃允的那些優良名聲,還包括黃允做過的各種齷齪事。一個能用妻子換前途的人,想必私下還幹過不少表裏不一的勾當,這一切,夏侯氏都掌握。就在這三百人面前,她將這些都數落出來,共計15件。發言結束,從容離席回家。

這個男人從此身敗名裂。10天后,黃允在一片指點聲中悄悄逃離家鄉,不知去向,他的前途完了,他炒作多年的名士身份,也結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