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精選5篇)

來源:文書谷 8.63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精選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生活中影響我們最深的往往是些平常事。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決定着我們對一些事的看法,影響着我們做出的決定,近而影響着我們世界觀的形成。我們就在這些平常事中慢慢長大,懂得愛與被愛。

龍應台的這部生活散文《孩子你慢慢來》講的就是這些平常事,平常事中的母親與我們。

龍應台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因為作家的工作性質,反而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重要的幼年時光,能親眼看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

她以樸實、細膩、簡潔的文字,還原了孩子成長的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和説教。通過乾淨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讓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使孩子出眾,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

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因為愛,她並不遺憾為了孩子而佔去她原本計劃好的時間、不在乎歲月侵蝕漸漸變成“黃臉婆”的容顏。她知道:一旦身為母親,“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用心的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東西並獲得快樂。

讀罷《孩子你慢慢來》,我對自己説:我能不能不當孩子的上帝,而做孩子的朋友?能不能做一做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能不能經常給孩子不經思索的熱愛,而不是給予沉重思考後的要求?能不能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讓孩子在興趣中快樂成長?能不能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愛好與選擇,尊重孩子的人格,及時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沃土中成長?能不能不要單純讓孩子學外國話,而是讓他學英語的時候,通過閲讀書籍或觀看錄像,觀察美國人和英國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異?能不能在家中為孩子買一個地球儀,只要在電視上看到某個陌生國家,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儀上尋找,直至最後成功“發現”為止?能不能經常帶孩子去去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讓孩子在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中認識世界?能不能不把網絡當成洪水猛獸,而是經常就某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相應的信息和知識?

我們是應該尊重一下孩子,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了,畢竟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們作父母的作老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雖然,打破慣性思維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但“孩子你慢慢來”希望成為我們的口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店買下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雖然是女作家寫給兩個混血兒子的成長故事,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好好看一看。

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在序篇《蝴蝶結》中有一個小孩子系蝴蝶結,那一句“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體貼的母性關懷温暖心扉。而與之對比的是,因為交不起補習費而挨老師鞭子,最終帶着弟妹自殺的王愛蓮。開篇便用這樣的對比與警示引起思考,一個温柔的世界對孩子來説是多麼重要。

孩子的世界有單純又寬廣,孩子的善良令人動容,孩子的.真實讓人反思,孩子的敏感讓人熱淚盈眶。學會説話的華安,觀察世界的華安,聽故事的華安,看小鳥的華安,説四種語言的華安,失落的華安……孩子展示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充滿欣喜的世界,清晰又新鮮,同時他們也展現給我們一個無助的世界,柔弱又敏感,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慢慢的陪她長大,直到她準備好獨自前行。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而我們面對着這麼多孩子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孩子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在一個班級的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家庭環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個個體的成長不同。我們老師是不是也能對慢一些的孩子們説一聲:孩子你慢慢來呢?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樸實。你看,一個憨厚淳樸的果農和一個雍容華貴的國王種的果樹結出的果子,誰的會更芳香更甜美呢?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説,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台所創作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感受到作為一位母親而擁有幸福與歡樂。讓我回憶起作為兒時我的天真與喜悦。一次次閲讀,一次次擁有新的感悟,這樣純真、美好的感情,怎能不讓我的心變得平靜?

作為母親的龍應台,用自己最多彩絢爛的筆序、輕鬆柔軟的字體記錄着孩子的點點滴滴。故事中的一位母親用母愛和理智來教誨、哺育着孩子,一個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感受着屬於他們的快樂。而我的感受與其融在一起,喜悦、回味、舒暢,要想體會那種快樂與喜悦,自豪與淚水,真的很難很難。成長的過程是是幸福、可愛、自豪但略帶痛苦的,作者卻用温柔的字樣,譜寫得讓人心生温柔。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卷首語説道:“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每一篇小文章裏,孩子的純真無邪和媽媽對孩子的愛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讓看的人也沉浸在他們的幸福氛圍中。從孩子的出生開始,龍應台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圍,她給孩子洗澡、餵飯、換衣服、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讀故事書給他們聽。在《初識》中,8個月大的安安雖然還不能人語,但已會咿呀做聲了,而且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鮮感。於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媽媽每天晚上都給安安念故事,但她會有選擇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書一律不要。因為“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我認為這句話特別有道理,這也就是龍應台她獨特的教育藝術:慢與愛。

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台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如果不是因為小P孩的緣故,相信我是不會去捧着這樣一本超薄的,既與名著沾不上邊,又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感受的書本品讀的。

封面:綠色的草坪。文章特點:一篇篇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作者:龍應台。小P孩説,他是被第一篇小孩扎蝴蝶結,怎麼也扎不好的文章感動的,那個時候,一幅畫面,一個孩子,旁白:孩子,你慢慢來。對龍應台而言,孩子成長的太快,她還來不及享受細細品味、慢慢回味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就已長大成人不願再躲在媽媽雙臂環繞而成的温暖的港灣。文的最後,附上了她兒子的話:媽媽您總是説讓我們慢慢來,現在我們希望您能快快放手。因為書不在身邊,讀完之後還看了其他好幾本書,所以關於細節我是模糊的。

只是,“孩子,你慢慢來VS媽媽,你快快放手”——這是每一對母親與子女之間都存在的矛盾吧。我們從母體的子宮出來,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眨眼間,我們能在地上搖搖晃晃的走,能用不是很清晰的口齒表達我們的需求然後,我們和身邊的同齡孩子一起背上裝滿玩具的花花綠綠的書包,進入了幼兒的天堂書包裏的玩具被一本本厚厚的課本取代,我們已經開始為了成績進行攀比國中,高中——渴望脱離,內心叛逆的我們或多或少開始經歷寄宿的生活大學,離開家,長久的離開,或是半年一見,或是一年一見。可是在母親的眼中,我們始終還是那個乖巧的丫頭,可愛的小子,很温順,需要媽媽温柔的臂彎。她們總是忽視了我們已經長大成人,需要她們快快的放手,承認我們是個“成人”的存在,眼裏的我們還停留在離開家之前,凡事都需要為我們操心的那個小人。

“孩子,你慢慢來”——作為一個母親,充滿了愛意的口吻,無可厚非。“媽媽,你快快放手”——作為一個孩子,自我隨着歲月增長逐漸滋長,發自內心的呼喊。這之間的V.S,怎麼會有勝敗?更何來的對錯?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龍應台的大名早有聽説,最近的關注源於朋友圈裏看到的她在大學的演講,主旨大約是講和“人文素養”有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客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她也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多讀點“文哲史”方面的書;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講,也談中國夢,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並希望下一代的中國人不再有恐懼,而享有充分的自由。

作為一個獨立學者和“馬政府”的前文化部長,我有理由相信龍應台顯然是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帶有鮮明的現實批判主義的文化人。讀到龍應台,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大跌眼睛,這是一個霸氣的',有強烈批判主義的作者嗎?就像書的扉頁所介紹的那樣:“作為華人世界的一支筆,龍應台的文章有着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這本書是龍應台從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娓娓道來,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出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也再次讓我覺得不管一個外表再強悍的女漢子,作為母親,她也唯有柔軟。

這本書並不厚,或許是因為我尚沒有孩子的緣故,卻讀得比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後所表達出來的含義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種畫面感,如嬰兒般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書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嬰兒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測,去想象。讀此書我似乎也有種在努力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從小多由奶奶帶大,母親也並非如龍應台那般有文化,或因為兒時記憶斷線的緣故,我已記不起什麼蝴蝶結,也想不起多少兒時的故事,還有什麼洋娃娃,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依然健康快樂的長大,依然具有獨立人格,依然愛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龍應枱筆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從小接觸到三四種語言,可以聽一個有文化的媽媽講各種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態和媽媽對話。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裏,這個媽媽既聰明嚴厲,又有一個母親柔情般的呵護,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內的每位家長也都儘自己所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了我們。

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後依然免不了龍應台對社會,家庭的思考,關於婚姻她説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樣,只是人類在諸多制度中權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擇;婚姻幸福的另一面無可避免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的消減”。這些,她又如何對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去解釋?我最新的領悟是婚姻與家庭本無所謂完美,所謂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時,雙方能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溝通面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尋找共通點;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賞中讓彼此成長。如此生活的意義就是學會欣賞,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