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來源:文書谷 1.31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0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聰,手一開動,大家都受成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眼淚。”

這是傅雷先生於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給兒子傅聰的信。

兒行千里母擔憂,儘管兒子才剛剛離開家,但傅雷夫婦已經忍不住開始思念兒子,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父母對孩子深深的牽掛。

父母的愛,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父母的關心,總是那麼小心翼翼。

“親愛的孩子,等了多久,終於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們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諒你寫信寫的遲。只擔心一件事,怕你吃東西不正常不努力,營養不夠”,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心。

沒有繁雜沉長的句子,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只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温暖的愛。

我們總説,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無論我們走到天涯海角,他們的牽掛總是無處不在,他們的愛,總是愛到骨子裏,他們的關心,總是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人生的苦難,主題不過是這幾個,其餘只是過客而已。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可以比較冷靜。

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擔心與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傳身教,他的心隨着兒子的近況起起浮浮。

兒子開心,他便開心,兒子難過,他便擔憂,他,此時此刻,只是一位父親,一位合格的父親,一位為洋彼岸的兒子牽掛的父親。 微黃的燈光下,書桌旁,一位雙發微白的父親正伏首給在太平洋彼岸的兒子寫信,他寫道:音樂院長説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徵。

天舅舅説你小時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

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一鐘聲,響遍世界,向遍每個人的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位父母心裏所希冀的。傅雷夫婦也不外乎,他們對新中國對兒子充滿着希望。

當兒子有所成就時,他們為此而感到驕傲。此時的傅雷,只是一位為兒子而驕傲的父親。

唯有把過去的思想包袱,一齊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靜,才能真正心胸開朗地繼續前進!孩子,勇敢些!別怕!別鑄讁!

沒有過激的語言,只是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兒子別怕,別鑄讁。此時的傅雷先生心中應該是擔憂的吧,只是,他未曾將自己的擔憂傳達給兒子,只是鼓勵。

也許,這就是父親,他只會用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保護我們。

精神上的折磨也無法阻攔傅雷先生夫婦對兒子的牽掛。儘管自己已處水深火熱之中,但對兒子的思念卻是不受控制的。這種愛,愛到了骨髓深處。

不知此時太平洋彼岸的傅聰是否能感受到。這份愛,令我悄然淚下。看《傅雷家書》時,我落了很多次眼淚,應了那一句“情到深處淚自流”。

看着傅雷先生給兒子寫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無法自拔。

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撐着我看完了整本書。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譯家,他只是一位父親,為兒子擔憂,為兒子牽掛的父親,一位普通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傅雷家書》自1981年初版以來,暢銷不衰。傅雷在家書中談藝術、談人生、談修養、談婚姻,讀者傾情於家書中所體現的家教家風和做人的道理,更有甚者照單全收,以此作為育人的信條。從中固然可見傅家門風的深刻和別緻,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傅雷和傅聰。為人父母者至少要有以下三種德性才堪仿照傅雷故事。

一是博學。在藝術、語言、時政上都能作一番深入的闡釋,能和孩子成為討論藝術的對手。二是敏感,敏感於藝術,敏感於為人,敏感於處世,敏感於空虛感的侵襲,敏感於家用拮据時向兒子張口,甚至敏感於貓的凍死,非得有一顆敏感的心,才能感受到這片赤誠。三是坦誠,坦誠少不更事的情感波動,成長經歷造成的性格缺憾,時代背景造成的虛無幻滅。

有段時間曾流行過“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我一直不認同。果然,在任何一個時代,認真除了受到尊重,也會被人嘲笑。“認真”這樣一個詞,也許不適合被放在社會中去討論,不適合放入外部的評價體系裏,被評價為認真,也許是呆板、教條的另一種説法。其實“認真”,在我的心裏一直是對自己的要求,盡人事聽天命,要求做事的過程對的起自己,不辜負自己就可以了,是某種程度上的自律。所做過的事,都會累積成人生上墊腳的路,至於想走什麼路,那就看你要不要“認真”了。

在書中,傅雷這樣對孩子説:“至於‘認真’受人尊重或被人訕笑的問題,事實上並不像你説的那麼簡單,一切要靠資歷與工作成績的積累。即使在你認為更合理的社會中,認真而受到重視的實例也很少;反之在烏煙瘴氣的場合,正義與真理得勝的事情也未始沒有。”

我一直覺得他説的很對,在社會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事情,被人嘲笑“認真”,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事,讓人可以不那麼認真地去做,比如上一些選修課,有的人總是“水一水”就過去了,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這樣的。認真或許已經變成了另一種含義,但是,至少,要堅持自己的本心。

書中“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體現了傅雷對傅聰離家的不捨但又不得不為的矛盾心理。

愛孩子,就讓他向外發展,讓他在經歷風風雨雨後學會成長,傅雷夫婦對傅聰和傅敏的愛,是那麼含蓄卻又深刻。他們沒有把他們寵成温室裏的花朵,當傅聰遇到挫折跌倒哭泣時,傅雷並沒有心疼地把傅聰扶起來然後跟他説“孩子,前面有困難,咱不前行了”,而是通過和風細雨般的鼓勵讓傅聰自己爬起來,然後勇敢地向前;愛他不等於包容他的錯誤,面對錯誤,他鼓勵傅聰“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做人——不僅學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還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傅雷用自己現身經歷的説法,告誡傅聰要有民族榮辱感,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清晰的日期,樸實無華的字眼,當中時常夾雜着俏皮的英文,就這麼指尖劃過每一頁,目光掃過字裏行間,瞻仰完了這貫穿亞歐大陸的《傅雷家書》。

之所以説瞻仰,是因為這本書所孕育出的情感與故事,辛酸與淚水,悲歡與離合,父母對傅聰遠在他鄉濃郁的思念之情,不只是我們從白紙黑字中品讀出來的那麼簡單。傅聰遠赴波蘭學習音樂,遠距離的隔閡並不能熄滅父親母親嚴厲與温和的教子之情,愛子之心。我們能從每一封家書中讀懂許多父親細膩而又意味深長的教誨。

父親對傅聰的愛顯露無餘。每次渴盼兒子的來信,來信後反覆讀着兒子的來信,將兒子在國外每一次演出的新聞都收集起來,在大病之餘也堅持寫信。這種細微,渺小的舉動,也許在父親信中總是用極少的筆墨一筆帶過,但這種情感卻在我們心中徘徊不去,有時候一個非常小的細節,卻能讓我們心中一股暖流。就像川流不息的小溪,終有一天會在水天相接處匯成大海,永不幹涸,流芳百世。

然而,對於學音樂的傅聰,父親也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及幫助。父親會反覆觀看傅聰表演的視頻,並告訴他的不足之處。這種關心已經超越了那種原有的鼓勵,而是一種深入的直接與心靈溝通的教誨:“彈琴不能太sensation。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地劃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人性的一部分”這種在心靈上拔高的教育,在音樂的領會上更深層次的指導,更超越了那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關心和支持,這種支持就算在當今也是鮮為人知的。

不僅在學音樂方面,在做人習慣方面更是潛移默化。他告訴傅聰,做人要踏實,誠懇,在音樂上投入更多自己的情感,不能夠現身音樂而對社會不管不顧,對彌拉要體貼關心。更是關心到傅聰在西餐上用餐習慣的不端正。這種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做人教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吸收,而傅雷對兒子的這一種潛移默化,在每封信中多少都有些的教誨,更是令這種優秀的品質深入傅聰的骨髓,在這種青葱年華中養成了影響一生的良好品質。

對於傅聰來説,音樂就是世界,我想如果沒有父親對於社會,祖國的一些灌輸,他執着的性格必然引導他成為一個音樂瘋子。父親在心中總會提到中國的現狀,中國的運動,洪災,黨發表的思想理論,這種在異國他鄉的傅聰腦海中留下的祖國,依然挺立在父親的字裏行間,然而正是在這種身系祖國的,被父親深深影響的愛國情懷中,才令這鋼琴才子在歐洲的崛起。即使在傅雷遭受迫害之際,他依舊挺着胸膛,向兒子講述國家遭遇的厄運,而隱瞞了自己所身處的水深火熱。他與國內反斗勢力抗爭,最終憤恨離世。可謂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父母的教育是一種傳承,當今的社會有多少父母即使自己滿腹經綸也不願教授給自己的孩子鳳毛麟角?而父母的教育正是維繫中華復興的重要紐帶。而傅雷對於兒子傅聰飽含真情,面面俱到的教誨,卻真真確確做到了這一點,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父親,更是即使身處逆境也身系祖國的偉大斗士。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就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就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就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就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就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就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就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就是“手藝”,而就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就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就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就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就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就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就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就是如此,而且就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就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就是一本教育書,也就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不得不説一本好書,其中藴含了傅雷對藝術、為人、求學和愛情等看法。比如其中有兩段對伴侶的看法寫得特別好。摘錄如下,也作為對自己的一個勉勵吧。

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事情總有正反兩面:追得你太迫切了,你覺得負擔重,追得不緊了,又覺得不夠熱烈。温柔的人有時會顯得懦弱,剛強了又近於專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實際,能幹的管家太太又覺得俗氣。只有長處而沒有短處的人在哪兒呢?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撫躬自問,自己又完美到什麼程度呢?這一類的問題想必你考慮過不止一次。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温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致變成悲劇。做藝術家的妻子比做任何人的妻子都難,你要不預先明白這一點,即使你知道“責人太嚴,責己太寬”,也不容易學會明哲、體貼、容忍。只要能代你解決生活瑣事,同時對你的事業感到興趣就行,對學問的鑽研等等暫時不必期望過奢,還得看你們婚後的生活如何。眼前雙方先學習相互的尊重、諒解、寬容。

對方把你作為他整個的世界固然很危險,但也很寶貴!你既已發覺,一定會慢慢點醒她,最好旁敲側擊而勿正面提出,還要使她感到那是為了維護她的人格獨立,擴大她的世界觀。倘若你已經想到奧裏維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書叫她細讀一二遍,特別要她注意那一段插曲。像雅葛麗納那樣只知道love,love,love!的人只是童話中人物,在現實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連日子都會過不下去,因為她除了love一無所知,一無所有,一無所愛。這樣狹窄的天地哪像一個天地!這樣片面的人生觀哪會得到幸福!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未經世事的少女往往會存一個荒誕的夢想,以為戀愛時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後維持下去。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妄想。古語説,“君子之交談如水”;又有一句話説,“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説,夫婦到後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係,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未婚之前雙方能深切領會到這一點。就為將來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礎,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誤會和痛苦。

傅雷的觀念是藝術第一,愛情第二。所以他會講,“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得有意義。”

這樣講不無道理。事業、學問、藝術這些可以內化為自我的東西,受自我控制,而愛情因為涉及一個不可控制的人,往往不能為你左右,從而會有許多牽絆。這個牽絆有好也有壞。再者,我們往往發現,更多時候,愛情是依附在事業、學問、藝術上面,或者説,當你擁有了這些,在愛情方面才有更多選擇權。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賞識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只是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效果。傅聰跟着年紀的增加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爸爸媽媽,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通知孩子怎麼做人,怎麼搞藝術,以及怎麼對待日子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品格出色的藝術家。”在日子上,傅雷也對兒子用心的引導。家書中大到工作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並且他勇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過錯。從本身履歷中給出履歷和閲歷,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書中不時給人深入的經驗,處處閃耀着才智的光輝,不只是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咱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裏身上得到的閲歷,恐怕不用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入的領會我從與你相處的進程中學會了忍受,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愛情前進。”

當孩子對爸爸媽媽的依託性太大或許爸爸媽媽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發生一種對孩子生長晦氣的要素,只要想傅雷那樣用心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幹成為一名沉着爸爸媽媽。

“一個人對人民的效勞不用需求站在大會上演説或許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工作,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瞭解的,想到的通知咱們,無形中就是替國家耕種、上肥、墾殖。”

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經驗,言外之意,流露出傅雷對傅聰激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懾,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力所深深感動。

在書中咱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熱關愛的父親,一起也看到了父子的一起生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溝通,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酷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力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日子中他勸誡兒子“人總得常常逼迫自己,不逼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刻”,“最是要科學化、要完全”,“在外面國際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意多留,才幹不打亂事前定好的日程”,“修正小習氣,就等於修正自己的認識和性格”。我覺得就是咱們日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道那裏,我不由想到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儘管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巨人可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考慮,為我考慮,他們儘管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可是,日常的經驗又何曾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咱們應當瞭解爸爸媽媽並加強本身實質,逐漸與爸爸媽媽樹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瞭解你,做一個勝任的孩子。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爸爸媽媽與咱們的間隔,讓咱們相互瞭解,相互諒解,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爸爸媽媽子女激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平時並不太接觸現代經典作品的研讀,對其的精髓瞭解甚少,傅雷家書記得在中學時期語文課本里有摘取一部分,回憶起來只記得那是傅雷父子間的書信往來,而現在看完整本書卻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新的反思!

傅雷、傅聰、傅敏間聯絡是以書信方式,現在的發展如此迅速,手機電腦早就成為我們主要的通訊工具,方便快捷。但認真感受一下,是否覺得這種方便讓我們彼此之間少了些什麼?是珍惜,是真誠,是感情……看傅雷家書上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的是距離所不能阻隔的關愛教誨,是父母對子女的期盼,是相處的温暖和快樂……現在的家庭又有多少能真正做到如此,可以説這是許多人需要學習的。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身心受到傷害,讓孩子變得反叛。父母應該學習如何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而我們則應該去感受理解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另一方面也能學着去欣賞藝術,在生活的很好的處事做人,正確的走自己的道路。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但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個嚴父,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但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書裏傅雷表達了作為一個父親的真誠的愧疚之情。在我看來一個父親能在孩子面前坦誠的承認自己的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傅雷不僅如此還表達了自己的愧疚,他的.形象不僅在我心中上升了一個高度,相信在傅聰和傅敏的心裏他們的父親是個可親,可敬,可愛,可佩的崇敬之人。

最值得思考的是他們之間的相處之道,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應該互相學習,包容彼此,改變自己。沒有絕對正確的人,只有不願去理解的人。

當然,傅雷家書所表達出來的絕非只有這些,只是對於我來説這是最觸動我內心的,期望以後的重讀能帶給我更多的學習和思考,因為他的精髓一兩次的研讀是無法瞭解透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發達的今天,紙質手寫書信可以説已經成為稀世珍品了。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寫過或收過一封親筆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當我翻開這部家喻户曉的親子通信集《傅雷家書》並認真讀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書》,由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長子傅聰著,次子傅敏選編。始於194年長子傅聰出國留學習練鋼琴之時,止於1966年傅雷夫婦由於受政治迫害而雙雙赴死之際,共174篇。嘔心瀝血,拳拳深情都付於此。

通過這些信我學習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犢親情。

首先,我認識了一個不完美而善於反思的父親——傅雷。

信中傅雷説:"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他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兩個兒子的教育過於嚴苛,傅聰甚至有離家出走的經歷。在和妻子訂婚及以後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於他人的情況,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後的信中,傅雷不斷反思並警醒兒子傅聰在育子方面和夫妻關係方面千萬別走自己的老路,並給了兒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議。試問我們誰是完美的?勇於反思、及時改正難道不是最可貴嗎?

其次,我認識了赤子傅雷。信中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就會創造一個世界。"那麼什麼樣的人是赤子呢?我個人認為是單純至極而執着於追求的人。那麼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麼呢?我想首先是藝術,傅雷熱愛繪畫藝術、雕刻藝術、建築藝術、音樂藝術、學藝術……其次他熱愛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兒子傅聰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接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找尋音樂的靈感。再次他熱愛祖國,他叮囑自己的兒子學有所成要報效祖國,他自己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化建設之中,指點江、激揚字,而這都在政治風暴臨之際成為刺向他的利劍。在生命的後期,他忍受貧、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頭上不愛國的帽子,於是革之初他選擇了和妻子雙雙赴死的悲劇抵抗這頂帽子,實在讓人扼腕歎息。我曾思考,為什麼他不能像沈從、楊絳等人那樣或幽默、或堅毅地熬過那段荒誕的歲月呢?我想是愛之深、責之切吧。是他固執地把愛國和政治混為一談,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鬧劇和醜劇的犧牲品。

再次,我想説説《傅雷家書》教給了我什麼。

它教我熱愛生活中的美好,它説: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給我如何做人,它説: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它告訴我為什麼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説:日常生活有規律,並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節省更多的精力做些有用的事,讀些有益的書,總之是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給我如何擇偶、怎樣和睦夫妻關係、如何育兒、如何解讀中國化……

這樣一部親子通信集,以書信的形式將生活的智慧向我們娓娓道,若我們將其束之高閣,它一定遠在天涯,若我們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讓我們讀起吧,讓我們更加地熱愛藝術、熱愛真理、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親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編入傅雷夫婦寫給兩個兒子的180多封家書,它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不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長的家書達七千多字。這該是有多深沉的愛,才能一封書信長達7000多字啊!傅雷先生一生以嚴謹著稱,但在家書中完全顛覆了往日那個冷峻嚴肅的傅雷,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慈父的形象。

1955年,當兒子取得巨大的成功,被掌聲和鮮花包圍時,傅雷寫了一封信告誡兒子要懂得控制情緒。他以“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激勵兒子要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指出一個成熟的人的心理應當是冷靜而超然的。

此外,傅雷在家書中一直傳達出這樣一個信念——堅強。傅雷對孩子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

傅雷作為一個成功的文學翻譯家,對於孩子的教育自然是不同尋常的。但孩子從小就不在父母身邊,於是用信傳達愛意的接力開始了。傅雷在每封家書中都不寫白字,這是很重要的。這一點傅雷做的不錯,這既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教育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做事要認真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此外,傅雷還在信中教兒子識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書寫而成。

另外從《傅雷家書》中你還會發現傅雷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簡要地説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學嚴謹在他的絕筆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單為完成的事一項一項的,一點也不凌亂,一點也不像出自面臨死亡的人的手筆。從他的絕筆信中,我們還可以看出他不僅治學嚴謹,而且富有責任心和強烈的愛國和愛子之情。即使他的晚年受着政治鬥爭的迫害,他也絕不會怨恨祖國,而是一如既往的教導兒子要熱愛祖國,熱愛中國文化,他一輩子都堅定的堅持着自己的信仰,他雖死猶生。

傅雷這種處事態度影響了兒子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傅雷還很重視“因材施教”,他對兒子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對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那深厚的愛使得他的兒子成長為極其優秀的人。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偉大。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家書》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