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6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文》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課文》讀後感

《課文》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勇氣把我深深地打動了。

本文主要講了德國小女孩烏塔趁暑假獨自一人遊歷歐洲。一個僅僅14歲的小姑娘,一個人去歐洲卻不害怕,反而很坦然。這一次遊歷花費了她不少心思,三年、整整三年,她堅持自己準備資料,就連旅費都是她自己掙來的,我不禁為烏塔的獨立自主感到震驚和讚歎!

相比起烏塔,我忽然覺得很慚愧。我從小到大,都是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也習慣了什麼都依賴媽媽。在烏塔面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就像温室裏一棵弱不經風的花朵。

我覺得,中國的孩子大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之中,從小泡在蜜糖里長大的。習慣了被照顧和依賴。有的都上大學了還要父母千里迢迢跑來侍候他們吃飯、生活。中國的.孩子,應該自立起來!中國的家長們也應該大膽地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接受磨鍊。

就像烏塔説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驗到事物的真正美。這才是真正的快樂!”就讓我們在這大自然中去經歷風雨、磨練,去開闢一個新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天地吧!

《課文》讀後感2

我讀完《小青石》這篇課文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呢?

《小青石》這篇課文描述了一塊小青石和一塊小黑石被水衝到岸上,過着舒適的生活。小黑石覺得岸上的.生活很美好,可是小青石卻厭惡這種生活,因為它很羨慕水晶和玉米石。

後來,小青石被運到了城市裏去,變成混凝土的一部分去鋪柏油馬路了,它就不羨慕它們了,但是這也讓小青石懂得了一個道理,支持人民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讀完課文,我陷入了思考,在我們身邊不正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就像小青石一樣為我們奉獻嗎?

就拿我們身邊的老師來説吧!他們也有自己的遠大理想,成為作家。書法家……可是他們為了給國家培育棟樑,選擇學生作為伴侶,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老師憂傷長了一根根白頭髮。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用這句詩來形容老師是再好不過了,老師無私奉獻於我們。辛苦地把我們培養。

老師多麼像小青石啊!他們身上有着閃爍的輝煌。這才是有意義的生活呀!

《課文》讀後感3

雙休日,媽媽推薦了《稻草人》一書,《稻草人》是葉聖陶爺爺的一本童話集,裏面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稻草人》這個故事。

於是我每天和媽媽晚上一起閲讀,一起撰寫讀後感。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一個草人。插在莊稼地裏,用來驅趕叼稻子的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説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一天晚上,稻草人親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傷感的事。

第一件事,一個老太太靠種稻田養活自己,稻子卻被小蛾的後代吃了個精光,稻草人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撲上去趕走蟲子

第二件事,一名漁婦帶着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捕魚,孩子生病了,漁婦也沒有空閒和時間去照料他,稻草人恨不得自己去作柴火給孩子煮茶喝。

第三件事,一位婦女的丈夫因為欠了賭債,要把她賣掉。來到這河岸要投河自盡。稻草人想救她,但是它辦不到。它恨自己,它的心都碎了。

“稻草人”這種品質、正義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如果人世間都像“稻草人”一樣關心別人,這世界就充滿了愛心。

《課文》讀後感4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自然界的事物就是這樣在更替。但有一種東西是一去不復返的,那就是我們的日子。學習了《匆匆》這一課後,我知道了時光的飛逝,也會更加珍惜時間。

《匆匆》是朱自清老先生筆下的`一篇散文。主要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寫出了作者對時間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時光飛逝的感歎,對人生的感歎,以及作者不甘虛度光陰,力求上進的精神。

這篇文章告訴我:時間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因此我們要珍惜一點一滴的時間,去學習,去工作,總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能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絲毫意義的事上。不能虛度光陰。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虛度時間就是在慢性自殺。”在生活中是我們在追趕時間,而不是時間來找我們。人的時間就像一個水龍頭,時間是一滴又一滴的水,如果“水龍頭”漏水,就像人的時間一樣消逝,“水”一點也沒有被有效的利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身為國小將要畢業的我們,更要珍惜這大好時光,趁年輕時多掌握一些知識,等老了以後才不會對自己年少時所做的一切而後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能在有生之年多為社會做些貢獻呢?這就需要我們珍惜每一分一秒的時間去努力的工作,勤奮的學習。

“時間就是生命”。只有珍惜時間,我們的生命才不會浪費;只有有效的利用時間,我們的生命才會昇華。

《課文》讀後感5

老師曾經説過:“每讀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精神享受。”當我讀過許地山的《落花生》這篇文章後,感覺到真是受益匪淺且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家人過收穫節時,父親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教育孩子們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於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讀過這篇文章後,我不禁想到了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件真實的事情:那是在一輛去綠色莊園的公交車上,人多的裏三層外三層,我也站在水泄不通的人羣中,被擠得有點兒喘不過氣來。我發現人羣中有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她大概有七十多歲的年紀,走路有點力不從心,老人站在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美女旁邊,緊緊地抓住身旁的扶手。那位時髦女郎不但沒有給老奶奶讓座,反而皺起眉頭,露出一副嫌棄的神情,這時一旁的一位衣着樸素的中年婦女連忙站起身來説:“來!大娘,您坐下吧。”頓時,全車裏的乘客都向這位阿姨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我想,那些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外表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外表美怎麼能與心靈美相提並論呢?如果一個外表一般的人不計較個人得失,真心為他人着想,也許比外表賞心悦目更美。所以,我覺得我們也要像落花生一樣默默無聞、毫無怨言的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

讀着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感謝《落花生》一文,留給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人不僅僅只追求外表美麗,更要追求心靈的純潔與高尚。

《課文》讀後感6

今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對文章中的伯父幫助黃包車伕這件事感觸很深。這件事情的大概是這樣: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傷的黃包車伕。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伕的受傷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伕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這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裏好好養傷。這件事情,使我很敬佩魯迅先生。

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為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個事件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小朋友獨自玩而這玩兒着,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可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旁觀,卻沒有一個願意前來幫助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着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當時也是這行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很愧疚。

從此,我希望每個人都像魯迅先生那樣能熱心地幫助別人。這樣,不僅會使世界更美好,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課文》讀後感7

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詩人王宜振的詩歌《秋天》,那調皮的調子讓我欣喜,好像回到了童年,一望無邊的稻田裏,到處瀰漫着豐收的馨香。在朦朧中似乎看到自己兒時的夥伴在稻田中玩耍。

一陣陣風兒吹來,稻香撲鼻,如酒醇香。大人們在這金黃裏,收穫着辛勞的`喜悦,孩子們在這豐收裏蹦着跳着,逮着螞蚱,受着大人的感染,我們同樂在一片金黃裏。

然而,這一切似乎是有着農村生活積澱的孩子才能有這樣的共鳴,然而面對我們這些甚至沒有看到過那一片金黃的孩子呢?我該如何讓孩子們跟我產生共鳴呢?沒有生活積澱,我想起了我們的知識積澱,相信,有了從《秋遊》中得來的樂趣,有了從《北大荒的秋天》中得來的知識,有了《但願人長久》和“湖光秋月”“峨眉山月半輪秋”的呼喚,孩子們會跟我來到這正在經歷着的秋天裏感受這萬物枯榮,感受這沉甸甸的收穫的。

詩的語言讓孩子們喜愛,它不那麼長,不那麼拗口,也不那麼難記,裏面還有那麼多的反覆,那麼接近他們的話語,那就讓這詩一般的語言去感染孩子吧,讓他們在這秋風秋光秋景中享受生活吧。同學們也被他那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深深吸引住了,我答應孩子在本週的閲讀課上欣賞他的其他詩歌,感受詩歌帶給我們的美麗!

《課文》讀後感8

翻開飄着紙墨氣息的新書,一篇名為《觀潮》的課文引入眼簾。觀潮?潮水是什麼樣子的?對於我這個生活在內陸的孩子,很難見到潮水翻滾的壯觀景象!懷着好奇心,我捧起課本,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觀潮》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有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的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文章通過對潮來前、潮來時和潮頭過後的生動描寫,如:悶雷滾動、水天相接、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彙,使我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如此的雄偉壯觀。

通過讀這篇課文,使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瑰麗和神奇。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大自然像魔術師,她的傑作令人驚歎與震撼。

《課文》讀後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讓我深有感觸,最後的姿勢課文讀後感。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普通老師,在5月12日大地震來時,拯救了四位同學的生命而因此犧牲了。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5月12日這天下午,譚老師正在教室了給同學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祖國着想……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樓房搖晃起來,譚千秋老師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到:”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同學們立刻往操場跑去。

可是,有四位同學沒衝出去,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桌子底下,自己在桌子上面,雙手撐在上面,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四位學生。

當救援人員趕到時,發現了譚老師頭身凹下去,還是做着原來的動作,下面的四位學生都還活着,在場人員全都感動了。

學完這篇課文,我體會到了,譚老師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取了四位學生的'生命,他也許在新了想着:學生的未來很廣闊,他們是祖國的花朵,絕不可以死去。我們大家讚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課文》讀後感10

前幾天,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心裏十分羞愧,我們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可烏塔是一隻飛翔藍天的“雄鷹”。

這篇課文主要是寫了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一個人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足足準備了三年的時刻。還每到一地就查那裏的警察局的電話,怕遇到危險時好求救,他這次旅費是靠分發報紙、看護別人的孩子掙來的`錢,沒有拿家裏一分錢。我們就應為自己的行為反省。我們的行為和烏塔的行為真是天壤之別呀!我們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的,因此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也有這樣的經歷,上次我的爸爸媽媽要一齊出差,爺爺奶奶也出門了。爸爸媽媽剛要出門時,我對爸爸媽媽説:“此刻已經中午了,我肚子已經餓了,誰給我做飯呀,你們想我餓死我呀!”媽媽説:“你自己做吧,我這要坐飛機呢,我可不想誤機呢,挨老闆的罵呢。”爸爸説:“你自己做,如果不會做,就讓你餓肚子吧。要不,你等爺爺奶奶來了,叫他們做吧,我們走了。”我不會做,因此捱餓等爺爺奶奶來。作文

我們不就應做“温室裏花朵”,我們就應出去闖闖。這就應了一句諺語-----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

《課文》讀後感11

(一) 推薦書目:《課本》—《課文》

(二) 精彩詞語

一年四季、晝夜不停、純潔、崇山峻嶺、世界歷史、凝結、血汗、智慧、長不見頭、後不見尾、天真自然、楚楚有致、煙霞、山光水色、蒼翠欲滴、心曠神怡、莽莽蒼蒼、遠水如煙、水花飛濺、堅忍不拔……

(三) 精彩句段:

1. 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搌的很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還更有趣。

2.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 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四) 獨特感悟:

1課:我覺得趵突泉很美,因為那裏十分乾淨,十分美麗,趵突泉還是第一泉,都因為它是從地底下趵出來的,而且他的特點是很純潔、活潑、清淺,所以我喜歡。

2課:這個名勝古蹟——萬里長城之所以那麼長,全是因為很多勞動人民付出了努力,甚至還有人奉獻了一生,把萬里長城建的那麼長,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4課:第四課講的是西湖,西湖也十分美麗,西湖也是像趵突泉一樣吸引人,西湖的特點是一個字:“綠”,大自然給我們人類的實在是太多了,只要你去珍惜。

(五) 非常問題;

1. 趵突泉是怎樣引發的?

2. 長城為什麼那麼長?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3. 西湖只有綠這個特點嗎?

《課文》讀後感12

今天,學習了一篇文章叫《讀書莫放攔路虎》,學習完後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不能繞着走,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字典在我們生活必不可少,字典就是我們的無聲小老師,每當遇到不懂的字,我們可以用鉛筆把它圈出來,當你將文章都讀完的時候,再回頭來一個一個地從字典中去查找。

無論是一個一個字的去查字典,還是都聚集起來一起查,總之只要是生字就不能放過它,查字典要有耐心,有恆心。

有同學在讀書時,在閲讀時候,遇到了許多不會的生字,就產生了攔路虎,可是,有的同學覺的查字典浪費時間,變空了過去,要不就是連估帶猜、草草了事的混了過去,這樣做不僅字音容易讀錯,而且意思很難正確理解。

不會的字要牢牢記在腦子裏,就得常常查字典。要是重複記不住,就多查字典,我相信:經過多次反覆,通過自己的努力生字最終能變成熟字,由此看來,要掃除“攔路虎”,勤查字典是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我遇到“攔路虎”,我不會繞過去,我會認認真真,不會對自己的學習不負責任,我會兢兢業業,遇到不會的詞,我會準時的'去詢問我的無聲、知識高超老師——字典,我會緊緊的記住,這樣,就會存放着大量的詞語,可以提高寫作本領,把作文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讓人覺得眼前一亮。

讀書時,不能繞着攔路虎走,要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這樣,既能正確理解字意或詞意又能準確的理解字意或詞意。

這可真是“字典常伴我,讀書好習慣。”

《課文》讀後感13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追地揹着《傷仲永》這篇古文。揹着,揹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雖然作者王安石寫得有些誇張,但寫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變為常人,關鍵的一點,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他父親貪圖小利,把他當做獲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繼續好好學習,以致他的才華也就在世俗的恭維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國著名的戲劇活動家田漢,小時聰穎過人,尤善吟詩聯對。昔日有一墨客路過他家旁邊的客店,曾書一句上聯“二河兩巖雙江口”,久久無人對上。田漢11歲時,見之援筆即書:“單人獨馬一杆槍。”田漢後來能取得驚人的成就,除了他驚人的才華,當然跟平常刻苦發奮是分不開的。

通過這兩個故事的對比,説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決定作用的。

然而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裏,卻也有被錢財或虛榮迷了心竅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一鳴驚人”,一味地給孩子加作業,加壓力,以致孩子整天頭昏眼花,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以後孩子一看到作業題,一提到學習,就有一種莫名的.煩躁與恐懼。

我在這裏告誡“神童”的家長們,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愛好,也不要一味地為讓孩子“成名”而把他們“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讓孩子們從枯燥、被動的學習中走出,從束縛的生活中走出來,去領略大自然,領略人生奮鬥之樂趣吧!

《課文》讀後感14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這,就是名篇《匆匆》的開頭。

作者朱自清,以優美的散文筆調,向我們描寫了時間的匆匆,來去無影,以及他那對時光的無奈和惋惜。“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那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離去,但不能平的,為什麼要白白走這一遭呢?”

連續三個問號,把作者對時間的流逝表露無遺。讀完《匆匆》,我大有感觸。人説: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果真不錯,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裏,我們能幹什麼呢?時間在我們的指縫間流逝,我只能茫然的跟着,於是,碌碌無為。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別讓它白白流逝,在有限的時光中,創造出無限的精神財富。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讓我們時刻準備着!

時間匆匆,別讓它白白流逝!

《課文》讀後感15

幾天前,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烏塔》主要講了,“我”在羅馬遇到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談話之間“我”瞭解到她這次趁暑假獨自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和希臘。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被石頭重重的打了一下,頭腦清醒了,我們是家中的寶貝,父母由於過度的愛我們,讓我們很嬌氣,丟了人生中的三棵大樹“自強樹”、“自立樹”、“自尊樹”,看似温柔的愛卻毀了一個人,愛中要含着嚴厲,真正的愛是嚴厲,是如寒風的愛,一個人如果由於父母太關心了,一離開父母,就成了別人譏笑的對象。在德國,孩子們都依靠這三棵樹來成長,不依靠父母,看似殘酷的愛,卻讓孩子們能自我一步一個腳印的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海上劈波斬浪,奮勇前行,這種國家必須能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為了愛,不得不對孩子殘酷;為了愛,你不得不放手。中國孩子哪能有一人去遊玩呢去玩也是去夏令營。與德國人相比,中國人的'教育方式是很落後的,可是,只要父母能想相信兒子,支持女兒,我們中國人也會很棒!名人不全都是靠自我成功的嗎

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每個人不能隨隨便便的成功!放飛吧!把我們的手鬆開吧!為了我們,為了我們未來的路,放手吧!我們要去闖蕩!我們要尋找人生的大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