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譜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7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旗譜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旗譜的讀後感

作品開篇於清朝末年,長工朱老鞏、嚴老祥阻止惡霸地主馮蘭池毀鍾侵田大鬧柳樹林,揭開了20世紀冀中農民鬥爭的序幕。馮蘭池得勝,朱老鞏嘔血身亡,嚴老祥漂泊異鄉,朱老明串連28户窮人三告馮蘭池失敗,埋下了兩個階級的世仇,孕育了子輩朱老忠、嚴志和與馮家的矛盾。朱老忠帶着復仇的火種走出關東,挖參、打魚、淘金、歷盡磨難。25年後重返故土,繼續與馮家抗爭,並讓兒子大貴去當兵,資助嚴志和次子江濤去讀書,他憑直覺,寄希望於“一文一武”報仇雪恨。但殘酷的鬥爭,使他遭受一系列打擊,給予他很大的教育。後來他找到了黨,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進行反割頭税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集體鬥爭,才真正改變了與馮家乃至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形勢,結束了悲劇命運。

這是一部中國農民尋求自身解放之路的曲折歷史。這部歷史的展開,立足於反割頭税和保定二師學潮等鬥爭,反映了冀中農動的風貌,同時他們又與全國範圍的大革命時期的農動、北伐戰爭、四一二政變、秋收起義等遙相呼應。這樣,冀中平原的風雲,不僅成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革命的寫照,而且把農民的反抗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起來,通過農民反抗過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鬥爭的歷史,藝術地説明了億萬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農民的反抗鬥爭,如不匯入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洪流,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人物而論,《紅旗譜》在特定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基礎上,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點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為醒目。家族乃至階級的世仇,孕育了他強烈的反抗精神;20餘年闖蕩江湖的傳奇經歷,造就了他“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不尋常的人生磨難,曲折的鬥爭歷程,使他逐漸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認識,養成了“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總之,朱老忠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初葉,新舊兩個時代交替時期的農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作者説:“一部具有民族風格的小説,首先是小説的主題。在我來説,主題思想又是和小説的內容同時形成的。”《紅旗譜》所描寫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它對農民的生存狀態、鬥爭方式和歷史命運的反映,在十七年文學創作中是不多見的。小説所寫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農民革命鬥爭史詩的性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