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後感14篇

來源:文書谷 3.0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讀後感14篇

大學讀後感 篇1

看到題目時,以為這是一本描述大學生活的書籍,昨天看完後才明白,苦難就是一所大學,我們在苦難中學習在苦難中成長。

這部小説講了高爾基到了喀山,帶着去大學讀書的'願望去了大學,可高爾基沒錢,所以高爾基只能流浪,和小偷、乞丐在一起。社會上的腐朽使他想自殺,可是沒有成功又受了傷。傷好以後,他離開喀山,重新走向回鄉流浪的道路。高爾基飽經了人間的辛酸,高爾基面臨的環境相當惡劣,在重重困難面前,他始終堅持讀書,堅持追求真理和知識,不放棄,希望就在前方。而且他不論在碼頭當搬運工還是在麪包房做學徒,只要一有空,就會抽時間看書,並且要將自己學到的一切用到生活中去,這讓我很敬佩。

主人公那種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説“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有所作為。

大學讀後感 篇2

前不久,我剛剛看完了《怪物公司》的前傳——《怪獸大學》。

這部電影還是講的大眼仔和毛怪的故事,只不過是他們在大學時候的往事:

當大眼仔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就夢想能到怪物公司去工作,當一個能嚇人的厲害的怪獸,於是,他立下志向,長大後一定要到怪獸大學去學習。

大眼仔長大以後,真的進了怪獸大學。那時的毛怪還是個高傲自大的小混混,並不把大眼仔看在眼裏。但當期末測試的時候,他們倆闖了大禍,校長把他們倆趕出了驚嚇學院。但大眼仔並不氣餒,他報名參加了驚嚇比賽,毛怪和另外四名隊員加入了大眼仔的團隊,名叫——萬事OK!

大眼仔把一羣長得可愛又不會嚇人的怪獸們利用他們的特長,把他們變成了超級厲害的.怪獸,他們在最後的比賽贏了,但其實是毛怪作了弊,大眼仔知道後很生氣,因為毛怪認為大眼仔不夠嚇人。大眼仔想看看自己到底嚇不嚇人,於是,他偷偷的進了一扇門,卻因為不夠嚇人而惹出了大禍,毛怪去救他,但最後他們是因為大眼仔想出的辦法才逃了出去的。可是因為他們闖了許多大禍,被校長開除了。但他們真的進了怪物公司工作,當了最厲害的怪獸。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我們不好就要,而是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夢想奮鬥!

大學讀後感 篇3

前幾天,我把這本書的最後一個部分,也就是《我的大學》看完了。前幾篇講述的是阿廖沙小時候和青春期的故事,這篇《我的大學》講述的就是阿廖沙即將成年的故事。

在阿廖沙十六歲那年,他聽從一個朋友尼古拉。葉夫列伊諾夫的話,背井離鄉來到了喀山。但事實卻不是他想的那麼美好。正如《來到喀山》裏所説得:當阿廖沙來到喀山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如果想要上大學,根本就是做白日夢,根本不可能實現。為了填報肚子,他不得不在伏爾加河的碼頭上當搬運工。在《雜貨鋪老闆》中,阿廖沙結實了雜貨鋪老闆安德烈。傑連科夫。他的胳膊患有麻痺症,但他和許多人為了國家的興盛在偷偷談一些什麼事,就是因為他,阿廖沙投身進入了一所社會“大學”……《當面包師傅》就講得是阿廖沙在一所小麪包店裏當面包師傅,當然在這一片中不止講述了當麪包師傅,而也講了阿廖沙認識了世界的好壞,知道了哪些是壞人,哪些是好人,知道了要為一個好社會去奮鬥!最後一篇《到鄉下去》講得是阿廖沙在喀山經歷了很多事情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去了卡不庫爾……

在看完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舊社會是多麼惡劣,多麼無恥,只有像毛澤東那樣,建立新社會,才能治人,治國,治世界。

大學讀後感 篇4

同學們,你們知道家喻户曉的“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嗎?對了,那就是《論語》《大學》《孟子》和《中庸》。在這個寒假中,我就閲讀了“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大學》。

《大學》這本書為世人所傳誦,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那麼,何為“大學”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就是一片政治哲學論文,探討了各國平天下的`原則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三大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個條目,闡明瞭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齊家”做起,而“修身”、“齊家”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途徑。其中還特別強調個人修身對政治的影響。

《大學》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則的表現。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學》看得很重,還將《大學》中的話用於生活當中做到。

古代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在位時,可見多麼重視儒家學派呀!漢武帝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打敗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最終統一天下。

《大學》這本儒家學派的經典,告訴了我們太多太多。勤政愛民、自立修身,讓我們永遠記住“四書五經”中《大學》這本書吧!

大學讀後感 篇5

記得上國小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要求我們寫讀後感,那時候沒有比寫作文更痛苦的事情了,但是讀了這部小説我想寫寫自己的感受,但我還是不敢保證我能寫得很好,因為心情有時候很難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高爾基生活在十八世紀的俄國,那時候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過着貧窮的日子,社會還不夠發達,人們的素質還很低,大多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很冷漠,茶餘飯後以譏笑,嘲諷別人為樂。在別人的眼裏,其他人都是惡毒的,卑微的,無聊的,可笑的。

100多年過去了,人們不在穿油膩的衣服,不在讓自己蓬頭垢面,不在去偷別人的鞋子,儘量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人們的外表看上去漂亮了,可是內心會有多大的進步呢?人們仍然沒有擺脱低俗的生活,內心仍然能存留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影子,並且在我們的身邊也是比比皆是,例如:工作認真負責的人被認為是“死心眼”,為了證明自己比他人強,在其他人面前説另外人的“壞話”等等

在這個物慾橫流,權利至上的社會裏,我希望自己的內心保持一份清醒,在靈魂的深處保持一份聖潔的思想。

大學讀後感 篇6

生命是寶貴的。我不否認這是真理,人人皆以為然。但是,世界上為什麼還會有“自殺”的人呢?

誠然,只有一次的生命對於誰都是無比寶貴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過着幸福生活的人來説,生命更是特別貴重。誰都知道,“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也合乎天理。

然而,對於那些自殺者,或已有自殺念頭而尚未自殺的人來説,生命的價值也就輕多了。他們自殺或想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生計無措進退無路;有的或者是因做了錯事,良心上受到自責,輿論上受到壓力,自覺無臉見人;有的或者是含冤負屈;有的或者是……

無論自殺的'原因如何,方式怎樣,但自殺者臨死之前的思想狀態卻是大致相同的。當一個人內心深處矛盾重重,其程度已不可調和,精神上極端痛苦,而一般的安慰無效時,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也就輕於鴻毛,生命的價值也就微不足道。瞻前一片黑暗,顧後亂七八糟,哪裏還有一點點光明和希望?與其活着領受那無盡的煩惱倒不如死去圖個乾淨逍遙。於是,他自然就會選擇那拙笨而有效的辦法--自殺,一了百了。

人們都説,自殺是怯懦的表現,但我認為,有時自殺也是勇敢的行為。

大學讀後感 篇7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大學》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一定要言行謹慎啊!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齊國有一個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質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苧麻到荊州長沙的當鋪作抵押換錢,後來贖回苧麻時,發現在苧麻中包着五兩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後二話沒説,立即送還當鋪。當鋪的`人非常吃驚,於是用一半金子作為酬謝,並讓甄彬把名字詳細的告訴他,兩人往復推辭了十多次,甄彬堅決不肯接受。從此,甄彬還金的美名遠播。

甄彬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把金子還給了當鋪,就做到了“慎獨”。《大學》中説,君子必慎其獨也,因為君子在人前人後表現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通過學習《大學》,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當小人,自己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要做到“慎獨”。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裏如果看見了喜歡的文具,又沒有帶零花錢,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學習《大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學到了許多其他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孩子。

大學讀後感 篇8

從五年級就開始讀的一本書,那時的我還很膚淺,並不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作者所傾訴的感受,不知道如和開始,如何去讀。從而覺得無味,便丟擲一邊罷了。

直到國中時才再次拿起了這本書,想探出往日棄去的故事。這時,當我再次翻看這本書時,便再也無法自拔了。

似乎有一種魔力,語言深奧卻又想讓人探究,故事構思巧妙而耐人尋味,在作者的言語裏我想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那些骯髒污穢的事物表達的徹骨的憎恨,以至於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感受到俄國地下階級社會的昏暗,我感受到阿繆莎對俄國地下社會的諷刺和嘲笑,感受到阿繆莎內心的惶恐和不安,感受到阿繆莎對夢想的執着和追求……而其中最讓我欣賞的是阿繆莎對書的痴狂與熱愛,從書中的字裏行間無盡的'透漏着阿繆莎對書灼熱和澎湃的內心,書,似乎已經成為他的生命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那樣的生活裏,書,成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託。

合上這本書的煞那間,我在想,如果一個人可以對書到達如此痴迷的境界,那他的一生將多麼的輝煌。

大學讀後感 篇9

剛剛看了弟弟的日誌“我的悲慘大學”,讓我哭笑不得,同時也有諸多感概,不得不説的是那的確是一個艱苦的開始,很多很多我都瞭解,但你要知道你的此時的任務,是為美好的明天搭橋鋪路,為以後的人生添磚加瓦,所以請你忍一忍,堅持一下,為了辛苦賺錢供你上大學的爸爸,為了勞心勞力為你操心的媽媽,也為了我這個望你成龍的姐姐,還有那個為你放棄夢想而來上海的“雪”,請你不要辜負這些最愛你的人。

人的`一生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曲折與不順,就把每一次不順都當作是上天給你的考驗與磨練,然後去戰勝它。我瞭解你此時的心情,對於一個及其陌生的地方,有太多的不適應與不習慣,萬事開頭難,這就是你大學生涯的開始,過段時間也許你會發現大學生活沒有你想象的中麼糟糕,你會慢慢發現它的美好、樂趣以及它給你帶來的收益,請用珍惜與感恩的心來看待這一切,你會發現一切都和你之前所看到的不一樣了,任何事物都是雙面性的,就看你有哪一面的心情去看待,結果就會截然不同了。

好了,不説了,不然你又要嫌我羅嗦了,替每一個愛你的人照顧好自己,珍重!

大學讀後感 篇10

靜靜的深夜羣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啊……”每當這首歌在我耳邊響起時,就會有許多的老師的身影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第一位老師,是教我三年級的張娟老師。有一次數學考試我沒考好,結果。張老師就把我的奶奶叫到了學校,並在她老人家面前訓斥了我一頓。最後,在期末考試中我的數學考了99分。當我徜徉在快樂的海洋裏,我才明白張老師的' 良苦用心。

第二位老師,是教我四年級的張永久老師。他在上課的時候,十分的幽默搞笑,因此,上他的課,我總是很快樂。有一次上課,他剛教完一種題型後,又準備教另外一種題型,於是,他對我們説:“同學們,我們現在來換個頻道。”但是,班裏卻有個同學説:“老師,沒有遙控器怎麼改台呀?”張老師聽後,將另一種題型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説:”看,這不是改好了嗎?”就這樣,一節課就結束了。

第三位老師是……。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有施老師,王老師,崔老師,高老師,陳老師,還有劉老師……。儘管他們的教學方法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有一顆負責任的心。

大學讀後感 篇11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女大學生宿舍》,裏面的主人公——匡亞蘭姐姐的經歷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匡亞蘭姐姐的父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幸犧牲,她的母親也改嫁了,她只能同年邁體弱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儘管如此,匡亞蘭姐姐仍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她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由於沒錢買自己喜歡的書,她就每天到圖書館借書,並做了許多讀書筆記。週末,其他同學紛紛到郊外遊玩,她卻悄悄地到碼頭打工掙錢。貧窮的她還熱情地幫助其他同學。

看了匡亞蘭姐姐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事蹟,我感到慚愧極了:我既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又有爺爺奶奶的呵護,生活得無比幸福。我喜歡看的書爸爸媽媽一旦得知就一定會給我買,可我是怎麼做的呢?看不了幾頁就到處亂丟。匡亞蘭姐姐在班上吃穿都很樸素,而我呢?爸爸給我買的新衣服,我嫌不好看,就發脾氣,把衣服一扔——不穿了;媽媽精心做的飯菜,我嫌不合胃口,小嘴一撅——不吃了。對同班同學又是怎樣的呢?一次,有位同學向我請教一道題,而我怕他考試超過我,就藉口不會……(.)

德國文學家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果真如此,《女大學生宿舍》教給了我很多很多。

大學讀後感 篇12

“學而優則仕”,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得給予相應的官職,否則便是重視不夠關懷不到。當然,沒有一官半職也無法説明你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一句辛辣的書評吸引了我,從頭至尾,一氣呵成!

書中對人物的刻畫可以説做到了極致,心理描寫更彰顯了人物百態,然而讀罷給我最深的感覺卻是:這裏不是校園。沒有莘莘學子的朗朗讀書聲;沒有青春校園的生機和活力;沒有學術論壇的筆劍爭鋒。

這裏是一個工廠,專門負責生產經營的地方;這裏是一個圍城,城裏城外的人們各顯神通;這裏更是一個集市,到處都是呼喊叫賣的聲音。

文章還在陸續的連載之中,我還沒有讀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會以什麼樣的結局來結束這所謂的大學。暫且不去談那些領導們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杜小春的見異思遷,高歌的形骸放蕩,馬長有的拾階而上,這哪裏是大學教師的模樣!

正如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到底是我上了大學,還是大學上了我?在這樣的校園裏,這樣的潛規則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開頭的杜小春很像現實中的我,所以讀到她出現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為我知道,我是永遠不會成為杜小春那樣的人。我可以與名利無緣,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貧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燈不滅,走過悠長的黑暗,迎來的定會是燦爛的黎明。

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過於此吧!

大學讀後感 篇13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己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店工作……後來,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這個家裏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麪包心裏也覺得如巖石般沉重,後來,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説,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無論什麼情況,多麼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着想。

大學讀後感 篇14

老師説:“《大學》是我國的“四書”之一,它積澱華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學生必讀的經典之一。”我急忙週六就去圖書館借來看。之後,我去網上搜查資料,原來《大學》原本是名列《五經》的'《禮記》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來單列,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後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而非其他歪門邪道。明明德、親民以及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人們常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都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大學》一曰“大人之學”,二曰“為政之學”。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知書明理,通曉人生之道;二指但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輝偉大的人格,他們修己安人,歷練內聖外王之道,終成轟轟烈烈的事業。這兩種含義具有同一思想——修身。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牢記在心,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在這個過程中時刻記住,只有做好一件小事,才能實現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