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2.38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哈利·波特》讀後感1

初讀《哈利·波特》,便愛上了這個絢麗多彩又充滿刺激和挑戰的魔法世界。現在,重新進入魔法世界暢遊時,發現了許多從前沒有留意的東西。喬安娜·凱瑟琳·羅琳女士在講述這一系列驚險的冒險故事的同時,也在講述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巫師他的鼻樑上有一架黑框眼鏡,亂蓬蓬的黑髮下有一條閃電似的傷疤。這個男孩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是一個勇敢的男孩,面對伏地魔的殺戮,他毫不畏懼,一次又一次的獨自面對所有巫師都害怕的“神祕人”也就是伏地魔,也一次又一次的打敗了伏地魔,死裏逃生。當得知要毀掉伏地魔的七大魂器,才能完全消滅伏地魔,但這也有可能喪失生命的時候,哈利毫不畏懼,最後成功毀掉了“死亡聖器”。若沒有可嘉的勇氣,哈利怎能完成這麼重大的任務呢?

哈利那可嘉的勇氣由衷得讓我感到敬佩。即使面對伏地魔可怕的黑魔法,也毫無畏懼。可我是一個膽子只有一丁點大的女孩,膽小怕事,晚上睡覺都要點上燈才敢睡,與哈利比起來,我真是覺得慚愧。

當然,伏地魔懂的世間最深奧的黑魔法,但再深奧的黑魔法也無法超越愛。

我插上愛的翅膀,盤旋在親情的上空。當哈利波特一家面臨危難時,詹姆讓哈利和莉莉先走,自己獨自面臨強大的伏地魔,寧死不屈,只因為他的心中裝着的是沉甸甸的愛。當伏地魔殘忍地殺害詹姆後,追上了逃跑中的莉莉和哈利。只要莉莉交出哈利,便可以逃出伏地魔的魔掌。但是莉莉沒有,她奮不顧身地擋在魔杖前面,含笑而去,用自己全部的生命與愛保住了襁褓中的哈利。讀到這裏,我不禁被莉莉的母愛所觸動,她讓我懂得了,世界上所有的母親對自己的子女都是無私的,甚至捨棄自己的生命。這讓我不由的慚愧,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插上愛的翅膀,飛翔在友情的上空。當哈利波特選擇走向冒險之路的時候,羅恩和赫敏的悄然無息的支持着他,陪他一起鋌而走險。他們始終堅持着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始終堅持着一個信念,邪,終歸不會壓正的。”因為有了這個信念,三個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友情最初是相知,當你需要的時候,你還沒有講,友人已來到你的身邊。他的眼睛和心都能讀懂你,更會用手挽起你單薄的臂彎。因為有心情,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會感到孤獨。不由覺得,其實友情一樣是浪漫的!這便是友誼的源泉。

我插上愛的`翅膀,懷着沉重的心情再次翱翔在霍格沃茨的上空。那半月形的眼鏡下,藍色的眼睛流露出最後的微笑那是鄧布利多臨死前對哈利最後的鼓勵。當哈利來到霍格沃茨之後,是鄧布利多對哈利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對哈利嚴格的教育。他是霍格沃茨的校長,他對學生都有着大公無私的愛,把學生的安危時時刻刻的放在首位。鄧布利多對孩子們的愛,就像一條長河。它恬靜,泛着微微的漣漪;它清澈,看得見河底的塊塊卵石;它輕柔,如春風緩緩送我前行。時間如長河的浪花,帶着悠悠笑聲流去。思想與感情像潺潺流水,又一次淌過時間與空間的橋,衝拂我那如詩如畫的童年,我的思緒被浸潤在濃濃的師生情中……

愛,使霍格沃茨成為哈利真正的家,温馨和諧。愛,沒事哈利毅然面對死亡,只為結束殺戮。愛,使多比為哈利英勇獻身,毫不畏懼。細軟的白雪上,銀色的牡鹿,如月光般皎潔,是斯內普內心深處的愛;陋居中,一個個突如其來的擁抱和真切的問候,是韋斯萊家庭熱誠的愛;哈利面對死神時,小天狼星的英勇獻身,是無私的愛;還有盧平、穆迪、金萊斯……因為有愛,哈利面對危難的時候才會臨危不懼,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永不言棄。愛,洋溢在哈利身邊,因愛而產生希望。

?愛其實很簡單,而伏地魔卻不瞭解。這是因為他小時候是一個孤兒,身邊缺少了愛。正是缺少愛,不懂愛,導致了他終將失敗的人生軌跡。

勇氣是哈利飛翔的翅膀,而愛卻託舉出哈利不平凡的人生。

?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的父母和親人是真正無所謂回報的付出,所以要永遠記得父母的恩賜,等以後我們當爸爸媽媽了,就能體會父母的不易。

《哈利·波特》讀後感2

《哈利·波特》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説,愛,恨,情,仇,在書中被描述的淋漓盡致,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細膩的感情,才創造出了那些生動鮮活的各色人物。而在多如繁星的人物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莫過於那個陰險的魔藥課教師——西弗勒斯·斯內普。

斯內普“鷹鈎鼻,灰黃臉,有着油膩膩的烏黑的頭髮”,在課堂上,“他找任何藉口刁難格蘭芬多的學生,不止一次的欺負納威。”面對哈利,他“那雙烏黑的小眼睛裏充斥着仇恨。”而對付童年時代的同學,“他眼睛裏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光芒。對他來説,復仇的滋味是甜蜜的。”從任何角度來看,斯內普“彷彿一隻不懷好意的大蝙蝠,在夜空中邪惡的到處亂飛……”

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斯內普從小出身卑微,生活艱辛,但哈利的母親莉莉·伊萬斯的出現打破了他一平如水的生活。莉莉給了斯內普一個新的開始。從那時開始,斯內普的生命中,不僅僅只有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個遙不可及的霍格沃茨,還有了一個他可以傾心交流的朋友。也許,從那時開始,他對生活有了希望,對莉莉有了愛,他不知道,他以後會為這份遲來的愛付出艱辛的代價。

是的,斯內普為一份並不屬於他的愛努力的拼搏,他對莉莉·伊萬斯一見鍾情,並不止一次的為這份愛做出了犧牲。我認為,雖然他被分到了野心勃勃的斯萊特林,但斯內普骨子裏的堅毅、剛強、勇敢,以及對莉莉的忠貞,儼然説明他也是一個合格的、屬於格蘭芬多的勇士。

斯內普為了這份愛,一諾千金,他信守了諾言,答應鄧布利多“永遠保護哈利·波特,大難不死的男孩。”保護一個他最愛的人和他最恨的人的孩子,他忍氣吞聲,忍着痛,接受了一切。他從此在默默無聞中為哈利付出,時時刻刻冒着生命危險,在伏地魔和食死徒之間周旋,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理由——莉莉·伊萬斯。

斯內普是脆弱的,他的內心是脆弱的,因此,他只好瘋狂的用冷酷、陰鬱、嚴厲、苛刻、兇狠來保護自己,保護他千瘡百孔但依然守護着那份沉重的愛的心。在所有人心目中,斯內普都被誤解,他只好默默的守護着以前的記憶,默默守護着自己,一個失去了愛和朋友、只能在無邊的黑夜中活着的西弗勒斯·斯內普。

他默默的耕耘,換來的卻是人們因為不解所產生的怨恨和強烈的敵意,而這一切,對於斯內普,值得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他心裏,一直有一份沒有來得及完成的愛要在哈利身上繼續的完成下去。他這樣對哈利,完全是因為自己要給莉莉一個交代。他仇恨哈利,對他百般刁難諷刺,在他身上發泄對詹姆·波特的恨。但他依然深愛的哈利,因為他是莉莉的`孩子。正如奇洛所説:“他當然恨你,因為恨你的父親,但他從來不希望你死。”也如鄧布利多所説:“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母親。”他傾心付出了所有,但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不,他得到了,他得到了哈利最終的理解和在天國的莉莉對他的遲來的那一份愛。

每當我想到西弗勒斯·斯內普時,我總會熱淚盈眶,這個男人,這個付出了一世的愛的男人,為一個人而無怨無悔的做着任何事情的男人。他辛苦的一生,卻在納吉尼的毒牙下死去,他將自己的記憶全部給了哈利,為了莉莉,什麼都值得。他不去想哈利能不能接受記憶中如此陌生的斯內普,他要死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看着哈利那雙跟莉莉一模一樣的綠眼睛滿足的死去……

恍惚間,他的一生十分可憐,但轉念一想,他因為有了一份深沉温暖的愛來滋潤他的心靈,從此有了愛人,有了信仰,他的一生也可謂是光明、幸福。

謝謝你,西弗勒斯·斯內普,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我的最愛,我會把他埋藏在心底,不會停止付出,也不會吧止不住的傷痛,我會像你一樣,無怨無悔的的繼續,走下去……

《哈利·波特》讀後感3

十一歲生日那天,一頭凌亂黑髮、戴着眼鏡,有着一雙綠眼睛的瘦弱男孩兒收到一封貓頭鷹信使的神祕來信,他被邀請前往一所陌生的學校就讀,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男孩兒,便是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目的地自然就是霍格沃茨。

可以移動的樓梯、招之即來的家養小精靈、刺激的魁地奇比賽、險象環生的禁林、充滿玄機的咒語……霍格沃茨的種種奇異景象,讓我們進入一個腦洞大開的魔法世界,哈利在這裏經歷了無數困難、磨礪、甚至生與死的考驗。他聰慧勤奮、刻苦自律,贏得了師長的無私的幫助;他善良忠誠,信守諾言,獲得了朋友們真摯的友情;他直面挫折、永不退縮,敢於對抗強大的伏地魔並最終用智慧與勇氣戰勝對手,成長為優秀的巫師。

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講述的似乎是一個少年一路開掛的故事:優良的基因、殷殷教導的師長、全心全意的朋友都在證明這一點,哈利的成長離不開這些因素,但絕不止於此。

反派大boss在殺掉哈利父母時,年僅一歲的哈利倖免於難,只在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般的傷疤。麥格教授説,僅憑這一點,哈利足以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所有孩子都會知道他的名字”。奇蹟般躲過伏地魔的毒手——小哈利果然自帶光環,儘管失去父母的蔭護,卻可以預見,他一定會有一個眾星捧月、光鮮幸福的童年。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就在小哈利成為巫師界的超級網紅前,鄧布利多將他送去了女貞路4號,哈利將在遠離魔法的麻瓜社會裏成長。而撫養他的姨夫姨母更是吝嗇刻薄,家裏還有一個在驕縱下長大、如同混世魔王一般的表哥達力,用麥格教授的話來説,這家人簡直就是最糟糕的麻瓜。哈利常年穿的鬆鬆垮垮的舊衣服,帶着破碎的眼鏡,承擔家裏的一切家務活兒,他住在潮濕的碗櫃裏與蜘蛛為伍,還要受到達力的欺負和告狀——哈利度過了飽受欺凌的孩提時代,一直到十一歲時海格把他接到霍格沃茨求學。

和麥格教授一樣,大多數人無法理解鄧布利多的做法。原本哈利可以擁有一個快樂輕鬆的童年,而事實上,這也許是鄧布利多做過的最了不起的決定。哈利大難不死後,他説過一段話:“這足以使任何一個孩子衝昏頭腦,不會走路、不會説話的時候就一舉成名!甚至為他不記得的事成名!讓他在遠離過去的地方成長,直到他能接受這一切,再讓他知道,不是更好嗎?”

作為“伏地魔惟一害怕的人“,鄧布利多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對於不諳世事的孩子而言,不該在巨大的光環下成長,掌聲和鮮花無法孕育出一名真正可以打敗伏地魔的巫師。

起初,我也無法理解鄧布利多這個奇怪的決定,直到媽媽給我看了作者羅琳的人生經歷。這個曾經領着政府低保的單身母親,在一輛誤點的火車上,一個綠眼睛、戴着眼鏡的.小巫師突然闖入了她的腦海,哈利波特的形象就這樣誕生了。隨後在那些窘迫困頓的日子裏,在街角的那個小咖啡館裏,她慢慢構建出一個恢弘的魔法世界,藉以對抗現實的人間。福樓拜曾經説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難耕耘的土地上。”假設當時羅琳錦衣玉食,無憂無慮,也許全世界的讀者將永遠無緣見到那些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就如同哈利一樣,如果沒有灰暗的童年生活,沒有在苦難中磨礪出的堅韌,他也未必能夠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

真正的勇者,不會被慘淡的現實所擊潰,他們會利用一切機會積蓄能量,等待爆發——羅琳和哈利波特便是如此。

而羅琳筆下的哈利在魔法世界裏創造的種種奇蹟,也許就源於鄧布利多那個充滿智慧的決定。

《哈利·波特》讀後感4

哈利波特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父母就被一個黑巫師—伏地魔殺害了。當哈利十一歲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入學通知,他要去一個神祕的學校上學了。哈利需要購買一些特殊的學習用品,在魔法世界有一個名叫對角巷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神奇的商店,魔法書店貓頭鷹店,魔杖店、長袍店……。。他們的金幣統一放在古靈閣裏,由小妖精保管着十分安全。

僅有巫師的後代才有資格到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上學,霍格沃茨有四個學院,就像我們的年級班級一樣,學院的校長名叫鄧布利多,他是一個睿智的長者,留着銀白色的長鬍子,鄧布利多掌管着魔法學院的具體事務。哈利波特在學校裏結識了兩個好朋友—赫敏格蘭傑和羅恩韋斯萊。赫敏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女孩,她成績優良。羅恩是一個有點兒膽小的男孩,但他對自我的朋友十分忠誠。當他們沉浸在開學的興奮中時,哈利波特不明白,一場巨大的陰謀正在慢慢逼近。伏地魔想得到魔法石,獲得永生的機會,藉此除掉他的心頭大患哈利波特。當哈利明白伏地魔的陰謀以後,果斷出擊,阻止了他的計劃。

霍格活茨的課程豐富多彩,有魔法課、草藥課、占卜課等等,可是四大學院的學生各自為謀,,缺乏團體合作精神,我覺得應當增加一門實踐課,讓四大學院的同學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特長完成實踐課任務,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抵禦伏地魔的攻擊。我認為哈利很有勇氣,能一次又一次的和伏地魔對抗,雖然自我的父母去世了,但他仍然堅強的獨自生活。羅恩家裏比較窮,可是他也想體驗一下出名的滋味。赫敏雖然聰明,可是她有時也過於吹毛求疵,有一點少年老成,對事物缺乏好奇心。雖然他們三人都有各自的缺點,可是在獲得魔法石的過程中,赫敏用自我積累的知識,解開兩個關卡,羅恩也發揮自我的所長解開了一個關卡,哈利順利的得到了魔法石,擊敗了伏地魔。

看完這本精彩的圖書,我對作者JK羅琳深深的佩服,她在一趟延誤的火車旅途中萌發了創作哈利波特圖書的念頭,並且堅持的寫了很多年。她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奇幻的魔法世界,書裏充滿着各種新奇的魔法。雖然是個虛構的魔幻世界,可是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個性各異,霍格沃茨的學生們來自不一樣的地方,但他們都有共同的信念,讓魔法世界變得更完美。我想宇宙中可能真的有平行空間裏的另一個世界,真期望有一天能夠去那裏看一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閲讀感想3

這一天的午時,我讀完了這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使我的知識更加充沛。

這個書講的是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祕的出此刻姨父姨媽家的門前。哈利在姨父家飽受欺凌,度過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姨父和姨媽好似凶神惡煞,他們那混世魔王兒子達力———一個肥胖嬌慣、欺負人的大塊頭,更是經常對哈利拳腳相加。哈利的“房間”是位於樓梯口的一個又暗又小的儲物間。十年來,從沒有人為他過過生日。可是在他十一歲生日那天,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信使貓頭鷹送來了一封神祕的信:邀請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上學。

書中的哈利十分勇敢,與伏地魔周旋,既表現出了哈利不畏強敵,又襯出伏地魔的兇狠、無情、冷酷。伏地魔如此張狂,卻沒有人去阻止他,可是哈利做到了,我為他自豪。

對於哈利波特這種不畏的精神,我們有沒有做到呢我們有沒有對強大的人説的話言聽技從呢這值得我們深思。有一次,我當值周班長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犯了錯,但這個同學有班中算是小霸王,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他問我有沒有記他,如果記了,把他的名字擦掉,我卻明確告訴他,不能擦。然後,我告訴教師這件事,教師就對我説:“徐浩越,做得好!”

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就更喜歡看《哈里波特》系列了。

《哈利·波特》讀後感5

當然,這面鏡子的魔力不僅在於它的美麗和風格,更在於它的魔力——它能讓我們看到內心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然而,這面鏡子既不能教我們知識,也不能告訴我們真相。人們在鏡子前花費時間,沉迷於他們所看到的,甚至被逼瘋,因為他們不知道鏡子裏的一切是真實的還是可能的。

如果有這樣一面鏡子,你就不能幫忙找一下嗎?但麻瓜也有自己的魔鏡。愛錢的人喜歡玩壟斷,那些想要成為英雄神的偉大的英雄,和那些想要主宰宇宙只是上網和玩《星際爭霸》之類的遊戲在線,有些甚至只是想玩一個家庭只要你想要,你可以得到它。這是麻瓜發明的。它沒有輸給厄里斯魔鏡的效果,所以他們喜歡它。

鄧布利多教授總是告訴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話,比如這句話:“如果你有一天碰巧看到它,你應該做好心理準備。”沉溺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生活是沒有用的。請記住。在第二部分,小女孩金妮非常偶然地得到了一本魔法日記。50年前,它屬於一個名叫湯姆·裏德爾的老大哥。他不僅有力量,而且善解人意,所以我們的小金妮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女孩一樣信任他。但我從沒想過日記裏的湯姆·裏德爾是伏地魔!於是金妮成了伏地魔的囚徒,不自覺地為他打開了密室。

那麼金妮是怎麼成為伏地魔的囚徒的呢?“他的日記!我已經寫了一年了,他一直給我回信。“上帝,聽着,多麼可怕的事情。聊天會帶來災難!

一個人繼續寫,另一個人繼續寫。你能想象伏地魔的日記有多熟悉嗎?有很多像金妮一樣善良的女孩,她們總是很敏感,喜歡和她們認為值得信任的人交談。他們用自己的理想和想象把自己的真情獻給他們所建設的人。每一天,當他們不跟那個人説話,他們感到空虛,成為那個人的俘虜,直到被那個人毀滅。

我總是想把書中韋斯萊先生的那句話改一改:“永遠不要相信對你毫無益處的事情,除非你看到了它隱藏的內心!”斯萊特林的繼承人,別跟我説話!

霍格沃茨密室,只有斯萊特林的繼承者才能打開它,釋放裏面的恐怖,讓它淨化學校,消滅所有不值得學習魔法的人——麻瓜的孩子和那些繼承者認為血統不高貴的人。

想想一些關於碾壓惡魔和希特勒的觀點。也許有一天下午他們會一起聊天喝茶。他們都以自己一半的血統為榮,以另一半的血統為恥。他們都認為世界上有太多的不肖之人,尤其是那些血管不夠高貴的人。他們都想到了一種創造世界的方法——“淨化”。當然,他們都是一樣的骯髒和無恥。他們都是殺人兇手。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的血是高貴的,也沒有人的血是卑微的。有時你不得不佩服羅恩的“經典名言”:“這太瘋狂了。現在大多數巫師是混血兒。如果我們不與麻瓜通婚,我們就會滅絕。“我早就知道薩拉查斯萊特林是個老色狼。”想出這個純血統的廢話。即使沒有報酬,我也不會去上他的大學。説實話,如果我是被樹枝帽子塞進斯萊特林的`,我就會一聲不吭地坐火車回家。”

然而,仍然有一些斯萊特林學生,他們堅持自己的瘋狂言論,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你總會聽到他們令人作嘔的聲音,看到他們無恥的外表。

我只是想説,沒有人有權利因為血而享有特權,沒有人有權利因為血而傷害他人。斯萊特林的繼承人,別跟我説話!和狼人握手

從一開始,盧平教授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獨特的印象:穿着一件非常破舊的巫師袍,修補了幾個地方。他又累又病。他看起來很年輕,但他淺棕色的頭髮夾雜着白色的頭髮。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病人,念着咒語,趕走了渾身發抖的攝魂怪。

盧平教授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好老師。他教哈利如何召喚守護神。每個形容盧平教授表情的形容詞都會讓你感動:快樂、快樂、温和、冷靜、放鬆和隨意,但盧平教授是狼人!他在滿月時變成了狼。由於這個原因,他幾乎不能上學。當他成年後,他到處碰壁。因為是狼人,他找不到有報酬的工作。一個善良誠實的人不會因為不幸而被社會所信任甚至接受。

《哈利·波特》讀後感6

魔杖,魔法書,羽毛筆,偉大的作家J·K羅琳,用她那神奇的魔法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瑰麗的魔法世界,在這個魔法世界中,藴含人生哲理,充滿愛的力量。

在那個平靜的夜晚,或者説……對我們,對麻瓜來説的平靜的夜晚,那個巫師中的傳奇,頭上有着閃電疤痕的男嬰,打敗了十惡不赦的黑魔王伏地魔,來到了麻瓜世界。

時間轉眼過去了十年,隨着一封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通知書,開啟了他固然不平凡的一生。

那時,他是一個平平淡淡的、健康快樂的男孩,正為脱離了德思札一家的壓迫而歡呼雀躍,他也用強烈的正義感和勇氣,與他這輩子必然要面對的敵人見面了,進行了第一次戰鬥。毫無疑問,他贏了,打敗了那個強大的敵人,那個令人畏懼的敵人,那個因為某些神奇的力量而變成一抹遊神的敵人。他不理解為什麼伏地魔碰到了自己就會被燒死,不理解自己揹負着的是什麼,不理解保護自己的又是什麼,同樣,這也是伏地魔所不能理解的。他們只知道,那是一股強大到可怕的力量。

在霍格沃茨的第二年,他又一次與伏地魔的靈魂正面交鋒了。當他渾身是血,只為救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時,那靈魂深處的勇氣和信念拯救了他。他舉起蛇牙,摧毀了日記本,邁出了殺死伏地魔的第一步,消滅了第一個魂器——日記本。

在霍格沃茨的第四年,他面對伏地魔的起死回生,目睹了同伴的慘死,頂着巨大的壓力,被人咒罵是個“撒謊的瘋子”,他難受,他失望,但他仍尋找着身邊的温暖——朋友的陪伴,教父的關心,老師的支持,他仍樂觀地面對命運給他的一切。

第五年了,他目睹了教父的死,這世界上最愛他的、與他亦父亦友的“親人”離去了,他感受到了從未感受到的痛苦。他可以接受外界的誣陷,可以接受同學們的孤立,可以接受被蛇牙刺穿身體的痛苦,可以接受伏地魔的起死回生,可以接受傷疤撕裂般的疼痛。他身經百戰,承受了那些令人窒息的壓力,但他接受不了教父的死,因為他深深地愛他的教父,那個為了他可以付出一切的父親般的人。他耳聞了那個破碎的預言——哈利波特是結果伏地魔的人,兩個不能都活着。

第六年,校長阿布思·鄧布利多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來,完成他們的.使命,校長結束了自己偉大的一生,留給哈利殺死伏地魔的計劃與希望。

第七年,哈利在兩位摯友的幫助下毀滅所有魂器,在知道自己就是第七個魂器時,哈利毅然赴死,殺死伏地魔。伏地魔萬萬沒有想到,如此強大的自己,居然又一次敗在哈利的手下。到底哈利身上有一種什麼樣的強大力量?

哈利與伏地魔都是孤兒,都會蛇佬腔,長得也有幾分像,兩個看似相同的人卻有着截然相反的命運。哈利一歲時,母親莉莉·波特為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被伏地魔殺害,莉莉·波特的血在哈利身上流淌,她對哈利的愛殺死了伏地魔,保護了哈利,這是強大的母愛!教父變成狗,靠吃老鼠肉活,也只是因為愛,這是無私的愛!鄧布利多為了所有人,犧牲自己,這是博大的愛!赫敏和羅思與哈利同舟共濟,拋棄家人,這是無法取代的愛!多比為解救哈利而中刀身亡,這是渺小而偉大的愛。這就是為哈利保駕護航的力量,這就是伏地魔所沒有的強大的魔法。愛的力量古老,但是強大!愛的力量看不見,但它無處不在!伏地魔沒有愛,不懂得愛,而哈利卻被愛包圍;伏地魔懼怕死亡,而哈利卻願意為了整個魔法世界的安寧欣然赴死,哈利心中也有着強大的愛;伏地魔天生天賦異稟,而哈利則平平無奇,但愛就是點燃強大力量的咒語。

伏地魔和哈利,一個是權力和謀略的象徵,一個是勇敢和正義的象徵。伏地魔沒有愛,不懂愛,最後殺死他的也是愛--這種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強大的力量。

《哈利·波特》讀後感7

這本書是大結局,作為哈利波特的開創者亦或是結束者,JK羅琳給我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但對於我們這些忠實的讀者來説,這是結局卻又不是結局。

哈利、赫敏、羅恩這對格蘭芬多鐵三人小組在這本書中展開了對伏地魔最後的對決。正如哈利所説的——“兩個人都不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而消滅伏地魔就是找到魂器,並摧毀他們,這樣伏地魔就能徹底消失,這是鄧布利多生前最後對哈利波特的啟示。趁伏地魔對魂器並未警惕,三人組一步步開始尋找他們,聯繫伏地魔的歷史,與第二部中毀滅掉日記和鄧布利多用格蘭芬多寶劍毀掉戒指的前鑑,羅恩用寶劍毀掉掛墜盒;赫敏用毒牙毀掉金盃;被放人追殺的過程中,皇冠意外地被厲火燒掉;納威用寶劍砍掉了蛇;而哈利波特作為第七個意外的魂器,也被伏地魔消滅了;最後,伏地魔的法術成功返給了他自己,就此終結。

第七部,可以説是很精彩,更可以説是最精彩的一部。在這一部裏有幾個小插曲,讓人感動且富含意義。首先,友誼的決裂,在第一個魂器掛墜盒找到以後,羅恩處處與赫敏和哈利作對,表示不想再找魂器了,曾經在友誼中的瑕疵,被放大了,所幸的是,後來羅恩回來了,成功毀掉了掛墜盒還救了哈利的命,但赫敏的憤怒乾淨利落地解釋了一件事情,無論你是誰,輕易地背棄友誼,縱使挽回,也會留下傷疤,縱使結痂,也會記得痛楚。我記得我曾經跟一個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決裂了,儘管我倆最後和好了,可是,無論是説話,還是做一些事情,都彷彿有了一堵牆,無形的距離。

令我開心的是,赫敏和羅恩,避免了我當時的結果,最後還結為夫妻。其次,便是哈利在人生路上的選擇,是的。正如這本書名,死亡聖器,三兄弟的故事好像是真的,在得知的死亡聖器的真相以後,哈利動搖了,他與當時的鄧不利多,犯了一樣的迷糊,只要擁有了三件死亡聖器,便可以成為死神的主人,那就意味着什麼呀?至高無上的權利,老魔杖,復活石,以及隱形斗篷。哈利當時就有了其中一件,如果真的擁有三件呢?知道最後現實讓哈利清醒了,這是他的'命運,他必須與伏地魔爭鬥,就像現實中的我們,被一時的娛樂矇蔽了心境,現實則離你越來越遠,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分不清什麼是現實。

當然,最重要的兩個小插曲,是兩個悲情人物,兩人都在黑魔法上頗有造詣,只是,命運,總是愛作弄人。先説説我們偉大的校長——鄧布利多,在他早年的時候,他曾設想着與他的同伴格林德沃跨越魔法界的巔峯,然而,母親的病故和妹妹的變故,使他悲痛欲絕。但是自私的心,依然不肯放棄尋找,他當時擁有了兩件死亡聖器,他覺得他就要成功了,只是一個意外,改變了他的想法,格林德沃殺人逃走了,在最後,鄧布利多懺悔了,也許在走錯一步,就永遠回不來了。在此也勸告現實中的人們,不要因利益和誘惑而喪失掉自己的本性,那種錯誤是這輩子都無法償還的。

最悲情的人物應該也就是一直被當做是一個邪惡人物的斯內普。他與哈利母親的緣分,不,應該是一段至死不渝的愛,縱使詹姆波特奪走了他的愛,他依然守護着她,依然守護着哈利,也許總有些人,他們外表冷冰冰,令人討厭,但他們的內心總是那樣温暖,去暗暗守護着她每一個想保護的人,也許外表是個大冰塊,內心卻是個暖男。

而我最終想説的就是哈利最後的舉動,他明明可以馬上成為死神的主人,但是,他沒有被利益和誘惑矇蔽雙眼,他把復活時遺留在了小樹林裏,不再尋找,他把老魔杖掰斷,只留下了那件隱形斗篷。如果換到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做出哈利這樣勇敢而又考驗心智的決定?你,可以嗎?

願我們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有所獲,哈利波特的系列是結束了,永遠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結局,他的傳奇終將會傳頌下去,不斷!

《哈利·波特》讀後感8

“人總是會死的。但哈利並沒有真正的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納威-隆巴頓

——題記

七年過去了,“哈利波特"這個故事終於告一段路。七年,那是一段魔法界的興衰史,一個男孩的成長史……這個精彩絕倫的故事讓“哈利波特"圈粉無數,至今人們還堅信,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有座富麗堂皇的城堡,叫霍格沃茨,那裏有許多巫師正在揮舞魔杖……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使“友誼"、“愛"這幾個詞受到了昇華。這就非常有必要説説斯內普教授一—我們敬愛的老院長。他可以説是整個故事的主線人物。他從小生活在自己封閉,陰鬱的世界裏,沒有父母疼愛沒有朋友關心,直到莉莉岀現,莉莉一下子闖進了他的世界,成為他一生中唯一的朋友。他們一同進入霍格沃茨,可一個在格蘭芬多,一個在斯萊特林。長大後,斯內普迷戀黑魔法,加入了食死徒,而莉莉與丈夫詹姆加入了反伏地魔的鳳凰社。但當他得知莉莉將要因為自己偷聽的預言被伏地魔殺害後,他苦苦哀求鄧布利多教授並答應為他做任何事作為代價。斯內普信守了諾言,他為了這個沉重的代價守候了十八年,他從此忠於鄧布利多,時時冒着生命危險,為他做間諜,周旋於伏地魔了食死徒中,就是為了一個理由———莉莉。後來彼得作為赤膽忠心咒的保密人背判了莉莉一家,莉莉為了保護哈利,犧牲了,斯內普無法接受噩耗,抱着莉莉的屍體竭斯底裏地哭喊,也毅然接受了保護莉莉的兒子———哈利的使命。在接下來幾年裏他一次次被人指責、懷疑、誤解。但是因為莉莉和對鄧布利多的承諾,無論他揹負着多麼沉重的包袱,他都沒有説出那個祕密。直到霍格沃茨保衞戰時,伏地魔為了得到老魔杖,讓納吉尼殺死了斯內普,毒牙刺進了他的脖子,他倒了下去,彌留之際,他看見了突然出現的哈利,他趕緊把隱藏了二十九年的祕密一股腦兒丟給了哈利,他已顧不上哈利是否能接受,他已沒有時間,所能做的,就是看着這雙酷似莉莉的'綠色眼鏡死去。在第七冊的尾聲中,哈利對他三個孩子中唯一繼承了莉莉的眼睛的兒子説:“阿不思?西弗勒斯,我們用了兩代校長的名字給你起名。他們中的一個就是斯萊特林,而他大概是我一生中見過最勇敢的人。”

這就不得不提到哈利了,他,故事的主人公,人們所説的救世英雄,他珍惜友誼和愛,最終也因為擁有伏地魔一輩子也不會理解的愛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與為了他而死的人——父母、小天狼星和盧平一起來到伏地魔面前。然而伏地魔又一次失策了,他的死咒僅僅摧毀了哈利身上殘留的靈魂碎片。哈利敢於面對死亡的勇氣早已使他有了選擇死亡的權利。他沒死,他殺死了伏地魔,或者可以説,是伏地魔殺死了自己。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五十多人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一切都結束了。

哈利走過了十七年漫長而飽經苦難的崢嶸歲月,當然了,功勞不是哈利一人的,少不了智慧的赫敏,忠誠的羅恩,睿智的鄧布利多教授,等等。

這個愛與勇氣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它雖然看起來不真實,很多人喜歡把它與童話劃上等號,但我不這麼認為,它藴含着許多人生哲理,它就像當今人類社會的縮影,有失去至親的痛苦,有殘酷的戰爭,也有邪惡與正義的較量,卻始終不缺乏愛與希望,我們身邊總有正義的勇士,為弱者驅散烏雲,撐起一片天空。我想,這些早已足夠説明為什麼《哈利波特》在全世界有上百萬粉絲了,感謝羅琳阿姨,我們親愛的作者,為我們營造了這樣一個奇幻美妙的世界讓我對“死亡、“愛”、“友誼”有了更深厚的認識與理解。那個關於“大難不死的男孩”如何成長,並利用愛與勇氣戰勝邪惡的故事,將在巫師界和麻瓜界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直到它被拓刻在佈滿灰塵的歷史中,變成童話,化作傳奇……

《哈利·波特》讀後感9

放假期間讀完了《哈利波特》,感觸頗多,哈利波特 。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堅韌、憂鬱、少年老成,有愛心、勇敢、樂觀、鎮定的人,他剛剛出生就遭受到了世間最痛苦的分離。他被送到了他的姨父家,姨父對哈利波特並不好,拿他當傭工的對待,他睡樓道,做早餐,還要忍受那個蠢笨的表哥的欺負,沒有人為他過生日,就連他的信他都沒有觀看的權利,被他的姨父一封封的撕毀掉。在夜深的小房子裏,在姨父一家人熟睡後,他在地上畫了一個蛋糕祝自己生日快樂,在公園裏,他用自己的魔力將一條蟒蛇成功地解救出去,這一切發生在只有11歲的哈利身上。童年時代這一段不幸的生活,註定要成為哈利的一筆財富。後來,小哈利峯迴路轉,走進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在霍格沃茲中,他快樂地享受着他的童年。魔法的得來也不是生而有之,不是遺傳,而是通過勤奮的.學習得來了。對比於現實的學校,不同的只是學習的內容。每個人都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自己,而不是靠制度,或是什麼上天所賜的天生的命運或能力來改變自己。

在這裏,哈利交上了自己的朋友,羅恩和赫敏,併成為了格蘭芬多學院的捕球手。

哈利在學院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總被不喜歡他的斯內普教授刁難,還要被伏地魔追逐,但他依然勇敢地面對一切。他為了追回納威的記憶球而冒着被扣分的危險騎上了他從來沒有騎過的飛天掃把;他為他的好朋友羅恩當上級長而由衷的高興;他為了不讓他的教父小天狼星擔心,獨自忍受着傷疤的疼痛;他面對種種危險挺身而出;在妒忌者面前,他是紳士;在朋友面前,他是真正的朋友;他懂得親情的可貴,他懂得友誼的可貴。哈利因為承載着使命,承載着預言。這些使命和預言使他孤苦伶仃,無父無母,承受着離棄、懷疑。哈利必須成長,他必須與伏地魔做較量,完成他人生的涅磐。

他是一個頭戴光環的小男孩,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如果讓他做一個選擇,他會選擇一個家庭,會選擇父母,縱使拋棄所有的榮譽。哈利波特在這一點上是不完美的,他的不完美是他的完美,世上沒有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們沒有權利選擇,我們只有面對的權利,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勇敢的面對,並在此過程中擁有信仰、愛、親情、友誼、勇敢、堅韌這些品質,這是哈利給予我們的。

故事中的赫敏她聰明、好學、智慧過人,但驕傲、蠻橫、獨立。她給過朋友們不友好的感覺,但她的心靈是明淨的,最終她贏得了朋友。當我們是強人的時候不妨放下架子,這樣就會有很多的朋友。

哈利的好友羅恩是一個傻乎乎的,開朗,真誠的小子。因為周圍的人太優秀了,他常常感到自卑,在鬧出了一大簍子笑話的同時,他贏得了朋友、真情與友誼。別忘了,他下巫師棋的時候還是下贏了,有自卑心理的人,也應該這樣想,我們下巫師棋的時候也可能下得贏啊。

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交通工具不會像汽車那樣排放出工業廢氣,也不會發出噪音;用手一點就亮的蠟燭也不會造成光污染;那裏有着精彩的如世界盃一樣的魁地球比賽。在現實世界中,我們也可能會遇見處處刁難我們的“斯內普教授”,也會遇到像管家婆一樣嚴厲的韋斯萊夫人似的老母親,也會碰到像杜斯里夫婦那樣討厭的鄰居,還會遇到“伏地魔”。

我在哈里波特的世界中去尋找自我,他人與現實的世界。我們愉快着,悲傷着,我們執着於幢憬、希望與感動。但不管怎樣,現實的世界畢竟是現實的世界,我們要做的是像鄧不利多教授在厄比斯魔境前所説的:“如果你哪天碰巧看見它,你要有心理準備。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的生活,這是毫無益處的,千萬記住。”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哈利……波特,會,會騎掃,帚!”

“哈利波特!哈利哈利!”

“媽!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看哈利波特啊!”

……

哈利·波特這個名字從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明白了。當時只明白他會騎飛天掃帚,但經過一年又一年,我又瞭解到,原先哈利·波特是一個長長的故事!這可把愛看書的我吸引住了,但媽媽認為當時的我年齡小,只看裏面的故事,所以就等到此刻才給我“放水”!

我從後半學期開始領略哈利和他的夥伴們的傳奇故事,每一天一回家,書包一扔,先看《哈利·波特》,直到媽媽催着我寫作業,我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晚上睡覺前我還要看,看到九點半,媽媽就把所有的燈都關了,把書也拿到了外面(她可能料到我會偷偷看),但還是抵不住我這超級哈利·波特迷。當我聽到媽媽的卧室裏隱隱約約傳來呼嚕聲的時候,我才躡手躡腳地光着腳走出卧室,以閃電般的速度拿起書跑回卧室,打開手電筒,鑽在被窩裏津津有味地看着。還記得期會考試的時候,有好幾道題,我差點兒都寫成《哈利·波特》裏的咒語了呢!

好了,言歸正傳,今日啊!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我的偶像——哈利·波特。他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提心吊膽,牽腸掛肚,但他的表現又讓人讚歎不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哈利第一次面見他的宿敵——伏地魔,是憑藉着哈利的智慧和勇氣,從他手中搶走了魔法石;哈利在霍格沃茲的第二學年,就挽救了霍格沃茲,並見到了50年前的伏地魔;哈利在霍格沃茲的第三學年,幫忙了不止一個無辜的生命;第四學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哈利莫名其妙地參加了“三強爭霸賽”,當哈利憑藉着他的智慧闖到最終的時候,才發現,這原先都是伏地魔的陰謀,伏地魔也藉此機會用哈利的血復活了,但善良,聰明的哈利再次從伏地魔的眼皮子底下逃脱了……故事的最終,心中充滿愛,善良,擁有一羣好朋友,聰明的哈利打敗了那個讓人提起就恨的黑魔王——伏地魔。

故事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我的偶像!但,還有兩個人,也是我的偶像,那就是——羅恩·韋斯萊,赫敏·格蘭傑。他們三個人堪稱“黃金三人組”。但他們並不完美!哈利和羅恩也逃過課,他們三個人也違反過校規。我覺得正是這樣,才讓讀者更喜愛他們!我以後寫小説也要注意這個小問題。哈利,聰明、善良;羅恩,鬼點子多,可愛;赫敏,記憶力超強,功課超好!他們三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學習。

在這本書中,到最終最讓人又愛又恨的,非哈利的魔藥課教師——斯內普·西弗勒斯莫屬嘍!他在前六本書中的表現真是讓人恨得牙癢癢,可是當他在暗中悄悄幫忙哈利和鄧布利多的時候,確實又讓人對他的態度有所緩和。當最終事情的真相大白是,我的眼淚唰地就掉下來了!我和哈利的感受一樣,他,是這本書中最偉大的人。他信守承諾,他心中有愛,他演技好,他是一個好教師!

鄧布利多也是我最喜歡的任務!聰明優秀的老年人當然也會犯錯。但鄧布利多是我見過最善解人意,最和藹可親,遇到問題頭腦最冷靜,最最善良,最最最可愛的老人!他這些優點,如果能讓我全佔了就好了!

聽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想立刻捧起這套書去讀呢?其實,這套書不僅僅故事波瀾不平,曲曲折折,裏面還藴含着很多道理呢!它教會我們做人要:心胸開闊,要善良,學會原諒他人的過錯,應對恐懼和困難要進取應對,多動腦筋,不能依靠大人。它教會我們做事要:從多個角度研究問題,從他人的角度研究問題,要多動腦筋,不能死磕。它教會我們對待朋友要:坦誠相對,互相信任,互相幫扶。

我相信,你已經愛上了這套書了吧?快翻開,和我一齊走進哈利·波特的童年,走進魔法世界,走進奇妙的霍格沃茲!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這個月的星期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套特別好看的書——《哈利·波特》。

當我讀完羅琳寫的《哈利波特》一系列書時,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鄧布利多死了。”哈利的這句話,包含着悲傷,包含着憂鬱,也含着對鄧布利多無盡的懷念。從哈利認識鄧布利多開始,鄧布利多就一次次地在哈利危在旦夕的時刻拯救哈利,也經常和哈利談心,和哈利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鄧布利多死去了,哈利悲痛欲絕,説明了他是個重情義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為自己死去,他情願死去的是自己。更令我敬佩的是,哈利雖然受到了沉痛的打擊,但還是從痛苦中走了出來,勇敢地接受了現實。

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一開始我以為斯內普是一個邪惡的大壞蛋,但隨着我對故事情節的深入瞭解後,我才知道其實斯內普是個好人,雖然他以前也是伏地魔的走狗,有伏地魔的烙印,但是在鄧布利多的幫助下,成為了一位好人。面對自己的恩人,他怎麼可能下的了狠手?其實他也不想殺死鄧布利多,是鄧布利多囑咐殺了他,好讓他自己解脱,去見他最親愛的妹妹,最親愛的媽媽。

鄧布利多和斯內普都是可憐人:鄧布利多從小就家破人亡,唯一一個弟弟也跟他老死不相往來;斯內普為了救莉莉,做了伏地魔的走狗,但伏地魔不講誠信,殺死了莉莉,斯內普傷心欲絕,便背叛了伏地魔,重新回到了霍格沃茨……

我心中對哈利的感慨很多:哈利憑什麼不好好呆在安靜的學校裏,受到老師們的保護,卻去冒險做一件很危險的事,他明知道,自己可能會身陷險境,但是為了幫自己的父母、尊敬的恩人報仇雪恨,他全然不顧,因為他是正義的使者,因為他不會害怕自己可能會死亡而躲在安全的地方避難;相反,他去幫助了鄧不利多,去幫助了善良,去幫助了正義。

這一系列書使我產生了很多感想,也給了我諸多啟示。哈利·波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憑什麼打敗如此強大的伏地魔?他憑的勇氣、信念、毅力、堅持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通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五要素嗎?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大家都要向哈利·波特看齊,去走向成功。

哈利每次都想安安靜靜地過上一年,做一個平凡的學生。可是他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學生。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我認為很優良的`品質,比如善良,寬容,大方,有主見,還很有個性。他不能容忍別人瞞着他做什麼事,從這點,我覺得哈利很熱心,因為他很迫切地想知道別人遇到了什麼事情,看看自己能不能助他一臂之力。助人為樂是現在的很多人缺少的,我也應該向他學習這點。雖説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悲傷的,但我相信:哈利以後一定會明白,哪怕是最偉大的人,也會被自己相信的人所傷害,哪怕是被逼的,要學會諒解別人,因為在一張邪惡的臉下面,常常包含的,是一張微笑着的臉龐……

我在以後的生活中也要向他學習,不向困難低頭。一個週六的上午,我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一道難題,我抓耳撓腮,就是不會。在我想放棄時,我想到了哈利遇到了重重困難都不放棄,努力戰勝困難,最終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宰,而我只是遇到了一道比較困難數學題就向它低頭,這怎麼可以呢?想到這兒,我又認真鑽研提這道數學題來。我一會兒在草稿本上列算式、畫圖;一會兒抬頭看着天花板,思考這道題目中要用的公式;一會兒在本子上奮筆疾書,寫出已經思考出的幾步算式······經過我的反覆演算,終於解出了這道題目,我可不就是像哈利一樣用自己頑強的毅力,破解了這道題嗎?

讀了《哈利·波特》這套書,使我受益匪淺。《哈利·波特》是我人生的寶藏,它也再等你來挖掘!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全球聞名的一本書,謝老師也向我推薦過這本書。今天,我終於翻開了它那令我朝思暮想的扉頁。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琳。講的是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了父母,被姨父姨母家收養,在那裏飽受欺凌。但在他十一歲生日時,一隻貓頭鷹邀請他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從吃飯到睡覺都充滿了魔力。哈利波特無意中知道了一塊力量巨大的魔法石,將被伏地魔奪走,最終,哈利波特不但讓魔法石爆炸,而且為母校爭得了榮譽。

我重重地關上書的最後一頁,心裏還浮現着哈利波特那樸實的笑容,我感到哈利波特善良、勇敢、冷靜、謙虛、寬容、靈敏、好奇、害羞、大方、正義,馬爾福自私、幸災樂禍、欺負弱小,真討厭!姨父姨媽兇狠惡毒,對兒子達力太嬌慣了,伏地魔更是神祕、邪惡,奇洛教授也不怎麼樣,海格很老實,達力呢,又嬌生慣養又粗暴,不尊敬父母,還不肯學習,不肯吃一點虧。

我覺得自己和哈利波特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我是家裏的小公主,天天都很幸福,簡直和達力一樣,而哈利波特呢,每天都要挨達力的打和姨媽姨父的白眼,還只能睡在碗櫃裏,時時膽戰心驚,受人嘲笑,衣服也是舊的,還無緣無故挨批評,但是成績不錯。我還整天抱怨這抱怨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書,這本書內容精彩,比喻連篇,講述着主人公哈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厄里斯魔鏡>>的'一小段故事,因為它教會了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一次,哈里穿着隱形衣,來到了一間房間,裏面有一面鏡子,哈里想看看自己,就走到鏡子前面,卻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和所有的親人,他太想見他們了,又去了一次,又去了一次,結果被鄧布利多校長看見了,鄧布利多説:"這面鏡子只能照到內心深處想要的東西,無法照到現實,很多人就因此沉迷這面鏡子,所以,回去睡覺吧!這面忘掉這面鏡子。"最後,哈里終於忘掉了厄里斯魔鏡。

所以,讀了這個故事,我懂了很多。

人們都奇怪,為什麼一歲的小嬰兒哈利波特能從那個最險惡的黑巫師伏地魔手下逃生。是的,多少偉大的巫師都死在了伏地魔的手下,包括哈利的父母,可唯獨哈利保全了性命,而且還使伏地魔魔力大失。

這個原因,鄧布利多告訴了哈利,答案就是母愛。哈利的母親在自己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母親強烈的愛,就在哈利身上留下了記憶。對,是記憶,不是傷疤,不是看得見的痕跡。如果我們被一個人深深地愛過,儘管那個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亡,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愛的護身符。

正因為此,哈利被母親的愛救了下來,成為在伏地魔想要殺害的人中逃生的第一個人。而且母親的愛,使他在和奇洛教授爭奪魔法石的鬥爭中,也成為阻擋奇洛的有力武器:奇洛裸露的皮膚不能碰到哈利,不然就會痛苦不堪,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野心貪婪和仇恨,所以碰了一個身上胡倖存愛的烙印的人,就會感到痛苦的無法忍受。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所愛的人留下這樣的護身符呢?回答應該是:我能!愛,永遠是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得以存在並發展的唯一的理由。對一個充滿了愛、周身洋溢着愛的人來説,他看到的就是光明,就是美好;而一個充滿了愛的人,也正在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美好和光明,帶來希望。

不要否認愛,我們的身上,其實也都有着愛的烙印。也許,有的烙印已在塵世的浮華中如同那塊通靈寶玉一般蒙上了塵埃,但拭去灰塵,相信那愛的護身符仍然存在,仍然有着伏地魔們無法抵擋的魔力。失去了愛,才是我們人類最無法忍受的事情。去愛吧,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的朋友,愛這個世界,只是不要去愛我們的敵人。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喜歡harry potter已經六年了,現在是喜歡靜靜地獨自一個人看書和電影。將來也許喜歡的是此時的悸動和美好的記憶如果以後不喜歡,那麼也是少年時期的美好回憶。

我想我會一輩子喜歡,因為它是我們童年美好的記憶。

我從6歲開始接觸到它就喜歡上了,現在都12了,還很喜歡,以後我想也會喜歡,即是沒機會再看,那也會是個美好的回憶。雖然當以後白髮蒼蒼還抱着哈利波特的書看這樣的情形有些搞笑但我真的想不出什麼理由會拋棄它。

記得幾年以前在貼吧裏看到過一個帖子。發帖人當時還是蠻有影響力的吧,只記得裏面有一句話是:心老的人……記不清楚了不論將來怎樣,HP都將是我青春歲月中永久珍存的一份記憶·所以,同他人的一樣·雖然早已不再痴狂。但喜歡哈利波特已經6年了,永遠會給它留個位子。

對於一部真正陪我長大的電影,是不可能輕易不喜歡的,雖然我只喜歡了六年,但是--------------forever愛它!!

我會用心去愛它!而且我堅信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着看不透的、無法理解的力量。説幼稚了……我就是相信這個世界有魔法的存在啊……你不能把“沒有見到過”作為論證事物存在的依據啊!我一定會把它銘記在心的,小時侯它給我的是神奇的魔法世界,現在它給我的是提倡歌頌愛,愛是能戰勝一切的,這對每個人來説,都是最重要的,它是永遠屬於我的夢,即使不喜歡也是少年時的美好回憶,我會永遠喜歡它的如果説喜歡它是很難,可是,這會是我一輩子珍藏的記憶——因為,至少現在,我的喜歡是無法自拔的,長大了再看到《哈利波特》,應該會感到很美好吧~少年時代的回憶啊~

我出生那年、也是哈1發行的那一年、我是看着哈利成長的,我永遠忘不了哈利波特給我帶來的快樂。差不多六年過去了,那時我還是個國小一年級的學生,現在快上國中了,當看到就會激動的狂熱已經退卻,但是影響已經刻在心上了。沒有這本書,我可能不會發現自己對英語文化的喜愛,也很可能不會把英語學得這麼好,甚至性格習慣也有些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會永遠永遠一直一直地喜歡下去。那個世界是愛的世界,有Harry他們的愛,也有我們的愛,深深的眷戀。我沒有理由拋棄那份曾經的悸動與感動。

絕對會愛它的,我們在一起都這麼長時間了年了。我一定會長長久久的喜歡它,愛它,守護它。永遠的支持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看到HP的電影或者書籍。甚至是周邊,我都會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覺得HP這樣的字眼已經跟我的家一樣了。我不能保證我能分分鐘鍾記着HP,但我能保證無論什麼時候有人問我:你覺得HP怎麼樣?我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HP很經典,它是我最喜歡的魔幻小説,多年以後,也許不再那麼喜愛,但絕對是年少時的美好回憶,雖然還是不敢説會一輩子喜歡但想必一輩子不會忘記~~

喜歡哈利波特已經6年了,也許會忘記哈利波特,忘記和魔法世界裏的人物一起成長的歲月,忘記一起笑過哭過膽怯過勇敢過的時光,給忘記我過驚喜給我過憧憬給我過勇氣的哈利波特,不能否認的是經典永遠是經典,不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沉澱,這部電影和小説給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慨,他給予了我強大的信念和力量,為什麼不一輩子喜歡他呢?一輩子不夠啊,兩輩子,要給我兩輩子愛這本小説。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我這一代正好是跟着哈利一起成長,年紀相仿。因此,我特別能體會到哈利的成長與變化,哈利波特的內涵遠大於一部魔幻小説,裏面有愛,勇氣,犧牲,奮鬥!我想,他會影響我的一生!!

愛上《HarryPotter》,細細品味,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太不一般了。

我會一如既往地愛下去。6年了,我知道會持續一輩子。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20××年8月4日,《哈利波特7》的電影---最後一部結束了,一個魔法世界陪伴着我們十年。我現在13歲,剛上七年級,正好《哈里波特》的最後一部結束了。

20xx年,我在好朋友的家裏看到了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師》,封面上的人物感覺好醜,但內容比封面好看的多,自己就深深的被吸引了。因為剛開始看的時候,《哈利波特》的七本書正好全都出版了,自己可以慢慢的看。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把七本書全都看完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回想起自己“哈迷”的經歷,哈利第一次進霍格沃茨的時候是11歲,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是11歲。五年級我11歲,還依然稚氣未退的沉浸在有趣的校園故事中、三毛經歷過的萬水千山……卻不知道還有一個男孩在德思禮家飽受欺凌了11年,終止這種命運的11歲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我也才知道,還有一個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一個男孩的奇妙冒險。很神奇、不是麼?

在那麼充滿幻想的年紀,我也希望自己有一根魔法棒,只需輕輕一揮,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我也希望有那麼一個對角巷,那裏有一隻屬於我的貓頭鷹。我也希望有個9又4分之3站台,車上有比比多味豆和送巫師畫片的巧克力蛙。我也希望有個霍格沃茨,那裏的神奇怎麼也數不清。這些全是我的希望,也是霍格沃茨最美好的地方。

當哈利進入魔幻的金色大廳的時,我或許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頑童,在我11歲讀的時候,他也永遠定格在了17歲,但哈利一直陪伴着我。今年的電影《哈7》出來了,是哈利陪伴我們的最後一年,只是我也要進入一個全新的生活中了。第七部的結束,心中的期盼不再有了,但那份感覺也依舊還在。

《哈利波特》裏的.主角們並不完美,每一個人都有人性的缺點,沒有完美的人。讀《哈利波特》的時候,不用去爭論人性善惡的問題,因為哪怕是所謂的正義一方,也會有小小的嫉妒貪婪,哪怕是鄧布利多那樣的聖者,也有灰暗不明的過去,哪怕是斯內普這樣一出場就被讀者定了性的人物,也是一個會為了心愛的人而守住巨大祕密的真正的英雄。我們每個人都是各種因素作用下的矛盾體,只有經歷過失敗、背叛,才能成長。

在哈利的身邊,談起友誼,會想到哈利、赫敏、羅恩三個人的故事;談到親情,又是鄧布利多告訴哈利詹姆和莉莉從未離開過他,愛在心中。談到愛情,又會想到羅恩那彆扭的樣子,他喜歡赫敏也重視哈利,他怕他心愛的姑娘中意的是他最好的朋友,所以他羨慕嫉妒,卻最終還是堅定的回到他倆的身邊。哈利可以沒有魔杖、但不能沒有赫敏和羅恩,兩個最好的夥伴見證了他一路走來的成功失敗。

拿走巫師們的魔杖,脱掉他們的巫師袍,他們也都只是普通人。現實中沒有厄里斯魔鏡能讓我們看到內心的渴望,沒有冥想盆能讓人保存最珍貴的回憶,沒有老魔杖能讓人戰無不勝,沒有復活石能讓人死而復生,沒有時間轉換器能讓人回到過去,沒有水晶球能讓人看到未來。沒有小精靈能對人永久忠誠,沒有守護神能抵禦死亡之吻,沒有鳳凰的眼淚能讓傷口癒合如初。沒有攝神取念能夠探得他人的內心,沒有一忘皆空能輕易地剝除一份記憶,沒有福靈劑能讓人把好運都招攬上身,沒有迷情劑這樣的愛情靈藥……現實中有的只是自己的努力、和匆忙的人們的背影。

哈利陪伴我的時間不是很長,但也見證了我從稚氣未脱到美好的青春,也感謝哈利給了我一個美好的魔法世界,雖然是不存在的,但心裏又希望這是真實的。那個在11歲時幻想着會有貓頭鷹來送信告訴我去霍格沃茨、每天都望着天空的傻丫頭不見了,但這個天真的身影一直映在長大以後的她。

有時會想,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種魔法----閃回前咒。只是並非由咒語來觸發,可能是一句話、一首歌、一張照片、一個人、一個場景……當看到某個熟悉的東西時,很多的過去就像放電影一般的出現。每當看到HP這兩個字母,關於它的一切就清楚地顯現在腦海之中。

對哈利依戀的這種感情,我不願説再見,但那個11歲的毛孩,我要説再見了!!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記得黃磊老師曾經説過這麼一句:“人對世界的認識,經常是分4個階段:這個世界都是真的,這個世界都是假的,這個世界有真有假,無所謂這個世界真假”

當時間緩緩流淌,當我們漸漸長大,發現很多曾經我們無比篤定的相信的東西。似乎都不是真的。水滸並不是在108將聚義梁山之後就完美收官,甚至真正的結局異常慘烈;三國裏具有“主角向”的西蜀並不是那樣的天命加身,甚至是三國裏最先覆滅的一派;西遊原著裏面的孫悟空並沒有電視劇裏的那麼正義凜然,實際上很多時候和那些妖怪的心性並無二致。

同樣,不論在書本內還是在書本外,哈利波特的故事都像極了這句箴言:從剛開始進入霍格沃茨的新穎與奇妙機遇,恰如我們初遇這個嶄新的世界。充滿了各種未知的驚喜:新的朋友,新的環境,新的挑戰。雖然可能有些許的不愉快,甚至是一些危險,但關於未知的好奇壓倒了一切,外面的新世界在我們看來似乎還是很美好的。

然而,新穎的外殼就代表了短暫,而在短暫的夢幻之後,現實的猙獰便開始展露他的獠牙。隨着哈利的年級一步步上升,我們逐漸看到了隱藏在這個魔法學院下不那麼美好的一幕幕:乏味的`課程,忙碌的學業,在學院內甚至出現一些難以啟齒的歧視與不公,關於血統,關於出身,關於家庭。哈利在學院中的步伐開始變得不那麼順利,在學校裏與他處處不對付的老師和同學,甚至是他的家庭,他的出身所帶來的的麻煩,一切的一切,都像是充滿了惡意。

事實上不只是哈利,這個故事裏所有人,包括我們,都是在隨着成長,開始認識真正的世界,開始把自己小時候一個個吹起的名為夢想的氣球塞進現實的框架之中,然後,看着它們一一被現實尖鋭的框架不斷蹂躪,甚至是目睹一部分被活活擠碎。就像是夢想在霍格沃茨能永遠與神奇動物相處的海格被人陷害;像是兩小無猜的莉莉和斯內普最終痛苦分離乃至天人兩隔;亦或是希望讓自己能在火焰杯競賽中獲得勝利的塞德里克卻成為了一個無畏的犧牲品。好人很多時候不一定有好報,自己的努力很多時候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報。很多故事美好的開頭,並不能擁有一個完滿的結尾。我們借哈利的故事,看到了這個世界殘忍的一面,很多美好都是虛假的,不過是張遮羞布。在小時候我第一次看到塞德里克的死,看到小天狼星的死,看到鄧布利多的死,甚至是費雷德的死後,無比期盼他們會在最後活過來,讓主角他們最終一個圓滿的結局。但在最後,在哈利最後戰勝了伏地魔之後,我所盼望的都沒實現,他們真的走了,再也沒回來。結局終究沒有圓滿。但當我再次捧起書本細讀之時,卻發現在這一切的深處,並沒有那麼糟。

鄧布利多曾説過的:真相是一種美麗而可怕的東西,需要謹慎的對待它。但他同樣也説過:人不能依賴夢想而放棄生活。

人不能沒有夢想,也不能放棄夢想。世界有很多的虛假,但也有很多的真摯。

當斯內普直視鄧不利多的眼睛,説出那句“always”(一直如此)時,當海格拼命保護自己偷偷飼養的海格比克時,當哈利明知自己的死亡,卻依舊隻身面對伏地魔的時候。我看到了一種我之前未曾察覺到的力量。

很巧,那種力量我在羅曼羅蘭的作品中也見到過。它叫做:認清現實的殘酷後,依舊勇敢面對它。

這個世界缺少愛意,但正因如此,我們不能缺少心中的熱愛與勇氣。鄧布利多認為,愛比死亡更強大,因為它能讓人不畏懼死亡。愛給予人希望與夢想,而夢想和希望,給予人對抗現實的勇氣。現實固然可怕,但放棄現實更可怕。

因為現實或許會暫時把你壓在腳下,但放棄現實,你便放棄了抵抗,再無翻身之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