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

來源:文書谷 2.93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1

尊敬的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咬文嚼字》,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難點、説教法與學法、説教學過程五個方面説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咬文嚼字》是必修五閲讀鑑賞板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是文藝評論和隨筆,《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向我們講述“在閲讀和寫作中要斟酌字句、錘鍊語言”的一篇文化隨筆,認真學好它,對學生了解文化隨筆的特點。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去探討問題,在閲讀和寫作中養成字斟句酌的習慣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高二學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但是,對文化內藴很深厚的隨筆的解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對隨筆的特點還不瞭解,然而,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模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他們對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也願意發表個人見解,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一)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體味文中所舉的例子

(二)體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領會咬文嚼字與思想感情的關係;

(三)提高學習文藝評論的興趣,養成閲讀、寫作的嚴謹精神。

三、説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一)教學重點:品味妙語佳句,體會作者關於“咬文嚼字”實例所反映出的道理,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係,瞭解隨筆的特點;

(二)教學難點:學會在閲讀和寫作中“咬文嚼字”,養成嚴謹的學習、人生態度。

四、説教法與學法

(一)説教法:

1、誦讀感悟法。語文教學貴在多讀,《咬文嚼字》是文藝評論中的經典,所以作為老師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

2、點撥法。點撥法是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孔子説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的點撥,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從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3、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二)説學法: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當然還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學習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五、説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共用兩個課時,首先看一下第一課時的教學安排:

(一)新課導入

首先我讓同學猜一個歇後語: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引出文章的標題,接着我會介紹“咬文嚼字”在字典中的三種解釋,指出全部都是貶義,接着我再指出這篇課文賦予了“咬文嚼字”新的含義,引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然後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並獲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文學》、《西方美學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光潛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成為美學界一個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還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在批判繼承美學遺產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學史》成為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

(三)感知課文內容,積累重要字詞

我會把本課中重要、滿意理解的字詞打在課件上,讓同學自己查

找這些字詞的音、義,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的字詞印象,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的音、形、義。

(四)閲讀全文,理清整體思路

我會讓同學們通讀全文,然後他們分組討論,將課文劃分層次並總結每層的意思,每組派一名代表講述他們的討論結果,最後我明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説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關係。共有三個例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論述。(第1—5段)

第二部分: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語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陳言之務去”。這一段共有兩個例子,一正一反。(第6、7段)第三部分:在論證“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礎上,指出只有“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美”。(第8段)

(五)再讀課文,具體分析

這部分重點分析文中所舉的例子,通過例子引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我針對不同的例子設計不同的問題:

1、分析第一層(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這”和“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啟示?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語氣堅決。

②六個“你這??”。——感情強烈。 →啟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個好小子。”——表假定語氣。

④“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啟示:B、結

構不同,不合邏輯

→啟示:C、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説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態度。

(2)作者列舉改字不當之例,常常用怎樣的寫作方式?作用何在?

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説服力。

(3)所句舉例子的共同點是什麼?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例子來源於名家名篇。啟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2、分析第二層(3、4段):説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1)為什麼我們在咬文嚼字時,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修改後的句子為什麼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並非“見草中有虎”。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之意。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總之,説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啟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裏,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文得到什麼啟示?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2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高中教材必修五第三單元第一課,我將從八個方面(教材、學情、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評價、開發、得失,出示ppt)説我對此課的思考和我的教學。

一、説教材

這個單元學習文藝評論和隨筆,共有三篇文章,朱先生的《咬文嚼字》,林庚先生的《説木葉》,錢鍾書先生的《談中國詩》。(出示ppt)這幾位先生都是文藝理論界的大家,學養極其豐厚,治學都非常嚴謹,而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朱先生談論藝術表現的語言形式,內容豐厚,論説嚴謹,觀點鮮明。對於高二階段的學生能起到啟發指導的作用。在小説單元和古典抒情散文單元之後,教材安排朱先生的文章給學生閲讀,對提高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重視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對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閲讀寫作習慣具有指導意義。本課的重點:把握作者的觀點,養成“咬文嚼字”的習慣;梳理文章思路,瞭解文章的結構特色,學寫議論文。本課的難點:作者闡釋觀點的不同角度,學生對專業術語的理解程度和真正能養成良好的閲讀寫作習慣。(ppt知識樹)

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本着對教材和教學大綱的理解,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

1、瞭解作者朱光潛。

2、積累本課重點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經歷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等過程,準確把握作者觀點,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

1、讓學生在反覆研讀中體味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2、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養成咬文嚼字的習慣,培養嚴謹治學的態度。

二、説學情

高二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訓練,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詩詞鑑賞的訓練,已經具有一定的`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理解較難散文的能力,已經能夠獨立分析問題。但高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要以優促差,促進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學,加強小組之間的合作。 、

三、説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四步導學模式。四步導學模式,通過導引——講讀——探究——拓展四個步驟,集中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目標,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精講精練,當堂任務當堂完成。

這種模式步驟簡潔,易於操作實踐。第一步,激趣導入,明確目標通過

故事展開進入課堂環節,明確目標,師生學習有的放矢。第二步,初讀感知,把握主旨。閲讀中在讀,在讀中體悟,學生帶着問題讀書,更有目的性,便於很快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第三步,精研細讀,合作探究。分組分板塊閲讀,能夠更深入,學生在思考教師提問時,可以圈點出自己疑難的地方,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得到解決。第四步,拓展遷移,形成能力。根據課堂所學重點,完成相應練習,使學生收穫得到的快樂。

四、説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效果才能顯著。我選擇這樣進入課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十三個字勾勒出一幅多麼雄奇壯麗的山水畫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七個疊詞透射出多麼悲涼孤獨寂寞的心境,“那雪下得正緊”,一個“緊”字,金聖歎説“境界全出”,那“緊”既是大雪紛飛嚴寒酷烈的自然環境的描寫,又是林沖“被步步緊逼,最終走投無路”的暗示。這些文字告訴我們,閲讀一定要“咬文嚼字”,反覆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內涵,悟出其中的深意。今天,我們就跟着朱光潛先生一起《咬文嚼字》(板書)ppt顯示作者簡介,特別強調朱先生是安徽人,強調學生學習本省前輩。“先生是安徽學界的領袖,我相信在座諸位必有青出於藍者,希望今天我能有幸與您相識,一睹你年輕才俊的風采。”

Ppt出示“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作簡要解釋。

(二)初讀感知,把握主旨

閲讀是一個心靈與另一個心靈的對話,是讀者對作者靈性的認知。我們常説“觀其文,識其人”,學生通過閲讀,瞭解作者的觀點,把握文章的主旨,就是在解讀作者的性靈。第一遍閲讀往往都是粗讀,教師要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抓大旨,抓重點。教師出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進行閲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具體意義?

2、作者用了哪些事例説明咬文嚼字這個道理的。

(三)精研細讀,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揣摩“每一個事例所闡述的角度”,圍繞事例,進一步理解作者“咬文嚼字”的觀點,學生通過分組閲讀,更深入的體會文意,抓住關鍵詞,教師在每一步認真引導,恰當點評,適時鼓勵,使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觀點,下決心養成咬文嚼字的習慣。

在這個環節,設置自疑、答疑環節,師生互動探究,深入研究文意。

(四)拓展遷移,形成能力

練習不是讓學生陷入題海,而是對本課所學內容鞏固,並能“舉一反三”,提高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練習一:選詞填空:輕風

A拂映B舞隱C扶失

練習二:自填去除套板反應

1、牙買加名將博爾特以令人的速度,打破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眩暈)

練習二:

2、去年當代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河南《大河報》刊出了一則消息“莫言空前,莫言絕後”,這則消息的題目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請分析其用詞造句的妙處。

五、説板書

板書是本堂課重要內容的簡潔呈現,圍繞本為主旨“在閲讀和寫作中要有一字不肯放鬆的精神”“調整文字,就是調整思想情感”。我的板書設計如下ppt顯示。

將文章的主要內容、觀點主旨,以簡潔的文字書寫在黑板上,清晰明瞭,既有助於學生掌握本課重點內容,又能使這些重點知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説評價

採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評價方式。定性評價,穿插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學生互評方式,學生理解準確、回答正確,以掌聲來表示慶賀尊重;學生理解錯誤,回答不到位,學生糾錯、改錯。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適時鼓勵,增加學生閲讀分析的興趣。

定量評價在拓展練習過程中,所有學生答題,由淺入深。最後一題,分小組合作回答,給予小組獎勵。

七、説開發

相關配套資源開發有

1、作者簡介資料

2、福樓拜教導莫泊桑的話

3、課內資源經典古詩詞名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環境描寫的語句學者的關於吃的不同説法“吃在中國”和“在吃中國”。

八、説得失

從整個教學流程看,有效運用了四步導學法,教學目標集中單一,避免蕪雜,可操作性強,條理清晰,重難點突出。雖然事先並不瞭解學情,但在做預設的時候我注重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主,教師點撥為輔。良好而恰當的課程資源的開發,以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為綱,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失: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還有待提高,應該有更多的方法使所有學生獲得閲讀的快感。

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希望您能留下寶貴的意見,我願意傾聽大家的指正。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3

一、教材説明: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篇文章,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憑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嚴謹求實的學者風範和纖細的文字敏感,選用一些精當的語言實例,深入淺出地比較分析,得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的論斷,將在閲讀與寫作中對文字應有嚴謹求實的精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

二、學情分析

1、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字閲讀能力,能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

2、學生對美的追求很強烈,喜歡朗讀和識記妙詞佳句。

3、學生也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發表個人觀點的人較多,但是容易產生消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學生寫作水平偏低,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薄弱。

三、教法分析

《咬文嚼字》是文藝評論,學生較少接觸到這一類型的文章。另外,朱光潛先生的文字比較“文人話”,用了一些專業術語,可能會給學生的理解造成困難。所以,要打破常規,不從議論文寫作角度講,而是選取典型事例,在討論分析中證明論點。從文字推敲角度學本文,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學生容易理解與接受。

1、速讀課文,概述主要內容。

2、找出文中列舉的實例,理清思路。

3、在教師引導下,鑑賞文中美詞佳句。聯繫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説説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4、預設情景,讓學生描寫出不同心境下的景物,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教學步驟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課文,針對課文內容學生查閲資料,教師推薦 “中國語言文字週報”、“咬文嚼字”等報刊以及有關古典詩歌鑑賞的書籍。學生在查資料過程中,

做好摘錄與點評,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1、以謎語導入,聯繫古今文人學士“咬文嚼字”的事例,解釋“咬文嚼字”的含義,讓學生明確“貶詞褒用”,朱光潛先生賦予了它全新的含義。

2、速讀課文,概述作者的主要觀點。全篇文章旨在議論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精神,為文應刻苦自勵,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達到藝術之美。

3、從文中找出支撐朱光潛先生觀點的例子。學生明確:(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虛改《史記》;(3)韓愈改詩;(4)蘇軾與《惠山泉烹小龍圖》;(5)關於“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價。

4、明確課文思路:

第一部分:列舉三個例子,説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

第二部分: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個方面;

第三部分:強調運用文字應有的謹嚴精神。

5、總結寫作時在用詞造句方面應該注意的事項:

①獨立思考

②實事求是

③掌握方法:句式選用,文字詳略,字詞推敲,聯想想像

④充足儲備

6、品評《題李凝幽居》中“敲”的好處;品評王安石修改後的“蝴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 好在什麼地方。

7、拓展練習:根據特定的情景擴展語句,交流並點評。

8、教師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X號選手,今天我説課的文章是《咬文嚼字》。

下面我將從教材、目標、方法、手段、教學程序等方面説一下對這篇課文的設計。

一、首先説教材。

5第三單元——文藝評論及隨筆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感悟漢語的獨特神韻和深厚意藴。選擇這篇文章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夠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自覺養成“一字不肯放鬆”的正確嚴謹的語文學習習慣。

賞、感悟等能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逐步使學生試着對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點分析和論説,這對學生以後學習,乃至大學聯考備考將大有益處。

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力。養成對語言、文學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品質,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咬文嚼字”,現在一般解釋為“過分地斟酌字詞即死摳字眼,不領會精神實質”。而作者在文中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的意義,就是在文字運用上“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本文的線索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係。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認為語言文字與思想感情有密切關係,文字的優劣要從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現的意境上去辨別;文字的運用,要從思想感情的透徹、凝練、創新入手。

“咬文嚼字”的含義,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在對實例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體悟“煉字”的必要性。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將本文與馬南邨先生的《不求甚解》進行比較閲讀,一方面引導學生將兩種讀書方式的優劣進行對比,尋找出最恰當的讀書方式,另一方面學習兩篇文章的寫作思路。我重點説的是第一課時。

二、接下來我將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

2、品味妙語佳句。

3、提煉主要觀點。

4、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情況:

高二學生對文章已經有了一定的篩選整合能力,因此,對於文章的重要觀點及整體思路,教師只需稍加引導,便可得出。本文雖是一篇文藝隨筆,但朱光潛先生運用了許多貼切生動的實例以論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可以根據對實例的研究講述自己的看法,教師只要引導得當,總結出作者觀點應該不是難事。但是,對文化內藴很深厚的隨筆的解

讀,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他們對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也願意發表個人見解,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品味妙語佳句,體會作者關於“咬文嚼字”實例所反映出的道理。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係。(重點)

3、學會在閲讀和寫作中“咬文嚼字”。(難點)

4、培養學生閲讀、寫作的謹嚴精神,養成嚴謹學習的人生態度。並在閲讀中養成自覺品評和挖掘文章內藴的良好習慣。

從以上四個目標來看,其中目標2應定為教學的重點,目標3應是教學的難點。 這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

三、明確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之後,就説説教法和學法了。 先説教法。教師的教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作適當點撥。點撥法是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教師的點撥,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從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再説學法。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當然還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學習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手段(媒體設計)

多媒體設計應為學生學習文章營造最佳的氛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設計是備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節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比如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興趣調控,既可以激發興趣,又可是課堂妙趣橫生;

2、本篇文章篇幅較長,內容較為分散,將文章中所舉用的咬文嚼字的事例,利用幻燈片,集中在一起,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解讀文本。有利於學生完成教學重點的順利完成。還有在拓展延伸環節中,利用幻燈片更能夠豐富學生的見聞,使課堂容量增大,有利於培養學生在閲讀和寫作中的咬文嚼字的精神,從而完成教學難點。

五、接下來我將重點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打算用四個步驟來完成:

激趣導入——解讀文本——拓展延伸——課堂總結

播放《咬文嚼字》雜誌公佈的20xx年國人十大語文差錯。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誘導其進入學習狀態,初步觸及文章內容)

三是學生合作探究,四是分析歸納。(30分鐘左右)

(1)第一環,教師介紹作者,是為了知人論世,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2分鐘左右)

(2)第二環,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通讀文本,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生字詞的音、形、義的問題,並在閲讀文本時,劃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為合作探究作鋪墊。(8分鐘左右)

(3)第三環,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研讀文本。體會作者列舉出的“咬文嚼字”實例,所體現出的道理。問題設計如下:(15分鐘左右)

①材料一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咬文嚼字:比較這組句子中的上下兩句,説説在用字上有什麼變化?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區別?

②材料二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更復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咬文嚼字:這三則材料都是李廣射虎的故事。第一則裏有多個“石”字,另外兩則裏只有一個“石”字,朱先生認為那句寫得好,為什麼?

③材料三

賈島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韓愈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咬文嚼字:韓愈修改了哪個字,朱先生認為誰的好?

④材料四

A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B獨攜小龍團,來試惠山泉。

C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咬文嚼字:這三句都是説蘇軾在無錫惠山品茶一事,比較這三句,那句更富有文學色彩?試説明理由。

然後讓學生分組分段研讀文本,學生在討論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作適當的點撥。例如:學生在討論材料一中的問題時,教師可作如下點撥:一是找出課文中作者分析這兩種句式表達效果不同的語句,二是讓學生讀,可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宋玉和嬋娟,然後讓嬋娟“罵”宋玉,在學生演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的背景介紹(在屈原屢遭朝廷貶斥,權貴排擠,小人污陷時,他最喜歡的學生宋玉背叛了他,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投靠了南後和張儀,當宋玉和子蘭來勸屈原的婢女嬋娟和他們一起走時,作為一生追隨先生的嬋娟氣憤之極,所以罵宋玉:“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然後教師也可作個

示範,學生再讀,再體味,在反覆的朗讀中體味這兩種句式所表達出來的不同情感。學生在討論探究材料四中的問題時,教師可作如下提示:詩人所處的環境怎樣?詩中的人物有什麼活動?在此情此景下,可想像出人物有着怎樣的情趣?

設計的所有問題,都是讓學生品味妙語佳句,都是圍繞“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這一主要觀點而展開的,從而突出重點。

(4)第四環,分析歸納,在前面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後,就水到渠成的提煉出作者的主要觀點,明白了本文中“咬文嚼字”的.真正含義了。

師生動態完成板書。(見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看學生能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鑑賞古代或現代經典句子。為此,我設計了以下題目檢測學生:(10分鐘左右)

品評:

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邊)覓小詩——區別“忍”字與“眼”字的不同,區別“叢”字與“邊”字的不同。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刪去“借問”與“牧童”兩詞句子更簡潔,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括號內可以填什麼字?

④比較這兩句話:“敢於這樣做的人,肯定是個英雄。”“敢於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英雄嗎?可以肯定説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體會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⑤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可否為句子增刪文字或調整語序?

這幾個題目的設置,是為了檢測學生在閲讀時能否從煉字,繁簡、意境、句式、想像和聯想等角度來學會“咬文嚼字”,如果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練習,那麼本課的難點就突破了。

4、作教學總結時,我將用福樓拜對莫泊桑説的一段關於煉字的經典話語結束這一堂課。並且還要拋出一個問題:當代傑出的新聞工作者、歷史學家馬南 先生卻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説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不求甚解”,這是不是兩相矛盾的見解呢?同學們怎麼看待呢?這就是我們下一堂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樣設下一個懸念,為第二課時的比較閲讀作了鋪墊。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評委老師的指導!

一、師與生的角色定位。

要更新教學觀念,多方位審視。就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使教師從傳統的“教”的角色中轉移到“導”的角色上來,要充分認識和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教師的教學策略將由“選擇適合教學的學生”轉向“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教師的教學任務由“教師帶着書本走向學生”轉向“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書本”。本文較長但每層在寫作方式上相似,通過典型章節的研讀,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突出重點,以點代面學習本課。本文的結構很清晰,在事例前後均有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教師指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綜合提煉作者的觀點。

二、教學設計絲絲入扣,既平實無華,又嚴密合理,富有成效。

從教學過程看,首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來導入,接着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咬文嚼字的,再接着讓學生對課文重點段落進行咬文嚼字,最後再拓展學生思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可以説,本案例自始至終貫穿着“咬嚼”,這將幫助學生在閲讀中養成自覺品評和挖掘文章內藴的良好習慣。

三、尊重學生,努力營造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只有在平等的教學環境裏,學生才會敢想、敢説、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本案例中,我注意每位發言的學生都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即使他們有些發言並不理想,比如:有表述不清、思路混亂等現象,但我都肯定了他們能積極開動腦筋並大膽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優點。當然,教學中的缺憾還是很多的。受課時的影響,可以講的和需要講的內容很多,雖經取捨,依然覺得教學進度很匆忙,時間顯得不夠用

《咬文嚼字》説課稿範文5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文化隨筆”單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潛先生講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隨筆,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很富有“理趣”。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四個方面:一是“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二是“提煉的主要觀點”,三是“品味妙語佳句”,四是“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提煉朱光潛先生的觀點,品味妙語佳句

課文難點:通過品味妙語佳句,從而體會到朱光潛的觀點;在品味語言時能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瞭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觀點

2.能力目標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通過品味佳句,培養學生髮表獨立見解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2.三步教學法

整體感知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能力。

3.具體操作

⑴立足課本 整體感知

⑵跳出課本 拓展延伸

⑶品評鑑賞 培養能力

⑷舉一反三 遷移應用

五、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高一學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路難。但高一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發表個人觀點的人較多。

2.學法指導

⑴通讀全文兩遍,理清思路,培養學生在閲讀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師引導下,鑑賞詩句,培養思維能力

⑶在鑑賞詩句,組織語言時,將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培養寫作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1.課文感知

提問:為什麼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評: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區別“忍”字與“眼”字的`區別?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刪去“借問”與“牧童”兩詞句子更簡潔,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括號內可以填什麼字?

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可否為句子增刪文字或調整語序?

3.遷移訓練

課文説:“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試着根據自己寫作的體會舉一兩個例子證明這個論斷。

七、本課板書

《咬文嚼字》 朱光潛

①忍(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文字更改可以改變思想感情

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壞要看錶達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簡

③前村深雪裏,昨夜(?)枝開

錘鍊文字,重在把握當時、當地的心情與情景

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創作要大膽發揮想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