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磨課總結

來源:文書谷 1.48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磨課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1

磨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否定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是一個反覆打磨、反思,讓一顆沙粒變成珍珠的過程。自從制定磨課計劃之後,全組的老師都異常地忙碌,既要備課上課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處理日常瑣事,關注學生的情況,還要參加磨課活動,真個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衣帶漸寬終不悔。我們重視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細節,紮紮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

線上教案修改——讀你千遍不厭倦

李老師基於個人經驗,發佈了自己的教案。教案發出後,我們一遍遍地閲讀教案,一遍遍地重讀教材,儘量讓教案和教材相契合,然後字斟句酌,展現自己的課堂構思,提出自己的教學見解。

線下磨課研討——刪繁就簡三秋樹

線上教改修改後,在研修組長尹記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針對李豔榮老師的教案進行了線下磨課研討。大家各抒己見,最後就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達成共識。原設計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遊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等詞語,能運用正確書寫姿勢,書寫“搏”字,把字寫正確寫美觀,這一目標刪去。把“繼續練習快速閲讀課文,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目標,改為“從課文的相關語句中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原先的教學流程個別環節不流暢,結合修改後的教學目標將教學流程進行了調整,大致分為四步: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二、交流資料,瞭解課文內容;三、品讀語言文字、走進嘎羧內心;四、總結寫法,推薦閲讀。

第二次備課——千錘萬鑿出深山

文章不厭千回改,磨課在於千遍磨。根據大家的建議,加上自己的推敲思考,反覆打磨,李老師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無論是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無論是提問的預設,還是學生學習的調控,李老師事無鉅細,做到心中有數。

觀課準備——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們組全體成員聚在一起,共同討論觀課的有關事宜。經過商議、討論,確立了觀課的角度。為了觀課更加科學合理、易於操作,我們還制定出觀課表格。主要從教學的目標達成度、教師的課堂有效提問、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等幾個方面觀察,老師們根據自己的觀課角度,精心做好準備,熟悉操作步驟,做好詳細記錄,掌握第一手資料,便於總結與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李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注重教給學生方法,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體現出許多亮點。《最後一頭戰象》篇幅較長,李老師用一條主線貫穿全文:從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一頭戰象?學生各抒己見,沒有固定順序,完全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補充、更正、討論,學生沒了約束感,氣氛相當活躍。尤其是小練筆訓練:嘎羧久久的站在江邊凝望着,它都望到了什麼?更是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表達的慾望。精彩的回答源於老師不會強加給學生自己的理解,學生有了被肯定的愉悦感。

經過千淘萬濾的辛苦,才有收穫真金的喜悦。全組老師參加了聽課和研討評議活動,一致認為李老師能圍繞研究主題和學科目標,把握教學起點,在預設中生成,展示了一節精彩的課堂。

教海探航路漫漫,“磨”你千遍不厭倦。“磨課”,是精益求精的教學歷程和反思,更是充滿智慧的教學實踐和創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穫,在困苦與彷徨中,在希望與欣賞中,磨去了認識的膚淺,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簡單和粗糙,磨出了課堂的精緻與靈動!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2

接到磨課通知後,我們語文組老師立刻召開會議,認真學習學校有關磨課的要求,課題確定後,我們圍繞如何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等問題進行了多次探討,拿出了最佳授課方案,集體制作課件,為磨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一輪磨課結束,我們都坐到一起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一磨”結束後,老師們都覺得教學過程流暢,結構層次分明,環節佈局緊扣教學的重難點,但教師沒有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時間較緊張等,林老師主任提出了一個讓師生互動的建議,又花了很多時間幫我們改進課件。針對這些情況,“二磨”的教師調整了教學結構,加大了課堂容量,把課堂設計為展現學生能力的舞台,師生互動操作恰到好處。課堂環節有條不紊,層層推進,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中探索研究對象的變化規律。本次磨課,我們發揮了集體的智慧,磨出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磨出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師揭開教材的高度。

經過磨課,我感觸頗多:

一、點滴收穫:

1、感悟磨課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要磨出精品課,就必須鑽研教材,瞭解編者的.意圖,才能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在磨課中,為了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花了不少心血,上網查找資料,撰寫教案,製作課件,反覆推敲,幾經斟酌,深入到每一個細節。對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處理教材等,進行了反覆研討。這個過程就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過程。其次,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借鑑他人的優點,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由於新教材注重學生自己探索,彈性較大,教材內容的補充、拓展和延伸有較大的空間。在磨課中,我們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靈活處理教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平台。

二、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學舊模式的慣性定勢還在教學中出現。

2、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尚需進一步探討。

3、備課中備學生沒有備教材處理得好。

4、教學中的“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3

在研修中幸福成長-國小語文研修組磨課研討總結 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理念老師們雖能脱口而出,但真正落實起來卻很難,尤其在低年級。本次我們選取了“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識字寫、字並積累運用語言”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在沈教授、張教授、畢校長以及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羣組所有老師迎難而上,通過對課例進行三次設計兩輪打磨,對研究問題有了很大的突破。整個研修過程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一以貫之追蹤問題,課例改進明顯

首先,本研究專題,是根據新課標理念,並彙集了羣組成員教學的困惑、問題後產生的,來源於老師們的教學困惑。然後,以劉小露老師執教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為例,多次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在整個磨課過程當中,緊緊盯着“低年級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如,這篇課文中“我”想變的事物很多,但“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課文的重點,為突出教學重點,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例打磨後,就把第2—4小節的教學合併施教,採用小組合作、練習朗讀和質疑解疑的方式略處理;把教學重點放在第5 小節上,突出了大大的荷葉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進行誰來了,怎麼樣的句式訓練。在觀課、評課環節,觀課點又是圍繞“發揮低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展開,設計了“學生參與度”、“師生活動所用時間分配”、“教學目標達成”等幾個觀課量表。在課後研討中,又對問題解決的效果做出針對性分析,最後,每個老師針對研討主題中的三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因此,整個課例研究是老師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聚焦學生,生成學生學習

1.基於學生的問題組織教學 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快樂讀書、敢於質疑、大膽交流。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研究學生是怎麼學的,尋求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備這節課之前我們在思考,如果讓學生們來讀這個文本,哪些地方是他們可能讀得懂的,哪些地方可能讀不懂?為此我們進行了前測,瞭解了學生的問題,都是對詞語的不理解。為此根據這一特點,在課上老師就安排有質疑問難的環節,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以學定教。“穿梭”“清凌凌”“嬉戲”等詞語都是由學生提出來的。教師只是鼓勵他們互相幫助,解答疑難。在此基礎上,恰當運用圖片,並作準確簡潔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本課新詞。

2.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活動。

這節課65.9%的時間是學生聽説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比較好地摒棄了低年級那種看似活躍的一問一答式教學。並且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有合作朗讀、詞語質疑、句式訓練表演、以及猜字遊戲等,都緊緊圍繞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識字和朗讀展開。比如,進行第一次試講中,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學習1-4小節時,讓學生提出喜歡哪一小節就來美美地讀這一小節,讀一段學一段,一節課講下來總覺得教學手段重複、單調,而且學生的注意力學着學着就下降了。後來,通過不斷打磨,我們採取了略讀1-4小節,重點指導第5小節的做法,增多學生聽説讀寫的機會,先讓學生們快樂地、自由地讀一讀詩歌,再讓他們提出自己讀不懂的問題,由學生互助解答,再由老師點撥的做法。我們發現,學生的小手更多地舉起來了,小嘴巴讀得更有勁頭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3. 心中有學生,跟進練習到位。如,在讓學生劃出“我想變什麼的詞語”以及“指導書寫”時,都讓學生再次修改、練寫,糾偏改錯,做得紮實有效,不流於形式。

總之,我們根據學情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由不會到學會,學得輕鬆,學得投入。

三、團隊成員主動參與,在磨課中幸福成長

從接到任務開始,所有團隊成員全身心投入,定計劃、備課、磨課、發貼、觀課,用研究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在研修的這兩個月中,過程是艱辛的,是一個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我們有過眾説紛紜,彷徨迷茫的的焦灼期,但是羣組教師沒有放棄,在不斷嘗試中,硬生生的創出了有我們自己特色的課例設計。執教者劉小露老師從研修開始基本上就沒有了休息日,悶在家裏安靜思考。特別是在第二次教學設計沒有突破的瓶頸期時,劉老師面對試教的屢次受挫,能夠堅韌執着,潛心研究;羣組教師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對於研修不離不棄,學校春季活動特別多,羣組教師基本上都是班主任老師,他們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任務,放棄自己的空堂休息時間,一起陪着試教老師聽課、議課,錯過了午飯時間都沒有覺察;“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近二十稿的反覆修改,羣組的每一位教師都在“磨課”中得到了成長,教學理念發生變化,教學行為跟進改善。

四、過程比結果重要

記得研修的開始,參加研修培訓的時候,教授就對我們説,這次我們的任務不是追求最後要出一節多麼精彩的課,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我們的任務是要體會一詞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次經歷,讓每個老師都參與其中,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如何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現在回想整個過程,有很多難忘的鏡頭,發現問題時候緊鎖的眉頭,共同討論時的激情飛揚和頻頻點頭,解決問題時的會心微笑……這一幕幕都那麼讓人留戀,充滿魔力和誘惑。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讓我們化辛苦為快樂,在艱辛的歷程中,收穫一份快樂而充實的心情。

通過本次研修讓我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上重審語文教學,對今後的語文教學改革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細細咀嚼,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們一起收穫,一起分享專業成長的快樂吧。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4

一輪磨課結束,我們都坐到一起交流課後的感悟,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確保後一節課比前一節課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衞戰》一文主要讚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衞大江、救助人民羣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閲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註式的閲讀,取得了較好的閲讀效果。要進行批註式的閲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註閲讀,避免出現學生不着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從而導致閲讀效率的減低。《大江保衞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衞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麼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註式閲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註閲讀的進展情況,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穫,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後,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註閲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彙報,在彙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閲讀文本並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彙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説出了自己的批註情況,有的説“説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他們。忙着趕路,日夜兼程,多麼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通過班級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見,批註式閲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資料,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大江保衞戰》這篇課文記敍瞭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與長江特大洪水進行頑強戰鬥的動人情景,熱情地歌頌了戰士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表現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聽了陳新英老師上的這篇課文,感受頗多:感受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培養自學和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陳老師的自學自悟的課堂形式體現了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簡單的一問一答,注重培養自學和合作交流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分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在自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再加批註,給學生提供了閲讀過程中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和多種感官協同操作的良機。“不動筆墨不讀書”,加批註,需要學生深入地讀書,要求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積極思維,要求學生自身情感的投入。這一部分,陳老師給的時間十分充分,學生在討論交流學習的收穫,談自己的感受時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這樣切實有效的自學交流充分給予了學生思維、表達的機會,從而也能及時把握學生的閲讀情況,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便於教師有的放矢。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5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進入20xx年10月中旬,我們參與遠程研修的國小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郭娟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閲讀教學課《長城》。接到通知後,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郭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穫多多。

一、總體感覺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積極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郭娟老師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於個人經驗、基於同伴互助、基於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後,進行了上課,並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並已上傳;磨課即將結束,教師們已經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

二、關於備課

基於第一次備課,郭娟老師在研修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執教了這節課。課後,我們召開了備課小組會議,用心聆聽了大家的評課意見和建議:課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縛,教師的評價不及時,面對學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時巧妙地點撥和引導,總怕節外生枝,影響整個教學的過程。於是,根據課堂上的生成,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作了修改,重新確立了 1

教學重難點,調整了部分教學環節,隨後進行了第二次備課並在同組成員的分工觀課中執教了第二次課……

三、關於上課

上課的重、難點把握準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時間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課堂內容中,能清晰、明確重難點操作流程。使“重、難”點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個環節設計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緊緊圍繞文本展開教學環節。並且前一環節為後一個環節做鋪墊,層層展開。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連貫,流暢,整堂課如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結合。

1、 適當取捨,選準教學切入點,以誦讀為本。這篇文章很長,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着重抓住“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這些詞語展開教學,從柳樹的外形和生長經歷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閲讀文本、深究文本,層層深入,以誦讀為本,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讀出形象、讀出體驗、讀出情感、讀出方法。

2、推敲詞句,體會語言的內藴。幫助學生感受柳樹的形象時採用了靈活的方法:有讓學生體會,像“嘉峪關”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經驗樓的“高度”比較,把“長城的長度”跟平時常見的“距離遠度”對比。

3、 漢語獨具的個性魅力也決定了“悟”這一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思維方式。“悟,是一種省去繁瑣邏輯推理過程,在經驗範圍內作出綜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結論的體悟式思維。”(引自董麗芳《我們應該如何感知文本》)通過語言文字品讀,在語言的基礎上,感悟文學,與作品共鳴,觸摸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萬里長城留給後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去感悟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最終得到情感薰陶,得到思想啟迪。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關於聽課、評課環節。

目的在於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

五、關於磨課。

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着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後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鋭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覆磨課後,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教學反思。

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教學精彩之處是:

1、 精心設計,找準解讀的`突破口。“與文本的深入對話。”不是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準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學 3

時,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覆讀、反覆體會,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頑強的生命力。

2、 精簡環節,以讀代講。精簡教學環節,真正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習重點句子與欣賞精美圖片相結合,通過朗讀理解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之處。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對課程標準重新解讀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聯繫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是課程整合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擇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們老師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學過程和環節,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更營造出了濃郁的教研氛圍,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磨出了教師的勇於創新、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國小語文磨課總結6

昨天對東耿王國小的磨課活動已經結束。放學後,名師團的教師、東耿王國小的教師以及聯校的有關領導彙集在一起,對這次的磨課活動進行了總結。

會議上,各位老師、領導都針對這幾次的磨課談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有很多話至今還在我的耳邊迴盪。王士新老師談了葛青老師家常課的上法以及對自己的啟示,家常課就是實實在在的上課,不能搞花架子,要以學生學會為準則,遇見難點、學生不會的地方教師可以停一停,不能像有的公開課一樣不管學生會不會按自己的思路把課先講完為止。劉海芳老師談了對黃瑞和老師的評價,身為一名五十六歲的教師,那種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對新生事物的積極學習的態度,都是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是所有教師的楷模,身為一名年齡偏大的農村教師,在課堂上能熟練的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更是難能可貴的。沈昱老師談了對東耿王國小的領導老師的熱情表示感謝,進到東耿王國小感到心裏熱呼呼的,他們的熱情款待、熱心的幫忙都體現了他們的學習精神,追求上進的決心。聯校尹校長又對教師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希望能在教師不斷的互相學習中提高各自的業務水平。

總之,這次活動不僅提高了東耿王國小的老師的授課水平。而且對我們這些所謂的名師也起到了鍛鍊的作用,是自己專業成長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