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8.99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落花生教學反思

落花生教學反思1

《落花生》一課講完了,留給我的反思頗多:

1、我認為語文閲讀教學只是示例教學。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學得充分,學得深刻。就如《落花生》這篇課文,我認為教師應抓住父親所説的這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善於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求異性思維。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教師可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同時,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

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説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畢竟還是有果實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滿足自己,沒有果實,絲毫不貢獻的主兒,大概許地山連提也不願提到它們。

也許,落花生的默默奉獻並沒有要以此貶低別的什麼,甚至由此引起紛爭,鬥爭,它也許只要我們品嚐它,而不要我們去拿它跟別的'植物比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這種奉獻擴展到人際關係的鬥爭,社會的貢獻,甚至到增加許多道德,倫理的內容進去,那就違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沒有要我們把它的哲學當作工具,而只是講了一種人生的意義,傳達一種極高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是那麼一種極普遍的植物--花生,那麼一塊極普通的閒地,普通的父親母親,普通的故事所產生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通俗。課文重點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説的幾句話上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種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只會炫耀自己,譁眾取寵,而無真才實學,外表好看心靈卻不美,對別人,對社會沒有好處,甚至有害,那絕不是美的,有價值的東西。

2、我認為在學習該篇課文時,應該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落花生教學反思2

匆匆一瞬間,歲月輕如煙。我來到工作的“新家”近兩個月了,通過準備,於11月8日(上週五),我講了《落花生》第2課時這節課,作為新教師過關課,向大家作了初步的彙報和交流。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的課堂,我想了很多,感受頗深。不妨從以下三個層面,簡單的跟大家談一談我的反思,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

一、我的課堂思路和理念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細想我校精讀課的`模式,憑藉我的理解與思考,我理清了這節課的整體思路,設計了“回答問題,導入新課---品讀課文,深入重點---體會寫法,嘗試練筆”三個教學環節。在整個課堂中,我遵從“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多想、讓學生多説、讓學生多練、讓學生有自信、讓學生心靈受震動”這個理念,設計中注重了“課前激情、課中齊讀、自讀、接讀、看圖讀、分讀等多種讀書方式的運用、討論交流、嘗試練筆、我宣誓”等預設,力求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學而有力、學後有情。

二、我感到安慰的地方

(1)儘管我課前想了很多,也做了自認為比較完美的準備,畢竟講語文匯報課是從教來的第一次,經驗不足、能力有限,自感這節課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多處考慮不足和失誤,需要再思考,但不管怎樣,總算堅持了下來,我內心感到很欣慰。

(2)這節課課前沒有嘗試,孩子們只有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效果雖然不太好,但孩子們很努力,我很感謝他們,也讓我感到最大的安慰。

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

(1)課堂組織方面:由於我準備不足,心裏緊張,儘管強裝鎮定,去組織課堂,但還不能靈活自如的調控管理課堂,更不敢奢求打造高效課堂,就此,我真的需要再學習、再鍛鍊。

(2)讀書指導方面:我重點指導的有兩處,雖然我做了適時的引導,但效果還不十分明顯,這方面,我會再多想方法,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

(3)板書方面:本應是我的長項,可由於我的緊張,造成了很大失誤,板書錯位,給我的後續講課罩上了無形的陰影和壓力,幸虧我及時發現,為了學生,做了及時的修正,這是我最痛心的和最大的敗筆。

(4)練筆方面:由於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前面的出錯等原因,造成學生的練筆時間不足,再加上我這方面的經驗不夠,練筆根本談不上什麼效果,只有其形,希望大家能給我支支招,我會好好學習。

總之,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反思永遠沒有結束,因為我需要進步,我要學習,我更要成長。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大家的指導和幫助,我會盡快的成長起來,早點兒走到我校語文教師的隊伍中間來,讓我的語文教學走向成熟,讓學生喜歡,讓領導放心。

落花生教學反思3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在教學中,我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悦、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説、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説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説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藴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後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着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

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並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落花生教學反思4

《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側重讓學生品讀理解。如第十自然段,我設計了判斷題、填空題,讓學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特點。

在講解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想讓學生説説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我引導學生這樣理解:我們種花生,大概從三月開始播種,八月才收穫,人們平時要細心管理,人們怎樣播種,怎樣管理,怎樣收穫,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書上卻只用了一句話就寫完了,你們覺得這種寫法怎麼樣?(很簡單,不具體)老師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叫略寫,反之就叫詳寫。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理解了“有用”後,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落花生教學反思5

雖然已經吃過了午飯,但是第四節課《落花生》的學習情景還是像一條深秋的藤一般緊緊纏着我。為什麼——我苦苦思索,用心設計的課堂卻那麼生硬,那麼沒有生機,讓好端端的四十分鐘變得那麼無趣。究竟是哪裏出問題了呢,此刻,我還陷在深深的自責當中,問題的癥結沒有理清,我就權且邊寫邊梳理吧!首先,是我的課堂定位出了問題,昨天晚上在閲讀《給教師的建議》第一百條時,明白了課堂的學習應該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主,沒有思考的課堂是沒有意義與價值的課堂,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把讓學生思考起來作為課堂的主要任務,而不能只盯着教學設計和教材,以及學生一次次的鸚鵡學舌,一次次的摘記別人的感受。因為有了這樣的閲讀思考,所以,今天的課堂我特意提出了"不能讓自己的發言剝奪了別的同學思考的權利"的靜悄悄的課堂樣式。所以,課堂上當我把父親的話板書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思考花生的精神品質的時候,我雖然給出了時間,但也僅僅是幾分鐘,在那樣短短的時間裏,學生很可能還沒能讀出點什麼味道來,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就被我的自以為是的指導打亂了,因為,在這個思維開始運轉的過程中,我發現第四節課學生神情與精神的疲憊,那種深思維的狀態根本不可能出現,所以,看到偶爾的幾個同學舉手,我就又不自覺地重蹈覆轍,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

其次,由於自身對花生品質認識的不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深,對作者寫作背景的粗淺認知,造成了課堂上在引導學生抓對比的過程中,思維混亂、思路不清,表達不暢,甚至還有幾次讓學生的認識偏離主題。

還有,課前備課時,總是想把每一個時間段,每一個環節都儘可能想清楚,備明白,結果導致課堂上教學的呆板、畫地為牢,缺乏生機與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讓孩子的思維得到喘息”,但是,我卻沒讓自己的課堂四十分鐘得到喘息。這種缺乏創造性的勞動直接導致課堂的低效。

最後,面對已經出現問題的課堂,缺乏調控的藝術,不僅不會調控,還讓自己變得異常慌亂,儘管有過片刻的反省,但也在時間的催促之下,又陷入了自以為是、不負責任的泥潭。

因為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落花生》一課終以失敗告終。然而,上天總是鍾情於知錯就改的人,下午自習,一節別樣的落花生卻讓我完美謝幕——

有了上午的教訓,也因為有了活動時間“鴨子走”的比賽,所以,帶着興奮與激動,我再次步入了教室,沒有刻意的準備,只有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結合語文大本,再次落實《落花生》的學習任務,讓花生品質深深扎進每個孩子的心理。於是,在簡單而有趣的問好之後,我們直接進入定時記憶環節,而且我大聲宣佈,我也要加入背誦隊伍。或許是我的加入激發了學生的記憶興致,也或許是近兩個月的定時記憶已經開始發酵,他們的記憶力水平正在突破,總之,僅僅一分鐘後,一個男孩就舉起了手,看到他把手舉得高高,我也迫不及待的把手舉了起來,並走到了他的身邊,檢查他的.背誦,他的背誦極為流暢,沒有任何磕磕絆絆,於是,我們相互擊掌,以示祝賀。帶着背誦的極大的熱情,我又走到了小斌衞跟前,悄悄的問他:“背得怎樣?”他竟然滿臉開心的説,我已經背過前兩句了,就剩一句了。”我興奮的説,“來,背給老師聽聽!”他準確而流利的背誦着,瞬間,我被他感動了,曾幾何時,在記憶的航船上,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擱淺,像一隻飄零的碎葉,被歧視打擊的幾欲被自己掩埋。然而,當這個週一,他憑藉着自己辛勤的起早搭黑的背誦,贏得全班同學的掌聲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看到了記憶的曙光中奔跑的身影——今天,在這個冬意漸濃的傍晚,我再一次聽到了一個可愛的生命拔節的天籟之音。當我趴在他的身邊與他一起探討着“父親話中的深意”的時候,當我們一起發覺原來對於媽媽來説,小小的斌衞竟是那麼有用,能幫媽媽倒垃圾,能陪媽媽聊天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悦,因為,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價值——雖然不好看,卻是很有用。對於這樣一個班級中的醜小鴨,這該是一次怎樣的驚天動地的發現,為了讓他的發現再一次擴大化,我們倆個人又面對着全班同學再現了一次剛剛的對話,雖然我們的對話不是那麼流暢,可是,從他喜悦的眼神中,快樂的聲音裏,我分明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破繭成蝶的快樂——

因為,有了新話題的引領,同學們再一次把自己置身於整個家庭、整個班級、整個學校、整個社會、整個自然當中,用心靈探求着自己——一個弱小生命對於這個世界的價值,當聽到孩子們突然發覺原來生命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我知道,《落花生》終於該完美謝幕了,而此刻,放學的音樂也在催我該讓孩子們帶着新的豐收回家了——

落花生教學反思6

崔巒老師指出,現在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也即從教會學生固定的知識,轉向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實現從內容分析的閲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閲讀教學的美麗轉身。基於這樣的理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對比、借物喻人等寫作特點。

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一開始由許地山的筆名切入,教學中緊緊圍繞談花生展開閲讀,引導學生由花生的可貴之處體會出做人的道理,最後拓展環節介紹成年後的許地山的相關經歷,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文本的三個特點,主次分明,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內容的詳略安排初步感知,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説教;對比,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花生與桃子它們的不同感受對比的寫法,並進一步感受對比寫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學結束後引導學生感受這種寫法特點,並適度拓展進一步理解這一寫作手法。質疑問難的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教學第十自然段上,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段提問題,梳理後由這些問題展開教學,本節課結束時再次回顧,問一下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鼓勵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自信滿滿的走進課堂,一節課上下來發現問題真的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聲音過大,缺乏美感。

本以為自己的聲音很清脆,看錄像時發現自己的聲音很大,缺乏張力,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缺乏層次感,連帶着課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想起盛新鳳老師説的話,課堂上説話一定要輕輕柔柔的説,不要太用力,這樣課才有美感。這句話早就記在心裏,可是當局者迷,自己在這一方面並沒有太在意。這次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看這節課,才知道自己的聲音原來是這樣的,以後一定努力改正。

二、有關質疑能力方面的教學

教學結束後評課時,別的老師評課時提出:學生圍繞第十自然段提了不少問題,交流後老師梳理總結主要有三個問題,這個環節有為了質疑而質疑的嫌疑,梳理出的問題像是老師出示的。針對這樣的説法我很是不理解,上課時,這三個問題我之前確實預設到,但上課時,確實是學生自己想到的啊,學生們説的多,但有的意思相似,就是這是三個問題啊!仔細反思後發現,這個教學環節確實有問題。學生在默讀課文質疑時,我巡視瞭解學情時發現,有些孩子提的問題關注的是花生、石榴它們各自不同的生長特點,如:花生為什麼長在地下?等等,我私底下同他們説這樣的問題意義不大,找到大的問題才會有大的收穫。雖是輕聲地説,前後桌的孩子們一定聽到了,並且這樣的話我説了兩遍,聽到的孩子自然不少。當交流時,孩子們的問題基本上都指向了我預設的那三個問題了。表面上學生説的'就是老師接下來的要教學的,課上的很順,細想卻沒有百發齊放的美麗,當然也就沒了生成的精彩,難免給人走過場之嫌,雖然這三個問題確實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個環節教學時有畫蛇添足之嫌。

三、有關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的教學

教學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時,我估計孩子們可能會結合課文內容來説,準備在學生們自由發言後總結給出不圖虛名、默默奉獻這些詞的。沒想到上課時學生們直接就把這兩個詞説了出來,我當時把這兩個詞板書後,這一環節的教學就結束了。課上完後,我很後悔,當時應該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説他們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因為課後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課前看課課通都把這兩個詞寫到了書上,其實大部分同學似懂非懂。因為缺乏教育機智,這個環節沒處理好。

教學完《落花生》一課,我的感觸頗多,我覺得在中年級語文閲讀教學方面值得關注。

一、教師應從始至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説明和對教材內容的補充,應充分考慮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內容,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師應當營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環境,還要適時引導。

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但被激發,就會問題多,答案多,話題多,有時甚至會與課文內容毫不相干,這時教師就要營造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但要避免學生談的漫無邊際,教師就要全面調控課堂,對於學生説得離譜時要採用適時適度的評價性語言及時把他們引導到課文的相關內容中來,還應注意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他們的求知慾

三、學生蒐集信息與理解課文是相輔相成的

通過本課教學,我覺得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徑都很差,因此時理解文章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只能從教師蒐集的資料外獲得信息,相對來説,信息比較少。

《落花生》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藴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對於當今社會,你想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説》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學生課上説得非常精彩,並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學生説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有的同學説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於表現自己,也能對社會有貢獻。多數同學説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該表現時表現。我真的為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説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體悟情感,課外延伸

在課的結尾,我還設計了本文的寫作方法的點撥。用花生,我想對你説作為開頭寫一段話,讓學生説出心裏話,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7

特別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歷練的機會,同時還有我的師父朱婷老師和語文組其他老師細緻的指導及鼓勵。這是我的第一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有這麼多高水平的老師對我的課進行深入的講評,我感覺受益匪淺。

課後,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多讓學生動腦想,動嘴説。

在本節課中,我的講解過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太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想得少,説得少,這與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不協調的。其實,讓學生説的過程中,是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他們回答問題也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並且進行表達,這樣其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踐行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原則。

二、深層次地挖掘知識,不能僅限於課本。

在《落花生》這篇課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蘋果、石榴、桃子作比較,用花生的品質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是課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實我們可以再深入研究:蘋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嗎?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既講究了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呢?也許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課本的知識已經足矣,但是,對於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説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為教師,課下所準備的知識一定要源於課本並且高於課本,以一種更高的姿態來對知識進行講授,就會有另外一種更好地效果產生。

三、嚴謹用語,避免產生歧義。

在本節課中,就“對比”是否是修辭手法產生了歧義,這屬於我的用語不夠嚴謹。而語文就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以後我一定會注意,並且鍛鍊自己的科學用語。

四、注意每一個小細節,嚴格要求自己。

首先,這節課就出現了重點生字沒播放書寫順序,這是我在準備的時候疏忽的地方,以後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書結構也不是很好,顯得有些混亂,主線結構不夠清晰明瞭,以後一定要加強訓練。

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遺憾,才能讓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使自己在不斷地磨練中一次次完善自我,做一個無愧於學生的教師。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我要不斷的努力,每堂課都要像上公開課一樣,精心準備,備教材,備學生,認真總結每堂課的得與失,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

落花生教學反思8

10月25日,我們朱曲鎮小語工作室聯合門樓任小語工作室開展了“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執教了《落花生》一課,通過備課,上課、評課,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

《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狀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設置懸念,激發探究慾望

在本課的導入環節,我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誦讀三首古詩《草》《梅花》《蜂》,看似無心,實則為文末“借物喻人”手法的理解運用埋下了伏筆。然後出示落花生的圖片,並將這種農作物與作者許地山放在一起,設置懸念——許地山為什麼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筆名?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適時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

本課在寫作方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關於這一點的教學,一開始,我只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篇幅上發現這一特點,然後設置懸念,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等學完這篇課文,你就明白了。在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後,我再次把問題拋給學生。此時學生已經感悟到,議花生這一部分最能突出做人的道理,而這也正是課文的中心。然後遷移到寫作方法,在我們今後的寫作中,也要做到主次分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就詳寫,一些鋪墊性的材料就可以略寫。

在本課的教學中,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資料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説明和對教材資料的補充,我都充分思考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資料,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以人為本,授之以漁

課文第一自然段涉及許多字詞方面的知識,我以抽查的形式指名學生讀,通過四個詞組的構詞結構來講清“播種”的“種”在這裏為何讀“zhǒng”,從而讓學生明白多音字的讀音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判定。“園”“院”二字的區別,我讓學生通過組詞來理解這兩個字的含義,從而得出形近字的區別是根據字義來判定的結論。還有對“居然”一詞的理解,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出那種“出乎意料”的感覺。

在這裏,知識的獲得不是老師的灌輸,而是學生思考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有助於以後的舉一反三,遷移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授之以漁”吧!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然後設置小練筆,誇一誇這些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注重評價,體會學習的成就感

在學習花生的品格時,學生説出了“樸實無華”這個詞,應該説,這個詞就是答案,但是,我感覺學生可能是看了參考資料才得出的結論,於是,我來了一個附加題——你能結合花生的外表來談一下對這個詞的理解嗎?果然,我提問的那個小女孩不會回答,大庭廣眾之下,孩子的臉上有尷尬,還有羞愧。我告訴她:“孩子,沒關係,站起來,老師教你。”’在我的引導下,她順利地説出了答案,我不失時機地表揚她:“看,這回答的多好啊!”此時的孩子,臉上洋溢的是羞澀,是成功的喜悦。

在説輕聲的詞語時,一個小女孩説出了“收拾”一詞,我拍着她的肩膀説:“你一定是個愛做家務的孩子!”

在談對父親的話的理解時,聽着學生精彩的發言,我不由自主地説:“你簡直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啊!”

關於許地山的筆名,一個孩子説出自己的見解,我讚歎道:“你真是許地山先生的知音啊!”

“課堂上沒有真正的錯,只要你敢想敢發言,那你就是最棒的”,這是我在課堂上最愛對學生説的話。的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的討論,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發表看法時,我們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並鼓勵表揚他們。從而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獲得成就感,愉悦感。

當然,本節課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更值得反思。

首先,在課文的讀上還比較欠缺。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這種內容淺顯但道理深刻的文章更應該多讀多思。本節課學生讀的方式也比較單調,雖然有自由閲讀、默讀、瀏覽,但在關鍵段落的讀上卻以齊讀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朗讀的感情,造成拖腔的現象。另外,還缺少課文的範讀。比如,其中,第十段,父親談論花生的好處,是帶着鄭重、嚴肅、讚美的語氣來説的,我只是提醒學生注意抓住關鍵字詞讀出感情,如果能結合教師的範讀,相信學生會讀的更好。還有,姐弟幾個談論花生的好處,是很好的分角色朗讀的示例,卻未能給學生練習的機會。

其次,忽略了小組合作探究。比如,為了突出花生的品格,父親把花生與石榴、桃子、蘋果進行比較。我只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批註方式畫出他們各自的特點。像張敏老師,讓學生小組合作以表格的形式完成,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然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上不夠成熟。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由於客觀原因,我把兩課時的內容壓縮到一節課中,導致很多內容的學習只是浮光掠影,匆匆而過。評課的時候,金主任戲謔道,“猶如趕集”。的確如此,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來不得急功近利。就這節課而言,因為時間的關係,讓我更讓學生捨棄了很多。比如,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於教學資料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説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我,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雖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於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我,炫耀自我是一種自我慾望的滿足,也就是説蘋果等在生長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慾望。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於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並非它們自我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儘管自我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明白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説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用心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務必以人為本,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9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來自甘肅省的張玉棟老師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聯繫生活,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張老師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

二、這節課充分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

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老師沒有抑制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老師的想法,按原計劃一步一步進行教學(即引導學生學習花生的默默無聞,不炫耀,不張揚),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即: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善於表現自己,像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老師執教時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他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老師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説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落花生教學反思10

同年級的老師的公開課,經過幾次磨課,隨着聽她的課,和同事們的深入探討,我對這一課有幾點想法!

作為北方人,我從小都知道花生,當然這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我上國小時就背的滾瓜爛熟,熟記於心。但是這幾天聽啟蘭的課,到今天我自己上這一課,還是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是課題“落花生”,備課時就對課題有了疑問,為什麼直接叫“花生”呢?哦哦!和同事探討時,她們有的説:還真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有的問:是學生提出來的嗎?……隨後就百度一下,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土裏長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又長知識啦!我把百度中的課件整理到我這節課中,用這種圖文並茂的解釋,相信能使孩子容易理解。

其次,聽專家在評課時講,我們老師上課不要做到面面俱到,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提倡“一課一得”,今天這節課,我真正體會並領悟到“一課一得”。這一課一得什麼,當然是理解“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並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這種寫作方法!當然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先讓學生理解這種寫作方法,當然我的處理方式是: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充分激發小組內孩子積極性!我在這節課中最主要部分是由“扶”到“放”環節的處理,拓展閲讀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並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這類課文,如:《搭石》、《梅花魂》、《白楊》甚至還有《桃花心木》。

最後,也是困惑,像這類課文我覺得是進行羣文閲讀的良好範本,可是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兼顧寫作練習。路漫漫,修遠兮,有思考、才會主動去尋求答案、去讀書請教!

落花生教學反思11

教學《落花生》這篇課文,難點在於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

學生在充分閲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後,為了培養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和張揚個性,我組織了一場辯論會,以“你覺得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更需要怎樣的人?” 為辯論題。根據學生的意願分為正反兩方,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對人生和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

學生興致勃勃,辯論的氣氛非常熱烈,最後兩組辯得難分難解。我熱情予與鼓勵和讚揚,但並未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而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思考人生的價值。

落花生教學反思12

運用“比較法”去獨立閲讀課文。這需要老師的指導,交學生去“漁”。

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用“對照比較”抓重點,進行學法指導,就是典型的一例。

《落花生》一課樸實無華,重點突出。教材的訓練要求是“分清課文的主次”,但真天要“分清”必須掌握方法。支老師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文章的.重點,他根據課文的不同情況,採用了三種比較的方法。

1.比較詳略抓重點

在課文“種花生”與“過收穫節”、“吃花生”與“談花生”的比較中,老師引導學生看文章的詳略,詳者為重點。

2.比較內容抓重點

在“我們談”與“父親談”的內容比較之中,“父親談”的內容更加重要,學生通過比較內容,抓住了重點。

3.比較目的抓重點

在“贊花生”和“學花生”兩點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兩個方法顯然無濟於事了。

落花生教學反思13

《落花生》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驗文本內容,在品讀中體會落花生的精神。

一、反思教學設計

設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利用“落花生”的圖片,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二)整個教學設計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説説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事?來初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初讀,整體感知文意。接着分詳略認真研讀學習文本,最後利用板書做課堂小結迴歸整體。

(三)在引導學生學習“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時,採用我縣推廣的“參與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1.將學習提綱發放到各小組中,明確各小組的學習任務。

2.各小組根據學習提綱中的內容先進行個人自學,然後再在組內進行答疑解惑。

3.各小組彙報學習成果。其他組認真地傾聽。通過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對“議花生”這個內容的學習情況。

4.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補充交流。

5.教師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追問和補充。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彙報”三個教學環節,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善於傾聽、敢於質疑、準確表達等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

(四)語文教學是聽説讀寫的活動,為了在閲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的思想以及將本文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在習作中,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寫一寫從某種事物中領悟到的道理。這樣既拓展了課本的知識,又實現了習作教學與閲讀教學的有機聯繫。

二、反思成功之處

(一)以“讀”為本,理解感悟

《落花生》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引導學生學習,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和感悟,從而獲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首先,朗讀形式多樣化。為了感知課文的大意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在體會花生的好處時採用了分角色朗讀;為了理解父親的話,採用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性地朗讀。

其次,讓學生在對比中閲讀。通過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的對比,來體會花生藏而不露的特性,從而指導學生做到入情入境美美地讀。

(二)在教學“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以四人為一小組,先在小組內自讀自學,接着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疑惑向小組成員請教,最後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美好品格。

(三)本堂課充分體現了現代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想,確實做到了大容量、快節奏,求高效。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進的教學媒體大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增加課堂的容量,加快教學的節奏,同時也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例如,在對比學習花生與桃子、蘋果、石榴的過程中,對比結果用課件展示,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

2.在安排教學內容上,知識含量多,教學密度大,做到豐富、適度而有效。教學內容有讀,有思,有寫。在教學方法上,根據本課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張弛有度,向過程要效率。比如:根據本文采用“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我採用了“略寫的部分略學,詳寫的部分詳學”的教學形式。本文中略寫的知識——“種花生”和“嘗花生”的教學從輕從快,點到為止,僅僅用了5分鐘;對於“議花生”的部分課文進行了詳寫。所以我把本課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議花生”的部分。用了18分鐘的時間來引導學生學習。

(四)媒體運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板書中利用落花生的圖片來揭示課題,既形象又直觀。

2.自學提綱中的問題緊緊圍繞“議花生”的內容進行設計,通過對提綱中的問題的研討,學生不但理解了花生的可貴之處,而且懂得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整合。課件的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在指導學生讀重點句段時,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反思不足之處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完整緊湊,完成了教學任務,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學生學情估計不足,課堂調控有缺憾。

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可本節課遺憾的是由於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瞭解,致使課堂中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二)由於所執教班級學生較多,導致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不能全面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所以有些學生由於老師沒得到老師地關注,從而表現出參與課堂不積極的現象。

(三)由於課賽場地的話筒較少,學生回答問題時必須教師跑個團團轉,浪費了許多的教學時間,導致有些問題的延伸和挖掘不夠深入。例如:讓學生説説生活中有哪些人具有花生的品格?由於時間緊,我沒有較細緻地引導學生理解花生的品格,導致全班只有少數人能舉出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四)多媒體使用不夠熟練a

通過多媒體教學,可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拓寬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正確運用多媒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本節課的多媒體運用中,由於我是第一次使用電子遙控器,加之遙控器的問題,影響了多媒體的使用效果。

四、今後努力方向

通過這節課的反思,我知道要上好這樣的語文課,在搞好教學設計的同時,還必須做到:

1.平時應加強學習,不斷增加知識面積累,適應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2.在平時的課堂中,注意規範教學語言,修煉出既有親和力,又能讓學生喜歡的教學語言。

3.在以後的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多使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提高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能力。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多進行課後反思,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素養。

落花生教學反思14

1.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同時,我也注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讓他們知道自己才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2.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義,而這教育意義則藴含在人物的語言中,因此,我注重通過朗讀來讓學生體會這種教育意義,通過把握重點詞句讓學生受到啟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同時,我還設計“分角色朗讀”這樣的環節來加深學生對這種教育意義的理解。

3.不足之處在於,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我沒有作為重點去把握,而是一帶而過,使部分學生對生字掌握不夠牢固。

總之,需要改進的還很多,我要多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實踐、不斷反思,爭取讓自己有個較大幅度的提高。

落花生教學反思15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着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裏面藴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後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