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3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花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鐘》教學反思

《花鐘》教學反思1

第13課的內容,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結合“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花鐘教學反思。課後有以下兩點反思:

一、對長句的指導閲讀在識字的教學環節過後,教師注意對三個難讀的長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從現場學生的表現來看,長句的朗讀對他們而言是存在朗讀難度的.。而我認為從三年級開始注意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培養,從長句的朗讀到以後段的朗讀再到全文的朗讀,這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教學理念能為學生以後的朗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形成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課文中描寫了九種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我把花開的樣子變成一首“小詩”,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所喜歡的課文中對花開描寫的説法進行自己的“解讀”,學生因為“比喻生動”“擬人形象”“描繪簡潔”等的角度完成自己的喜歡的闡述。教師不必費勁進行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解釋,學生自己就已經可以領悟,即可達到教學的效果,不會有教師牽着學生走的感覺。我想在其中學生也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學習體驗。

《花鐘》教學反思2

在教學過程中,有幾點做得特別好,值得我學習:

一、適當運用多媒體

語文課姓“語”,有着自己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本節課上有幾處運用多媒體手段,如:在學生自主學習生字之後,為了表揚小老師,出示了三幅“花鐘”以作為獎勵;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花;這樣的多媒體呈現,使課堂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

課文剛開始,教師以“什麼是花鐘?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引入時,如果也能展示幾幅花鐘的圖片,學生可能會更好地描述花鐘。

二、教學以讀為主

閲讀教學以“讀”為主,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雅,課堂上力求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範讀、小老師帶讀、做動作體會讀等,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花的句子,這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

1、書寫方法的指導。學習生字時,小老師帶讀生字,然後師生合作寫字,互相提醒寫字留意事項,分享識字的快樂。

2、詞語理解方法的指導。在理解“豔麗”、“淡雅”、“嬌嫩”等詞語的時候,教師採用了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方法。之後,小結:剛才,我們在理解詞語的時候,都是把詞語帶進句子裏來理解。

3、習作手法的`初步指導。在學習各種花的句子之後,教師講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同學平時寫的句子都是這樣的“牽牛花開了”“薔薇花開了”……你們寫的句子與課文中描寫的句子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學到了什麼?

本課中寫到的花很多,學生當然要認識這些花,但這不是重點,因為不是常識課,那如何既能讓學生對花有所瞭解,又不失語文課的本色呢?薛老師通過把課文中的句子與學生平時寫話的句子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對花的不同描寫。學生不僅認識了這些花,而且把這些花的樣子、特點牢記在心。

四、融合多門學科知識

讓學生學會看鐘,這是數學方面的知識技能;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瞭解什麼花大致是幾點開,這是科學知識;“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句中的“左右”體現出了語文用語的科學性。

五、注重課外拓展能力的培養

作業:

1、繼續蒐集各種花兒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

2、小組完成“花鐘”,可加上自己的畫。

《花鐘》教學反思3

這是國小語文一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饒有趣味的科學童話,讓學生在讀讀,議議,説説中瞭解牽牛花,午時花,夜來香開花的時間,由此來激發學生對植物,對大自然的興趣。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與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時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一,識字為主導,培養識字好習慣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所以本課教學重點放在了識字教學上。教學初始用了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了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識字活動。即:讀通全文,劃出生字,拼讀生字的拼音,説説如何記住字形。這一活動既充分體現了新教材提倡的學生自主識字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生字的習慣。在識字教學會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識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及每個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難易的差別,所以在教學時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側重地進行識字,鞏固。並適時地總結,提倡環境識字,生活識字;鼓勵用認識的字和展開想象的記字好方法。

二,朗讀為主線,培養學習好方法

本堂課雖以識字為主,但在課堂中卻始終書聲琅琅不絕於耳。首先學生帶着自學生字的任務讀通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次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解決疑問讀文,再一次讓學生感知全文,理解課文內容;第三次則以全文重點小節為主,用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劃劃句子,組內議議的方法使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文意,並解決課文為什麼要稱三種花為花鐘的難點。其間教師還不斷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為自己喜歡的動畫配音。這些手段都不僅使生字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鞏固再現,更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地理解,此外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饒有趣味地背誦了課文,同時也讓學生感到了識字,解決書中的疑問——讀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三,資料為課文延伸,激發課外閲讀興趣

課文結束時,教師將自己蒐集的有關"大自然時鐘"的趣味資料讓學生了解,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鼓勵學生蒐集有關信息,擴大閲讀面。

國小語文花鐘教學反思2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對於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後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學會書寫14個生字。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自主讀書,瞭解“為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並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陶冶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説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以下意圖基本得到體現:

一、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

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興趣及文章特點,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四大環節:

(一)、自讀圈點,初步感悟;

(二)、比較句子,品味語言;

(三)、自悟自得,積累語言;

(四)、仿寫延伸,發展語言。

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後關聯,又有層次推進,層層內化地將學生引領進入“花鐘”的奇妙世界之中,學習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花開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體會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從而紮實學生語文功底,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如,進行句子對比,學生通過聽、讀、辨,自己發現問題,發現了改過的句子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慾望,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裏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其間,學生對“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與感悟是那麼獨到又富有想象!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

語文課姓“語”,有着自己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確,恰如其分的情境佈置、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的網絡信息知識……構成了一個美侖美奐的'語文課堂,而這一切都應從課堂需要出發,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要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本節課上幾處運用多媒體手段,如,創設情境——“花的開放”;將學生在第一課時後查找到的各種花兒的圖片用於本節課的“語言再現”;出示花鐘圖進行欣賞。這樣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與教材情境渾然一體。

另外,本課教學中學生不僅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反饋、評價、留作業等手段,意在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並使學生養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習慣。

三、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本課的學習中,學生能夠“讀一讀講一講”、“説一説背一背”、“交流歸納”、“介紹資料並仿寫”,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喜歡哪句就説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喚下,轉換角色變成小喇叭;可以身臨其境徜徉在百花園中觀看花兒綻放的美姿;還可以通過朗讀的表現力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老師在課堂中是引導者、傾聽者、合作者。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研究探討中,體驗了學的過程,實現了教材的開放,課堂的開放,獲得了自由的學習空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個別詞語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如“舒展”一詞的理解還不到位。

國小語文花鐘教學反思3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按照以課題來質疑—釋疑—用課文中描寫花的詞語穿插進入課文—總結的思路,先讓學生自己在課文裏找出花鐘是什麼,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想了解花鐘裏有哪些花,進入第一自然段的講解,説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並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讓學生理解到作者能把花鐘寫的這麼美來自於平時的留心觀察和認真思考,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美並會質疑思考。課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我教學時把這一段作為重點,讓學生通過聽、讀、辨,自己發現問題,自己隨着動畫上的花鐘充分地去理解文本,體會花鐘的有趣。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慾望,也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

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裏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甦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通過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然後,我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讓學生用這樣的寫法來描寫秋天的動植物。由於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情境,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效果較好。本課整個構思清晰,指導學生朗讀這塊效果較好,詞語都在學生的朗讀中得到體會,能讓學生真正明白什麼叫花鐘,花鐘的用途是什麼,並教會他們語句表達方法上的優美需要抓住哪些,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本篇課文但不足之處也有很多,例如:

1、在引導的時候語言的簡短性較欠缺,在第一自然段的把握上出示時間的幻燈片略顯多餘,可以省去,讓學生在讀中體會。

2、在上到第二自然段我要學生自己選取一種花來討論與光照、温度、濕度的聯繫時,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再展示和引導,這是很遺憾的地方,而且鍛鍊學生説的機會不多,可以儘量放開讓學生來談來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空間。

3、在課堂教學中未做到以“讀”為本,本課思路清晰,語言很美,課堂上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感悟詞句的優美,但是自己把握不夠,沒有很好的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培養他們的語感,加強情感和美的薰陶。

4、本篇課文實際上是一篇科普課文,但由於自己的不足,未把握準確,在教授新課的時候出現了較小的知識錯誤:課文中“花”可能不會在同一季節開放,但是老師卻為充分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一點。

5、評價性語言過於生硬,老師表情過於硬化,毫無感情,可能是準備不夠充分,在上課時十分緊張,導致整堂課的氛圍都不夠輕鬆,也阻礙了學生的學習。

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平時教學工作中的經驗不足,教前設想的不夠充分,以後要多聽其它老師的課,多吸取別人的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花鐘》教學反思4

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對於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冊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教學中,我利用語文教育的優勢,激發學生身上藴藏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讀完課文之後,我問:“誰願意猜猜這個花鐘是什麼樣的呢?”學生眾説紛紜,設想着花鐘的樣子。學習課文第一段,當學生理解了花開時不同形態的描寫後,我設計讓學生查看其他花的圖片資料,在欣賞之後,讓學生用書中那樣的句式描寫自己看到的花開的樣子。一生:“銀鈴花搖起了它的小鈴鐺,丁零,丁零,真好聽。”一生:“玫瑰花露出了它的笑臉。”生:“暗香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二、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喜歡哪句就説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喚下,轉換角色變成小喇叭;可以身臨其境徜徉在百花園中觀看花兒綻放的美姿;還可以通過朗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老師在課堂中是引導者、傾聽者、合作者。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研究探討中,體驗了學的過程,實現了教材的開放,課堂的開放,獲得了自由的學習空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個別詞語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如“舒展”一詞的理解還不到位。

《花鐘》教學反思5

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花鐘》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美著稱。文章用花兒美、插圖美、文字美、語言美,把“美”字演繹得淋漓盡致,唯美至極。用多變的詞彙和巧妙的擬人手法,把那些花兒開放之美展現得姿態萬千。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創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到花的海洋去,感受花種的神奇,在整體感知環節,讓學生感受什麼是花鐘,引導學生了解花鐘的含義,帶領學生走進世界各地的花鐘,感受花鐘的美,花鐘裏的花是什麼時候開放?讓學生整體誦讀,引導學生思考一天24小時花鐘裏的花是依次開放的,採用輕聲讀、大聲讀、接力賽讀、以讀為依託,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出美。

以第一自然段為重點的段落,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學會藉助關鍵句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並讓學生試着概括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引導學生髮現花開之美,欣賞作者運用多變的句式描寫花怎樣開放,每個句子都讓學生邊讀邊演示,並體會花開的嬌豔美麗。體會用擬人寫法的好處,使句子生動形象。快樂小練筆環節,鍛鍊學生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花兒怎麼開放?親身體驗文字美,語言美,激發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學習創作的興趣,是語文融匯貫通。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品悟花美為重點,以感受花鐘為拓展,以形式多樣的朗讀為手段,以演示動作為激發動力,以小練筆為創作平台,帶領學生品讀課文,在美輪美奐的文字中遨遊暢想,學習作者多樣的語言表達,享受文字美、語言美、語文美。整堂課師生互動和諧,自然流暢,語文味十足。對於我們師生而言,猶如共赴了一場與語文美的心靈之約。使得課堂更加活躍有趣,課堂生成效果良好。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讀”為依託,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學,讀出情、讀出美。尤其是對課文第1自然段的品讀,我注重引導學生髮現花開之美,欣賞作者運用多變的句式描寫鮮花開放的語言之美。同時,我以讀促寫,注重語言積累,並且引導學生把積累的語言運用到快樂小練筆的練筆環節,鍛鍊學生運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花開,親身體驗文字美、語言美,激發了學生髮散性思維和學習創作的興趣,使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與工具性達到了融會貫通,和諧發展。在初讀環節,引導學生找花認花,並想象花兒開放的情景。在品讀環節,我引導學生去探究作者的寫作技巧,重引導,輕灌輸,讓學生自主體驗。

例如,我在教學牽牛花開放時,是這樣引導學生感悟品讀的:

師:孩子們誰來讀讀這句牽牛花。

生:凌晨四點(學生大聲朗讀)

我馬上提醒孩子,凌晨四點大家都在睡覺,我們要悄悄的讀。

生: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學生輕輕的讀)

師:誰還會悄悄的讀

生: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學生悄悄的帶上動作讀,實時的給孩子表揚,是個體貼的小暖男。)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悄悄的帶上動作讀。

(生讀)

師:孩子們這裏把牽牛花當作了誰來寫?

生:人

師:讓牽牛花有了人的什麼?

生:動作

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體驗作者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語言的優美。並且在教學其他花兒開放時,我依然是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們去感悟品讀。學生讀得津津有味,情趣盎然。尤其是有幾個學生很活躍,很有表演天賦。他們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使得課堂氣氛更加輕鬆活躍,生動有趣。同學們就在這樣愉悦的.氛圍中,學會了用多種語言表達同一個意思的方法,體會到作者語言表達的多樣性與生動性。這樣生動有趣的朗讀,使學生積累了優美的詞彙,為課堂成果展示的小練筆環節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素材。

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值得今後去改進提高。不足一,在課堂教學時,在品讀課文第1自然段時花費時間過多,自己也沒有及時調整,以致時間把握得不夠好,教學思路與備課設計有偏差。並且在展示學生《我是小作家》的練筆成果時,沒能完全展示學生的全部作品,而是隻展示了部分學生的成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時間的把控,及時調整,靈活處理。也會盡可能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適時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即便在課堂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課後一定要仔細批閲,不能忽略。

在這場與語文美的邀約中,自己收穫頗豐:有經驗、有教訓、有喜悦、有遺憾,更有對自我的審思。儘管每一次的成長礪煉都要付出汗水和艱辛,但心中那份對文字的執着與熱愛,那份對語文美的痴迷與堅持,就是我努力前行的動力與信仰。

《花鐘》教學反思6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3個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美。花兒美、花鐘美、插圖美、語言更美。尤其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説法描寫了一天之內不同時間不同種類的鮮花開放的美好姿態,詞句表達豐富多樣,有序有趣,堪稱學生學習語言的典範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説法表達同樣的意思。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今天,主要是講第一課時,在不同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作者寫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學語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課設計時,我刪繁就簡,

1、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圍繞“花鐘”這個題目,以學生質疑引入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題意,尋找答案。

3、檢查學生詞語認識情況,通過多種多種讀法(自由讀、單個領讀、齊讀)解決字詞問題。

4、對課文朗讀進行指導,通過多種讀書指導(自由讀練習、個別讀檢查、默讀、齊讀鞏固、男女生輪讀),達到讀通讀熟讀出感悟。

5、由題目花鐘,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對哪種寫花開的寫法更喜愛,邊討論邊以動作理解,在讀中感受花的美。

6、師生欣賞圖片,接讀句子。

7、最後,讓學生嘗試寫寫自己喜愛的花朵,以及它的開放方式。

整堂課比較完整,課前的預設,需要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時間上安排還欠合理,應把握好文章重點,分清主次。授課時掌握課文講解的輕略程度。今後授課更應吸取教訓,在備課時多下功夫。

《花鐘》教學反思7

縱觀三年級整個學年的閲讀目標,就概括而言:上冊提出“讓學生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下冊又明確提出“能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到後來的“能粗知文章大意”。可見統編教材加強了不同冊次之間的縱向聯繫,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展梯度。《花鐘》一課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旨在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界,去探索、去發現、去感受它的奇妙;閲讀教學的“語文要素”則提出讓學生藉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大意。本套教材還提出要着力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繫,使各板塊內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髮展。那麼《花鐘》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肩負重任,既要完成本課目標還要注意統領整個單元,為學生徐徐打開自然界的大門,讓他們在自然界的奇妙之旅中學到閲讀方法並感受到語文的的魅力。

通過以上分析,本課設計為“三線並進”。首先,三年級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正在逐漸形成,因此本課會鼓勵學生質疑,哪怕可能會詞不達意或者有所偏頗,但是質疑的過程便是自己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是最珍貴的“思維碰撞”。其次,概括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確實有些難度,為了攻破它,老師會通過“遇到困難——泡泡提示——學生嘗試——明確方法——準確概括”這一流程自然而然滲透概括的方法。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老師和學生一起找方法解決困難、用方法準確概括、記方法遷移運用。最後,本課課後題要求“學生體會不同的説法表達鮮花的開放”,這是最能體現語文魅力的地方,語言的豐富和生動都囊括其中。而本課的課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音樂和圖片的環境渲染中,語言美、朗讀美、想象美都通過這一學習過程傳遞給學生,能讓他們真正地喜歡上語文,我想這個環節的設計功不可沒。縱觀整個學習活動學生會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會通過嘗試逐漸明確概括方法;還會感受到真正的語文味道。

就本課理解詞語而言,採用鏈接的形式,當學生提出不太理解的詞語時,及時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這樣學生細讀詞語所在句子,會發現聯繫上下文就可以清晰地瞭解相關意思。而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是三年級上冊的訓練點,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真正去學方法、用方法。培養這種學習的好習慣尤為重要。

單就本單元的語文素養而言,“找關鍵語句”學生三年級上冊已經接觸過,找到並不難,但是如何藉助關鍵語句準確概括段落大意還是有些難度。因此老師上課會適時地給予幫助,課件清晰出示相關語句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第一段刪刪減減、第二段進行合併”,最後敲明亮響進行方法總結。相信學生會通過嘗試概括、小組討論等學習活動,會真正瞭解方法、用方法。

就本班學生而言,一方面課外閲讀落實到位,所以同學們朗讀能力和水平都比較突出,儘管課前並沒有進行預習但是課上仍然會快速準確、流利地讀通課文,感情朗讀時會把個人感受融入其中再傳遞出來感染他人。另一方面,因為平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思維練習,同學們的想象能力較強,朗讀語言後在頭腦裏形成的畫面豐富多彩,給課堂增色不少。

所以,本節課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成功地達成了各項教學目標。

《花鐘》教學反思8

《花鐘》這篇課文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閲讀文章,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説明不一樣的花會在不一樣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植物學家有意把不一樣時間的花種在一齊,把花圃修建得像鐘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鐘”。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人們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明白大致是幾點鐘,真是奇妙啊!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為什麼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時間不一樣”是難以理解的。拿到教材後,我把握修改意圖,加強整合意識,落實教材要求,最終將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定為“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學習用同的説法表達同樣意思”。

反思本堂課,認為在下幾方面做的.還比較好的:

一、教學過程始終關注了學生的發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所以,我在課的各個環節,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無論是初讀時認讀生字,還認識九種花,瞭解花兒開放的時間,以及體會課文中鮮花開放的多種説法,能夠以學生的需求為根基,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習。

二、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本事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一樣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當根據不一樣的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一樣的教學資料,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導入時,介紹瑞士的“大花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識字環節中經過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而對於鮮花開放的不一樣表達方法,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時採用以讀為主線,在個性化的讀書實踐中突破難點,在朗朗的讀書實踐中積累語言。

三、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努力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語文學習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以,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始終以親切平和的形象,教師話語給學生以激勵,給學生個性張揚的空間,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努力使學生在40分鐘的時間能夠汲取最多的營養,進行聽説讀寫等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有效達成教與學的目標。

《花鐘》教學反思9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以下這幾個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運用和整合語文課程資源。我們知道,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我讓學生除了從教材上獲取信息之外,還有意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信息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內容。尤其是課前,我要學生去查找有關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在課中交流,使課內外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閲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並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捨,突出了重點段的教學。

二是突出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重點。《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閲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閲讀。

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效的接受性學習有機結合。我們牢固樹立學生是閲讀教學主體的思想是對的,但是,教師在關鍵處引導、點撥和示範、講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鐘》第一段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讀好這段,我進行了示範朗讀,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由於這段只是介紹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學生容易學懂,所以我完全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進行檢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時間。

整堂課比較完整,課前的預設,需要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時間上安排還欠合理,應把握好文章重點,分清主次。授課時掌握課文講解的輕略程度。今後授課更應吸取教訓,在備課時多下功夫。

《花鐘》教學反思10

這次語文團隊所研修的課題是:朗讀的指導,讓我們語文教師圍繞這個研修課題設計一節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摸索,我設計了《花鐘》這節課,《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尤其是第一自然段的描寫,生動,優美。所以,在第二課時教學中,着重讓學生體會到各種花的美,並讀出這種美。通過兩種句式的對比表達,學生體會到同一句話的不同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既而提出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像花朵的樣子”,鼓勵學生帶着自己的想像和動作讀。我在教學設計上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連夜製作課件來輔助教學,我設計完這節課後,在同年組的三班試講了一下,結果由於三年級孩子年齡太小,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我設計的`問題當中,學生很難理解教師的意圖,竟不知如何回答,如我問的一個問題是“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

牽牛花像什麼呀?學生答像小喇叭,“牽牛花能吹小喇叭嗎?”學生答不能,“那把牽牛花怎麼了?”由於我的問題,提得不是很明確,所以學生完全沒有理解我的意圖,還有在指導朗讀時,由於評價語言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句:你讀得很好!

你還能讀得再好嗎?等等,平淡無奇,不吸引學生,沒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後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們又坐在一起教研:如何才能把這節課上好?如何能夠突出朗讀的指導?

如何能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呢?

最後,我們一致意見:朗讀中老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老師的範讀要起到作用,要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來更好的體會句子的意境,才能更好的詮釋句子,讀出感情,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學生的評讀也是必不可少的。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呀!我又重新設計了這部分內容:例如:“煙草花從暮色中甦醒”這一句,可以提示學生,‘甦醒“是怎麼醒的?是被驚醒的嗎?那我們應該怎麼去讀這一句呢?學生即刻明白應讀慢一點,小聲一點,温柔一點。又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

“這一句,第一位學生讀得很平淡,於是我這樣點評:”你讀的還不夠怒放,再大點聲就好了。願意再試試嗎?“接下來,這位學生掌握了朗讀的技巧,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

還有學生在讀最後一句時”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學生已經能夠讀出很遺憾,很可惜的感覺,但還是欠缺點什麼?

這時,我進行了範讀,我啟發學生注意,老師讀的與自己讀的有什麼不同,老師為何這樣讀。朗讀中,老師那飽含激情語言和老師無奈遺憾的表情,很快便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可惜遺憾的表情都掛在了孩子們的臉上,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了”曇花一現“的珍貴。

當然在朗讀的過程當中,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你讀的可真有滋味呀!我最欣賞你讀的這一句了,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會讀的更好!……在這充滿激勵、鼓勵、肯定的評價語言中調動學生朗讀的慾望。本課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男女生讀、齊讀、範讀等形式。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朗讀是一種能力一種技巧,需要一定的訓練,而且需要經常的反覆訓練。除課堂教學注重朗讀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自讀、多讀,找出文中精髓,也讓學生評讀,學生之間評評,哪讀的好,哪讀的差,應該怎麼讀。評讀不僅能提高朗讀的質量,也為以後的朗讀提供了規律性的朗讀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積極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只有學生具有了初步的朗讀能力,才能”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以後在備課當中我還要揚長避短,向理想的課堂邁進。

《花鐘》教學反思11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

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鐘。

對於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

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後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學會書寫14個生字。

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主讀書,瞭解“為什麼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並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能力。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

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陶冶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説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花鐘》教學反思12

《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的科學美和語言美的説明文,在講解和學習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對花開的形態和花鐘有更感性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的三個部分:展現不同時間鮮花開放的美態——分析鮮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描述生物學家制作花鐘的創意,我也將教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欣賞花鐘——認識花鐘——探祕花鐘——形成花鐘,並在授課的過程中,充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爭取把課文講得更生動有趣,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

在導入部分,我先播放了一組鮮花盛開的圖片,讓學生體會鮮花的美麗,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形容,對課文產生一個總體的認識,產生學習和探究的濃厚興趣進。《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認識花鐘”的環節,我注重讓學生融入情境,自主學習。首先自由朗讀,找出本段的中心句“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再讓學生圍繞這一句,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並設計了“誰的發現最準確”這一環節,通過填寫表格“花的名稱、開花時間、作者的描寫”,放手在小組中開展自主學習,充分了解這一段的內容。並通過多媒體資源的展示,讓學生感受花開之美,接着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文,並説出理由,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經過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後,學生對花的美感受更深了,讀得也更有感情了,甚至配起了動作動情地讀了起來。

同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不同的表達句式,我出示了一個句子:“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

與課文中的句子對比,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效果,讓學生明白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作用。然後,我又回到本段,讓學生帶着生動、形象的美的感覺,再讀全文,與文本融為一體。最後,及時進行拓展練習,通過多媒體展示出更多的花和它們不同的開放時間,讓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具體的修辭手法,將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讀練結合,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為本單元習作埋下伏筆。

在探祕花鐘和形成花鐘的教學環節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理解了“又大又嬌嫩”的花瓣和它深夜綻放的原因。通過資料的查找,讓學生認識了更多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體現了“新課標”裏課程資源的拓展。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學生自主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我為他們出示了詞語的準確意思,讓他們通過對比,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是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拓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本科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通過圖片、視頻、概念的展示,使課文內容更形象生動,讓全體學生自主、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並調動了他們感情朗讀的積極性,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金無足赤,課無完美”,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不足,由於這節課的知識量和訓練量較大,擔心教學內容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環節我講得較為簡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探究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充分結合的更好的方法!

《花鐘》教學反思13

《花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説明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其原因,最後講植物學家根據這一原理修建了“花鐘”。文章思路清晰,文質兼美。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因此,我將採用“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展開《花鐘》第一課時的教學。並且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識花名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花名。然後一一展示鮮花的圖片,學生通過圖片的欣賞,引出“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一句。再通過反覆朗讀,感悟鮮花的美麗。運用多媒體出示鮮花圖片,給學生以視覺的衝擊,加深語言文字的理解。

2.賞花開

《花鐘》的語言富有特色,特別是描寫花開的語言,生動、精煉而準確。同樣是寫“花開”,課文裏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甦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我讓學生通過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通過學生個性化閲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更好地理解課文。真切地體會到作者語言的豐富和精妙。結合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理解“紫色小喇叭”的含義、“舒展花瓣”的動態美,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3.讀寫結合

為了體會作者不同的表達句式,我把文中句子換成“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薔薇花開了,七點睡蓮開了,十二點午時花開了……”與課文中的句子對比,體會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效果,增強語言感悟能力。並及時加以拓展練習,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最後,我又回到本段,美讀全文,讓學生與文本甚至與編者融為一體。

《花鐘》教學反思14

課文開始,我用課文的語句引入,請會讀的學生朗讀,看看作者發現了什麼。這樣孩子閲讀課文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們很快進入狀態。接着圍繞問題再讀,邊讀邊思考。三讀,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四讀,讀出感情。

這樣整節課時時圍繞讀書做文章。讓學生們充分的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書中解決問題。

"讀"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讀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多讀的目的在於將課堂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感悟領會課文。本課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

1。聽讀。學習課文之前,可安排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或聽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聽力,讓學生受到錄音或教師朗讀的薰陶。

2。自讀。自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在學生自由讀前,要提出要求:(1)藉助拼音,仔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2)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作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3)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和畫出生字。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難讀的`字和較長的詞組,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如"炙"不少學生讀成"zi",等等。我都及時進行了糾正

3。細讀。所謂細讀,就是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邊讀邊進行字,詞,句,段的訓練。這一步是以"情"貫穿的讀。課文一段我抓住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去引導,我這時適時引導:花開放了你高興嗎這一段應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讀進行了朗讀指導。二段我主要抓住你讀了課文,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的最後一段,我主要抓住有趣,讓學生去讀。讀這一部分時,要讀得親切活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話引導孩子:"孩子們,這位植物學家的想法可真奇妙,設計的花鐘可真有趣,能不能通過你的讀書聲讓老師感受到他的有趣呢"

4。賽讀。經過教師的指導,多數學生能讀熟課文。這時,可安排學生分組比賽讀,每組選出最好的同學再比。讀完後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以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讀熟,讀出感情後,再進行背誦的練習。

《花鐘》教學反思15

我們都知道,語文課程資源相當豐富,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在教學《花鐘》時,我特地讓學生課前通過信息技術網絡平台上搜集一些本課中出現的鮮花的資料,同時在教學中我也有意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有關花鐘和有關各種花的信息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體驗、感悟教學內容,尤其是課前,我讓學生去查找有關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在課中交流,使課內外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走向生活,

本節課我以閲讀文本,體會文章的語言美為教學的重點。《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因此,我在進行《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在理解、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教師只是在閲讀實踐中,讓學生自我建構,學會閲讀。

這節課結束時,我又佈置了課下的延伸作業,讓學生蒐集一些其他的鮮花不同的開放時間,並用手繪製一個花鐘。真正讓學生鍛鍊了:瞭解、學會、內化知識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