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荷花教學反思

荷花教學反思1

《荷花》這一課是人民出版社小語義務教材第六冊中的一篇文章。這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美文。全文不到400字,語言生動優美,把一池的荷花都寫活了。

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讓學生欣賞、感悟到荷花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並且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我充分運用了多種手段,來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有花苞、蓮蓬、荷花圖片的欣賞等。讓學生被這美好的事物感動,進而去欣賞、去讚歎,最終達到去創造美的目的。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一雙雙小眼睛都發出亮晶晶的光芒,無不被這些瑰麗的畫面所吸引,連那些平時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學生都格外的專注。比平日裏老師僅僅用語言來表達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這種現代信息技術帶給人的感覺更直觀、更生動,也更精彩,更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

我感觸最深的要數上到課文的第四節,“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我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提出了“如果你也變成了一朵荷花,還會有哪些動物來告訴你什麼?”這個問題。學生欣賞完一池的荷花翩翩起舞的錄像後,發言比較踴躍,想象力比較豐富,語言表達的也比較好。

除了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外,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也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深挖課文的重點詞句上下了不少工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寫出了荷花生長的茂盛及蓬勃的生命力。通過讓學生換詞來比較,葉聖陶先生的“冒”字用得如此之傳神。並進一步延伸開來,白荷花在這些挨挨擠擠的荷葉中是怎樣地冒出來,冒出來又想幹什麼?這個拓展練習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更提高了學生思考、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由於有前面充分的情境創設,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思路就放得開,講出了不少精彩的語句。如有的學生回答到,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中拼命地冒出來,是想和其他的荷花比美。有的學生回答説,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中爭先恐後地冒出來,是想看看周圍世界嶄新的變化。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也許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沒有前面學習情境的鋪墊,沒有深挖教材的重點詞句,這些精彩的發言或許就出不來了。

當然教學中也還存在着不少問題。比如教師不僅在範讀課文的時候起一個示範的作用,在學生的朗讀訓練中,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朗讀,去體會語言的美。

回顧《荷花》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導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荷花教學反思2

《荷花》是人教版國小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全文內容不多,但意境卻特別美,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農村的孩子對荷花了解特別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課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幅幅荷花的圖片,在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學生們滿心歡喜互相欣賞荷花,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自己看到的荷花——五顏六色、婀娜多姿、卓爾不羣、冰清玉潔、亭亭玉立……荷花的美好形象已經給學生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孩子的心絃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欣賞畫面以後,我以“你們看到的荷花真美,,那葉聖陶爺爺看到的荷花又是什麼樣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學生自主交流: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美?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荷花的姿態之美以及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在聽説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在學生朗讀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藉助“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採用假設法把孩子引入情境之中,把自己想像成荷花,小魚或蜻蜓,並運用各種形式的讀,想象,舞動來體會,感受意境……想象:小魚和蜻蜓或其它的小動物可能會説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學生學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欣賞荷花圖,讓孩子們想一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荷花?讚美大自然?又使孩子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昇華。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力求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寓美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素養。

荷花教學反思3

課文描寫夏日公園裏一池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運用許多好詞佳句,表現了荷花清新脱俗、美麗婀娜的風姿。全文一共五個自然段,在第二課時的的教學中,我主要以體會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學習為主。在教學中,我先向學生提出這一自然段的幾個中心問題:文中描寫了幾種不同形態的荷花?整段文字採用怎樣的結構來寫?劃出這一節中你最喜歡的幾個好詞。接着,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學習要求,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第2節,在文中圈圈點點。其間我巡迴檢查中,看到有的學生讀得有滋有味,頗為入味。而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進行教學反饋。

從反饋情況來看,對於幾種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詞的尋找,學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錯,基本能概括出三種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態,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但在仿寫這一環節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有一部分學生缺乏優美的語言表述能力,語言文字讀來乾巴枯燥,沒有好的形容詞來修飾,説明平時辭藻的積累不夠;有一部分學生流於純課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結構太過雷同課文;而大部分學生的素材範圍狹小,僅限於幾種花卉,説明學生課外知識欠豐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所知較少。。凡此種種,從課堂總體效果來看,這節課還是能達到預期目標,也能從中折射出一些問題,懂得今後在學生創新思維及好詞佳句的積累上,還需好好加以重視。

荷花教學反思4

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中國藝術立足於世界之林的資本。中國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內涵,是我們國家的瑰寶。要想使中國畫發揚光大,關鍵在於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通過中國畫教學,使學生認識中國畫、瞭解中國畫、欣賞中國畫、喜歡中國畫、會畫中國畫,進而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和創造力。本課程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中國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瞭解中國畫造型的基本方法,體驗和感受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嘗試運用筆墨表現荷花,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興趣。

一、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求知慾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表現慾望強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二、 設計理念

本課教材共有兩個頁面。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是具有主體性的人。這就要求我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師要有創造性的處理、運用教材。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談話法的教學方法較多,通過問答的形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科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知識得到建構,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情感得到培養,各種智能得到發展。第18頁上部分是中國畫家潘天壽的作品《映日》。在欣賞分析環節中對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畫家作品,瞭解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運用,明確學習目的。此處,我在教學設計中以直觀的形象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體會畫面所產生的意境,以及畫家創作作品時用到的各種表現技能,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看與展示荷花圖片,旨在引導學生欣賞荷花的自然之美,理解花、葉、莖的生長形態及色彩特點。同時在課堂之中,邊做示範邊讓學生觀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荷花的畫法。再做到講解,“荷花的色彩豐富,有紅色、白色、藍色、黃色等;花瓣上尖下圓,荷花像一把大蒲扇。”書中第19頁,文字提示創作荷花作品,應注意焦、濃、重、淡、淡清等墨色變化,用中鋒畫荷花花頭、花梗,側縫畫荷葉。最後,再用兩位大師作品做對比,陳大羽《清荷》與潘天壽《映日》,目的是讓學生懂得不同畫家表現同一題材時,所運用的手法也不盡相同,為學生在學習中能充分地展現個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 教學目標

⑴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欣賞創作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⑵ 知識與技能:①知識: 瞭解荷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欣賞與荷花有關的藝術作品,瞭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②技能:嘗試用中鋒、側縫的用筆方法及焦、濃、重、淡、清的墨色變化,表現一幅荷花小品。

⑶ 過程和方法:在體驗探究中學習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創作有意趣的荷花作品的方法,感受藝術家所寄託的人格精神。

四、 課堂不足之處

對於畫荷花來説,學生的繪畫國畫興趣依然很高漲,創作中非常積極、主動,也很認真,但在藝術實踐環節中,課上紀律不夠好,學生比較散漫。

五、教學建議

1、注重學生探究體驗的學習過程,教師力求引導學生觀察荷花的特點,使學生明確學習要求,本課我所使用的教學原則多為直觀性原則與循序漸進原則,教學方法多為談話法與練習法。

2、關注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察習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以便於學生對於毛筆的運用、掌握。

3、為學生準備充分的學習資料,如展示的圖片,視頻,以及名家作品圖片與我的創作作品、現場示範。

4、教師在課上做到現場示範,為學生解決教學重點及難點,體現學科特點。

通過本課的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我們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從教人員,也是美術知識的傳播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要提升自身的創造力,不斷增強個人技能,使得教師與學生達到雙贏。

荷花教學反思5

本來早上並未打算講《荷花》的,想着週五了,把第4課的閲讀課講了吧。回辦公室途中,看到師傅再講第3課,遂決定走進去仔細聽一節。

本是自己設計了板書的,看了程姐的板書就改用程姐的,因為師傅的板書條理清晰,內容涵蓋豐富。真真的好極了。第一節課聽完,第三節課乘着熱乎勁回班就講。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會想到什麼植物?”生:“荷花”“好,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遊一遊。”

找生讀第一段後再找生讀第二段,“讀完這一段,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荷花?”生:“葉子很多“,”哪看出來的?生:“挨挨擠擠的”“還有圓、大。他説是碧綠的大圓盤。“荷花還很美。黃色的、花骨朵、小蓮蓬。”“同學生説的都對。第二段分別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多和美。(板書)“同學們看,泡泡裏説冒字用得好。哪好?體會出什麼了?”生:“冒説明荷花出現的突然,而且葉子很多,荷花從葉子中長出來。”第二段講了荷花的靜態美,第四段荷花隨風起舞了,那是“動態美。”

為什麼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畫?孩子們的答案更是出奇,“因為荷花很美,而且荷花還具有動態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説他像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當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會和誰聊天?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大膽假設。

最後,作者有感而發,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為什麼我忘記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為我陶醉在荷花裏了,荷花太美了。”

一節課學生思維很活躍,各種我以為比較難的點,在他們看來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這個字孩子們體會出了生長的突然,並未感受到荷葉的多,這是花與葉對比而來的。看起來稍複雜一點。課後練筆處理的倉促,下次改進,調節時間。整篇文章先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靜態、動態美。然後加入想象與感想。情景交融,美不勝收。

荷花教學反思6

閲讀教學中我們欣喜的看到,課堂活起來了,個性突出來了,創新多起來了,這是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觀的體現。

一、 閲讀教學要追求“個性”和“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的熱情,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藉助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生成自主見解。

二、讀書要學會“品”。

教學要少講多讀,讓學生在“品讀”中“體味”,呼喚回歸閲讀權。

首先是熟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於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

荷花教學反思7

上課伊始,孩子跟着我一起走進了“荷花池”邊。教學第二段,我讓孩子們找一找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説明理由,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一句。我讓他們説一説,從這句話中,你讀到了什麼,許多孩子都答道“荷葉的多”(從“挨挨擠擠”看出來的)。我很高興,孩子們明白了什麼叫做“挨挨擠擠”。但是孩子們卻忽略了“碧綠”這個詞,一時心急,自己問了孩子們“那你從碧綠這個詞看出什麼呢?”其實,孩子們完全可以自己找出這個詞,可我怕會浪費了時間,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顯得太過心急了。

荷花的三種姿態,孩子們通過朗讀就能自己找出來,但在“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裏的“冒”字能否換成其他的字的這個教學點。課堂上我設計的環節是:這裏的“冒”字可以換成“鑽、長、探”等字。可是課後通過和師傅的交談,我才發現,這裏不可以把“冒”字換掉。“冒”字比其他的字更能表現出荷花的急切心情,想快一點看看這個世界的樣子。我恍然大悟,由於經驗不足,教給孩子們錯誤的知識,更多的還是因為對語言文字的把握上不準確。

教學第四自然段,是我最滿意的地方。我先是跟着音樂進行朗讀,讓孩子們在我的朗讀聲中,置身於荷花池裏,把自己當成一朵荷花,感悟荷花的美。接着,再讓他們想一想,除了蜻蜓、小魚來到荷花的身邊外,還會有哪些小動物被荷花的美所吸引過來。這一部分,算是一個小練習。但是,如果讓孩子們去讀,效果也許會更好。

從一節課中,顯現出了一些問題。不過,有問題才會有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儘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荷花教學反思8

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説這是一大幅活的畫?誰是畫家?為什麼説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説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説:“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説:“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高波平説:“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眾説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説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説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説要查找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説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荷花教學反思9

近一週多來,各班都走進了正軌“新課程迢迢”給人一種壓抑。老實説,在教學上本人還沒有進入角色。不過本課感覺到不錯,在教學中有些逆流翻轉的味道,我也沒去做些教學上的查找,因為這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葉聖陶美筆之作再加上在我們本地有一大片荷花池,所以對於學生來説,有如文其實境的感覺。課題一板,孩子們有的是話説。我借學生的激情板書了一些關於荷花高潔的名句。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錢戲連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篇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荷花盛開的景象,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色彩明豔的荷花怒放圖,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學本課的思想上,注重閲讀中抓重點句,體會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從而懂得富有感情,充滿想象是寫好寫景的文章的重要方面。“想象力豐富,富於感染力”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比如,作者在觀賞荷花的美時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風裏翩翩起舞。這種寫是很生動,形象的。在教學引導上,本人把握了寫法的運用。

如何使文章想象豐富,富於感染力?這裏我並沒有去在意文本的學習,卻安排了小練筆,作者把荷花寫得這麼美國,我們也來寫寫自己喜歡的花。不過在動筆前,讓學生再走進文本,瞭解一下課文是怎樣寫荷花的,哪些是具體的描寫,哪些是對荷花的想象和感歎。然後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自己喜歡哪種花,這些花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自己怎樣把花描寫下來。學生能把這些問題弄明白就可以動筆寫作了。(我安排了下水文段,這裏略)

另外,在引導學生寫作成文時,還是回放了文本引導學生討論文中的修辭。比如,為什麼説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呢?(用彩筆畫出來的是色彩明麗的畫面,而一池荷花就是這樣一幅色彩明豔的畫面,因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實景色,那麼看上去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的畫。甚至可以引導學生背背優美的句段,必要時用一用也沒錯,使學生從閲讀中悟寫法,從感情昇華到實際動筆,或許是妙筆生花的。

其次,在作文中展開想象,想象是寫作的重要的必備能力之一。一篇文章無論是在記事,寫景,狀物的時候,加上合理適當的想象。葉老説,沒有想象的文章是不成文的。要寫想象就離不開修辭,在課堂上、書本里、文章裏,修辭就是一道風景,是一種意境,是一種追求。也就是修辭即生活,生活即修辭,修辭是一種生命的表現。與此,文章就會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更鮮明,深刻。本文中的作者就把自己的想象為池塘中的一朵荷花,並把想象中的情節描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無休止的把一池荷花繪成了一幅活靈活現的荷花圖。那麼如何在作文中展開想象呢?

第一,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節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學的規律。如,寫爸爸戒煙,因為吸煙而鬧笑話這是較為合理的,如果寫爸爸為了吸煙而滿街蒐集煙頭這就不合情理了。第二,要在平時注意積累想象的材料。這些材料應該是來自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如,一提《西遊記》就會想到貪吃的豬八戒,這樣就牽起聯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人……總的來説,想象必須和生活經驗豐富的知識結伴,多積累,一定會寫出好文章。

總之,本課的教學,學生還是收穫不錯的。如果説本人這也算自造創新的探究,那本人還是注重了緊扣課文圖文並茂的特點,聯繫本地實地教材,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學習課文。在美文中合併練筆,這樣就自然地注重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訓練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將對文本的理解與朗讀有機結合,進行拓展訓練。

用魏先生的語文教學經驗來總結:“雕塑的藝術在於取一塊石料,把沒用的去掉。”閲讀的可不可以説在於取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把沒用的去掉呢?我看可以。

荷花教學反思10

以“荷花”入文,應該説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於“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聖陶的《荷花》應該説是名篇了,短短三百餘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荷花》應該説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裏。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裏,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恆?我又問自己,為什麼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麼年沒有忘記?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為“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為陶醉?詞典中説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麼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大聲讀,反覆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着琴,讓我們輕聲背,反覆練,並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為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繼續思考着這一課,我個人認為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於一個人來説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於他人來説,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説,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於師生來説都是一種收穫。因為收穫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為收穫着陶醉,所以最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