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4.19K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能跟着音樂節奏嘗試模仿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2、體驗泡茶、喝茶的快樂,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課件、圖譜、泡好的茶。

活動重點:

能跟着節奏模仿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活動難點:

在圓圈上交換舞伴做動作。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這是什麼地方?虞山上茶園裏的茶葉成熟了,我們一起去採茶吧!

2、看,這些都是我們採來的虞山綠茶,想不想泡一杯嚐嚐?泡茶的時候要用什麼呀?

二、分段學習舞蹈動作

1、找朋友:茶壺和茶杯是一對好朋友,兩個人一見面就高興地跳起舞來。

(1)教師邀請客人老師示範舞蹈。

(2)剛才你們看到小茶壺和茶杯是怎麼跳舞的?師生共同回憶並學習動作。

(3)、幼兒隨音樂兩兩相對當茶壺和茶杯做動作,提醒幼兒要跟着音樂有節奏地踏步拍手。

2、瞭解小茶壺和茶杯外形特徵

(1)剛才你們誰是茶壺誰是茶杯啊?他們長的一樣嗎?小茶壺是什麼樣的,小茶杯是什麼樣的?

(2)幼兒自由表述。

(3)提問:你們能不能把自己變成小茶壺和小茶杯呢?怎麼變呢?

(4)幼兒自由探索,相互交流模仿動作。

(5)看看老師是怎麼變的`。教師分別隨音樂示範表現小茶壺和茶杯。

(6)教師小結:茶壺:壺把→壺蓋→壺嘴茶杯:伸右手→伸左手→單腿跪下

(7)幼兒嘗試模仿。

3、探索倒茶和接茶動作

(1)教師:小茶壺要給小茶杯倒茶了,我們來看一看下茶壺是怎麼倒茶的。教師隨音樂示範倒茶和接茶的動作。

(2)幼兒兩兩合作模仿

(3)提醒幼兒注意小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4)幼兒再次聽音樂模仿

三、完整表現音樂

1、請幼兒自由結伴,聽音樂完整表現動作。

2、交換角色表演。

四、加大難度,在圓上交換朋友做動作。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瞭解茶壺在內圈,茶杯在外圈。提問:現在小茶杯喝到茶了,可是他還想喝其他茶壺裏各種味道的茶,怎麼辦呢?

2、在圓上教師示範,幼兒嘗試交換舞伴的動作。小茶壺聽到我説“走”的時候,你們就前走一步,換一個朋友。

3、幼兒在圓上隨音樂完整表現動作。

4、交換角色做動作。

五、結束部分:剛才我們一起泡了很多虞山綠茶,現在我們一起來品嚐一下吧!

教學反思:

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茶葉上市的時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樂活動讓孩子感受採茶的歡快氣氛,隨着音樂節奏的快慢感受採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這個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幼兒在學習中的創造學習能力和主體地位,在學習中讓幼兒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達到幼兒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的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不足和遺憾,例如在節奏遊戲中,有一些幼兒的創作顯得比較簡單,體現不出水平,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多進行教師示範,同時注重幼兒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拓展教學時,我發現有一些幼兒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狹窄,今後可帶領幼兒做一些資料收集的操作,讓幼兒熟悉這個環節。我還需不斷改革教學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創新能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略帶悲傷地的情緒,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2、

用優美的歌聲和真摯的情感,唱出主人公的孤獨寂寞和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3、

瞭解大、小調不同的調性色彩,掌握大、小調音階的構成。教學重點:用柔和連貫的聲音和略帶悲傷地情緒表現歌曲。教學難點:

1、弱起節奏

2、大、小調式的調性色彩,及其音階構成。教學過程:

一、學習歌曲《土撥鼠》

1、瞭解貝多芬與歌德

師:剛才大家吹奏的《歡樂頌》是誰作的曲?(出示貝多芬圖片)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他有什麼瞭解?

2、朗讀歌詞

師:與貝多芬同期的著名大詩人歌德和貝多芬有着同樣地性格特點,他們都憎恨壓迫,同情底層人民,嚮往“自由、平等、博愛”,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歌德的一首詩《土撥鼠》(出示詩歌)請大家朗讀一下。(生朗讀歌詞)

師;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生提問,師隨機出示土撥鼠圖片,生了解土撥鼠)師:詩中的我指的是為了生活到處流浪的流浪者,大家想想流浪者有家麼?身邊有親人麼?

現在陪在她身邊的只有誰?當他冷時誰為她取暖?

當他思念親人時,他的思念向誰説?當他被人欺時,他的屈辱向誰説?

師:土撥鼠是他唯一的夥伴,也是他心靈上的依靠,如果我們是那名流浪者,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讀這首詩?

(生再次朗讀,師彈奏《土撥鼠》旋律)

師:同學們朗讀歌詞時,老師彈奏的旋律是貝多芬專為《土撥鼠》這首詩而譜寫的,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歌德與貝多芬珠聯璧合的經典名作《土撥鼠》。(板書:土撥鼠

播放歌曲《土撥鼠》)

4、

學習旋律

師: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生答)

看來貝多芬的譜曲更增添了詩歌的悲傷情緒,詞與曲的完美結合深深打動了我們(出示歌頁)提問:調號是什麼?拍號是什麼?

視唱曲譜

演唱歌曲師:這首歌曲中,流浪者悲傷孤獨,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這個可憐人的悲傷呢?(平穩柔和的聲音,氣息要連貫)

5、認識大、小調式

師:同學們唱的真好,,老師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孤苦無依的流浪者形象,如果用《歡樂頌》的曲調來配《土撥鼠》的歌詞,不知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換曲演唱)

師:請你們説説換曲後的感受?師:同樣的歌詞,《歡樂頌》的曲調就不能表現出憂鬱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請音樂博士來為我們解答(出示大、小調式知識)

師:由此可見,《歡樂頌》是一首大調式的歌曲,歌曲明亮,氣勢恢宏。我們來看一下,結束音是不是“1”,《土撥鼠》的結束音是“6”,所以,是一首小調式的歌曲。音樂比較柔和。

6、用豎笛分別吹奏大小調式音階

7、對比演唱

分別演唱《歡樂頌》和《土撥鼠》,感受大小調的調式調性

二、總結

師:音樂真奇妙,當我們憂傷時用音樂來排遣內心的痛苦;當我們快樂時又可以用音樂來釋放內心的快樂。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通過音樂來感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音樂擁有我們美好的生活。最後讓我們再次拿起豎笛吹奏出我們心中的《歡樂頌》。

《土撥鼠》教學反思

走進音樂世界第6冊的《土撥鼠》這首歌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於1789-1792年在他的家鄉德國波恩創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為了生活有隨身帶着土撥鼠(旱獺)到處流浪的習慣,就好比現代人養貓、狗,並帶他們外出遊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歌曲。學生隨着伴奏演唱歌曲並用體態感受6/8拍子的韻律是教學的重點。學生能按歌曲弱起拍的規律換氣歌唱,這是本課的難點。

通過對這一課的教學後,有如下體會:

一、成功之處:

(1)課題導入部分

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解放學生的時間、空間、頭腦,本課在“課題導入”環節中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什麼動物及介紹土撥鼠和貝多芬創作歌曲《土撥鼠》的背景,有利於學生用準確的.情感和歌聲表達歌曲。這是人文知識的介紹,給學生一個真實的音樂生活,而不是一個人造的音樂生活。(2)教學方法的改革,創造自主的學習氛圍

教學生活過程中,大家都知道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但往往在實際中,出現教師主導是實,學生主體是虛,幾十年來的教育習慣於教師唱,學生學,教師做,學生跟,束縛了學生的頭腦,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本課大膽解放學生,讓學生從聽、從感受入手,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隨音樂律動、隨旋律模唱、為歌曲伴奏等教學活動。給學生創造自主的學習氛圍,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在律動表演中去學習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3)注重創造力的培養

學生的演唱、演奏活動實際上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沒有自己去感受,沒有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是難以表現出真情實感受來的,只有激發學生自覺性、積極性和他創造性的學習情緒,教學才會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用聽覺直接感受音樂外,還強調運用視覺,手腳動作來幫助聽覺,來感受音樂,促使學生多種感覺器官的積極活動。《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的第六拍弱起。教師通過讓學生朗讀歌詞、分析樂句、教師的範唱等啟發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進行一系列的演唱、演奏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二、不足之處:

在執教完本節課後,總感受有遺憾之處,對學生的思維拓寬程度還要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生活化,必須充滿活力,讓我們將學生帶進廣寬時空,不只課堂,探索神奇的音樂世界,不只在課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不只成績,讓我們培養學生參與生活,創造音樂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了解音樂在生活中不同功能,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學生生活音樂化,必將充滿成功與歡樂,成為一生最可記念的金色時光。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基本節奏,感受進行曲堅定有力的風格。

2.理解圖譜,能看圖做動作。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ppt、圖譜。

活動重難點:

熟悉樂曲的基本節奏,感受音樂。

看圖譜,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做律動進活動室

聽小鈴鐺聲音的`快慢,幼兒做快快走和慢慢走,感受節奏的快慢。

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這段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誰在幹什麼?”

2.師:“那這段音樂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視頻。”

三、看視頻

(一)看視頻、説一説

1.師:“你在視頻裏看到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2.師:“這段音樂聽起來有行進、運動、有力的特點。這段樂曲叫《小士兵進行曲》。

(二)聽音樂踏步走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士兵踏步走,好嗎?”

四、出示、解讀圖譜

(一)出示圖譜

師:“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些小士兵和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二)解讀圖譜

師:“誰能看懂這些小士兵在幹什麼呢?”

師:“你覺得哪個動作是最難的?”(重點練習)

1.念一念節奏。

2.拍一拍節奏。

3.邊念邊拍節奏。

五、配樂做動作

1.幼兒聽音樂,教師示範一遍。

2.師幼共同表演。

3.幼兒看圖譜表演。

課後反思:

我們首先對教案就行了修改,把看圖譜有節奏的做動作作為重難點,在第一次試教和第二次試教中我們對圖譜都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因為在試教中發現一點小小的漏洞也影響教學效果,也讓我知道好的課要關注到細節。在兩次試教中流程基本上沒怎麼改動,可讓我最困惑的是怎樣讓孩子一遍遍的進行反覆練節奏,要用語言連貫起來很難,因此在試教過程中解讀圖譜和配樂做動作這兩環節中,沒有遞進沒有對難度的挑戰,這時應該更多的讓孩子自主的看圖譜來做動作。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4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裏,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課的`後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唸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裏,並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於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國小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國小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並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於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説,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週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着,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麼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高音部分;並能自如地接唱。

2、能通過變化歌曲的快慢速度用快樂的情緒演唱,體驗歌曲節奏的變化和集體遊戲的有趣。

3、在創編演唱自己名字的過程中產生自豪感和愉悦感。

活動重點與難點:

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唱準高音部分;並能自如地接唱。(重點)

多通道參與,讓幼兒表現音樂速度的快慢變化,並進行創編演唱自己的名字。(難點)

活動準備:

1、與歌曲內容相關的課件

2、歌曲圖譜一張

3、配樂演唱錄音活動過程:

一、通過拍手,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

(入場:孩子們,讓我們聽音樂跳着快樂的舞蹈進入教室!)

1.感知歌曲旋律,聽音樂拍身體的各個部位感知節奏的特點:

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跟我做》,(兩段快慢不一樣的音樂)我們聽音樂旋律拍節奏,仔細聽一聽,準備。(音樂1)這次音樂不一樣了,看你們能跟上嗎?(音樂2)孩子們真不錯。剛才我們聽的兩段音樂有什麼不一樣??(節奏的快慢不一樣)

2.今天要來兩位外國小客人和我們一起遊戲,客人們就要出場了,我們可以怎麼樣歡迎他們?

3。請幼兒嘗試一邊傾聽歌曲旋律一邊有節奏地拍手。

師:來了幾位客人呢?(兩位)他們都叫什麼名字?請你仔細聽。

二、結合課件和圖譜,分析理解歌詞,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

1、播放課件,引出歌詞內容

第一位客人叫什麼呢?我們給他打個招呼,小朋友們仔細聽我是怎麼打招呼的。你好湯米湯米。(播放湯米演唱部分,引導幼兒通過打招呼練習歌詞節奏)

還有一位小客人,她叫什麼名字?(播放卡秋沙演唱部分)

客人們是怎樣介紹自己的?(通過唱歌的形式介紹自己)

2、完整範唱歌曲,進一步理解歌詞並感知歌曲的情緒特點

湯米和卡秋沙要合作演唱,仔細聽!唱的最多是什麼字?(播放合作演唱錄音)

誰聽出來了,他們唱得最多的字是什麼字?(課件先出示圖,再點字出來。)

(師幼小結:唱得最多的`是米和沙,也是他們名字的最後一個字。)

3、教師指圖,引導幼兒唸誦歌詞

我們一起試着説説他們好玩的介紹吧!2次(引導幼兒説清歌詞,念準節奏)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演唱歌曲,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1、教師指圖演唱、幼兒跟唱,結合圖譜練習高音和接唱部分

我們一起唱一唱。(指圖師幼完整演唱)

你們看,這些小氣球一樣高嗎?為什麼這個小氣球飛的那麼高?(分析圖譜高音處)

還有飛高的小氣球嗎?它和前面的的高氣球有什麼不一樣?怎樣演唱?看你們的聲音能

升到小氣球這麼高?(對比逐句練習兩個高音處引導幼兒用自然順暢的聲音唱準高音,解決難點)唱高音時我們就像爬大山一樣,試一試。我來當指揮家,你們看老師手勢,......

唱完米字緊接着唱的是什麼?(分析接唱部分,反覆練習,能自如地接唱)

2、幼兒自主演唱,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針對幼兒演唱的情緒、接唱、唱準高音等情況合理評價並及時引導。在過程中教師儘量讓孩子看圖譜自己演唱。(過程中鋼琴伴奏)

師:(看圖譜演唱一次,鋼琴伴奏)我們看着圖譜來試一試唱一唱他們的名字,看你們能唱對嗎?給自己鼓掌,唱得很不錯哦。(看圖譜)這一次我們合作一次,我唱第一段,湯米的,你們唱第二段。來,試一試吧。(伴奏音樂慢)我要增加難度了,你們怕不怕,增加難度我不怕,這次我們不看圖譜了,在你們唱的時候,老師來當指揮家,來幫你們打節奏,注意看老師的手勢哦。(一次,伴奏音樂慢)

3、能通過變化歌曲的快慢速度進行演唱,提高幼兒興趣。

師:看來啊,我考不到你們,我不信呢,這次,周老師還要出個難題,這次的節奏和上次不一樣,注意聽,(挑戰中速)孩子們不錯,老師真的為你們感到自豪,我知道,我們大班的孩子都很聰明,喜歡接受一些挑戰,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注意聽,更加難了。(歌曲快慢節奏結合)恩,挑戰成功!(你們決得我們剛才跟上音樂了嗎?沒關係,今天我們沒有挑戰成功,可能是我們對歌曲的旋律不熟悉,我們下次一定再次挑戰,好嗎?)

四、引導幼兒填名字演唱,使其產生自豪感,體驗與同伴互動演唱的快樂

1、幼兒探索自己名字的唱法

剛才湯米、卡秋沙在歌裏唱到了自己的名字,所以這首歌就叫什麼名字?(點課件)《唱唱我的名字》。現在你們能不能一一告訴我,你們的名字?我怎麼問,你就怎麼回答,答對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就拍手説“對,對,對”,你們就問我:“你是誰呀?”“我是周祖鵑呀。”“你是誰呀?”(快慢結合)謝謝小朋友們把你們的名字告訴我。剛才歌曲的名字叫《唱唱我的名字》。小朋友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名字也唱到歌裏來?想一想你的名字怎麼唱。(鼓勵2——3名幼兒嘗試演唱自己的名字)

師:你叫什麼名字啊?請把你的名字唱出來。(幼兒演唱歌曲點課件音樂)請小朋友們為他拍節奏。

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第二段。然後再請兩個幼兒合作演唱。

2、利用課件中幼兒的照片,玩遊戲“唱唱你和我”,體驗唱自己和朋友名字的樂趣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湯米和喀秋莎的後面,我藏着你們的照片,當大屏幕裏的照片滾動起來後,我們一起叫3,2,1停,我們被抽中的孩子,我們就唱他們的名字。

遊戲玩法:當大屏幕裏的照片滾動起來,幼兒一起倒數:

3、2、1,停止滾動,屏幕出現兩名幼兒的照片:這是誰?請大家一起唱出他們的名字。從左到右唱。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也許下一個就是你了。

教師採訪被唱到名字的幼兒:請幾位站起來,讓老師們認識一下你們,大家在唱你們名字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遊戲反覆幾次)

師小結:看來,唱歌的形式來介紹自己,是很高興,自豪的事情。

五、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會唱朋友的名字了。那現在我們站起來,請用好聽的聲音大聲地唱一唱你們自己的名字。

師:你們全都是歌唱家,周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現在趕快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完整地唱一唱,在唱之前,老師有個要求,找到好朋友後,先商量一下第一段唱誰的名字?看,也可以去和後面的老師一起唱一唱他們的名字。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6

本次音樂活動的教學內容是一首優美簡單的歌曲:聽。這首歌曲的特點在於它是三四拍的歌曲,與平時活潑可愛的歌曲相比,這首歌曲需要幼兒能安靜下來演唱。並且,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幼兒除了會唱歌曲之外,還需要用多種不同的單詞來代替歌詞,如:啦,啊等。這多樣的形式不僅能讓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還能讓幼兒感受一首歌曲多種唱法,更能夠感受到歌曲的韻律與情感。這首歌曲讓幼兒在學會安靜,傾聽的同時,也讓幼兒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創作。

本次音樂活動目標為:1學唱三四拍歌曲,感受並唱準句首強拍重音。2在教師指揮和引導下,嘗試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3能夠注意傾聽同伴地演唱,明確演唱內容。在活動中,重點讓幼兒能夠在會唱地基礎上嘗試自己用"啊"等形式來替換歌詞,這也是活動的一個難點。作為新中班,讓幼兒能夠學會傾聽也是一個常規重點。

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感受各種聲音來導入活動,並且幼兒對"風聲"的.已有經驗已經非常豐富,能夠模仿出風聲,所以在歌詞的學習中非常簡單,歌曲的學習也就非常快。但是我班幼兒對於三四拍的歌曲才第二次嘗試,在感受首句強拍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這一點上還需要循序漸進地學習。在創編地過程中,幼兒在聽完教師用"啊 "

來代替歌詞後,幼兒能馬上進入這個氛圍,開始想出用"啦"哈"嘰"等來代替,最後創編越來越活躍,幼兒地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但是在幼兒個別進行創編時,有的孩子還不能夠完全靜下心來傾聽他人,在今後的活動中還需要注意個別幼兒的指導。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7

韻律活動向來是深受幼兒喜歡的,在音樂活動《挪威舞曲》中,小樹和小精靈的動作遷移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教師通過多種感官在動靜交替中進行教學,鍛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動,遊戲就像是他們的夥伴。藉着這一點,我把創編小樹和小精靈的動作放在活動的開始部分,並把此重點貫穿在遊戲一《小樹變森林》和遊戲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進行銜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整個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了創造性表演。雖然在活動中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幼兒也基本掌握了活動內容,但還是存在這許多不足之處。

一、導入過長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重難點貫穿在兩個遊戲中重點教學,隨之引出音樂。這一環節需要個別幼兒創編動作,以及集體進行創編,而且幼兒一直要在活動場地中間與座位上來回流動,導致開始部分過長。而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音樂欣賞在活動進行了十分鐘後才出現。如果在進行遊戲時將aba結構的兩段音樂於遊戲想結合,效果會更佳。

二、有對象進行集體創編

韻律活動有獨自一人進行表演的,也有合作進行表演的。音樂《挪威舞曲》是aba結構的,韻律動作分別為小樹、小精靈與小樹、小樹。在第一段小樹變成大森林的動作創編中,幼兒獨自進行創編,教師給予鼓勵與表揚。而第二段小精靈與小樹相親相愛的動作創編中,幼兒都在創編小精靈的動作,而教師比較牽強的把幼兒做的動作形容成大樹,並引導兩名幼兒進行小精靈與大樹的合作表演。導致其餘在創編小精靈動作的幼兒無事可作。如果教師在進行第二段音樂的動作創編時,手持小精靈與大樹的圖片,先與幼兒交流創編小精靈和大樹的動作,再讓幼兒以椅子為對象進行表演,既讓活動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性。

音樂欣賞是一項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音樂能力發展的活動。下面就我對中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讓幼兒充分地感受音樂。

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以聽覺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因此,音樂音樂欣賞教學應該以聽為主線。在聽的基礎上,教師用簡潔、準確、生動並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圖片、電化教具去提示音樂的思想性、藝術性,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幫助他們認知和了解音樂。如:在音樂欣賞《荷包蛋》的教學時,我讓幼兒注意傾聽歌詞內容,幼兒邊聽邊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過程及荷包蛋煎好後請大家嘗一嘗切身體驗。在聽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隨着音樂節奏做煎蛋的動作。此時教師適當用圖譜誘導,加上一些自由發揮的簡單動作。

讓他們進一步投入音樂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島》的教學。如在引導幼兒欣賞《卡普里島》時,首先我用語言把幼兒帶入去卡普里島旅行的情境中。“請閉上眼睛,我們要開船去卡普里島旅行啦!”然後讓幼兒欣賞音樂,讓幼兒感受韻律平緩、反覆的特徵,想象卡普里島有什麼情景。聽完音樂讓幼兒説謊產卡普里島可能是一個什麼地方,再讓幼兒看圖譜,遊覽美麗的卡普里島。這樣音樂欣賞《卡普里島》就編排完成了。

(二)讓幼兒創造的模仿來表現音樂

幼兒的創造開始於模仿,脱離了知識經驗、技能技巧、思維方式等這些“創造工具”,創造性發展就等於一紙空談。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師直接提出主題,或引導幼兒回憶有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主題,然後由教師直接根據主題引出基本動作,並引導幼兒學習基本動作,最後再引導幼兒用集體討論探索的形式,創造出各種新的動作。

比如我在進行音樂欣賞“化蝶”的音樂欣賞活動時,我在準備好相應的歌曲之後,請幼兒自由的創編,孩子們有的側飛、有的向上飛、有的向前飛、還有的往後退着飛,一幅姿態各異、可愛的蝴蝶畫面剎時呈現在我們面前,但是,孩子們的動作雖然不相同,卻只侷限於單獨動作,此時我只是稍加引導“哎呀,蝴蝶一個人飛多寂寞呀,這可怎麼辦?它們會怎麼做呢?”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之下,很快進入新一輪的創編,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動作……,在此輪創編中孩子們不但隨着音樂打開記憶的閘門,展開充分的想象,而且還加入了更多同伴間的合作,使自己的動作經驗得到了較好的提升。

(三)發現典型,帶動全面

在活動中儘可能的為幼兒提供同伴交流與合作,顯得十分必要。因為幼兒在身心兩方面都處於基本相同的水平,他們間的交流是平等的、雙向的,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心理上相互影響,情感上相互支持,行為上相互模仿,經過認同、內化,融入自己的經驗,從而促進自己的發展,表現的慾望和信心會更足。所以,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幼兒提供同伴間充分交流的機會,並善於捕捉幼兒創作中好的範例,引導幼兒相互學習、相互觀摩、相互借鑑。因為,這個好的“範例”,對其他孩子來説是一個很直接的啟發,他們可能模仿這個好的動作,也可能在此啟發下,創作出更新的、更獨特的動作,從而更好的以“典型”帶動“全面”。

(四)個別輔導,恰當地示範和啟迪

音樂一開始,幼兒就會馬上進入到表現中去,這瞬間的反應,也就是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判斷能力培養的時刻,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判斷力和想象力,馬上要隨着音樂的韻律而動,投入到再創作——自我表現的階段中去。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程序不同,對音樂、音樂欣賞反應的“潛質”各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表現程度。有的一聽到音樂前便知道用什麼動作去表現;有的則要在聽完音樂後,才能表現出組合的動作;而有的只能反覆停留在幾個簡單的動作上。

這時教師就要進行個別輔導,恰當地示範和啟迪,幫助他們聯想意境、理解音樂,讓他們的創造力得以充分地發揮。在音樂欣賞《小紅帽》這一活動時,用視頻儀放大幼兒用書,指着圖講述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有節奏地説圖譜:“小紅帽去森林,她一會兒走,一會兒跑一跑,見到外婆嘻嘻笑。讓我們一起跟着小給帽出發吧!走一走一迪篤迪篤……”。然後讓幼兒傾聽音樂《小紅帽》,跟着教師的伴奏一起有節奏地説。這時性格內向的幼兒動作幅度小,緩慢地表現出小紅帽走路的情境。性格開朗的幼兒則動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動作表現小紅帽走路的情境。教師應給予恰當的分析,肯定和鼓勵,引導和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8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可以為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通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通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鋭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繫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活動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繫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裏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樂着??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鋭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説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裏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説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説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説話”。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説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為豐富也更為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鏡像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着鏡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認識了放大鏡鏡像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內容。

(二)讓幼兒用音樂“説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必須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説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為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説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着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為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為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説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説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説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藴涵的“以幼兒發展為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並會用樂器為音樂演奏。

2.嘗試根據語音節奏,為音樂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兒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樂器的聲響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若干,蛋糕盒兩個。

2.《雷神》音樂以及圖譜。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場。

幼兒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律動進場。

2.根據圖譜,幼兒複習《雷神》的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1)幼兒聽音樂複習《雷神》身體動作及語音節奏。

(2)幼兒分組練習,並在教師的指揮下能夠分組進行演奏。

3.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能用樂器為音樂演奏。

(1)教師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調羹。

(2)請幼兒自由選擇樂器,並敲擊樂器。

(3)讓幼兒説出各種樂器的多種打擊方法,教師歸納總結,並讓幼兒按語音節奏進行有節奏的敲擊練習。

(4)幼兒用樂器分聲部的'進行演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加上大鼓進行合奏。

(1)出示大鼓,並請幼兒想想應該把它放在音樂的什麼地方。

(2)請一名幼兒上來聽音樂找鼓點。

(3)大鼓與其它樂器進行合奏。

(4)幼兒交換樂器,並再次地進行合奏。

5.幼兒上台表演節目。

(1)請一名幼兒做主持人,介紹要表演的節目。

(2)幼兒進行表演,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明確,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能夠用樂器為音樂演奏,並能夠進行分聲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動的設計上層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0

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是指跟隨音樂進行的運用身體運動來造型的藝術表現活動,即通常所説的以身體運動為主的音樂遊戲、舞蹈、律動以及歌表演當中動作表現的那部分。

在為這種活動選編材料的工作中,教師往往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貼近(適應)”“離開(挑戰)”幼兒原有經驗的比例和度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分別是音樂、動作和內容。説到韻律活動的開展,往往浮現在眼前的是老師滿場又喊又跑的狼狽樣。可結果也不盡人意,難免有些失落。

中班音樂活動《小雨和花》也是一節韻律活動,以春雨為背景,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出春雨活潑歡快的樣子以及花朵在春雨澆灌後快樂的成長。體現了春雨對花朵的關愛和花朵對春雨的感激之情。

在活動準備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感受樂曲的內容,形象的區分音樂的AB段落,於是我設計了課件《小雨和花》,在第一課時中,課件花朵的變化不明顯,於是我進行了再次的修改,第一段的開花改成花苞,等待小雨澆灌。在第二段小雨沒有了,落到了泥土裏,更便於幼兒表現小花的感受。比如花長大了,花變大了。

在活動中,我吸取了第一課時的不足,在活動中通過聽一聽,做一做、演一演,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表現音樂的內容。

在第一環節,我重點引導幼兒傾聽歌曲的AB段落。由於課件的進一步修改,孩子能發現A段是小雨給小花喝水,小花在喝水,B段小雨落到了泥土裏,小花喝足了水,開心的`樣子。

在第二個環節,動作表現中,第一段,引導幼兒跟着音樂表現小雨落下來的樣子,小花喝水時,引導小花看着小雨做動作。在第二段,幼兒聽着音樂表現小花喝飽了開心的動作。在活動中,孩子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比如不同的小雨落下來的動作,花越來越大,慢慢長高了等等。我在第一段的結束的地方設計了指導語:“小雨落到泥土裏,不動了。”形象的讓孩子自然過度到了第二段,並且為角色表演活動做好了鋪墊。

在角色表演中,我請孩子兩兩合作,讓他們自由組合,分配角色,跟着音樂表演。在第一段和第二段轉換間,我運用了一定的提示語。但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學會傾聽,我提出了問題,讓孩子發現表演中的困難,“如果我不提示,你怎麼知道音樂的變化?”,讓孩子自己去傾聽,雖然有部分孩子還是有點聽不出,但是他們願意去傾聽了。孩子自己發現如何聽出不同角色的變化。

在活動中,我給了孩子充分表現的空間。在聽一聽、做一做、演一演的過程中,孩子能更積極參與,願意聆聽,樂於創編各種動作,體驗了與同伴表演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1

《魚兒好朋友》是一個音樂活動,歌曲共有三段,旋律比較緩慢簡單,便於吟唱。音樂節奏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學,並可以讓孩子們進行簡單的動作模仿學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和同伴遊戲的快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性教育素材,讓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萌發和同伴積極交往的良好社會性。

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我作了更變,我加了“三條小魚”的圖片,配合圖片的清唱,將幼兒的情緒帶入到歌曲中,並且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唱着曲調。在幼兒聽了以後,一下子便能感受到小魚在單獨一人和與朋友在一起是不一樣的情緒體驗,有了朋友便很快樂。在表演的時候,幼兒由於經驗不豐富,我便讓幼兒模仿學習小魚的動作、表情。在此基礎上,還鼓勵幼兒自己大膽做動作,用肢體語言感受到音樂的情緒和節奏。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比較高昂,在説説、做做、唱唱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由於是小班剛入園的'孩子,在活動中,孩子們可能對歌詞語句傾聽不夠,表達不清,有的甚至一直看着老師,不知要做什麼。歌詞雖簡單易懂,分段時幼兒通過提醒能較準確地唱出歌詞,但是整首歌曲連唱時,孩子們不能很準確地完整演唱。可能是三段歌詞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説確實太長了,不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但在平時的安靜時間,老師帶着多唱幾遍。或者在平時吃飯、遊戲時打開錄音,讓幼兒多聽聽。

集體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要回到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朋友的重要性,朋友讓我們不再孤單,讓我們變得快樂,並教給孩子怎麼與別人成為朋友,並與朋友友好地相處。在活動延伸中,我覺得還可以加一個環節,讓幼兒瞭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朋友,有了朋友才能開心、快樂地生活。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動和朋友建立友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2

星期六上午,我們沿海片的各所姐妹幼兒園的老師們相約平湖,相約當湖中心幼兒園,目的是對音樂教學展開一次研討活動。走進寬敞明亮的多功能廳,看着精心佈置的舞台和一排排齊刷刷的椅子,就讓你感覺到本次活動的隆重氣氛。

活動分為兩個板塊,第一板塊是音樂教學活動的展示,分別由百花藝術幼兒園的潘悦老師和來自桐鄉幼兒園的陳宴老師的兩個活動。第二板塊是聆聽陳宴老師《建構式音樂背景下的有效策略》的講座。在約8點30分時,整個活動由漂亮、端莊的主持人老師拉開了帷幕。

首先由百花藝術幼兒園的潘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箇中班的音樂欣賞活動《庫企企》,聽着動聽、輕快的音樂我們一起隨着潘老師騎馬過山來到了一個充滿童話般的王國。

緊接着是由陳老師帶給我們的大班歌唱活動《小燕子》,隨着那優美、抒情的旋律讓我們陶醉於其中。陳老師把整個活動分為猜謎導入——熟悉旋律——學唱歌曲三個環節。謎語的導入引出了本次活動“主人公”小燕子,熟悉旋律這個環節中,“燕子媽媽”帶着“小燕子”學習了飛的本領,讓“小燕子”們感受了三拍子強弱弱的節奏。在學唱歌曲這個環節陳老師又像一個指揮家似的帶着孩子們嘗試了合聲唱法,採用多種形式唱出了A段抒情、柔和的優美意境和B段熱情、輕快的活潑旋律。活動中,陳老師時而放,時而收,靈活自然。真所謂靈動的老師,精彩的課堂,使我們大飽眼福,給我們聽課者留下了太多的讚歎,也留下了一次次的掌聲。我想,這掌聲不僅是送給那羣聰慧可愛的`孩子們,更是送給這位讓我們欽佩、大方的陳老師吧!

最後,我們聆聽着陳老師那互動式的講座,使活動推遲到了11點50分,雖然早已到了午餐的時間,但從老師們臉上洋溢着的那股學習勁,也足以表明這樣的講座更是新穎,更是精彩。

通過本次音樂研討活動,使我這個在音樂方面比較薄弱的人也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瞭解,真的是受益匪淺。感謝我們的陳宴老師,感謝我們當湖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們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精彩的學習平台。感謝,感謝你們!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強悍、有力的氣勢,大膽説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2、能根據圖示大膽探究馬步、弓步、掌、拳等武術動作,會用動作表現音樂特點。

3、體驗方陣舞的整齊壯觀,感受成功與自信。

4、能跟着節奏打節拍。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男兒當自強》的音樂、動作圖譜、一套武術服裝、紅腰帶若干。

2、瞭解一些武術的基本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着武術服裝,請幼兒猜猜老師這身打扮要做什麼?老師做幾個武術動作(扎馬步,出拳)引起幼兒興趣。

二、播放《男兒當自強》的視頻,請幼兒觀察裏面的武術動作。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武術有很多動作,打起來是很精神、有力的。這些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呢?

對,都是從最簡單的開始,你們想學嗎?

三、分組分散學習

1、武術祕籍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武術祕籍(動作圖譜),我們一起學學吧!

幼兒自主探究動作。

(分別練動作,老師指導,放音樂《男兒當自強》)

教師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做動作,要求動作儘量連貫有序。

2、武林大會

想不想把自己打扮成像我這樣?給每個幼兒一條紅腰帶。

(兒歌指導幼兒繫上腰帶:兩個好朋友碰碰頭,繞個圈,拉一下)

我們來把動作連起來打,看看哪一組能得武林盟主。

(1)分組表演

每一組起個名字。(如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

(2)集體表演

小結:練了中國武術覺得怎麼樣?武術的動作非常有力量,讓人感覺我們中國人很精神!

現在,不單中國人喜歡中國功夫,連外國人也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功夫,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什麼感受?(驕傲、自豪……)

(2)師:今天我們學的是拳術,中國功夫還有很多,象刀術、劍術、棍術、槍術……。

四、觀看閲兵錄像,感受方陣舞

孩子們,你們看過國慶大典舉行的閲兵儀式嗎?從開國大典中我們能感受到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了,那你們覺得咱們國傢什麼很棒?

好,用中國功夫的動作和大家道別。

報拳説:再見!

教學反思:

《男兒當自強》由兩個樂段組成,樂句之間變化強烈,但卻有很強的對稱,對應感,在給人強烈的動感之時又給人一種穩定感,第二樂段比較簡單,前半段節奏短促,後半段節奏放寬,表現了強大的氣勢。孩子們對裏面的動作很感興趣,接着我讓孩子嘗試用不同的動作模仿武打,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一翻熱身運動之後,我投放音樂,通過視頻欣賞,讓學生熟悉《男兒當自強》這首歌。先讓學生聆聽錄音輕聲哼唱,再讓學生跟着錄音歌唱,並在XX處用“哈嗨”來表現,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其次,我讓學生復聽,通過朗讀歌詞,理解歌曲表現的主題,理解男兒當自強的意思,鼓勵男生要自強,自力,要出人頭地。

在學生學會演唱歌曲後,我用巴烏為同學們伴奏,學生們倍感新奇,唱的特別認真且有激情,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體驗伴奏之美,通過巴烏,人聲伴奏及學生的演唱,三者合一,融為一體,效果好。

學生在熟悉理解理解《男兒當自強》歌曲後,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用動作將歌曲表現出來。在設計武術過程中,考慮到武術的複雜性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發展實際水平,只選擇馬步出拳的格式進行了表演,降低了動作難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個過程學生用肢體表現音樂內涵,利用武打動作、學生平時積累的經驗和動作圖式,達到自我表現的快樂,達到了愉快教學的目的。

最後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快樂地學習武打動作,並將整首歌曲表現的很出色,提高了音樂課堂的實效性,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產,譽滿全國,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讓幼兒學會基本動作,做到動作優美協調。

3、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水仙花若干盆,音樂磁帶,三用機。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仙花,啟發幼兒討論並回答:“水仙花的故鄉在哪裏?水仙花長得什麼樣?”

3、教師請幼兒欣賞舞曲,並讓幼兒談談聽完樂曲之後的感受。

4、教師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曲子,並引導幼兒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想像樂曲表現的'動作。

5、請個別幼兒來示範他想像出的動作,教師進行指導,讓幼兒的動作更加優美。

6、教幼兒學習舞蹈動作。

(1)先全班一塊兒學習基本動作。

(2)請個別幼兒示範舞蹈動作,教師講解。

(3)幼兒找一位朋友,分小組進行練習。

7、幼兒聽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導入環節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並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並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麼會真正的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仙花圓舞曲》,後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麼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後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5

《熊和小孩》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遊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遊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遊戲特別感性趣;第二,歌曲裏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第三,幼兒對石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們對做出一個造型控制不動,非常感興趣;第四,歌曲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表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小朋友感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斷提高的原則。無論是在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還是在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都注重了使活動有重複、有變化,曾曾深入,不斷提高教學目標,使幼兒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創編動作這個環節,先讓幼兒集體聽音樂自由創編—獨立創編—創編兩人表演的動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動作。創編“石頭人”造型也是這樣:一個人造型、兩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兒遊戲時,也是一遍有一遍的變化和難度。最後我注重了動靜交替的原則。幼兒生理、心理活動的重要規律之一就是“節律快”。他們疲勞的快,恢復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轉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活動多變化和動靜活動多交替的原則,以確保幼兒在一個時間片段中能夠有較豐富的學習收穫。比如:讓幼兒集體跳舞到單獨個別創編表演,表演後老師小節評價、提問,讓幼兒有適當休息等。

當然在這次活動中,我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比如在欣賞音樂時還不夠投入,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表情及動作,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好地投入進去。比如在幼兒表演環節,我還能夠適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勵幼兒多樣化的表現,對於幼兒創新能力和表現力的培養會更加有利。

總之,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遊戲性和動作性的特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鍊,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