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9.64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1

《連續退位減法》是筆算減法中比較難的,因為它涉及到了連續退位。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筆算兩位數的退位減法以及三位數的不連續退位,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後讓他們嘗試説完整的計算過程,從而發現他們存在的錯誤。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當做十,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本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通過獨立計算、同桌討論、班內彙報交流、集體訂正等方式,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獲得對三位數計算方法的直觀到抽象的理解。使學生初步體會“十位不夠減就從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減”和連續退位減的筆算思路,準確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我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是利用課件出示“20xx-20xx年度國產電視動畫片生產情況統計表”,讓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減法問題,並列出減法算式。第二層次是估算,提問:你能估算出結果嗎? 交流估算方法。第三層次是先筆算不退位減法435-322= ,然後再進行連續退位減法,筆算435-86=,連續退位減法並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於跟着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觀察發現連續兩個數位上的數都不夠減,從而引發思考,怎樣計算,再同桌交流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説,個別説,最後扮演出示算法到黑板上,學生看着説,最後,教師在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較系統理解算理,總結算法。

從而達到讓多數個學生都説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麼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算法則,第四層次是當堂訓練,設計讓學生觀察算式,説説是不是退位減法,是一次還是兩次退位,從感官上加強對連續退位的認識,接着設計不計算先説説得數的十位和百位上是多少,以及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算法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教學最終落實到訓練上,使方法算理相融合,儘可能做到人人到位。本課還有兩個特別的設計就是隨堂小測和奇思妙想。旨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實現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課堂學習追求。但因容量有點大,前兩個練習都匆匆完成,隨堂檢測的時間和奇思妙想都只能放到課後。課堂上還是説得多,做得少,整堂課學生雖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練習中發現學生計算準確率一點也不高,錯誤類型大致一是20以內退位減法做得不夠熟練,二是連續退位時忘記退了1個十,三是漏寫抄錯數字。在今後計算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

計算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這個學習過程教枯燥 ,如何巧妙組織教學,讓課堂對學生有吸引力,又能很好達到教學目標,這也是以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去探索的。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2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法》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探索並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學會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並逐步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培養並發展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本節課的。

為了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知識來源於生活有服務於生活,我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在導入環節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告訴學生我校圖書館新增設很多圖書的消息,從而激起學生去看一看的願望,之後出現了新書情況的信息。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自然的進入了上課的狀態,而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由於在進行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這就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正向的`遷移,因此,在新授段,我並沒有對新授的內容做任何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讓學生在親自探索的過程中掌握計算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的內容,也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原有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計算方法。進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説明和強調,既不繁瑣又能畫龍點睛,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為了使習題形式新穎而又與生活密切聯繫,在鞏固時我設計了買電飯鍋,釣魚等 活動,學生興趣很濃。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探索,讓學生在嘗試與探索中獲取知識,而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與必要的指導。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設計能與生活密切聯繫,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3

連續退位減是三位數減三位數計算中的難點,許多孩子發生的計算錯誤都是在這裏。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突破計算的難點,最有效的策略便是讓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理解算理。

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先在計數器上撥算珠進行計算。要讓每個學生都通過撥算珠體會退位的過程:個位上2顆珠不夠減,需從十位上退1顆珠;十位上沒有珠,先從百位退1顆珠,到十位上是10顆珠,再從十位退1顆珠,到個位上是10顆珠。在學生撥算珠之後,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交流撥算珠的過程,加深對隔位退位過程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條理清楚的問題,注重讓學生討論退位的過程,即在每一次退位後被減數各位是多少,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上計算的方法:從個位算起,讓學生觀察,個位上4減8不夠該怎麼辦?孩子通過操作知道要向十位借一。於是向十位借,發現十位上是0,師問能借嗎?孩子自然説本身就是0,自己都沒有就無法借,師提示孩子有該怎樣辦,孩子想到向百位借,然後問孩子怎樣借。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如下問題:十位向百位借一後是多少?個位向十位借一後,十位又剩下多少?同時在板書的時候在十位邊上寫10,而且在10上點上圓點,幫助學生理解。通過操作與説理,目的是讓孩子理解退位過程,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本課先讓學生操作計算器,初步理解了算理,再讓學生看豎式表述算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比較明確,所以作業正確率比較高。<

《三位數減三位數退位減》教學反思4

這節課主要是教學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由於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枯燥無味,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時我儘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

教學時我先呈現了例題中圖書室的三個書架上分別擺放着三種圖書的場景,其中每個書架旁還分別標註了相應圖書的本數。根據圖中的已知條件,我讓學生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減法算式。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方法,而且也會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所以我在這裏鼓勵學生嘗試自己獨立進行計算。

在反饋時,我讓三個學生將三道題的計算過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讓學生來評價做得對與否,並跟自己的結果作個比較。在這個過程之後,我又緊接着讓學生對三道題進行比較,思考它們之間的不同,從而得出減法有退位減和不退位減之分,而退位減中又有退一次位和連續退位之分。

在練習中,我選擇了想想做做的第2題,讓學生通過計算練習,進一步掌握筆算減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確筆算相關減法式題的能力。接下來我安排的是錯題醫院,呈現了學生在實際計算方法中容易出現的幾種典型錯誤,讓學生在找錯和改錯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並啟示學生計算時儘可能避免類似的錯誤。

在這節課中,學生學得還算紮實,但我還發現在今後的課堂常規教學中需要注意:有少數學生在説算理的時候語言敍述不規範,教師規範學生説法的要細緻,耐心和到位.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大膽的多嘗試、多創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