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文書谷 5.14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精選5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大禹的精神是可貴的,作為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説,也是極具典型性的,可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達的特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這一內容,我採用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多次的讀中逐漸入境,再讓學生展開想象補充洪水氾濫的場,加深情感體驗。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最後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法,讓孩子複述第一自然的內容。

這篇文中的另一個教學重點在於理解詞語。本文中“氾濫”“築壩擋水”“疏導”都是難理解的詞語並且在理解全文特別是理解鯀禹兩種不同治水方法上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本課中聯繫下文理解詞語及猜一猜再查字典驗證這兩種方法展開教學。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孩子們逐漸掌握了這兩種方法並且學會了運用。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因為課時容量的問題,這個只作為一個簡單的環節出現了一下,並沒有深入探討。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還需要不斷努力和改進:

第一,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只有對文本反覆鑽研,才能體會文本的精華,從而生髮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二,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第三,規範教師的語言。説話時應該儘量簡練,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第四,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歷練,希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代傳説,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的事蹟。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組洪災的圖片,讓學生來談談看了圖片以後的感受,然後再來體會洪水給老百姓帶來的災害,體會老百姓的“無家可歸”。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敍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挖通察看引導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並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走遍”、“察看”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在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故事時,學生對大禹治水13年,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多數學生不認為大禹偉大。我就提了一個問題:“大禹的兒子為什麼十多歲還沒見到自己的父親呢?”,“大禹為什麼能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能沒有進去?”,從而更好的理解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學生也對大禹的英雄壯舉敬佩不已。

教學第四自然段主要採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説説心情如何,為什麼。學生可能會説: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並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對比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後引讀最後一句話: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師述: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英雄――(學生接:大禹),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無私奉獻的偉大英雄――(學生接:大禹)。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達到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小朋友可能會説:“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於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中,在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大禹是怎麼治水的?在教學中我多次通過創造情境,製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學生思維活力方面,這節課上取得收穫很大。

首先,通過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無家可歸”一詞。“為什麼無家?家呢?”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上濁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衝倒”“淹沒”的場面。“歸不了家生活會怎樣?”接着進一步體會老百姓的苦難。不能讓洪水再這樣肆虐了,必須治理他。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臨危受命。此時全班學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其次,從數量詞中,由學生質疑生髮,結合角色表演想象體會治水之難,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為什麼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見呢?我決定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利用文白指導學生想象的,根據教材有意識地創設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動情,積極地閲讀,挖掘課文所藴涵的情感。

緊接着,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麼三次路過家門沒有回去。讓大家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顧大家的偉人情懷。在教學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

通過想象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4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古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百姓過着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最後制服了洪水,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透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從大禹“走遍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挖開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中體會到大禹的頑強意志、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大禹治水》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大禹這個古代的偉大英雄,並通過朗讀、表演、想象、體會,感受到孩子對大禹的敬佩。

教學本課,我緊扣“千辛萬苦”一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課文、首先通過看圖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難,以及“走遍千山萬水”的艱辛,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想象大禹可能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險,通過訓練孩子的説話,使他們對“千辛萬苦”有了形象的認識、通過反覆朗讀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難以言説的辛勞,從而加深對“千辛萬苦”的理解、最後,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瞭解大禹,認真學習“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動人的故事,談談自己對大禹的看法、用編故事的方式體會大禹堅持不懈、關心百姓的品質,使學生在心靈上與大禹產生了共鳴,感受大禹一心為民的高大形象、大禹不怕吃苦,頑強治水的形象就在學生的腦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了歸納和昇華,起到了點題和總結的作用。

二、成功之處

1、本堂課,在感悟文章中心的同時,我明白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悟,使學生對人物的高尚品質有更深刻的體會,悟又帶動了讀、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朗讀自然就更出色了。

2、教學時我採用講數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導學生聯上下文,體會數字背後的意思、引導學生讀書,感悟“才、僅、卻”表達的語氣與情感,感悟禹“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大愛境界、領悟禹能夠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就是大愛,就是奉獻。

三、不足之處

1、沒有把課堂放給學生,講得比較多,總是把自我的感受過多地強加給學生、其實,就應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學生的學。

2、本課對於識字的教學不夠紮實、在識字的過程中,僅僅是認讀了,有些詞語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刻理解。

四、改進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細心備課,虛心學習,一定要懂得捨棄,認真落實每堂課的訓練點。

2、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傾聽學生,對教材分析還應更加深入地鑽研,這樣才能使教學設計合理有效。

3、進一步規範自己的課堂的教學語言、説話時就應儘量簡練,評價語應儘量多元化。

4、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示,也為我今後的教學帶給了很好的幫忙和歷練,期望我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5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説,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制服了洪水的事蹟、大禹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一、教學效果: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0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設計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情景,然後讓學生想象並討論:大禹這位治水英雄,三次經過家門他分別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帶着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合課文學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於是,他全心全意撲在治水上,“舍小家顧大家”、他不光帶領百姓治理洪水,還帶領百姓發展生產,他的心是屬於老百姓的、所以顧不上自己的家了、當我問到學生:“古時候沒有挖土機,也沒有鐵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嗎?他會吃哪些苦?”有的學生説:“他可能會被洪水沖走,有生命危險、”有的説:“可能要在野外過夜,有狼呀什麼的、”也有的學生説:“禹在外面可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來讀課文,效果很好。

二、成功之處:

第四自然段主要採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説説情緒如何,為什麼、學生可能會説: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並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比較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構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後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後一句話:從此,大禹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到達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露,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薰陶和感染、最後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學生們説:“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於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裏,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三、不足之處:

時間把握不好、在觀看洪水的視頻時,視頻播放的時間太長了,有的學生都有點坐不住了,也浪費了一點時間,以至於之後時間來不及了、還有一個對“治制”的鞏固理解的填空練習“禹下決心()理洪水,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最後把洪水()服了”都沒有做、對這兩個字的描紅也沒來得及反饋,還拖課了。

四、改進措施:

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想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務必要改善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