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思品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28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思品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生活即教育”,讓教育更貼近生活,能學以致用,現學現用。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做到有實效性、針對性。

在教學三年級《心中的110》一課前,我就覺得學生一定喜歡這樣的課,110對於學生來説再熟悉不過了,經常看到,經常聽到,可是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的並不多。怎樣上這節課呢?在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在課堂上的每個環節又精心設計,一節課下來,讓我感觸很多。

一、在現實生活中找素材,貼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實教學內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脱離兒童生活實際、説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心中的110》課本上的內容是一個案例:一個人販子在校園裏設計誘騙拐賣一位小姑娘的事。這個案例選擇很典型,但離我們好像很遠。這裏我處理的.是用了一個陌生人來接三年學生的事例。課前我選擇了我們自己學校門口,拍攝了一段有陌生人、學生和老師的錄像。上課時,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媽媽單位吃飯的畫面,接着出示老師出現打電話的畫面,然後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帶走了,看完三幅畫面,讓學生盡情的想象,畫面上得人物都會説些什麼,最後讓學生看視頻,想象人物説的話和他們想的一樣不一樣?視頻一播放,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學生喜歡聽故事,看了三幅畫面,立刻勾起了學生想知道故事情節的興趣。在看視頻時,他們一下子就發現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學校門口啊,興趣就更濃了。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關心,所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們的品德課就是要聯繫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做為素材,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聯繫了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機。

二、聯繫身邊的小事,解決問題。

如何獨自一個人面對陌生人?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是選擇了4個活動場景,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分別是獨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門,陌生人向你問路,陌生人向你推銷飲料,遇到陌生人搶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裏我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彙報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説,讓每個人都有説得機會,大膽的在小組裏討論。在彙報討論的過程中讓大家知道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做,特別是用表演的方式來彙報的形式,學生們很有興趣,同時也鼓勵其他小組補充,讓真理越辨越明,學生的記憶深刻。

三、理的培養,愛的滲透。

在教學如何面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出示了下關區一國小生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車,而遭手機被搶劫。通過事例讓學生明白麪對陌生人,時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無啊!

然而,在人們過度防範,保護自我的同時,居然遇到這樣的一畫面:一位老人跌倒受傷了,而路過老人身邊的人很多,居然沒有人去扶他。為什麼人們會這樣?難道我們的社會就如此冷漠嗎?這裏我們提醒學生如何自我保護的同時,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愛,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愛。

由於我的教學設計讓情境與學生的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進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因此,在課堂上的迴歸生活使學生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發了學生的真實體驗。

那麼,緊緊學習課堂上的例子,還是很少的,我又設計了“錦囊妙計”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妙計來應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學生對錦囊很感興趣,都想知道錦囊裏裝得是什麼東西?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當學生拿到一條條“妙計”時,都很認真地閲讀。這裏集中交給了學生一些處理的妙計,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很快就記住了。

總之,一堂課下來,正是在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導下,把學生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回到真實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讓學生有了真正的收穫,在現實生活中能用到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困難。那麼,我們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就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2

“誠實行為能帶來朋友、信任……”兒童對誠實行為的認識雖然稚嫩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發自他們的內心,因為這種認識來源於他們的親身體驗—誠實調查活動,在調查活動中真實的人、真實的事例給這些稚嫩的心靈直接的觸動,人們對誠實與不誠實的態度活生生的擺在了兒童的面前,在無形中對兒童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避免簡單的説教,結合兒童的實際生活進行教育,使兒童切實體驗到説謊的危害和誠實帶給自己與他人的快樂是該活動成功的地方。另外,該活動側重於“誇”,教師、學生能共同形成一種濃烈的誇獎氛圍。在教學之初,考慮到學生對誠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頭,不易轉化為行為,能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資源,課前引導學生大量收集書中、身邊有關誠實的.故事,瞭解説謊帶來的危害。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誠實行為卡、繪畫等,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當學生製作出一張張漂亮的卡片時,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當然這堂課也存在着不足之處,比如:在現場直播――實話實説中,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全面瞭解學生説謊行為背後常見的原因,導致教育不夠深入,課堂教學節奏太快。我想,如果在課後讓每一位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誠實故事或者説謊的行為及原因,我再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教育將更具實效性。而且“評”還不夠,尤其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深入地分析誠實行為,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輿論監督的氛圍還未形成,因此在表揚的同時還要引導兒童看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地確定進步的目標,把“誇”化成誠實行為的動力。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3

自從與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結緣以來,我就發現要上好品生(品社)課確實不容易。因為它涵蓋的知識非常豐富,活動的設計非常多樣,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內容太多……雖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學中,但是總感覺自己猶如初學游泳的孩子,也就剛剛學會了划水而已,並無暢遊的技能。

在用心參與“山東省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研討會”的過程中,我收穫着,也困惑着。準確地説,每聽一節課,我的困惑都會接踵而來。或許我的認識有些偏頗,但是我願意把它記錄下來,因為這字裏行間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應成為水中撈月

品生(品社)教學不僅要從生活中來,還要回歸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我想每一個品生(品社)教師都耳熟能詳。可是走進教師的課堂,我卻遺憾地發現,不少環節看似用心良苦,實則並不切合實際。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快樂的六一》中設計瞭如下環節:“瞭解戰爭及貧困地區兒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畫一畫、寫一寫、做一做)對不幸的兒童表達關愛之情”。在展示交流時,教師出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白鴿,讓學生把作品貼在上面。

乍一看,這一環節處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靜心琢磨你就會發現問題。一則,戰爭及貧困地區的兒童距離孩子的生活還是比較遙遠的,不如教師在課中提到的“汶川災區的孩子”來得真實。二則,學生用心表達的祝願只是貼在了和平鴿上,課後教師將如何處置這隻和平鴿並不知曉。假如,這隻和平鴿就此遺棄,那麼“服務於生活,實踐於生活”就成了空頭支票。所以我認為,教師在設計類似活動的時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實效性,這樣才不會給人水中撈月的虛無感受。

二、“探究性”不應成為走馬觀花

探究性學習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問題,主動去尋找與問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反思,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

在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中,之所以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就是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並在收集、歸納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並創造出新知識的能力。冷眼看我們的品社課堂,你會發現,探究只是淺嘗輒止。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和平》一課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關於戰爭的資料。課堂上,除了教師的提問就是學生讀材料中的相關信息。整節課,沒有一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有的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從海量信息中找出某個例證。試問,這樣的課堂,探究表現在哪兒?這樣乏味的課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師在教學《電視裏看世界》時,設計了《製作電視菜單》的環節。因為不少學生並沒有準確掌握自己喜歡的節目的播出時間,所以製作時,內容大多雷同,並沒有凸顯學生自身的個性,當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認為,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敢於把探究的時間下放給學生,又要做到巧妙點撥、收放自如。而要達到這種和諧的境界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真正瞭解學情,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馬觀花。

三、信息技術不應狂轟濫炸

信息技術的使用的.確能讓教學情境生動具體,讓課堂教學動感十足。但是如果視頻資料和音樂渲染太多,就會給人眼花繚亂之感。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同在藍天下》一課時,就多次播放視頻。為了讓學生體驗“耳朵失聰的人”的感受,教師播放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視頻。在“關愛殘疾人”環節中,她播放了《最可愛的女交警》的視頻。在“感受殘疾人自強不息”環節中,她播放了殘疾人舞蹈家馬麗的故事。應該説,整節課,大量的視頻資料、音樂、圖片等充斥着學生的視線,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的時間。

所以我認為,視頻、音樂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實效。否則一味狂轟濫炸,學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學,確實會發現不少瑕疵。人説“教育是遺憾的藝術”,我相信在解讀這一個又一個遺憾中,我成長得腳步會邁得更堅實!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4

新理念的思品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實踐的課堂。教師要有意識地開放課堂教學場所。在《我是教室美容師》一課中,我就是遵循這樣的理念。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重要空間,自己有權利、有義務、有責任去改變和美化自己成長的空間,我先讓學生説説教室裏哪些地方讓你喜歡,接着再找找教室不夠理想的地方,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後讓他們為改善教室環境出主意,並引導他們説説誰的主意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我讓學生找出教室中不如意的地方後,再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教室的美容方案,讓學生自己動手打扮教室,在實踐中感受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在思維和動手製作的過程中,相互協作交流、相互欣賞、取長補短。最後讓他們在煥然一新的教室裏暢談感受,體驗自主改造環境的快樂,感悟教室的良好環境對自我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整個課堂環境寬鬆、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學生的主體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很好。

我想,有了情感在品德課堂的介入,課堂才會洋溢着生命的氣息,課堂才會成為學生情感碰撞的場所,課堂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效率。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5

《自己的事自己幹》教學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幹》是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的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義、自立的表現和自立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自立意識與能力。在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探討意識,使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人在本節課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現成情境導入新課。

我走進課堂時師生互相問好,由此提問學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學,請舉手;能自覺學習的同學請舉手”而導入新課,緊扣課題,貼近學生生活,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結合實際,舉例説明。

要求每個小組學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現寫在一張紙上;(學生寫完後,隨機抽幾名把學生自己的自立表現説出來,大家一起評),同時也展示本班學生的幾幅“自立風采”。這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學情。學生覺得有話説,也非常感興趣,都紛紛發言,氣氛非常活躍。

三、進行體驗活動,培養學生自立能力。

讓四位學生分兩組上台表演補鈕釦。(道具:兩小塊布、針、線、幾個鈕釦,要求:分兩組比賽,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操作是否正確並點評)許多學生都躍躍欲試。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自立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四、課堂結構清晰。

從教學過程來看,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着眼於素質教育的要求。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問題情景,這些問題非常切合學生實際,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教育教學效果好,較為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五、結束新課讓全班齊讀陶行知的名言: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上下銜接不夠好,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夠,老師在啟發學生思考方面還應該多努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活動的創設能力還不夠。也許是缺乏課堂經驗,這堂課顯得有些前緊後鬆,課堂氣氛沒有完全放開。特別是前半堂課,我沒有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採取的仍是比較傳統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例如,在“什麼是自立”這一教學環節,我直接給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由表達。

2、課堂中的評價語言有待提高。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有些時候不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的亮點加以評價或者讚賞。這堂課中,對“父母是否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這個問題沒有向學生因勢利導的將課堂進行延伸、擴展,學生不容易理解。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6

引言: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是這樣的,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在生活的大空間中自主地協調地發展。

背景:匆匆的,又快到期末了。給二年級上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也已經講完了,剩下的課時講點什麼內容呢?平時的課堂上,我已經對教材的內容作了適當的拓展,而且已經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如今再增加些什麼,既能被學生接受,又讓學生喜愛,還能落實《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要求,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翻了翻教材,看到了“讀書”這部分內容,思前想後,覺得這裏還可以拓展很多活動,比如故事會、課本劇表演等等。因為開個故事會既是課程內容最直接的拓展,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也沒有什麼難度,所以我先選擇了開故事會。

帶着自己設計好的方案,我走進了教室。孩子們像一羣覓食的小鳥一樣,風一樣的圍了過來,都張着小嘴在不停地問:“老師,今天講什麼呀?”“品德老師,今天我們有什麼活動?”……看着他們迫不及待的神情,我也沒賣關子,高聲説:“開個故事會怎麼樣?”小鳥們叫喳喳地議論開了:有的'很高興,説自己很會講故事;有的很無奈,説自己沒有準備;還有的已經回位開始翻童話書了……小宇琦一動沒動,眨着大眼睛問我:“下節課幹什麼呢,老師?”我説:“你想上什麼內容呢?”她狡黠地看着我説:“老師,可不可以看影碟?”我便問到:“你為什麼想看影碟呢?想看什麼樣的影碟?它跟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又有什麼聯繫?”聽着我連環炮似的問題,小宇琦並沒有緊張,她微笑着説:“我覺得有很多影碟也能增長知識,比如《藍貓3000問》就講了很多有趣的問題,而且跟我們的生活也都有關係啊。”聽了她的話,我心裏暗想:這小傢伙,説得還挺有道理。於是,這節課的最後幾分鐘,我就在同學們中做了個小調查,結果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想看影碟,但喜歡的內容有所不同,有的喜歡《奧特曼》,有的喜歡《海爾兄弟》,還有的喜歡《貓和老鼠》《玩具總動員》《寵物小精靈》等等,雖然大家喜歡的種類五花八門,但説起自己喜歡它們的理由卻是一樣的頭頭是道。

子超説:“我喜歡奧特曼,因為他很勇敢,每次跟怪獸作戰,他都不害怕困難,而且它還是保護我們的地球的戰士。”

美靜説:“我喜歡看《海爾兄弟》,因為這個動畫片裏的內容講了很多科技知識,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瞭解。”

俊庭説:“我也喜歡《奧特曼》,他是地球勇士。”

“我喜歡五更龍。”

“我喜歡天線寶寶。”

“灌籃高手。”

……

話匣子被打開了,這些小傢伙們就止不住了,生怕別人聽不到自己的想法,前前後後議論得熱火朝天。雖然是普普通通卡通故事中的人物,卻給孩子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給了他們這麼獨特的認識和見解,不得不佩服動畫片的威力。

看着他們,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聰明的一休啊,齊天大聖啊……於是,我決定了,下節課我們就看影碟。

反思:新《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這説明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要從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開始。體驗學習是人類最基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學生的道德價值觀、情感、意志以及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都有着獨特的作用,新課程非常重視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讓學生帶着這種濃厚的興趣進行學習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還可以使學生從直接的體驗、親身的感受中享受到影像動畫帶來的快樂。生活中,為師者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去觀察、去探索、去實踐。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7

一、指導思想

品德與生活課,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參與性、突出教學實效性,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去親身體驗、親自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的匱乏,從而形成自覺的、持久的節約用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節約水和電是一個老話題,儘管如此,在我國依然存在着嚴重的浪費水電的現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寶貴,瞭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學習節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制止浪費水的行為,在生活中能夠向家人、朋友宣傳節水知識、節水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生活在城市裏的學生,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因此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水資源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感受過缺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所以很難理解水的寶貴。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説明:

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和年齡低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我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為主,讓學生品嚐海水的苦澀、感受淡水的缺乏、體會魚兒對水的渴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讓學生懂得節水的重要,激發學生自覺節水的行為。在本課的教學中,由於學生的年齡低,對相關水資源的數據還不能理解、沒有相應的概念,因此我把數據轉換成圖片,讓學生直觀瞭解。並把相關的水量,不以升、毫升的數字出現,而是轉換成學生們生活中熟知的可樂瓶,如每人每月大約用水3噸,約3000瓶水。在觀看完藍色地球圖片後,我讓學生品嚐海水、觀察河水,從而知道能被直接利用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水的對比演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淡水資源的匱乏。學生們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魚之間

做選擇,讓學生深刻體會水對生命的重要,並激發學生內心的“我”與“魚”之間因缺水而引起的鬥爭,充分讓學生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又匱乏之間的矛盾,懂得節水是利人利己、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徑,因而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方設法節水,為課後自覺節水、宣傳節水作準備。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提前瞭解水資源相關知識,收集一些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和節水方法的相關的資料製作成課件

(2)瞭解本年級學生對水的瞭解程度,及學生中易出現的浪費水的現象。

(3)準備海水、河水、糖、金魚、紙杯、圖片

學生準備:

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應該説早以有了一些節水的知識,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向更高一個層次邁進的基礎,教師通過對學生已有認識的瞭解,使教學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由家長同學生共同完成,在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問卷的過程其時就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我想,這應該對學生家長來説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節水調查問卷

(1)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瞭解水的用途及浪費水的現象?

(2)節約用水的小竅門。

(3)請你寫一句或幾句節約用水的廣告語。

三、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水。

2.知道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

3.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瞭解常用的節水手段與方法。 情感態度:

1.能自覺、自願節約用水。

2.對浪費水的現象不滿。

因此我讓他們吃糖口渴、然後在僅有一點點水的情況下在自己喝水解渴與救因缺

價值觀與行為:

1.在思想上知道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

2.養成用完水關緊水龍頭的習慣。

3.見到浪費水電的現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加以勸阻,並進行節水的宣傳。

過程與方法:

1、 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圍繞水有用、缺水、節水這條主線進行教學。

2、 教學主要以運用課件、演示、親自體驗、遊戲等形式、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參與準備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家長共同蒐集資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學生而言,從課前的參與過程中就開始有了情感體驗。

2、 課始創設情境

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一天吃幾頓飯?你們知道連續多少天不吃東西人會失去生命?(70天)那你們知道人連續多少天不喝水會失去生命?(7天)”

問題由學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水比食物還要重要。

3、 瞭解水的用處與水資源的匱乏

(1)全班討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能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組的同學説一説,看誰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從工業、農業、生活幾方面談,教師作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勵學生並且讓學生口渴)

(2)咱們日常用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你們知道自來水是從哪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自來水廠示意圖。

(3)我們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約3噸,3000瓶。每個家庭約10000瓶。)我們學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噸,350000瓶。)我們北京市每月用多少水?(幾千億瓶水)(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每時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們地球上的水多嗎?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説多、也可能説少)

(5)出示課件(地球的全景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雖然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兒以上的面積覆蓋着水,但大部分是海水。咱們來嚐嚐海水是什麼味道,海水能為人們做剛才咱們説的那些事情嗎?

(6)你們來猜猜假如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們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還覺得可用的水多嗎?

(7)以你的經驗,你認為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嗎?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嗎?

(學生可能出現説不缺的)(分組討論)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們中國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個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8)淡水這樣少,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淡水會怎樣?(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出示課件

小結:看來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4、感受水資源短缺、探討節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魚

(1)老師這裏有一缸漂亮的金魚,因為你們剛才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現在每個小組可以領養一條。(只給一點水)學生觀察自己小組的金魚。

如果你是這條小金魚你會對人們説些什麼?

它們因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們每個人的杯子裏都有一點水,但大家都口渴了,咱們是自己喝還是拿來拯救這些可憐的金魚?好,那

我們就來行動吧!

(2)我們雖然能夠拯救我們面前的這條幸運的金魚,但由於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現在自然界還有很多動物、植物都因為缺水而生命垂危,我們怎樣才能幫幫它們呢?(節約用水)下面誰能想出節水的好方法,我們就獎勵給他水(小組討論、組長負責)。

(3)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紹節水的小竅門

(4)我們知道節約用水,可還有人在浪費水,來看看他們的行為,咱們怎樣才能幫幫他們?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浪費水的行為?出示課件。學生討論、發言。

4、鞏固學習成果

一水多用節水遊戲,讓學生看到節水的收穫、體驗節水的樂趣、增長節水知識。並通過節水遊戲,讓學生進行節水的思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和宣傳。

感受水的重要 —— 瞭解水資源匱乏 —— 體驗缺水的痛苦——形成節水意識 —— 探討節水方法 —— 自願參與節水行為——主動宣傳節水知識

五、教學反思

《節約用水》一課,從以下幾個環節逐步入手:第一環節,結合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浪費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經歷等事例,佈置學生做課前調查,同時結合調查情況,制定出各種適合家庭生活實際的節約用水措施,這樣做,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教育內容之間的距離,而且使學生擴大了知識視野,將最新最真的信息帶進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由於調查的內容都來源於他們的真實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説服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前調查,學生深入觸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類環境正遭到各種污染,缺水嚴重地威脅着人類的生活。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直接的情感體驗,得到各種能力的鍛鍊。可以説,自我教育已伴隨着實踐活動先於課堂教學產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動情的基礎上,認識得到了一個飛躍。這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8

摘要:聯繫孩子身邊的生活景物,再現日常的生活經歷,利用搜集的圖片文字,開展真實的遊戲活動,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體驗、實踐中,孩子的心靈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鍛鍊,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師的啟迪、影響下,學生進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課程。課程強調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獲取對世界的真實感受,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的品德培養迴歸學生生活,迴歸真實世界。

一、變“虛”為“實”,活用教材,貼近兒童

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課程內容必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讓學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教材是很難實現的。雖然我們的教材在編寫時,已經注意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生活,但畢竟還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敢於跳出課本,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創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東人民版三年級下冊《家鄉的故事》一課的“家鄉山水美如畫”小節中,教材提供的是濟南、沂蒙山等地的圖片和故事,離我們威海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學生不熟悉,就很難有深刻的愛家鄉的感受。如何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家鄉的美麗可愛,從而生出一種由衷的熱愛家鄉的感情呢?我決定用我們的家鄉——威海的一些真實資料打動學生的心。於是,課前,我精心挑選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圖片、錄象,比如仙姑頂、海水浴場、正棋山等;彙總了威海獲得的種種美譽——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評為全國衞生城市等等。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山水,因為年齡的侷限,學生的交流終究不夠全面,我神祕地告訴學生:“老師也蒐集到了自己家鄉的一些資料,想看嗎?”學生興奮地大喊“想”,當他們在課堂上親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圖片和錄象時,開心地喊着“海水浴場”“古陌嶺”時,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已經溢於言表。此時,我引導學生:“正是因為咱們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後獲得多項美譽,讓我們一起看着屏幕喊出來!”學生的放聲齊呼中洋溢着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此時,我問學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麼感覺?”“幸福!”學生脱口而出的話裏飽含真情實感。

熟悉的景物,恰當地出示,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將看起來“虛”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實”處。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

二、變“靜”為“動”,創設活動,注重體驗

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交流與撞擊中實現的,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教學應該多給學生提供碰撞的機會,讓學生到活動中去體驗、實踐,獲得真切感受,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

1、快樂遊戲。

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共性,因此我們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將枯燥的説服教育轉化為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遊戲中體驗感悟,促使他們的道德認識不斷到位、昇華。

例如,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上冊《做守規則的國小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規則的重要性與合理性,我故意創設了一個真實的遊戲的情境:一上課,我就宣佈做個遊戲。儘管不明白我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學生還是歡呼起來。於是我邊拿出兩個大小不一的玩具,邊宣佈遊戲規則:“北邊一排(共14人)為1組,傳這個大熊;南邊2排(共28人)為2組,傳這個小狗。看誰先傳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給了2組,等2組傳了一會,才把大熊給了1組。結果,還是1組先傳完,於是我就宣佈:“獲勝組是1組!”1組的學生興奮地歡呼起來,可是2組的學生羣情激奮,大喊:“不公平!”我沒有批評壓抑他們,順勢利導,“怎麼不公平?説出理由來!”“我們這組人數多!”“那你們還先開始傳的呢!”兩組爭論起來。

待他們充分發表意見之後,我擺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態:“好了,看來是老師的錯,老師剛才制定規則的時候考慮得不夠周全。那麼大家能不能幫助老師把規則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為有了剛才的遊戲體驗和爭論,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同時開始,人數相等,不準站起來,傳遞的東西要一樣”等細緻的'規則。

按照學生制定的規則,我們又一次進行了這個遊戲,這次,輸的小組也服氣了。這時,我請學生根據剛才的遊戲,談談對“規則”的認識,學生就深有感觸地説出了“遵守規則很重要”“規則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當有效的成果。

在親身參與遊戲中,學生體驗到了合理公正的規則的重要性;修訂規則這一個活動,既為下面的活動——為自己的遊戲制定規則做了鋪墊,又讓學生認識到制定規則要周密,細緻。遊戲,使品德教育在活動中進行,學生的認識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注重認識社會的方法引導和技能的培養,追求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要儘可能的給學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以便讓學生參與其中,每一個單元可以構成一個有人物、有場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東人民版五年級上冊《一山一水一聖人》單元中,我採取了單元授課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瞭解祖國的壯麗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鍛鍊學生認識社會的方法和技能。

執教“泰山的自然景觀”小節前,我進行了精心備課,蒐集了大量資料,製作了一個集圖片、音樂、錄象、動畫、配音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深深地陶醉在這壯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勢利導:“同學們,泰山榮膺五嶽之首,不僅是因為他壯美的自然景觀,更因為他深厚的文化遺產。咱們五年級同學已經非常熟悉實踐活動了,課後,就請大家自由結合小組,選擇古建築、石刻、帝王封禪、古文化遺址等任意一種泰山文化研究,廣泛蒐集,進行整理,準備彙報,下節課,我們看哪個小組的彙報最吸引我們。”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是幾個信息技術“高手”,更是得意地東張西望,大有捨我其誰的架勢。

第二節的展示交流課上,只有幾個小組拿出了幾張打印下來的枯燥的文字。面對這意料之中的結局,我沒有過多地責備,而是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原因,總結出了“分工要細緻,落實要到位,蒐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彙報形式要靈活有趣吸引人”等實踐探索中的注意事項,孩子們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動開始了。

第二週的展示交流課上,那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有的小組編排了一個小品,用“導遊”的嘴把自己蒐集到的文化資料展現出來;有的小組自編自演雙簧,一個同學在講台上裝模作樣地介紹,另一個則在講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讀;有的小組舉行了圖片展覽,將家長協助打印出來的圖片資料製作成一個大刊板,給大家介紹;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動畫,形式新穎,內容還很豐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評為一等獎。

活動後,我引導學生總結這次實踐活動,學生七嘴八舌,談自己小組活動中的教訓和經驗。“大家想不想繼續進行這樣的探索實踐活動呢?”學生異口同聲,“想!”“那麼,本課餘下的內容——我國其他名山,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來到黃河岸邊》和《尋跡孔子故里》,咱們仍然開展實踐活動,各小組任意選擇一個主題,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課時,我當學生,你們是老師,看哪個小組老師的講解更吸引人。”就在這種反覆的親身實踐中,學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鍛鍊了實踐探索合作競爭等諸方面的能力,樹立了從社會生活中學習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下冊《珍惜勞動果實》一課時,針對城市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不知節約的實際情況,我決定通過文字、圖片、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影響、教育的目的。

在學生交流了自己調查的浪費現象之後,我説:“課前,老師也進行了調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自己蒐集到的一些食堂、飯店裏浪費糧食、剩菜剩飯等的照片,學生深受觸動,默默無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並將數字變成紅色放大,請學生重讀這些紅色的數字:“目前,世界上約有8.5億人缺少糧食,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七分之一!”學生讀着,表情驚訝着,他們顯然沒有想到這個數字竟然這麼龐大!

接下來,我逐張出示自己精心挑選的一組非洲兒童骨瘦如柴、瀕臨死亡、餓死人骨堆積的圖片,伴隨着低緩的音樂,語氣沉重地介紹:“這是一個餓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後一粒糧食。這是一個因為飢餓瀕臨死亡馬上要落入鷹口的兒童。地上到處堆滿了因飢餓而死的人的骨頭!”教室裏安靜、沉重,學生驚訝、悲傷、自責。

幾幅圖片,幾串數字,幾句話語,幾段音樂,渲染出的氣氛和情境足以令學生終身難忘。節約,應該成為他們深深銘刻在內心深處的文字。

三、變“小”為“大”,走進社會,實踐成長

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道德人格《在生活實踐中放飛心靈》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的形成是靠接觸社會和人際交往來中實現的,因此,我非常注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將小課堂引入大社會,給學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讓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

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下冊《參觀食品加工廠》一課前,為了讓學生對食品加工有初步瞭解,我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月餅加工廠參觀。學生看到了月餅製作的流程——稱重、制餡、做麪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師傅艱苦的勞動環境,領教了麪點師傅純熟的製作技巧和工藝,欣賞到了一個個剛出爐的精緻可愛的月餅。

課堂上,我請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的參觀收穫。學生七嘴八舌,暢談感受,有的談麪包的製作流程,有的談對工人師傅的同情和理解,還有的對師傅們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參觀,多重收穫,社會實踐,育人無痕。

教學山東人民版五年級上冊《為了地球的明天》一課前,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引導學生調查身邊的環境問題後認真填寫。

我身邊的環境調查

調查人:

調查時間調查地點發現問題解決措施

通過本次調查,我想説:

課堂上,我請學生交流他們的調查結果,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後我又設計了體驗活動——剷除小廣告,利用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剷除小廣告。不少學生在調查活動、社會實踐的體驗過程中發現,其實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因此,他們從內心深處發出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生活實際,巧妙地設計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引導他們在合作探究、自主體驗創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相信,孩子們在富有生活氣息的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成長,不僅獲得理智上的滿足,更能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豐滿,心靈自由翱翔。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9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大綱對

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做講衞生的好孩子”展開教學,藉助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懂得哪些是講衞生的行為習慣,樹立起要做講衞生的好孩子的情感願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是老師的勞動對象,但他們也是一羣活潑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課堂上,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微笑面對孩子,語言自然流暢。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欠佳處,不責備,不急躁,而是鼓勵、引導他們説好。“親其師、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輕鬆愉悦。我注重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給每個孩子充分發言的機會,一隻只小手如雨後春筍一般頻頻舉起,躍躍欲試,讓我感到他們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據統計,本節課學生的發言率達95%以上。對於坐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孩子,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角落,給了這些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同學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悦,這就更激勵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他們在課堂上誇獎的良好的.衞生習慣,教師及時用自制的“蛋蛋書籤”予以獎勵,同時提出對每個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讚揚聲中樹立做講衞生的好孩子的願望。

3、教與學結合,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全教會精神的指引下,本課的學文明理,我讓學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後,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大膽地幫助蛋蛋改正不衞生的習慣,這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幫助的目的。辨析導行中,讓學生進行自誇和自我批評,樹立榜樣。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這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機會,老師較好地處理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4、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本課教學分為“看故事導入——明理導行——評價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如形象生動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輕快活潑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明確了講衞生的內涵,逐漸樹立起講衞生的願望,使思品教學的思想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時間合理,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也看到,作為一名教師,從事思品教學的時間尚短,還處在學習探索階段。因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還應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鑽研,教學的形式還需不斷的創新,使之更有利於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

總之,這節思品課,既有體現思品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處,同時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師。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0

一、指導思想

節約水電、節約能源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讓學生了解我國水電資源短缺的現實、感受水的寶貴,從而使學生從小形成節水意識、養成節水習慣,是我們品德與生活教學的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品德與生活課,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參與性、突出教學實效性,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去親身體驗、親自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的匱乏,從而形成自覺的、持久的節約用水的行為習慣。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節約水和電是一個老話題,儘管如此,在我們依然存在着嚴重的浪費水電的現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寶貴,瞭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學習節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制止浪費水的行為,在生活中能夠向家人、朋友宣傳節水知識、節水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生活在鄉村裏的學生,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水資源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感受過缺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所以很難理解水的寶貴。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説明:

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和年齡低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我以

讓學生親身體驗為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讓學生懂得節水的重要,激發學生自覺節水的行為。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提前瞭解水資源相關知識,收集一些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和節水方法的相關的資料製作成課件

(2)瞭解本年級學生對水的瞭解程度,及學生中易出現的浪費水的現象。

(3)準備海水、河水、糖、金魚、紙杯、圖片

學生準備:

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應該説早以有了一些節水的知識,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向更高一個層次邁進的基礎,教師通過對學生已有認識的瞭解,使教學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由家長同學生共同完成,在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問卷的過程其時就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我想,這應該對學生家長來説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節水調查問卷

(1)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瞭解水的用途及浪費水的現象?

(2)節約用水的小竅門。

(3)請你寫一句或幾句節約用水的廣告語。

三、本課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水。

2.知道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北京市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瞭解常用的節水手段與方法。 情感態度:

1.能自覺、自願節約用水。

2.對浪費水的現象不滿。

因此我讓他們吃糖口渴、然後在僅有一點點水的情況下在自己喝水解渴與救因缺

價值觀與行為:

1.在思想上知道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

2.養成用完水關緊水龍頭的習慣。

3.見到浪費水電的現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加以勸阻,並進行節水的宣傳。

過程與方法:

1、 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圍繞水有用、缺水、節水這條主線進行教學。

2、 教學主要以運用課件、演示、親自體驗、遊戲等形式、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參與準備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家長共同蒐集資料是學生自主

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學生而言,從課前的參與過程中就開始有了情感體驗。

2、 課始創設情境

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一天吃幾頓飯?你們知道連續多少天不吃東西人會失去生命?(70天)那你們知道人連續多少天不喝水會失去生命?(7天)”

評析:問題由學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水比食物還要重要。

3、 瞭解水的用處與水資源的匱乏

(1)全班討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能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組的同學説一説,看誰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從工業、農業、生活幾方面談,教師作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勵學生並且讓學生口渴)

(2)咱們日常用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你們知道自來水是從哪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自來水廠示意圖。

(3)我們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約3噸,3000瓶。每個家庭約10000瓶。)我們學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噸,350000瓶。)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每時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們地球上的水多嗎?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説多、也可能説少)

(4)出示課件(地球的全景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雖然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兒以上的面積覆蓋着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們來嚐嚐海水是什麼味道,海水能為人們做剛才咱們説的那些事情嗎?

(5)你們來猜猜假如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們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還覺得可用的水多嗎?

(6)以你的經驗,你認為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嗎?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嗎?

(學生可能出現説不缺的)(分組討論)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們中國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個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這樣少,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淡水會怎樣?(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出示課件

小結:看來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評析: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淡水資源的匱乏。學生們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魚之間做選擇,讓學生深刻體會水對生命的重要,並激發學生內心的“我”與“魚”之間因缺水而引起的鬥爭,充分讓學生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又匱乏之間的矛盾。

4、感受水資源短缺、探討節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魚

(1)老師這裏有一缸漂亮的金魚,因為你們剛才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現在每個小組可以領養一條。(只給一點水)學生觀察自己小組的金魚。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1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湧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這裏提出我對國小思品教學的一點想法:

1、利用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我喜歡的動植物》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公園組織學生採集、討論、交流;《秋天的節日》一課,要求學生知道秋天節日的'由來,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進行尋找秋天的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敬老愛老”、“關心家人”的教育。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採取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展開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繪畫製作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2

通過教學《班級規則在哪裏》,我感到班級的日常管理十分關鍵。教學中,我始終把課堂常規教育作為教學的基礎,在上課的過程中,把養成教育作為自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常見表現進行觀察、總結、分析原因,找到解決這些課堂現象的辦法,力爭讓學生改掉這些不應有的行為,更好地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習慣養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點滴的.行為習慣,給課堂教學造成很大的影響。於是我制定了嚴格的課堂常規制度,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對於有些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我及時提醒,有的在課後找他談話,幫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養成習慣教育以外,我還對學生在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尤其在紀律方面嚴格要求,鼓勵他們課堂上回答問題要大膽説,積極發言,語言表達要力求完整。

我的幾點反思:

1、依據新課程的精神,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應該緊密結合。讓課堂教學中的故事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指導於生活。

2、以學生為本落到了實處,在教學中,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去感受、去體驗,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3、課堂上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快樂的情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這些僅僅是我的愚見,都將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3

《我們的國慶節》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祖國形象的基礎上,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節的喜悦心情。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日,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國小生,此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慾望,而且對品德與生活的喜歡已初步體現出個性,但收集資料的能力不強。

新課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緊扣這一特點,我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學開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用多媒體播放生日圖片,很快就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並以錄像播放的形式把慶祝國慶的場面給學生看,使學生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跳、寫、畫等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同時讓學生對同學的作品做出適當的評價,學會欣賞別人。並注重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的不足:在教學中沒有把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完全講透,學生對於祖國的生日的由來還沒有明白,為什麼每年把十月一日這一天定為祖國的生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課程標準,才能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4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旨在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下面是我對《你幫我、我幫你》一課的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

板塊一。活動感悟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評一評看誰的桌面最整潔?

希望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做,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2.師:小朋友們,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遊戲的名字叫“矇眼取書”(遊戲結束後)同學們,請你想一想被夢上眼睛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麼?那我們再玩一次好不好?這次老師要給你們增加一些難度了(教師邊説邊佈置場地設障礙物)

3.(遊戲前)請你們再來猜一猜參賽的同學會想些什麼?請你們小組來想想辦法看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4.師採訪生談感受

板塊二.尋找“小榜樣”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幫助人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助人為了的小榜樣”為他頒發小榜樣標籤。

2.頒發小榜樣標籤

3.別人幫助了你,你是怎麼做的?

4.當你得到別人幫助時,應該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謝。

板塊三.情境測試

1.現在老師用一個辦法來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請你製作一顆心塗上你喜歡的顏色送給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2.學生製作(每組相應的都缺少一樣用具)

3.剛才再製作心的過程中你得到誰的幫助誰是主動幫助別人的?

總結: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如果你經常留心別人有了困難並主動幫助他,你幫我,我幫你,那我們就會感到很快樂,為了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同學也記住那些經常幫助別人的同學老師做了一個“助人為樂榜樣箱”把那些同學的名字寫在紙上投進箱裏我們每個月評選一次為他頒發獎章。

反思:

通過《你幫我、我幫你》這一課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的創造是很重要的。而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師生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運用了。在本課教學中重要的體現了三精、三思。

一精:營造愉悦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學生充分的參與活動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的心理特徵,我在導入新課時安排了遊戲一次簡單,一次有難度的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輕鬆地把他們引入課堂中,通過不同程度的兩次遊戲,讓學生親自嘗試、體驗、感悟,從而自悟懂得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需要互相幫助。

二精:教學內容選取貼進生活,根據“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心智發展並未進入到抽象或相對宏觀的層面,兒童的活動大都圍繞其能夠看得見摸得着的具體生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應脱離兒童熟悉的生活,應該主要源自於兒童的現實生活”這一特點。在設計時,我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取材。本課內容的選取就是生活中最為平常的小事。

三精:活動的的階梯性強,本課都是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進行,兩次不同程度的遊戲、尋找小榜樣活動、製作“愛心”活動的反饋、以及課後的延伸都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一思:在教學的`遊戲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個孩子她猜到她們組參賽的隊員會想:雖然前面有障礙物但我也一定會成功。這時我沒有抓住這一情感態度的激發點沒有及時的進行點評,我應及時的抓住這一點説:她説的好不好?我想你一定會有信心對嗎?如果及時的抓住這一點,我想情感態度價值一定會體現的更加明顯。

二思:注意照顧到全體,在高難度遊戲進行時,我應對下邊“觀戰”的同學要求要明確,如:下面的同學認真聽,仔細看,一會你將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採訪,如果這樣對學生進行要求的話,就不會有個別的學生“溜號”了,課堂氣氛會熱烈。

三思:在兩次遊戲結束後我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對參賽的隊員和輔助隊員和下邊的同學分別進行了採訪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讓下邊的同學都去採訪的話那學生的積極性又會大大的增加。

《品德與生活》活動體驗式教學給孩子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愛,更重要的是填滿了孩子知行脱節的鴻溝,促進了知行統一,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舞台上不斷實踐,逐步提高,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帶來了教學的勃勃生機。

國小思品教學反思15

蘇霍姆林斯基説:“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通過執教《坐立走有精神》這一主題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要富於創造。然而我們的新課程實驗教村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運用啦。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營造愉悦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用“快樂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把孩子們帶入生活情境,學習欣賞“身邊的榜樣”——孩子們都喜歡的“文明禮儀星”王昕瑩並向她學習。在欣賞和交流一些生活當中優美的姿勢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藍貓來揭祕。此時,課堂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課中通過欣賞、情境悄悄話、情境大比拼,讓每們學生選擇參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上台展示競賽。寓教於樂,寓教於活動中,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參與,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願學、樂學、活學。

二、再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體驗。

生活情境是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質或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可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我在課前蒐集、拍攝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門口值日的師生”、“奎文的首屆體育節開幕入場式”、“國旗班行走姿勢”等,在課堂回放再現,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坐立走姿勢是應時應而變化的,學生也應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進入不同情境,在小組中邊學邊練,體驗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這樣讓真實的生活走進學生的認識世界,使他們在生活中加深了體驗,學握了合適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參與

心理學家皮滅傑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式。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的反應活動才是有效的。”因此,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活潑地發展,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創新能力。教學《坐立走有精神》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坐、立、走比賽”活動,此活動分三個環節。第一活動環節“T形舞台”。學生分參賽兩隊。比賽開如,隨着音樂,每隊一組分別登台展示其瀟灑、優雅的儀表,完成坐、立、行、讀書、寫字等各種姿勢,展示完後,評委亮分、點評。因為組與組間要開展各種競賽,學生練習得特別投入,同學間也能想互幫助,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二活動環節“想像劇場”。劇名“後悔莫名”,劇情是一個小朋友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長大後碰到種種困難和不便……他後悔極了。故事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允許學生大膽想象出盡可能的各種困難。第三活動環節“評選、頒獎”。評選出班內“坐、立、走”“8班文明禮儀星”,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學生人人都參與這一活動,他們知道:“坐、立、走”並非小事一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尊重別人,有利健康。最後師生共同決定,定期進行坐立走文明行為評比,看誰最有精神。

四、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培養的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開放拓展教學時空。在本課教學前讓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進行觀察,調查,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鼓勵學生把社會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帶進課堂中進行討論、思考。教學後,設計一份簡明的反饋表,在表中記下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姿勢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人員的評價,以此約束學生的行為,強化學生的習慣的養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