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由於本篇課文故事性強,讀來使人很受感染。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選取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讀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導學生讀書不夠,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

第二,在教學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閲讀,讀中深刻感悟課文所藴含的思想,進而更深入地瞭解不同人物是內心世界,學習作者對人物個性化的描寫。

第三,由於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如果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一下,再評選出優秀向全班展示彙報,這樣會更體現出教學中的民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第四,由於課堂時控觀念不強,因而對於課文的延伸沒來及展現,讓學生的小練筆,以及課本劇的表演都只能當做課後的作業,讓學生課後完成,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總之,反思這節課,今後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

2.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並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回憶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得較好的是:全部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自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確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裏,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自動去讀課文,琢磨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幹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施展發明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換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情勢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藴含的情緒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

上週五,我和年級組的幾位老師到孫橋國小參加區裏的教研活動,聽了兩位教師的展示課,收穫還是很大的。

為了讓教師更完整更全面地整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思路,此次活動特意請兩位教師在同一班級進行《晏子使楚》的第一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學習的有:

一、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敍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重點是學習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智鬥楚王的過程。老師新授時在總體瞭解了課文後,就直奔主題,問:楚王幾次侮辱晏子,分別在什麼時候?然後請學生讀課文,抓重點問題“楚王是怎麼做的?晏子是怎麼做的?”展開教學。學生學習的思路清晰,學得明白。

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教學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鋒中,教師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教師抓住了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一聲冷笑,一個眼神,學生學得不亦樂乎。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地去讀課文,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相信這時候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語文學習中的。因此學生們能讀出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能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通過朗讀,通過表演,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晏子的聰明才智。

三、引導學生理解言外之意

在三次交鋒中,晏子和楚王的話都有言外之意,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能抓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通過學生讀、再讀,思考句子含着的意思。如兩個“水土不同”。前一個指植物生長的自然環境,而後一個指人成長的人文環境。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這個練習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增加歷史文化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很注重歷史文化知識的滲透。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告訴學生晏子的“子”不是真名,而是指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同時也引導學生了解“敝人”,在文中是指自謙,而往往越有學問的人,越發謙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晏子使楚的原文呈現給學生看,將古代真實的記載告訴學生,並讓學生在古文中積累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和“比肩繼踵”。這樣的語文課讓孩子興趣盎然,讓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非常向往,也許這就是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了。

出去聽課,瞭解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積極反思,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打開思路,不失為自身學習提高的一條捷徑。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4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敍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脱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不應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而應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讓學生嘗試着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後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敍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我在教學中,對於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緻,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麼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説:‘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後來,他又藉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説:“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演課本劇,體驗課文內容,使更多的學生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5

《晏子使楚》是一篇很經典的文章,文章篇幅不長,主要描寫了楚王先後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挫敗楚王,維護國家尊嚴。課文最大的特點是邏輯結構嚴密,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話,有着嚴密的邏輯關係。

聽了這節語文課《晏子使楚》,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產生了想評一下的想法:

一、營造對話情境吸引學生走入課文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老師儘量把時間交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更多地參與。如:在學習每一個小故事時,老師先給了學生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與同桌討論交流,最後再進行全班的交流研討。正因為讓學生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本課中富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句子能輕鬆地理解。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時間,獨立思考,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即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最大限度地把學習自主權還給了學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益,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表面上是簡單的話語,是師生間的交融談話,實質上體現了教師對於學生的尊重,無形中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的氣氛更為和諧,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清晰而有條理。

老師根據本課的特點,確定了自己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圍繞課文主題,劉老師在設計中除了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外還巧妙引導學生。劉老師在板書設計上也別具匠心,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及時有條理地記錄學生所感悟的要點,這既顯現出了學生對於晏子所説之話的邏輯推理過程,也就是學生對晏子所説之話的邏輯思維過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不是為板書而板書,課中教師在學生學習完了三個小故事後,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板書,引導學生從板書中發現小祕密:“三個只好”①、進城前,只好打開城門。②、初次見面,只好陪笑。③、酒席上,只好賠不是。即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都是失敗而告終。

課堂上,老師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把説的時間還給學生,並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走入課文,在一系列動態的思維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這節課教學形式新穎,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但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話時,學生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思考,在交流時教師最好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即自己是怎樣體會出晏子説話的意思的。其次是最後能否設計一個“你會怎樣誇晏子”的活動,讓學生説出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6

週三開始學習《晏子使楚》這一課,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篇幅不算很長,但故事性卻很強,孩子們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

第一,學生熟讀課文,自主解決文中字詞。課堂上,我進行檢查鞏固,強調重難點。

第二,理解課文時,抓住“晏子反擊楚王的三句話”讓學生朗讀體會,感受晏子的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辯。

第三,完成課後習題時,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同時結合易錯點和難題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來解決,最後歸納總結,完成答題。

反思這堂課,在理解詞語方面有所欠缺,並沒有讓學生隨文理解文中的成語:得意洋洋、面不改色。在內容講解上過於簡單了,只讓學生抓住晏子與楚王的三次對話展開理解,至於“尊嚴”的.單元主題沒有深入挖掘。在完成練習冊時,還是對學生不夠放心,指導提示的過多了,沒有落實獨立完成作業的任務。

但話又説回來,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既要解決字詞句等基本知識,又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還要完成有難度的一些作業,如果再逐字逐段的分析講解,那兩個課時肯定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也許只能少講精講,注重練習鞏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依然秉承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學生練習鞏固的思路開展課堂教學。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7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

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説,我認為通過反覆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把感受晏子的言語交往技巧作為學習重點,讓學生在晏子與楚王的針鋒相對中,感受到晏子語言的藝術、智慧的魅力!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着學生還想繼續瞭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設《晏子使楚》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在角色體驗中感受言語的藝術。“不浸潤心靈的説教是蒼白的。”作為語文老師,要千方百計的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融入課文,走進本文角色,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就會產生震撼心靈的閲讀感受。在教學中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劇,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景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

今後應該改進的工作還有很多。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2、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並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8

《晏子使楚》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敍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脱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

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説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文記敍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我在教學中,對於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緻,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麼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説:‘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後來,他又藉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説:“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9

我越來越覺得上課是一門“技術”啦。它需要你好好的去學習,並且還要好好地去改進。

本篇課文是一篇精講課文,課時安排是兩課時。説實話,上完這兩課時我並沒有感到放鬆,雖然接着就是假期。因為我兩課時沒有講完,還剩下一個小尾巴,好像沒有完成任務一樣。這樣就得拖到假期後再來講了。

總結如下:

一、不足就是:

時間沒安排好。也許是中間在講課文時羅嗦了一些,耽誤了時間。也許是第一節課的時候內容少了一些,兩課時沒有平均分配好講課的內容。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我對這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瞭解,我不是很清楚他們掌握到了什麼情況,哪些對他們來説很簡單,不需要再説的,以致於我在一些不必要的環節上浪費了時間,這樣也使得課文對學生好像沒有挑戰感。

二、優點是:

我發現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組織能力真的很好,有時候學生比老師的'思路或看

法會更好,這提醒我上課時一定要讓學生講説他們的想法。

三、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1.多跟指導老師交流交流,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老師給自己一些指導性的建議(包括備課方面的),以免自己高估或低估學生的能力。

2.好好備課,把重點和難點標註出來,根據教師參考書的提示或要求來了解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不離開這個要求。另外一點就是,好好準備課件,課件更夠穿起課文主要內容。

3.再講精讀課文時,要好好分配兩節課的內容,不輕不重。

4.課上用眼睛去觀察學生的反應,課下用心與學生交流,多多的瞭解他們。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0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把學生放在和教師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師生關係,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閲讀的全程中去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在教學《晏子使楚》這一課時,根據本課的特點,力圖運用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的策略來激發課堂活力,使本課教學的課堂最終成為師生、生生彰顯活力的理想課堂,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以下幾點比較成功:

一.課堂的導入有趣又緊扣主題

在“談話激趣,導入課題”環節,我先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德國很著名的大詩人歌德語言巧妙使自己贏得主動的故事,讓學生受到語言巧妙的故事的感染,就會極大地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再親切地向學生描述:“今天讓我們走近一位很善於表達的人,看看他是怎麼説話的?從中體會他語言表達的藝術,感悟他在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他就是春秋末期齊國的大夫晏子。讓我們來跟他打聲招呼,並寫一寫他的名字。他原名叫晏嬰,在這裏為什麼稱他為晏子呢?説起晏子,誰知道他的一些故事?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這節課,我們走進他的一個故事,叫《晏子使楚》。想不想馬上走進這個故事?”這樣,很自然地滲透了情感薰陶,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一下子知道晏子這個名字,會寫、會讀好這個名字,並在心裏留下晏子很善於表達、在語言表達中透出智慧這個印象。

二.課文的品讀自主又步步深入

在學生了解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沒想到每次都被晏子巧妙回擊,最後不敢不尊重晏子。”之後,我進一步引導:“晏子是怎樣巧妙回擊的呢?同學們從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你喜歡的,找出晏子的話,放開聲音讀一讀,想一想晏子的話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為尊重呢?”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個環節讓學生從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喜歡的來自主探究,就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自主探究後我就組織他們進行步步深入地品、讀。

1.第一個故事——“你認為晏子的話妙在哪裏?”“你能用朗讀演繹出這種妙嗎?”

在屏幕上出示:“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1)讓學生講一講:晏子的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2)你認為晏子這話妙在哪裏?

(3)透過晏子説的這句話,你體會到晏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4)你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嗎?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晏子説的這句話。

(5)教師引讀:

現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經來到了城門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氣,你會説——(指名讀晏子的話)

現在你就是晏子,你已經來到了城門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知道楚王是要故意侮辱你,你很生氣,但是你想到自己是齊國派往楚國的使節,要維護使節的形象、要維護齊國的尊嚴,自己得不卑不亢、綿裏藏針,你會説——(指名讀晏子的話)

現在你們就是晏子,你們已經來到了城門外,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你們會説——(一起入情入境地讀晏子的話)

閲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語感,在讀中感悟。第一個故事的品讀,就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入情入境、設身處地反覆讀,讀出不同的感悟,讀出不同的語感。

2.第二個故事、第三個故事

這兩個故事的品讀過程大體同上。總之是讓學生反覆地讀讀——深入地思考——有所發現——充分交流——體會巧妙——有感情地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學生的學習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新課程倡導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再度有效整合。

三.課後的拓展紮實又一脈生成

品讀完文中的三個故事後,學生意猶未盡。我進一步安排:

晏子如此能言善辯、熱愛國家,真讓我們敬佩!請同學們再欣賞一段晏子的故事:(大屏幕出示)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説:“是不是先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着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説:“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人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説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説:“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説:“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説:“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故事,你覺得哪些地方體現出晏子能言善辯、熱愛國家?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晏子的形象在我們心中立起來了,讓我們來誇誇晏子吧,你會怎麼誇呢?拿起筆來寫一寫,寫完後給大家展示。

同學們奮筆疾書,然後一吐為快、各抒已見。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讓我們來誇誇晏子吧,你會怎麼誇呢?”這個環節,讓學生把從文本及拓展故事中體會、體驗到的東西外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既有效地學習語言、發展語言,又受到晏子能言善辯、熱愛國家的情感薰陶,“工具”“人文”兼顧,使課堂學習又掀起一個高潮。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1

《晏子使楚》是國小語文教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中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的學習要點: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我在設計教學設計時,把感受晏子的言語交往技巧作為學習重點,讓學生在晏子與楚王的針鋒相對中,感受到晏子語言的藝術、智慧的魅力。

首先從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入手,讓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疑問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己找到疑問的'答案,再次緊緊抓住晏子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閲讀課文,體會晏子所説的話,利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感悟晏子的聰慧和機智,同時利用朗讀、模仿人物的語言、表情,在讀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其次學生自主閲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課堂中,我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最後及時評價,盡最大可能激勵學生。在本課堂中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最後,利用拓展材料讓學生明白得到別人尊重,維護國家尊嚴,需要怎麼做?讓學生明白課文中所揭示的道理。我希望營造的是一個師生平等,和諧共進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課堂。

但回過頭重新審視這堂課,我覺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得當:

1、在學習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針鋒相對中只是注重了晏子機智靈活的辯論和反擊技巧,忽視了晏子不卑不亢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使晏子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高大。

2、在文本的朗讀上,我還有很大的缺陷,晏子的語言讀得還不是十分到位。

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我想我應該更多地思考和推敲,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爭取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2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盛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篇課文是第三單元的第二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體會語言的魅力。文章中晏子的話就是教學的重難點,要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晏子的語言的巧妙,並從中體會晏子的人物特點。

我覺得成功之處:

1、教學思路清楚,抓住課文主線統領全篇教學。在狂妄自大,咄咄逼人的楚王面前,晏子是如何贏得楚王尊重的這一問題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學生帶着這一問題展開學習。

2、設計問題精簡,突出重點。學生能根據學習提示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畫出重點句段,通過品讀句子並進行深入的理解,從中明白晏子説的話的意思,從而理解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3、 注重對重點詞、句的挖掘。如晏子説齊國人多的那一段 “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都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教學時出示古文讓學生把古文中的`三條成語帶到原文中分清各指哪句話。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語言的能力,而且還讓學生積累了語言。

二、教學中的不足:

1、 在文章的寫法上應該加強指導,文章為什麼寫得這樣好,好在哪裏應該組織學生討論或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2、學生的朗讀不到位,好的體會到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所以沒有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自己沒有做好引導示範的作用,當學生的讀體現不出人物品質時,明知問題出在哪,但我還是蜻蜓點水的提出了朗讀建議便匆匆而過,如果此時我大膽的施展範讀技巧,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二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慾望,學生也會大膽嘗試,朗讀效果也會轉好。

我想,教與學的經驗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的在教學中總結自己的收穫,逐步地改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我們的教學才能夠日趨完善,才能真正做到有效。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會寫18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區分“乘機”和“趁機”,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通過補充、比較等形式品讀晏子語言的巧妙之處,感受他的能言善辯和愛國熱情。

3.關注提示語,揣摩人物的內心,讀好晏子和楚王的對話。

4.滲透古文,瞭解“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3個成語的出處和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指名讀;強調“子”的讀音,古代對男子的尊稱,讀準“晏子”;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請你簡單介紹(齊國、大夫),再來讀一讀“晏子”。

2.“晏子使楚”指得是?(晏子出使楚國)齊讀課題。

二、檢查詞語,理清脈絡

1.發生了一個什麼故事?打開課本讀一讀,讀準字音,想一想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麼?給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2.交流

1)檢查詞語

春秋 臨淄 敝國 大夫 大臣

乘機 侮辱 規矩 淮南 枳 柑橘

讀準字音;質疑問難,強調“乘機、趁機”的區別;齊讀

2) 起因(1、2)

經過(3、4、5)

結果(6)

三、概括起因、結果

1、媒體出示,指名讀“起因”,強調“乘機”的讀音。濃縮成一個詞表達(侮辱)

2、指名讀“結果”,也濃縮成一個詞表達(尊重)

3、侮辱和尊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為什麼短短的時間內楚王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故事的經過部分。

四、研讀晏子的話語

1.自由讀3、4、5自然段,楚王三次分別怎樣侮辱晏子的?隨機指導朗讀楚王的話

2.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身為齊國大夫的晏子又是如何應對,如何反駁的呢?找出晏子説的話,媒體出示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呢?”

“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説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3.自由讀一讀,請你用一個字來評價一下晏子的這些語言?妙、棒……

4.這些話到底妙在哪裏呢?讓我們來細細地品讀一翻。

1)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l指名讀,説説妙在何處?

l我們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補充完整的話: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如果 ,那麼 。

l晏子為什麼不把話説透呢?(作為大使説話既顯得彬彬有禮,又讓楚王不得不打開城門迎接,綿裏藏針……)

l感情朗讀這句話。誰來噹噹晏子再讀讀這句話?

2)“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呢?”

“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説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l第一句話告訴楚王齊國人多,比較一下省略中間部分後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晏子一次次舉例誇張的手法,更加説明齊國人多,讓楚王信服。有感情讀。

l第二句話為自己最後的反擊準備了一條退路

l第三句話通過先貶低自己貶低楚國

l出示提示語體會

l感情朗讀整段話

l只好陪着笑,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四、總結拓展

1.通過上兩次的較量,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進一步體會晏子説話之中的妙。

2.古今聯繫

《晏子使楚》是根據《晏子春秋》改寫成的,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錄的,為了方便大家閲讀才把它翻譯成白話文。現在老師摘錄了其中的一句來考考大家,出示:

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1)師讀,

2)你會讀嗎?理解,閭: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

3)找一找文中相對應的語句。三個成語相對應的意思説一説。“比肩繼踵”也説“摩肩接踵”,講解3個成語的出處,來自文言文。

4)寫在文中相對的地方。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4

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實施教育,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通過運用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努力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敍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置身於電化教學之中。

首先讓學生邊看課文邊體會內容,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後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我在使用電教的實踐中嚐到了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甜頭,並將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總結,為“辦現代化學校,育跨世紀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奮鬥。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5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敍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由於本篇課文故事性強,讀來使人很受感染,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為了使本節課發揮最大效益,課前我鼓勵學生練習排課本劇,把枯燥的説教與乏味的朗讀轉化為生活場景,這樣我想更易於被學生所理解、所接納。加之表演又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選取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當時我真感覺自己是課堂上最幸福的人,同時我又有一個念頭從腦海中閃過:讓課本劇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延伸。

同時,課本劇的展示,會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接受課文中所藴含的教育意義。從而達到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再者,這對於表演的學生來説,既是對文本深度理解和接受的過程,又是他們思維發展、交際能力提升的過程,更是他們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而對於觀看的學生來説,他們雖然不敢直接參與表演,但在觀看時他們肯定也會受到感染,產生一些新的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我來演,我會……”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一個讓文本意藴躍進的過程。以上這些,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一起成長,做到了,所以我很欣慰!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第一、引導學生讀書不夠,沒有通過讀書,感受晏子的智慧。只有當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真正感受晏子語言的妙處。

第二、在同學們表演課本劇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不夠。

第三、由於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如果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內展示一下,再評選出優秀向全班展示彙報,這樣會更體現出教學中的民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第四,由於課堂時控觀念不強(這是自己以往教學中的“老病”),因而對於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方法,如首尾呼應,晏子語言的嚴密推理等;寫作順序,如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指導不夠,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總之,反思這節課,今後我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

2、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

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並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