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來源:文書谷 4.22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內容簡析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本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有關線段、角,在第一學段已經學過了,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課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本節課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渡到抽象,既讓學生藉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直線和射線的認識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弄清楚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繫與區別。對於角,則着重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説明角的含義,至於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種規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射線、直線的特性。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掌握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聯繫、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認識射線、直線、線段和角,通過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去,本課教學設計了以學生自學為主,伴以小組合作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還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合作,以達到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的功效。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猜想發現法2、分析比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説學生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圖形的基礎認識,內容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掌握比較容易。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直觀的感性體驗,再在小組交流中形成知識技能。3幾何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繫,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實施過程。

基於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毛線,引出線的三兄弟

2. 複習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直的)

3.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量法

4.畫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線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用線表示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的簡單特徵。根據學生畫出的各種線,按直的、曲的分成兩類,巧妙的引入了本節學習的內容是認識直的一類線。

(二)認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1.觀察激光筆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牆壁上。

提問:在牆上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裏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牆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麼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麼?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為什麼?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為什麼?

2.學生動手畫射線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着畫一畫。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後,通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並理解射線的特點。]

(三)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1.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2.學生動手畫

3.師生共同評價,並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4.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5.討論: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6.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7.創造三兄弟的肢體語言

【設計意圖】: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繫與區別。]

(四)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1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出版社四年級數學上冊課本,第27頁的內容,介紹電子計算器,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

教學難點:

對計算器一些功能鍵瞭解。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計算器上各種功能鍵,會利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四則運算,並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具準備:

實物計算器、課件。

學具準備:

實物計算器、網上“在線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小小工具手掌大,不動筆來,不要紙,點點數字和符號,得數它都全知道。它是什麼工具呀?你想認識他嗎?(課件出示)

2,教師展台展示:實物計算器。

板書課題:神奇的計算工具

【評析:猜謎語是學生喜歡的一項活動,他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它究竟神奇在哪呢?為後面的學習留下了懸念。】

二、認識與體驗計算器的各種功能鍵

 1,請問哪個學生會使用計算器,請上台來展示一下。

2,學生嘗試性實踐活動(展台展示使用過程)。

生①:( )+( )=( )

生②:( )-( )=( )

生③:( )×( )=( )

生④:( )÷( )=( )??

 3、學生在嘗試與評價活動中、發現與認識計算器上的各種的功能鍵,感受到各種功能鍵的.魅力。

①開關、清除鍵。

②運算符號鍵。

③數字鍵。

④等號鍵

⑤小數點鍵?

【評析:學生現有的經驗是最好的切入點,教師着力引導學生在嘗試計算與討論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各種功能鍵的魅力。】

三、網上“在線計算器”的應用

 1、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性計算。

(1)請同學們在計算器上、輸入任意一個自然數(7)→×878→-765→×2→+20xx→-470→÷1756→( )

結果會怎樣呢?(課件出示)

(2)請同學們計算第一組同學早餐的價錢。(課件出示)

生①:3.00元

生②:2.00元

生③:1.50元

生④2.00元

生⑤:2.50元

生⑥:2.00元

生⑦:2.50元

操作過程:輸入3.00→+2.00→+1.50→+2.00→+2.50→+2.00→2.00=( )屏幕上呈現的15就是結果。

 2、教師引導學生在計算中感受一些數學規律。(課件出示)

(1)1+2+3+4+?+98+99+100=( )

(2)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學生在嘗試計算與討論的實踐活動中獲得:(課件出示)

第(1)題:就是50個101是多少。101×50=( )。

第(2)題:積的中間位就是1的個數,如:11111×11111中間位就是5,中間位前面是1234,中間位後面就是4321。以此類推,不需要計算,就知道得數。

 3、鞏固練習:教材第27頁第3、4題。

【評析:網上“在線計算器”的應用,其實是老師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全班只有10個計算器,不過師生恰到好處地嘗試了網上研究數學之樂趣,陶冶學生之性情,使神奇的計算工具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四、本課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會使用計算器了嗎?它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與快樂。同時,我們嘗試了網上研究數學問題,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數學起源生活,服務於生活,數學原本就是趣味無窮。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第1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範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的教學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數據,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説,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武術隊的服裝。圍繞購買服裝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用畫“正”字法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4.結合統計,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難點是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比較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畫“正”字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統計數據的全過程。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經驗通過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

四、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需求:

以學校準備為武術隊隊員購買新的服裝引入全課。在師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數,從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學會整理:

(1)初次嘗試:同桌合作,嘗試分段整理。此時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在交流中進行方法的最優化,提出畫“正”字法整理。

(2)再次嘗試:同桌繼續合作,但規定整理的方法,用畫“正”字的方法整理。學生操作中教師巡視,收集資源。在資源的對比中,體會畫“正”字分段整理時的注意點,如:合計的意義,統計表中日期的填寫等,讓學生初步學會畫“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顧總結:分段整理數據-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3.聯繫實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活動要求,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分析統計結果,説説知道了什麼

4.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1)第2題採用4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統計,第3題是獨立完成統計。過程與第1題一樣。

(2)介紹:你知道嗎?

(3)出示2、3題的兩張統計表,談談自己的看法。

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數據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數據(畫“正”字)——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教材內容: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的所有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高一級數的讀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數級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讀億以內數的讀法,並且弄清楚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為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和億以內數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讀億以內較大的數,特別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讀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時所出現的錯誤。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法難點主要表現在各數級中間或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必須讓學生明白哪些情況下讀0,哪些情況下不讀0。

教學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觀察法和發現法,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數的讀法原則。

2、本課在提問方式上,應多用啟發式提問,首先讓學生質疑,然後讓學生經過自身的經驗尋找解決的方法。

教學學法:

我認為本課的學法,應該是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為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複習舊知,先立後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複習舊知為基礎,喚起學生對個級(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印象。

二、設置問題,巧妙導入。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課前調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興縣人口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出課題(人口普查——萬以上數的讀寫)。

三、通過觀察,找出規律

通過獨立解決給定數的讀法,由一般數到特殊數(中間有“0”)的讀法探究讀數的方法。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先小組解決,然後組內彙報,最後集體找出錯誤並改正!

通過發現錯誤,找出錯誤,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讀數的方法。

(讀數時,先分級,再從高位讀起,億、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後面加“億”或“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適量完課後的習題,以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四年級第二單元《平移與平行》,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説課,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多提寶貴意見。

一、説教材

《平移與平行》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的有關知識後,來認識一組線之間的關係的第一課。在這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教材突破以往僅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平行線概念的做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線的認識上。學生畫平行線也變得容易,有利於學生把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給學生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強了操作活動,所以本課平行線的認識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體會平行線。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

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讓學生充分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學習用整體認識的眼光來觀察一組線,體會兩條直線間的距離相等的共同特徵。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來判斷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組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1.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藉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於探究。

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平行線的概念,從直觀上進行定義的描述,側重放在學生能夠意會,能夠認識。這樣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教材處理

1、主題圖、練一練1處理,課本在主題圖下抽象平行線,學生已有線的認識,已有一些實際生活例子。這節課安排在課件2鉛筆平移後,結合練一練1,進行學生操作活動。這樣組織,給學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訓練,豐富學生的感知,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正確建立起兩條直線的內在關係,又為後續教學埋下伏筆。

2、對練一練2處理,主要是整個圖形的平移,關鍵是找斜的一組平行線。這個練習還是強調平移得到平行,考慮到學生已有這樣的認識,因此刪除了這個練習。

3、對學生實踐活動處理:找立體圖形中找平行線,從立體圖形上尋找平行線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線要困難得多,這裏有從面上找的,比較容易,也有隱藏在面的對角線上的平行線,學生找這樣的平行線就非常困難,而且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可以安排在數學實踐活動課進行探究比較合適。因此本節課不利用這個實踐活動。

四、説教學過程

1、認識“平行線”

2、判斷平行線

3、折一折創造平行線

4、找平行線、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

5、畫平行線

設計意圖: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在教學達成

1、精心預設,關注數學問題的動態發展

為什麼你移動的.這麼慢,而且這麼小心?(認知的關鍵處)

你覺得畫平行線最應該注意什麼地方?(問題的難點處)

2、駕馭教材,關注數學知識的動態生成

活動1:學生小棒移一移,體驗平移過程。

活動2:折一折創造平行線,拓寬、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不管是窄窄的,還是寬寬的,不管是斜的,還是正的。只要兩條直線間的距離相等,它們就是平行線。)

活動3: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找平行線。(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提升一個新高度,關注學生知識的動態生成。在棋盤中橫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豎着的也是,這兩組斜的也是)

3、感受數學,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滲透。

移平行線、折平行線、畫平行線、檢驗平行線等一系列操作活動,教師進行引導滲透,學生主動參與到有效學習的全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中感悟數學思想,努力做到學生有體驗,有啟發,有發展。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簡單的週期》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根據物體的排列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什麼圖形。

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教法與學法:

1、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

2、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結合生活,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三、教學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序:第一部分通過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卡通動物導入新課;第二部分在現實情境中,獨立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不同的習題和方法,使學生對解決這類習題的方法得到提升;第四部分是運用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五部分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欣賞介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規律。第六部分是遊戲,拓展學生思維。

1、創設情境,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了學生熟悉的串珠活動,先串綠色,再串黃、藍、紅色的珠子,並按順序又出示了一組,讓學生猜接下來我會串什麼顏色?其實這時學生已經體會到我是按一定的順序串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很快地能猜出我接下來要串的顏色。然後指出,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找規律。使學生先初步明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利用串珠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我出示了2組後,學生腦海中已經建立了有規律排列的表象,因此學生都能猜對,進一步感知物體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從而把這樣的感知運用於例題圖中,讓學生找出規律。]

出示了例題圖,讓學生觀察,説説場景中有些什麼,初步感受彩燈、彩旗、盆花這些物體,觀察這些物體的擺放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從對這些物體的觀察中發現,這些物體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正因為這些物體擺放整齊有規律,才會這麼賞心悦目,使學生體會數學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規律的積極性。[在這裏,我原先讓只學生説一説他們擺放的規律是什麼,但我覺得應該在課件中演示出來這樣的規律,於是我加上了一些圈來表示,達成統一的認識。]

2、自主探究,理解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出示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9盆是什麼顏色的花?理解題意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來。

在這一過程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由於不同的學生在許多方面存在着差異,學生想出了多種辦法,有的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畫出是藍花。這些方法都能解答這一題。但重點我討論了學生提出的計算的方法。用19÷3=6(組)……1(盆)。根據這個算式,先讓學生具體地説一説19、3、6和餘數1各表示什麼。學生很清晰地進行了表達:一共有19盆花,以一盆藍花、一盆黃花、一盆紅花為一組,共分成了6組還多一盆。我緊着提問,根據這個算式你又是怎樣判斷出是藍花呢,把學生的重心引到餘數上。體會到第19盆花就是第7組的第1盆,因為每組的花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看每組的第一盆是什麼顏色就可以了。[在講解的過程中,我還利用課件用圈表示出這19盆花,每3盆為一組,分成了6組,讓學生一看就知道剩下的一盆是第7組的第一盆。]

[在探究盆花的擺放規律時,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了創新意識。通過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樣的解決問題策略。並注意引導學生不斷地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3、獨立嘗試,選擇方法

接下來我讓學生先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繼續探索解決彩燈的第1個問題。在交流中,學生有的還是用了畫圖的方法,有的用了計算的方法,隨即我提問,為什麼不用推想的辦法呢?從而讓學生理解推想的方法只適用於兩個物體為一組的規律排列。於是排除了都用推想這個辦法的簡便性。接着問學生那第20盞是什麼顏色的燈呢?這回大多數學生都體會到用畫圖的.辦法非常麻煩,於是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到用計算的方法上來,體會到計算的簡便。其中求第23盞彩燈是什麼顏色的算式中沒有餘數,這裏就要讓學生重點理解説一説沒有餘數表示了什麼,讓學生總體地瞭解有餘數時及沒有餘數時的判斷方法。[在這裏,本來課件中顯示出來的是用不同顏色的圈代替彩燈體現它的規律,現在我覺得直接在這個圖上表示出來更清晰,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小題着重是讓學生判斷體會出用算式計算的簡便。接着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讓學生用算式計算彩旗的題目,讓學生做完後觀察這幾個算式,發現得數的規律,當得數是幾時就是每組中第幾面旗的顏色。在這裏我也覺得在彩旗的圖上用圈把它呈現的規律體現出來比較明顯。因為這裏我發現有少數學生還是以為這是兩面旗為一組的,這樣比較清晰。

接下來我通過三題的排列規律出示定義:像上面這樣同一事物依次重複出現叫做週期現象。接着我讓學生你能舉例説説生活中的週期現象嗎?

學生口答後,教師出示圖片欣賞(生活中的週期現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總結全課中,讓學生説説你有什麼感想與收穫,有什麼想説的,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規律都是週期性規律,在碰到這樣的規律時可用計算來解決問題。然後再讓學生欣賞一些生活中的規律,體會它的美及在生活中運用,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興趣很高,但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7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練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2、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3、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平行線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説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對平行線的認識,會用三角尺和直尺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

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和一組平行線。會利用畫垂線和畫平行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回憶一下,什麼叫平行線?

2、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我們怎麼樣才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平行線

板書課題:畫平行線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步驟: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將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着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2).將三角尺緊貼着直尺移動位置,再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第一步畫出的直線平行。

可以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畫一組平行線,然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對方畫的是否平行。

3.小組活動:

在你所畫的這組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全班彙報

小結: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學生彙報

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

學生認真觀察後敍述畫平行線的步驟

學生畫一組平行線,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

小組討論後全班彙報

複習所學的平行線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使學生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4.小組討論:怎樣畫一個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

長方形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

相鄰的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全班彙報組內研究的畫法:

先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再過兩個端點在線段的'同側分別畫兩條與它垂直的2釐米長的線段,最後把兩條線段的端點用線連接起來。

三、鞏固新知:

1、獨立畫一個邊長是4釐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學的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自己設計一幅圖畫。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畫平行線,你有什麼體會

五、作業:68頁4題

學生討論畫法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説畫長方形的步驟。

使學生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通過練習,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複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二、説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徵,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三、説教學設計

1、情景中創造圓

課的開始,創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為點,3米長的範圍上去尋找,這一環節,讓學生獨立去思考,並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徵

通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並且有無數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徵,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徵,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為什麼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徵

6、迴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迴歸情景問題,並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徵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2、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接着,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最後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藉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二、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運用了“創設情境——操作活動——建立模型(這節課主要是建立線的模型)——實踐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發現生活中哪裏有線?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引出課題: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有直的,有彎的,數學中同樣也有直的線和彎的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直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播放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圖片,讓學生説説孫悟空手裏的寶貝是什麼?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兩端分別點一個點,表示金箍棒的兩頭,從而認識線段,並介紹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接着追問學生,金箍棒有什麼本領?並及時通過動態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頭放在地上,讓它向另一個方向延伸,從而認識射線。再在黑板上畫一條線表示金箍棒,一端點上端點,讓它向上變長,讓學生體會它可以變得無限長,我們是畫不完的,所以只畫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後讓學

生繼續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橫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麼方向延伸?讓學生試着到黑板上畫這樣的線,並認識直線。這樣,藉助金箍棒的神奇變化,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三種線的特徵,並加深了對“無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門、射燈、斑馬線、鐵路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圖形的特徵,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進一步區分三種線,

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課件向學生出示表格,讓他們明確這三種線的特點:端點、延伸情況、與直線的聯繫。我先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為一小組共同商討,把商量好的結果填寫在表中。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找出三種線的聯繫與區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這三種線特點的理解,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三種線的讀法

在教學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和線段時,由於前面學生對這幾種線的特徵以及端點的概念比較明確了,再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線為什麼只能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本環節我先對線段的讀法作以示範,然後射線和直線的讀法讓學生自己嘗試,並説説為什麼射線要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

(五)實踐運用,強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要求學生獨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練習,如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3)線段CD長5cm。()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這些內容更有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探究其特徵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判斷正誤的練習中,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徵更進一步紮根於學生的頭腦中,昇華成認知;在“試一試”、“量一量”活動中,讓學生把認識用於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技能。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既富有挑戰性,又較易達到目標,這樣設計,較高地達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