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來源:文書谷 2.8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認識ie》是學前班拼音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的內容。本課共兩課時,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是認識複韻母ie,讀準字音;第二是學習ie的四個聲調;第三是掌握ie的字形,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ie;第四是聲母與ie的拼讀練習,認讀相關詞語。第五是初步認識整體認讀音節ye。本節課我主要是陳述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正確認讀、書寫複韻母ie,學習ie的四個聲調,區分複韻母ie和ei。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複韻母ie,能正確認讀ie及其四個聲調。

2、能正確書寫ie,區分複韻母ie和ei,牢記字形。

3、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學習拼音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正確掌握ie的發音方法,認清字形,,

(四)教學難點:讀準ie的四個聲調。

(五)教學準備:拼音字卡、課件、圖片。 二、説學情

學前班的孩子天真活潑,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容易被新穎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對於拼音教學來説,就要根據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設計,變枯燥的拼音符號學習為愉快的學習體驗之旅,激發學生的學習拼音的興趣,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説話和聽講習慣。

三、説教法、學法

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是兒童的天性,本課我主要以活動與遊戲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1。寓教於樂、趣味學習

根據學前幼兒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同有趣的遊戲、兒歌、比賽等形式結合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中去學習。

2。以學生為主體,先扶後放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如,在教讀ie的四聲的時候,我

先領着學生讀,當學生基本掌握髮音方法後,我通過“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學生來領讀,這不僅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而且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3。聯繫生活,學會應用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努力地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學習音節,如,學習ie的四個聲調時,我啟發學生把韻母的讀音與相應的字、詞聯繫起來,iē———椰樹的椰,椰果的椰;i———爺爺的爺,iě———田野的野,你是學生我也是學生的也;y———樹葉的`葉,夜晚的夜,作業的業等等。引導學生將所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這樣他們才會學得更主動、更快樂、更有信心。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 、複習環節,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圖片請生説對應的複韻母兒歌,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2、遊戲:摘星星

活動方案: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課件出示學過的複韻母拼音,看哪組的學生先準確地讀出來,就給那一組貼上一顆星星,結束時那組星星最多即為優勝組。

二、新授環節,掌握新知。

(一)學習ie及四個聲調

1、課件出示椰樹圖,引出複韻母ie,教師先示範發音方法,再結合兒歌:椰樹椰樹ie ie ie”讓學生進一步體會ie的發音方法。

2、多形式練習ie的讀音。

分組讀,單個開火車讀,教師注意聽學生的發音,及時糾正發錯的音。

3、學習ie的四個聲調。

“ie的調號該標在那個字母的上面?”(複習標調歌,請學生思考後回答),課件出示四個聲調,師生一起讀四個聲調。

4、説一説那些漢字的讀音與ie的四個聲調讀音一樣?

5、出示相關圖片,用相關字詞鞏固ie的四個聲調。

6、請學生上台帶讀ie的四個聲調。

7、打亂順序指名讀帶聲調的ie。

(二)學習ie的寫法。

教師先示範板書, 學生用手指書空,再讓他們在書上練習書空,最後再請個別

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師生一起評價。

(三)區分ie和ei

區分複韻母ie和ie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課件出示字母請小朋友觀察他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髮言後,師總結,出示兒歌:“小e 在前ei ei ei,小 i 在前ie ie ie。”讓學生結合兒歌發現他們的讀音不同,區分兩者的字形,加深印象。

三、遊戲環節,鞏固難點。

遊戲:找朋友

方案:將分別寫有ie的四個聲調和ei的四個聲調的拼音字卡發到學生手中,教師任意出示一張拼音字片,並説《找朋友》的口令“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朋友在哪裏?”幼兒一邊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裏!”一邊快速拿出相應的卡站起來,並大聲地讀出卡上的拼音,誰最快誰就是勝者。

[設計意圖: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説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根據幼兒心理特點,以遊戲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靈活是必不可少的。]

四、課堂小結,回顧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回顧本課的學習內容,表揚課上學習突出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 五、説板書設計:

認識ie

iē ié iě iè

ei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長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説長江》主題歌歌詞。《長江之歌》是一首情詩,詩詞意境博大深邃,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抒發了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讚美之情。

《長江之歌》是一曲關於長江的頌歌。整首詩歌從兩個方面來寫:第一部分(第1節)是寫實,從長江的地理特點出發,具體寫出了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巨人般的氣概。第二部分(第2節)則重於抒情,歌頌了長江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奔騰不息、力量無窮的磅礴氣勢。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後兩次出現,重複吟唱的“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2句表達了對長江讚美、依戀的真摯感情。反覆吟唱的藝術渲染節奏感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而且這2遍重複是感情的昇華,語氣第2次比第1次更強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對祖國、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

詩歌採用形象、凝練的語言,句式整齊,節奏輕快,極富感染力。並且運用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讀來大氣磅礴,氣勢恢宏。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和一定的預習能力,教師只需對個別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如:乳(rǔ)、哺(bǔ)、滌(dí)等。對於詞語理解,五年級學生已習得了不少方法,詩歌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自學,而在課堂中就可以爭對個別重點字詞結合課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盪滌、磅礴等。

通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因為這是一篇主題鮮明、琅琅上口的詩歌,可以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説説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而對於詩歌中較難理解的重點詩句,則鼓勵學生提出自己還不理解的詩句,與全班同學共同探討。

對於這些較難理解的重點詩句,如:“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等句,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理解詩句中的關鍵詞,並結合蒐集的相關資料,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最終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不僅僅是對詩句內容的膚淺理解,而更進一步落實到思維的訓練,情感的昇華。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學科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學情,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目標一:能在閲讀中自主識字,讀準字音,積累“丰采”等詞語。

能在閲讀或預習中自主識字,並讀準字音,如乳(rǔ)、哺(bǔ)、滌(dí)、贊(zàn)等;能聯繫課文理解詞語,如:丰采、哺育、盪滌、磅礴等。

高年級的生字教學不像低年級一樣,會在課文後提供統一的生字表,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高年級的生字教學就沒有必要了。對於一些易讀錯、易寫錯的字,教師仍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而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教師應結合語境,聯繫課文幫助學生理解。

目標二:能朗讀和背誦課文。結合有關長江概況的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詩歌原為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系列片《話説長江》的主題歌詞,詩詞意境博大深邃,主題鮮明、氣勢磅礴,節奏感強,極富感染力,讀來琅琅上口,充滿激情。而且《長江之歌》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壯宏偉,似長江般洶湧奔騰。這樣的詩歌,學生們極易投入熱情,他們也愛讀、愛背、愛唱,通過學習詩歌,最後讓學生們朗誦或演唱,不僅能使學生們油然而生豪邁的愛國熱情,更能讓學生體悟語境之美以及語言之精髓。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預習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在課前預習課文,查找資料,特別是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這樣在課上就可以讓學生結合預習,結合有關長江的發源、流域、資源以及長江的歷史、文化等,讓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這樣,在理解詩句“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時,就可以從長江的發源和流域談起;理解“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時,就可以結合長江的歷史(長江炎黃子孫的關係、長江與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關係)來理解。這樣,文章重點詩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標三:知道課文通過對長江的描寫和讚美,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江之歌》氣勢高昂,節奏鮮明,主題明確,全詩緊緊圍繞母親河──長江展開,歌頌了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巨人般的氣概以及古老悠久的歷史和奔騰不息、力量無窮的磅礴氣勢。全詩滿溢着中華兒女對母親河、對偉大祖國真摯、自豪的讚美之情。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應注重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體會、感悟詩歌情感。所以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關鍵句深刻內涵的基礎上,要鼓勵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同桌合作朗讀,經過反覆朗讀、背誦、朗誦之後,可以讓學生學唱《長江之歌》,高昂的歌詞與激越的旋律相結合,勢必帶給學生刻骨銘心的感受。

四、教學設計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學目標之後,我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了如上設計(詳見關於教學設計部分),着力體現以下三點:

(一)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營造激情氛圍

本詩是《長江之歌》的歌詞,歌頌了滔滔不絕、氣勢磅礴的母親河──長江。在引入時,播放長江江水奔騰入海的錄像,讓學生一下子就能被這幅奔流不息的壯觀景象所吸引、所折服,並利用地圖,加深學生對長江自西向東橫貫整個中國的印象,進而油然而生豪邁情懷,利於詩歌學習。

在初步瞭解長江,出示課題之後,播放《長江之歌》,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詞,將學生的情緒帶入一個高潮,引出學生的激情,並使他們產生一種學習詩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與詩歌達成初步統一。

在理解重點詩句,感悟內涵之後,學生們的思維深度被進一步拓展。這時,他們的情感與詩歌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產生情緒上的又一個高潮。這時,組織學生配樂朗誦詩歌、學唱歌曲,為他們澎湃的情感開拓一個突破口,營造出激情的課堂氛圍。

(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這首詩歌,需要了解“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等重點詩句,而這就需要對長江的發源、流域、歷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學習本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在理解詩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談談對詩句的理解,其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一定指導,難點詩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昇華愛國情感

本詩中心明確、氣勢昂揚、富有激情,是一篇難得的朗讀佳作。適宜以讀代講,以讀代悟。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與分析,將自己的感悟強加於學生,而是應該注重讓學生在朗讀的實踐中體會、感悟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在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後,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交流朗讀方式。可以採用:自己朗讀課文、同桌合作讀、小組讀,最後可以採用配樂詩朗誦、學唱《長江之歌》收尾,將課堂帶上一個高潮。

對於《長江之歌》這樣的佳作,五年級的學生通過預習、教師指導、小組合作之後,對文章的內涵已經能夠掌握。這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詩歌中的愛國熱情。從而營造出激情氛圍,昇華情感。

説課稿 篇3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記敍了作者葉聖陶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遊覽順序記敍的。整理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説課稿,歡迎閲讀!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二冊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下面我從説教材與資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環節來説這節課。

一、説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台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説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

﹙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説教學過程

1、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説:“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説:“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説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説:“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啟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音像激情,啟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説:“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説,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説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為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為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中八年級十七章第一節“反比例函數”。我將從如下步驟進行。

一、説教材

1.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反比例函數”的第一節課,是繼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之後,二次函數之前的又一類型函數,本節課主要通過豐富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並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從中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因此本節課重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轉化,建模。

2.學情分析:對八年級學生來説,雖然他們已經對函數,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以及應用有所掌握,但他們面對新的一次函數時,還可能存在一些思維障礙,如學生不能準確地找出變量之間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以及如何從事例中領悟和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人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從現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係,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説教法

本節課從知識結構呈現的角度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建立了“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清晰地再現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於是,從教學內容的性質出發,我設計瞭如下的課堂結構:創設出電流、行程等情境問題讓學生髮現新知,把上述問題進行類比,導出概念,獲得新知,最後總結評價、內化新知。

四、説學法

我認為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函數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類比、轉化、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親身經歷函數模型的轉化過程,為學生攻克難點創造條件,同時考慮到本課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也考慮到概念教學要從大量實際出發,通過事例幫助完成定義。

好學教育:

因此,我採用了“問題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體設置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並隨着問題的深入而跳躍。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首先提出問題

問題1:小明同學用50元錢買學習用品,單價y(元)與數量x(件)之間的關係式是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在課開頭,我認為以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裏説出顯而易見的答案,便於增強學生學好本課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愉快地進行新知的學習。

問題2:我們知道,電流I、電阻R、電壓U之間滿足關係式U=IR,當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數式表示I嗎?

(2)利用寫出的關係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當R越來越大時,I怎樣變化?當R越來越小呢?

(3)變量I是R的`函數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問題2是一個與物理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設計便於使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相聯繫,增加學科的相通性,另外通過本題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變量之間的關係,問題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再同桌交流,最後小組討論並彙報,此問題中的(1)(2)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對於問題(3),老師要給適當的指導。

問題2的深化:舞台燈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陽光燦爛的晴日變成濃雲密佈的陰天,或由黑夜變成白晝,這樣的效果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學生可以根據問題2以及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問題3:京滬高速公路全長約為1262km,汽車沿京滬高速公路從上海駛往北京,汽車行完全程所需時間t(h)與行駛的平均速度v(km/h)之間有怎樣的關係?變量t是v的函數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好學教育:

問題3是一個行程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討論,最後列出正確的函數關係式,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係的數學模型,為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打基礎。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1.出示問題

想一想,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這個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補充、完善的過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他們的新發現,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期間教師就是他們的合作者、引路人,邊聽、邊問、邊指導,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啟發學生建構新知

反比例函數的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係可以表示成y=k/x(k為常數,k≠0)的形式,那麼稱y是x的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自變量不能為0!

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y= k/x(k為常數,k≠0)

反比例函數的變式形式:k=yx,x=k/y(k為常數,k≠0)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這種從不同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數學模型,再進行抽象得出概念的過程,並非教師所強加,而是學生通過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動中得以提升,體現類比、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把本節課推向高潮。

(三)反饋練習,應用新知

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我設計了基礎過關和拓展訓練兩類練習題。

1.基礎過關

(1)下列函數的表達式中,x表示自變量,那麼哪些是反比例函數?每一個反比例函數相應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此題較簡單,以口答的形式進行,設計的目的是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麪向全體學生的教學,並告誡學生判斷一個函數是否是反比例函數不能單從形式上判斷,一定要嚴謹認真,同時也完成了隨堂練習1。

好學教育:

(2)做一做

①一個矩形的面積為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是xcm和ycm,那麼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頃,人口數量n逐年發生變化,那麼該村人均佔有耕地面積m(公頃/人)是全村人口數n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下表給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b.根據函數表達式完成下表。

表略。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通過三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舉個反比例函數的實例嗎?與同學進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數,求m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

問題(1)是一個開放性的題,既解決了隨堂練習2,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問題(2)能助於學生抓住關鍵點,澄清易錯點(反比例函數中k≠0),並且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四)歸納總結,反思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與同伴進行討論。

(如:你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什麼困惑?應注意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通過問題式的小結,讓學生再次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五)推薦作業,分層落實

必做題:課本第134頁習題1、2題。

選做題:已知y與2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1,求:

(1)y與x的函數關係式。

(2)當x=4時,y的值。

(3)當y=4時,x的值。

好學教育:

【設計意圖及教法説明】作業以推薦的形式進行,必做題體現了對新課標下“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要的數學”的落實,選做題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名師點評】

説課者對本節課的特點把握較好。無論是教材的分析,還是學情的瞭解;無論是重點的把握,還是難點的確定;無論是目標的定位,還是時間的分配;無論是資源的選擇,還是教學的構想都能夠圍繞內容進行宏觀性説課。

然而,從這次説課中也不難看出存在的問題:設想中的不少環節均沒有得到體現,實際效果離設計相差不小。也許過於想要達到預期效果,在準備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所以教學設計雖然體現了精講多練,實時檢測,但還是效果一般。

另外説課中教師操作技術不熟練,板書不夠端正,肢體語言的多餘動作、類似口頭禪的多餘話較多,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對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是根據前蘇聯著名童話改寫的。課文寫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時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啟示人們要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二,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想像豐富,對童話充滿興趣,對《七色花》應該喜愛。他們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和寫作基礎,可以讓他們充分地自我發揮。

三,説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瞭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運用想象,並模仿課文的語句進行仿寫。

3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後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懂得幫助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教學重點:

瞭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腿腳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的語句,運用想象,引導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實現什麼願望。

四,説教法

1,重視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2,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發展想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運用圖文對照、誦讀體會、討論交流、讀寫結合等方法幫助學生全面

達到教學目標。

五,説學法

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讓學生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讀寫結合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説程序

1.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我做小老師,檢查詞語認讀情況和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3.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重點設計了兩個問題:珍妮小姑娘分別用七朵花瓣實現了哪些願望?你認為哪個願望最有意義?為什麼?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羣學的學習方式以及小組展示個人展示相結合的展示方式,完成了學習目標瞭解了七色花的神奇作用,懂得了幫助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的道理。

4,拓展昇華,讀寫結合:小練筆《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5,總結提高。

結束語:《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我們自然不能得到童話裏的這朵神奇的七色花。但是,只要我們有着一顆善良的心,所有的美好願望就都能成為現實,七色花就在我們心中。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着“家庭生活”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旨在教育學生孝敬長輩、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文中充滿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誦課文,難點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藴含的道理。

(從章節聯繫上整體分析知識結構,分析了本課的內容、特點、難點。)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目標及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知識)目標:

⑴認識“胖”等13個生字,會寫“看”等6個生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⑴繼續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⑵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⑶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針對課後的“説説做做”)

3、情感目標:

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長輩,主動幫長輩做事,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讀好疑問句和感歎句,以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三、説教學流程

1、活動激趣,導入新課:

⑴看手:請學生伸出小手,看看誰的手是胖乎乎的。

⑵畫手:請學生上台,把手壓在黑板上用粉筆畫輪廓。

⑶誇手:説説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誇誇自己的小手。

⑷揭示課題,學習“胖”字。

⑸扣題目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他們在無意中轉入正題;扣題目質疑設置懸念,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⑴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剛才提出來的問題。

⑵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⑶指名説説: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解決?(問老師、問同學、藉助拼音等,在這裏瞭解學情,進行學法滲透)

⑷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説説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可以結合組詞、擴詞、造句。分頁標題#e#

⑸檢查學習情況:

①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認讀。

③出示單個生字,認讀。

④交流識字反法,老師相機重點指導讀準“拖”、“幫”等字的讀音;認清“牆、替、鞋“等字的字形。

⑹做遊戲鞏固識字。(舉個例子説遊戲方法)

⑺送生字寶寶回家。同桌一起讀課文,互相正音。再讓中下生開火車讀課文,重點檢查他們是否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裏,安排學生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對生字的學習,由詞到字,再回到課文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教學中穿插遊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更主要的讓學生在玩中鞏固識字。

3、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⑴自由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⑵彙報讀後自己知道的內容: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本身的需要。讓學生合作學習,能培養合作能力,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增進情感溝通與智力互補,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接下來我安排學習合作學習課文。

⑶合作學習課文。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待會兒全班想辦法解決。

⑷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全家人為什麼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

全家人為什麼喜歡蘭蘭的小手?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引導看圖,用插圖幫助理解;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引導聯繫生活實際,舉例—學生很快就會理解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邊讀邊想: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朗讀感悟、教師點撥來解決問題。既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初步質疑、解疑的能力。

4、品讀課文,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⑴自由選擇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再讀給大家聽,然後引導全班進行評議(舉例説明)。這種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的方法,能逐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⑵指名朗讀。同樣一句話或一段話,讓多名學生讀,讀後分別説説自己為什麼這樣讀。學生個體不同,對文本的理解和朗讀的處理也不一樣。(只要學生説得有理,而不偏離課文的意圖,我就沒有強求一致,而是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分頁標題#e#

⑶角色朗讀。四人小組先分角色朗讀;再指定一組或兩組展示讀,讀後引導評議。

⑷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讀是積累語言、感悟文體的根本方法,是閲讀教學的主旋律。本課對話較多,如果沒有讓學生進行朗讀實踐,學生就無法理解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5、重視積累,拓展延伸:

⑴完成課後的“説説做做”。(簡單説步驟)

⑵説一説:蘭蘭長大後,會幫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你的小手長大後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

6、指導寫字:

⑴出示範字,同桌互相認讀、組詞。

⑵引導觀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⑶讓學生提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師生重點探究。

⑷學生練習寫、評議。

⑸簡單的字讓學生自己揣摩,寫一個,同桌互評,再寫一個。

7、佈置作業:

⑴以“我有一雙巧巧手”為題,畫一幅畫,並寫上一句話。

⑵回家後,用你的小手幫家裏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觀察他們的表現。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六,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這首寫景小詩別具情趣,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鬆愉悦的感覺。

對正常學生來説,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能夠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但對盲生來説,缺乏視覺感受使他們對春天的感受間接而模糊,影響了他們對詩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在教學目標當中,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歌中藴涵的詩人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點。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難,難的是盲生由於失去了視覺這樣一個主要的觀察途徑,就使得他們對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誦讀。為突破教學難點,課前先後三次帶領盲生到校園裏觸摸春天,感受春天,重點觀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種的花兒,為課堂上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製作了課件,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為低視力學生和全盲學生營造優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圍,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語引入

用優美的音樂和語言,娓娓道來,達到這個環節的目的`——未入詩句先入境。

(二)、理解詩意,品讀想象

在這個環節中分成了三個小部分:

1、自學古詩,理解詩意。這首詩內容相對來講比較容易,所以通過學生自學和交流討論,再加上老師的點撥指導,就可以了。

2、品讀語言,想象畫面。這個部分主要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理解,再結合學生觸摸春天的經驗感受練習説話、指導朗讀,從而達到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導吟誦,理解意境。通過聽男女聲朗讀、自由練讀、老師引讀、個人配樂讀等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三)、拓展閲讀,體會感悟

出示兩首不同角度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視野,讓學生體會感悟。

(四)、回顧感受,佈置作業

通過視頻回顧自己在觀察春天時的感受,將這首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作業的設計,同樣也體現了盲學生對這首詩的獨特理解和對春天的感受。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我的説課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文本理解:

本文記敍的是一箇中國維和觀察員的兒子給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先生寫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親雷潤民於1994年犧牲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赴伊拉克—科威特作為軍事觀察員)。作者用飽蘸血淚的筆觸回憶了遠赴異國的父親與家人的最後見面的情形,也以極其痛苦的語言描述了爸爸回來後的場景:“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着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覆蓋着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作為兒子,父親的逝去讓其刻骨銘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對和平的強烈渴望。於是,作者由此及彼,聯繫現實:在懷念父親的同時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戰爭還在時刻威脅、蹂躪着這個美好世界。為此,作者以一箇中國孩子的視角,致信加利先生,強烈表達中國孩子的呼聲——“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本文語言懇切,字字充滿血淚。但是本文的敍述中充溢着較多的“官方語言”,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説,似乎顯得過於老成持重。不管怎樣,但是文本中透露出的對父親的“真情”卻是純粹的,也讓每一位讀者為之動容的。

二、設計理念:

語文的性質決定語文不純粹是人文的,如何體現語文“本體”,要切實注意文本語言,給予學生語言的滋養。語言與精神的發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濃烈、飽滿,主題極為鮮明,教學中須恰當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則很容易濃了情感,荒了語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調子”,極易滑向思想道德“説教”的泥沼。為此,“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策略,教學中要緊扣語言,引領學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讓學生在情感與語言的和諧共振中詮釋“和平”的內涵,建構“有意義的課堂”。

就這篇課文而言,文字就極具感染力,很多老師在範讀課文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但是要在沒有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的國小四年級孩子內心能產生強烈的震撼,必須要藉助恰當的媒體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場面,有過猶豫。因為現在的孩子裏戰爭太遙遠,讓他們瞭解戰爭是一件難事。用上這樣就能激發大家對戰爭的仇恨,從而對作者失去父親的悲痛有更深的體會。但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對和平的嚮往,讓學生接觸過多的血腥場面,難免造成負面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凱旋、卓越、瀰漫”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聯合國維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體察中體會“我”失去父親的悲痛,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內涵。

3、能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説教材: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讀中領悟作者的感情,在讀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瞭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五、説教學準備。

由於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本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因此,在上課前,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準備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六、説教學程序及教學理念。

崔巒老師曾經説過:“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個教學環節,藉助多媒體課件,情景導入新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無論是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為此,我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經過選擇,整和、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戰爭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接着我讓學生談感受引出了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引出了: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聲?他為什麼發出這樣的呼聲?(相機板書:和平)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解決問題,學上彙報解決問題的情況。

第四個教學環節品讀感悟痛失父親。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首先圍繞雷利之所以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是因為他失去了父親,那他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學生自由讀書,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勾畫出來,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愛家庭、有知識、愛和平。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板書的用一句話自豪地介紹爸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擁有這樣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驕傲與自豪。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假如爸爸凱旋歸來時的幸福與快樂,與爸爸的靈柩歸來時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閲讀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迷惘到頓悟;由“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的過程,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角色的換位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爸爸的回來,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與文中角色合而為一,與作者一起懷念父親,一起悲憤,一起渴望,一起呼籲。不知不覺中游歷於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痛恨戰爭,渴望和平。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無限的渴望”這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讀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靜氣地讀中感悟父親的崇高與偉大,在整體聯繫的讀中理解呼籲的重要。比如,理課文的第三個自然段時,採取了創設情景朗讀的方法,老師和學生一起呼籲,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着什麼。啊,我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媽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領學生一次次的呼喚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感情,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在此基礎上,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雖然犧牲了,但他還掛念着和平。但世界就會因此而太平了嗎?由此引出本課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昇華學生的情感,我給學生補充了大量的事實資料,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了戰爭的場面,學更具體的感受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更激發了學生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疑難問題,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老師又讓想象着戰爭中兒童的殘象,向發起戰爭的人發出了和平的呼籲。體現了以讀為本,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並相機板書:和平和平。

第五個教學環節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讀體會雷利的呼聲後,我問到:作為新世紀的兒童,為了讓世界充滿愛,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你們想做點什麼呢?讓學生融入文本,進一步昇華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們為維護和平而努力的媒體資料,讓學生體會到“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不僅僅是雷利一個人的呼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學生體會到在不遠的將來,和平之花一定會開滿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會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