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模板五篇

來源:文書谷 2.7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揭題引入

1、出示圖片:圖上畫的是什麼?

板書:小柳樹和小棗樹説説兩種樹的特點。

2、今天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起來到了這裏,成為我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看看學完課文後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興趣讀】

二、朗讀質疑

1、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比賽讀課文。指定段落讀,要求:吐字準確、聲音宏亮。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討論問題。【鍛鍊學生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麼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麼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説的話,體會他倆有什麼不一樣。

⑴、當小柳樹吐綠、發芽兒、長葉之後,他看着小棗樹説了些什麼?態度怎樣?“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樹怎樣?—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⑵、當小棗樹結滿棗子,大家在樹下品嚐棗子的時候,小柳樹是怎樣想的?讀一讀。小棗樹責怪、取笑他沒有?而是在小柳樹一再追問下她才開口。讀一讀小棗樹的話。“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説,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小棗樹怎樣?—寬宏大量,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6、評價讀:小柳樹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説説你的.根據。

7、分角色朗讀全文。【在品詞品句中理解課文,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的生長特點,通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體會它們性格的不同,通過比較明白小柳樹前後表現不同。】

四、實踐活動

説説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同學,説説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醒。

五、課堂總結

1、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2、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我們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你能不能用一組成語來告誡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

六、板書設計

15小柳樹和小棗樹

細腰綠枝彎彎曲曲發芽早光禿禿不結果結棗子

得意、驕傲寬宏大量

不懂禮貌發現別人優點

説課稿 篇2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三篇文章。本單元是寫人記事的散文單元,而本文是梁實秋選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構思而成的,通過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表達了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文章開篇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的先後順序進行敍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語言風趣而又飽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擬定一課時。

一、教學設想:

通過分析梁啟超先生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引導學生學習敍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和白描技法,以品文來品人。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和白描的寫作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啟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敍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敍中加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説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

本文的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根據文章的這一特點,我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瞭解梁實秋的高超寫作技法,加深對梁啟超的。

整體把握課文時,採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之後採用問答法,由學生髮言、總結;針對教學重難點,立足課文,討論探究,用情景激勵法,分析法、點撥引導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點評誦讀,體味文章情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所學的白描技巧。

四、教學過程:

1、從梁啟超的歷史功績導,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

2、讓學生在默讀中感知人物形象,圈點批註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瞭解梁啟超演講時的形象和性格特點。

3、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故事背景,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體會人物特點。

4、通過讓學生表演性範讀,凸現人物演講技巧的高明,品味文章簡約風趣的語言和作者的真摯情感。

5、蒐集梁啟超事蹟,使人物形象更加,以便讓學生全面瞭解他的人格魅力。

6、佈置小作文,要求運用白描手法描述一位老師上課情形,突出人物。

説課稿 篇3

一、學什麼?

1、教材分析與教學資源整合

《口耳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一的第2課,屬於象形字歸類識字。所要學習的12個字按人體的器官、動物、天體和物象、植物分成四類。語文書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並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每個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大致過程,以便讓學生理解字義,認清字形,初步瞭解漢字的造字規律。

2、學生學情分析

剛學完拼音,開始認字,學生興趣很高,但一年級學生又很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我們班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膽子也比較小,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

3、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識記漢字,應在辨認字形中瞭解字義,結合字義瞭解,識記字形。並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認識“口、耳、目、日、月、火、羊、鳥、兔、木、禾、竹”12個生字(本課時完成),會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豎、撇、捺”三種新筆畫。

② 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理解字意,認清字形,

③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4、教學重點:識記12個生字,會寫“十、木、禾”三個字。

難點:區別“木”和“目” 。

二、怎麼學?

1、教學理念與設計思想

設計理念-------美國教育家華特曾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不能變成學習“語文書”。從生活中學,我們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可發展的學習者”,與生活“銜接”起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煥發鮮活的生命力。 新課標要求,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設計思想--------以學生為主體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一個“成為孩子們學習時夥伴,玩耍時的朋友”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學程序,通過創設情境、遊戲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尊重學生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也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我力求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識字的興趣,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安排教學環節,讓孩子們能始終處於興奮狀態,讓抽象的漢字和枯燥的認字過程成為孩子們愛做的事,使識字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提高識字效率。

2、學法指導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過程,必須然是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和幫助學習者自己學習。因此,我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制定以下教學方法:(1)遊戲激趣法 (2)圖字結合識記法 (3)合作、互助法

三、教學實施步驟:

1. 故事導入,激趣激情。

2. 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3. 互助學習,識記字形。

4. 趣味鞏固 ,拓展練習。

四、具體實施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激情

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的:由學生感興趣的可愛的烏龜圖片引入龜甲,告訴學生:,遠古的人們都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龜甲”,上面刻着許多奇怪的圖案,考古學家説這裏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你們猜猜,會是怎樣的故事呢?設置懸念後,伴着輕柔的音樂開始講故事。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在講這個由12個象形字所編成的故事時,相機出示象形字,然後讓學生猜猜這些象形字,讓學生觀察,知道象形字是我們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圖形非常象。這種古老的文字我們叫它“甲骨文”。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最後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一些有趣的漢字”,並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圖畫,拼拼音節,讀讀生字,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教老師、同桌。看哪個小朋友在最短的時間裏和這些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

2.抽學生認讀生字。

(三)互助學習,識記字形這個環節中我努力遵循新課程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觀察簡化字和古代象形字、實物的相似之處,從而自主探尋字理、發現規律、認識字形、明白字義,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圖文結合識字時,我讓學生自己將生字與生活中所指的事物進行相互對比,從而相互聯繫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含義,也突破了本課學習的難點。

1、在學習第一組生字時,我重點指導認記“目”字,作為範例。

(1)讀字看圖:認讀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麼關係。

(3)識記生字:小組討論:你是怎麼記住“目”字的?教師引導:“目”的字型與實物的外形的聯繫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裏面的兩橫表示眼珠。

(4) 師生共同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

2、學生按照學習方法同桌合作,學習其他三組生字。

3、學生彙報交流,自由説一説自己認識的生字,教師相機提示易忽略的筆畫。,如:“鳥”—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兔子長着短尾巴,豎彎鈎上有一點。 “禾”—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

4、區分“目”和“木”的字義。出示下列詞語讓學生讀一讀:目光、節目、木馬、樹木,讓學生結合熟悉的事物感知字的意思。

五、趣味鞏固,拓展練習:

在鞏固生字的環節中,先開火車檢查學生認讀情況,這樣檢查的面比較廣,再讓學生給孔雀塗色,達到練習鞏固的目的,學生積極性都很高。最後緊密聯繫課後練習“我會連”,舉了四個字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漢字意形結合的特點。

《新課標》強調要根據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進行識字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就必須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義識記,當漢字像詩像畫一般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才會印象深刻,不易遺忘,學習也會變得很簡單。

工作這麼長時間,只聽過別人的説課,自己説課還是頭一回,也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各位同行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愛護書籍》一課選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本單元以“愛讀書”為主題,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勤奮讀書、珍惜時間,愛護書籍,並向學生介紹了書籍發展的歷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愛護書籍的意識,養成勤奮讀書,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一看到題目就可以知道課文是以主要事件“愛護書籍”來命題的。課文主要寫了魯迅小時侯愛護書籍的故事。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愛護書籍,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美德。課文從“愛讀書——保存書——擦書、補書、包書”幾部分再現了魯迅先生的精神。全文按分-總的形式佈局。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讀書交流,培養朗讀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通過魯迅小時侯愛護書籍的故事,學習他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書的好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收集魯迅的相關故事

【學情分析】

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條件都很優越,多數學生不懂得珍惜學習和生活用品,學生們缺乏管理意識,自理能力差。《愛護書籍》中魯迅小時候愛護書籍的做法給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學時,引導學生主動閲讀文中的典型事例,感悟事例中包含的道理。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環境聯繫起來,感悟生活。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用生動的課件,生動的語言,嚴謹的教學程序,使學生始終充滿好奇,圓滿地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設計理念】

1、以“立方足於學生髮展,致力於學生髮展”作為語文教學核心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創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消除學生依賴膽怯心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通過引導、激趣與鼓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以利提高學習效果,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2、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葉聖陶先生提出:“教是為了不教”, 古人去:“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要發展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提出疑問,並儘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合作交流去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語文課上,我注意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採用課題引入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文題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直接切入文章重點。發揮學生閲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究,質疑問難,允許有不同看法,鼓勵創新,使學生全身心沉浸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做到、想到的,我從不越俎代庖。

3、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文本,找準切入點,進行語言訓練,發展語言。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培養情感。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含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新課依始,我力爭用親切飽含深情的語調,將學生帶到課堂中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導語我這樣設計:“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愛讀書,是一種美德,老師告訴你們:愛書,更是一種美德。我知道:凡是愛讀書的人都愛護書籍。今天,我們來學習19課《愛護書籍》” 。

老師板書課題,學生跟隨老師書空,齊讀課題後,老師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梳理學生的問題,將學生的問題總結為:“1、文中講誰愛護書籍?2、他是怎樣愛護書籍的?”打出課件,讓學生再次明確問題,明確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此環節中,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首先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到正確流利後,同桌合作互相幫助讀準課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朗讀能力。然後老師(配音樂)範讀,再次激起學生讀書的熱情,吸引學生用心感悟。學生認真傾聽,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解決第一個問題)老師簡介現代偉大作家魯迅生平事蹟(播放魯迅圖片,讓學生直觀認識魯迅)學生彙報關於魯迅的事蹟。最後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效果:達到讀正確、流利,為深入研讀課文作準備。

(三)、品詞析句,理解感悟。(解決第二個問題)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

學生彙報後,老師出示課件:“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對於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引導學生從三個事例中深入體會。

2、找出課文中能説明“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的事例。

學生彙報,老師板書三個事例

3、從魯迅的三個事例中,選一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例,仔細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標記符號,畫出事例中能説明“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的語句。進一步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仔細研讀,從具體語句中體會“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

4、彙報交流,互談讀書體會。

在學生自由選擇段落的基礎上,按順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沒想到的、説不到位的酌情引導,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第一件事:出示課件(教材“練”),學生填空讀。用空裏的詞説話。通過“魯迅讀書時不許弟弟動手摸,只許在桌旁看”説明他怕弟弟把書弄壞,弄髒、亂塗亂畫……他不怕弟弟生氣。他不怕傷和氣,傷親情,引導學生説出“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親情和友誼都寶貴”(課件)。

第二件事:通過“母親牀邊的紅漆箱子”原來是放首飾、錢財、貴重物品的,而現在放的是書,引導學生説出“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金錢、珠寶都寶貴”(課件)。

第三件事:出示課件(第三段:填“總是”,“輕輕地擦”,“仔細地補”變顏色)。通過兩個“總是”,引導學生説出魯迅小時侯愛書的做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養成了習慣。讓學生用“總是”説一句話。以此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

通過“輕輕地擦”、“仔細地補”引導學生明白“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任何喜愛和寶貴東西都寶貴。”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想象括號裏可以填寫那些詞語。最後得出準確的詞語應該是(什麼)。齊讀“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課件) 通過以上三個句子的訓練,學生至此已經理解了“魯迅小時侯,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這句話的意思。

5、學完課文後,配樂朗讀全文,達到更深層次的感悟。

(四)總結擴展。

(1)結合板書總結分總式構段方法。佈置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試寫一段話,以此培養學生的寫話水平,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完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説點什麼?此環節的'目的是滲透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學習魯迅愛書的精神和做事認真的態度,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書的好習

(3)你知道嗎?我們的祖先、前輩們使用的書不是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這麼輕便、這麼高級。出示課件:“殷商時代,(甲骨文);戰國秦漢時代,(竹簡和木牘);春秋末期,(帛書);東漢,(手抄的書);唐朝,(雕版印的書);宋朝,(活版印的書);近年來還出現了“會説話的書、視盤、帶香味的書,立體的書,縮微的書。”,隨着社會的發展,將來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書。書籍是人類的朋友!希望同學們愛護書籍!結語的設計是為了不孤立地教學這一課。把本單元的知識融合起來,對後面的知識進行滲透,同時拓展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附:板書設計

19愛護書籍

愛讀書——保存書——擦書、補書、包書 (分)

魯迅小時候,把書看得比什麼都寶貴 (總)

説課稿 篇5

坐井觀天説課稿課件

一、 説教材

《坐井觀天》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課文短小精悍,圖文對應,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淺顯易懂,學生能夠從中明白藴涵的道理。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我確定這一課時的目標有三點;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3個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充分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導學生看事物全面化,要實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認識3個生字,課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在教學中我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依據新課標精神,我運用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讀、説、練的教學思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

1、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考慮到低年級孩子認知比較直觀的特點,上課開始,我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走入課堂的慾望。

2、多種形式,認識生字、新詞

本文有3個要求認識的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關,由簡到難,第一關,學習生字,第二關,在新詞中認識生字,第三關,在句子中鞏固生字,這樣學生從字、詞、句中認識和鞏固了生字。

3、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然充滿朗朗的讀書聲,對本課的學習,我注重在指導朗讀上下工夫,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讀,邊讀邊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其次在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中,我採用了分角色讀、講讀,讓小朋友們體會到他們的感情。

深入到故事中,把自己當成青蛙或小鳥,練習分角色朗讀、表演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青蛙對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鳥的理解才是正確的。

4、拓展練習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他會跳出進口來看嗎?看到了什麼,開會説什麼?這樣留給學生思維的創造空間,培養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加強正確地引導。學會續編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