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來源:文書谷 1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説課稿 篇1

鳳村中心國小

一、説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燕子》是一篇語言生動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燕子美麗可愛的外形、輕盈的飛行、優雅的停歇,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表現了燕子的可愛,春天的美麗,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燕子、春天,對大自然的讚美與熱愛。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可愛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機(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自然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

(2)通過背誦積累優美語言。

3、情感與態度: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課文寫的是春天裏的燕子,因此,文章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然段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尤其是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引導學生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體會情景美和語言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五、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通過合作與交流等方法學習本課。

六、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燕子的外形特點,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深入探究,質疑解疑,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在這裏我要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七、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播放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歌詞裏的內容與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讓學生對“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讓學生很快地走進課文中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

2、先讓學生説説自己對燕子的認識;然後出示燕子的掛圖,讓學生觀察,説説燕子的樣子;最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中的景色,觀察遠處落在電線上的燕子、近處在空中飛翔的燕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要通過字典或輔導書自學,鍛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教師巡迴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並把犯有普遍錯誤的生字板書,正音。

2、指名朗讀課文,全班評讀,重點是讀準字音

3、讓學生自讀、思考每個自然分別講的是什麼,然後師生歸納。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熟讀生字,(可以師範讀生跟讀,生自讀,指名讀,分組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等)讀準字音並練習組詞。

2、分析識記生字字形,師範寫,學生練習書寫。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燕子的特點

1、細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再出示燕子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2、彙報結果(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 (總的特點:活潑機靈、可愛)

尾巴:剪刀似的

3、通過交流彙報,讓學生了解到燕子的性情特點是:活潑機靈、可愛,然後讓學生有感情地把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讀出來。

4、引導學生體會“湊”字的好處。

教師先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與學生一起邊敍述燕子的外形,一邊想象“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並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小燕子。讓學生體會一個“湊”字就傳神地寫出燕子的靈巧,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5、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抄寫生字。

八、説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 (總的特點:活潑機靈、可愛)

尾巴:剪刀似的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原則是簡潔,概括,重點突出,形式美觀大方,根據此原則,設計時,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個外形特點,看上去一目瞭然。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餘字,卻運用記敍、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乾淨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説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於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説,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閲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悦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理解、背誦、創新的學習活動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反覆誦讀,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瞭解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2、能力訓練點

通過誦讀,培養語感。培養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

4、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寫並體味意境。

難點:體會作者曠達樂觀的心境。

五、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問答討論法、創設情境法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學法

採用探究式,合作式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的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裏地理解文言文。

七、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2、簡介背景,放課文範讀錄音,提示學生注意正音。聽後回答:用文中詞語簡述作者的思路。這樣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3、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本課採用輪讀即一人一句,個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4、在反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合作分析問題。將學生每6人分為一組共同分析以下問題進行交流:

①作者何以夜遊?

②何以至承天寺?

③他為何不去找別的朋友?

④用原句回答寺庭步月,見到何種景色?

⑤可見其怎樣的心情?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學習。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視適當點播。每組推選一名發言人明確以上問題。這一個環節之後,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把握,為了由淺入深體會文章的精妙,突出文章的重點,還需仔細品味課文,引導學生體會描寫的高超。

5、細讀寫景的句子,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一幅月夜圖,進行交流。這時教師深入學生當中,及時掌握情況。畫好後請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對照圖畫結合想象描繪一下景色。組織全班同學評論。再與原文比照體會文中景色描寫的精練、生動。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該句比喻的妙處。找出句中的比喻關係,體會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景色。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於緊張分析中精神得到緩解,興趣再一次被激起。結合他們的想象,感受到了月色的皎潔、恬靜並理解了比喻的作用,完成了文章重點內容的分析。

6、當學生還沉浸在文章所描繪的美景中時,教師設疑,引起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來突破本文的難點。在此設計一個討論題:文中“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因為並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分組討論後會明白,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在哪裏,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點明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在此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中的“閒”應怎樣理解?學生就很容易體會蘇軾樂觀豁達的心境了。

7、拓展練習

你贊同蘇軾的人生態度,處世之道嗎?自由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

8、作業

①蒐集有關月亮的詩句。

②為蘇軾和張懷民在寺庭步月時設計一段對話。

③背誦全文。

9、板書

寺庭步月——事

庭中月景——景寧靜淡泊

樂觀豁達——情

八、説課綜述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通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並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於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竊讀》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課文通過描述小時候在書店竊讀的經歷,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竊讀”的心路歷程。這一組都是關於讀書的課文,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營造讀書的氛圍,體驗讀書的樂趣。編者將這篇文章排在本冊第一組第一篇與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善用內心獨白描繪心境,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這種理所當然的藉口,自我安慰,在書店裏開心地讀下去,有幾分童稚,還有幾分詭譫。在“竊讀”這種氛圍中,一方面享受閲讀的快樂,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周圍的環境,非常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心情變化,使人如歷其境。

此外,作者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等等。

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閲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劃描寫心理活動、動作的語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變化,理解並且學習主人公不怕困難、勤於讀書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朗讀、圈劃和討論等方法,體味竊讀的滋味。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寫人記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主人公熱愛讀書、渴求知識的精神。培養熱愛讀書的習慣。

4、教學重點:品味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感受作者在兩次“竊讀”過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變化,體味竊讀的滋味。

5、教學難點:比較兩次“竊讀”不同的經歷,體會“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深刻含義。

二、説學情

我所任教的這個班今年是周邊幾個村小合併而成,情況比較複雜,還好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朗讀的方法和閲讀形式。但由於他們大多數家庭的文化素養不高,家中幾乎沒有藏書,所以沒有多少課外閲讀的體驗,語言積累和語言感受力相對就比較缺乏。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的閲讀快樂,感受到書本的魅力,提高閲讀的興趣就可以了。

三、説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説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熟課文,查清生字生詞,把握文章脈絡。

(二)導入新課:(5分鐘)

1、電腦播放一些人們在閲讀知識的圖片,以學生為主。(設計意圖:讓同學直觀我們生活當中所看不到的一面,讓學生對讀書有一種新的認識)

2、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作者、課題)

是的,書不僅是一樣工具,更是一種超脱凡俗的心靈寄託,一種開發人類智慧的滿腔熱忱,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書,滋養着我們的血脈和骨肉,滋養着我們的靈魂和精神,滋養着我們的氣質和品格,沒有書的生活將黯然失色,沒有書的人生將會孤苦寂寞,那麼,生活中真的沒有書,或者書不能滿足於我們的慾望,該怎麼辦?我們今天來體驗林海音的竊讀經歷。(設計意圖: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全體朗讀全文,找找“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着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

(過渡語:好的,下面請大家一起朗讀一遍全文,找找看“我”究竟是怎樣竊讀的呢?並試着用一兩句話概括。四人小組交流。學生找出經典語句,教師用課件播放出來)(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更能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更能在閲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更能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閲讀的興趣。)

如:

①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第3段)

②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第4段)

③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第5段)

④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第6段)

⑤以雨天避雨為藉口(第7段)

⑥飢腸轆轆(第8段)

⑦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條腿支撐着,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第9段)

總結:作者童年時代真是煞費苦心,想方設法地去閲讀那些名著。

(四)、品讀賞析(15分鐘)

(過渡:通過剛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圈劃出描寫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你的體會。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請大家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兩方面入手圈劃出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指導朗讀。(在學生比較準確的説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1、速讀課文,思考:(1)“竊”的含義——偷偷的;(2)“讀”的心理——懼怕;(3)“記”的內容;怎麼記的?“我”竊讀時候的各種經歷;採用了倒敍的手法,遊山者為之賞心悦目的是峯巒起伏,為之驚心動魄的是懸崖飛瀑,賞文者喜歡的是盤繞於作者筆下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曲徑通幽的文章。運用倒敍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懸念迭起、波瀾起伏的妙處。(思考用課件顯示,這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着重講解。利用課件是為了更凸出、詳細地讓學生加深理解)

2、在你們的眼睛裏、在你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學生呢?(小組交流)

答:“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求知慾望強烈、卻因為生活的貧窮而買不起書,只能無可奈何地到書店裏“竊讀”。

小結:出於對知識的渴望,作者渴望讀書,由於家境的貧寒,作者無力購書,所以只好——竊讀。(生齊答)

(五)自主體驗、品析課文

1、自讀課文,圈劃出心理描寫的字詞句,並談談你的理解;

2、我們看書都是在窗明几淨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軟舒適的沙發上,這讓我們覺得很愜意愉悦,但是,作者讀書時的這種“懼怕”的心理恐怕是我們沒有體會過的,那麼,我們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閲讀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後一句話。

(課件出示:“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指導讀這句話,要求讀得堅定有力。並説説這句話的意思。(糧食哺育的是人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指揮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

作者的快樂源於能夠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於同偉人對話,源於感受着書香氣,源於從書本中吸取各種營養。——讀書長大。

(六)總結拓展

1、請同學説説學完本課後的感受(或者瞭解林海音竊讀經歷後的感受);

2、拓展(1)請舉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這樣熱愛讀書的例子;

(2)指出:我們應該珍惜、充分利用並積極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

(七)佈置作業

這篇文章對你觸動最大的是什麼?請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一篇100—200字的文章。

(八)板書設計、提綱挈領

板書是直觀教學的組成部分,我把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放學回家時到書店看書的經過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概括,使板書達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也一目瞭然。

説課稿 篇4

我所執教的內容選自人音版教材第七冊第四課《快樂的課間》之中的欣賞曲《乒乓變奏曲》、以及學唱歌曲《哦,十分鐘》。《乒乓變奏曲》的主題音樂取材於兒童歌曲《小小球兒閃銀光》,活潑歡快,表現孩子們打乒乓球時的快樂神情和熟練的球技。帶頓音的單聲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彈奏,靈巧輕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擋之下,一來一去。 《哦,十分鐘》是一首2/4拍,D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後,自由歡樂的心情。第一段節奏緊湊,曲調反覆出現這一音型,鮮明地表現了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課間輕鬆、快樂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調轉為舒展,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運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進。“哦,十分鐘”唱出了孩子們對課間十分鐘的由衷歡迎。

本課《快樂的課間》,我努力貫徹學習優勢的教學理念,以學生主體發展為本,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與創新體驗,增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和實踐能力,力圖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合作意識從而展現主體地位。本課教材的主題是“課間活動”,教學設計分點面兩條線進行。“課間”它是一個“點”通過讓孩子們説一説,做一做平時喜歡玩的活動,讓孩子在音樂課堂上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作為“面”上的一個擴展,更易於體現“貼近生活”,“適於學生”的理念,激發了孩子們內心的快樂,從而也增強了對“快樂”的體驗。

我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他們認知規律,突出課堂的藝術性、趣味性,注重過程,所以在課堂中創設許多快樂情境讓孩子去模仿、律動、體驗。讓學生在這種情境體驗中激發情感、觸動情趣,從而體驗到音樂所傳遞的快樂。

我希望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達到以下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乒乓變奏曲》以及學唱《哦,十分鐘》,感受和體驗在緊張的學習後由課間和音樂帶來的歡快的情緒。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演唱方法來表現兩樂段不同的情緒,並且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的情緒。 3、把音樂知識的學習穿插在歌曲欣賞中,初步體驗變奏曲的體裁。

本課的重點:1、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鐘!》,用歌聲表現出快樂的心情。

2、能正確聽出《兵乓變奏曲》主題音樂出現的次數,並哼唱主題旋律。

本課的難點:1、歌曲《哦,十分鐘!》旋律中的切分音節奏、帶圓滑線的旋律和後十六分音符的正確演唱。2、唱準歌曲中的兩個不同的結尾部分。

一、創設情境 觸動情趣。這個環節為導入,我創設奧運情境,從學生熟悉的奧運福娃入手導入欣賞曲《乒乓變奏曲》,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去選一選、聽一聽。這都是為讓孩子帶着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來到課堂,好的開始會給學生帶來好的狀態,使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渴望探究的情緒。也創造了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當然這樣設計也是為了很好的發揮學生的學習優勢,利用他們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所以這個環節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以趣感聽 激發想像。這個環節是欣賞教學。而這首欣賞曲最大的難點就是我想讓學生能體驗變奏曲的概念還有能數出這首樂曲變奏了幾次。其實這個知識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有點難度的,也是我對教材分析後給學生一個提高性的理論知識。所以為了增加其趣味性我首先和學生來了一次乒乓賽,用我們的手掌變身乒乓球拍依據不同音樂要素的變化給每個變奏加入不同動作,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1、隨後是主題旋律的欣賞,變奏曲最為重要的就是主題的辨析度,變奏都是在這個主題的基礎上加以音樂要素變化而成。所以在這個環節裏我給《乒乓變奏曲》的主題旋律填上歌詞請學生來唱一唱,並巧妙的運用乒乓球串連成的圖形譜幫助學生學習主題旋律,可謂是自創了一首《乒乓曲》,在引導學生在看、聽、動、唱等多項活動中,鼓勵人人蔘與,積極表演,引起情感昇華,為創造打下重要基礎。

2、接下來是體驗變奏,這是欣賞環節最難的一個地方,所以本環節我通過師生合作(感受變奏)、小組探究(畫出變奏次數)等合作模式,發揮學生合作優勢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豐富想象力創造力,在音樂中表達快樂!合作中還制定了一個圖表讓學生分小組創作,讓學生數一數“除了主題《乒乓曲》以外一共出現了幾次變奏呢?每次變奏可以用不同圖形表示嗎?”。但是這個環節上我存在了一些問題要好好思考,首先我覺得這個環節我上的有點操之過急,沒有讓學生個體先來好好感受音樂聆聽一遍音樂就讓學生小組之間開始合作,這樣勢必會讓學生聽不清楚教師的要求。應該在小組合作之前先讓學生個體來聽一遍數一遍,在進行小組合作。其次就是一個成果的展示,我運用的小組介紹並博覽的狀態,其實A4紙在黑板上顯示是非常小的,這裏運用博覽是毫無功效的,只要小組代表進行口頭展示即可。不過在活動合作中還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想像,鍛鍊思維,並感受到探究的快樂。

三、唱動一體 樂(lè)在樂(yue)中,這個環節是歌曲《哦十分鐘》的'學唱部分,音樂教學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靈感,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悟到音樂的藝術和情感。教師要善於引導、啟發、指導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對音樂作品進行“重新構建”,展開豐富想象,積極進行審美再創造。

1、教師律動學生猜活動,首先我在歌曲學唱之前伴隨樂曲進行有目的得體態律動,並不是直接讓學生去聽歌曲學唱,我通過打籃球以及轉呼啦圈的不同動作,讓學生在律動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變化,體驗樂曲音樂要素的變化。在這裏我還設計了一個很小環節就是在律動介紹後“請一個不舉手的同學回答。”因為我思考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可以照顧到後30%的學生,雖然這位學生並沒有回答對,但是我覺得她會認為老師關注到自己,在接下來的課堂裏肯定會更積極認真。

2、歌曲學唱,這個環節通過聆聽歌曲,教師範唱等,使學生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為歌曲演唱學習作鋪墊。通過師生接唱(跳格子)方式,有易到難,層層推進。表現了融洽的師生合作意識。接下來就難點教學,樂曲中有休止符和切分節奏,這些要準確的讓學生唱好都要教師下功夫去教。在難點教學中我並不是單純的把理論技能傳授給學生,而是融入到創設的情境之中,比如我才用情境元素加入一個聽的動作來解決切分音休止的難點,用旋律線用肢體動作來解決音高難點等,學生易於接受。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有一定聯繫的情境之中,體驗情境之美,給學生以美的體驗、美的享受、美的啟迪,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愉悦感,這正是創設情境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創設這種有趣味性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走進音樂,在教學意境中充分體驗音樂。在教師生動的語言和情景的引導下,由淺入深,歌曲的難點個個擊破。

四、鼓勵創造、活躍思維。這個環節是拓展創編環節,新課程強調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所以在歌曲拓展中學生需通過合作探究,獲得新知,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籃球賽入手,給學生一些引導的素材。並根據男女生不同的學習優勢,讓男孩子來表現打籃球的場景,女孩子來做小歌手演唱歌曲,這是一個很完美的合作。接下來我就發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主分小組創編,這也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身優勢(如演唱、表演等)。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快樂的課間”創編活動,有唱有動、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並使他們在此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及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及協調能力,發掘學生的表演才能,保護和激勵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積極體驗及成就感。但是教師在這個環節必須有很好的掌控能力,學生一創編就容易興奮必須給學生一定的要求和激勵性質,所以我在這個創編的環節上也給學生制定了創編要求,最後成效還算達到,但是也給我思考以後的課堂是不是更應該規範創編要求,讓學生文明有序的進行創編活動。

五、課堂小結 (播放自己學校學生課間活動視頻配上哦十分鐘音樂)

這是課堂的總結階段,首先我對學生的創編進行了評價。因為及時點評,能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創作表現,能激發學生的創作表現熱情,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體會成功的樂趣。但是在評價中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沒有很好的進行小組點評也沒有及時對優勝小組進行獎勵,這樣勢必會使學生失去對小組競爭的興趣。這一點需要我好好改進。因為激勵性評價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十分有效的。最後我播放了一個本校學生課間活動的視頻,並配上音樂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課間活動的美好。用這樣的形式取代以往教師用語言總結,甚至是呆板的問學生今天我們這一課你都學到了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總結不有趣且拖沓無效。學生被視頻吸引,馬上融入到真正到來的十分鐘,課堂就在高漲氣氛中結束。

本節課學生在一種熟悉快樂的意境中感受音樂。不是為“學”而“學”,把學生的認知和感情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具體生動的音樂活動引起學生的內心共鳴,從而用歌聲、表演、動作等把它表現出來。

而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課中我捨棄了以往為“教”而“教”的音樂教學模式。運用了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他們感興趣的素材內容去刺激學生。引導、啟發學生在聆聽音樂、表現音樂時對音樂作品進行“重新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保持持之以恆的、較穩定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為本”的原則,併發揮學生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整體學習的學習優勢,將知識的學習融入音樂活動之中。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使學生入情、入景、動情、想象,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表達他們的創造性,豐富他們的經驗,促進想象力,發展思維,激發創造力和創造熱情從而感悟音樂課堂所帶來的快樂。

説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大班幼兒的一個以眼睛為主題的活動,題目叫《我會保護眼睛》。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類智慧的窗口。然而,許多幼兒都沒有深刻意識到眼睛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戴眼鏡的幼兒越來越多。為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此次《我會保護眼睛》活動。

二、活動目標

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稱。(認知)

2、創編“眼保健操”,體驗大膽表達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情感)活動重點:指導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難點:創編眼保健操。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帶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

2.物質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一副自制的太陽鏡,眼睛的結構圖、對視力有益的食物圖片、掛圖《眼睛生病了》,上面貼滿膠帶:幼兒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個。

四、教法

下面説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學法

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觀察法、②遊戲法、③討論評議法、④感知體驗法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五個環節:

(1)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3)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4)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5)創編“眼保健操”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説教材內容: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國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本課上承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下連後三篇散文。課文以遊蹤為線索,記敍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為中心,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本文可使學生提高朗讀技巧,積累語言,明白遊記散文的寫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説學生

九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喜歡朗讀語言優美的寫景。本課語言生動易懂,學生可以在讀中領略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單元的目標是要學生學會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而《鼎湖山聽泉 》又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本文當作這一單元的範文,具體指導學生如何“吟哦諷誦而後得之”,為此教學本文時把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作為教學的重點,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為教學的難點。特擬定以下目標:

1.能從“聽”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聽泉的句子,並能説出每次聽泉的感受。

2.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二、説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時我採用了分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運用多媒體展示圖表和音樂。

三、説教學過程:

(一)比較激趣,自然導入

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學的起點,也從“聽”字入手。

組織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一詩,提問:這首詩是從哪個感官角度來寫的?從詩題上哪個字就知道?(視覺 —— “望”)

明確:通常寫景以目賞為主,聽覺的心處於次要的地位,然而謝大光在賞泉時卻來個顛倒,主要從聽覺來寫,讓人們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顯得空靈多姿。下面我們就跟隨着作者一起去遊覽鼎湖山,一起去聆聽鼎湖山美妙的泉聲吧。

(二)自讀思考,整體感知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通過:

1、初讀課文,通過自由放聲讀,讓學生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標出文中四次聽泉的有關語句,並完成下表:

時段泉聲特點產生聯想

第一次近黃昏、過了寒翠橋

第二次進山後

第三次補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後,進行圈點勾畫。

3、交流填表,評價朗讀。(重點朗讀前三次)

(本環節以“聽”字為抓手,通過找出四次聽泉的地點、泉聲的特點和產生的感受來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進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聽泉,有詳有略,作者重點描寫了第四次聽泉,請同學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讀第8節,要求: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2、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泉聲的'?請結合具體的語句來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把草叢中淌過的小溪聲比作提琴聲,寫出了聽到的泉聲柔曼的特點,這是作者深夜聽泉聽到的第一個層次。

3、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改為“草叢中淌過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 仿照上句改寫後面的三個句子。説説作者為何先寫喻體後寫本體。

4、作者從聽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結合課文説説你是如何理解的。

組織學生讀後先在書上做批註,後小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由四次聽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讀,讓學生品味時教師可以給出例句,引導學生從關鍵詞、修辭、結構等不同角度來賞析寫泉聲的語句的精妙之處,教給學生賞析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然後在此基礎上來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創意朗誦:

1.這麼美妙的泉聲,這麼深刻的道理,這麼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鳴,請以小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來朗讀第8節,朗讀時可以進行創新,形式由各小組自己設計,比一比哪一小組的設計最新穎。

2.組織教學: 朗讀準備:四人小小組自行設計。

請二到三個小小組朗讀 其他同學評點(評點依據:設計是否科學、新穎,朗讀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齊讀。

4. 學生背誦比賽。

(單元目標就是“學會讀書——吟哦諷誦而後得之”,如何開展“吟哦諷誦”,要有具體的步驟,其實從整體感知時的自由朗讀,到研讀精彩片段時的大聲朗讀,到品味時的品讀,吟哦諷誦是一以貫之的,在此基礎上再來個“花樣朗誦”,就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媒體出示課文句子改寫成的詩(伴古箏曲《高尚流水》),引導學生朗讀。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

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

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

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

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

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還有一些泉聲/遠近高低/輕重緩急,

是/泉水繞過樹根,

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

(五)對聯小結:

1、根據課文內容請你修改老師創作一副來贊贊鼎湖山泉的對聯,更歡迎創作一副新對聯。

泉聲泠泠淙淙滋潤萬物 泉水隱約洗滌心靈

2、指導:老師明確對聯的特點,如不僅字數相同,且詞性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結構要一致等。提示根據課文內容上聯可寫泉水,下聯可從泉聲方面對。

3、組織學生修改和創新,小組交流推薦,被推薦到的同學把下聯寫在黑板上,全班同學評價,評選出優秀對聯。

(寫對聯要求較高,既需要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要了解對聯的特點和要求。通過寫對聯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錘鍊字詞的能力。)

(六)佈置作業:

以“聽雨”為題寫一片斷,要求仿照第8節“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一段,用比喻的修辭從各個角度來寫雨聲,寫出雨聲的層次感。

(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從仿寫片段開始。)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的縮影,是課文的精華,為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溪水隱約潤萬物 泉聲泠淙滌心靈”簡潔明瞭,提綱挈領。

五.教學體會

對慶雲寺一節的教學有些倉促,不能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其美景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但是這些可以在課後練習中涉及。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56-57頁教學內容,一個實踐活動課——製作年曆。這節活動課是學生掌握了年、月、日知識後的綜合應用。在製作過程中,學生會輸出大量年、月、日的知識,經歷從年具體到月再具體到日的過程。體現了年月日之間的內在聯繫。這節實踐活動課可以説既是對年、月、日這一單元知識的總結,又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與趣味性。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觀察、發現、分析、交流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喜歡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等。這些都為本次活動的學習得於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我為本課設定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複習鞏固本學期所學的年、月、日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製作年曆,掌握年曆的一般製作方法和注意點,培養學生動手設計製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有用”、“數學就在生活中”、“數學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活動重點:掌握年曆的組成要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製作能力。

活動難點:掌握年曆的製作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本課通過五個實踐活動來體現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在觀察發現、分析、交流、操作、評價中學習,鞏固對年、月、日的認識。老師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指導上充分體現在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上,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説活動教具準備

教師:**年年曆卡,多媒體

學生:每人蒐集一份或多份舊年曆;水彩筆以及製作年曆需要的材料等。

四、説活動過程

(一)實踐活動一:展示收集的年曆。

同學們,老師發現有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收集的年曆了,想不想展示並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年曆?請大家一飽眼福吧!(讓學生到前面來依次向全班展示並介紹)。

生1:我收集的年曆是今年的掛曆,一個月一張,可以掛在牆上。

生2:我收集的是一本台歷,一天一張,放在桌子上,用起來很方便。

生3:我收集的是一本萬年曆,裏面的內容課多啦,有很多年的年曆呢!生4:我收集的年曆只有一張,全年12個月的都在這上面。……

(預設:如果學生沒有出現這麼多種類的年曆,我就用來演示)

同學們收集的年曆可真不少!有的是單張的,有的是整本的;有的可以掛在牆上,有的可以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這些年曆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生1:年曆上都是12個月,都是從1月到12月,都有星期……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依次整理出製作年曆所需的知識。

(設計意圖: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年曆,通過收集年曆,展示年曆,一方面讓學生更多,更直觀地瞭解年曆的形式、結構,另一方面也為學生自己製作年曆啟發靈感,打開思路。)

〈二〉實踐活動二:準備製作年曆。

大家收集的年曆這麼漂亮,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個?

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結合你們小組帶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説出你們的製作方案。

學生彙報不同的製作方案。

在製作之前,你認為有什麼困難呢?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這裏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彙報。)

生1:今年的年曆已經有了,我提議製作明年的年曆!不過,我們還不知道明年1月1日是星期幾。

是呀,萬事開頭難,不知道明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幾,從哪兒開始寫呢?

生2:我有辦法,看今年的年曆,只要知道今年最後一天是星期幾就可以了!然後讓學生看今年的年曆,判斷出明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六。

你真會動腦筋!還有其他困難嗎?

我們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有幾天。

對呀,二月可是個特殊的月份。明年二月有幾天呢?

生3:因為**年是閏年,根據四年一閏的特點,******年都是平年,二月都是28天。

生4:我想用彩筆來區別節日,可我知道的節日太少了?

如果有學生收集了節日,就讓學生展示,如果沒有,我就可以出示。

假如在製作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什麼困難,隨時提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提出製作困難,可能更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更實際一些,一般來説,學生提出的困難,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會影響製作過程。所以要先提困難,防患於未然。)

〈三〉實踐活動三:分組製作年曆。

1、激發製作興趣:

剛才,我們共同解決了製作年曆可能遇到的困難,下面大家就大顯伸手,製作出體現自己小組特色的年曆吧。請大家分組製作,製作前,組內成員先進行合理的分工,咱們團結、有序地進行。

2、各小組開始製作。

3、教師巡迴指導,瞭解製作情況。(對小組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

(製作年曆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有了興趣就會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探索與創新。因為學生前面有了制月曆的基礎,並且手中有很多的年曆當樣品。這裏我就沒有提出過多的要求,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製作出有特色的年曆。)

〈四〉實踐活動四:召開“年曆展示會”

1、各小組推選代表介紹本組作品,為展示會做好準備。

2、展示會開始

同學們,大家好!**年年曆展示會現在開始!哪個小組願意展示本組的年曆,請舉手。注意:由於本次展示會的參展作品眾多,請着重介紹本組製作的年曆的特色之處。

小組1:我們設計的年曆非常別緻,每一個月都寫在一種動物做的卡片上,。

小組2:我們設計的年曆沒有他們的漂亮,我們12個月都做在一張紙上,用起來非常方便,可以隨身攜帶。

(開辦年曆展示會,讓學生身處在一個展示交流的氛圍中,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教師進行活動總結。

〈五〉實踐活動五:總結年曆的作用

大家制作的年曆如此精美,那麼,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什麼呢?

生1:可以選幾個掛在教室裏,用來查日期。

生2:可以將全班同學的生日圈起來,給過生日的同學送去祝福。

生3:可以將老師的生日,爸爸、媽媽的生日,重要的節日都圈起來。

生4:可以根據年曆制定學習計劃。

……

(課講到這裏,水到渠成地過渡到年曆的作用。從學生的發言中,我們聽到了學生的自信,學生的友愛之心。)

〈六〉總結延伸

看來,年曆的作用還真不小!通過這節課的製作、交流、欣賞,你一定有許多收穫,假如你又有了新的製作思路,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來實現它。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帶問題離開課堂,繼續進行學習與探索。)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把學生的作品貼到了黑板上,這樣更讓學生有成就感。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給於指正。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這次説課活動。這對我來説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感謝各位老師在百忙之中來此予以指導。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對我的説課內容提出寶貴意見。

我説課的內容是平面向量的教學,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第一冊下,教學內容為第96頁至98頁第五章第一節。本校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來彙報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幾何背景,是解決幾何問題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後,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轉化為向量的加(減)法,數乘向量,數量積運算(運算率),從而把圖形的基本性質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向量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有着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學生了解了物理學中的有關力,位移等矢量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向量的深入學習。為學習向量的知識體系奠定了知識和方法基礎。

(2)教學結構的調整

課本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一課時,首先從小船航行的距離和方向兩個要素出發,抽象出向量的概念,並重點説明了向量與數量的區別。然後介紹了向量的幾何表示,向量的長度,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同時深化其認知過程和探究過程。在教學中我將教學的順序做如下的調整:將本節教學中認知過程的教學內容適當集中,以突出這節課的主題;例題,習題部分主要由學生依照概念自行分析,獨立完成。

(3)重點,難點,關鍵

由於本節課是本章內容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本章的基礎。為了本章後面知識的學習,首先必須掌握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向量的本質:大小與方向。所以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是這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是為高一後半學期學生設計的,儘管此時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多數學生對向量的認識還比較單一,僅僅考慮其大小,忽略其方向,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我認為向量概念也是這節課的難點。而解決這一難點的關鍵是多用複雜的幾何圖形中相等的有向線段讓學生進行辨認,加深對向量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新大綱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合理需要,我從三個方面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向量,零向量,單位向量,共線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會用字母表示向量,能讀寫已知圖中的向量。會根據圖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線,相等。

(2)能力訓練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歸納、類比、聯想等發現規律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共同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Ⅰ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啟發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突出以下兩點:

(1)由教材的特點確立類比思維為教學的主線。

從教材內容看平面向量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與物理學中的有向線段,矢量的概念類似。因此在教學中運用類比作為思維的主線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以及發生與發展的過程。

(2)由學生的特點確立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

通常學生對於概念課學起來很枯燥,不感興趣,因此要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希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要多表揚,多肯定來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基礎較好,思維較為活躍,對自主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等探索活動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Ⅱ教學手段

本節課中,除使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外,我還使用了多媒體投影儀和計算機來輔助教學。多媒體投影為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提供了平台;計算機演示的作圖過程則有助於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更易於對概念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Ⅰ知識引入階段---提出學習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

由生活中具體的向量的實例引入:大海中船隻的航線,中國象棋中”馬”,”象”的走法等。這些符合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由實例得出有向線段的概念,有向線段的三個要素:起點,方向,長度。明確知道了有向線段的起點,方向和長度,它的終點就唯一確定。再有目的的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向量的概念及其幾何表示。

(3)討論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後進行歸納,深化,之後向學生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麼?

②向量之間能否比較大小?

③向量與數量的區別是什麼?

同時指出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研究和學習的主題。

Ⅱ知識探索階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1)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線向量,並且規定0與任一向量平行.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規定零向量與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條件。

(2)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通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練習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簡述理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