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説課稿模板10篇

來源:文書谷 6.92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説課稿模板10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第一課時。 下面談一下本節課的設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縱觀整個國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並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後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條件的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數學思考: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使學生掌握證明與舉反例是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感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書寫表達,體會幾何思維的真正內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邊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時它又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聯繫,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是本節的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較多,綜合性較強,能靈活的運用判定定理證明平行四邊形,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例題講解時,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根據題目中具體條件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根據分析法解題程序從條件或結論出發,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靈活掌握熟練應用各種判定定理會有幫助.

二、教法學法分析:

鑑於教材特點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於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着輕鬆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藉助實物教具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本堂課立足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讓學生經歷發現,説明,完善的過程,培養其操作説理、觀察歸納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驗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在複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提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從舊知識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也為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探索方法,發現新知

⒈ 提出問題後我安排瞭如下兩組探索題

探索一、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麼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説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並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 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説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後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後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三)範例點擊,應用所學: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例1、 ABCD的對角線AC,BD交於點O,E、F是AC上的兩點,並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例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要及時查缺補漏,規範解題格式,讓學生着重講清判斷的理由,起到及時鞏固判別方法的作用。同時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機動)演練題:在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CD的中點,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機動題,時間允許就在課堂完成。本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平行四邊形判定,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讓學生反覆認識,學會分析,此題完成後,學生已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1.課本P97“練習” 1.

設計意圖:題1的綜合性,靈活性比較強,學生能夠順利解決,對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大有好處。

(五) 佈置作業,專題突破1.課本:P100 習題19.1 4,5, 2.選做 :P100 習題19.1 10,12

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預習:探究: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精神,“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作業時給出有梯度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通過題2的探究,讓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更多的判定方法。為下節課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礎。

(六).評價分析: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説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於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你們想聽嗎?想聽,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2、 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着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鍾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為什麼?那麼俞伯牙的琴彈得那麼好,人們就會稱他為——琴仙。而鍾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課文,把握節奏

1、 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 指名讀文。

3、 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奏美。現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奏。

4、 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奏。

三、 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⑴作為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鍾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繫剛才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於是他就對着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現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鍾子期。就是因為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⑵彙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理解“善哉”這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讚歎的意思)

③ 用讚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 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瞭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 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樣的情景嗎?

③ 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裏不單隻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裏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① 出示詞語生讀。

② 現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讚歎到:善哉—(引導學生説句子)

③ 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圍會缺少讚美聲嗎?為什麼他偏偏視子期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⑸此時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歎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過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為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着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⑴齊讀句子,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⑵這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絃,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 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 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麼?

2、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 此時。你一定已經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 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説些什麼?寫下來。

5、 “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着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 板書設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鍾子期 必得之

《伯牙絕弦》説課稿

一、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六、説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創設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感受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地補充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説,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一。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説課稿 篇3

本節課我從下面五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是在學習過電路、電路計算、家庭電路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教材中所談到的對人體的安全電壓、觸電事故的發生,需要前面所學知識為基礎,所以本節課既是舊知識的應用又是新知識的探索。面對電氣化普及的社會,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在以後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學生能瞭解日常安全用電常識,規範日常用電行為,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瞭解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瞭解觸電事故的發生,瞭解安全用電的原則。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後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準則之一,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對於觸電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於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根據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點,考慮到九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本節課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採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程序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事例引課

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一幅人體觸電事故發生的圖片,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具體事例引課比泛泛而談的語言引課更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以真實的事例教育學生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導出課題。

(二)師生互動——知識的學習

1、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

人體也是導體,對於人體的觸電現象學生較易理解。基於這一點對本知識我設計下面的師生互動過程:

(1)教師提供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對人體的影響(危害)和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值的大小兩方面數據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公式U=IR推導出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既應用鞏固了舊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師向學生介紹不是每個人的電阻都一樣大,而且同一個人的電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從而着重指出:一般情況下,36伏以下的電壓對人體才是安全的。培養學生嚴謹的求知態度,感受科學的辨證關係。

2、觸電事故的發生

觸電事故的發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採取下面的具體做法:

(1)學生閲讀課文,對觸電事故有一個初步認識。

(2)通過媒體的動態效果展示觸電的類別的圖片(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發生)讓學生觀察、分析圖片,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羣體的思維討論得出觸電類別及其觸電原因,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採取討論這種學習方式也符合國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有張有弛。

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圖中哪些是低壓觸電?哪些是高壓觸電?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從架線杆、標誌等方面分析)

②由圖中看出低壓觸電是接觸零線還是火線造成的?低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③由圖看出高壓觸電是接觸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還是靠近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3)引導學生小結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及發生的原因。

(4)練習:

①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為什麼要串接在火線上?開關為什麼要安裝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

②高壓輸電設備上為什麼要有“高壓危險”的示警標誌?如發現高壓線落在你附近,你怎樣離開才比較安全?

通過以上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辨證關係。

(三)總結歸納——得出安全用電原則

通過學習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替。從而完成本節教材的重點。

(四)達標練習

1、要求學生閲讀課文圖3—47,鞏固知識,加強安全用電意識。

2、請個別學生談一談自己身邊存在的為了防止觸電而採取的措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

四、作業佈置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結合本節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特點,我給學生布置課題為《家庭安全用電的研究》這一研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板書設計

本節內容由人體觸電講到安全用電,實質是圍繞一個電壓、兩種情況、一個原則講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安全用電意識的目的。我採用這種脈絡式的板書,便於教師總結歸納,也便於學生學習的系統化、網絡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和講述,其中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希望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此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三、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課件、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學具準備: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四、教法和學法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五、教學程序的設計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六個部分:

流程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2分鐘)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家和學校兩點之間很多條路,只有中間一條路是直的,用紅色的線段表示;其它路線都是曲線。

啟發學生思考:小明從學校回家,走那條路最近?為什麼?

這一環節充分地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髮現,這條路因為直,所以近。使學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情境中滲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流程二:反覆體驗,認識線段(8分鐘)

這個流程分三個層次教學。

首先是直觀感知:請學生把桌上的棉線拉直,觀察棉線的形狀。

第二層次,通過講解和變式練習,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講解:像剛才的那條路,和我們兩手之間的這樣直直的一段線就是線段。手捏住的棉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

在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你認為線段的特徵主要有哪些?線段的端點是怎樣表示的?

改變棉線的方向和形狀:這樣是線段嗎?為什麼?

通過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線段的本質特徵。

第三個層次:迴歸具體,找線段。

請學生在身邊找一找有哪些線段?摸一摸線段的特徵,和同桌説一説線段在哪兒,端點在哪兒?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曲直對比和變曲為直,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通過感知實物,再由抽象回到具體,學生通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從而對線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認識。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節教材是本課的第一框,開篇避開“自律”主題,通過《你已經長大了》短文導入,引發學生思考,突出長大“不應該逃避責任,不懂就去學,不會就去問,要學會自我教育”。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是剛進入國中學習的學生,前一課學生學習了《新天地新感覺》,對全新的國中生活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自己長大了。

三、説教法

以“小組合作討論式”教學為主,讓學生自主構建學習討論小組進行討論,老師給予適當引導。

四、説學法

每個學生參與一個小組的學習討論,通過閲讀課本短文,體驗長大帶來的酸甜苦辣,思考長大意味着能夠承擔責任,學會自我控制,抵禦種種誘惑等。

五、説教學過程

1、回憶前一課《新天地新感覺》學習內容,回味長大的經歷,引入新課。

2、讓學生分組,閲讀課本內容陳志剛和魏曼雲的話,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以下問題:

①作者對長大怎樣認識?

②你怎樣看待長大?

③你認為自己長大了嗎?

3、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選出代表講述自己長大的經歷,告訴大家自己對長大的理解。

4、感悟角,欣賞《我真的已經長大了》,感受作者對長大的理解,認識到長大不僅是身體的長高,年齡的增長,更多體現在自立自強,尊重理解他人,主動承擔責任。

5、小結

通過本課學生,同學們都知道自己長大了,這就意味着我們要學會自我教育,關注自己每天有沒有進步,勸戒青少年不要在心靈上拒絕長大。要自立自強,尊重理解他人,主動承擔責任。

六、説板書設計

我長大了

從國小生到國中生

從少先隊員到向共青團組織靠攏

能底氣十足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人們驚異的眼神

小孩子們羨慕樣子

自我約束

控制自己的情緒

自己的事自己做

對自己言行負責

承擔更多的責任

七、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都知道自已真的長大了。

2、由於學生初步涉及自主討論式學習方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討論學習,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量變與質變的原理這一框題既是對第二課發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展的狀態,即回答“事物是怎樣變化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自覺處理好這一框題與第二課,第三課及第四課各框題的關係,引導學生把握其內在聯繫,有助於對學生進行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識記量、質變的含義,理解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能以正反兩種實例,説明為什麼必須堅持適度原則,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要重視量的積累。

⑵能力目標:本課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的能力為主,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善於聯繫,聯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覺悟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分析問題,為下一框題進行正確的方法論、人生觀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教學難點: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發生了變化,也會引起質變。

二、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在課改新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在充分估計學生的課堂反映情況的前提下,運用小遊戲、漫畫及具體事例,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獲得能力,提高覺悟。

(二)學法;

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單獨學習轉為合作學習,獲取學習轉為探究學習,是新一輪課改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啟發思考和組織學生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樂於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習動機,我設置了小遊戲——請三、四位同學到講台上“吹氣球” 比賽,讓學生參與課堂的開講導入。這樣,不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而且使學生帶着一種積極的求知慾和參與探究的熱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説課稿 篇7

☆行為應得體(板書)(重點)

1、視頻觀看——你有過這樣的行為嗎?

提問:①平時生活中,你是否看到過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②這些行為對嗎?它們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③我們應該怎樣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況怎麼辦?

①遇見同學時,應該…… ②回答老師問題時,應該……

③進入別人房間時,應該…… ④家中來了客人時,應該……

⑤同學走上頒獎台領取獎品時,應該……

⑥上課遲到了,進教室前,應該……

⑦在圖書館看書時,應該……

⑧立正時,應該…… ⑨坐時,應該……

⑩行走時,應該……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的設計意圖在於通過視頻可以讓學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體的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意識到行為得體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將意識轉化為行動,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為。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儀表應大方(板書)

1、案例分析——《有個性》

七年級學生小強自認為有個性,長時間不理髮,不洗澡,牛仔褲穿三個月不洗,甚至連每天刷牙洗臉都嫌麻煩,他認為這才是男子漢的象徵。可是正當他洋洋得意於自己的與眾不同時,卻發現周圍的朋友開始遠離他,班裏沒人願意和他同桌。

提問:①故事中的小強是真的有個性嗎?

②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2、大家來找茬——錯在哪?

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儀表規範和不規範的圖片,讓學生對比找出錯誤,再由學生對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儀表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步驟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分析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也能從中能得出儀表要大方的知識結論;第二個步驟則是對這個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找出圖片中的錯誤,並引起反思看看自身儀表是否符合規範,不符合的要怎麼改正,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説説自己在這堂課學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最後,以一首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在總結感悟中使知識在學生心中得到昇華。

(四)作業佈置:(1-2分)

①請自己的爸爸媽媽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禮貌的地方,把它們記下來,並思考自己將怎樣改正?

②觀察生活,分別舉出兩個你所看到的講禮貌的例子和不講禮貌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課後作業,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別人的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也有利於突破本課的難點。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助於學生今後的複習。

八、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案例分析、觀看圖片視頻、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應該能學會如何講禮貌,但課後仍有一些學生不會自覺地約束自己。這些可能都需要通過今後的課外實踐來逐步完善。

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粗淺的認識與構想,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時間:20xx年9月1日

地點:三樓探究實驗室(科學專用教室)

人物:科學教師陳建秋+已相處二年的6年級學生

開場白:同學們,今天是我們這個學期的第一節科學課。按慣例,我們這節課不上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大家一起來聊天,説説和科學相關的事,下一節課才正式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那麼,我們先説點什麼呢?

活動一:變與不變

師:還是在這個教室,還是上科學課,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真的沒有變化嗎?仔細品味,許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同學們,那麼你能説説,和去年相比,你發現了哪些變化的量和沒有變化的內容呢?

生1:我們的身高變了。(當學生説出這話時,許多學生下意識調整了坐姿,坐得筆直。)

師:是啊,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快速成長的階段,同學們大了一歲,身體明顯長高了,我相信大家肯定會更懂事了。

生2:我們的座位變了。(有些學生笑起來,估計是覺得這個回答太幼稚。)

師:説的好!每個學期開學班主任往往都要重新編排座位,座位確實是個容易變化的量。有人歡喜,因為終於可以和討厭的人不坐在一起,或者是終於和喜歡的朋友坐在一起了。也有人不喜歡這個變化,因為同桌的好友被活活拆散了。

生3:學習氣氛變了。

師:你是説感覺到學習更緊張了嗎?(是的。)恩,確實如此,因為你們是畢業班,所以任課老師比以前更抓緊了。不過現在還不明顯,到下個學期——嘿嘿(我故意冷笑兩聲),到時候你就會真正感受到了。

生4:班級人數變了。

師:新同學的到來,為班集體增加了新鮮的血液。在這老師也提個建議,需要各位同學多關心新同學,讓他們能早日適應新環境。

生5:有許多同學戴眼鏡了。(發言的是個平時很頑皮的學生,他的這個發現讓我很是驚訝。)

師:這是今天最有價值的發現!科學家專門作過調查,發現中國小生近視有兩大趨勢,一個就是近視率明顯上升,二是近視越來越幼兒化,有些一年級學生就有近視的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玩電腦、看電視沒有節制導致視力下降。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做眼保健操。

活動二:三年回顧

師伸出手掌,豎着4個手指,問: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生或是納悶或是搖頭。

師:這4個手指表示的是我們國小的四年科學學習時間。

師順勢彎下一個手指,剩3個手指豎立,説:這三個手指,表示我們已經過去的三年科學學習時光。請大家用三分鐘的時間回顧一下,在這三年中,你有什麼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或者是特別想説的話?注意前提是和科學有關。

沉思了三分鐘後,部分學生舉手了。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氣球小車比賽。

師:那我考考你,氣球小車在行進中,那個階段的速度最快?為什麼?

生2:我想起了三年級的養蠶。

師:養蠶是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有許多收穫?比如蠶寶寶的斑點有什麼用,它是怎麼吃桑葉的,怎樣區別蠶蛾的雌雄等。

生3:我喜歡那次女老師給我們上的擺的研究。

生4:我有次科學考試考了50分。

生5:我想起了綠豆發芽實驗。

還有許多學生沒有發言——

師:如果三年回顧,你什麼都沒有想起的話,有兩個人很失敗。一個就是你們的科學老師,他辛辛苦苦教了你們三年,卻什麼都沒有給你留下,這是他的失敗。還有一個就是你自己,三年啊,你白白在教室裏學了三年卻一無所獲,真的是糟蹋生命!

師把前3個手指收起,豎起食指,有意識地在押晃動幾下,説:國小階段的科學學習就剩最後一年了,希望大家好好努力,爭取有所收穫。

活動三:新書閲讀

師:現在給大家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翻開新書,看看這個學期我們要學些什麼,有沒有你特別感興趣的內容。

生饒有興致的翻看着,有的同學悄聲和周圍同學討論。

之後,教師對學習常規進行了簡要説明,主要強調了“書本使用”、“作業要求”、“實驗室管理”等。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理解課題,整體感知。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着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情境再現,練習表達。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並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説話。把聽,説,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節課是中國地圖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信息技術基礎中的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內容是網頁主題和網頁的風格與創意,旨在引導學生對於網頁規劃從概念上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由於本節屬於網站設計的第一課,且側重理論,所以,教師在教授本節課的時候,應該多采用實物展示與實際演示的方法,使授課的過程更加清晰直觀。

二、説學情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中生,他們在學習本節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上網瀏覽的基本技巧,熟悉如何從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如何利用網絡進行交流,並且在國小和國中階段也學習了多媒體的相關知識,因此具有客觀評價作品的審美能力。但是他們之前並未接觸過網站設計,因此對於如何設計網頁並不熟悉。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會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在本節課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能説出網頁主題的特點;能夠設計出屬於自己風格、具有創意的網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大量的實例展示,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學會規劃網頁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瀏覽、欣賞、對比優秀主題網站的內容、結構、風格、質量,使學生掌握網頁規劃的要點,初步確定自己網頁的主題及設計方案。

四、説教學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特點的基礎,在本課中,我將網頁主題的確立、網頁的風格與創意設計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將網頁風格設計的要素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展示法、小組討論法、演示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採用多媒體導入的方法,具體的做法是在多媒體上出示格式各樣風格和類型的網站,並提出問題: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式各樣功能的網站也大批的湧現出來,大家現在看到的網站分別屬於什麼類型?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中展示出的網頁,能夠回答出有教育類網站,視頻網站,購物網站以及搜索引擎等。之後我會繼續追問:之所以能夠準確的説出網站的不同類型,是因為這些網站在設計的時候都採用了不同的主題,那麼如何去確定網頁的主題,使之清晰明瞭呢?引入本節課課題——《網頁規劃》。

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將不同網站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觀察,這樣學生可以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也能從中發現本節課的`要點——網頁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與本節課課題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將延續導入中提出來的問題,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吸引人的網頁,首先就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那麼在確立了網站的主題之後,就可以確立網站當中的哪些要素?學生通過認真閲讀教材,可以回答出:確定內容重點、明確信息獲取方向、規劃欄目設置及確立作品風格基調。之後我會在多媒體上面展示20xx年和20xx年全國中國小生電腦作品比賽中獲獎的幾個網頁名稱,請學生觀察這些網頁的主題,提出問題:確立網頁主題的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並且結合教材,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

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入手,能夠將確定網頁主題的主要因素,通過小組討論和閲讀教材的方式,由學生試着總結知識點,既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於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又為接下來創建屬於自己風格的網頁奠定了基礎。

之後我會通過現場演示,和學生一起體會建立屬於自己風格的網站的過程:

打開網頁製作軟件,一邊操作一邊總結:

(1)為網頁設計一個有特色的符號或圖表;

(2)統一色彩的基調;

(3)使用統一字體。

.學生認真觀看教師操作,邊觀看邊思考建立網頁風格的過程,並且通過閲讀教材當中"知識拓展"的內容,瞭解創意思考過程中的5個階段。

通過具體的操作演示,學生能夠在觀看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將風格創意與網頁的建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體現出了在信息技術課堂當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

(三)鞏固提升

請學生在學習了本節課知識之後,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網站:確定網站主題,並根據網站的主題以及受眾特點設計網站的風格。學生從網站主題、網站的主要瀏覽羣體、網站風格描述、網站標誌設計、色彩基調、字體等方面進行網站設計。

進一步鞏固對網頁規劃設計知識的掌握,同時將課堂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打算以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教師補充的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進行。

我的作業是:瀏覽配套光盤中《學生範例》欄目裏的作品,就信息表達方式的特點展開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並記錄在電子學習檔案袋中。

七、説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