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説課稿模板彙編8篇

來源:文書谷 3.0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説課稿模板彙編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緻和美好生活氣氛所薰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羣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於景。通過景物的描划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處理】:引導學生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在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品讀、感悟詞中所描述的美輪美奐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重點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並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並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二、説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領悟中朗讀。

2、情境創設: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三、説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覆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1、介紹李清照生平。

2、回顧所學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區別詞與詩的不同點,介紹詞和詞牌名。

3、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的一句名言,“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明確學習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4、指導朗讀。通過學生個別讀,集體讀,教師範讀,師生同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停頓,讀出詩詞的節奏和味道。

【設計意圖:瞭解李清照的生平,區別詞與詩的不同特點,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裏。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通過質疑,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詩歌的方法。

2、通過總結出來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3、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繼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再指導學生讀詩歌,感悟把詩歌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設計意圖:學生能通過問題提示,把握詞的大意,理清課文的感情線索。能夠有針對性地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三)、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1、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所描寫的三幅畫面,分別是“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2、指導朗讀,展開想象,感悟美麗的畫面和意境,以及作者美好的心境。

3、教師範讀,音樂伴奏,將學生再次帶入美妙的意境中。

4、總結課文,我們認識到李清照她是多麼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着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

5、在學生感情最濃的時候,引導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並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並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1、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2、結尾處,告訴同學們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藴。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五、説板書設計:

抓住《如夢令》一文中的關鍵詞體會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還帶着一份驚喜。並通過三幅畫面的描述,引導學生把握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美。

《如夢令》一課教學反思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回憶她一次郊遊流連忘返,醉於景、醉於酒、更醉於情後誤入“藕花深處”的一次奇趣的經歷,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1、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裏。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2、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並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並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

3、吟唱《如夢令》,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存在諸多問題,望專家評委,在座的各位老師指點、批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幾處紕漏,比如:第二環節的想象部分不夠深入,過程銜接存在問題;學生沉醉其中被硬生生的拉了回來;教學評價有幾處明顯不到位等。

説課稿 篇2

説課,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教學內容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根據,它與備課及上課有很大區別。藍老師的説課語言清晰,重點突出,展示出了教師自身較好的教學底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合藍老師及其他老師的説課,我覺得好的説課要説中見巧。這裏,我重點就“説教材”、“説目標”談談我的體會。

一、説教材,巧取捨

由於聽説課的對象是懂教材、精業務並具有一定教研水平的教師或評委,又由於説教材是説課的第一環節,所以説教材説得怎樣影響着説課的整體效果。

説教材,不是一句話的事兒,更不是概括課文大意,或者給課文理理脈絡就行。主要是要説清楚教材內容、教材結構、教材的寫作特色和表達的情感。教材內容包括題目、課文在第幾冊第幾單元、單元訓練重點、地位、教材的前後聯繫,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時還要簡單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説教材內容時可以多説,也可少説,可按上面介紹的順序説,也可打破順序説,要因教材而定,更要因教者對教材的取捨而定。

在這次説課過程中,一位老師是這樣説教材的: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自然與環境”主題的一個童話故事。文章情節生動,語言流暢,採用對話的形式,借小云雀和媽媽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述説了伐樹毀林造成的危害,從而説明森林的重要性,揭示生命與自然的密切關係。文中,美好與毀滅、安居與災難的強烈對比,能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此前,《走,我們一起去植樹》、《沙漠中的綠洲》等同主題不同文體文章的學習、積累,使得學生對本文的學習有基礎、有興趣。

我以為,這就是説教材的好的範例。教師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教材在編排體系中的前後關聯,抓住教材的主要寫作特色,從內容意藴及價值取向的不同角度闡述教者對教材的解讀取捨。不難想象,教者必將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取捨基礎上建構出精彩的教學流程預設。於是,在説課的`第一環節,説課者就以精闢、得當的闡述贏得了專業認同,引發了説課對象的傾聽期待。

二、説目標,巧設渠

有的老師可能認為教學目標就是那“老三項”,什麼掌握生字詞,什麼有感情地朗讀,什麼理解文章重點詞句等等;也有的老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後認為教學目標就是給“三維”填空。我以為教學目標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學情而定,努力做到準確、清晰。好的目標設定能關注教學重難點,能關注語言訓練點以及學生精神世界的發展,還能體現目標達成的渠道或方法。

趙清華老師是這樣擬定教學目標的: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新課標》,我對《雲雀的心願》第二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貧瘠”、“氾濫成災”等詞;能圍繞“森林真是太重要了”有條理地説、寫,並用上“……可以……也可以……”的句型。

2.通過多重朗讀體會雲雀的埋怨、害怕以及美好心願中的決心、期盼。

3.能結合生活體驗充分認識破壞森林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危害,通過設計環保公益用語強化環保意識,產生植綠護綠的願望。

以上的目標設定中,我們既見明晰的教學目標指向又見恰當的教學措施,應該説這樣的目標是對教學活動切實、科學的引領,也是教者將目標文本化、教學思路縮微的智慧體現。趙老師用“聯繫上下文理解”、“多重朗讀”、“設計環保公益用語”等教學措施闡明瞭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呈現了目標達成的渠道。相對於那些形式化、理想化的目標專用語,這樣的目標更能體現課時教學內容,更切合學段教學目標,更便於貫穿實際教學操作。

其實,好的説課還離不開簡潔而精彩的教學過程的介紹,説教學流程要巧妙突破重難點,在此暫不展開説。

説課,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檢閲。無論是説課的哪一環節,要想真正做到“巧”,展示精彩的教學主見,這都需要教師自身長期、潛心的專業研修。所以,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堅持獨立備課、深入鑽研教材,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堅持教學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必將得到提高,説課也一定會精彩紛呈。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童話故事《小花籽找快樂》。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材《語言》第22頁。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為大家服務才是真正的快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一)知識點分析:

本故事所含的知識內容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風及小花籽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他們對幾種事物的功能還沒有全面系統地認識,而本作品重點就是以小花籽找快樂為線索描寫出幾種事物的特點、作用,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才能更好的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動前帶領幼兒到户外親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並在活動區裏進行體現,讓幼兒能夠初步瞭解幾種事物,進而掌握知識點,為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萌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兒愛護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豐富詞彙:勤勞。

依據:一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

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尤其考慮到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旨在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理解太陽、小鳥、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靈”,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故事中幾種事物的不同本領。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進而意識到真正的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種事物的本領的基礎上,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説將它定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

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花籽看見太陽問“太陽公公,請你告訴我,你快樂嗎?”太陽公公笑呵呵回答“快樂、快樂!”然後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為什麼太陽公公快樂?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當講述太陽公公的語言時,我採用低沉的、語重心長的口氣,及和藹可親的表情來表現,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蜜蜂為什麼要給大家採蜜啊?)、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動中,我採用多媒體和錄音機兩種教具,來提高教學效果。如,當小花籽看見太陽時,就讓“太陽”出現在屏幕上,當小花籽看見小鳥時,就讓“小鳥”飛到老槐樹上等。這樣,

幼兒既感到新鮮,調動起活動興趣,又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三、説學法指導: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愛與憎、美與醜的道德意識,提高鑑賞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幾種事物的本領,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發現為什麼太陽要給大家帶來陽光和温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在調動幼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採用啟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

其次,我利用生動、形象

的動畫,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四、説教學程序: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活動如下所示:

a、激發學習興趣

b、理解故事內容

c、遷移故事主題

引出故事主題 掌握學習方法 滲透思品教育

活動流程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説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太陽、小鳥、蜜蜂的圖片,引導幼兒説一説它們有哪些本領,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

(2)有那些角色;

(3)小花籽去幹什麼?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

(1)小花籽先看到誰?問了什麼?

(2)太陽公公是怎樣回答的?

(3)小花籽碰到了誰?它們是怎樣回答的?

(4)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樣做的?在教學過程中,豐富詞彙:勤勞。提問幼兒: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樣勤勞?怎樣做才是勤勞的好孩子?

3、完整欣賞課件,教育幼兒保護所有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通過討論,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大家服務的,可包括三個方面:

(1)為爸爸媽媽;

(2)為小朋友;

(3)為老師。

教育幼兒懂禮貌,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

1.單元教學要求:掌握和改進跨越式或其它姿勢的跳高技術;着重學習跳高助跑與起跳的協調配合,採用多種練習手段發展跳躍能力,培養自我鍛鍊和評價的能力。

2.單元重點:騰空技術; 難點:助跑與起跳的結合;3.教材搭配:本教材以跨越式跳高為主教材,與速度素質練習為輔教材相搭配。我認為,教材搭配合理,能夠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符合全面發展的原則,並根據各年級學生特點,在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都安排了自編操和舞蹈遊戲,充分展現了當代學生的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使他們在歡快的音樂中陶冶美的情操,受到美的教育。

4.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1)視步體會跨越式跳高的動作方法,讓學生們都能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使用方法90%以上的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助跑以及助跑與踏跳相結合的技術動作。

(2)通過素質練習,提高學生的速度和靈敏的身體素質。

(3)通過本次課的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沉着、冷靜、勇敢果斷的良好品質。

5.本次課重點:正確的起跳動作;難點:助跑與起跳的結合;

6.與前後課次的聯繫:

通過把上次課中練習的"快速跑素質練習"和"準備活動中原地正踢腿"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作為導入"新教材的引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有助於學生對新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完整的跨越式跳高技術奠定基礎。

二、教學的組織與教法、學法

1.教學的組織:

(1)本次課所用器材:A.四套簡易的跳高設備,並把橫杆換成橡皮筋;B.兩根接力棒、兩根跳繩、兩根標槍;

(2)組織方法:在主體部分的教學時,我採用分組輪換與分組不輪換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3)這種分組形式的優點在於:能夠統一調動各小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按預定的.時間進行主、輔教材練習內容的輪換。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場地和器材,提高了練習效率,又能使學生的運動負荷達到一定的水平。

2.教法:

(1)先學、再練、後教結合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採取以"先學、再練、後教"為主,並結合啟發和討論的教學法。"先學"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學生的各種感觀,去感悟"新動作",並使其在頭腦中形成正確動作表象;"再練"就是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正確表象的基礎上,針對該動作學生自由結合,展開討論,總結動作要點,並大膽嘗試練習;"後教"就是教師結合各組學生的練習情況,以錯誤動作為突破口,有效地對"新教材"進行講解示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嘗試練習表現好的同學及時表揚,也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2)小組商量討論或友伴結合練習法

針對所學教材關鍵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友伴結合的方式,針對提問展開激烈討論,發表出各自的看法,通過交流,相互商討,得出一致想法,並派代表發言,也可以邊講邊示範,教師便給予指導或糾正。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勤於動腦,善於表達的好習慣,最終能夠使他們的創造性才能得到發展。

(3)學生間的榜樣演示法

結合現如今的表少年學生模仿能力強,好動及愛表現自己的特點,教師採取學生做演示動作的方法,利用個別同學的榜樣示範,激發起其他同學的好勝欲,調動起學習興趣。

(4)指導糾正法

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應用全體與個別指導、糾正錯誤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同學們自覺地學習其規範、優美的動作。

(5)障礙練習法:

運用助跑3——4步,結合起跳的方法,嘗試跨越一定高度,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併為下節課教學做好準備。

3.説學法

(1)水平段練習法:

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的不同,把學生分成若干水平段小組,各小組設定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做可以保持不同水平段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兼顧部他學生的學習需要。

(2)大膽嘗試練習法:

將學生按不同水平段,分成若干練習小組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各組同學要大膽嘗試新動作的練習,教育他們不要害怕失敗,並使他們認識到,在遇到困難或新生事物的時候,要學會大膽嘗試,只有那樣才會有戰勝困難及適應新生事物的機會,如果邊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就更談不上戰勝。要學會相信自己,並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出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

(3)遊戲練習法:

將教學寓於遊戲中,以比賽的形式,激發起學生的活動積極性。並注重在練習中將個人與集體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這個學法對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集體主義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都有顯著作用。

(4)互學互練,互幫互助法

同學之間,誰練習的好,其它同學應加以學習,誰練的不好,則加以注意,一個同學練習,其它同學應及時提醒和適當幫助,對於有進步的同學還要給鄧必要的掌聲以姿鼓勵。這個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與人為善、合作共事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對集體、關心集體、與人為善、合作共事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對集體的榮譽和責任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環節(課前10分鐘):媒體網絡教學,學生自己操作,培養他們勤於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環節(2分鐘):課堂常規,導入準備活動;

(三)環節(8分鐘):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做各種準備活動;

(四)環節(30分鐘):主體部分:A前15分鐘男生分組練習跳高、女生接力遊戲;B後15分鐘男女生練習內容交換。

(五)放鬆練習(5分鐘):運用各種韻律舞蹈及舞蹈遊戲,進行最後的整理放鬆,既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及美感,又使他們在一種"開心、愉快"的氛圍內,身心得到放鬆。

四、本次課的設計特點

(1)本次課自認為特點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教學首位,強調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才能的培養,始終貫穿"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最後能在一種"快樂"的氛圍內,以一種非常自然、輕鬆的心態來結束本課。

(2)本次課在設計上肯定還會有許多不足之處,這還得需要實踐的檢驗才行,衷心希望老師們多提高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5

《浮力》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浮力》。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先來説,【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浮力》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第五課的內容,屬於“物質世界”領域→“運動與力”範疇→“常見的力”部分。

浮力是力在水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曾在上學期“運動和力”單元學習過重力、拉力等,認識了力是有方向的、有大小的,並且對重力和拉力進行了測量。

學生本單元在前4課的學習中,瞭解了物體的材料、重量、體積大小對沉浮的影響。

本課通過研究物體沉浮的祕密,知道了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同時結論的得出又為後續學習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影響及其原因,改變液體的濃度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以及國中進一步學習浮力的計算奠定基礎。可見本課在教材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本課內容對學生今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教材分析:

本課一節典型的實驗探究課,通過“感受浮力”,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放入水中時,它就受到了水對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通過“研究測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實驗探究浮在水面的物體、上浮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測量方法。又通過“測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從浮力和重力的關係,分析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解釋物體沉浮的原因。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接下來説,【學情分析】

對本課要開展的探究活動來説,學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在五年級上冊“運動和力”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對於重力、拉力等“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他們往往認為,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重力等於0。不知道該如何測量浮力的大小。學生已有的經驗不能解釋為什麼物體在水裏會上浮。

但是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他們對於探究過程有初步的瞭解,喜歡用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而我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和基礎進一步指導他們完成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展為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現的樂趣。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理解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找到浮力與重力的關係,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是可以測量的,向上的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2.學會用科學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解決科學問題。

依據教學內容,我制定了本課的重點:

【教學重點】

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據教學內容並結合學情分析,我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

【教學難點】

學會用彈簧測力計科學測量物體在水中的浮力大小,通過測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水量的關係,得出: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為了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動,需要進行如下準備:

【材料準備】

教學具:一個水槽、一個彈簧測力計、三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一個塑料量杯、一個小滑輪、一個吸盤式粘鈎、漁線、記錄單、水。

需要説明的是,教材中測量泡沫塑料塊“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我發現學生難以把握其浸入水中的體積,因此課前在泡沫塑料塊上做好標記,改為“測量同一個泡沫塑料塊三分之一浸入水中、三分之二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三種狀況時排開的水量、浮力”,提高了實驗的目的性和準確性。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感受浮力。(認識什麼叫浮力,感受浮力,總結浮力的概念)

1、感受浮力

(1)上課伊始,我提出問題:“學習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誰能説一説什麼樣的東西容易浮?什麼樣的東西沉?”(輕、體積大)

讓學生複習以前的沉浮知識,以此來引出新問題。

(2)然後我出示一塊泡沫塑料塊,問學生“根據以往經驗,這個泡沫塑料塊,會沉還是會浮?”(預測)

“它會浮,為什麼?”(很輕)

同學説它輕,我接着問“輕,有沒有重量?”

“它在空氣中如果下落會受到什麼力?”(重力)

“放到水中,除了受到重力,還受到什麼力?”(浮力)〖引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3)引導學生親手感受。“用手壓一壓,感受一下這個力。説説手有什麼感覺?”〖力看不到,必須感受。你能看到浮力嗎?有什麼辦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這樣設計是為了……〖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感受浮力,並且描述體驗的感覺。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水中受到向上的浮力。通過親自動手,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2、通過幾個問題,總結浮力的概念

(1)當學生感受了浮力之後,請學生説説“這個力的方向是?這個力與平常的力有什麼不同?”(垂直向上)

(2)把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課題:浮力】

(3)接着讓學生把感受的浮力在圖中標出來。“此時的泡沫塑料塊一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能不能把它們畫下來嗎?”〖讓學生的隱性思維顯現出來,充分暴露他們的思維。

師生共同對學生的畫圖進行評價。(表示力的箭頭從物體的重心出發,重心是物體對角線的交叉點)

(4)分析浮力與重力的關係。

提出問題“浮力與重力有什麼不同?”(方向相反)

“浮力與重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上時,重力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時,浮力=重力。”【板書】

接着聯繫生活,“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在體育活動中?”

〖設計意圖:對於浮力與重力的關係,我通過親自感受浮力、用圖示的方法畫出浮力與重力的關係,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由於學生沒有學習過力的三要素,因此對於靜止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浮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有一定的認知困難,我通過打比方,把泡沫塑料塊的這種狀態比喻成拔河中的僵持狀態,雙方的力量均等。引導學生用具體形象的認識,理解浮力、重力的關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

本課內容在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18課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經濟經歷了曲折發展,下接20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在經歷了各種曲折之後,1978年召開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經濟發展出現歷史性轉折。本課講的就是對內改革,而對內改革的成功又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開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所以本課為下一節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本課講述了1978年至今的經濟發展過程,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和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和學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內容。識記改革農村經濟體制的措施

理解國企改革的原因,掌握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

(2)探究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

(3)使學生認識只有不斷改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奮發圖強,建設社會主義強大祖國的愛國熱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容。

理由:這兩者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

解決方法:關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內容結合課本上的導言和資料回放指引學生從材料中歸納和理解;後者課本講解得很清晰,由學生閲讀後,概括具體措施。

難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原因。

理由:本課講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學生對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了解不多、不深入。尤其是對計劃經濟體制的認識不清楚。

解決方法:通過情景再現,教師以講述為主,深入淺出,讓學生理解。

四、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在國中已經瞭解到本課的內容,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而對本

課知識感興趣。但對一些理論性知識不感興趣,因此教師要適當的運用

一些史實、圖片和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講授法和談話法,輔以多媒體教學。本課的歷史就發生在今天的學生周圍,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教學前要採取實踐學習法,提前讓學生通過社會調查親身體驗歷史、感受歷史。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以充分思考、討論的活動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分析歷史現象、歸納歷史知識、使自己對經濟體制改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身體驗“論從史出”,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用兩段改革前的鳳陽花鼓詞,迅速調動學生注意力,導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新課教學:

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解決此問題,可採用創設情景的方法,出示小崗村改革契約和照片和材料,提出設問:為什麼小崗村民冒着生命危險簽訂這樣一個契約?可由學生結合多媒體圖片及教材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然後教師總結:

人民公社的體制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農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困難的現狀。它率先實行分田到户,無意中揭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從而指出了改革的必然性。

(2)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

再通過歌詞“大包乾,大包乾,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情景再現風陽縣小崗生產隊大包乾的情況,引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教師設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沒有改變土地的所有制?引導學生思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指導學生結合本課課文資料理解和總結,教師給以補充完善。對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其他措施,教師可展示鄉鎮企業的照片和現代農民生產、經營方式鉅變的錄像《現代化農業》,使學生理解農村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驟——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理解農村改革的方向---專業化、社會化、商品化

(3)、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

以圖為證,如小崗村的“友誼大道”和小崗村的住房,讓學生體會改革給農村帶來的可喜變化,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提煉信息和論從史出的能力。

過渡句:農村改革的巨大成果,又促進了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導入下一環節。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原因。可出示一封福建一工廠廠長向省政府伸手要權力的公開信以及計劃經濟體制下兩個工廠經營的實例。創設情境,讓學生深刻地體會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感悟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由學生獨立閲讀教材,回答:①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什麼?②如何給企業“鬆綁”?此問題可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設想,如果你負責國有企業改革,比如你是主管工業的市長,或者是國企的廠長,你該如何行動,寫一篇簡短的改革方案。 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3)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作用:

可展示師生收集的資料,比如青島海爾集團、中國人壽、中國移動、中國電網公司等企業都是世界前500強企業以及我們身邊發生的種種變化,使學生體會改革帶來的巨大成就。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通過前面兩個標題中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原因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計劃經濟已經僵化,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社會經濟要發展必須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本標題要求學生閲讀課本,自主學習,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

四、啟示: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 長足的 發展。今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矛盾更加突出。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要求我們毫不動搖地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文明的鏈接》,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説教材,第二學情分析,第三説教法、學法,最後説教學過程。

一、説教材

1、首先我們先來看課程地位。本課選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二專題五第一課,用時兩個課時,文明的鏈接是第二課時。本課主要是介紹了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歷史。此內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過渡銜接作用。它上承資本主義的萌芽,下起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新航路的開闢,打破了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真正開始融合為一個整體。從此,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2、《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如下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等開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3、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包括:首先掌握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其次,瞭解開闢的經過和航線;最後能夠比較並正確認識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以及新航路開闢給不同地區帶來的不同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包括:將通過圖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通過地圖動態演示、情境表演、表格歸納幫助學生了解開闢新航路的經過和航線;通過引用史料、討論(或辯論)、歸納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並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主要是通過對新航路開闢的動機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擴張惟利是圖的本質;通過對新航路開闢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闢是歷史的進步,同時該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味和罪惡感。

4、本節課的重點是新航路開闢的歷史影響,而新航路開闢使人類從分散的歷史開始向相互聯繫的歷史過渡,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的標誌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學生

2、優勢: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大部分學生在國中沒有學過歷史。即使學過的也是以基礎知識為主,而高中歷史學習更注重思維能力,理解運用是關鍵。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歷史定位不準確,沒有形成系統的歷史思維。

三、説教法、學法

1、根據學生的情況,我設計教法如下:提供知識的支架,通過資料、圖片、地圖等補充幫助學生學會構建知識,教師負責歸納總結;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通過討論法、空間思維角度變化等讓學生得到理論的昇華;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

2、學生通過課前蒐集資料、情景表演、讀圖識圖、討論辯論等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這一教法學法的設計既適合了教材內容又適合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我將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文稿具有直觀、形象、容量大的優點;同時輔以板書,提煉出重要知識點,便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課標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1、首先我將使用圖片導入法進行新課導入。給學生展示以下兩幅地圖,第一幅是15世紀葡萄牙航海地圖,第二圖是當今世界地圖,學生觀察比較兩幅圖的差別發現15世紀的地圖是非常不準確不完整的,而當今世界地圖則非常清晰準確——此時設問人們從什麼時候起對世界有了完整的認識呢?從而導入新課——文明的鏈接。

2、在分析新航路開闢的背景時我將採用支架式教學策略。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兩方面,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的方法是我給學生建立的支架。我將從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方面給學生建立支架。首先,從最簡單的入手:通過“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這一非常簡潔通俗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商業原因,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然後,我將向學生展示《馬可波羅行紀》中的一幅圖片以及當時有關哥倫布的一段材料,指導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社會根源即追求黃金。其他的就不一一説明了。進一步的輔導學生,師生共同合作,可以歸納出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如下所示,包括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個方面。此時,讓學生用剛才建構知識的方法,結合教材和我補充的圖片自己去分析新航路開闢的條件。

關於新航路開闢的條件。也是先從知識、科技和政治方面建立支架。將向學生展示這幅圖,用象限儀測地平線,讓學生分析出當時知識的進步的影響,以及地球儀、羅盤、多桅帆船和當時的世界地圖讓學生概括出當時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即科技的發展。那麼學生使用剛才所學的構建知識的'方法,結合補充的材料可以歸納開闢的條件如下:即知識進步,科技發展和政治原因。

在新航路的經過這一模塊,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代表一個船隊。第一組同學可以作為迪亞士的船隊,來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第二組同學作為達伽馬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南端;第三組同學作為哥倫布船隊,來到美洲;第四組同學作為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樣,自設情境,把學生作為歷史事件的行為主體,那麼學生就可以非常輕鬆地歸納出如下表格——新航路開闢的基本經過。

在評價新航路開闢的影響這一模塊我將採用空間維度思維教學策略。由於學生進行了航海,成為歷史事件的行為主體,可以身臨其境地感悟歷史,我將向學生設問,你們來到這些地方,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做了什麼,你們的所作所為對當地人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向學生展示以下圖片,各個地區生活生產方式的一些變化,如亞洲、非洲等地,讓學生試從西歐、美洲、非洲、亞洲、世界五個角度總結歸納新航路開闢產生的影響。從空間維度啟發引導學生,也是教會學生一種歷史分類思維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這一事件的積極和消極作用,培養學生辯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此時,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強調新航路開闢對世界的影響——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雛形開始形成,世界真正的連為一個整體。(這是對難點的一種突破。)

3、在對本課學習的基礎上,我將用討論、辯論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分析和比較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從目的、影響和結果三方面去考慮,得出以下結論。

4、在本節課的最後,我用板書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本節課從背景、經過和影響三方面對新航路進行了分析。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經濟、社會、商業、宗教和思想;知識、科技和政治。主要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四位航海家進行了遠洋航線,對歐洲、美洲、亞洲、非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

5、作業設計上繼續對難點進行突破,拓展思路。有人對新航路開闢持否定態度,也有人持肯定態度。結合目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整體化,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談談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所編的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下)第二課:報頭字設計。知識點主要是:學習用Word製作電子報刊的報頭,能熟練設置報頭字的字體、字號和字體顏色等。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學生,本節課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製作電子報刊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設置報頭字的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Word製作電子報刊的報頭,瞭解報頭字設計的一般要求,掌握修飾文字的方法。

2、能力目標:讓學生熟悉設置報頭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經歷設置報頭字的過程,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通過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的學習過程獲取快樂的感受和成功的體驗。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合理設置報頭字的字號、字體、顏色。

難點:熟練掌握文字修飾的方法,形成技能。

四、説教法與學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説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四)課堂小結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看報紙嗎?都喜歡看什麼報紙?學生回答,交流。

2、出示圖片。這是同學們平時都愛看的報紙——國小生學習報。看,設計的多麼漂亮!你們想自己設計這樣一張美觀的報紙嗎?

3、那麼今天就用我們超羣的智慧、別出心裁的創意和靈巧的雙手來為我們學校設計一份電子報刊吧。

(課件呈現:電子報刊應該含有報名、刊號、出版日期等有關要素。)

4、電子報刊內容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怎樣設計報頭字。(板書)報頭字設計。為了使我們設計的報頭新穎美觀,請同學們先來欣賞一組報頭。

5、學生交流感受。師小結:是啊,新穎的報頭,再加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會使我們對這樣的報刊百看不厭。下面我們先來學習設計報頭字。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慾望與學習興趣。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1、出示未經修飾的報頭字——校園文摘報

師:同學們,你想改變報頭字的什麼使它變得更漂亮一些呢?

學生交流(顏色、大小、字體——教師隨機板書)

2、教師逐步演示、講解設計報頭字

同學們剛才回答的很好,怎樣做才能讓我們的字體發生這樣的變化呢?計算機就能幫助我們完成這項神奇的變化。請同學們看老師的演示。

(1)字號的設置。(演示講解時注意“百寶箱”的內容:字的大小有字號和字級兩種表示方法。字號從初號到八號,字的大小依次由大到小;字級從5到72,字的大小依次增大。)

(2)設置文字字體。同時講解知識窗,字體指文字的形體,如宋體、楷體、黑體、隸書等等。

(3)設置文字顏色。學生自己探索設置顏色的方法。

設計意圖:從觀察教師演示到自己探索方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3、指名學生上台分別演示設置字號、字體、顏色。

看完老師的演示,有的學生已躍躍欲試,下面就請一位學生來做一次小老師,給大家演示一下。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如: “看,這個小老師操作的多熟練”、“這位小老師表達得多清楚”、“你真能幹”“你不愧是我們班的大才子”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步瞭解“設計報頭字”方法後,必定躍躍欲試,但是在重難點知識的把握上,肯定會存在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個環節,我採用分層教學法,讓操作能力強、反應敏捷的.學生上台分別進行實踐演示,並相機點拔不足之處。

4、講解選定文字的快捷方法。

(1)在Word中對文字進行設置時,首先要選定文字。

(2)選定文字有兩種快捷方式:第一種,在要選定的文字開始處單擊鼠標,在要選定文字的結尾處按住Shift鍵單擊鼠標。第二種,按住Ctrl鍵,同時在文字中單擊鼠標,此時光標所在的一句話(以句號結尾的一串文字)被選定。

設計意圖:學生看到和以往不同的選定文字的方法,必定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百寶箱

(1)教師講解:進入Word後,在主窗口中一般都會顯示“常用”工具欄和“格式”工具欄。如果沒有或缺少其中一個,可以單擊“視圖”菜單,將鼠標指向“工具欄”,單擊“常用”或“格式”,使其前面帶有“√ ”符號。凡帶有“√ ”符號的工具欄,説明已經顯示在主窗口內;反之,則沒有顯示。

(2)學生動手操作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設置報頭字的方法,現在就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做一做練習吧。

1、出示幾種報頭字,讓學生説説喜歡哪種,並照課件中的樣例做出自己喜歡的那種。

2、綜合運用所學的修飾文字的知識,獨立設計報頭字。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與鼓勵。)

設計意圖:提出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掌握修飾文字的方法,逐步形成技能。教師及時鼓勵,使學生通過自我展示獲取到成功的喜悦。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到了哪些內容?這節課你學得快樂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你還想做什麼?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經驗交流討論,回顧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對知識點的進一步加深理解與鞏固。總之要讓學生帶着收穫快樂的走出課堂。

七、説板書設計:

字號 拖動鼠標

字體 選定文字 用Shift鍵

顏色 用Ctrl鍵

“視圖” “工具欄” 單擊

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用簡單明瞭的文字,概括出本課的知識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整體的認識,並構建起他們之間的聯繫。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八、説課後反思:

學生在學習中要主動建構客觀事物及其關係的表象,但這種建構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信息進行主動加工而建構成的。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性。這節課,我始終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為以後文字修飾知識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