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説課稿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1.2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説課稿集合15篇

信息技術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術學科是學科中最年輕的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知識技能更新最快的學科。《信息與信息技術》這一節是國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的資料,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同學,它是教材關於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初步認識。

本節是基礎性的純理論的資料,所介紹的一些有關信息的知識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能夠為進一步學習後續資料打下基礎,也是構成學生“瞭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

新的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充滿着挑戰,能夠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產生一種求知的衝動。正是這種衝動,導致學生的理想和實際技能的不平衡。

基於此點,從信息技術本身學科特點出發,結合與生活實踐的整合理念,設計這一課時,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白現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瞭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這一社會現實,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學情分析:學生對微機充滿了嚮往,甚至用“崇拜”這詞決但是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次上信息技術課之前,學生在機房門口早已排好了長長的隊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師的'到來。個性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的同學,用手摸一摸顯示器都會歡欣鼓舞)

基於對學生狀況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資料作了一些調整,我想在學生初步建立信息技術中“信息”的感性認識後,能親自在網上根據特定的任務,搜索一些信息,來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本節課的資料:瞭解信息的特徵和信息的表達方式;

重點:信息的特徵;

難點:培養能從各種途徑獲取信息的思維習慣,以及培養辨析信息的潛力。

二、説目標:

1、一個指導思想:

“使學生明白,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推動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2、兩個學會:學會信息的特徵和信息的流程;

3、一種體驗和一種培養:

以信息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信息的意識,體驗信息從獲取到運用的全過程,並在其中享受快樂;

4、多種收穫:

養成在獲取信息到運用信息的思維習慣,透過聆聽、理解老師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聽力;透過閲讀提高學生的自學、自悟的潛力;透過對學生的上機姿勢矯正、上機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合理分配,使學生養成勞逸結合的習慣。透過對信息的正確決定,提高學生的辨別潛力;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任務驅動:

結合信息技術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突破一個個“思維障礙”,因此本課採用建構理論下的主體教育模式,透過學生已儲備的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任務中,自己思考,主動探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潛力。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組織、引導、協調、控制、諮詢的作用。啟發、誘導貫穿其中,建立自我探究的學習的平台。

(2)、講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圖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見的,也包括學生只要稍稍動腦就能立刻反應過來的,結合課本插圖來共同討論。

2、學法指導:

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應賦予學生最多的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應此在討論的過程中,重在學生説出他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逐步對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決問題中交流探索,在實踐中內化、自悟。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設置體此刻三個方面,一是:“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具體感受信息的獲取方法,二是,“自悟”,針對不同的任務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根據現有條件,選取最佳。三是:“嘗試”,透過動手操作來體現透過信息技術獲得信息的優越性。

過程設置分為:創設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1、創設情境:

一公司貼出招聘廣告,廣告上只有公司名稱和該公司所需的聘用職位(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沒有,如果你是一名應聘者,你該如何處理呢?

目的:創設完美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認真性,同時有明確了任務,利用學生對虛擬生活情境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理解任務,從而樂學。

2、合作討論、自主探究:

本環節從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瞭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對不良信息的正確識別;

(1)、相鄰兩個同學相互討論,舉手發言,你能在生活中發現獲得信息的途徑嗎?(交通標誌、閲讀等等)

第二層次:怎樣識別不良信息

(1)、手機信息:“某某中了大獎後?”

(2)、講一個小故事來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説明怎樣去識別信息的好與壞。

(3)、讓學生自己搜索記憶,你明白哪些與此類似的事例;

本環節的安排是讓學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優劣之分,培養學生的辨析信息的潛力。(藉此告訴學生,天上不會掉餡餅)

第三層次:學生上網查找我們學校的主頁(投影出上網的基本步驟和查找的關鍵字),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某些同學上機的操作姿勢和不良習慣;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做科學有效的控制;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選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進行輔導。

分層次的教學的運用,使全體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發展,從而突出了課堂的重點,分散了難點。個性是最後的上機操作,讓學生過了一把癮。

3、總結歸納,體驗成功:

(1)、交流學習心得,各自説説本節課學了哪些資料?

(2)、教師幫忙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4、設疑,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當一輛汽車突然從我身邊駛過,你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本節課後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識的遷移;

5、作業佈置:

課後調查:無論透過什麼合理的途徑,瞭解一些社會上的透過誤導信息來騙人的實例。要求講出你獲得該信息的途徑。

五、設計理念:

本節課在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引導的過程中學,讓學生自主體會信息技術的普遍性這一特徵,在“討論和實際操作”中體驗信息的獲得和信息的正確辨析,正是在辨析過程中,提高了分辨潛力。提高學生更大的興趣,是我這堂課的最終目標。

信息技術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剪貼圖形》是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它是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和旋轉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資料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圖形的形狀,為電腦繪畫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掌握圖形的複製、粘貼的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本事目標:經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本事。

3、情感目標:在同學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

修改菜單中“複製”、“粘貼”命令的使用。

四、教學難點:

圖像菜單中的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五、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

所以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經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本事。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教學中,啟發、誘導、互助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經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本事,訓練思維。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室。

八、教學過程:

(一)、活力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明白孫悟空有什麼本領嗎”學生明白,有七十二變。那麼今日我們在計算機上也來一個七十二變。經過課件向學生展示將一朵花變成了許多花。(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必須的知識基礎,否則就只能是盲目嘗試。所以本環節對14課畫出一個月亮進行回顧,演示月亮的“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圖像”菜單中。以此來為學生完成任務供給基礎,使教學難點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教師出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是畫一個大風車,在此利用中央電視台大風車節目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因為這個操作的具體方法在課本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步驟講解,並且,剛才在對月亮的回顧當中,教師將幾個主要命令已經做了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主要提示他們經過這樣的渠道來解決:1、閲讀教材;2、同學之間的幫忙;3、舉手請教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忙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忙學習慢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後,教師選擇畫出不一樣效果的同學的作品,讓師生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經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他的練習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四)、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技法,他們就有一種創作的*。為了讓學生的創作有坡度的循序漸進,我讓他們先在書後的練習中選擇一幅圖形進行練習。這時候書上沒有了具體的指導,靠剛才學到的方法的積累。接下來再鼓勵學生自我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我對生活的觀察,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這一個步驟,不僅僅是計算機繪畫方法的運用,還有一個就是美術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最終,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頭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能夠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的結果要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的話語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設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本事。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所力求的目標。)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經過“放”,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4、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經過互幫互助,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信息技術説課稿3

高中信息技術説課稿:《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優秀説課稿範文

一、説課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與信息技術之後,對人類獲取信息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為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中都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信息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徵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導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並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嘗試設計信息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信息技術藴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信息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為:信息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説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對於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所以總得來説,學習者的信息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覺的信息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信息意識。

四、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脱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啟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説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高三學生,不瞭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麼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引出課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啟發學生考慮“在哪裏能找到這些信息?怎麼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信息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週六去本市的旅遊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週六的天氣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裏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週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導出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本環節板書主要內容如下:

獲取某大學

綜合實力的信息 獲取本市週六天氣情況 定位信息需求

(要什麼)

報紙 期刊 電視 網絡 相關人士 電視 報紙 電話 網絡 選擇信息來源 調 (從哪要) 整

搜索引擎搜索 撥打121查詢 確定信息獲取方法

(怎麼要)

獲得信息 獲得天氣情況 評價信息

(是不是)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置新的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瞭解到週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遊玩,想提前瞭解一些關於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信息,怎麼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信息獲取事例中對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信息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信息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信息來源,並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信息類型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信息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信息的來源後,推出信息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信息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信息的一般特徵,強調信息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徵,説明信息評價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信息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任務,使學

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獲取的過程內化為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項目內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來源

選擇的信息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後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後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信息需求,從而確定信息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信息。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活動,體驗信息獲取無處不在並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信息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宏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信息行為。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佈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信息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信息獲取的過程。

信息技術説課稿4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知識點是北京市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組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國小版第2冊第三單元創建多媒體演示報告中的第14課編輯研究報告例5。

本套教材第1、2兩冊為必學內容,供國小四、五年級使用,共7個單元32課。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畫畫、指法、錄入漢字、寫作、上網、製作演示報告七部分的知識點,在這七方面的學習中向學生滲透信息的概念、信息意識與道德、信息的採集、傳遞、處理技術等。本單元是這七部分的最後一部分。大部分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都上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與發展,並不是一個獨立內容。因此在學習方法上要注重對以前學習方法的模仿上。比如説學習演示文稿這個軟件,它與WORD都是微軟的產品,體系結構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上也是大同小異,WORD是上前面單元學習過的內容,因此在學習演示文稿時有很多內容完成可以讓學生通過類推WORD自己來掌握。

本套教材已使用八年(20xx年9月開始使用),它以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為主線,強調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延續了以前的“電腦”課的特點,雖然冠以“信息技術”之名,但在教材編寫上還是重“技術”輕“信息”。我在設計本課內容之前,親自到北京圖書大廈查找相關資料,通過對十餘個版本教材的對比,終於找到一套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研究室編的1至6年級共12個學期的教材,非常符合《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xx.11)的精神。(信息技術課至今沒有出台課程標準)它以信息的相關內容為主體安排和設計教材,整套教材非常強調學生的信息意識的培養。很明確的把計算機作為一種信息技術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加以學習。強調學生的對信息處理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養。鑑於此,我把“清明掃墓”做為本課的主線,以傳遞學生“清明掃墓”的情感為信息點,用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制作出圖文並茂的演示報告,從而達到進行有效處理信息的目的。

二、學生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年級是五年級。本年級的學生在一至三年級時對七部分知識點的前五個都有所學習,四年級一年未開設信息技術課,五年級第一學期以WORD的複習、提高和運用為主開展了十課時的學習。本學期學期的演示文稿是一個新的知識點,但它編排的體系結構與WORD完全相同,尤其是這節課要學習的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圖片的方法與上學期學習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過所使用的.軟件環境不同,因此可以藉助WORD的學習來開展教學。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對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認識。已經學習了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開、插入文本框、插入藝術字、製作動畫、設置背景等內容。

本班的學生信息技術課學習差異很大。有的學生一個學期只能在學校有十餘節課的上機時間,操作電腦的總時間約3小時,對所學的內容只是一個大致瞭解,爭取能達到最低要求;有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每天都能操作電腦,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早就會了,所以就感覺沒意思。

三、學習目標:

本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學會兩種插入圖片的方法,即菜單操作和工具欄操作;學會一個圖片工具,即設置圖片透明色工具。

2、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方法表達自己清明掃墓的感想。即根據自己的需要合理的處理信息。

3、在課堂活動中,教育學生學習烈士精神,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二種插入圖片的方法。

2、教學難點:在綜合實現活動中有條理的設計自己的作品。

五、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概述:

六、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信息技術課程的特徵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強工具性。對於這類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很適合學生的學習。

任務驅動法簡介:

2、情境創設法。

七、教學過程簡述。

(一)情境導入:

1、課前準備:將學生的掃墓收穫放在黑板前進行展示,有作文、日記、圖畫、摘抄等。電腦裏放映出學生掃墓的一些照片。

2、課堂導入:先展示幾張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然後展示老師的作品,在作品中由福娃提出觀看要求:一、老師做的演示文稿與以前學習過的有何不同?二、這樣的表達方式有何好處?通過學生觀看、思考,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確定本課的學習內容,並出示板書。

(二)學習新知:

1、首先請出你的小客人。通過學生自學例1後,分別彙報二種不同的插入圖片的方法,來實現對二種插入圖片方法的學習。在自學中要求學生分成2組,一組學習方法一,另一組學習方法二,通過彙報交流達到每個組再學習第二種方法的辦法。彙報完後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出二種方法的要點並板書出來,使學生的思路更清楚。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做到充分的實踐,接下來讓學生用自己沒有用過的方法去插入白花,併為福娃戴好白花,由此達到鞏固所學新知的目的,同時讓學生髮現新問題,為學習下一個新知識做準備。

2、為福娃戴好白花。當學生用另一種方法插入白花後發現了白花的背景色很不好看,如何去掉背景色成了新的問題。此時我先讓學生明確描述問題是什麼,目的是提請學生注意,同時抓住問題的關鍵。然後,根據情況由老師或學生進行設置透明色工具的學習。(如果有學生自己課前就會,就請學生來講解、示範,如果學生都不會,老師直接進行講解。)講授完後,讓學生進行實踐,為福娃戴好白花。

(三)綜合實踐:

用本節課學習的插入圖片的方法來製作出圖文並茂的電子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掃墓收穫。先要求學生仔細閲讀題目要求前3條,然後組內討論確定本組要做的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彙報討論的結果,説一説你如何設計。最後閲讀第4、5條要求,開始進行幻燈片製作,完成後進行作品展示、交流。

題目要求:

1、給幻燈片全部應用上單色背景(如黑色)。

2、請將你的題目(如《收穫》)放在第一張幻燈片中,並在落款處寫上自己的名字。

3、請再插入3至4張新幻燈片。最後一頁顯示“再見”,中間的每一頁幻燈片都要有圖片和圖片説明。圖片説明用一個詞表示,可以是插入藝術字也可以是文本框;插入圖片的兩種方法都要用上;可以加上適當的動畫。

4、保存你的作品到自己的文件夾中,起名為“收穫”。

5、完成後試着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邊展示邊説一説自己做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做的?最成功的是什麼?

作品展示時,要求學生做有禮貌的觀眾。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認真、誠肯,多看看別人優點。被評價的學生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對他人的意見表示感謝。

(四)小結部分。強調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即二種插入圖片的方法。

(五)佈置學生作業,同時進行思想教育。

請你在課下繼續完善你的作品,把它做成一份精美的禮物送給烈士的後代,也送給我們自己,時刻提醒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八、教學反思:

1、導入設計。

導入的方法一般有七種:直接法、情境法、範例法、懸疑法、遊戲法、迷語法和故事法。本課採用的是情境導入法。通過設置清明掃墓這個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真實的在這種情境中去體會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作用。同時,令學生產生學好本課意識的起到了很好的做用。

2、任務設計。

任務驅動是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任務的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大任務和二個小任務。大任務慣穿整節課,小任務為完成大任務將新知進行分解,逐層遞進。三個任務之間關係緊密,相互支持。起到了置疑、解疑、實踐的效果。

3、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一個生成過程。

信息技術説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説課的題目是《剪切圖形》,《剪切圖形》是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的“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其他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更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資料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形狀圖形,為創作繪畫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能)掌握圖形剪貼,複製的技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潛力)透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潛力。

3、(情感和態度)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修改菜單中“複製”、“粘貼”命重難點的使用。

教學難點: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理論和指導思想)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潛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透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必須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忙,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透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為主線,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過程,分別説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在説每一個環節的同時説“怎樣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明白孫悟空有什麼本嗎?學生明白,有七十二變。那麼這天我們也就來在計算機上讓它變一變。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務必有必須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所以本對畫出一個月亮,“月亮”、“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修改”菜單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完成任務帶給基礎。

三、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能夠透過對1、教材的閲讀,2、同學之間的幫忙,3、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忙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忙學習慢的同學。

四、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掌握必須技法,就有一種創作慾望。這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一幅作品,充分利用本節課學習資料,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然後教師引導同學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評。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教師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2、結果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

這樣設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潛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説出好在哪裏,,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在我們信息技術所致力求的目標。

(突出説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

1、被動理解變為愉快的學習。體此刻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教學目標:

1.文件的打開。

2.學會顏料桶的'使用。

3.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

教學過程:

一、文件的打開:

上節課,我們把畫好的畫保存下來,我們怎樣把它打開呢?教師可演示打開上次保存文件的方法。打開保存的文件後,教師能夠進一步引導:“我們能不能給圖畫塗上漂亮的顏色”很自然轉到顏色的填充這一環節。

二、油漆桶的運用:

教學顏料桶時可採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在進行填色時,封閉圖形與未封閉圖形有什麼不同。在講清楚封閉圖形的塗色後,能夠讓學生打開課文例圖,自己嘗試對色塊的更改(換衣服)。

如果要將圖畫中的某一特定顏色A改成另一特定顏色B,即顏色A—》B,能夠使用彩色橡皮,具體方法如下:

1、將前景色設為顏色A;

2、將背景色設為顏色B;

3、選取橡皮;

4、按住鼠標右鍵,在需要修改的地方拖動鼠標。

(彩色橡皮的使用有必須難度,教材中沒有介紹,但這個功能比較常用,可根據狀況作為補充知識介紹。)

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在平常學生使用畫圖軟件時經常要碰到工具箱或顏料盒沒有出現的狀況,所出學生從心理上就比較想了解工具箱與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在那裏教師能夠設置一個暗箱,讓學生碰到問題,自己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再從總體上給全體學生一個明確的方法。本課時講這一資料為學生以後操作標準菜單的工具欄服務。如果學生把工具箱或顏料盒拖到桌面外時,可採用更改屏幕的分辨率來找到工具箱、顏料盒。

就應讓學生把塗好顏色的圖畫保存下來。

信息技術説課稿6

一、説設計理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更改文字的字體和字號、顏色及字形,給文字添加效果。培養學生求知、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濃厚興趣。

二、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修飾文字》是人教版《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第四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本冊教材以學習文字處理軟件為主,使學生在受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喚發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更改文字的字體和字號、顏色及字形,給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能夠根據不同需要對文字進行修飾的能力。

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

(三)教材編寫思路、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對WORD文字處理軟件知識的延伸,是在學生掌握輸入簡單文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也為今後學習藝術字的製作奠定基礎。

(四)教學重點:

1.讓學生掌握改變文字的字體、字號以及字的顏色的方法。

2.讓學生掌握設定文字的字形以及給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合理的修飾文字。

三、説學生。

根據國小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個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渴望。四年級的學生電腦操作技能已經比較熟悉,加上上節課對文字的輸入方法已經有了較好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學習《修飾文字》會比較輕鬆。所以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適當增加一些有難度的思考題,讓他們去自主探究,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學方式方法要靈活,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法與學法指導。

本課內容,對已掌握了簡單輸入文字技能的四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難。因此在課堂上以精講多練為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的個別指導幫助解決。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啟發引導式、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使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讓教學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説解決辦法。

通過課件演示,教師示範,學生實際操作,學生作品展示,學生作品評價,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方法掌握本課重點、難點:文字修飾。並在實際教學中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六、説教具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利用多媒體教室指導學生實際操作。

七、説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八、説教學流程設計:

師生互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家鄉----大慶建設的越來越好,科技也越來越發達了, (欣賞課件) 我們擁有了屬於大慶人自己的飛機!夢想從這裏起航, 今年是大慶油田發現50週年、建市30週年。擁有一座機場,是大慶人多年的夢想。大慶薩爾圖機場正式開放使用,提升了城市功能形象,而且在擴大對外開放、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大慶人的飛天夢終於實現了,作為大慶人,我無比驕傲和自豪,希望大慶越‘飛’越高。”欣賞完課件以後,你們想説些什麼呢?然後讓學生把這些讚美家鄉、讚美機場的美麗詞句寫下來吧!看一看誰的詞句“最美麗”!

我們就一起來把我們的文字修飾的更漂亮!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並由此驅動學生去學習新知,解決新問題。

(二)教學新課。

“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文字進行字體、字號、字形、顏色、效果進行設置,把文字打扮得更漂亮。

1.設置字體、選擇字號。

強調應該注意:(1)修飾文字必須先選中文字。(2)初號字最大,號越大字越小。

2.利用“格式”菜單修飾文字。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作巡視,對有難度的學生,請同學幫助解決,不完整的地方我再加以指導。

3.製作作品。

“讓學生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把讚美家鄉、讚美機場的詞句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注意:先要有一定的思路,再按照思路一步一步進行設置。不要忘記要設置文字,先要選中文字。”

4.知識拓展。

讓學生打開D:盤的古詩,對古詩進行修飾,鞏固所學知識。

(三)總結評價。

(四)展示優秀的學生作品。

通過學校內網展示學生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我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渴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五)板書設計。

第四課 修飾文字

字體:宋體、黑體、楷體、行楷

字號:初號、一號、二號、五號

位置和顏色

信息技術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國小信息技術課本三年級上冊第3課的內容。在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鼠標的握法,鼠標的移動、單擊、雙擊,對鼠標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認識,從心理上已經喜歡上了電腦。本節課鼠標的拖拽也是鼠標的基本操作,讓學生進一步喜歡上電腦操作,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及快速反應能力,為學生靈活使用電腦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者是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電腦中的'任何操作都很喜歡,就連開關機也時不時地發出驚訝聲,更不用説是精美的桌面、好看的圖標了,但還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的誤操作損害電腦,只想着看着別的孩子操作,不敢自己動手嘗試。因此,如何讓孩子們從濃厚的興趣過渡到技能的熟練,從而達到操作上的良性循環,讓孩子們不害怕電腦,從心裏喜歡、操作電腦也是本課的情感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遊戲的啟動、拼接等操作方法,獨立完成多個圖形的拼接遊戲活動

·技能目標 熟練掌握鼠標的基本操作──拖拽,進一步鞏固移動鼠標操作。

·情感目標 通過遊戲的鼠標操作,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增強對鼠標拖拽操作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和學習電腦的興趣。

教法:激情導入法、演示法、遊戲教學法。

學法: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採用遊戲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生多元評價。

重點:指導學生熟練運用鼠標拖拽完成遊戲操作,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

難點:正確掌握鼠標操作,拖拽中保持穩定操作。

二、教具準備

遊戲:淘氣的小貓及遊戲拼圖。

三、課時安排:

建議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複習上節內容:單擊鼠標玩遊戲。

鼠標有多種操作,我們還可以利用鼠標做很多事情……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知道在鼠標操作中還有其他的玩法。]

2.拖拽鼠標進行拼圖

以前玩過很多拼圖遊戲,能不能利用計算機來玩一次拼圖遊戲呢?拼圖板。

師:從小豬、大象等小動物中任選一個進行。

鼠標拖拽:先將鼠標指針移動到選定對象,按下左鍵不要鬆開,通過移動鼠標將對象拖拽到預定位置,然後鬆開左鍵。鼠標拖拽可將對象由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學生練習拼圖遊戲。

教師計時,同學們同時選擇一個,看誰操作的最快。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充分的遊戲時間,讓學生熟練掌握鼠標拖拽的用法,同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營造良好、歡快的教學氛圍。]

3.大顯身手

一共三關看看你能闖到哪一關。

教師簡單示範講解遊戲──頑皮的小貓。

測測你的能力。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操作、比賽,提高競爭意識,進一步熟練掌握鼠標拖拽,同時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4.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暢談收穫,讓學生知道,鼠標拖拽的用途,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用到鼠標拖拽]

信息技術説課稿8

尊敬的各位專家、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裏與大家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交流與探討。衷心地懇請專家和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教學分析】

今天我要向大家説的《童年》這一課,是國小人音版第五冊中的第一課。我選擇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這一課中的第一首歌曲——上海童謠《搖啊搖》。我抓住了歌曲的三個特點:第一,它是一首老上海童謠,江南水鄉是背景、方言童謠是特色;第二,6/8拍船歌式的旋律,富有船兒般搖擺的韻律感和動感;第三,小橋、流水、人家,一位慈祥的老外婆,讓人心中產生無限的感慨。根據以上特色,我憑藉童年這個中心軸,轉出童年的遊戲、童年的歌謠、童年的外婆三大板塊,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熱愛。從而引發出回報父母長輩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為輝煌的明天播撒下智慧的種子。

【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初步感受和體驗歌曲旋律如船兒般搖擺的韻律感和動感;用清新稚嫩的童聲優美地演唱歌曲《搖啊搖》,並能初步用上海方言演唱。

2、歌曲中一隻饅頭|一塊糕|這一樂句的正確演唱。(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引導學生認識到:回報父母長輩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為輝煌的明天點燃希望的火花。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請大家跟我一同走進教學過程,在這裏我將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策略分析。

整合點一:童年的遊戲

1、説童謠

用師生一起説童謠、玩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可根據需求自行控制,鏈接到更多的童謠網頁。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恰當的時機,引出能表現平直線條的童謠《拉大鋸》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

2、未學新知,預先感知

(1)在孩子們玩得高興時,又用“一樣的遊戲,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引導學生在本課《搖啊搖》那三拍子音樂的伴奏下,説《拉大鋸》的歌謠,拉大鋸扯大鋸。馬上他們會感覺到:不是在拉大鋸怎麼像是在劃小船劃小船呢?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初步感受了要學歌曲的旋律,不留痕跡地向新課邁開了第一步。

(2)出示《搖啊搖》歌詞,第二次播放歌曲伴奏音樂

接着,在畫面上用曲線線條的方式呈現出《搖啊搖》的歌詞。學生們又一次聆聽了音樂並輕讀童謠,感受音樂的韻律感與動感。雖然已經開始了新課,孩子們卻還沉浸在説童謠的遊戲中。

整合點二:童年的歌謠——在這一環節中,將欣賞美景與外婆遊戲

1、乘船到外婆家,一路欣賞江南美景

在第三遍《搖啊搖》音樂的優美聲中,一路播放我事先在網上下載的十九幅江南水鄉的風景圖片,讓我們東北的孩子領略小橋、流水、人家那優美的水鄉風情,彷彿身臨其境。

2、來到外婆橋,喊外婆

音樂聲停止,畫面停留在第十九幅圖上,彷彿來到了外婆家門外,孩子們親切地喊外婆:“外婆”,再用上海方言喊外婆:“外婆,外婆”。在真情的呼喚聲中,出現了一位慈祥老奶奶的圖片。並分別用文字和節奏兩種形式練習本課的難點一隻饅頭|一塊糕|使學生在親情的氛圍中陶醉,輕而易舉地掃除了難點。我還在所出示歌片的右下角安裝了播放歌曲伴奏和範唱的開關按鈕,根據需要即開即停,使用起來方便快捷,使學生輕鬆學會演唱。

整合點三:童年的外婆——這裏將進行情感的拓展和延伸

在歌曲《搖啊搖》的旋律聲中,出示一張“我親愛的外婆”這樣的圖片。學生在回憶和想象中,訴説自己與外婆之間發生的難忘的事,等再次演唱時已經是感人至深了。此時,課堂內容在延伸,學生的思想情感在昇華,引導孩子們知道:回報父母長輩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學習全面發展,為輝煌的明天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就這樣,本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整合,給孩子們的想象插上翅膀;以“聽、唱”為主,把情貫穿始終;構建一個愉快、創新的課堂,帶領學生們走出一個嶄新、和諧的音樂空間。

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專家和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謝謝!

信息技術説課稿9

一、説教材:

本課是針對新課標信息教材第三冊(五年級)其中一課《小丑變臉》設計的拓展延伸訓練課,原課主要是對photoshop的多邊形套索工具的學習,本課將通過對3種套索工具的學習和功能比較,再合理使用相應的工具進行創作,完成將自己的頭像移動到明星的身上,自己也來做一次明星。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複習套索工具,探索三種套索工具的用途和優劣。

技能目標:2.能以自己的頭像製作大明星照片

情感目標:3.激勵學生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學習,自強不息。

重點:探索三種套索工具,以自己的頭像製作大明星照片。

難點: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明星照片。

三、説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有自己喜愛的明星嗎?給大家説説。(展示自己喜愛的明星圖片)

[鼓勵學生大聲的喊出來:“我愛XXX”,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營造情景,彷彿真的是明星來了一樣。]

老師也喜歡明星,還收集了不少呢,咱們一起來看看。

(課件展示明星照)

[展示時可以問問,“你認識嗎?”以此談話,讓自己也融入學生的追星夢中去。]

認識我嗎?其實我也是大明星嘞!不信就看看。

(課件播放修改後的與明星的合影照)

[修改後的老師和明星的合影照令課堂頓時趣味橫生。]

二.探索套索工具的“祕密”

1、引入套索工具

瞧瞧,老師不就是一個大明星嗎?怪了?老師怎麼成大明星了呢?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知道是用什麼變的嗎?對了PHOTOSHOP!那老師是用的哪個工具你們看得出來嗎?正是我們熟悉的套索工具!

2、啟動photoshop7.0,找到套索工具。

3、三種套索工具,到底哪個最好用呢?請大家打開一張明星圖片,大膽的去試一試套索工具的妙用吧!

(學生自主探索三種工具的優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師巡視,提示引導並瞭解學情。)

[大膽的嘗試和探索,可以將孩子對未知領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同時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注意:只需要試出3種套索工具的區別即可,不用盡善盡美)比一比,看看誰最先試完,誰就是我們班的大明星——智多星!

4、交流探究3種套索工具的優劣點。

[小組探究或全班交流都可以很好的讓孩子總結出自己嘗試的發現的問題和新知識]

5、總結三種套索工具的優劣和使用範圍。

6、現在大家掌握了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可以準備變明星了!

三、學習使用套索工具修改圖片,把自己變成大明星。

1、選擇套索工具,選中頭像。

2、複製頭像。

3、粘貼頭像到明星照片上。

4、選擇“編輯”裏的“自由變換”工具改變頭像的大小和角度。

5、點回車確定。

我們大可將自己變成大明星,你願意嗎?咱們一起來比比看那個組的同學最先變成大明星!有信心嗎?!

(想一邊做一邊聽歌嗎?聽誰的?)

[講解步驟,根據學生學情,將選擇講解詳細或者粗略,這樣可以更好的既保證學生掌握知識點,又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三).學生完成範例.教師個別指導。

三.全班交流心得及作品。

1、展示

抽取有代表性的和創意性的兩類作品展示,激發學生大膽創新的意識,同時鼓勵學生,建立自學自悟的信心。

2、評價

評價採用屏幕監視進行廣播的方式進行,以生生評價為主,師生評價為輔,好的.作品予以獎勵,授予“super star”勛章,不夠理想的作品,以發展的眼光評價,由學習夥伴提出委婉的建議(大家説説這幅圖怎麼稍微處理一下,可以變得更美觀?)

四.總結。

今天同學們過足了明星癮,但是這只是在利用電腦技術成了明星,課後可別隨意去修改別人的照片,那可是會侵犯別人的肖像權的哦!

[對孩子就肖像權問題進行適當的提醒,可以讓孩子用更謹慎的態度對待科學技術,同時也讓孩子從學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法律]

如果真想長大後成為明星,那麼現在我們就要努力學習了,只要你肯付出,你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就是自己人生的明星!

[激發學生對未來對夢想的追求和渴望,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説板書:

本課的重點是探究三種套索工具的不同、優劣,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採用哪種工具,根據這種情況,我採用了一個小小的圖表形式,顯得簡潔明瞭,而且重點突出。學生一目瞭然,理解起來也很輕鬆。

五、課後反思

這節課,總的説來還是比較成功,閃光點處處可見:

1、教學設計新穎,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主觀能動性強,學起來積極,老師教起來就輕鬆,一開課便深深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和注意,正所謂“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雖然上課的時候是下午將近放學,但是在有趣的內容激發下,學生們情緒高漲,效率頗高。

2、教學重難點把握得當,知識點突出。通過簡明扼要的板書和課件演示,將本不容易的三種套索工具比較運用學得很靈活,深入淺出,學生很容易理解並運用到實踐中去。

3、教學方法合理,學生在重點學習,難點突破上循序漸進,掌握很快。

4、各種評價運用合理,相得益彰,師生評價,生師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學生敢説會説,同時也樂於接受同學的表揚和建議。

5、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管是三種工具功能的對比探索,還是個性化作品的評價問題都在孩子們的精彩回答中體現。

6、信息課本身比較容易導致學生分神幹不相干的事情,如遊戲、上網等。於是平常教學中,老師們都極力採用控制學生屏幕等手段來避免這個情況。但是這堂課的任務活動中,學生積極探索,沒有分心。一方面,任務激勵的方式讓學生積極面對任務,如教學時説“誰完成的又快又好,誰就是我們班的超級明星,將授予‘智多星勛章’”,這些語言都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無暇他顧。

有得難免有失,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

1、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語言上的一些表揚和鼓勵應該可以很好的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在上課時,中年級比較常用的手段——鼓掌,顯得用得稍多,評價方式或者鼓勵方式都可以更豐富多彩一點,同時流於表面的鼓勵只能是無根之草,孩子們喜歡的是老師和同學們真正看到他的長處和成功之處。

2、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因為時間緊迫,沒能完成對每個小組代表作的評價,只是對突出的2-3個小組的作品進行了點評。

3、教學中,除了小助手的幫助以外,老師應當更多的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儘量讓學得快的學生吃得飽,讓學得慢的學生吃得下,好消化。

4、對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把握不太好,學生能力的長足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是一門殘缺的藝術,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完美,只有在一點一滴中去淬鍊。

信息技術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市編教材國小信息技術六年級《把好東西扛回家》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瀏覽器的打開,網址的輸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載到本機的方法,以及對下載的壓縮文件進行解壓縮的處理能力。分為圖片下載、網頁下載、軟件下載三個學習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下載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上貫穿着基於Internet的資源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好集學習與練習於一體的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討論交流學會三類信息的下載與保存。使學生不僅學習了信息技術,同時也擴展了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了他們信息素養、信息的分類收集與保存的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能力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網上信息下載的意義,瞭解下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圖片、網頁、軟件的保存方法與壓縮軟件的解壓縮方法,培養學生養成分類保存網上下載的資料的好習慣,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如何分類保存下載的信息以及怎樣解壓縮。

二、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分層教學法

3、賞識教育法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於網絡這一開放的信息化資源環境中,通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一系列任務的完成來掌握三種資源的下載保存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任務的啟動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首先,老師在老師機的“我的文檔”文件夾裏打開一個網頁文件,該網頁是搜*網上當日頭條新聞。然後提問:

師:“老師剛才有沒有上網?”。

生:“沒有”。

師:“那我們怎麼看到了搜*網上今天的頭條新聞呢?”。

生:“老師已經下載了”。

師:“對,老師已經把這條新聞的網頁下載保存到了老師的電腦裏面了。你們也想不想把你們從網上找到的感興趣的東西保存到你們自己的電腦裏呢?”。

生:“想”。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怎樣保存網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幫助,以自學的方式學會網上圖片、網頁、軟件的下載與分類保存”。

2、任務一—圖片的下載

通過打開“圖片下載方法”網頁學會網上圖片下載的操作步驟,然後單擊“試一試”網頁,練習從該網頁上下載一張圖片並保存到“我的文檔”的“圖片”文件夾裏。老師巡視指導。

學生演示操作:請一個學生演示下載操作。

老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

3、任務二—網頁的下載

先指導學生閲讀“網頁的下載”,瞭解網頁下載保存的步驟,然後進入“中國兒童”下載一篇童話故事。

學生演示操作:請一個學生演示網頁的下載操作。

老師根據學生的演示操作進行點評,並提問:“網頁的下載與圖片的下載有什麼不同”。

4、軟件的下載

請全體學生練習:點擊“下載一”,並將下載內容保存到“我的文檔”中的'“軟件”文件夾裏,然後點擊“下載二”。

請學生根據下載內容思考,“下載一”下載的是什麼軟件?“下載二”呢?

引出壓縮包的解壓縮,老師先示範怎樣解壓縮軟件,然後由學生解壓縮已下載的壓縮軟件。

5、綜合練習

進入活動資源網頁,按要求完成三個下載任務。

6、總結:

①、請學生説一説,下載了什麼?

②、對於下載和解壓縮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與總結

1、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充分運用了網絡技術將老師的教案與學生的學案結合在一起,學生可通過網上的教學指導邊學邊做,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又能實現分層教學,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任務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2、不足之處:在設計下載任務時,對下載的內容主題沒有統一,使學生主要學到了技術層面上的東西,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俢。比如在設計下載任務時可以將要下載的內容統一到一個主題《菊花知識》,圖片下載任務中下載小欖菊展的相關圖片,網頁下載中下載與菊花有關的網頁,軟件下載中可將一些菊花作品壓縮後供學生下載。這樣使學生不但學會了下載與解壓縮,而且使學生獲得了許多關於小欖菊展的相關知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了用網絡工具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過程。

信息技術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賀新年》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的第15課。本課是學習Windows98中“畫圖”軟件的綜合練習。讓學生在學習掌握畫圖程序使用及如何利用畫圖工具後,指導學生掌握如何利用畫圖工作進行製作賀卡,是圖畫知識輔墊的延伸。這個綜合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靈活地運用畫圖工具箱中的工具與美術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整合起來,加上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來創作一幅完整的畫圖。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畫幅新年賀卡,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扼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應採用“啟發式”、“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下載的賀卡,充分將信息技術課中的畫圖知識的學習與國小美術學科整合,並在信息技術課中突出美術的活動性“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又發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二、設計理念:

《賀新年》這課內容的教學目標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賀卡製作的流程後,學會製作賀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在本課中,學生幾乎要用到“畫圖”軟件工具箱中的所有給繪圖工具在創作過程,學生必須確定畫的主題,考慮到整體設計、佈局合理等等因素。因此,採取小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想像,滲入自己的`一些創意,作出一幅令人自己滿意的作品。這樣,學生既提高了審美能力,又提高了電腦操作的動手能力,使這節課成為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畫圖知識教學的提高課。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繪畫工具創作作品。

2、通過繪製“賀新年”的作品,瞭解電腦畫的創作過程。

3、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4、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

1、播放歡快的新年賀曲——《金蛇狂舞》。

談話:同學們,聽到這首歡快的曲子,你感到什麼?對了,新年快到了家都在準備過新年,同學、朋友、親人之間相互祝福。如果是你,你會用什麼方式祝福你的同學、朋友、親人?

2、出示幾幅電腦賀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在電腦上製作賀卡。

[讓學生感受到新年的歡樂氣氛,從而引出過年時你會怎樣祝福親朋好友,並展示電腦賀卡,提出今天的學習任務。]

3、説説畫圖程序中有哪些可供我們使用的工具?你是怎樣使用它們的?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對新年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畫圖操作技巧,為後面教學打下鋪墊。]

(二)新授:

1、請學生細心觀察、分析電腦上的賀卡,説説用了哪些畫圖工具並談談覺得這幾幅畫畫得怎樣?

[師生共同討論,引出畫圖中的應注意的一些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通過電腦,感受到在美術活動中審美情感上的愉悦,覺得輕鬆自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2、師問:平時美術課上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要畫好一幅畫,要從哪些方面考慮?(小結出:從主題、創意、整體和諧、色調統一等幾面方面來考慮。)

3、如果請你來畫賀卡,你會怎樣畫?

4、讓學生在進行練習前,觀察一下書上的幾幅範畫,説説繪這兩同畫要用到哪些繪圖工具。

[引導學生運用美術課教師所講到的一些畫圖基礎知識,張開想像的翅膀,討論怎樣畫好一幅畫,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創造更新、更奇的圖。]

(三)製作賀卡

1、小組合作,相互交流。

[信息技術課支持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在合作中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夥伴,談論自己對製作美術作品的樂趣和方法等,提高藝術情趣、增強美感,更好地覺察和體會到自然的美麗多姿與生活的美好圖景。]

2、師適時到各小組指導。畫得快的學生,要求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繼續在圖上添加、修改,畫上其他相關的事物。如添上一些祝福語,更加襯托出節日的喜慶氣氛。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鼓勵學生的美術創作和製作,指出他們審美或繪畫的缺點,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進步。為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

(三)歸納總結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髮表成果和評價成果變得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齡的夥伴們看,在同齡人的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繪畫水平,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愛關係。讓更我的人瞭解自己的成果,會極大地促進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信息技術説課稿12

信息技術基礎説課稿

課程名稱: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數據庫系統(第一課時)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課表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是:通過對簡單數據庫的解剖分析,瞭解使用數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感性認識數據庫的四個相關概念,並掌握數據表中記錄的基本操作。 難點:對數據庫相關概念的理解以及對數據表記錄操作的落實與評價。 3. 教學內容分析與選擇 該課時內容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節數據庫系統第一課時的內容,包括數據庫概念、字段類型及Access簡介。

本節課主要以瞭解數據庫基本概念、認識數據庫基本結構為主,整體上學生接觸的新概念比較多,需要教師介紹的內容也稍顯過多。通過對簡單數據庫的剖析,可以使學生了解數據庫管理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掌握簡單的數據庫基本操作,為將來學習選修模塊“數據管理技術”作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會碰到兩個問題:一是對數據庫四個基本概念(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的理解與區別(對於從未真正接觸過數據庫的學生來説,要在短時間內理解這幾個非常陌生的專業術語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儘可能通過通俗的語言以及學生容易聯想的生活例子進行解釋和類比,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二是如果學生對Excel的學習不夠深入或是遺忘較多,那麼在認識數據表的記錄和字段以及對記錄進行操作時也會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難(通過對電子表格和數據表進行對比教學以及讓學生憑藉以往對Excel的操作經驗自行嘗試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學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數據表。)。

二、學情分析

本課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要求是: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電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並體驗過網上數據檢索的強大優勢。由於學生已經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過與Excel進行對比自然地過渡到Access,此外,憑藉以前對Excel的`學習經驗,學生對以表格形式來組織和管理數據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因此,在理解數據庫的基本結構方面應該不存在什麼困難。學習該節內容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初步感受過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大量數據並實現高效檢索的優勢,但學生只知道是數據庫在起着關鍵的作用,而真正的數據庫卻並沒有接觸過,因此,對於“數據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數據庫是怎麼形成的”、“數據庫是如何管理數據的”充滿好奇,而這些疑問正好可以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得以解決。綜上所述,學生對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網上檢索的體驗經歷將對本節課的各個環節能否順利開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由於本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學習,如小組討論互助、對比聯想、技能遷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瞭解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簡單認識數據表的結構,並初步掌握數據表中瀏覽、添加、刪除、修改記錄的基本操作。 2、過程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觸類旁通、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並靈活運用自學、探究、討論、交流、對比、互助等多種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護信息的習慣與意識。

四、主要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對比演示、體驗探究、任務驅動、小組互助

簡述設計創新之處及特色(300)

1、源於生活、用於生活;2、觸類旁通、學會學習;3、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信息技術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藝術》選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本課是在學會了對文字進行簡單修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邊框、底紋的設置,從而為板報錦上添花。本課的知識點既用到了工具欄,又用到了菜單命令,它既告訴同學們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過工具欄來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單的形式來補充工具欄無法實現的強大功能。這為以後更深入地學習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圖形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2、學生狀況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高一學生已能夠簡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文字進行處理,但白紙黑字的老面孔讓他們感覺不再新鮮,一份成功的電子板報,不但要文章精彩,還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因此為了能讓自己的電子板報色彩豐富、美觀大方,把原來單調的白底黑字進行恰當的、符合人們視覺效果的修飾,學生有着很強的內驅力,興趣很濃。通過本課的操作,學生即可完成一個簡單單頁電子板報的雛形,將使學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為文本設置邊框和底紋。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字的創新設計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2、教學難點:設置邊框和底紋。

四、教法學法: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課程特徵及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圖:設計任務----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問題

學法:

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以下是學生活動圖:

仔細觀察----思考討論----探索質疑----總結心得----自主創造----評價定位

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先觀察再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對討論結果進行探究驗證,找到答案之後,總結心得,自主創造,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自我定位。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藝術"對比(一個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藝術",一個加了邊框和底紋的"版面的美化藝術")

師:這裏有兩段文字,它們的區別在那裏?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修飾了顏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觀,特別是標題經過修飾以後還更醒目了。)

原來,這些呆板的文字經過顏色的加工,可以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呀!怎樣把文字加上豐富多彩的修飾呢?

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版面的美化藝術"。(板書)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在《文字的修飾方法》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通過改變文字的字體和字號來美化標題,那麼如何來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呢?嘗試用多種方法修飾。

學生自主探究。

打開"版面的美化藝術"文件,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邊框和底紋。

提示學生有幾種求助方式:

⑴書是我們的好老師,向書本求助。

⑵向同學求助。

⑶向老師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幫助同組的同學,幫助的方式是教會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幫他操作。)

請全組都完成的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當小老師展示給大家看。

上台後向這位小老師提出要求:為了讓你的學生們聽清,學會,請邊説邊做,仔細講清每一個步驟。這樣既可以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提問不同的學生,找到多種修改的方法。

(1)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底紋""邊框"按鈕。

(2)選擇"格式"——"邊框和底紋"菜單命令。

告訴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完成任務,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但原則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學生提出問題:為何不能設置邊框和底紋的顏色?

師重點講解:(1)設置前必須要選中要設置的`內容。

(2)"邊框和底紋"菜單中有二個小卡片,每個卡片中分別對應着不同的選項。

(3)可以通過對話框中的預覽看到設置後的效果。

學生練習: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不同的邊框和底紋。

展示學生作品。

師故意選出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框和底紋色彩搭配協調的作品和不協調的作品,讓學生評價,通過對比,瞭解設置顏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從實用,適用,美觀的角度來設置。(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邊框"和"底紋"的設置都是針對文章,對於整個頁面我們也可以進行美化,在"邊框和底紋"命令中繼續探密,找一找如何給頁面加邊框。

學生自主探索。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拓展練習,

練習:修飾學校的《機房管理制度》。

六、説設計理念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幾個教學思想:

1、師生互動性。良好的師生互助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具備探究學習這種能力。

3、整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本課教學如果孤立地僅僅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操作還是不夠的。放在本單元電子報這一整體會考察,我們會發現,操作僅僅是辦報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想辦出有特色的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術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課伊始,就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設置過程更是反覆用同學們實際的操作實例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協調。

4、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有所長同學的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意識。

信息技術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跳動的小球》是重大版國小第四冊六年級第10課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初步認識和掌握了簡單的Flash動畫製作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在Flash5中建立引導線圖層,能熟練繪製引導線,掌握製作有引導線動畫的技巧,學會在幀面板中設置動畫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引導線來實現小球有意識的跳動,培養學生的Flash動畫製作意識。

2、能選擇一定的工具進行動畫設計是Flah動畫設計製作的必要性。

3、進一步認識和進行簡單的Flash動畫製作,並完成相應的動畫作品;能根據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進行自己獨特的小球跳動路線的設計。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體驗小球跳動的全過程,從中提高學生對Flash動畫的製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動畫製作活動中,逐步養成會獨立思考,並善於與同伴交流想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建立引導線圖層,設制引導線動畫。

二、説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製作成小動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製作多媒體課件,呈現實例中的內容,充分運用引導法,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現"跳動小球"的有關信息時,補充了不同跳動路線的小球動畫和不成功的跳動小球的動畫等情況。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貫徹"自學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明確本課的創作要求,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不同的引導線進行小球跳動製作,合作完成"跳動的小球"Flash動畫。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信息的反饋、交流,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評價的落實。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三、説學法:

《跳動的小球》這部分內容,包括一個圖層製作、一個引導層製作和1個課堂發散活動。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教授的製作方法進行獨自創作。由於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對來説比教材中的製作步驟顯得複雜一些,但是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氛圍。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首先出示教材的動畫效果圖,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小球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意識來跳動嗎?適時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然後出示有引導線的動畫效果圖。讓學生觀察後回答:"小球是根據這條線在運動"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對答如流,這時教師再問通過以前所學習的Flash知識可以進行這個動畫製作嗎?學生可能就無法回答了,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對引導線製作的心理需要。

這時就順勢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讓學生觀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幾個圖層。教師強調一共有兩個圖層,其中一個是"引導線圖層",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的重點掌握內容--"引導線圖層的建立"。(依據"自學討論式"課堂教學研究的要求,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習的目的。)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四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知識和本課的新功能組合鍵"ctrl G"的學習來製作圖層1--小球動畫。

2、再通過後面五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本課重難點內容--引導層的製作。

3、最後教師教授通過三個步驟來對小球的跳動做快慢的設置,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4、本課的擴展學習內容的教授,教師演示如何讓引導線出現在動畫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進行這部分的學習創作。

五、全課小結:

教學過程中沒能及時通過多媒體系統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也缺少及時的對製作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教學過程中對後進生的及時輔導不夠,從而使得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未能成功製作。

信息技術説課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題目是《眾家之言》。《眾家之言》是浙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八課,在這一課中,主要內容是自選圖形的應用。《信息技術》八年級教材的編排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幻燈片的製作為主線。第一單元多媒體的處理也是為了製作聲色俱全的幻燈片作準備。學好自選圖形的應用,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學生學好幻燈片製作的信心有很大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 掌握視圖的區別和切換

2、 熟練掌握自選圖形大小,顏色等格式的設置

3、 熟練掌握在自選圖形中添加文字

4、 掌握通過改變自選圖形的疊放次序及組合方式,合成新的圖案

5、 培養學生積極創新,勇於發揮個人的創造潛能

並把教學重點內容放在:自選圖形的組合及疊放次序上

教學的難點在於:利用自選圖形創造性地生成新的圖案。

三、教學環境

我校的硬件設施良好,電子網絡教室,投影儀俱全,因特網連接良好。但學生情況比較複雜,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四、教法學法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老師的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借用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能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為實現教學目標,我的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分層教學法,講授法,演示法為輔助。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完成任務。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講講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1、範例展示,導入新課

“我對我們的“李四”同學印象非常深刻,你們説是為什麼?”同學很自然會説這位同學的“特點”。對!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往往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今天我們要在幻燈片中通過自選圖形展示個性。

(師)展示精彩範例。 (自己動手做範例,利用範例教學是我一貫做法。更能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2、講解重點,點撥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否則只能是盲目的嘗試。

針對範例中的組合圖形,指出:回想一下我們學習WORD時對自選圖形的使用,對自選圖形選中以後(或利用換檔鍵選中多個圖形後),單擊右鍵,彈出的菜單中有哪些選項可用,多嘗試不同操作,看會產生什麼效果。以此來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基礎。

4、任務驅動,自主探究

針對學生的操作水平不同,老師提供二種不同資料,一種為已經經過整理資料的的幻燈片,為操作水平較差的學生使用,在自選圖形使用上有更多的時間;另一種為較多的經過簡單整理的資料,為操作水平較的學生使用,以進一步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放在共享文件夾中。

師:請根據自己的對電腦操作熟練程度選做:

操作較熟練(平時上交作業前10名)的學生根據共享文件夾中提供的資料,對各家觀點進行歸納,製作幻燈片。

操作不熟練的學生,利用菜單:插入——>圖片——>自選圖形。自由嘗試自選圖形的的各項操作:調整大小,設置自選圖形的格式。

生:製作幻燈片或嘗試自選圖形各項操作。

師:巡視,個別指導。

任務二:利用“自選圖形”表達不同的觀點

師:請同學們在嘗試自選圖形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自選圖形,通過圖片的格式設置,在自選圖形上添加文字,來突出各家的觀點

生:在幻燈片用自選圖形來突出各家觀點。

師:提醒學生注意整體的和諧性。巡視,個別指導。

任務三:體現個性,創造體現主題的圖形

創造體現主題的圖形有一定難度,為了給學生製作一個整體的“元件”的過程印象,我以課本的“飛碟”製作為例先給學生作演示。操作水平差的學生可從模仿入手,操作水平強的學生不會滿足於模仿,鼓勵學生自主創作。

生:自主創作符合主題的圖形。

師:提示多個圖形的選擇可利用換檔鍵。多利用右鍵中各選項操作。巡視,個別指導。

調整幻燈片的順序。雖然學生第一次接觸,但操作的難度並不大。老師演示,學生模仿模操作。提示學生視圖之間的切換,注意光標的位置,回想WORD中圖形的移動操作,應很快可以掌握。問:你能在任意位置對幻燈片插入,刪除處理嗎?試試吧。

生:嘗試操作

師:“做錯了還可以ctrl+z恢復”

六、作品展示,互評互學

讓學生不要單一的説好或者不好,而要説出好在哪裏?哪裏可以改進?實現評價的多元化。提高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審美能力。老師多給予鼓勵性,肯定性的評價。

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對所有的任務作詳細的講解,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學生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相互學習。對個別學有困難的學生作必要的點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實現過程中或有不足之處,請各評委老師給予以批評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