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來源:文書谷 1.2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五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説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根據送別的過程和內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裏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裏勃發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裏展現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説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説“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説教學重、難點:

鑑於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後説教學準備:

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通過上節課反覆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麼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説説嗎?

3、課文是怎麼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着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説起來很容易,可是對於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説卻是那麼沉重,打開書,自由讀1、2小節,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麼?

(2)他們是怎麼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於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説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現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麼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裏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後,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後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敍情”

1、不忍別,終須別呀!引讀。

2、如果説兩人剛才還在“賞景藏情”的話,他們現在是在“對話敍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對話裏藴含着深深的依依別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用心品味,然後説説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依依別情?你是怎麼感受到的?

(1)還沒分別就想見面,可見難捨難分。指導讀。

(2)引用王勃詩句説明人雖分但心相連,説明珍惜友誼,同時含有寬慰之意。

(3)把友誼比作長江的波特,説明友誼深厚,彼此珍惜。指導讀。

(4)引讀李白開頭的話,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什麼?為什麼“敬仰”呢?

*人品:補充李白另一首寫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讀,説大意。

*詩篇:“譽滿天下”。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他的“譽滿天下”嗎?

*怎樣敬仰:稱呼“孟夫子”、“您”,當作兄長和老師。

*指導朗讀:李白前面這兩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誰來讀?為什麼李白開始要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別”的原因)

4、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5、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體味“吟詩抒情”

1、兩位好朋友説不完的離別情,道不完的朋友誼。可是,俗話説得好,“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最後孟浩然就要上船遠行了,李白是怎樣做的呢?自由讀第4小節。

2、讀了這一小節,你又一次感受到兩人之間的依依別情了嗎?特別通過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

相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佇立”、“凝視”等詞語的內涵。

3、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配樂)

4、此情此景,不僅我們被打動了,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同學們請看——[媒體5:播放動畫]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緒萬千!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説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媒體6:想象説話]岸邊楊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鷗點點,好像 。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好像在想。

再指名説。(第2、第3位同學配樂)

5、同學們,作者本來是寫李白與孟浩然兩個人物之間的惜別之情,為什麼要寫到楊柳、沙鷗、藍天、春水這樣一段景物呢?

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6、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4小節,再來感受一下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配樂朗讀渲染情感;運用電腦動畫再現情境;運用想象説話體味深情。三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目的鮮明。同時又滲透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指導。

7、引讀第5小節: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吟詩抒情] 8、你能吟一吟這首詩嗎?(出示古詩)[媒體7] 指名讀,齊讀。

9、文中説,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麼叫“膾炙人口”呢?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它應該也像一位兄長和老師,飽含深情地為你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誠摯的人間真情。你能聯繫前面的所學所悟,説説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嗎?先説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指名説。

(1)“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的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詩人佇立江邊,凝視遠方,看着白帆漸漸遠去,一江春水流向天邊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文中第4小節説隨着江風漸漸遠去的是“白帆”,詩裏卻説是“孤帆”,這是為什麼呢?當時的長江是一條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隻,為什麼説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裏,只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我”的眼裏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別好,表面寫“船孤”,實質寫“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詩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這種孤獨並不是狹隘消沉的,君不見“滾滾長江天際流”,這是何等的奔放大氣啊!)

10、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11、讓我們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背下來記住吧!自己背,齊背。

設計意圖:藉助“膾炙人口”一詞,引導學生回味鑑賞,從而使詩、文不再割裂,達到了“詩文交融”的境界。並抓住“孤”字這個詩眼,把整首詩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內涵,品出了檔次!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板書)今天,我們通過對《黃鶴樓送別》一課的學習,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從開始的“賞景藏情—對話敍情—吟詩抒情”這樣一個“送別”的過程,從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非同尋常的感情,這就是“依依惜別”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從中瞭解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由來。

2、佈置作業: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後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特別注意學習文中用人物對話表達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寫作方法,好嗎?

設計意圖:

通過總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課後作業既引導學生指向課後的閲讀積累,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讀促寫、讀寫遷移”。

三、説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於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麼教,曾經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於文”,有人認為“文重於詩”,也有人認為“詩文並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試圖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

(1)目標簡明

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2)過程簡潔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容集中、精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大膽取捨,做到“過程簡潔”。

(3)方法簡便

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

3、試圖體現“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

(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

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

(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

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麼,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麼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樑,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綜觀整堂課的教學,做到了教學設計的“簡約而不簡單”;教學過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學方法的靈活而細膩。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竊讀記》(板書),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點難點、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作進行具體的闡述。

説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節選自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作品,該組以我愛閲讀為主題展開。

本篇精讀課文以竊讀為線索。表達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這一中心思想,清麗平實、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作者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符合國小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得到情感體驗,同時在品讀課文中,我們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小女孩竊讀時的擔憂、恐慌與痛苦,體驗到驚喜、快樂與滿足。這正是竊讀的百般滋味。文章中充滿着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能使學生受到感染,激起他們的閲讀興趣,體會到文中豐富的情感以及學習的快樂。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出發,依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訓練項目,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字;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現我竊讀時的複雜心情;

3.感悟作者對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聯繫生活實際懂得你們是吃飯長大的真正內涵,並熱愛讀書。

4.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

2.圈劃並有感情的朗出作者讀竊讀時的心理、動作描寫的語句,體味竊讀的滋味。

難點:1.揣摩作者竊讀時的複雜心理,感悟作者對書本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這一思想感情。

2.在體會作者的熱愛讀書中,也受到感染、得到啟發,感受書本的無窮魅力。

 説教法、學法

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的教法歸納如下:交流感受法,引導法,情感朗讀理解法,關鍵詞句分析法。學法歸納為自讀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想象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為了更好地實行預設的學習目標,我和學生做如下準備:

教師:分析教材準備教學資料,如課件

學生:發動學生蒐集整理名人讀書時的故事或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並讀一讀

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之後,我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課文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主旨,讓學生在朗讀、探討、交流,感悟中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得到思想的啟迪。

一、感受交流法

從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感受導入,將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巧妙的牽引出來,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明確了本科的學習目標。

在一篇説課稿中,教學過程尤為重要,因而導入的`設計也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跟書本也更親近,使學生更願意去學習這篇課文。正如俗話所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就如寫作文也提倡鳳頭、豬肚、豹尾,無不體現開頭的重要性,體現萬事開頭難這一特點,於是設計感受交流導入法,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情境。

二、緊扣題眼,突出重點

圈劃關鍵字竊字,進行具體的講解。

我們都知道,竊大都表現大都表現的都是貶義詞,現實生活中大都為錢財、為自身利益而自私的竊取別人的東西,你們聽説過竊讀嗎?(板書:竊讀記)那文中的竊讀又是否是貶義詞呢?讓學生在默讀過程中思考問題。

三、探討交流,精講點撥

帶着對課題的疑問,讓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加以思考,文中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句子,應讓學生在找出句子的同時,在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其存在的真正內涵,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傳神細膩。小組內交流討論,綜合討論結果和疑問,在班內交流彙報,集體解決問題。新課程倡導,要尊重學生的需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着眼於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而達成這些目標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環節設計充分體現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改變,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激活他們的思維。

再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有些詞句理解的還不夠透徹,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多媒體出示對學生來説較難理解的語句,適時進行點撥。

四、整體把握,情感昇華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吃飯長大,是指身體對物質的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熱愛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引導生體會讀書的重要作用,及閲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結合生對課堂練習的回答,作出小結。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布臵課外實踐:

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蒐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課堂學習的目的是引向課外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正是為了達到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要求。另外,這樣設計還能夠溝通課內外,利於把語文學習跟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説板書設計

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適應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審美情趣,能簡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內容,做到了言簡意賅,一目瞭然。

快樂懼怕

竊讀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繫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瞭主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童年的發現》是前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寫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稱敍事,以一個兒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這個科學性很強的問題。文章展示了“我”對這個問題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即從“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獨立發現”到“得到證實”。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繫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作者語言幽默,對自己童年的發現頗引以自豪,對因童年的發現而被老師誤解有一絲的憤懣。

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感受作者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胚、禍”等10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痴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發現胚胎髮育的過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會給人帶來被驅逐和被迫害的風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三、説學情:

經過近五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了較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具備了朗讀默讀的能力。隨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閲讀需求,他們具有了擴大閲讀面,提高閲讀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還要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閲讀材料,課堂上大量資料的補充,對學生課外閲讀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學生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2.説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教給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和解決更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1.交流揭題,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學過的課文中描寫童年生活的片段,由片段交流引出“發現”,由片段交流引出“童年”,由對“童年”的交流引出課題完成“童年的發現”,激發了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2. 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童年的發現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人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人究竟是從哪裏來的?為了弄清楚這問題,“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探究過程?結果怎樣?

3.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閲讀開頭,瞭解發現:“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2)夢中飛行,引發思考。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3)師生對話,求解疑問。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絞盡腦汁,驚人發現。

既然老師那裏給不出現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尋找吧。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5)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瞭解作者的祕密是怎樣被證實的,“我”當時有什麼表現,又是怎樣被老師轟出教室的。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使學生明白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説,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説與紀念。感受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

六、説作業設計:

互相交流學習課文受到的啟發,深化了主題;聯繫實際説説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童年的發現》為題寫一篇作文,介紹自己的一次發現,讀寫結合,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大循環。

七、説板書設計:

運用簡潔的板書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板書能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

夢中飛行,引發思考——富於幻想

童年的發現 絞盡腦汁,驚人發現——執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風趣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我説的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浙江潮(附觀潮)》。本課將內容相近的兩篇文章編排在一起,一篇是文言散文《浙江潮》,另一篇是現代散文《觀潮》。這樣編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更深刻地感受到錢塘潮的雄奇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由衷的熱愛。

《浙江潮》全文共五句話,開頭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明題意。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自即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然後對潮水由遠及近,傳神地從形 色 聲勢四個方面寫出潮的特點,表現了海潮的雄奇壯麗。描寫形與色運用了形象貼切的比喻手法,比如“僅如銀線”“玉城雪嶺”;描寫聲勢則在比喻之處還運用了誇張,例如“際天而來”“如雷霆”“吞天沃日”等。這些手法將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最後引用楊萬理和詩句進行形象的概括,呼應首句,結構極為嚴謹。

《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 潮來時 潮來後的景象,也表現的是大潮的奇特 雄偉壯觀。課文的第4 5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從遠到近,寫得很有順序,很直觀形象。

總之,這兩篇文章都使人如臨其境,令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領會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文字,由遠及近的順序來表現大潮的方法。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掌握古文的讀法。

其中第2和第3條是本課和教學重點 難點在於引導學生用這兩篇文章中寫景的方法去寫景。

學生情況分析

對於學生來講,應該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文言散文,以前學的都是古詩,

沒有這樣嚴謹的結構需要領悟和學習,可以説難度加大了,因此學生在理清結構朗讀方面都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比如:《浙江潮》的開頭兩句與結尾一句是什麼關係?古文的讀法等都需要老師採用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

此外,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方法往往是知而難行,例如:總分總也就是首尾呼應的結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達不到像課文中那麼嚴謹;再如從遠及近的寫作順序學生也做不到像文中那樣自然。因此,設計一個“寫景小練筆”的練習是必要的。

對於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一定的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我們應該要珍視學生的個性化的感受或理解,表揚有獨特見解的學生。

談教法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一堂課當中所需運用的方法肯定不是單一的。因此在上這課我將結合“疑問導讀” “巡視輔導” “示範” “講練結合” “質疑引導深入閲讀”等各種方法來進行教學。當然,我將主要採取“質疑引導引導”這一方法。在課堂中我準備這樣安排:在導入新課時設計疑問來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巡視輔導法督促學生閲讀課文,感知內容;通過老師自身的示範性提問 朗讀和表達,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和提高朗讀與表達能力;在理解古文《浙江潮》時進行講練結合,既可以檢查掌握程度,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深入閲讀兩篇文章時教師提出關鍵性對學生進行質疑,從而引導深入閲讀,領悟大潮的雄奇和作者表現景物的方法。

説學法

在學生的學習上,我希望學生能做筆記,用圈圈點點的形式進行,或者是記錄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其次,討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師或同學們的質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我重視學生個性化體味語言,提倡學生多樣化的語言表達,例如對本課兩篇文章的異同的理解,可從多方面去説,有的可能會從朗讀感受上去分析,還有的可能會從內容結構方面探究等,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或表揚。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

通過問題創設情境:假設有一個去錢塘江的機會,同學們想不想去?為什麼?現在我們到書中去先睹為快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十分樂意地去閲讀課文)

 二、自由閲讀 初步感知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這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記錄疑點),同時教師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在教師巡視輔導下呢,學生會更加主動,教師也能從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及時給予指導)

2.反饋與點評。

指名説説所讀懂的內容及閲讀方式,另點一名學生進行點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表達)

3.質疑 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當提的問題較膚淺時不能挫傷他們,而應鼓勵,教師再作示範性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總結:讀完兩篇文章後有什麼感受?

三、圖文對照 深入閲讀 朗讀指導

1.順序講讀古散文《浙江潮》(考慮到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文言散文在重點詞句 結構及朗讀方面難免會有一定的困難)

2.課堂練習:浙江之潮,被周密譽為( )。( )最盛大。當從遠方看時,僅如( ),再近些則( );聲音( ),給人的感覺是( )。因此,詩人楊萬里曾説( )。(課堂中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能鞏固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3.對照插圖,學生合作找出與圖相關的語段。(教師質疑,提出關鍵性問題:文中哪幾句是描繪圖中情景的?學生找出後就明白重點內容之所在)

(1)體會文中的比喻 誇張的修辭手法和由遠及近的寫作順序(找到相關的詞句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啟發。)

(2)談談讀後的感受(這是引導學生對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也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的表達。老師相機用原文板書:銀線 玉城雪嶺 雷霆 吞天沃日)

4.小組討論交流開頭兩句與結尾句的關係。(體味嚴謹的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借鑑於寫作。)

5.合作學習《觀潮》一文

(1)按一定順序給課文分為三部分,師巡視輔導(針對後進生輔導,更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結果,並説明理由,再師生共同討論出更合理的分法。

(3)合作探究重點部分“潮來之時”

同桌間討論這部分寫了錢塘江哪幾方面?(聲音 形狀)

感受大潮的聲音,交流大潮的形狀:分別找出相關語句,交流從中讀懂的內容,並體味一些重點詞句及修辭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説説讀後感想(師相機板書:白線 城牆 戰馬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4)交流疑義

6.有感情地朗讀比賽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文章朗讀,然後分別請幾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浙江潮》和《觀潮》,指名同學進行評價;男女同學朗讀比賽,教師點評;教師示範朗讀後全班齊讀課文。(這樣更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四、引導表達

1.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結合板書與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多樣化地表達)

2.談領悟到的寫景方法(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給予適當肯定)

3.師小結首尾呼應的結構和由遠及近的寫景順序

五、佈置練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温習功課的好習慣)

2.運用領悟到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觀(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六、談板書設計

我將板書和深入閲讀同步進行,設計的形式如下:

結構 彷彿看到 彷彿聽到 彷彿感受到

浙江潮 銀線

分 雷霆 吞天沃日

總 玉城雪嶺

潮來前 白線

觀潮 潮來時 城牆 山崩地裂 大地顫動

潮來後 戰馬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説新語》,主要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户人家中的九歲男孩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這篇文章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是學生學習文言文一塊很好的敲門磚。根據新課標對國小階段文言文教學的建議,旨在體現國小與國中的銜接,主要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和表達形式,激發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興趣,並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為此,圍繞本單元“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的教育主題,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學生學情的把握,學生只有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才可體會楊氏子的巧言善辯,以及富有藝術性的言語表達。這跟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以情境為線,古文為珠,突出“趣”字,通過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角色體驗、模擬表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以“朗讀”為軸,通過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情境對讀等方式,引領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魅力,積累優美語言材料,用優秀的文化甘露浸潤學生幼小的心靈。

二、教法設計:

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讀。所以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如何才能讀好,難點是因此才能好讀。為此,我主要採取導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角色體驗法、拓展遷移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導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學法指導:

學習文言文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最後解決問題的教學全過程。

四、教學流程:

流程一、激趣導入,揭題釋疑:課前設計談話環節,旨在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進而利用揭題導入的方法,激起學生對學習新課的好奇。

流程二、初讀古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的設計秉着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以讀為主線,自主深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1、自由讀,爭取把課文讀通順。

2、示範讀:考慮到文言文在停頓、重音、語氣、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師進行示範朗讀,由此對學生的朗讀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

3、四人串讀:領會、揣摩老師範時的停頓、重音、語氣,學生合作串讀全文,藉此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這三次不同要求的讀的訓練,使學生讀準了字音,讀好了斷句,讀通了課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讀技巧,初步達到“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朗讀要求。

流程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文言文教學的讀懂,僅僅要求能夠“疏通文意”,大致瞭解課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這一環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課文,反饋交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利用學法遷移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如果學生學有困難,還可以用文白對讀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文意。

流程四、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性:文中的對話,是課文的精華部分,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立足於語言文字,將理解詞句、讀透內容、入情體驗、感情朗讀有機融合起來。主要安排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

1、體會楊氏子的“甚聰惠”:通過替換練習去感受“應聲答曰”的機智。

2、感受楊氏之子巧答之妙:對答一妙之所在即以對方的姓氏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答二妙之所在即“未聞”一詞隱含的禮貌與委婉。

3、遷移改文,拓展創新:變換姓氏,內化學生的語言表達。

4、角色體驗,背誦積累:對照古今文,分角色體驗人物語言,達到熟讀成誦。

流程五、迴歸生活,學會交流: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基於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性,讓學生通過學習本課中的楊氏之子,以他為榜樣,學會在生活中與人交流。做一個有禮貌且有修養的孩子。

五、教學反思:

提到文言文教學,我們就會習慣性的迸出諸如“之、乎、者、也”之類的文字,枯燥之味也油然而生。但是,通過執教《楊氏之子》,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言文教學也同樣需要藝術。從某種角度來講,它似乎是在更大程度上去挑戰我們教師的教學素養。教師教書,表面上是在教教材,實際上是通過教材咀嚼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