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84W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翻譯全文並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品味雪後西湖奇景,瞭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開火車的遊戲形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二)學法的點撥與指導: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點撥和指導。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着這份好奇走進課文。

(二)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三)師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四)質疑解惑: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五)精讀課文。體會寫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讀。

(六)思考閲讀:

1、本文賞雪之餘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遊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七)熟讀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八)課堂小結:通過“實話實説”和“焦點訪談”的形式對本課作小結,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2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這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這套教材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二、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位於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六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閲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⑵ 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 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

⑵ 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四、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在談創作體會時説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得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多個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混茫、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圍爐、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懷顯現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定為這篇文章的重難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八年級語文《湖心亭看雪》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位於八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第七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閲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湖心亭看雪》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二、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把握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2.學習作者寫景和敍事的技巧,瞭解白描手法。

3.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三、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領略了承天寺中如水的月色,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略西湖的秀麗風光。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更是一處風景絕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許多文人墨客魂牽夢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描寫西湖的詩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蘇 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讓我們隨着張岱的文筆,去欣賞雪中的西湖。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正音正字

3、學生齊讀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讀

三、學生合作探究:

1、語詞破譯組:解決文章中生字、文言詞語以及文言翻譯等方面的問題。

2、心靈探密組:走進作者心靈,體會他遊西湖時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

3、性情評價組: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後評價作者這樣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還是不可取。

4、寫法賞析組:對文中的寫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進行賞析。

四、交流探討的結果。

1、語詞破譯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學生自由翻譯課文,然後一生讀一生譯。教師糾正不妥之處。

2、心靈探密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作者與眾不同的表述:

A、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為什麼要用明朝的年號?

對故國的留戀

B、天寒地凍他為什麼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獨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嗎?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於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他脱俗喜歡寧靜,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性情。

C、“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願意與那些俗人為伍。在作者眼裏這些人並不存在。

D、一切景語皆情語,他筆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狀況?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E、金陵人請他喝酒的時候,他連姓氏都沒有通報,只是離開的時候才問,也沒有記下來,有什麼深意?

君子之交淡於水,作者交朋友沒有什麼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溝通,心靈的'交融。

(2)能夠總括作者形象特點的一個詞是“痴”,怎麼理解這個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痴”字點題,表現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3、性情評價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古代文人中有許多曾經有過遺世獨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於句曲山中,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經掌朝廷機密文書,後來不仕隱居,娛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劉禹錫,住在陋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辯論:

A、可取的地方:他們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與腐朽的官場為伍。他們性情高雅,娛情山水,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絕妙奇文。

B、不可取的地方:他們消極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統治階級,可是另一個方面他們沒有為當時的現實社會作出自己應該有的貢獻。他們的獨善其身,使他們的傑出才幹沒有了社會的價值。

4、寫法賞析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本文寫景的句子;寫景的方法;景物的特點;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寫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時湖上冰花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脱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預備資料:關於白描手法的解釋。

(2).寫作方面,作為一篇遊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敍事、抒情的關係的?

敍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遊蹤。

寫景是遊記的表現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後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為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五、總結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現了自己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遊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