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1.1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5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越來越淡,於是,讓學生通過課本瞭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以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些瞭解,也已經感受到傳統節日中所藴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班學生回民佔90%,沒有過年的親身體驗,只是通過周圍漢民生活、電視、網絡等媒體來了解過年,所以,讓學生對本課本命年的回想提起興趣比較難。因此,在講課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2、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藴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3、欣賞作品展現的民風民俗圖及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2、品位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2、能説出藴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二、説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加強閲讀指導,主要由學生通過閲讀來了解文意。

教學思路設計:學生學習自主閲讀為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全課教學。

説教法1、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説學法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2、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學生根據經歷和經驗説自己的答案)那麼這些傳統節日中那個是過的最隆重的呢?我們班以回民同學為主,許多同學肯定會對老師説,我們是回民,不過春節,對這些節日也不感興趣,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你既是回民,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只要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認識它。通過你的周圍或者在電視上,人們在過春節時有哪些慶祝方式呢?學生自主回答。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説,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每到春節,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去慶祝,表達人們對節日的喜愛。本課《本命年的回想》就描繪了一副鄉村過春節的民俗畫。

(二)走進作家教師簡介作者,並明確補充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三)整體感知下面大家自己朗讀課文,回答這樣三個個問題

(1)本命年和春節有什麼樣的關係?(2)處理生字詞(3)文章是怎樣引出春節這一話題的?(4)文章主要部分描述了人們過春節的熱鬧氣氛,主要描寫了幾件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1、解題: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統計班內本命年的人數),這篇文章是作者六十歲時,正逢自己的本明年,回想過去過年的熱鬧氣氛,有感而發。

2、字詞檢查濃郁簸箕篩子門檻秫秸闔家鬼祟(崇高)玉米糝兒

疙瘩鬏磕頭(嗑瓜子、瞌睡)

3、本文先寫二十四節氣,引出春節,這樣更襯托了春節的色彩繽紛。

4、舊時過年的風俗:①炒年貨②吃臘八粥③買糖果④挑絨花⑤殺牲畜⑥備糕點⑦送灶王爺⑧換門神⑨守歲⑩拜新年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地位和作用:

《口技》這篇課文是選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繫,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這一單元的重點要求通過朗讀,讓學生會聯自己實際生活體驗,看到作家對“文化藝術”體驗和感悟。提高文化素養,陶冶情操。

課文內容:本文記敍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本課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積累本文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表時間的詞,數詞的異用等。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並能在作文中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閲讀能力

2.朗讀中讀懂簡易的文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切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

重點:

1。字詞的落實積累上

難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放在本文表現手法的研究上。

三、説教法

1.朗讀法:“書讀百篇,其義自現。”這是學文言文的好方法。

2.討論法:引導學生髮揮集體智慧,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説學法

1.朗讀法:反覆朗讀,明瞭意思,領悟寫法。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學情分析

這是七年級下的一篇課文。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勢條件。

六、説教學理念

1.新課標中要求中學生能“讀懂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所以重點設為讀,背,大量積累。

2.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七、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放《口技》表演視頻,讓學生對這門傳統藝術有感性認識。

八、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播放一段口技表演,讓學生聽,聽到哪些聲音,聽出什麼時間,聽出什麼故事。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藝術?進而導入新課(課題)

口技表演含義:(讓學生説)口技藝人僅憑一張嘴,能逼真地模擬各種聲響,能生動地描繪不同生活場景,形成了一種傳統技藝。這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即是把口技表演用文字描述得活靈活現、讓人讀後如親臨現場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同時是檢查預習,把握讀音。讀的過程中故設“陷阱”讀錯音,讓學生找出來加以糾正。

2.學生再讀課文:同時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註釋,疏通文意。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全文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善)

(2)找出標誌時間的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然,俄而

(3)有三個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三)合作探究:多媒體問題:

1.一個優秀的口技表演者,身上要具備哪此些本領?(這個問題的設置,是想引領學生,對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這個寫作法的教學)

(引導學生説出:會摹仿各種聲音,惟妙惟肖。平時要對聲音仔細觀察,揣摩,摹仿。

2.文中的口技表演者,先生摩仿了哪些聲音,按順序説出來。

狗叫,婦人聲,小兒聲,男人聲,吃奶聲,哭聲,鼠夜出聲、起火聲,火燒聲,救火聲等等。

3.口技表演者用了什麼道具?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口技人技巧高超?找出來

(鼓勵學生讀原文:有的學生能找到正面描寫,也有同學能找到觀眾反映句子,老師等學和找完後,歸納出:此文一個重要寫作方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結相合。

(四)再現情景,表演中背誦。(要求背下2、3、4精彩片斷)

方法:找一個學生,到講台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找幾個同學,到講桌前蹲下,當同學讀到有聲音的時候,讓他們模擬聲音。然後大家評價。

注意:模擬聲音的同學要及時,下面的同學是觀眾,要做好聽眾的表情動作表演。

如時間夠用的話,大家集體朗讀一遍。

(五)作業:思考一下,(我們岫巖的玉雕藝術,驢皮影藝術,高蹺藝術,剪紙藝術等)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和口技藝人一樣值得我們欽佩?有哪些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如何高超,廚師的廚技,手工製作者,市場賣肉手腳是怎樣的麻利?生日蛋糕又是怎樣精心製作等,我們學習林嗣環,把這些民間藝術記下來,寫一小段類似《口技》的文章。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3

各位老師、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説的課題是:《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本文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生、説教學目標、説學法、説教學過程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本文主題雖然是關於人生的,但也與成長有關,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不相符合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像詩人所説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領悟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讓生活充滿陽光的正確人生觀。這既是審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的教育,可獲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功效,同時也為後面單元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説學生

我所教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只有極少數的語文稍好。語文學科的表現着重是一下幾個方面:

(1)基礎差,連拼音都沒過關。

(2)學習語文的習慣較差;

(3)不會或不喜歡動腦筋;

(4)缺乏對詩歌的欣賞能力;

(5)理解問題不能深入到文字內分析其內涵;

(6)七年級的學生正是13、14歲的年齡階段,對詩歌有好奇心,願意學習,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把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

三、説教學目標

從以下幾個方面説: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2)背誦本文,積累名篇,大下文化根基。理解詩歌中所藴涵的哲理。

(3)初步學會品味、欣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反覆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課外名師閲讀量,以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詩人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4、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所藴含的哲理。(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5、教學難點:普希金詩作的熱烈深沉的語言。(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四、説教法

1、採用“情景教學法”,也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一種情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理解課文。

2、詩歌的四步教學法。讀詩——説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鑑賞能力同步提高。通過設計分明的朗讀教學層次,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受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薰陶感染,培養審美情趣。

3、研討延伸法:課堂組織採用以感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問題呢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創建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標)

4、教具的使用:錄音機、示範朗讀帶。(依據學校的條件)

五、學法的選擇:

指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同桌討論、學生糾正補充等方法學習。

(根據培養七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

六、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1分鐘)當你身處逆境,是前進還是後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播放示範朗讀帶,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1、初步感知課文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自由朗讀或跟着示範帶讀,初步感知詩意,然後勾畫下你最喜歡的'詩句,不懂意思的詞,師生共同解決。(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能力,對詩的感悟能力。)

2、朗讀、理解、領悟、品味。

依據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此內容

(1)朗讀詩歌。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並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餘同學做出中肯的評價。

(2)設問題:

1、怎樣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麼樣的態度?

3、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年對呢?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巡視,抽學生回答來解決。然後教師總結:詩人要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

通過以上幾步操作,解決了本文的重點。

3、品味鑑賞詩歌的美

設問題:讀了這首詩,你的感覺如何?喜歡嗎?為什麼?(針對很少有學生主動發言的特點,抽學生回答,同學們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最好能説出幾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的答案。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這是依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來制定的,設計這道題就解決了難點。

4、小結:

要求學生按下列句式説話,然後教師點評。

“這堂課,我學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為……”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5、佈置作業:

(1)背誦本文;

(2)課外閲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4

設計思路的指導思想:這一節課,是通過聽,讓學生走進故事,感知課文;然後説,分析人物、感受成長;接着讓學生品語言,獲得語感。課堂中通過讓學生聽、説、讀、寫、思來掌握學習語文的一些規律。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課文內容是以成長為主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她的小説《城南舊事》,小説講述了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説,要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領悟父愛對“我”成長的影響。領悟文中的“我”對父親的摯愛,以及失去父親之後的痛楚。

2、教學目標:

①閲讀課文,整體感知,用簡明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②研讀課文,説説文章具體寫了哪些事,理清寫作思路。

③找出經歷家庭變故後,有關“我”表現的詞句,認識生活需要勇氣這一道理。

④闡述具體體現父愛的事件,解讀人間至愛親情。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達到情感薰陶的目的”。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3、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父愛,領悟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4、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這句話的含義。

5、課時:2課時

二、説學情

本課所記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解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們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願望。

三、説教法

充分使用“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的課堂模式,教師要履行自己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説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合作探究法:四人為一小組,交流自己對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5、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學習課文之前播放電影《城南舊事》插曲《送別》,引入課文。然後簡介《城南舊事》的故事內容。

2、學習新課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驪歌、花圃。

(2)感知情節,讓學生帶以下問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①你是怎樣理解《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

②文中哪些寫眼前的事,哪些寫回憶的事?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的?

③説説下面的幾句話和文中哪幾件事相照應?

A、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學校,這是你在國小的最後一天,可不能遲到!

C、沒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小説中插敍的寫法。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3)分析人物

①從全文來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請用“我認為這是一個___________ 的爸爸”的句式説説你眼前的爸爸。

②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長?

口頭表達訓練:請以“英子,你是好樣的”開頭,説一句或一段話。

(4)品味語言:針對學生實際,我設計以下問題:

①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為什麼?

②最能引起你的聯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讓你想到些什麼?

③你認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些語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④説一處文章的妙筆。

父親的愛是本文重點,通過學生的評價,瞭解父愛,瞭解父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每個人體驗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們常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個環節要讓學生充分地去朗讀課文,讀出情感,談出感受,進而體會父親的深情,以及他對我的影響。

讓學生在説話中明白成長過程總會遇上一些挫折,為走好今後的路做好思想準備。同時讓學生再一次感悟父愛使自己的認識得到提高,感情得到昇華。

此時,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親近文本,可以領悟作者的感情,產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如文中爸爸叮囑我:“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學生可能體會到這個父親將要丟下一羣未成年孩子時的那種辛痠痛楚和不放心。

(5)感悟和反思,並進行拓展訓練。

①説説自己或別人的成長經歷。

②開展“尋找父愛”的活動,口頭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感悟父愛。

③説一句精彩的讚美爸爸的話。

六、板書設計

2、爸爸的花兒落了

説一段故事 談一點感受

品一品語言 悟一悟人生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5

説教材:文本教育價值的發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閲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閲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閲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鉅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並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着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説教法和學法:文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能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閲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並且,由於作者對蟈蟈特徵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通過細緻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探究是作為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度目標——激發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閲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於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律等方法;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着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於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後,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瞭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賞讀、整理、創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能在閲讀過程中自主發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閲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作延伸創新,拓展課外閲讀。

説教學程序:教學思路掃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但對於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並善於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採用激趣導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覆閲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現知識的快樂,便於形成以後主動學習的習慣。

創新板塊設計:

1、情景導入,展示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註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閲讀習慣養成教育和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設計旨在鏈接會考考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揮文本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閲讀延伸,比較閲讀,以讀促寫。閲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多音字、生詞、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7、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8、自由作業,快樂學習,開發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課堂作業是任選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10個左右的詞語連詞成句,並有幾處用上擬人手法。注重落實雙基。課外閲讀實踐,到圖書室和網上查閲《昆蟲記》的相關資料,蒐集整理知識,學會用卡片式摘抄積累筆記。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

10、教學反思:

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平台,為更多的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主陣地。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6

一、説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短文兩篇》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單元第三課,是自讀課文。本單元以人生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短文兩篇》從細小的生命現象寫起,抒寫理性的思考,表達了積極的人生態度。

2、教學內容

《蟬》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貝殼》的作者是一位畫家,又是位詩人,內心細膩敏感,特別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和《蟬》的寫法不同,《貝殼》一文直入主題,一上來就讚美貝殼的美,之後作者又聯想到了貝殼裏曾經的小小的.生命,又聯想到了自己的生命應該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歎。

3、教學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瞭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a、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

b、引導學生注意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2)教學難點

兩篇文章都擅於細緻入微地描寫事物,對於蟬和貝殼這樣小的東西都有仔細的觀察和細緻的描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二、説學法

1、朗讀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反覆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大膽發言。

3、聯繫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有效信息,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開闊語文學習的思路。

三、説教法

在這堂課中,採用多媒體教學,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地位。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閲讀《蟬》

質疑:

1、作者開始對蟬是怎樣一種態度?由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2、作者後來對蟬又是怎樣一種態度?這從文中哪處可以看出?

3、這是什麼寫法?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4、從蟬身上作者得到了什麼啟示?

5、在文中有你最喜歡或欣賞的語句嗎?

(三)導讀《貝殼》

1、朗讀

2、質疑

(1)、《蟬》的作者對蟬的歌頌採取先抑後揚的寫法,那麼,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不是的話,是怎麼寫的呢?

(3)、由此,作者由衷地説了一句“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4)、所以,課文最後一段説:“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覆觀看,反覆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歎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此處的“固執”“簡單”是什麼意思?

(四)對比閲讀兩篇課文,説説它們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7

我説課的內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國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餘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人類探險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都展現了人類對探險的執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登上地球之巔》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峯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豔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蹟。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薰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瞭解這次登峯的概況和意義

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峯的艱難

③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作,敢於獻身的精神

④劉連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文章卻重點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

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點。

3.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於篇幅過長的文章,馬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説教法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於課文之中,體驗登峯的艱難。

2.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帶着感情的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學法指導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

2.朗讀法: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破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和作業三個環節組成。大約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2分鐘左右)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鑼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峯及登山者的圖片,並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瑪》,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祕的珠穆朗瑪峯的氛圍中,直切主題,乾脆利落的效果。(時間較長,故未上課時便可播放)

(二)説課文學習

(設想)我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攀登紀念館”、“小小解説員”、“劉爺爺我想對你説……”和“走進登峯迷失案”。

1.關於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攀登紀念館”版快(解決目標一)(3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快,讓學生在對珠穆朗瑪峯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性認識並瞭解1960年5月的這次登峯運動。

(內容)①珠峯知識簡介(學生先談,教師最後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②攀登珠峯的歷史背景介紹

2.關於文章的情節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説員”版塊(解決目標二)15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這個版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攀登的艱難。

(內容)①找出文中體現艱難的句子並談談你的感受(快速閲讀課文並用

“勾畫圈點法”,找出關鍵的句子)從以下方面向學生講明:

突擊隊員們沿着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着零下30多度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巖壁上登攀,他們穿着特製的高山靴也難踩穩。

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

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

而用在攀登最後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

……

(學生找到這些句子,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攀登的艱難,特別注意這些句子中的數字的作用)

②既然如此艱難,是什麼支持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繼續向上攀登?

(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為追逐心中的夢想,堅毅不屈的.品質以及那個時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

③觀看當時拍攝的記錄片(更直觀,加深了對攀登過程的瞭解以及對他們艱難的體會)

3.關於文章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劉爺爺,我想對你説……”版塊(解決目標三、四)(20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體驗情感(評價人物形象,學習他們的精神)。

(過渡)(課件圖片:登峯四人的照片,只有劉連滿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同學們一定在納悶為什麼只有它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因為他沒有登上頂峯,所以當時的報紙沒有刊登他的照片)

(內容)

①劉連滿為什麼沒有登上頂峯,是他自己放棄了嗎?

(不是。劉連滿是為了不拖累這個集體,讓其他人能完成任務,而主動放棄了登上頂峯的機會,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

②劉連滿的哪些行為感動了你?你有什麼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訴説?

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的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

——為了團隊,為了能完成任務,他毅然成了別人的人梯,顯示出他有着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

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裏還保存的氧氣,他又掙扎着坐了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機會活着,渴望活着的時候,他卻毅然將活着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也顯現出他人格的魅力。

……

……

4.關於拓展延伸,我設置了“走進登峯迷失案”版塊

(設想)讓學生走進其他的登峯運動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內容)老師講述英國人馬洛裏從北坡登峯並最終消失在神祕的珠峯的事情,並觀看後來發現的馬洛裏的骸骨的圖片,學生説説你的感受,談談馬洛裏這麼做是否值得?

(三)説練習

1.查找有關最近攀登珠峯的資料,並在全班內交流

2.小作文

學習了《登山地球之巔》你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慨,請以《人生的價值》等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8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板書:課題及作者 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薰陶。

《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曲春的讚歌。

二、學情分析

春天是學生熟悉而喜愛的季節,他們都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這篇文章語言口語化,平易好懂,節奏明快,形象生動,極富表現力,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本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朗誦能力,背誦這篇文章。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還強調“要加強朗讀,重視閲讀感受和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聯繫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本文,並思考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重視互動合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探究問題、發現解決問題途徑的閲讀方式,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自然、美麗、温馨的春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七、學法指導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評價老師範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

八、教學流程

(一)課文引入

“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春天的樣子,以及對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同時展示課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樂,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由景入情,進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通過教師富有情感的朗讀和多媒體課件的配合,在學生頭腦中描繪出春天的景象,而課件文字的背景畫面又暗示了該段文字的主題,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過學生對老師的朗讀進行評價以及自讀,激勵學生髮揮想像對文章進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對春的感受和作者對春的感受進行碰撞,同時讓學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第一,分小組討論六幅春天的畫面,並且給出“研討提示”,但學生的研討並不限於提示,允許學生各抒已見,尊重體驗的個體差異,不求結論統一和唯一,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體驗閲讀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表現景物特徵詞語感悟春的美麗。如“春草圖”,通過“偷偷地”、“鑽”、“嫩嫩的”、“綠綠的”等詞語來表現出春草嫩綠的特徵;通過人的動作“坐”、“躺”、“踢”、“滾”、“跑”、“捉”等詞語,以及人的感受“輕悄悄”、“軟綿綿”等詞語來體現對春草的喜愛。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變句分析,如比較“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和“小草從土裏長出來”,以此體會“偷偷地”表現出小草不經意破土而出,而帶給人們的喜悦;“鑽”表現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全班共同研討開頭和結尾。讓學生了解簡潔有力的開頭結尾對點題、揭示主旨、昇華主題的作用;瞭解擬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傳情達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帶着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進行朗讀,並勾畫出所喜歡的句子,説説喜歡的原因,並仿寫一個。讓學生和文章產生共鳴,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側重從理解寫景散文的特點方面加以引導。有如下要點:1、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點繪形、繪聲、繪色、繪神,使景物能夠逼真地再現在讀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強烈的情感,並通過直接抒情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4、要藉助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優美生動。

(五)作業設計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用精煉、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結構,脈絡清晰,形象直觀,使美麗、温馨的春天永駐學生心中。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教材地位

“成長”作文屬於記敍文寫作,它隸屬於第一單元。本單元的文章,或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或展示他人成長的歷程,都給學生以有益的啟迪。側重於培養學生寫作記敍文的能力,要求學生能關注自己成長的足跡,體會自己成長的歷程。在成長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美好的嚮往,也有小小的煩惱。寫好這篇作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寫作記敍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並培養學生關注自我成長的興趣和習慣,為學生進一步寫作記敍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優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夠快速合理地構思成長類作文。

中等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閲讀成長類文章,從中得到有益的寫作借鑑。

學困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追尋成長的足跡,體會長大的感覺。

學習方法培訓目標:讓學生學會合理構思成長類作文的方法。

學習習慣養成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積累素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能運用積累快速合理地構思成長類作文,並體驗成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深入挖掘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學關鍵:積累成長的素材並理解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

積極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採用不同方式的激勵法。在指導中抓住相關作文,巧妙設置關於成長的積累題,並隨時評價學生的回答。同時,利用大屏幕圖片、搶答、小組競賽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思考、參與意識。

五、學習方法

積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研討、暢談、搶答等多種形式,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獨立寫作和思考成果的機會,並學會遷移寫作方法,把握寫作成長記敍文的思路。

六、教學過程

1、定向示標。教師出示本節目標,學生齊讀,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話題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積累為寫作之源。如何積累對學生寫作至關重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我讓學生關注讀書,關注生活。事先下發作文提綱,有目的地讓學生課下積累。養成動用各種資源積累相關素材的好習慣。課上教師讓學生出示作文提綱,並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回答大屏幕的問題,側重成長記敍文的積累。從中檢查學生課前對成長作文的素材積累情況,根據積累明瞭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為寫作指導做好準備。

3、方法歸納。“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是學生寫作的現狀。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單元所學,在課文中進一步讓學生歸納寫作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默讀例文,回答長大的標誌及寫作的借鑑,在這一過程中體會成長作文的寫作方法。學生合作交流、暢所欲言,教師再進一步歸納指導。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逐步提高,寫作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4、習作構思。我讓學生根據歸納的寫作方法進行構思同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鍛鍊了不同的思維方式,明確了成長記敍文的寫作要求。而且聯繫生活體驗更加深了記敍文寫作的理解,從而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積累素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

5、總結體會。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做到一堂一得。並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任務。

七、板書設計。我力求簡潔、精煉,根據幾個關鍵詞來讓學生理解寫作的方法。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0

一、情理結合説教材

《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涵。《散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散文,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它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資源。本文不僅篇幅短小,語言精美,而且內容貼近生活,人物形象鮮活,很適合拿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它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資源。作者莫懷戚運用小説筆法,在敍述“散步”這件簡單的生活小事時,通過運用截選、嫁接與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鏡頭感,引人入勝。同時,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還善於採用對稱句、大詞小用等方法來豐富文章內容。這些技巧都可以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跟課文學寫作”的資源。

第三,它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資源。這篇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思考。特別是當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往往忽略的年邁父母。這篇課文可以作為真切、鮮活的情感教育範例,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倫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為本説策略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幾點:一是學習朗讀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調;二是暢談朗讀感受,理解課文深層意藴;三是運用朗讀方法,品味本文優美語言;四是設計活動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數。

為了更好地解決理解課文深層意藴和品味語言這兩個重難點,我用“朗讀法”貫穿整堂課的教學,用“散步”這一事件帶出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景物描寫的賞析和深層情感的挖掘。具體策略如下:一是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三是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四是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這四個活動分別體現如下意圖:一是試讀課文,旨在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語氣、節奏,並要求學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二是在美讀課文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自己的讀後感,暢談感悟,從而多角度理解課文內涵;三是品讀課文中的“對稱句”,體會語言的對稱美;四是學生通過家庭活動方案的設計,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在這四個活動中,我通過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其中,在暢談感悟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尊重學生個體感悟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以讀促學説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一)試讀課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讓學生試讀課文,揣摩朗讀的語氣和節奏,然後演讀,同學間互評互讀,教師適時點撥、指導、範讀。要求學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悦、親切、舒緩、從容的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練習朗讀。

然後,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找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寫事件。學生不難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機引導學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本環節我以讀帶思,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技巧,又帶着他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美讀課文,暢談感受最深處。

第一步驟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補充。然後,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閲讀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註。提示他們可以以六要素為感受點來談。

出示範例:“初春的田野”給我感受最深,你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景物描寫點染了春天的美麗和生機,傳達出萬物復甦的生命感慨,還展現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學生獨立思考後,我再把他們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要求他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讀出來,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

學生展示時,我引導他們通過談對一家四口的印象來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引導他們通過談“散步”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藴,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歸納總結:通過朗讀優美的景語,我們彷彿也走進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機;通過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的朗讀,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慧機靈的小男孩,一個頗有擔當、體貼孝順、深沉穩重的中年男人,一個年邁體弱,卻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個温柔賢惠、通情達理的年輕母親;通過朗讀結尾的關鍵語句,我們彷彿明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是親情和生命,而且還有一箇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攜幼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這一環節我通過淺顯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的深層意藴,力求做到深入淺出。

(三)品讀課文,體會散文語言美。

這篇散文的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除了因為在敍事中穿插了生動的景物描寫外,主要還歸功於文中大量的對稱句。

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具有“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特點的句子。

出示範例:“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根據範例,學生不難找出“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對稱句。找出這些句子後,我讓男女生配合讀,然後不失時機的講解對稱句的特徵和作用,並鼓勵他們寫一寫,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語言除了大量運用對稱句之外,還有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顯著特點。例如,“分歧”“責任重大”這樣的大詞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結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但卻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起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找的同時,也明確其作用,讓學生將這些寫法運用到以後的作文寫作中。

(四)走進生活,設計家庭日活動。

通過前面三個環節的朗讀、感悟、品味,學生對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閲讀體驗,我適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温馨瞬間,也可以是相處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然後,提出建議,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為自己的家庭日設計一個活動方案,給幾分鐘讓學生寫一寫,再拿出來在班上分享。設計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樣自然、親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數就行。

設計這個環節的説和寫,旨在引導學生將本節課的所學所悟運用到生活中,啟發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家人,尊重長輩,珍愛生命。

四、淺文深教説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精巧的散文。文章雖然簡短,意藴卻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選取了生活中散步這一日常小事,卻為我們營造了一家人互敬互愛、互相謙讓的和諧氛圍,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這篇看似淺顯,卻意藴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嘗試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走進文本,品味優美語句,透過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後的親情,挖掘背後的生命。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於每個學生的閲讀感悟不同,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時,我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悟最深的內容,用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突破尋常的課堂教學常規,引導學社積極開動腦筋,聯繫文本,深入體悟,一篇看似簡單的散文所藴含的深意也能被我們理解得很透徹。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1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有一位詩壇奇才,他悄悄地來,又悄悄的走,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卻寫下了許多華美的詩篇“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再別康橋》,去感受他那獨特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作者)

二、簡介作者的康橋情結

康橋就是今天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以一名特別生的身份在這裏就讀,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葱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雲有時到碧波盪漾的康河裏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學習目標: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情感美與意象美

重點:體會詩的意境美 (板書)

(用課件展示作者照片及簡介)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正字正音,初步感知課文

2. 讀學案上字詞,落實基礎知識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四、深入理解

1、感受音韻美

學生聽一遍課文朗讀,學生模仿讀一遍,引導學生走近課文

點學生姓名起來朗讀,師生共同糾正,更好地把握其情感節奏

感受詩歌排列的工整、疊詞的運用、每一詩節的押韻(如第一詩節“來、彩”,我們寫詩時也可以用)等

2、體會情感美

學生朗讀第一詩節,重點在”來”字,體會那種再次來到母校,故地重遊的淡淡喜悦之情教師再讀一遍,進一步體會作者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又無聲息的蕩去,生怕打擾康橋的靜謐,體現出對母校的深深眷戀之情

最後一小節處理同上 ,重點在”走”字,體會那種即將離別的淡淡的惆悵與失落最後詩節與首節迴環對應,詩意遞進,間接表達出作者的深摯情感

3.分析意象美

教師以第二詩節為例,進行分析 (板書:金柳)

“金柳”的意象,“金”字寫出了夕陽的燦爛,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在傳統詩歌中就有折柳送別習俗,“柳”與“留”諧音,這是對傳統的繼承;新娘的比喻新奇, 這波光裏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心中盪漾,這種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的歡喜和眷戀的感情“金柳”就是一個意象

意象是包含了作者主觀情誼的客觀事物比如余光中的《鄉愁》,運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表達出對大陸的思念與眷戀之情寫詩歌就是用形象表達思想,不是空洞的喊口號我們在寫詩歌時就要借某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由學生自讀26詩節,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詩節、句子,甚至一個字,先讀品味再自己分析,寫在學案二(3)題後面,然後小組交流合作,推選一名同學總結髮言

比如:“青荇”的招搖得意,自己願變成一片水草永遠融入這美好的大自然.體現出作者對這裏一草一木的熱愛之情等等.

彩虹似的'夢,充滿了昂揚的基調,夢是美麗的,也是虛幻的,但有夢不覺夜長在拜倫潭到底有什麼樣的夢呢?比如邂逅才女林徽因的愛情之夢,學習西方強大祖國的夢,是作者情不自禁要唱起歌來.

夏蟲沉默,反襯靜默的情景

4、播放歌曲《再別康橋》,由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聽,想象詩歌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5、向學生推薦徐志摩詩集,激發學生讀更多的詩

五、拓展延伸

分組進行朗讀比賽,朗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及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力求讀出音韻美、意象美、情感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裏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裏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着她來花園裏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六、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意象,寫一首小詩

七、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學習目標: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情感美與意象美

重點: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金柳 新娘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它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也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2、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3、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而《化石吟》作為第一篇課文,應是引導學生走進科學宮殿的前奏所以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熱愛科學的熱情

4、《化石吟》也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葱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閲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閲讀方法

情感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三、關於教法:

1、朗讀法:

詩歌教學首先應重在朗讀吟誦,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象法

科學的探索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依據現存的化石推測逝去的世界,依據科學的分析想象神祕的故事,在合理的聯想想象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四、學法指導

1、自覺參與

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創設適宜誦讀的情境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誦讀中來讀中見意、讀中品詞、讀中悟情,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發揮,參與意識不斷加強,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自主探究

依據化石推測上古的生物世界,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聯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祕密在發言中主動思考,在表達中善於探究,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小組合作

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

五、課前準備

1、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閲有關化石的資料

2、結合生物課瞭解生物的進化,化石的形成

六、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1、導入新課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恐龍的圖片,從“侏羅紀公園”開始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掌握生字詞

(3)教師指導閲讀:

3、問題討論:

Ⅰ整體把握

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歌

例: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Ⅱ結構分析

②理清層次,明確結構全詩可分為發問、抒寫、迴應發問三部分分析結構,讓學生對詩的結構作以瞭解

Ⅲ內容解剖

③體會本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內涵,體味詩歌韻律,能有感情的朗讀本詩從而達到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4、揣摩研讀

(1)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2)引導學生揣摩品味詩歌語言的形象、精煉

5、拓展運用

(1)聯想想象

展示古代生物猛獁的資料,推測猛獁的死因鼓勵學生勇於探究,合理想像,生動描述

(2)表達感受

面對這幅猛獁圖片,你有什麼感受呢?請用一兩句詩來表達

在這首詩中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去想、去説、去讀,不只侷限於語文這一小的知識圈子中,使語文知識和自然、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會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6、教師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在自然面前,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在科學麪前,生命又是何等的神奇!同學們,願這首詩不僅給你們帶來文學的享受,也給你們帶來探索科學世界的動力

7、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3

我説的課文是《種一片太陽花》,我計劃安排兩個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明白本單元重點,熟悉課文。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程序設計及板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説教材:

《種》是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安排是“記敍中的説明”,即在記敍人、事、景、物的過程中穿插説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説、説明。七年級的語文着重培養學生記敍方面的讀寫能力。本單元的設置,不僅是前幾個單元如記敍的中心、繼續的順序、記敍的詳略的進一步學習,同時,也為八年級上學期説明文的學習打基礎。但綜觀全文,説明性的語句並不多。

全文公四個部分,分別交代太陽花的由來,太陽花從種子落地到一齊開放的過程,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太陽花的啟示,通過作者記敍種太陽花的經驗和感受,表露作者對“事業”的憧憬,對創建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説明的不明顯,在介紹花的生命時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側重點置於太陽花的美、經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陽花的啟示上。

根絕教材的這種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實際,我制定目標如下:

(1)理解太陽花獨特美的原因及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辭及記敍、描寫、説明相符合的表達方式。

(3)感受作者對太陽花的喜愛之情和所寄託的意願,理解其象徵意義。

其中,(1)(2)是重點,(3)是難點。

二、説教法:

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嚴格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語文教學原則,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設計教學方法為: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劃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2、朗讀法:語文教學應以語感培養為核心;語感只有通過多讀、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讀是語文課的第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的心理結構,薰陶情感,啟迪思想,於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説,這篇課文也較適合朗讀。

3、聯想法:用聯想法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本課中,可讓學生產生相關聯想。

三、説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為“學習閲讀思考——討論——解疑——拓展訓練”的方式。課堂中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逐步解疑,拓展訓練,學以致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設計以下幾個步驟教學:

(一)設置情境,激起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上課一開始,我就設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時,你覺得什麼花最美呢?然後讓學生來講自己的體會,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每種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呢?這樣處理,就可把學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的慾望。

(二)讀課文,挖掘太陽花的美

心理學認為: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所以,在這部分,我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太陽花具有怎樣獨特的美,從哪看出?”去讀書,帶着目標,邊讀邊思考,邊讀邊畫,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專注閲讀。

在學生閲讀完畢後,可順便點出個別讀錯的字詞,同時啟發學生挖掘太陽花獨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滿生機的美、毫無保留的美、經久不衰的美等,在講外在美時,可提及文中的描寫,落實重點。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略做總結,對學生結論加以肯定,激勵學生,並引發聯繫到教學的第三步驟。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陽花美,且能經久不衰,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部分,啟發概括出三個原因:喜愛陽光、善於抓住機會、主動讓位,同時,點明此處在記敍中夾雜説明。

(四)聽課文錄音,談花的.啟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點明瞭太陽花的有益啟示,並表達了“還要種一片的”願望,這部分主要設置聽課文錄音,啟發學生思考:太陽花生命短促,卻能保持燦爛多姿,那你棉隊這樣的太陽花,你能不能學到點什麼,捂出點什麼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處,我給學生兩分鐘時間自由討論,討論後學生髮言,啟發他們聯想,如太陽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類人呢?它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學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多説,這樣,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拓展訓練

為提高總結質量,也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明確落實重難點,這樣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化的認識。在學生總結的同時,教師適當補充,正是因為太陽花有豐富的內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愛,那大家就圍繞“愛”來填寫下面的詩歌。

● 融情入詩:

當把(銀粒兒)一般的種子撒向泥土

我們就開始了(期待)

心 有些(焦躁)

我們正(莫衷一是)呢

你卻搖晃着(嬌嫩)的身軀

和我們説:hello my dear

你長得多(美)呀

你把(繽紛)的季節 畫在了我們的眼前

有誰 能逃得了這份美的(誘惑)

於是 我們的春天不再(單調)

夏天不再(炎熱)

難怪 我們已深情的決定——

(來年春暖時分,再種一片太陽花)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填寫,這樣,既學以致用,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落實了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的要求,同時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4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説虎》是北師大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性靈愚慧這一單元主題下的一篇自主閲讀課文,前兩個單元分別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善惡、體會生命的意義,而本單元是引導學生了解人類智慧的偉大及人性的複雜。《説虎》是本單元也是本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雖是一篇自主閲讀課文,在地位上比不上前面的必學課文,但它屬於議論文體的文章,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這種議論文體的文章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自學起來困難很大,所以我採取教學的形式,讓他們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並初步瞭解議論文的一些寫法。為以後學習這一類的的課文打下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能翻譯重點文言句子。

②整體把握內容,明確課文主旨。

(2)過程和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訓練學生讀、寫、聽、説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學習文中通過設喻説理的方法,以及“説”的文體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敗的道理。知道如何學習、如何更好地做人。

3、教學重點:

(1)疏通文章,理清結構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能翻譯重點文言句子。

(2)整體把握內容,明確課文主旨。

4、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理解運用比喻的方式進行説理,即借虎喻人。

5、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學過的'議論文寥寥無幾,只接觸過一兩篇像這樣的文章比如《我若為王》這樣的雜文,但對議論文具體的、全面的學習還沒有過。再加上七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沒有達到對議論文全面學習的水平,因此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並初步學習議論文的一些寫法。為以後學習這一類的的課文打下個良好的基礎,而不是系統的學習。

6、課前準備:

有關“虎”的成語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關於“虎”的成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説教法】

(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和能力。)

1、情景導入法。利用多媒體(背景音樂,課文的朗讀,圖片等)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激情和興趣。

2、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

3、探究討論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

因為七年級學生還不善於通過細緻地閲讀,來理解、體會議論文所表達的觀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閲讀分析課文精細的句段,培養他們閲讀感悟的能力與習慣。

【説學法】

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對於一個入學不久的七年級學生來説,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至關重要。在這一堂課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個過程來培養語文學習的習慣:

第一,通過查閲工具書獨立解決生字、生詞的習慣;

第二,在閲讀過程中通過啟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第三,通過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等方法來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第四,熟讀、背誦優美文段的習慣。

【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學生説幾個與虎有關的成語,並談談對老虎的認識,從而明確本文就是針對虎的力氣大於人,又有鋒利的爪牙,最後反而被人捕獲殺害的事實而引發的議論。

(生答略,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並自然引出下面的過渡語。)

二、瞭解有關的文學常識

1、瞭解有關“説”這種文學體裁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它可以敍事、可以議論,都是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似。

(教師可引《我若為王》加以補充説明)

2、瞭解劉基及《郁離子》

劉基,明初文學家,政治家。字伯温;晚號:犁眉公;諡號:文成。博學,通天文,兵法。輔佐朱元章創立明朝,謀劃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郁離子》一書是劉基在元代末年隱居青田山時寫的,包括《千里馬》、《魯般》等18篇,195條,後收入《誠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很短小,有些是議論,有些是先舉史實,然後評論,還有些是先敍寓言,然後評論,主旨都在發表作者對社會上各種事物的看法。

(除了解作者外,主要還是以“主旨都在發表作者對社會上各種事物的看法”這句話為重點讓學習明確課文的主旨傾向)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

2、學生朗讀、整體感知

(1)同學自由地讀課文

(2)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並指出這位同學是否有讀錯的字或停頓有誤的句子,如有,請幫他指正。

(在閲讀過程中通過啟發、討論培養學生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四、合作交流

1、疏通課文

教師展示重點字詞

學生活動: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其他同學舉手搶答,師生評議。

之於恆物處故雖為類足

2、檢測效果

學生活動:學生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每段內容。

(點撥:學生通過自學,能基本上弄懂文意。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尋求幫助,這既讓全班同學都起來,又鍛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解課文寓意,探究本文的寫法。

學生活動:四人一組,討論下列問題,然後師生評議。(幻燈片顯示問題)

(1)《説虎》將人與虎相比,有兩個字是最關鍵的,你能把這兩個字指出來嗎?

(2)劃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説一説作者是怎樣論證得出這個結論的?

(3)作者用老虎與人的關係作比喻,欲説明什麼問題?

(4)本文闡明的道理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引導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主旨、學習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並初步學習議論文的一些寫法。)

五、梳理內容主旨:

主題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説明不懂得運用智慧,不會憑藉外界的力量,只憑自己的力量一味蠻幹,就必然招致失敗的道理。

(讓學生對知識有個清晰的認識,而不至於滿頭套)

六、拓展延伸

對圖片中的濫殺濫捕的現象你怎麼看,準備怎麼做?談談自己的看法。

(目的在對課文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七、課外作業

請你替老虎捉刀,寫一篇耳目一新的反思文章。

1、“我”是誰?

2、既然“我”是百獸之王,為什麼會敗在區區人類之手?

3、若有來世“我”會怎樣戰勝人類?

4、背誦翻譯課文,並梳理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與意義。

(讓學生將寫與聽、説、讀相結合,發揮想象力對課文的認識進行進一步的昇華)

【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八、課後反思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出處及聯繫

本單元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遊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説《城南舊事》中節選的,小説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

2、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瞭解作者插敍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情感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3、教材的重點難點

小説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於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二、教學方法

1、用講故事的方法,説説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2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

2、對於小説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全文。

3、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説的最基本方法,並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四、教學程序

(一)教學準備

1、佈置預習,掃除生字詞障礙,並準備你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導入新課

在學習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過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愛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的同學説給大家聽聽。

(二)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①檢查預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字詞,重點提示:

腫(zhǒng)脹(zhàng)叮囑(zhǔ)驪(lì)歌花圃(pǔ)

②“花”在全文結構中起着怎樣的作用?明確: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的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説始末的。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後痛楚,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導學: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面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a、結合課後練習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爸爸對“我”是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學生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板書)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説:“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明確:是説“我”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隨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敍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敍手法,時而寫眼前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板書梳理)本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教學內容,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五)課後作業

1、細讀課文,再次體會爸爸對“我”嚴厲而深切的關愛,抄寫課文重要詞語。

2、把與父親間發生的故事寫入作文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