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15篇

來源:文書谷 4.07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1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掌聲》這篇課文。

一、説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憶的語氣來寫這段國小的經歷。文章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上台演講,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成了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②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2.過程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感情,扣住感情昇華知識。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教學難點是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質疑問難,初讀感知,理清課文脈絡,書寫指導。第二課時內容:自主讀悟,聯繫對比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學文悟理。

二、説教學方法

(一)説教法

從“同學們的掌聲”為突破口切入,然後逐步延伸擴展。由“感受掌聲——研討掌聲——拓展掌聲——昇華掌聲”構建完整嚴謹的教學鏈條,由“掌聲”照亮教學全過程。

(二)説學法

學生在自主閲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聲”的內涵。

三、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感受“掌聲”

1.請同學們輕聲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掌聲?”

2.現在大家自由讀第四自然段,畫出小英開始演講前,課文中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

獨白: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重點,在學生充分讀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理解全文的關鍵——“掌聲”,為下文教學作鋪墊。

(二)研討“掌聲”

1.現在小組討論:小英演講前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包含了什麼?

2.交流重點句:(課件出示)“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先體會“熱烈、持久”詞語中所表達的同學們當時激動、興奮的心情,領會同學們此時的掌聲包含着鼓勵、支持。

獨白:該環節的設計是緊扣“掌聲”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小英感動得流淚的前後情感的變化,目的在於讓學生鎖定獨特對象,產生情感共鳴,由此而倍添親切之感。

(三)拓展“掌聲”

1.同學們讀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內容,思考:在小英演講結束時,課文又是怎樣描寫同學們的掌聲的?

2.引導學生讀悟重點句:(課件出示)“班裏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引導學生從體會“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看到同學們對小英的讚賞、肯定。

3.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想對小英説什麼?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對大家説什麼?

獨白:該環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由重點詞拓展開去,進一步感受“掌聲”,並挖掘文本空白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豐富“掌聲”內涵,使前後兩次掌聲有機結合起來。

(四)昇華“掌聲”

1.自由讀全文,思考討論:從那以後小英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體會她“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過程。2.領悟最後一段話的深刻內涵。

(1)齊讀句子:(課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2)討論交流:“掌聲”的內涵(鼓勵、幫助、關心、支持)。

(3)再讀該段,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關心、幫助別人的事。

4.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同學們你們聽完這優美動情的歌曲,你想説些什麼呢?

師昇華感情:對,同學們,人人不僅需要掌聲,也就是需要鼓勵、幫助、關心、支持.人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對自己的缺點、甚至是缺陷,不應該自卑,應該鼓起勇氣,面對生活,這樣才能開闢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們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殘疾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困境,會遇到需要別人鼓勵的時候. 所以對別人的關愛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關愛獻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獨白:該環節設計是在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巧作對比,從小英情感變化中領悟“掌聲”的重要作用,並讓學生談談自己與他人的愛心行動。課尾輔以動情的歌曲,昇華了文章的“重點”,讓課堂充滿人文情懷,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學生生活當中去。

四、説板書

自卑 掌 憂鬱

↓ 聲 ↓

自信 活潑

説板書設計;板書用了簡潔明瞭的八個字,涵蓋了文章的內涵,2個箭頭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變化,中間一顆愛心昇華了文章做人的道理。由於水平有限,雖然做了充分準備,還會存在許多不足,敬請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綜合練習7》是上海市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一個鞏固拓展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複習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本次綜合練習共安排了七項內容: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閲讀短文,理解文章內容、語言實踐活動——談學習的體會、還有名言的學習及寫字的指導。學生通過此練習,可以在字、詞、句、篇上得到鞏固與提高,而且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及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明白,你若想獲得成功,只有努力地實踐。

二、説學情

三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些較簡單的習題了,比如:選字填空、將詞語按要求歸類、把句子補充完整。這些題目,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再一起交流。而其它練習題則需要老師的引導來進行。相對來説,學生對閲讀、語言實踐活動的能力較弱。由於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學生間依然存在着差異,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差異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老師在練習活動中,應對閲讀、語言實踐活動等學生能力較弱的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給學習困難者有多一點的表達機會。

三、説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旨在通過活動,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字詞句,增強閲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會比較形近字,選字填空。

2、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詞語歸類。

3、把帶有“終於”的句子補充完整。

4、閲讀短文,學習讀懂文章。

5、語言實踐活動,交流“我的學習小體會”。

6、熟記名言,瞭解大意。

7、學習寫好木字旁的字。這些教學目標中有重基礎的,如:選字填空、練習在方格里寫字;有重積累的,如:按詞語要求歸類、熟記名言;還有重能力的,如:閲讀短文,理解文章意思、談談自己學了本單元課文後的學習體會,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四、説教法

《綜合練習7》作為一個單元之後的複習課,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已知,使學生在常態中輕鬆、愉悦、自主的學習交流。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加強引導與點撥。如:在第六環節的設計中,學生已按“學習、時間、動作”的要求把詞語進行了歸類,然後教師就適時的進行了點撥:想想還有哪些詞語也是表示“學習、時間、動作”的,大家比一比,賽一賽,看哪個小組積累的成語多。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比賽,不僅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進一步擴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閲讀練習中,教師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等形式,教師只是起了引導與點撥的作用。在熟記名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留出了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誦讀銘記3句名言,並讓學生對名言進行簡單的理解,讓學生懂得了學習和體育鍛煉的意義。教師還鼓勵學生大膽交流類似的名言,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中,教師積極營造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利用積極評價策略及樹立榜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優化學習過程,鼓勵學生互助。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3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國小,和這裏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悦、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藴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覆品嚐,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後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後,再全班反饋,並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讚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於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

基於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並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從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讚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於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着這份自信,更帶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並不如我所願。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後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麼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後,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於黑板上那麼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麼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麼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後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裏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麼有關春的詞語,詩句,於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説“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着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着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4

教材分析

《趕海》敍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橫生、貼近兒童、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是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課文。

全文分為3段。第一段,以歌詞開頭,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趕浪花——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順序具體記敍了趕海的過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詞,照應開頭,使全文渾然一體。其中第二段是重點。

學情分析

“趕海”是指人們在海水退潮時,到海邊去捕捉撿拾海魚、海蟹、貝殼、海藻之類的東西。對於住在海邊的人來説,“趕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對於生活在內陸的孩子來説,對大海並不瞭解,要激發起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難。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啟發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體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體會趕海的“樂趣”。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這一課,我設計了兩課時,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濤澎湃的背景圖、播放《大海啊,故鄉》的樂曲,把學生帶人情景。(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而產生共鳴,背景圖和樂曲所營造的氛圍很快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2、在自然地揭示課題後,緊接着我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思考、討論:什麼叫趕海?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此時,我出示了一組圖片,學生看着生動直觀的圖片,聽着老師的講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趕海就是大海退潮後,人們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之類的東西。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鄉》的歌曲,藉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嚮往,然後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句話,體會趕海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多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感染學生。再指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飛跑着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浪人相互依戀的情趣。從“鬧着”、“興奮極了”體會作者想去趕海的急切心情。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我採取的是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學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較、相互評價,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我先讓學生圍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活動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後,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感到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最後,老師組織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台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將”、“俘虜”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來幫助學生體會趕海的樂趣。在理解“武將”一詞時,我出示了一張穆桂英的武將圖,讓學生通過直觀圖片把武將頭上插着的兩根翎毛與大蝦搖擺的兩條長鬚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蝦的威武神氣。同時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這裏,我順勢向學生提出要向作者學習,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

3、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如果説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現趕海的熱鬧有趣、充滿動感,那麼,課文第四自然段則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優美,展示趕海有趣的另一面。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又向

學生展示了夕陽西下、海鷗飛翔的情景,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寧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悦心情。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為了凸顯文章結構的圓合之美,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再次播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作者對大海深深的愛,瞭解課文首尾呼應的特點。

板書 趕海

追趕浪花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滿載而歸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

[説教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説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 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石榴生長過程

[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説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葱葱)

2、要求學生説説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説説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説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説説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五 佈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6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課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的羽毛、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漁翁的啟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成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翠鳥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及活動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小結學法,學生自讀,交流明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翠鳥的美;

2、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溝通交流。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習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難點: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二、説教學理念

1、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展開對話的過程。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

一是通過圖畫創設情景,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景與文本,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

二是關注學法指導,着重指導朗讀第一段,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全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閲讀能力;

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首先,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翠鳥圖,讓學生説一説翠鳥的外形,感受翠鳥的外形美。然後圖文對照,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悟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比較,體會文中的一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最後,指導朗讀,練習背誦,小結學法。(本教學環節通過圖畫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閲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指導,為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學習2–3自然段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自讀2–3自然段,老師相機引導學習佳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寫魚兒,葦稈,水波的作用。然後朗讀2–3自然段。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閲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學習4–5自然段學生默讀4–5自然段的內容,根據老師的提示討論,交流。如:老漁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受到了什麼啟發?

(本環節着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和思活動以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三)誦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本環節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畫。

(作業的設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後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可以分為“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本課時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瞭解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的基礎上,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三)教學難點

理解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

三、學情分析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於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閲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悟,並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法、學法

朗讀理解法、重點詞句突破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設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教學應注重閲讀感受和體驗,應注重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為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問,圍繞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見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複習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以及賽馬後田忌與齊威王的神情。設置問題“第二次賽馬的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佈置任務“講述第二次賽馬”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 二)學習第二次賽馬,並分析轉敗為勝的原因。

1、學生講述經過、結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第二次賽馬。根據比賽的結果讓學生分析田忌與齊威王神情的變化,講解“目瞪口呆”。

2、出示兩次比賽的對陣圖,讓學生分析田忌是轉敗為勝的原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其他調換順序的方法,這一設計可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擺、推敲、比較、聯繫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得出結論孫臏想出的這種出場順序是田忌能贏得唯一辦法,表現孫臏的善於思考,感受孫臏的智慧。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圍繞重點,研讀探究,分析孫臏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首先出示學習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着進行小組彙報孫臏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孫臏能想出好辦法主要得益於他能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讓學生找出文中這句話 “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通過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賽勝利的關鍵。通過這一設計我想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二是使學生懂得,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

接着讓學生彙報田忌和齊威王為什麼沒有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一設計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領會這段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並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拓展:

1、做齊威王的謀士。

同學們,如果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在第二次比賽中途對於田忌調換了馬的順序,你有所警覺的話,你有辦法幫助齊威王取勝嗎?設計這一環節意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五)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示和收穫呢?(學生自由讀文後發言)這一設計我想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已有認知水平,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並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説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詞語的組織運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六)教師小結:勝不驕、敗不餒,遇事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

同學們,智慧是人生的嚮導,但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今後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不斷學習,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你們的成功之門。

(七)板書設計:

田忌賽馬

田忌 孫臏 齊威王

垂頭喪氣

20xx/12/1 10:24:47 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 調換順序 目瞪口呆

七、課後反思:

在這節課我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能環環相扣,課堂中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並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心情,課後談出了自己的收穫。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着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唯恐自己對上課時間把握不太好,造成壓堂,所以對於有些問題不敢放得太開,以至於不能讓學生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些限制學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針對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語言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以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必須通過實踐的不斷磨練來彌補,通過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上課、反思來實現。我會把這節課當成又一個新的起始點,繼續深入地鑽研課堂教學,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

一 説教材

《雪兒》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且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飛上藍天的事情,表現了我對鳥類的愛護,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嚮往。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腿跌傷在家,嚮往到外面去活動。第二,三自然段寫我照料受傷的小白鴿並且希望它快點好起來。第四,五自然段寫白鴿展開雙翅飛上藍天,我的心情十分快慰。

本文以我與白鴿的相伴到別離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爸爸撿回一隻受傷的小白鴿,它的身子很髒,眼睛裏充滿了悲傷。小白鴿的狼狽與哀傷讓我一下子產生了憐憫之情。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期盼,使得我似乎理解雪兒的心思,天天和它看藍天白雲,盼望雪兒早日康復,早日重返藍天。爸爸的介紹讓我懂得雪兒是藍天信使,我讓雪兒重返藍天的願望更迫切了。終於,雪兒展翅飛上了藍天。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儘管多日相處結下深厚的友誼,我對雪兒有很多眷戀與不捨,但看到雪兒終於返回藍天,我十分快慰。在我的眼裏,雪兒翱翔於藍天的樣子是那麼美麗。我的感情隨着故事的發展而發展而變化,純真的感情,善良的心靈真摯動人。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我擬定一下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認識不寫。

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關鍵詞句的品味,朗讀等品味我和雪兒之前的深情,發揮想象,想象我和雪兒之間在分別時的話,體會我們的深情。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把課文讀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讓學生對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出感情。

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思路,脈絡要清楚。

然後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語。完成描紅習字測,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1.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三組詞語,這三組詞語之間都有規律,指名學生起來讀詞語,從內容上熟悉,從內容上導入跟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總體上有個印象。

2.出示關於雪兒的照片,讓學生在圖片層次瞭解雪兒,引入雪兒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藍天信使,然後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飛越千山萬水,藍天信使”體會雪兒的品格,並且這裏發揮想象,雪兒會遇到哪些困難,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接着讓學生 試着用“我是一隻信鴿,我.......我......”這樣的句式來説話。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內容層面瞭解了雪兒,感知這一形象。

3.通過對雪兒來我家之前和來我家之後對比,凸顯我和這隻信鴿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我對它的憐憫同情之情。然後讓學生試着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我和爸爸是怎麼對待雪兒的,通過抓住敷了藥,取名,洗澡等體會我和爸爸對它的愛心關心,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體會感悟這種感情。接着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我和爸爸對雪兒關心,愛心。師生交流總結為兩點:1 我對雪兒説把自己的家當成是它的家。2 我天天和雪兒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從這裏兩處體會我和爸爸對雪兒的關心愛心,這裏還可以啟發學生我和雪兒在看藍天時分別會想寫什麼?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後通過指導朗讀來感悟我對雪兒的關心和愛心,和雪兒之間的深情。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9

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出版社國小《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十課《他們都是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拓展活動、評價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四課,19《螞蟻》20《他們都是鳥》21《貓和兔》22《多樣的動物》。生命世界是兒童懷有濃厚興趣的神祕世界,花草樹木,蟲鳥魚獸,隨同着他們的童年生活。兒童對生命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發生神祕感,而科學課則要使他們對生命世界的興趣進一步延伸,從對生命現象和事物外表的認識逐步發展到對生命實質的認識。通過學習同學對探究方法和探究過程可以獲得更多體驗,可以更好地為今後的科學探究做準備。《他們都是鳥》一課,藉助對常見鳥的觀察,歸納鳥類的一起特徵;是由同類動物中的不同動物個體開始,由個別特徵到一般特徵構建的,結構清晰。用情景、問題、觀察、研究等環節連接在一起,落實了探究目標的基本要素。另外,教材還採用前易後難的出現方式,內含了啟發同學運用遷移的理念進行遷移學習方式的構建。

課程規範中明確要求:“瞭解生命世界的輪廓,理解生命的實質。形成一些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和基本觀點。”依照這個思路以同學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為基礎,讓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收穫的樂趣。設計了用眼睛去觀察動物的特徵、認識周圍常見的小動物、瞭解各種不同動物的特徵以和特殊的哺乳動物和鳥,掌握鳥類的基本特徵。前後照應為認識生物與環境的複雜關係,拓展對生命實質的認識,對生物進化的理解,對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等問題的探究奠定基礎。

本課分析:鳥是人類的朋友,為了能與它們和諧相處,就必需科學地認識他們。同時通過對鳥的.探究,能夠進一步培養同學細緻的觀察能力和查閲資料的能力,使同學意識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滲透科學自然觀的教育。

本課三維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對動物進行比較細緻地觀察;能用歸納的方法總結鳥的一起特徵。

2、意識到要珍愛生命;能對鳥進行長時間的觀察研究。

3、認識常見的動物類型——鳥;知道鳥的一起特徵。

重點難點:能用各種感官對動物進行比較細緻地觀察;能用歸納的方法總結鳥的一起特徵。

準備:1、課件:視頻圖片。2、鳥類標本。

二 教學方法:

科學課程以培養小同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了“觀察——探究——研討——拓展---製作”的教學方法。

探究過程是知道同學自主探究,自身發現,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老師採用的方法,方式要圍繞同學的探究來做,讓同學多方面發展,培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 學法指導:

《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説明探究不只是教學方式,還意味着探究是同學主要的學習方式。根據《科學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特點,主要以同學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其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同學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協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四 教學過程:

根據同學特點,結合教材。本課我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導入——觀察——探究——研討交流——製作——拓展。下面我就着6個環節來説説我的設計思路。

1、導入:出示視頻,各種各樣的鳥,讓同學整體感知鳥的特點,從而導入新課。這樣可以用直觀的方法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為下面的觀察探究打下基礎,同時感知認識動物的樂趣。

2、觀察探究:讓我們一起觀察鳥的標本,看一看鳥類有那些一起特點?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可以利用放大鏡進行觀察或把螞蟻放到昆蟲盒進行觀察。同學開始觀察,老師提示同學觀察的主要問題,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鳥進行觀察?使同學觀察更有針對性,並讓同學和時記錄觀察結果。為確保歸納的科學性,表格中的空白局部應儘可能多一些,啟發同學觀察更多的鳥,為歸納做準備。在觀察的基礎上,提示同學依照歸納螞蟻特徵的方法歸納鳥的一起特徵:身體外表有羽毛的卵生動物,一般都是鳥。

3、認識各種各樣的鳥。出示課件。展示了許多鳥,其目的第一是讓同學認識更多種類的鳥;第二是提示同學,通過對不同種類的鳥的觀察,認識他們的特徵,為歸納鳥的一起特徵做準備。並在做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進而歸納鳥的一起特徵。

五、維護鳥類活動:

出示被人類破壞的鳥窩,和鳥類現在住的地方(走廊的頂燈裏面)。鳥類捕獲害蟲等等。問同學: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引入維護鳥類教育。目的是讓同學意思到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與鳥類和諧相處。在讓小組討論:你們準備怎麼維護鳥類。目的是讓讓同學知道鳥是自然界的一員,他們有自身的自由,我們應該把自由還給他們,協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生存的生活空間。現在鳥類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居住的環境受到了破壞,要留住我們的朋友,首先要從維護他們的棲息環境入手。人和動物一樣都是自然界的一員,人和動物要和諧相處。另外,書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資料卡,目的是豐富和加深同學對維護我國鳥類資源重要性的認識,瞭解目前存在的破壞鳥類資源的問題和我國在拯救維護鳥類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採取的措施,從而進一步提升同學自覺保護鳥類的意識。

六、拓展活動:在家可以飼養小雞、鴿子、小鴨等,認真觀察他們,看還能觀察到你在課堂上沒有學習到的東西。這樣可以讓同學在課下學到很多知識,比方可以知道它們喜歡吃什麼樣的食物等等,豐富對鳥類的認識。

七評價:在這節結束時我設計了一項自我評價的內容,這樣是以自我反思性評價為主要評價形式,培養同學能夠正確評價自身認識自我發展,這也是科學素養的內容。

以上是我對《他們都是鳥》一課的教學設想,整節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以同學主動探究為主進行,體現了同學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0

《小蝦》是北師大國小語文第六冊“可愛的小生靈”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通過對小蝦吃東西、打架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寫出了小蝦的可愛,表現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蝦的可愛,以及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2、感悟作者“圍繞中心寫具體、表達有序寫清楚、用詞準確寫形象”的寫法。讀寫結合,以片段的形式仿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

教學中,力圖體現“以讀為主”,通過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味,感受小蝦的可愛和有趣。例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趣”時,通過抓小蝦吃東西時“非常小心”和吃完後“十分自在”,反覆讀文,用心體會,模仿表演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蝦的有趣。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通過抓“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讓學生帶着表情讀,體會小蝦生氣時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從這些地方入手進行讀的訓練,學生從而體會到了小蝦的'有趣。

讀寫結合。通過認真研讀文本,發現教材為寫作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可以説涉及到習作的“有血有肉、有條有理、有聲有色”等方面。感悟寫法,從而嘗試運用於習作,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也是難點。為此,在教學中,以閲讀為載體,讓學生在讀書中,既着眼於文本內容,又能關注寫法,感悟寫法,為後面的寫鋪路搭橋。作為三年級的學生,當然我們只要求學生能使用其中的一種,鼓勵學生能使用更多的寫法,不做一概而論,不過,能有所感悟也是收穫。

從課堂實施看,教學基本體現了設計意圖,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沒有較好的把握好課堂,在教學時間的調控上不夠準確,致使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反思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閲讀教學效率不夠高,指導學生的讀不夠精簡高效,有些哆嗦;二是整個目標的設計不夠準確,對學生定位太高,要求太高。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1

一 設計理念

1.以多角度,多種形式讀文,讀中求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記憶,解決基礎知識,表達自己對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資源,緊扣“美”,激發學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 目標確定

本年段的學生在一、二年級閲讀能力的基礎上,能比較迅速地隨文識字,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判斷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為自主閲讀欣賞和理解課文提供了保證。通過衡量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隨文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播放光盤,觀看插圖,妙悟“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 體會作者的豐富想像,學習邊閲讀、邊想像畫面的讀書方法。

(4) 要善於觀察、多瞭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本課重點是瞭解荷葉、荷花的樣子,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之中精彩的詞句,難點是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四 説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一個好的教法和學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進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

五 説教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 重組美景圖片:激發興趣,初識美

播放課件,請學生觀賞後説説感受,當學生談到“美”時,順勢而導,這麼“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呢?從而,進入新課。這樣,以直觀的畫面美感受、吸引學生,把學生限於生活環境無法親眼目睹而又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在眼前,激發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讓學習沿“美”的主線展開。

二 整體把握,感知美

新課程第二學段的閲讀目標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因此,播放範讀課件,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畫面,隨優美的音樂、畫面走入營造的生動情景中,整體把握課文,梳理出文章的脈絡,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課文,感悟美

結合圖片,與學生的讀思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品讀欣賞精妙語句,領悟課文的美妙。

預設:學生自讀描寫荷花的重點段(第二—四段),勾畫出自己認為準確、生動的詞句,想像畫面,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荷花?學生會談到對荷花的形狀、顏色、姿態幾個方面,教師對學生所談到的作個小結。肯定學生的體會,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劃出來的詞句,體會“挨挨擠擠”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從而瞭解荷花、荷葉的樣子,播放課件,欣賞荷花的美。想像: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幹什麼?

領悟到荷葉的多,荷花生長的姿態,讓學生們帶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並理解作者説:“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活的畫”是什麼樣?當同學們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確很“美”時,順勢而導,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會想些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學習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運用多種閲讀方式聲情並茂地朗讀文章。

文章的優美,具體生動的描寫手法,與圖畫的“美”,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為“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統觀全文,深化美

以課件中優美的旋律再現課文意境,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將課文誦讀一遍,再現荷花的美景,將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為一體,入情入境,受到美的薰陶。

五 拓展與練習,不拘形式,表達美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觀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優美的文章、精美的圖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當提問到:“生活中,你喜歡的花,有多美,説來聽聽”時。學生們自由地談開了,受到本課的啟發,學生們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學生自由地表達對美的感受。

英國詩人基慈曾感歎:“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悦!”語文課堂能幫助學生不斷感受語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語文素養,昇華生命價值!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2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 。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 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 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 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掌聲

憂鬱—————愛—— 開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3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裏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後,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後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後請幾位後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後,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於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後找幾位(後進的)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後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於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覆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後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後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並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後,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餘傾聽並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後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後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後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説出自己的依據,最後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後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是我校國學校本教材三年級《千字文》中的第13課《渠荷的歷》。這一課僅有32個字,卻包含四季景象。這一課中寫到了春天的草木,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落葉,冬天的枇杷樹等。除了要了解文中描寫的幾種景物外,課後還安排了“莽”字的演變過程,《焦尾琴》的故事,古詩欣賞,以及用自己的話説圖意。

因教學國學沒有以往的教學經驗,也沒有現成的教案,因此,在認真研讀教材和與同組教師一起研討之後,將本課主要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初步瞭解文中介紹了幾中動植物。

3、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簡單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誦讀《千字文》

2、初步瞭解課文意思。

二、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複習引入新課

複習背誦《千字文》片斷,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讀文(由讀正確到讀流利)

聽視頻範讀正音,在聽讀基礎上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之後分句指名讀,讀對跟讀,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讀。在讀正確後自由練讀,要求讀通句子,指名讀全文並齊讀。

第三環節:藉助視頻、圖片感悟課文

課上播放視頻講解,要求認真聽。聽後讓學生找找文中講了哪些景物,並動筆畫出來。指名交流時,提示學生按照“從哪句知道了什麼”的句式回答,隨機將文中講到的7種景物板書於黑板上。

藉助註釋讓學生説説課文中是怎樣描寫荷花、園莽、枇杷、梧桐的,同時藉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在學生彙報到“渠荷”時,相機引導學生背誦課後詩歌苑中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在學生彙報交流到“園莽”時,隨機引導學生閲讀課後漢字宮中“莽”的本意。在學生彙報到“梧桐”時,引導學生自讀課後故事《焦尾琴》。

在學生學習理解了前兩句後,後兩句作為略處理。出示圖片,讓學生藉助圖片找到相關句子,讀句子即可。

第四環節:誦讀課文

指導背誦積累時先練背,由出示填空背到藉助板書看詞背,由易到難降低背誦難度。

第五環節:拓展説圖意

模仿《千字文》的形式用四字形式描述畫面。

三、説教學反思

由於《千字文》學習對於學生來説難度較大,怎樣在這節課上很好的'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是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為此教學中採用視頻導學和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件的合理利用,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學生在聽、説、讀相結合的學習中,既欣賞了美麗的風景,又感悟了文本,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也是這節課上最大的一個亮點。

遺憾的是教學中時間劃分不勻,課堂調控不及時,導致課堂上沒有進行小故事的閲讀,拓展説圖意用時有些長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開啟》講述了一位婦女在一列南下的火車上,用巧妙的方法教會了一個不知如何開啟易拉罐的農村青年的故事。這位婦女用自己的細心與善良維護了這位男青年的自尊心,令男青年至今感動不已。本文故事雖小,但情深意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了大量的識字量,已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掌握了識字的方法。但識字仍然是三年級閲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識字教學要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加強形近字的辨析,讀準音近字、多音字。

在閲讀方面,學生已掌握一些閲讀方法,應逐步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言的關注、思維的訓練以及朗讀的訓練,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識字上。生字的學習主要是以自主識字為主。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閲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所創設的情境。而在這一點上,教師要設定能引領全文的問題,或部分關鍵詞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1、在閲讀中認識8個生字,理解並積累“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並積累詞語若干。

本文的生字並不難學難記,本課需在閲讀中認識生字“倚、廂、奢、侈、飲、罐、顛、嘭”8個生字,其中“倚、廂、侈、飲”4個字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可放手讓學生學習識記。教師只需對極少數易錯字稍作強調即可。如“罐”字的筆畫較多,教師在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在詞語的理解上,學生已學會了不少方法,本課主要採用了在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中自然理解的方法。

目標二: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男青年為什麼不會開啟這罐飲料?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裏?”等句子的含義。

朗讀應貫穿全文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讀初步感知課文,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眼讀課文。在交流品讀中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特點,以讀促感,以感促讀,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感悟、體驗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

本課教學應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覆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