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説課稿三篇

來源:文書谷 1.6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語文説課稿三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本課是一篇意藴豐富、內容淺顯、生動有趣的童話。寫了一隻蜘蛛專心致志織網捉蟲的故事。課文共有9個小節。第一小節寫清晨蜘蛛在農莊的籬笆上織網,2-7節寫小動物向蜘蛛發出邀請,蜘蛛“沒回答,忙着織它的網”,第8節寫當公雞要求蜘蛛逮住蒼蠅時,蜘蛛用網把蒼蠅逮住了,最後寫當貓頭鷹誇蜘蛛的網漂亮時,蜘蛛已經睡着了。故事很簡單,但小動物的話寫得很有情趣,有一種具有一定規範的韻律美,很適合一年級孩子閲讀。

在教學設計時,我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

1.分步識字,提高效果。

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但必須以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通過兒歌識字、形象識字、遊戲識字等形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在字音、字形易混淆的字,教師則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本課的生字編排,理一理,會發現它出現的地方比較集中,在課題中有:“織”,第一小節有“晨、抽、絲”;在小動物門的'話之中出現了:“散、巖”等;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安排在揭示課題時出示:蜘蛛織網,讓學生找找蜘蛛在哪裏織網,出示句子:清晨,蜘蛛從身上抽出銀閃閃的絲,在農莊的籬笆上織起網來。通過讀好這句句子,學會:晨、抽、絲三個生字。在學生找出小動物們對蜘蛛説的話後,整理學生的回答。通過讀好這些句子,既幫助學生了解了故事概況,又可學會生字:散、巖。這種把分散的生字有機的組合起來,提供更貼切的語言環境的識字方法,效果會很好。

2.朗讀為主,加深理解。

本課由於內容淺顯,理解基本不會給學生造成困難,因此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體現實效性,讀有提高,讀有收穫。每一次讀目標要明確,且目標要有層次感,螺旋上升。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先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在達到這一目標的基礎上提高要求:讀出相應的語氣來。還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擴大視讀廣度,培養學生將作品中的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言談體。

3.合理拓展,規範表達。

“説”的能力培養,並不應侷限於説話課,應體現在每一堂語文課上。教師應善於挖掘每一篇課文中説的素材,讓説話的訓練紮根於課文。本課的拓展,我們安排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對蜘蛛説什麼。這個説話環節的安排是基於讀懂讀好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説話訓練時,注意引導學生朗讀、比較,明確小動物説的話中地方、事情都不同,而她們説的事情又符合自己的興趣,這樣的發現,會讓學生在説的時候既能打開思路,又有比較規範的格式,體會到課文編寫特點所表現出的語言美。

語文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國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求知和讀書為主題,“分析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與閲讀部分相照應的,主題內容是“好讀書,讀好書”。

針對這一主題,我本課的選題是《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讀者〉交流課》。

《課標》中在“分析性學習”部分提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悦”。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又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提高對讀書的認識,引導學生喜歡讀書,力求養成勤於讀書的習慣。

2、認識到讀書要有選擇,提高對書籍的辨別能力,養成讀書的良好趣味。

3、尋找適合本人的讀書方式和讀書方法。

4、學會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的喜悦,共同提高讀書水平。

5、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口頭髮表關於讀書的意見,能達到一定水平。

教學重點:通過有指導的閲讀活動,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獲得審美體驗,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自主組織活動,以多種方式交流展示讀書體會,提高讀書水平。

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列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材料積累預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列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課標要求,在國中階段,學生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重視引導學生閲讀名著,側重經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任務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種持續的閲讀習慣,我選擇了向學生推薦閲讀刊物《讀者》,並把它遷移到課堂上,其目的在於不僅要親近文學大師,還要拓展視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種閲讀習慣已經保持兩年,借本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之東風,我把本課定位於《讀者》交流課,力求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中對讀書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預備是分析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懸念法——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學寫讀後感。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思路。

課前預備:

1、確定選題。

請學生從《讀者》雜誌中精選出深受喜愛的六個欄目,並分別擬題。

“文苑”——人間的詩意;“原創精品”——心靈的日出

“書摘”——文學的影像;“人物”——歷史的脊骨

“人生”——成長的歲月;話題”——人類的聲音

擬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陶冶文學情趣的過程。

2、小組分工。

①組織全班學生分成六大組,每組選出一名負責的同學。

②抽籤決定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欄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動內容。

組長負責本人小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協調情況和交流情況的記錄。

教師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向小組同學展示交流讀書體會。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寫讀書心得,改寫,縮寫,續寫,仿寫,劇本,精彩片段積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讀,朗誦,吟唱,表演等等。

組員在討論的基礎上推薦好的作品參加課堂成果展示。

4、課堂內容(《讀者》交流課):

在選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組長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彙報成果進列展示。(學生自列設計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教師適時的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配合製作多媒體課件。

5、教師總結評價

讀好書吧,和高尚的人對話;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

6、佈置作業:整理讀書心得。

(五)、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當然,我僅僅是針對本人學生長期以來養成的閲讀習慣,有目的性的借這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做一次《讀者》交流課,有不當之處,懇請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以讓它更趨系統化,更加完善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四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它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狀態,體現了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下的不同情調。文章洋溢着童貞、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是一篇從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新課例。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聯繫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徵,瞭解雨點的動態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雨點樂趣。

3、讓學生體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讀,從讀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雨點的快樂心情作為教學難點。

三、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用不着老師引導學生去逐句講解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只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表演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充分發揮媒體的示範作用:請同學們用心去聽錄音是怎樣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的。

3、積累語言 理解內容

4、拓展課文 培養想象——練習説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及時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啟發學生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裏,會有什麼變化?比一比,説一説,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課我形象直觀地抓住重點詞語,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同學理清了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