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範文

來源:文書谷 2.6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説課稿範文

關於説課稿範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冀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二冊第18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後練習及反思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裏,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為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後,這使溝通成為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為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昇華為世界上最為動人的詩篇。《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文章的主題並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聯繫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閲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讀: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幻燈片《合歡樹》片段)"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並説説從中讀懂了什麼?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

(二)初讀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為後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後教師進行全文的範讀。在這裏教師一開始就範讀全文是想為後面文本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為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幻燈片學法指導)(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細心品讀課文,邊讀邊想:雙腿癱瘓後,"我"的心境是怎樣的,母親又是怎樣關心我的,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深受感動?勾畫相關語句,把讀後和感受記在書的旁邊。

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這裏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後面的學習。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描寫了母愛,細節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想想"母愛"究竟是什麼?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節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然後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閲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四)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後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説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麼活才是好好活。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託,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於世上之人的告誡。這個問題對於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麼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並且是值得稱讚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品讀過程中,我適時鏈接了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並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於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着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接着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説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麼呢?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最後教師總結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啟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侷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為此,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作為站着的活着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五、課後練習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後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説、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展。(幻燈片課後練習)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瞭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説説自己學後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閲讀練習:在課餘時間,閲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

關於説課稿範文2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人教版《新目標》的第十二單元。這本教材的詞彙量很大,內容新穎,尤其是生動活潑的卡通化的畫面,很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中還囊括了很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以及合作探究的活動,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本單元的話題Talk about rules.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作為一名中學生,遵守學校班級、家庭和社會公共場所的規章制度是必須的。在談論規則時,一般運用祈使句、情態動詞can和have to等。這是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規定所必須掌握的內容,是交際英語中必不可少的項目。

因此,本單元對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並通過self check檢測,積極地、及時地尋找各自的不足,以便學生樹立良好的內在動機,不斷獲得成就感。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這一單元主要話題是"Talk about rules談論規則",其中主要涉及內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談論規則,並制定規則。

B、Structures語法結構:祈使句和情態動詞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日常交際用語:

Don’t eat in class!

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

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

D、Vocabulary詞彙: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句型談論規則的能力,並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習慣。

(3)情感目標

A、談論規則有利於學生守秩序,遵紀守法,使學生感受到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的好處。

B、有些規則是必要的,但規則太多卻使人感厭煩!學生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會體驗到不同的情感。

2、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並運用談論規則的日常交際用語及詞彙。

(2)難點:祈使句否定形式以及have to的用法。

3、教具準備:把學校的一些規則製成卡片,投影儀、錄音機、圖片等。

4、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用4個課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為我校七年級的學生。我校位於農村,因此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自周邊的農村,再加上週圍方言的影響,更是對英語學習造成很大的困難,而學生英語基礎更是參差不齊。課堂上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基礎或是個性差異原因對學習英語缺乏自信。能夠很投入,很積極學習的常常只是很少部分人。學生優差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男女生的差異也很大,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女生在英語學習的信心上明顯劣於男生。因此,教師應採取積極措施及時幫助那些"弱勢羣體",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設計理念

本單元幾個課時教學設計均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結合本校實際,談論學校班級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規則的優點和不足。提倡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索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的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

五、説教法

1、聽説法:以聽、説、讀、寫、練為主,通過對本課重點句型的學習培養學生聽力、口語以及書面語的能力。

2、交際法:注意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相互作用。

六、學法分析

新課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

1、各校都有自己的規則,談論規則是常見的事,大家應養成經常使用英語談論的習慣,提高口語能力。

2、學習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學生長期練習,多聽、多説、多練,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學習好英語。

關於説課稿範文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見、白、田、電”4個字。認識2個偏旁“舟、門”。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3、學會歌曲《小小的船》。

4、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

【課前準備】課件、電子琴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互動對話

1、師生在音樂中問好。創設情境:全場燈滅,只剩下大屏幕上的夜空,星星一閃一閃的。(課件)

2、請學生看大屏幕:小朋友,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多美啊!看到這麼美的夜晚,你想説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你希望出現的是怎樣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彎彎的月亮、……,課件出示彎彎的月亮)。

3、燈亮,歌曲《小小的船》起,學生隨意動作,感受意境。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這首歌的名字叫《小小的船》,它就在我們的書本里。輕輕打開書,輕輕讀一讀,待會兒告訴大家你特別注意了哪個字的讀音。

2、反饋(根據學生説的情況,師出示課件中的相關生字變成紅色,拼音也變成紅色,並請生認讀。)

⑴ “閃、只、船”是翹舌音。

⑵ “星星”是後鼻音,第二個“星”讀輕聲。

⑶ “坐”是平舌音。

⑷ “彎彎的、小小的、藍藍的、閃閃的”中的“的”都要讀成輕聲。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負責組織大家鞏固生字的讀音,並帶領組員讀整首兒歌,讀的形式隨意。

4、反饋: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説課稿

⑴ 個體讀:會讀幾句就讀幾句。(請學生評價)

⑵ 小組齊讀。(學生評價)

⑶ 全班一起讀一讀。

三、指導朗讀,學科融合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邊讀邊想:怎麼把你的喜歡錶現出來?(讀、表演、加動作等;允許自己獨自進行,也可以與夥伴合作讀。)

2、反饋,學生評價。

3、放錄音:聽得出是幾拍子的歌曲嗎?要求用手勢表示。(老師示範打節拍)

4、師範唱,學生為師打節奏。

5、師為學生伴奏,學生輕輕地哼旋律。(需要電子琴)

6、學生輕輕地跟唱。

7、師生合作唱歌,要求一邊唱一邊閉上眼睛想:你在天上看到了什麼?(師生一起唱唱動動、隨意站位)

四、展開想象,啟迪思維

1、剛才你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

2、誰能説得更好?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的( )。

3、誰還能説説:我看到了( )在( )。 (課件出示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次朗讀,練習背誦

1、指名朗讀。

2、還記得怎麼唱嗎?讓我們再來動一動。(師生隨意站位、唱遊)

3、你能記住哪一句?自己先想個好辦法,然後組長負責小組交流。

4、交流:先請學生背一句或幾句,然後説説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二、啟發想象,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可以怎麼説:“彎彎的月亮像( )。藍藍的天空像( )。閃閃的星星像( )。”同時師再次出示“看見”一詞讓學生認讀。

2、交流:可以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展開想象。

3、 師小結:課文中的月亮、星星、天空被小朋友這樣一説,就好像化了粧一樣,讀起來給人美美的感覺,也讓人感到非常清楚。

4、自己想象説一説:( )的( )像( )。

三、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1、小組交流:這首兒歌中一共要認9個字,你已經認識哪幾個了?先請組長組織夥伴們在小組裏交流一下,互相説説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還要注意認真聽別人的識字方法。(小組活動)

3、反饋:如“坐”──兩個人坐在土上面;“閃”──門裏有個人一閃而過,……。

4、請你説説,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見過這些字?師同時再次出現“看見”一詞。

5、這篇課文還要寫4個字,除了兒歌中的一個之外(出示“見”),其餘三個你還認識嗎?(出示“白、電、田”)你在哪裏看見過它們?你能用什麼辦法記住它?

6、先自己在紅字上描一描,你覺得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大家的幫助?

7、師根據生説的字進行板演。如“見”的撇與捺的位置,“白、電、田”中的“日”要寫得寬扁一些等。---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説課稿

四、星級作業,能者多勞

以下作業請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選一項或幾項完成:

給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各組三個詞語,會寫的寫下來。

給這些生字各組一個詞語,再用這個詞説一個句子,能寫的寫下來。

從課外書上找一找“( )的( )像( )”的句子,讀一讀,並背下來。

自己找一些寫月亮的兒歌,讀讀背背。

關於説課稿範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二、説教法與學法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閲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懷念誰? 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2、教師範讀課文,並配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3、學生比賽讀。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六、探究細節、真情感知。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 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説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她突然不説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麼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説,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作業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八、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本着簡單明瞭的理念,設計如下

秋天的懷念

拒絕看花

答應看花

主動看花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

關於説課稿範文5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面積和麪積單位》,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又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後,接着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基於對教材的以上認識,按照課標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通過觀察、觸摸等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b、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能力目標:a、充分憑藉直觀,發展空間觀念。

b、通過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和操作能力。

c、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用意識和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a、使學生在揭示矛盾———分析矛盾的往復不斷過程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b、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初步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會選擇合適的單位 ,量一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或平面圖形的面積。

二、説教法學法

(一)強化感知,主動參與

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再説“面積”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學生的思維從一維向二維過度,必須藉助直觀、形象的物體來理解。因此,採用學生熟悉的物體(桌面、黑板面等)和課件演示圖形,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在“摸一摸”中初步體會“面是一大片”;在“看一看”課件演示中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幾條線段圍成的一大片;在“比一比”中感知“面有大小”。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突破和發展。

(二)矛盾激趣,引導探究

本課注重揭示和呈現矛盾,巧設懸念,以激趣為基點,層層深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揭示面積的概念之後,學生已初步通過觀察法感知物體、平面圖形的面積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引導學生得出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重疊——————數方格,逐步揭示矛盾,並個個擊破,最終引出“面積單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也使學生理解了要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有利於學生把握概念的產生和發展的來龍去脈,從而使學生參與獲得概念的過程。另外在學生學習了平方釐米的形狀和大小,並能用它來度量較小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後,我有意讓學生用一平方釐米去量課桌表面的面積,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真切體驗到平方釐米這個單位太小,從而產生“有沒有大一點的面積單位”的疑問,然後出現平方分米的面積單位,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不能順利地解決眼前問題”的矛盾中水到娶成地引出平方分米的學習,使學生在這過程中倍享成功的樂趣。整堂課在解決了一個個矛盾之後,我又不斷在學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學生不斷地向一個個新知躍進。同時,設疑和引導滲透了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鼓勵與培養,使學生在實踐與思考中不斷地碰撞出創造思維的火花。

(三)突出重點,促進遷移

在常用的面積單位中,認識平方釐米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看媒體演示,量邊長、比一比、記一記、量一量等活動去理解1平方釐米。在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遷移和推導的形成來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如:"這個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遷移和推理能力。

(四)運用媒體,突破難點

多媒體以它省時、高效、直觀、生動等特有的優勢而被課堂教學廣泛運用。在教學周長與面積的區別時,媒體動態演示"圍"的過程,讓學生輕鬆理解它們的區別;通過媒體演示用同樣大的小方格量兩個不同長方形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劃分方格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本課還精心設計符合兒童情趣的精美圖片和畫面,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説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新課。從課前交流“拍手”的掌面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麪積的概念 。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物體表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課件出示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説,最後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

(三)認識面積單位。這一環節分兩步驟教學:

第一、面積單位產生的必要性。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新,有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小方格的數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知道用數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故設矛盾的方法來比較同樣兩個圖形,從而產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接着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以上環節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二、認識常用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的教學以“教”為主;“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 。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四)鞏固練習 。主要設有判斷題和選擇題,讓學生明白(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2)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滲透長度和麪積的區別,為下節課做好鋪墊。並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總之,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生活引入,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發展。

關於説課稿範文6

第一課時

眾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1996年,我校參加了國小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的研究,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兩年來,對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文識字教學、閲讀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為教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開創了語文課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説的是一堂典型的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閲讀教學的課例。

一、説教材

《北京》一課敍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並且都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北京》一課是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是“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要注意寫了哪幾個方位,每個方位都寫了什麼。”而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偽建築。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課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順序具 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並且使學生通過本段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本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二、説教學目標

《北京》—課的總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23個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妙寫課文中帶頓號的句子,認識頓號。

3.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5.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

第一課時:感知全文,講讀課文1、2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3至5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建軍星露生字,掌握—個多音字“都”,理解,12個新詞的意思。

(2.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操作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1、2兩段。

(2.能按方位順序閲讀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情感目標: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酚明顯的。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閲讀教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發揮輔助作用,而且是其他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輔助掌握生字;

2.輔助掌握詞語;

3.輔助閲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那麼,把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發揮其優越功能和輔助作用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談一談。

四、説教程

(一)藉助c a i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屏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後讓學生説一説:“你對北京有哪些瞭解?”由此,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簡單的説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藉助c a i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然後,在預習的基礎上,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提出預習字、詞時出現的問題,請計算機幫助解決。

(三)藉助ca i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本段的教學是落實本堂課重點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落實本單元閲讀訓練重點的載體。下面我就重點來講講這一段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演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

接着,運用課件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三個導讀提示,是緊扣課文內容,針對課文閲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在導讀的過程中,如教學需要,計算機還可以提示正確的答案。比如在討論第2題時,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井説一説天安門廣場上有哪些雄偉的建築物,然後用鼠標點擊出答案,給學生及時的信息反饋,幫助學生判斷、矯正自己思考結果的失誤。

如果學生對某一建築不是十分的瞭解,想作出進一步的認識,那麼也可用鼠標點擊、熱擊,找開視窗,從圖片中瞭解建築物的外形,從文字介紹瞭解建築物的特徵,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導讀、議論完之後,請學生動筆完成課堂練習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

這樣,通過cai課件的導讀、演示、幫助、引導學生來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課文,明確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築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讓學生通過課堂練習進一步地鞏固、深化、突出了教學重點。

接下來,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請學生通過cai課件,動手來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逐步要求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的景物。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這裏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並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在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再來具體地介紹一下。這既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本堂課的難點。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十分紮實的鋪墊:其一,是討論三個導讀題,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其二,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説話訓練。所以在此,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可以説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遊。在學生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最後,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cai課件,可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藉助ca i優化練習,達成目標。

這個練習是針對本課重點設計的,它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功能,讓它來幫助教師完成課堂中反饋這—個重要環節,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獲取反饋信息,並能及時矯正錯誤,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進一步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以上説教學過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體計算機課件演示進行的)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發現,多媒體計算機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説、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大家也不難發現,把多媒體計算機引入課堂,無疑是教師學的“利器”,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開創語文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課時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裏盛開着鮮花,飄動着車流和人羣,散發着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着新的一頁,不停地畫着新的圖畫。

一、説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1,鞏固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重點、難點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理解課文。

二、説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閲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掌握詞語; 輔助閲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三、説教程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藉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指名讀第一段後問:讀後知道了什麼?強調“美麗”一詞讀重音,齊讀。

3、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內容。並指導朗讀好:“又莊嚴、又美麗”,“又“字讀重一點。通過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接下來,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後請學生説説:你又知道了什麼?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讓學生體驗北京的美讀後再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麼?再讀第五自然段,並要用一種愛北京的語氣來讀。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對一些重點的詞講的不夠到位,例如:“矗立、莊嚴、寬闊、綠樹成陰、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讓學生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設計教學,創造性的進行教學。

關於説課稿範文7

一、簡介: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目標:

1、感情地朗讀。對照畫面,瞭解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三、本課的重點對照插圖:

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設計意圖:

1、談話、賞畫導入。開始向介紹《蒙娜麗莎》,通過觀賞圖畫,談感受,使對《蒙娜麗莎》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的願望。

2、讀,感受名畫。本課略讀,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的特點。讓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恆美。採用以下思路:

⑴ 初讀,粗知大意:

先讓速讀,藉助拼音把讀正確,大致理解關詞語,並瞭解內容,理清敍述順序。提供交流時間,主要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做鋪墊。)

⑵ 再讀,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佈置讀,讓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祕,體會她的舒暢温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重點交流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作者看到這幅畫想到了什麼。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怎樣把蒙娜麗莎描寫生動的。在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六自然段,然後讓自己學5、7兩段。學完畫像這部分後,鼓勵當小小解員。

(設計意圖:這部分這課的重點,設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引導交流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什麼。)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後,們再回顧全文,讓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

4、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後的晚餐》,和製作一個卡片,藉此培養對繪畫藝術的興趣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不足之處:一節課上下來覺得還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對於名畫,很難從專業的角度去審視,所以應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本課的語言生動,文字流暢,而在引導多讀多想多體會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關於説課稿範文8

一、 説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敍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裏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蹟、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大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孩子們來説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閲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着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採用“圖文結合法”教學。“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於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説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將上節課積累的四字詞語再現,通過指名讀、齊讀,為學習新課掃清障礙。

(二)整體感知。

師範讀課文,生説聽後感受引出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那麼北京哪裏最吸引你?品讀下文。

(三)、品讀文本,進入文本的情境。。

由於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我主要根據學生的彙報相繼指導課文第2、3、4自然段。在學習中注重朗讀和感悟北京的美麗。

1、品讀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門)

(1)利用課件展示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畫面,看圖體會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麗和莊嚴。在這裏我簡介天安門的歷史,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説他們見過的莊嚴的場面,比如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奏起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時候,都很莊嚴,這樣學生和“莊嚴”交上了朋友。

(2)莊嚴的不僅是天安門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矗立在廣場中間。矗立一詞比較抽象,我將在利用圖片展示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讓學生觀察,通過圖片猜測“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是呀,北京的天安門是美的,那莊嚴的城樓,那高聳的紀念碑,那寬闊的廣場,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北京天安門的熱愛和讚美吧。

2、品讀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馬路、美在立交橋)

(1)、利用課件和插圖展示北京交通的發達,環境的優美,結合畫面認識“立交橋”、“圖案”等詞,體會“綠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詞的意思。

(2)、説話訓練: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那立交橋、草坪、鮮花和車輛能否也用上“又……又……”來誇誇他們呢?

(四)共享背誦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在這一步的閲讀教學時,我是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判斷,始終保持着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閲讀的樂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背誦的方法,促使背誦指導有的放矢。

(五)、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學到這裏,北京在學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一個説話寫話訓練,要學生用一句話來讚美北京。

(六)、小結課文,設計作業。

其實,北京還美在有很多名勝古蹟、公園等等,你們下課後可以再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下節課請你來當一回小導遊,給我們介紹美麗的北京。

四、説教後反思:在本次教學中,我認為自己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聽老師範課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閲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説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説,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有些難理解的詞語點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把説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説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説、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關於説課稿範文9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裏的珍奇,想象過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嚮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嚮往併為之而奮鬥。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詩歌,培養讀詩興趣。

2、體會本詩想象豐富的寫作特點

3、初步學會鑑賞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4、理解詩中表現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2、體會聯想和想象的作用及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3、品味詩歌精煉傳神的語言。

〖德育目標

領會本詩在優美的意境中藴涵的深刻道理,明確今日幸福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人人都應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家園,保護環境、美化生活,建設祖國。

【教學方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於優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 CAI 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有歌有舞有詩有畫,輕鬆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2、誦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歌的教學尤其注重朗讀。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瞭解學生實際朗讀水平,有效地指導朗讀,在停頓、輕重、節奏、情緒等的處理上着重指導強調。朗讀可由教師表情範讀、學生集體朗讀、個別朗讀、小組朗讀、分男女朗讀等,形式靈活多樣。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體會詩中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美的意境,凝練的語言,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從而理解詩的內在思想意義。本文為現代詩,語言樸素易懂,更適合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掌握。

【學法指導】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對這樣通俗易懂的現代格律詩,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詩歌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章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播放背景畫面和音樂)你喜歡星光燦爛的夜晚嗎?能説説原因嗎?(學生自由發言)燦爛星空總是能激發人們無窮的想象,浪漫的詩人往往會藉助種種想象來寄託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首極富想象力的詩:《天上的街市》。

(投影課題及作者。)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注:佈置學生預習,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問有關作者的一些文學常識。)

三、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1、欣賞配樂朗讀。

2、明確朗讀要求。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4、明確節奏和重音,指名兩位學生讀,讓同學們予以評價,最後學生齊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介紹有關聯想和想象的知識。

完成聯想、想象創新思維訓練題目(課後練習題二)。

五、走近文本──梳理內容,感悟主旨

思考下列問題:

1、詩中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象的詩句?

2、詩人由遠遠的街燈聯想到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3、詩人怎樣由聯想而進入想象?想象又是怎樣逐步展開的?

4、天上的人們生活是怎樣的呢?最後一節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教師予以引導、明確,掌握全詩結構和主旨。

【本課小結】

本詩通過由遠遠的街燈產生聯想和想象描繪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

關於説課稿範文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具有巨大的潛能,使學生對潛在的自我樹立更多的信心,也為下面根據自身實際確立努力目標奠定基礎;然後與學生一起探討一些發掘潛能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因此,本課題教學的難點是是學生認識自己的巨大潛能,以樹立信心。其教學重點是與學生共同探討自己具有巨大潛能的科學依據,並進一步掌握一些發掘潛能的方法。

二、學生分析:

國中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對自己提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基本問題,尤其是對我的能力、我的潛能,這一話題往往會令學生感到遙遠、神祕,而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巨大的潛能。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潛能以及如何科學、有效的開發自己的潛能,過積極上進的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設計理念:

由於教學內容主要指向學生自身,取材十分便捷。因此,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時間用於回憶、反思自身情況,讓學生從親身經歷中提高對潛能的認識,在審視自己中不斷建構對自己信心、能力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使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向老師和所有同學敞開,這樣才能使老師順利幫助學生樹立對未來的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美好的青春生活。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使大家都感受到人的潛能的巨大,從而樹立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品質。

2、能力:學會在小組合作中搜集和整理激發潛能的故事和方法的能力。提高自我反思、激勵自我的能力。

3、知識:瞭解每個人都存在巨大的潛能的;知道開發潛能的一些方法與要求。

五、教學準備:

1、讓學生蒐集有關人們或自己發掘潛能的故事

2、準備一把小剪刀、一張5平方釐米的小紙片、一段1釐米長的透明膠。

六、教學流程:

(一)、情景設計,導入新課:

播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聽。老師提問:這是什麼曲子?誰寫的?你知道他寫這首曲子時的情況嗎?

(二)、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1、認識自己的潛能:

(1)老師提問:你相信人真有這麼大的潛能嗎?請大家就貝多芬的故事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分組交流。

(2)然後請學生講講收集到的激發潛能的故事(包括自己這方面潛能得到激發的經歷)。

(3)老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故事和經歷,使我們認識到人們存在巨大潛能的事實依據;而人們存在巨大潛能還具有豐富的理論依據。

(4)老師介紹理論依據:心理學家霍華德腦的多元智能理論。

大腦結構及其功能:説明人人都有可開發的潛在能量。(通過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也具有巨大的潛能,在各個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而樹立信心。)

(5)老師進而提問:在懂得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之後,我們應該怎樣開發自己的潛能?

2、激發自己的潛能:

(6)讓學生分組討論: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在課前資料收集時發現了哪些激發潛能的好方法?這些方法有什麼特點?

(7)老師歸納各種方法及激發潛能時的要求。並指出潛能的激發有些是偶然的,但更多的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有意識的去訓練、挖掘。

(三)遊戲活動,內化運用:

3、運用方法激發潛能。

遊戲活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遊戲名稱:“人穿紙”。(説明:是真人穿過真紙,穿過人的腰部才算成功。而不是腦筋急轉彎)

材料及要求:一張5平方釐米大小的紙片;一把剪刀;1cm長透明膠(可用也可不用)。

5分鐘之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你是怎樣完成這一任務的?潛能有沒有得到發掘;發掘了哪些潛能;這些潛能是怎樣發掘的等等)。

(四)家庭作業,能力提升:

根據激發潛能的方法和激發潛能必須具備的條件為自己制訂一個發掘某種潛能的計劃

七、教學評價與反思:

1、向學生作調查評價和反思老師上課的情況。

2、利用學生樣品成長記錄袋評價和分析老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情況。

關於説課稿範文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稱讚》,下面我就從説教材分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流程、説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第五單元的主題就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無論是識字、童話、口語交際、展示台都貫穿了溝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觀念。《稱讚》一文通過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事情,讓學生感受真誠的稱讚會給人帶來自信、勇氣、快樂。課文文質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讓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但對理解詞語、感悟文本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他們喜歡發現別人的不足,不善於真誠的稱讚。

三、説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激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並給予真誠的稱讚。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驗相互稱讚的快樂。

教學難點:小刺蝟是如何發現小獾優點、並給予真心稱讚的。

四、説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主要依賴於直觀教具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活動情境,並運用以讀代講法、討論法、啟發點撥法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

新課標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自主識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種形式朗讀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受到過別人的稱讚或者稱讚過別人嗎?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説)

2、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稱讚》,(板書課題)想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稱讚,為學生進入文本降低難度。】

(二)初讀課文 自主識字

1、課件播放《稱讚》的故事視頻,學生傾聽。

2

【設計意圖:爭取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這樣的閲讀要求不僅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的過程。】

3、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4、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創設情境,認讀“火車”上的生字詞,重點指導“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讀音。

(2)小遊戲:搶摘蘋果。課件出示蘋果樹,利用蘋果卡片引導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板和椅;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中採用先隨文識字再分步強化的辦法。不僅培養了學生靈活自主識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生生互學、生生互助的能力,並採取多種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三、圖文結合 感悟課文

1、感受稱讚之真誠

(1)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説説你發現了什麼?讀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自由介紹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體會小獾此時的心情。把小刺蝟對小獾的真誠的鼓勵和稱讚用朗讀體現出來吧。

2.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1)(出示圖2)想一想:為什麼一句稱讚的話會讓小獾有這麼大的變化?劃出有關句子。

(2)看一看: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小獾的前後巨大進步。理解“泄氣”和“自信”,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讀一讀:通過分行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稱讚帶來的變化。

3、體會互相稱讚帶來的無比喜悦。

(1)(觀察圖3、4)重點指導學生讀出“高興極了”的語氣。

(2)想一想:課文還有哪一段寫到“高興極了”?説話練習:-----極了------極了。

(3)抓住“兩次?高興極了”是因為什麼這一問題,體會稱讚的作用。

(4)分角色朗讀,回顧全文進一步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

(5)想一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文本進行真正對話;通過角色互換、體驗閲讀,大膽假設再一次體驗稱讚的神奇魅力。閲讀能力就在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閲讀、感悟中得來。】

四、對話文本,學習稱讚

1、課件出示稱讚的要求:我們身邊值得稱讚的同學,你認真的觀察過他們麼?願意把真誠的稱讚送給他們麼?

2、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總結送給小詩。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雙欣賞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學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質。本文的情感薰陶就在這潛移默化的一個個生動的小片段中得來。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 五)拓展延伸 陶冶情感

現在,大家願意真誠地把你的聖水灑向身邊的人了嗎? 同學們回去後自己製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説的話,送給你想稱讚的人。讓陽光自信好心情永遠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體現明理重導行的理念,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回去後自己製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説的話,送給你想稱讚的人。相信學生必會有所觸動、有所行動。】

六、説板書設計

稱讚

刺蝟 一個比一個好 小 獾 (泄氣——自信)

小獾 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小刺蝟 (消除疲勞)

【設計意圖:板書也是圍繞着稱讚來設計的,稱讚架起友誼的橋樑、還讓人消除疲勞,由泄氣變得自信,板書好似一個微型教案濃縮了文章的精華,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相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關於説課稿範文12

一、説教材

《奇特的繪畫天地》是人教版國小信息技術四年級的內容。它是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茹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畫圖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着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茹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繪畫工具箱"中前7種繪畫工具的名稱,使用方法。

難點:"奇異的繪畫天地"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二、説教學方法

1、説教法

根據皮亞傑的建構理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 "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2、説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説媒體應用

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投影。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設計了茹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先訓練,後演示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詳細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漂亮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仿一個場景),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及時提出:"喜歡這漂亮的畫面嗎?打開課本你會發現自己很快也能製作這麼好看的圖畫。"利用這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目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先訓練 後演示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創作一幅作榀,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後讓學得好的學生通過投影設備演示操作過程。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於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這節課,我學會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會做……了"這樣的形式來讓學生總結,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並且顯示相應的內容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使知識成為一個體系。

五、作業

讓學生回家後思索一個問題:"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應用到生活、學習中的嗎?"

(突出説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孽比較有特色的是:

1、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舒暢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 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關於説課稿範文13

我説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説課分為5步

一、説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通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並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國小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慾強等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採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學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通過蒐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為6 步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

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麼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

(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着呢。

(出示學生身高記錄單。)

(二)操作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為什麼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根據身高,每一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為什麼?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説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 那麼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為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 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麼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彙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願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説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

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號:120~129cm 中號:130~139cm 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並完成統計表。(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彙報:哪一個小組願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學生上台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啟發:剛才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數據的,

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為什麼呢?今後,同學

們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

該怎麼辦? (板書:製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麼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 ②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通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後,會明白哪些問題?

(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

(板書:分析數據)

(三)回顧交流“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與感受。

1、 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 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於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數據,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數據的分段整理)

(板書:數據的分段的整理)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

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

(①收集數據 ②分段整理 ③製成統計表 ④分析數據)

(四)尋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數據的分段整理”。 (學生舉例)課後,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延伸發展

談話:剛才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

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 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 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 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 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説明同學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

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係,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係,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污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瞭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

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數據嗎?再根據整理的數據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後,根據統計表説一説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麼?作為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麼?

整理好了以後我們明天來彙報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瞭、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瞭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製成統計表 分析數據

五、設計理念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製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 。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

關於説課稿範文14

一、説教材

《伴性遺傳》選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節。本節課講述伴性遺傳的現象和特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節以及本章的其他兩節《減數X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體上》都是在第一章認識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礎上,沿着科學家探究基因在細胞中位置的腳步而設計的。本節又為《人類遺傳病》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説學情

在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這為他們理解本節課基因和性染色體行為一致打下了基礎。生活中學生知道遺傳病的概念但並不瞭解伴性遺傳病的特點,因此適合帶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伴性遺傳。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接近成熟,而且通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分析思維,可以對伴性遺傳的例子紅綠色盲症遺傳進行探究。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資料,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發展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規律的能力。

(2)通過伴性遺傳規律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學習,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道爾頓發現紅綠色盲症的過程,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小問題的習慣,形成探究生活中現象的意識。

(2)形成生物聯繫生活生產的觀念,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伴性遺傳的特點。本節課主要以紅綠色盲的分析為例學習伴性遺傳的特點,所以難點為:分析紅綠色盲遺傳。

五、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以紅綠色盲為例進行問題探究,因此我會準備足夠的資料,引導學生自主閲讀、小組討論,對問題進行自主的`探究和討論,得出伴性遺傳的特點和應用。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請同學們根據PPT上的紅綠色盲檢查圖,檢測自己的色覺。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參與到檢測和討論中。之後教師引出:有一種色覺不正常的病症叫紅綠色盲症,它是一種伴性遺傳病,請大家説説什麼是伴性遺傳。在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教師採用這樣的導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伴性遺傳的學習。

2.新課展開

接下來就是我的新課展開環節,將分為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類紅綠色盲症,首先我會出示紅綠色盲症家系圖。提出問題串:①家系圖中患病者是什麼性別?説明色盲遺傳與什麼有關?②Ⅰ代中的1號是色盲患者,他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中的幾號?③Ⅰ代1號是否將自己的色盲基因傳給了Ⅱ代2號,這説明紅綠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還是Y染色體上?④為什麼Ⅱ代3號和5號有色盲基因,而沒有表現出色盲症?通過觀察思考學生能知道紅綠色盲症是伴X隱性遺傳病。此時我會展示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組型圖,請學生看圖思考為什麼色盲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學生通過觀察會得出:因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形態差異,Y染色體上沒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個過程我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觀察圖得出結論,這樣可以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請學生自己用表格總結出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並且分析為什麼色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結論,此時我會請學生代表上講台展示他的結果,師生對他進行評價。用表格做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養成對比總結的習慣。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正常女性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在學生學會如何分析遺傳圖解後,為了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請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分析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與男性紅綠色盲婚配、女性紅綠色盲與正常男性婚配的遺傳圖解。師生共同總結出紅綠色盲的遺傳的特點是交叉遺傳、患者男性多於女性、一般為隔代遺傳。

第二步是探究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特點,由於已經帶領學生對人類紅綠色盲症做了分析,他們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識基礎,所以我會讓學生以生物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抗維生素D佝僂病遺傳這一部分的內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經過討論,我會請一位學生化身小老師上台講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後我會注意總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是:女患者多於男患者、世代連續、男患者的母親和女兒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學習伴性遺傳的實踐應用,學習生物科學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用知識改變生活。所以生物學習要緊密的聯繫實踐。這一部分我會給學生多舉一些例子,如通過眼色區別子代果蠅的雌雄,通過蘆花羽毛區別雛雞的雌雄,通過分析家系圖決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實的例子更能直觀的體現出這一部分學習的價值。

這一部分的知識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會讓學生做教材上的基礎題,並請有興趣的同學把拓展題也做了。通過分層次習題的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可以讓我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針對性輔導。

3.小結作業

在課程結尾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內容,總結伴X顯性遺傳病和伴X隱性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請同學們課後收集一個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圖,嘗試分析血友病是什麼遺傳病。下一節課的時候進行分享。這樣的作業既能應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時也鍛鍊學生蒐集、分析資料的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下面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節課的重點呈現在黑板上,做到整潔清晰、大方明瞭。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關於説課稿範文15

一、説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文中的對話部分。複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能從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他們的心理,並憑藉具體語言材料,在反覆的朗讀中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教學重難點) 3.領悟“給予是快樂的”的內涵,懂得要從小樹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情操。(教學重難點)

三、説設計理念: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3.揭題,指名讀課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jǐyǔ 理解詞義)。齊讀課題。解釋題意:“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設計意圖】本設計着眼與對文本含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小黑板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 找一處,讀一處。並説一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

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是“學習主題構建”的良好前奏,先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本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人物的鏈接,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為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藴,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為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説一説。 (出示)我也曾因為_________而感到快樂。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短文和詩歌的補充,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信息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六——(6)作業超市 1.把給予是快樂作為座右銘摘錄下來。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體現 先生的“大語文教育是引領人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