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彙總七篇

來源:文書谷 2.1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説課稿彙總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投擲是體育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國小生身體和心理髮展的重要標誌。本課使用較輕的沙包來組織教學,目的就是想通過學生自我的嘗試、比較、提高的一個探索過程,更有利於逐步改進投擲的技術動作,為以後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種玉米”為達配教材,主要是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同時也是主教材的一個鞏固和延伸,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

二、學情分析

1、從兒童運動生理學角度分析:二年級兒童骨骼、關節、肌肉發育不完善,爆發力差,上下肢協調性差;靈敏和柔韌性是這段時期重點發展的項目。

2、從兒童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二年級兒童在認識水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感知事物時,無意性的情況明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學生的意注力易分散。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肩上屈肘,背後過肩。

2、教學難點:快速揮臂動作。

四、説教法和學法

體育項目來源於對生活的感知,並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針對本節課,在主教材原地正面投擲沙包的教學中,採用創造、模仿、想象、體驗等手段,先讓學生擲紙飛機,然後在練習沙包。最後配個遊戲:種“玉米”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學,然後再教給孩子們標準的投擲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不僅能掌握正確投擲動作,並且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象融入課中,體現了學生積極參與鍛鍊、張揚個性的風格,增強了他們熱愛生活、熱愛運動的美好情感。

1、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法、遊戲法、談話引導法、動作示範法等,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運動激情。

2、學法:在本節課中,學生採用想象、遊戲、體驗、模仿、互助等方法,自主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以原地正面投擲沙包為主線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首先,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練習,採取不同方位的集合與解散練習,並強調小組到達指定地點的'速度,此環節提高了學生注意力,同時取到了熱身的作用,還培養了小組內的凝聚力。其次設計了“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一方面能充分活動手腕、手指等關節,另一方面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更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本課主教材的練習中去。

在教材的學練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體會投擲動作。第二環節,讓同學示範,教師推薦原地正面投擲沙包的動作,引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結合教師的示範,學生模仿練習。然後集中歸納動作要領,通過自主創練——模仿體驗——歸納新知這樣一個過程,加深了學生理解接受新事物、新動作的印象。通過兩人合作學習,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氣氛,促進了正確動作技術的定型。讓學生能隨時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悦。最後,通過小組展示,師生間的相互評價,來肯定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的一項運動技能,同時培養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

通過老師的啟發、引導,每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練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享受到在運動中做主人的快樂,並通過玩來達到掌握原地正面投擲沙包動作技能的目標。通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在練中養成積極思考、勇於創新、主動參與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增進團體合作意識。

輔助教材選擇了“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將投沙包的動作引用到遊戲當中,跑、投結合,鞏固投擲動作,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靈敏素質。很好的配合了本課的主教材,同時也符合體育課程上、下肢達配的教學規律。

最後,隨音樂放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身心放鬆,小結中對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給予了表揚,對學生間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給予了肯定,對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了一項運動技能給予了掌聲。

六、預期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原地正面投擲沙包動作有85%的學生完全掌握,有關15%的學生能夠完成。同時本班的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增強。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梅蘭芳》是S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展開。本單元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文中人物在中華文化史上的影響。

《梅蘭芳》是一篇介紹人物事蹟的記敍文,本課講了現代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蹟:抗戰時,佔領上海的日軍想利用梅蘭芳的影響粉飾太平,梅蘭芳獲悉後通過避居香港、蓄鬚、注射疫苗等方法一次次拒絕了日本人的邀請。充分顯示出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氣節。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體會文中重點詞句、句子的含義。

3、讓學生了解梅蘭芳的愛國之情,並激發學生對梅蘭芳的尊敬以及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感情

以上1/2為教學重點,確定目標3為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閲讀感悟法、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語文教學立足於讀,讀中感悟因此我採用閲讀感悟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電視劇《小兵張嘎》中胖墩的爸爸拒絕為日本人演皮影戲而死於日軍的武士刀下,這種為了尊嚴不畏犧牲,不畏強權的精神就是一種民族七節。此導語的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開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民族氣節。

回顧舊知,整體感知主要內容。

環節2、 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首先,教師請學生這為學生閲讀文本第一段瞭解時代背景,更有助於理解課文。

接下來,教師請學生默讀,畫出表現梅蘭芳熱愛藝術的`句子及體現梅蘭芳的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民族氣節的句子旁批理解,師相機點撥理解難句。

最後找出具體反應梅蘭芳熱愛祖國敢於和日本鬼子及漢奸作鬥爭有堅定民族氣節的五件事。幫助生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理清文章脈絡。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4、評價人物,提升情感。佈置作業,閲讀寫作不分家,彰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四、説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鄂教版實驗教材《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二單元《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中的第三課。

這一課主要講大眾媒體,包含“我們怎樣瞭解外界”、“我們怎樣利用媒體”和“小小新聞發佈會”等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大眾媒體,激發他們探究媒體世界的願望,進而運用媒體這個小窗口瞭解大千世界。

【説學情】

大眾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時時刻刻與人們的生活發生着關係。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從小是在各種媒體的包圍下長大的,對媒體的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對於媒體均有所接觸,但對於媒體的有效應用卻做得不夠,往往是把有的媒體當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我主要採取了激趣導入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等。首先以學生喜愛的舞蹈,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然後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探究,自主發現各種媒體的作用,從而體驗到大眾媒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個大千世界,最後任務驅動學生主動運用媒體,以此培養他們利用大眾媒體瞭解世界的能力。

【説學法】

在這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採取讓學生在活動任務中自主發現、自主體驗的學習方法和合作探究學習法。

【説教學目標】

1.知道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書刊等都是大眾媒體。

2.知道通過大眾媒體這個小窗口,可以瞭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學會從媒體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和信息。

教學重點

1、知道通過大眾媒體這個小窗口,可以瞭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瞭解媒體對個人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意義,學會從媒體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和信息。

教學難點

瞭解媒體對個人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意義,學會從媒體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和信息。

【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激趣導入、大話媒體、我秀家鄉、解決問題、辨別信息五個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影視片段。

2.請學生説説這段視頻出自哪裏,是怎麼知道的,大家從電視中還知道些什麼?以此引出小小的電視窗口裏有一個大世界。

3.板書課題:“小窗口 大世界”

二、大話媒體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了解大眾媒體。我為了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為主動的探究型學習,我採取了創設情境教學法。

1、學生回答問題後展示各種媒體並板書。

2、教師引出大眾媒體的概念:

生活中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剛才大家所説到的書本、報紙、電視、廣播、計算機等被稱為大眾媒體。

3.學生活動:一句話新聞播報,分享自己的收穫。播放學生喜歡的視頻傳媒,讓學生談收穫。

通過以上的學習,首先讓學生主動地瞭解了大眾媒體,然後在媒體信息的展示中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到一個個媒體小窗口帶來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時使他們產生運用媒體瞭解世界的衝動,於是就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三、我秀家鄉,利用媒體窗口展示家鄉

1、分小組討論向世界展示家鄉的哪些方面。

2、討論通過什麼方式向世界展示長陽

四、解決實際問題

1、幻燈出示材料:幫小明解決旅遊問題。學生討論,教師現場通過百度解決相關問題。

2、問:你們利用媒體解決過什麼問題嗎?(相互交流)

五、辨析信息

幻燈片播放一些信息讓學生辨別,教師以此總結新課。

在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善於發現的特點,設計了開放式的課堂,把學生從傳統的課堂中解放出來。首先讓學生在歡快舞蹈中感受學習的快樂,並引入新課。然後讓學生在情境中瞭解媒體,發現媒體的作用。最後讓學生在各種任務中運用媒體、體驗媒體。

【説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板書形式。

【説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讓全部的學生都有收穫。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課文內容: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後令周瑜不得不自歎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並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説重難點:

1、感悟人物形象,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人物特點,並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二、説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閲讀能力。再加上課後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力。)

三、説學法:

以品讀感悟為主,採用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説一説,寫一寫、演一演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及聽説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説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文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創設語境,感悟朗讀

(2)聯繫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小結:看來諸葛亮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瞭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歎息:(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剛才咱們用了前後聯繫的方法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後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的,這樣一聯繫,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找一找,還有哪些話前後聯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二)曉地理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麼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裏可以看出來呢?他還了解哪些人呢?

三、人物對比,昇華感受

那麼,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後討論交流)

 四、拓展延伸,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幹?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2、設想一下當諸葛亮歸來時與周瑜相見,周瑜會怎麼説?諸葛亮又會怎麼説呢?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麼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心,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閲讀《三國演義》的相關章節。

五、説板書: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識人心

點此查看更多

草船借箭 説課稿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資料

説課稿 篇5

《參觀苗圃》是北師大版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本課主要是以“參觀苗圃”這一情境來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知識,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基礎上出現的把除數個位上的數“四舍”看做和他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不需要調商)的兩位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由於在除的過程中不需要調商,學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試商的方法後再學習在除的過程中需要調商的,就有利於難點的突破。因此,學好本課內容是學好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學過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基礎後學習本節的內容不是很吃力,對一些同學有一定困難的可能是試商方法還不是十分熟練,由於剛接觸,試商速度慢,在教學時,讓學生真正學會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的方法。

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以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能把除數看作整十數 進行試商,並能正確計算。在學生試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比較、概括、試商方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細心檢查的習慣,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除法。

結合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貴在思,激勵學生養成認真思索的好習慣。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四捨五入”試商法比較訓練的進行試商,順利正確的進行筆算。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讓學生“説、思、議、練、評”,在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為了實現目標,我主要安排以下幾個活動:

一、説説做做,作好知識準備

列豎式計算,讓學生獨立做題後交流説説試商方法和結果。讓學生重温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通過這一個説一説,訓練學生的試商思考方法,有利於學生迅速準確地進行試商。通過這一部分的知識準備,為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樹立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感悟到研究新知的思索方向。

二、探索154÷22的計算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正確列出算式154÷22後,再引導學生觀察複習題154÷20的計算方法,然後鼓勵學生自己來試一試,和旁邊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來思考計算的,最後和全班同學説説。在練習和交流中讓學生髮現把22看作20來試商這一方法比較好,鼓勵學生用剛才發現的試商方法來試一試:120÷18,學生解題後説説試商方法和計算結果。通過改變數字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做一做,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嘗試解題,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在解題中發現試商方法:可以把除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在嘗試成功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馬上運用發現的`試商方法試一試,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四舍”的試商的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把剛才的題目和學過的題目比一比,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比較發現新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運用知識

1、説説下面各題的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教師出示題目後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然後口答。通過全班學生都能説一説這一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四舍”這一試商方法。

2、結合情境算一算:教師出示三題相關這一部分計算的有具體情境的“解決問題”題目,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到計算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存在,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確立想學好數學的思想。

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構造探索新知的知識基礎後讓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四舍”這一試商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學到知識,能力得到發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的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的除法。計算教學應該是整個數學教學中最枯燥無味的,也是學生最不喜歡的。

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所設計的各項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自然地理解算理,並掌握計算方法。通過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來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而學生的想法中往往就包含了對算理的理解,如果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不夠明確,我又通過追問的形式,作進一步的引導,如在學生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後追問:“為什麼要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在學生完成試一試的兩道題後追問:“為什麼你要把22看作20來試商,看作25來試商不可以嗎?”這樣一來,就能加深對算理的理解。計算教學,只有算理理解了,學生才能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也才能運用計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節課後,我發現計算過程中,同學考慮到把除數換成是整十試商,但是沒有同學想到把被除數也換成是整十、整百的數進行計算,我想,在下一課的教學中這一方面仍需進一步講解。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85頁內容。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基於對教材以上的認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學生算、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説教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激趣法、實驗法、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以觀察法和練習法為輔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量一量——算一算——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説學法

在學習中,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有獨立活動、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説教學程序

1、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我設計了兩個三角形哪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用什麼方法知道誰大誰小呢{設疑},這樣的問題。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

2、驗證自主探索:

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開和引導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3、鞏固內化:

俗話説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練習題的設計有易到難,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4、拓展創新: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後,你知道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請小組合作選擇一個圖形求內角和。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於落實和發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悦。

説課稿 篇7

《警惕食物中毒》是科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吃得更放心》中的第一課。課文以豐富的圖片形式向學生揭示了食物中毒的特徵及導致食物中毒的各類原因,以此引導學生從食品生產、加工等各環節加強對食品衞生、安全問題的關注,有效地從生活實際出發做到預防食物中毒。

“民以食為天”,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根據現有的生活經驗,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知道吃了不潔食物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但是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各類食物中毒的,學生尚不完全瞭解。因而在設計教學時我本着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以拓展、提升兒童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主旨,並依據本學科的特性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方面,讓學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特徵、導致原因及我國食品安全、衞生的相關制度和措施。方法、技能上,首先,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抵禦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形成關注食品安全的行為習慣;再者,引導學生從各種途徑蒐集有關食物中毒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簡單的分類,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則讓學生感受食物中毒的危害,領悟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之初步形成一定的防範意識。

課的伊始,我以“過期牛奶事件”切入,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自然地引入新課。接着又出示了一組日常的生活照,(貨品豐富的.菜市場、菜餚豐富的家庭餐桌、擺滿食品的超市貨架以及高朋滿座的飯店)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生能借助這些熟悉的畫面親身感受 “民以食為天”,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同時在此背後也隱藏着種種禍患。既而我又引入一段有關食用河豚魚中毒的新聞報道,並讓學生在收聽新聞之後交流他們收集的食物中毒事件。根據課堂交流情況適度歸納細菌性、化學性、動、植物性等幾種食物中毒的類型,並小結凡是由於食用不當食物而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的情況叫做“食物中毒”,同時通過一組近年來由食物中毒引發傷亡的數據讓學生結合新聞談感想。駭人聽聞的報道、觸目驚心的數據以及食物中毒對個人、家庭、社會所造成危害的輻射圖等一系列直觀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們深切體會到食物中毒的危害大。

為了讓學生明白有毒食品來源於各個渠道,需處處警惕食物中毒,我設計了遊戲——“大家來找茬兒”,通過多幅畫面、視頻錄像等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樣既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讓學生認識到造成食品衞生、安全隱患的諸多因素的存在,以此引導學生初步形成防範意識。需要指出的是,遊戲中的九幅圖片聚焦面較廣,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其中的每張圖片都是隨機的,學生説到那幅畫面點擊後即刻放大,待學生交流後我將略做小結及補充,如此編排課件可有效引導學生與客觀事實對話。如,添加了蘇丹紅的鴨蛋,通過一組圖片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不法分子如此危害人們的生命。塗蠟的水果、加入蘇丹紅的“紅心蛋”、大量使用農藥的蔬菜等等,這些都是不法人員牟利的勾當,我們要時刻提高警惕,使有毒、有害食品沒有可乘之機。在學生談及骯髒的灶台、餐飲從業人員不講衞生的操作等情況時,我則補充一段學生盒飯公司的錄象,旨在使之瞭解他們平時享用的午餐製作流程是十分規範、符合衞生標準的。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我還將向學生展示國家衞生部門為衞生、安全食品所頒發的特殊標誌,以便讓他們在日常購物時做到有的放矢。緊接着我又讓學生對所帶食品是否符合衞生標準等進行辨析。這一教育情境的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寓教於樂,可謂一舉兩得。

課的末尾,我還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創編一份警惕食物中毒的倡議書,向眾人推廣,希望他們能將自己在課上所學的知識化為感想與大家分享。

《警惕食物中毒》教學反思

《警惕食物中毒》是科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吃得更放心》中的第一課。課文以豐富的圖片形式向學生揭示了食物中毒的特徵及導致食物中毒的各類原因,以此引導學生從食品生產、加工等各環節加強對食品衞生、安全問題的關注,有效地從生活實際出發做到預防食物中毒。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立足課堂學習,開發教材資源

教材是一種特殊的書籍,是專供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實物載體,是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中介,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我們要開發、利用好。

要以科學、發展的眼光和態度看待教材,不能將其視為絕對權威。比如,本冊教材在編寫時,20xx——20xx的食物中毒事件對當時來説是最新的數據,而如今看來需要進一步更新,因此我及時增補了20xx與20xx年的數據。並讓學生動手繪製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 關注能力培養,用活作業資源

學生作業是教師重要的課程資源,它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訓

練技能技巧,反饋教學信息,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自我發展。這要求我們教師對作業內容、完成作業的方式等方面作綜合設計。比如本課進行“食物中毒信息大搜索”的活動作業,秉持着手腦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知識掌握與能力提高結合的原則設計的。讓學生搜一搜食物中毒的事件,説一説中毒的症狀,議一議中毒的緣由,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 豐富學生視野,用好音像網絡資源

音像資源是較為現代化的課程資源,往往能在不同的感官層面上給學生展現某一事件、某一人物,這對學生理解、掌握和感悟品社課內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網絡資源是一個巨大的課程資源寶庫,它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多樣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多角度理解問題的機會,豐富學生的視野。本課學習通過觀看學生盒飯公司的工作情況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只有注意食品衞生才能保障身體健康。又通過加了蘇丹紅的辣椒粉與沒加蘇丹紅的辣椒粉的對比,增強識別食品衞生、安全的能力,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有可乘之機。

當然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在課的伊始當孩子們對於我提出的“生活中你有沒有親身經歷過類似因為食用過期或變質的食物而影響身體健康,進而引發更為嚴重後果的情況嗎?”學生直搖頭説沒有。(這是試教中未曾出現的現象。心中覺得一下子悶了)既然學生沒有碰到過類似情況那就直接進入下面一環節吧。當時是這麼處理的。其實教師可以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孩子想一想周圍的親人或其他人有沒有出現中毒的現象,讓學生有話可説。又如,課堂中的小組學習因時間不夠,活動顯得有些倉促。對一些紅心蛋的由來由於教師的誤解,導致了事實偏差,需作進一步的更正。再如由於教學內容過多,時間有限,因此有些環節的師生互動不夠深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