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之歌》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0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之歌》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之歌》説課稿

《雨之歌》説課稿1

我今天講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____二___單元的第____10__課組歌中的《雨之歌 》。下面,我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探微和教學流程向大家作以彙報: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於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結合課文的特點及其在單元中的地位,目標制定如下:

1、 知識目標:

感受雨美麗的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2、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學習和品味文章語言與特色;

3、 情感態度目標:

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讚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並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課堂主題

作文與閲讀同行 ,

欣賞與借鑑同在 ,

素質與應試同步 ,

二、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本文是散文詩,有鮮明的形象與意境,語言優美清新,值得反覆揣摩,因此,目標1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及文章特色對八年級同學來説還有相當難度,所以目標2定為教學難點。

三.教法學法的選擇

體會詩歌的情感要在朗讀中進行,教法就首選朗讀法;同時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合作交流的方法及發現探究的能力,學法定為自主合作探究式。

選擇依據:《新課程標準》“要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 ”。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開啟文章。

好的導語猶如看戲前的開場鑼鼓一樣,未開聲,先叫座。它奠定了一堂課的氛圍基礎。為激起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積極主動,飽滿的精神和情感的狀態中走進課堂,我特意設計瞭如下導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體感知,引進文章。

教學千法,讀為本。閲讀是走向文學內心的橋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作者之間的的對話過程。為此,我圍繞“閲讀”設計瞭如下環節。

1、 範讀,初步感知內容,感悟主旨。

相關題型設計:從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雨?請在橫線上添加修飾語,説一説你的

理解.

的題型。以此拉開引導學生解讀文章的帷幕,讓學生如同接觸一個新朋友一樣,在三言兩語的交談中,迅速獲悉對方留給我心的第一印象。讓文章內容與主題主體突現在學生面前。以此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落實學生 的教學任務,突破“知識與能力目標”

三、局部品味,解讀文章。

2、自讀

“凡為教者必須達到無教”這是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過的一句話,本節課,我以人為本,因學論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中,穿越課堂。讓教學過程彰顯方法,靈動智慧。我的具體做法是,我製作了主題為“賞花”的幻燈片,其題型設計為:

結合本文的寫作特徵,請從以下提示中任選一個角度,

告訴我們:你從這篇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的題例。本着深入淺出,化大為小。變模糊為明晰的設想。我給出了語文課中常見的22個術語作為提示語設計了這些切入點比較明確的題例,

22個提示語是學生語文課常見的熟悉面孔,其難易程度不一,每位學生都可能找到自己的切入點,讓他們每個人都快樂輕鬆的進行有目的的閲讀,讓學習的方法性,目標性,科學性,高效性,明晰可見。更重要的是,文章中如排比、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及文章象徵的寫作手法,抒情的表達方式等,都會在學生的多個解讀中或“精妙”,或“明晰”,地再現在課堂。學生閲讀,鑑賞,感悟,審美能力也由此增強!

四、探究質疑,審視文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審視書本,讓他的質疑與接納並存,才更能激活他們的`思維,有助於他們的學習與成長。由此,我設計了主題為“挑刺”的幻燈片,其題型設計為:

課文中有沒有你不認同、不理解,持異議的地方?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請給文章打分,並説明賦分理由!(要求:我不會給你滿分!

但我一定會説出扣分的理由!)

如果你對評分持異議,要即刻發表你的見解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問題如同石子一樣,投向思維的河流,任他們在爭執,探討後伺機點撥,歸納。以便引導學生全面解讀文章。

五、拓展延伸,走出文本

人們常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着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和獨創性的理解,我設計了主題為“課堂檢測兼及題型訓練”的幻燈片,我設計的題例為: 請就美文內容,並結合現代文閲讀的常見題型,擬3~4道有價值的題目考考你的競爭對手!(整體感知~開放性試題)。

此環節的設計既是學生對文章的回顧重温,也是學生對常見題型的總結整理,又是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的延伸。考慮到文章語言優美,也考慮到學生可能會疏忽這一點,我特設計了一道仿寫句式的附加題(要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要用第一人稱;要有中心)

(1)我是大海的歎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

(2)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我是顆顆璀璨的珍珠??

之後我留下這樣的作作業:

同題作文擂台賽

請採用第一人稱,發揮豐富的想象力, 選取一物, 學習擬人、比喻以及 其他的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以“ 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

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___至此,教學任務已在循序漸進中推進,落實,完成。

總之,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期盼中走進文章,在激情中穿越文章,在收穫中走出文章,是本節課我的努力方向,我採用的A“激情導入,開啟文章”,B“整體感知,走進文章”,C“局部品味,解讀文章”,D“探究質疑,審視文章”,E“拓展延伸,走出文章”的五段式教學,並與對應世界了五張主題分別為A“開心辭典”,B“實話實説”,C“快樂直通車”,D“焦點訪談”,E“非常1+X”的題例,使教學程序簡單明瞭,教學內容充實豐沛,我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創新形式作為學習的開啟點。使他們樂學,而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增強,心靈的美容,這些傳統要求又是本節課的教學落腳點。無論傳統還是創新,施教之功在於點撥,引導,啟發。還學生活力。還課堂生命力,是本節課我諄諄的教育教學之道。不周之處,敬請老師指正。

《雨之歌》説課稿2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於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二、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者是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和語言鑑賞能力,雖然這種文體接觸的還不多,但我相信,經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能順利完成本文的學習的。

三、教學目標及説明

1、知識目標:

1)積累經典字詞。這個環節要求同學們在初讀時完成,請同學們自己積累,一是陌生字詞,二是用得好的重點字詞。此環節旨在積累字詞,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反覆誦讀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

2、技能目標:

欣賞文章精妙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語文學習的兩大板塊之一——欣賞,而欣賞品味語言,一要把握欣賞的角度,就要藉助朗讀,品味詩人的寫法,不僅會品,還要會自己寫,故確立了欣賞語言、學習寫法的技能目標,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一目標在本文的學習中作為重點和難點來處理,藉助朗讀,品味語言來實現)

3、情感態度目標:

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讚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並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來實現的。

四、過程分析:

第一步: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完成對雨的形象的認識,即賞析雨的形象。本環節,有三讀:一。學生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並完成字詞積累。二、老師範讀,目的是親自示範指導學生朗讀,並請學生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且藉助聯想和想象體會雨的形象。三讀,學生齊讀,邊讀邊思考:從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雨?

這個環節藉助朗讀手段不僅使學生把握雨的形象,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步:繼續賞析。

1)賞析語言美。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美在詩人用詞的精妙,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美在語句中藴涵着詩人的情感。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同學們分享感受吧。

以此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語言運用技巧。

2)賞析感悟美。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詩人在歌頌雨的同時,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這個環節如果學生能自己發現這類的句子,就讓學生自己説;如果學生不能快速發現,老師就點撥一下。總之,既讓學生了解這一方面,又不能有太大的難度。

第三步:仿寫。請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詩人為何能夠把一個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其次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來美化雨,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大自然的某一種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採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要求:採用第一人稱;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先寫再讀,然後師生共評。為了使仿寫的效果更好,我佈置了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加以整理寫在作業本上,至少仿寫兩個。

最後,再次齊讀,體會文章的韻味。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課堂結束。

板書為了體現課堂學習思路,學習重點,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雨之歌

紀伯倫

雨美

語言美

感悟美

五、教法分析

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教學時先以優美的語言導入,通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形式積累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在賞析語言上,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即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好處,體會語句中藴涵的詩人的情感。

仿寫這一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

設計的各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問題時有一定梯度,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六、評價分析:

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教學目標符合實際,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力求結構化,生活化,整合化,尤其是注重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在教學實施方面,力求教學過程情境化,活動化,激活學生思維,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同時,關注方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試驗操作科學準確。注意到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教師語言力求做到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突出課堂重點內容。

在教學效果方面,注意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雨之歌》説課稿3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於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二、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者是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和語言鑑賞能力,雖然這種文體接觸的還不多,但我相信,經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能順利完成本文的學習的。

三、教學目標及説明

1、 知識目標:

(1)積累經典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反覆誦讀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

2、技能目標:

欣賞文章精妙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主要藉助朗讀,品味語言來實現。

3、 情感態度目標:

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讚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並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來實現的。

四、過程分析

第一步: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欣賞五幅下雨的圖片,回憶關於描寫“雨”的詩句,導入新課《雨之歌》。

第二步: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通過朗讀,完成對雨的形象的認識。一、聽配樂朗誦課文,用心感受雨的美好形象。二、學生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出示自學指導(一):自由朗讀課文,以“ 的雨”的形式,説一説你聽到了怎樣的雨?學生合作討論後展示。出示自學指導(二):合作探究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來描繪雨?塑造的雨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2、作者通過雨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環節藉助朗讀手段不僅使學生把握雨的形象,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三步:品味語言,感悟文美。

( 1)賞析語言美。

出示自學指導(三):品味賞析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美在詩人用詞的精妙,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美在語句中藴涵着詩人的情感。請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同學們分享感受吧。

以此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語言運用技巧。

(2)賞析感悟美。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詩人在歌頌雨的同時,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這個環節如果學生能自己發現這類的句子,就讓學生自己説;如果學生不能快速發現,老師就適當點撥一下。

第四步:鞏固深化,練習仿寫。

請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詩人為何能夠把一個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其次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來美化雨,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大自然的某一種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採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要求:採用第一人稱;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先寫再讀,然後師生共評。為了使仿寫的效果更好,我佈置了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加以整理寫在作業本上,至少仿寫兩個。

最後,再次齊讀,體會文章的韻味。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課堂結束。

板書為了體現課堂學習思路,學習重點,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雨之歌

紀伯倫

雨 美

語言美

感悟美

五、教法分析

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教學時先以優美的圖片導入,通過聽錄音,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形式積累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在賞析語言上,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即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好處,體會語句中藴涵的詩人的情感。

仿寫這一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

設計的各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問題時有一定梯度,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六、評價分析

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教學目標符合實際,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力求結構化,生活化,整合化,尤其是注重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在教學實施方面,力求教學過程情境化,活動化,激活學生思維,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同時,關注方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試驗操作科學準確。注意到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教師語言力求做到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突出課堂重點內容。

在教學效果方面,注意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雨之歌》説課稿4

(一)説教材:

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生最害怕的就是寫作,長期以來,我們語文常把作文和課文分開來教,其實,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賞析,讓學生具有初步欣賞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並用來指導寫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樂於寫作。

我的教學設想是:課文《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通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本課只説第二課時《雨之歌》。

《組歌》中的《雨之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和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本文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都很適合學生學習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涵;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第三,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學生自己賞析文章,尤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點定為兩點: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由於學生還是國中生,知識結構等還比較欠缺,為此,我把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作為本文的難點。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同樣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打破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準備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説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雨聲和有關雨的詩文進行導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

第六步: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七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把模仿的句子整理到作業本上

《雨之歌》説課稿5

一.教材簡析

《組歌》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一單元所選課文全部是散文詩。本文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組歌》中的兩篇。這兩首散文詩都採用擬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形象,雨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兩文的想像都是緊貼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徵而展開的。語言優美、典雅、清新,其語言風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東西方讀者。

二.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本單元的單元目標是加強誦讀,在熟讀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語境,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語言,積累課文的名言警句。結合課文的特點及其在單元中的地位,目標制定如下:1.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美麗的形象、意境;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學習和品味文章語言與特色;3.激發學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本文是由兩首散文詩組成,這兩首散文詩都有鮮明的形象與意境,而《浪之歌》中表現了詩人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腔的愛情,同時兩文的語言優美清新,值得反覆揣摩,因此,目標1、2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及文章特色對八年級同學來説還有相當難度,所以目標2定為教學難點。

三.教法學法的選擇

體會詩歌的情感要在朗讀中進行,教法就首選朗讀法;同時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合作交流的方法及發現探究的能力,學法定為自主合作探究式。選擇依據:《新課程標準》"要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 "。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個單元的選文都是散文詩,通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散文詩"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已經有所認識,哪位同學能對此談談?

(所謂"散文詩",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徵的詩,它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詩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內在的韻律,寬廣的抒情層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邏輯思維等。但它又畢竟是詩(或者是一種形式特別的詩)體裁較為短小,具有詩質的緻密等。)

我們在前面集中學習了幾位中國作家的散文詩作品,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外國的著名散文詩作者嗎?

(如屠格涅夫、波德萊爾、泰戈爾(他的《飛鳥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從二三十年代起影響過我國不少作家。我們學習過他的《金色花》。)我們還學習過高爾基的《海燕》等。)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首散文詩的作者紀伯倫,其在散文詩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均可與以上諸位並肩。誰來對紀伯倫的有關情況作些介紹?

2、簡介詩人紀伯倫(1883~1931)。

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卜舍裏。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後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創辦《真理》雜誌,態度激進。1908年發表小説《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燬,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後去法國,

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説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説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説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説《折斷的翅膀》(1911)等。《折斷的翅膀》寫東方婦女的.悲慘命運和她們與命運的苦鬥,譴責貪婪、狡詐和屈從,歌頌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説以主人公充滿哲學意味的獨白、對話和敍述,特別是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激情的傾訴取勝。他用阿拉伯文發表的作品還有散文《音樂短章》(1905),散文詩集《淚與笑》 (1913)、《暴風雨》(1920),詩集《行列聖歌》(1918),以及《珍聞與趣談》(1923)、《與靈魂私語》(1927)等。

他用英文寫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瘋人》(1918)。此後陸繼發表散文詩集《先驅者》(1920)、《先知》 (1923)、《沙與沫》(1926)、《人之子耶穌》(1928)、《先知園》(1931)、《流浪者》等,以及詩劇《大地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臨別贈言的方式,論述了愛與美、生與死、婚姻與家庭、勞作與安樂、法律與自由、理智與熱情、善惡與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會問題,充滿比喻和哲理,具有東方色彩。紀伯倫並自繪充滿浪漫情調和深刻寓意的插圖。

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裏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祕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並組織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為發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1931)。從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漸為中國讀者所瞭解。

二、聽讀,整體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是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美美地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想象其展現的畫面,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放朗讀錄音或教師配樂朗頌)

2、默讀思考:這兩首散文詩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麼特點?請在橫線上添加修飾語,説一説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如:熱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無比忠誠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纏綿的浪 任性的浪等

滋潤萬物的雨 讓山河歡樂的雨 讓花草歡笑的雨 為雲彩和田野傳遞愛情的雨充滿愛心的雨 啟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3“詩根情”,作者寫作散文詩,其根本就是要抒發內心充溢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藉助於具體的形象來傳達。也就是説,詩的形象(意象)之中滲透着詩人的情意。那麼,這兩首散文詩藉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浪之歌》

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在前四節中,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的難捨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的寓意,它成為一個人間

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唯有我徹夜不眠"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德滿腹的愛情,在這裏,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裏海浪的形象已經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海浪對愛情的態度,也正試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紀伯倫常常在自己的詩作裏,對祖國寄予深厚的戀情。《浪之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

《雨之歌》

它主要採用的是擬人化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連接起來。

文中的空間感是寬廣浩大的,天上地下,雷電雲霓,山河湖海,無所不至,但由於擬人手段的廣泛運用,使文中的世界成為一個"人之境",不過直到第七節"窗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現,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也是因為人的存在,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領着去觸及那些平日常常離我們很遠的記憶、夢想,一個深邃的精神的世界,讓紀伯倫散文詩中的世界總處在運動之中,歎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類世界運動過程的諸方面,乃是人類世界的一面運動着的鏡子,詩歌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

4.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誦這兩首散文詩,以加深對詩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學可輕聲跟讀。

女聲配樂朗誦《浪之歌》,音樂可輕柔、舒緩一點。

男生配樂朗誦《雨之歌》,音樂可陽剛一點。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中美點

品詩是一種個性化的閲讀行為,通過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可以培養我們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品讀這兩首散文詩,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構形式,詩的情感,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

1、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一讀,並説説喜歡的理由。

2、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選擇其中一篇認真品讀,自選角度,説一句或多句品析課文美點的話。

先説《浪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説。

再説《雨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説。

第一, 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裏,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得熱烈,愛得深沉,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分難捨。不僅如此,這個女性化的形象還被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唯有我徹夜不寐;時而歌唱,時而歎息"。

在《雨之歌》裏,雨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

第二, 意藴之美。

意藴,就是滲透在作品藝術形象中的理性內涵,是讀者能夠體味得到的作品內在的情感、靈魂、風骨、精神及某種人生精義。從《浪之歌》中,我們可以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着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

因為愛着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着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從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裏,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而在《雨之歌》裏,雨的形象是多麼令人欣喜,它是慷慨無私的奉獻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萬物因為它的滋潤而生動而美好。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就是在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領着去觸及那些離我們很遙遠的記憶、夢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 表達之美。

兩首散文詩的表達之美,美在語言的清麗流暢,美在詩中語義的遞進伸展,美在豐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與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貼合,美在比喻、對比、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特別是《雨之歌》中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美在它所營造出的詠歎調似的浪漫與抒情,......

四、美讀,享受審美樂趣

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當我們在想象中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悟到詩中美好的情韻而又能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薰陶。現在,請大家自由選擇組詩《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媒體展示:

一讀:重在整體感知詩中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重在體味情感。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注意體現散文詩的抒情性。

五、拓展閲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並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花之歌》

《雨之歌》説課稿6

今天我所説的篇目是紀伯倫《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

(一)説教材:

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學生最害怕的就是寫作,長期以來,我們語文常把作文和課文分開來教,其實,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賞析,讓學生具有初步欣賞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並用來指導寫作,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樂於寫作。

我的教學設想是:課文《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通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本課只説第二課時《雨之歌》。

《組歌》中的《雨之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着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和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本文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都很適合學生學習並運用到寫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體會散文詩中感情和美妙的意境;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第三,通過賞析,理解作者筆下“雨”的形象;第四,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學生自己賞析文章,尤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點定為兩點: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由於學生還是國中生,知識結構等還比較欠缺,為此,我把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作為本文的難點。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同樣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打破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準備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説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雨聲和有關雨的詩文進行導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

第五步:拓展延伸,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 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六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把模仿的句子整理到作業本上。

《雨之歌》説課稿7

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紀伯倫《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1、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經過本單元前面散文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散文詩的基本學法,而這篇文章作為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負有總結歸納昇華的重要責任。因而這堂課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的重要一課。

2、我的教學設想是:紀伯倫的《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通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在賞析的基礎上鑑賞名家的及同齡人的作品從而指導寫作。本課只説第二課時《雨之歌》。

3、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涵;

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

第三,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定為兩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

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難點: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 。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比較閲讀等方法進行教學。

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

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除此之外,我還打算用進行比較閲讀的方法,選取了七年級語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和一篇同齡人的作品《春雨》進行比較閲讀。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説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回憶什麼是“散文詩”進行導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開始出現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

第七步:欣賞名家和同齡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選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圖”選段,可以讓學生把《春》和同齡人的作品進行比較。

第八步:隨堂練筆

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xxx之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九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十步:佈置作業: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欣賞《組歌》中的其他幾首。

《雨之歌》説課稿8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1、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使之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經過本單元前面散文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散文詩的基本學法,而這篇文章做為本單元的最後一課,負有總結歸納昇華的的重要責任。因而這堂課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運用能力的重要一課。

(二)、教學設想:

在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係,在賞析的基礎上指導寫作。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美好形象,領悟思想感情。

2、仔細品味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

3、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定為兩點: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欣賞文章。

(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難點 :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和作品的藝術特點 。

二、説教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賞析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2、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

三、説學法:

1、〈〈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什麼是散文詩

“散文詩”——具有散文抒情特徵的詩。

3、朗讀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2) 、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

4、研討感知

(1)、品讀詩歌,可以從語言、修辭方法和詩的情感等方面來談。

(2)、《雨之歌》中 “雨”的形象是什麼特點?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隨堂練筆

請採用第一人稱,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選取一物,學習擬人、比喻以及其他的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以“ 之歌” (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

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6、作業佈置

(1)、摘抄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2)、比較閲讀鑑賞朱自清的《春》和同齡人作品《春雨》,感悟他們如何藉助修辭手法來表露他們的情感。

a.朱自清《春》中的`“春雨圖”: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罩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b、學生習作:

春雨

輕輕地,輕輕地撫綠小草;

輕輕地,輕輕地飲飽麥苗;

輕輕地,輕輕地逗笑野花;

輕輕地,輕輕地叩響我的花雨傘;

輕輕地,輕輕地用“沙沙”話語同大地的對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