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9.98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牧歌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歌説課稿

牧歌説課稿1

 教材分析:

《牧歌》選自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大地(1)遼闊的草原,這一單元以學習蒙古族民歌為主,其他教學方式相互配合的綜合課。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草原地區的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和風土人情。課本選了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三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和典型音樂介紹。

設計思路

本節課通過對《牧歌》的學唱及對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的欣賞,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在教學設計思路上體現了“激趣.體驗、探究、昇華”的教學方式。

激趣: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好動時期,對新事物好奇但不能持久,單調的教唱與欣賞是不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針對課本和學生的特點,我特別選擇了情景導入的方法來進行本課。

體驗:在歌曲的教學中,讓學生用聽唱法直接學唱歌曲,有利於學生感受、體驗、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和風格。對於歌曲的處理,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反覆體驗中感受和理解。

探究:通過播放草原風貌,介紹蒙古族獨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讓學生在看、聽、想、議中去發現、探究影響草原民歌的因素,從而進一步瞭解內蒙民歌的風格特點,特別是“長調”的特點。

昇華:通過看、聽、唱、對比等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純美,通過學生的才藝展示以及瞭解“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已不多見的現象,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熱愛家鄉、美化家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學唱《牧歌》

2.通過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瞭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3.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對民歌的學唱及對內蒙民歌風格特徵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激趣

1導入

播放蒙古那達慕大會視頻。

(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説出是哪個民族?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本課內容。)

師:那今天讓我們走進蒙古族一起去體驗一下那裏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

二.體驗

1學唱歌曲

a播放《牧歌》(帶問題聆聽)

提問:從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描繪顏色的字詞及其景物。

回答:藍天 、白雲、綠草、雪白的羊羣

提問: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景色?

回答:表現了在藍天下,碧綠的草原上,人們愉快的放牧。

b再聽:再次播放《牧歌》聆聽

師:你認為旋律的節奏有什麼特點?

生:第1、2小節與第5、6小節、9、l0小節在節奏上相同,即:X X │ XX

c聽唱:(第三次播放)

用“la”隨音樂進行模唱。

請學生輕聲和着伴奏哼唱歌曲。

再唱:讓學生自主選擇分別採用:全班齊唱、小組唱、男女生接唱等形式熟悉鞏固歌曲。

唱譜:歌曲唱熟之後,請學生集體視唱歌譜。

(注:提示學生注意:歌唱時的呼吸、換氣、咬字吐字、長音的拍數、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緒等。)

三.探究

1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提問:無伴奏合唱《牧歌》與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回答:合唱沒有伴奏,有不同人聲組合,比單旋律原民歌表現力豐富

教師補充:……

蒙古族民歌大體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旋律形態。長調民歌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有獨特的裝飾音。短調民歌節拍律動鮮明、結構句法清晰。前面欣賞的是長調歌曲。

再聽:播放無伴奏合唱《牧歌》。(進一步感受長調民歌)

接下來再欣賞一首短調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長調歌曲和短調歌曲的不同之處。

2.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a介紹蒙古族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因琴頭上雕有馬頭裝飾,故稱馬頭琴。馬頭琴是拉絃樂器,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説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

B播放音樂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提問:作品的情緒?節奏?旋律?

回答:情緒熱情,節奏緊湊,旋律動感、流暢。

師: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知識介紹蒙古族人民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

生:通過討論與相互補充得出初步的觀點。

3、探究結論

師、生:內蒙古獨特的地域特徵,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獷熱愛藝術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們獨特的音樂形式……

才藝展示

播放蒙古舞蹈視頻

老師與同學跟隨音樂一起來表演蒙古舞蹈!

四、昇華

1.昇華

師:為什麼昔日那種“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現如今在內蒙已不多見?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場沙化嚴重,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目前,我們國家正在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林,大力發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教學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比較好,特別是女同學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但有個別男同學在唱歌時,對歌曲的節奏速度掌握不準確。

教學反思

1、充分體現學科本位。音樂是聽覺及實踐的藝術形式,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聽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徵,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樂特徵作鋪墊;同時,在學生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再唱歌譜,降低了學習難度。

2.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多次採用提問、及時評價等方法及學生積極主動的才藝展示,多方位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採用對比法、情景再現法、聯繫實際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牧歌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説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瞭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國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並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編節奏——課堂小結,點題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後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着,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敍事,又長於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範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雲以及羊羣。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聲練習(1 2 | 3 2 | 1 — ||並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後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後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提問“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於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説屬於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説不知道。藉此我會順勢説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並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裏也會簡要複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奏整齊,結構規整,多為敍事性歌曲。並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分)。至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並學會區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後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麼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現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説出本節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瞭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並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並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併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後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並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採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並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裏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後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的能力,並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並進行情感昇華,(請學生在課後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本節所學知識的印象並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牧歌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蒙古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弘揚民族音樂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傳承音樂文化過程中增強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意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銀盃》屬於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酒歌。曲調短小、節奏整齊。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音樂歡快、熱情。

二、【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學唱《銀盃》,指導學生運用律動和固定節奏性伴奏等多種手段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並能夠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2、知識與技能:通過學唱《銀盃》和對比欣賞《牧歌》,瞭解長調、短調的音樂特點,並學會分辨長調與短調;瞭解民歌,知道一段體結構,會劃分樂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銀盃》體會歌曲的意境,瞭解蒙古族的音樂文化及獨特的藝術特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瞭解民歌一段體,區分長調與短調。

難點: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大跳並能用固定節奏型為《銀盃》伴奏,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

四、【學情分析及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從國小升入國中的七年級新生,根據他們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我採用奧爾夫教學法、克洛茲教學法和柯達依教學法三大系中的聲勢律動、體態律動和柯爾文手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聆聽、律動、表現中感受音樂的快樂。

五、【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以銀盃為主線、牧歌為隱線,讓學生了解長調、短調,在對比中瞭解音樂。從橫向、縱向、縱深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橫向是歌曲的結構脈絡;縱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縱深是歌曲的相關文化背景。

六、【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迅速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氣氛活潑。

1、(播放《吉祥三寶》)提問學生:吉祥三寶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老師與學生一起做互動遊戲。(學生拍切分節奏xx·,教師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律動設計,調動了學生對聽覺、視覺、動覺的體驗,為下面學習歌曲中的切分音和固定節奏型伴奏做準備。

2、互動遊戲

1、互動(一)

剛才我們體會了蒙古人民的熱情,下面我們就到大草原蒙古包裏,去感受一下那裏熱情的氣氛吧!(板書:《草原牧歌》)

在這裏主人會用銀盃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灑,請你先聞一聞,再由衷地讚歎一下“啊!”讓學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聲的歌唱位置,用真假聲演唱歌唱)。

2、互動(二)

4/4·2121·-|2121·-|2121·-|2121·-|

··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律動··舉杯··········敬酒········飲酒·······舉杯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舉杯、敬酒、飲酒、舉杯,演唱賽勒日賽,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裏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用切分節奏2121·-做伴唱,為下面學習歌曲《銀盃》做準備。

接着播放音樂《銀盃》伴奏,學生邊長唱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在有趣的互動中,學生聆聽旋律,就是本節課的新課《銀盃》

在剛才學生興趣正濃厚時,導入今天的歌曲《銀盃》。

(二)、感知體驗

1聽錄音

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短調歌曲,節奏短小、情緒歡快

通過聆聽《銀盃》錄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2、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3、歌曲分成幾個樂句?

情緒是:熱情的、

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當節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2、教師範唱

分析兩句“賽勒日外咚賽”在情緒上有怎樣的變化?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裏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

3、體態律動

學唱歌詞,情緒處理

a引導學生用描述故事開頭的感覺唱好第一句;

師: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的開頭描述語言一樣,相對來講比較平靜,但是要能吸引人。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感覺再來唱唱。

b通過律動“舉杯”—“接杯”—“喝酒”的動作來學唱歌曲第2、3、4句歌詞。

師: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師: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時候,要把杯子舉過頭頂,因此我們一起邊唱邊把杯子舉過頭頂。

c用“興奮”的感覺唱好第三句歌詞;

師:唱“朋友們”這句時,客人要接過杯子放在胸前;唱“歡聚一堂,敬請乾一杯”時,要求學生向旁邊的朋友們相互碰杯並把酒喝完。用喝完把杯子翻轉過來的動作解決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3、體態律動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歡快、熱情、豪爽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意境

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同學相互間倒酒、敬酒、一杯見底、一干而淨)

(三)、自主探究

1、用歌唱的位置按節奏朗讀歌詞,感受蒙語的發音,同時解決節奏問題

2、分析情緒的變化

A: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娓娓道來,相對來講比較平靜,

·B: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c第三句用“興奮”的感覺唱;朋友飲酒一杯見底、一干而淨的好爽

朋友們,聚一堂,敬請乾一杯

d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演唱歌曲

(1)教唱曲譜

教師演唱曲譜,學生跟唱,並運用科爾文手勢,解決歌曲中的大跳。

②從聲音情緒上解決大跳音程的演唱。

······(師引導學生用“情緒熱情地、高漲地、高興地”的感覺演唱大跳音準)

(2)跟鋼琴反覆學唱歌曲·

從小聲的跟唱、模唱到大聲演唱

(3)請同學們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特別的熱情豪爽?因為有了裝飾音,旋律更加優美、富有韻味。

如:前倚音:美酒,更能體現蒙古人民的熱情,下滑音:一杯,感覺方法看到了蒙古人民喝酒時一飲而盡、一杯見底的豪放。

解決了歌曲中的難點裝飾音,讓學生在模唱中體會到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韻味,就可以自信、大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

4、多聲部伴奏

為了學生能夠運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結合課前互動,我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根據新課標重視並着力加強合唱教學要求,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

伴唱:·0000|0000|0000|0000|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聲勢: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崩

律動:舉杯····敬酒··· 飲酒····舉杯

··· 拍腿交叉|拍手捻指|

措施:1、學生演唱歌曲,唱到“賽勒日外咚賽”時,加入固定節奏性伴奏,還可以逐步加上聲勢。方法有:先是老師為學生伴奏師生合作、逐步過渡到小組合作、生生合作,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設計意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以音樂為載體,加入了簡單地多聲部的的伴奏使學生從聽覺、視覺、動覺進行感知,演繹歌曲,體會歌曲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從而豐富了學生的體驗,。這就是我的課堂極簡中的豐富。

(四)、展示合作·多種形式的演唱

有了前幾個環節豐富的鋪墊,加上學生從始至終都在參與體驗,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現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展示:運用多種演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預設效果:學生可能會運用領唱、齊唱、對唱,再加入固定節奏型伴唱和打擊身體、拍手、律動等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展示,使學生體會情緒由薄到厚的音響效果。可能會把歌曲演繹的豐富而有靈動。

(五)、拓展延伸

1、對比欣賞長調歌曲《牧歌》

分析兩首音樂的異同

相同點:蒙古族民歌,一段體結構,由兩個樂句組成的

不同點:

節奏、速度、情緒

·2、長調與短調

觀看《快樂大本營》中蒙古族長調與短調視頻,討論總結出長調與短調的特點:

長調:節奏自由·旋律優美·····抒情·悠久綿長

短調:節奏整齊·旋律起伏較大·熱情的·緊湊熱烈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視頻,讓學生總結出長調、短調的特點,體驗到音樂的相關文化,開啟“多維度”思考和體驗的音樂思維能力。

(六)、檢測評價

1、聽辨長調、短調

聆聽《遼闊的草原》、視唱《嘎達梅林》,寫出他們分別屬於長調還是短調;

2、課後延伸·教材p31課後作業

用彩筆在《嘎達梅林》的樂譜上標出樂句,説説這是由幾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

3、總結: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具有流傳性。

在《銀盃》音樂中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