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2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1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先講單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結第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

在説課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①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和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

本單元是本學期的重點單元之一,約佔教學總時數的25%,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工作將有利於順利達成學期育人目標,同時教材的編排凸顯以下四個特點:

①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數的組成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作為本單元新知識的生長點。

②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③各小節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

④“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讓學生體會怎樣發現、提出數學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並且內容直接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總之,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介於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根據國家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數學學科育人要求,我擬定的單元目標是:

①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②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採用的教學策略有二:

①打破傳統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複”的缺陷,創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

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貫穿練習中,培養計算能力。

以本單元第一小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為例談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57頁例1,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通過直觀手段,讓學生理解、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評價: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

教法、學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備小棒

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麼?(有三種花,説出每種花的盆數)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後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節:小組彙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並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餘的問題。

第四環節: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紅花和紫花的總數比黃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數減整十數和加減混和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並且説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3、實踐運用,發展能力:(以一年級綜合實踐課“小豬爬山”的故事為題材設計闖關活動),小豬和夥伴們結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進行德育滲透。

第一關:計算並説説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繫。(促進知識遷移和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第二關:看圖寫算式(旨在比較、對比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等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關:集體闖關,每個小組一張題卡,用時少、正確率高為優勝獎。號召學生髮揚團結協作精神。

對闖關活動進行小結,師評為主。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第1~4題。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激情引趣:結合教材創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又對學生滲透愛護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學生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後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踐運用,發展能力:運用多媒體把“小豬爬山”的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通過連續的場景和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習活動中運用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獨立思考、鞏固新知: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學生獨立思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檢查了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2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先講單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結第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

在説課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①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和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

本單元是本學期的重點單元之一,約佔教學總時數的25%,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工作將有利於順利達成學期育人目標,同時教材的編排凸顯以下四個特點:

①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數的組成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作為本單元新知識的生長點。

②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③各小節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

④“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讓學生體會怎樣發現、提出數學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並且內容直接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總之,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介於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根據國家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數學學科育人要求,我擬定的單元目標是:①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②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採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複”的缺陷,創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貫穿練習中,培養計算能力。

以本單元第一小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為例談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57頁例1,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

通過直觀手段,讓學生理解、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評價:

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

五、教法、學法:

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備小棒。

七、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3分鐘)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17分鐘)

3、實踐運用,發展能力。(15分鐘)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5分鐘)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麼?(有三種花,説出每種花的盆數)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後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節:小組彙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並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餘的問題。

第四環節: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紅花和紫花的總數比黃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數減整十數和加減混和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並且説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三)實踐運用,發展能力:

(以一年級綜合實踐課“小豬爬山”的故事為題材設計闖關活動),小豬和夥伴們結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呢?進行德育滲透。

第一關:計算並説説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繫。(促進知識遷移和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第二關:看圖寫算式(旨在比較、對比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等的區別和聯繫,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關:集體闖關,每個小組一張題卡,用時少、正確率高為優勝獎。號召學生髮揚團結協作精神。

對闖關活動進行小結,師評為主。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第1——4題。

創設情景,激情引趣:結合教材創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又對學生滲透愛護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學生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現並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後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踐運用,發展能力:運用多媒體把“小豬爬山”的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通過連續的場景和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習活動中運用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獨立思考、鞏固新知: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學生獨立思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檢查了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3

今天我説教材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一內容在課程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領域。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試題。下面我從三個環節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研説。

一、 説課標

課標對本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會口算百以內加減法,並進行簡單的整數兩步運算,要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並運用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依據課標要求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其中計算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教學的難點。主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説教材:

1、教材的編寫意圖:

由於是計算教學,所以教材的編排是按難易程度由易到難分三段。

首先安排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因為口算一般要從高位算起,它是進一步學習口算的基礎。接下來安排的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先教學不進位的,再教學進位的。不進位的口算,着重解決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教材61頁例1,採取了兩種情況對照着出現,35+3和35+30,通過比較,促使學生分清所加的數是幾個一還是幾個十,如果是幾個一就加在個位上,是幾個十就加在十位上。這樣,有利於學生初步掌握數位的概念。然後,教材出現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口算。教材62頁例2,教材中設計有擺小棒和交流計算方法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的活動,比較好地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含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內容的編排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類似,先出現不退位的,再出現退位的。學生有了加法的基礎,很容易類推出減法應該怎樣算。關於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學生在上冊已掌握了計算順序。這裏的教學內容,僅是參加運算的數由20以內擴大到100以內。關於“用數學”的編排。穿插在計算中,選擇學生身邊的素材,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數量關係的理解。

2、編寫體例:每節內容的編寫結構大多數是:例題、做一做、課後練習。其中例題是以圖文並茂的的形式出示,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做一做活動使學生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和理解。練習是為學生鞏固和應用知識而設立的。另外,老師可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與本節課相關的練習,課堂上讓學生彙報,大家共同解決,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單元的知識結構(知識樹):

本單元知識結構可歸結為四大分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其實這部分內容是融入到前三步計算中)。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融入到前幾部分內容中。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中,先教學不進位的,再教學進位的。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內容先出現不退位的,再出現退位的。培養學生推理能力。關於用數學的編排,首先,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節中,編入學生已經學過的用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然後在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之後編入瞭解決兩種數量相差多少問題的內容。

4、知識與技能立體整合:

本冊書計算內容有第二單元20以內退位減法,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和本單元100以內加減法,從橫向內容來講是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的範圍由原來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擴展到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另外,從縱向上整個學段來講,為下冊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做到鋪墊,同時也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三、説建議:

(一)説教學建議:

1、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100以內加減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應用廣泛,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儘量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比如藉助教材提供的買新書、買玩具等活動資源,教師可以把它做成課件,讓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討計算方法,這樣把計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再如藉助教材設計的,給學生創造結合實際情境提出計算問題和進行計算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會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和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設計已經努力體現了《標準》的理念,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一般都展現了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時,我們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精心設計,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例如,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第56~57頁)時,教師可以做為前置性作業,佈置給學生,學生根據場景圖和書上相關信息和問題,學生能看懂並解決相應問題,自己思考計算方法,練習説,等到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彙報,可以採取互相提問,互相解決的方法,在彙報計算方法時,學生可能有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還可以有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等等,總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瞭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同時選擇適合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時,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第57頁“做一做”) 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可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逐漸領悟數學,促使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也正符合生本課堂的要求。

對教材及處理方式談兩點認識:

(一)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62頁的例2。

這一內容是這一單元中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要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可能會出現兩種擺法,,一是先把4根和9根放到一起是13根,把10根捆成都1捆,再和原來的2捆加在一起,成為3捆,再加3根,二是把9根分成6根和3根,24根加6根得30根,30根加3根得33根。從而得到計算方法。教學時,教師注意結合學生的操作,突出無論是哪種計算方法,都要先拿個位數相加,得出結果再跟整十數相加,使學生理解進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二)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問題

例3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其實這部分內容,關鍵是讓學生會觀察圖,會根據情境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學時教師可以佈置前置性作業,讓學生課前先自己看書,結合書上提供的相關數學信息,去找的其它的信息,然後根據書上的問題去提出其它問題,並試着解決,課堂上,同學們彙報自己提出的問題。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追問在這個問題中是“誰與誰比”、“怎樣比”,讓學生在討論回答中明確比的方法。教學中,還可讓學生結合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同樣多”的概念,使他們在擺的過程中感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實際上就是用大數去和小數比,把大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與小數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數多的,多的部分是幾就是大數比小數多幾。這時教師就可及時引導學生,反過來看,小數比大數少幾呢?這樣就突出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問題與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問題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了求兩數相差多少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擺的基礎上,體現瞭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無論是算還是擺,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一定都要特別重視學生對“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等問題的思考,並根據這些問題去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儘量讓學生説,老師少説,讓他們在説的過程中自己人去理解,去感悟。

(二)評價建議:

1、在學習過程中及時表揚:學生們在彙報中動手操作中,積極參與,表述清楚,思路清晰的,教師要做到及時表揚和鼓勵。

2、運用不同尺度評價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對於優等生,要求他們回答問題時,説清解題思路,而且語言精煉,要説完整話。對於能力稍差一些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説出正確結果,儘量讓他們説出理由。總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對本單元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墾請各位專家評委多多指正。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説課稿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三冊第二單元。本單元是本學期的重點單元之一,約佔教學總時間的30%,因此,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工作將有利於順利達成學段和學期育人目標。本單元在教材編寫上凸現如下四個特點:

1、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作為本單元知識的生長點。

2、教材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

3、各小節的教學也是由直觀操作等依*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進行編排。

4、“用數學”是結合計算來出現的。教材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總的教學設想是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操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等活動進行探索和實現問題的解決。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其計算方法與已學的計算方法有相通之處,因此,我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知識,通過實踐、體悟等掌握新知識。在本節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是我的基本出發點,我注重滲透“轉化”思想,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完成新知識的建構,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認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髮現、理解和應用100以內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難點是豎式中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我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已“問題情景——操作探索——解釋與交流——應用與發展”為基本模式安排教學。教學中,“以操作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採用現代教學媒體,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數學實驗”、“做數學”的環境。以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為主,來突出教學的重點,以老師引導為輔,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突破教學的難點。

下面以本單元第一小節“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第一課時“不進位加”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1,練習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髮現、理解、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自評

教法、學法:

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自備學習小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大膽猜想

現代教學理論倡導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使學生在認識、使用和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數學知識間的聯繫。在學習新知識時,有必要找準與舊知結構類似的地方,進行同化或順應,重新建構。因此,本節課我首先,採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參觀博物館”的主體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學生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從主題圖中獲取信息和發現圖中的問題“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根據從圖中獲取的信息(每個班前面都有的人數)中研究並猜想出解決方案。“合乘”學生會根據已有的認知基礎,提出用加法,提出兩種解決方案,對於學生提出的方案,我會及時地肯定和讚揚,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設計本環節,把學生將要掌握的新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多媒體手段、大膽猜想等形式,既創設了理想的教學情境,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謂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現代基礎教育改革的亮點之一,學生只有參與到實際的實踐活動當中,才能真正理解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這也是新課標強調聯繫學生實踐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導大家:“我們一起來檢驗一下我們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好不好?”“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輛車,車上就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學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緊接着問:“這個算式,你會用什麼方法進行計算呢?請大家各自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學生就會採用過去的數小棒或列豎式的方法計算,根據學生的完成度,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時讓學生彙報、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數,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數,還有列豎式的等。我再問:“那麼哪種方法又快又準確呢?”學生會感覺數小棒較慢一些,“那麼列豎式是怎樣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樣計算的呢?”結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導出數位要對齊。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歸納出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再加以板書,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因為課堂上,教師的必要引導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不至於盲目,有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更有意義。在學生生動而豐富的操作中,運用“轉化”的思想,學生通過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一切不僅僅是列豎式計算的過程這一知識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學習方式的需要。

三、時間運用,發展能力

由於前兩個流程已用去

20分鐘左右的時間,為了保證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我將例題下面的“做一做”用題卡呈現給學生,並將學生分成三人小組,在小組間進行競賽,並相互説一説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間相互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學習的目的。同時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運用了計算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獨立思考,鞏固新制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獨立完成練習二第1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檢驗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以應用,方法得以提煉,凸現了練習的深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板書設計不進位加

1、36+30=66

十個十個十個

3 63 63 6

+ 3 0 + 3 0 + 3 0

66 6

採用重點突出法,板書一目瞭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數位對齊和計算順序等重點。

以上是我對本單元教材的分析和對第一小節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敬請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