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5.75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

《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鞠躬)我是國小數學組幾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運算定律》,下面開始我的説課。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的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説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加法運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中第一課的內容,通過讓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於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和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後,再學習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便於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區別。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説學情

一節成功的課,不僅在於對教材的把握,還有對學生的研究。四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節課將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數學課堂模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牢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

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編寫特點,充分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及其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抽象、概括、總結出加法交換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並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為認識、理解加法交換律及其含義,並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能抽象、概括、總結出加法交換律,並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為本節課的難點。

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我將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並在探索過程中掌握本節重難點,同時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

我將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來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內容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為了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上課我便用多媒體播放有故事“朝三暮四”的情境視頻:

同學們,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則小故事我們來看一下,戰國時代,宋國有一位老人,他在家裏養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糧食歉收,老人對猴子説:“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羣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地説:“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説:“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羣猴子們聽了都高興了起來。然後引導學生髮現,這羣猴子其實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樣多的,學生會發現可以用3+4=7(個)也可以4+3=7(個)來表示,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因為3+4=4+3所以兩種吃法不同,結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總數量是同樣多的。繼而引出本節課課題——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猴子相關的內容,更有利於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進入正式的新課講授環節,首先結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李叔叔騎自行車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會發現圖中李叔叔上午騎行了40km,下午騎行了56km,需要計算李叔叔一共騎了多遠。繼而吸引學生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大致會得出兩種結論

上午騎行的路程+下午騎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騎行的路程

下午騎行的路程+上午騎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騎行的路程

若果用算式表示的話即為40+56=96(千米)(板書)“40+56”是用上午騎的40千米加上下午騎的56千米)還可以用56+40=96(千米)(板書)“56+40”是用下午騎的56千米加上上午騎的40千米。繼而引導學生得出,同樣的一個問題,可列出了兩道不同的算式,兩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騎的距離和下午騎的距離加起來,所以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這説明我們可以用“=”把兩個算式連接起來。

(板書:56+40=40+56)

緊跟着我會在再次學生提問,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發現呢?組織學生3分鐘時間同桌交流一下這個問題。學生會得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

最後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規律具不具備普遍性呢?在其他的加法算式中是否也是成立的呢?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驗證。最後總能得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個規律是成立的,向學過拋出這就是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一般用字母a+b=b+c來進行表示。

以上教學活動採用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培養的推理能力,又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我利用國小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以闖關的形式將課本的習題展現在多媒體上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這樣設計能增加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查看他們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課堂小結

我將此環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性總結,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第二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感性總結,我會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表揚和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五)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穫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並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簡潔明瞭整潔美觀,重難點突出,能夠對學生理解本節知識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此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説課,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二單元第2小節“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其內容包括:加法的意義、加法交換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第1-2題。

2、從課本內容的縱向接洽看,本課一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瞭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以後學習小數、分數加法的意義打下基礎;二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對加法互換律的感性瞭解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為背面學習加法的輕便算法打好基礎。從課本擺設的局部看,通過P48頁例1的現實事例,使學生明白例1為什麼要用加法盤算,在此基礎上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再接洽加法的意義,歸納綜合性闡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門的名稱,單獨提出有關0的加法,提示學生細緻。接着,課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的筆墨表述情勢和字母情勢。一方面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為以後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3、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二、説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概括,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會運用加法的意義説明實際問題為什麼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會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2、培養學生的有根據的説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驗算的習慣。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時,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藉助具體實例和線段圖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學習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採用了成語故事直觀進行教學,呈現符合加法交換律的若干例證,讓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通過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法的意義説明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説理能力。通過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

四、説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直接切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學習新知(分3個環節)

第1個環節:學習加法的意義。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

(1)多媒體出示例1。先審題,幫助學生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後指名口頭列式解答,為理解加法的意義作準備。

(2)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展開討論,多媒體配合在出示的線段圖上演示,使學生明確例1為什麼要用加法算。

(3)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總結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説出在“137+357=494”這個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數,“494”叫做和。教師分別板書。

3、練習,完成練習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集體討論,再指名應用加法的意義説明為什麼用加法算,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説理能力。

4、介紹0的加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0的加法的幾種情況,明確: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第2個環節:學習加法交換律。

1、多媒體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先板書:357+137=494(千米),再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説一説為什麼用加法計算。一方面鞏固加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下面比較兩種解法作準備。

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得出:137+357=357+137,啟發學生説出:把357和137交換位置,和不變。

3、讓學生視察P48兩組算式,用不完全歸納的要領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造就學生歸納推理本領。

4、解説加法互換律的字母情勢:a+b=b+a,舉例闡明a和b可以表現恣意一個學過的整數,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為以後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第3個關鍵:接納團體訓練,指名板演的情勢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換律,掌握用加法互換律驗算加法的要領。

(三)訓練牢固

憑據課本內容訓練:

訓練十一第2題。

訓練接納團體訓練,指名口答的情勢舉行。訓練是使學生加深對加法互換律的瞭解,牢固運算紀律,從而造就驗算風俗。

(四)全課小結。

《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7—29頁,練習五的第1~4題。主要包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於孕伏。例如:學生通過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思路的學習,通過100以內加法中出現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本冊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加法的運算律,再教學乘法的運算律;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於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於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加法運算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乘法運算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具準備:主題圖

二、説教法學法

筆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還要發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多方面有所發展。教材希望學生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認識運算律並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一條鮮明的教學線索,在發現運算律、總結運算律的時候,都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我安排了“引出一個實例,進行類似的實驗,在眾多案例中概括用符號表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獲得正確的結論。

三、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預設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課前談話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總結。具體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

在我們班裏,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麼地方?

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裏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並根據獲得的信息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新授

1、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黑板上問題。

2、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並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規律。

問:⑴兩個算式都表示什麼?得數怎樣?○裏填什麼符號?

40+56○56+40

⑵你能試着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⑶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可以得出什麼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⑷反饋交流。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4、揭示定律。

問:(1)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麼嗎?(加法交換律)

(2)把加數換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3)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

(4)交流反饋,然後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説的。

板書:a+b=b+a

(5)根據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師:25+65=

8+64=

(6)完成課本第28頁下面的“做一做”。

5、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規律。

(1)比較:88+104+9688+(104+96)

為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麼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

如:(△+☆)+○=△+(☆+○)

(a+b)+c=a+(b+c)

(5)問:

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裏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6、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後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鞏固練習

1、P28的做一做。

2、P31的第1、4題。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藴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四)、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2、你能把這些運用於以後的學習中嗎?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作業:P31的第3題。

《加法運算定律》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三小節裏的內容。

教材地位:加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運算之一。從教材的縱向聯繫來看,幾年前已學過整數加法和小數加法,以及加法的運算定律,知道它不僅適用於整數加法,而且也適用於小數加法。那麼是否也適用於現在所學習的分數加法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當然,結果是肯定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將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可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後面學習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打好基礎,同時也為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奠定基礎。其次,將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也拓展了加法運算定律的使用範圍,豐富其內涵。而且加法運算定律字母表示形式,為以後代數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初步基礎。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訓練計算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3.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進行交流的能力與合作意識,;滲透“事物間是普遍聯繫”的觀點,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對抗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運算定律對一些分數計算採用簡便的算法;

難點:學生能掌握運算定律,根據題目的特徵,靈活地進行計算。

二、説教法。

本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觀察—比較--討論—思考--應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我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學生融入到數學情景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小組討論交流法:掌握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我以加法複習題為觀察點,引導學生個人探索,小組交流討論,通過計算、觀察、討論等實踐活動,發現並交流,總結規律,從而將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這樣的設計基本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

練習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運用相關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本課練習分為基本練習和鞏固練習。

三、説學法。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當前課改研究的熱點。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採用下面幾種方法:

觀察比較法:通過幾組加法式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點,得出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對加法的定律有進一步的認識。

交流討論法:學生個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組討論。通過觀察、計算、討論等活動,發現並總結規律,逐步總結出加法運算定律也適用於分數加法的結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練習法: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深化理解,本節課的練習採用基本練習、鞏固練習,提高學生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掌握和應用能力。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數學學習,具備一定的數學素養,已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綜合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對於將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的理解並不難,關鍵是結合具體的試題的靈活運用,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本課將緊扣這一中心開展有效教學。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教師提問: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有哪幾個?用字母怎樣表示?

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交換律 a+b=b+a

結合律 (a+b)+c=a+(b+c)

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加法運算定律的定義。

2.下面各等式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①25+36=36+25;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④(0.5+1.6)+8.4=0.5+(1.6+8.4)。

總結: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既適用於整數,也適用於小數。

設計意圖:通過對加法運算定律的回顧,即加深對定律的理解,也瞭解定律的適用範圍,同時也激發學生加法運算定律是否適用於分數加法的疑問。為下面探究新知識做了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課題

那麼,這個運算定律是否對分數加法也適用呢?現在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2.研究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的適用性

出示式題:

提問:上面每組算式的左右兩邊有什麼關係?得數是否相等?

先指名學生練習,算出得數後,再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這兩組試題有何共同之處?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共同概括總結出他們的共同點,得出規律性的認識,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通過討論明確: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中的數,既包括了整數,又包括了小數和分數。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直觀感知了加法運算定律同樣也適用於分數加法。這種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東西,學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

3.運算定律的應用

出示

指名學生口答,教師板書解題過程。

教師提問:在計算過程中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4.教學例3

觀察:這些加數的分母和分子有什麼特點?

思考:怎樣可以使計算簡便?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找出規律。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解題過程:

教師:説出哪裏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哪裏應用了加法結合律?

教師:最後結果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生總結:應用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先加起來,或湊成整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規律性的認識,找出共同點,將同類結合起來,簡便運算。體會到運用定律的好處,也增強學生運用定律、簡便運算的意識。

(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裏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