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8篇

來源:文書谷 2.23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七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8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內容是《登上地球之巔》,它是國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自讀課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位置及課文的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偉大的悲劇》、《荒島餘生》、《登上地球之巔》、《短文兩篇》等五篇展現人類探險活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都展現了人類對探險的執著和渴望,任何的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止人類邁向新領域的腳步。《登上地球之巔》描述的是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峯北坡攀緣而上,踏過千年的冰封,克服重重的困難,把鮮豔的五星紅旗插在了地球之巔的事蹟。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讓每個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使這些怕苦怕累的中學生為之觸動。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功能,起到薰陶感染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1.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①瞭解這次登峯的概況和意義能力目標: ②體會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文中登峯的艱難③體會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勇往直前,團結協作,敢於獻身的精神④劉連滿這一人物的分析(沒有登上文章卻重點寫)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⑤學習年輕登山隊員的大無畏精神這五個方面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目標、學習的重點及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③是重點,④是難

2説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感性思維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但對於篇幅過長的文章,馬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予以方法的指導。

二.説教法

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要求將語文課堂與生活、寫作聯繫起來,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提高學生審美、寫作的能力。再聯繫本文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熱情參與,團結協作解決問題,並且適當插入寫作練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充分發揮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融入於課文之中,體驗登峯的艱難。2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帶着感情的朗讀,理解登山隊員的艱辛。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學法指導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學知識,而是讓他們學會學習。古人也曾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使學生掌握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達到不教”的目標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學法具體如下: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並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節2朗讀法: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感情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指導學生重點難點的突

四: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由導入新課,學習新課和作業三個環節組成。大約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

(一)導入(2分鐘左右) 好的導入猶如唱戲前的開鑼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本文的導入設計是播放珠峯及登山者的圖片,並配以高亢的歌曲《珠穆朗瑪》,讓學生的思緒進入神祕的珠穆朗瑪峯的氛圍中,直切主題,乾脆利落的效果。(時間較長,故未上課時便可播放)

(二)説課文學習(設想)我設計了四大版塊,分別是“攀登紀念館”、“小小解説員”、“劉爺爺我想對你説……”和“走進登峯迷失案”。

1.關於本文的背景資料,我設置了“攀登紀念館”版快(解決目標一)(3分鐘左右)(設想)通過此版快,讓學生在對珠穆朗瑪峯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性認識並瞭解1960年5月的這次登峯運動。

(內容)①珠峯知識簡介(學生先談,教師最後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 ②攀登珠峯的歷史背景介紹

2.關於文章的情節結構,我設置了“小小解説員”版塊(解決目標二)15分鐘左右)。(設想)通過這個版塊,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數字在文中的烘托作用,體會攀登的艱難。

(內容)①找出文中體現艱難的句子並談談你的感受(快速閲讀課文並用“勾畫圈點法”,找出關鍵的句子)從以下方面向學生講明:突擊隊員們沿着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着零下30多度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巖壁上登攀,他們穿着特製的高山靴也難踩穩。 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而用在攀登最後三米巖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學生找到這些句子,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攀登的艱難,特別注意這些句子中的數字的作用)②既然如此艱難,是什麼支持他們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繼續向上攀登?(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為追逐心中的夢想,堅毅不屈的品質以及那個時代特殊的烙印,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中國)③觀看當時拍攝的記錄片(更直觀,加深了對攀登過程的瞭解以及對他們艱難的`體會)

3.關於文章的人物形象,設置了“劉爺爺,我想對你説……”版塊(解決目標三、四)(20分鐘左右)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高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的特點),體驗情感(評價人物形象,學習他們的精神)。(過渡)(課件圖片:登峯四人的照片,只有劉連滿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同學們一定在納悶為什麼只有它的照片是現在的生活照?(因為他沒有登上頂峯,所以當時的報紙沒有刊登他的照片)(內容)①劉連滿為什麼沒有登上頂峯,是他自己放棄了嗎?

(不是。劉連滿是為了不拖累這個集體,讓其他人能完成任務,而主動放棄了登上頂峯的機會,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缺憾。)②劉連滿的哪些行為感動了你?你有什麼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或大家訴説?

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的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巖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為了團隊,為了能完成任務,他毅然成了別人的人梯,顯示出他有着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裏還保存的氧氣,他又掙扎着坐了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在有機會活着,渴望活着的時候,他卻毅然將活着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也顯現出他人格的魅力。

4.關於拓展延伸,我設置了“走進登峯迷失案”版塊

(設想)讓學生走進其他的登峯運動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領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內容)老師講述英國人馬洛裏從北坡登峯並最終消失在神祕的珠峯的事情,並觀看後來發現的馬洛裏的骸骨的圖片,學生説説你的感受,談談馬洛裏這麼做是否值得?

(一)説練習1查找有關最近攀登珠峯的資料,並在全班內交流

1.小作文 學習了《登山地球之巔》你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感慨,請以《人生的價值》等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五)教學效果評估 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置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能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活動。本課教學主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側重學生的感悟和探究,讓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探究的形式下教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體裁為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瞭解記敍文的基礎上採用擬人的方法、將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等人格化。並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誇張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所以這一課既是對記敍文鞏固,又進一步學習擬人、誇張等修辭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實際運用,對培養學生今後閲讀童話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及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位置。

2、教學目標

學生初次接觸童話,有很必要了解童話有關知識,同時為了給學生今後的研究提供規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啟示,所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

(1)知識掌握目標:掌握字詞、瞭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話的有關知識,學習通過人物描寫、運用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題。

為激起學生探索和研究的慾望確定

(2)能力培養目標為:訓練想象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結合教材確定

(3)品德和心理素質培養目標為:注入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的精神養料。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本節實際確定

(4)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

3、教學重、難點

為給學生今後寫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啟示,確定本節教學重點: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

為將本節所學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去。將學習重點再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確定教學難點為:想象力訓練。

二、教材處理

教學重點的完成將依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總結受騙人的相同的心理達到揭示作品主題的目的,課後練習穿插進行。教學難點安排在分析課文後,瞭解了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徵後再安排想象力的訓練更有利於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童話作品體裁的特點及時間所限,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字詞訓練,大屏幕顯示,師生合作完成。此為記憶性學習。

2、快速閲讀:理清故事情節,初步感知課文。

3、分組研究學習: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結合屏幕圖片展示,研究總結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悟出作者寫作目的,同時感受與人合作學習的愉悦,方法由記憶性學習上升到理解性學習。

4、想象:我本着營造機會就放手的原則,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激勵創新慾望,培養創新思維,使學生由理解性學習上升到創造性學習。

四、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思想準備:確認幫助學生成人,培養創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創新教學法進行教學。

2、心理準備:以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有實足的信心。

3、物質條件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

(二)導入:結合學生已熟知的童話故事,採用畫面展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等將學生引入童話世界,導入課題。

(三)瞭解作者及文體:初次接觸童話,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使學生了解童話有關知識,為今後學習同類體裁文章打下鋪墊。

(四)整體感知:這一環節設計是從課文整體入手,在快速閲讀中理解大意,對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評價。

(五)學生研究、解決教學重點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點及不同點,理解作品的現實意義,從而提示主題,這也是德育滲透的大好時機。

(六)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想象力的訓練會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為學生創設了培養創新思維的好機會,也是本節教學重點的實際應用。

(七)反思與小結

這一環節一方面系統地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表現,以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八)研究性學習

此環節是想象力訓練的進一步強化,將口頭表達內容形成文字,更具問題的挑戰性,是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再提高過程。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我説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閲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積累“奇幻、葱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 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 學習快速閲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閲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紙船》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共設置了五篇課文。《紙船》出自泰戈爾的《新月集》,詩人依照兒童的心理,用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以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兒童齣兒童的種種動人的情態和奇思妙想。

七年級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了《我愛這土地》、《鄉愁》、《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等作品,對詩歌學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有了一些自己學習的積累。為此在教學本首詩時,我將與全班同學一起共同探討、分析詩作的內藴,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薰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筆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2.品味詩歌樸素的語言,明快的風格,實現美的感染和薰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學生嘗試仿寫詩歌,體會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比較閲讀,培養學生閲讀詩歌的興趣,感悟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掌握詩歌的一般寫作方法。

詩歌是一種形式獨特的文學樣式,具有獨有的文學特質,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詩歌教學應迴歸其最本真的閲讀,那就是“體悟”,學生只有浸入詩歌的感情世界,不斷的與之交融、重合,這才是真正的“體悟”,為此,教學這首詩,我將重點通過閲讀、仿寫,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瑰麗的世界。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新課標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紙船》內容較為簡單,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便可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先是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的人得到,然後想到用船載着秀利花平安的到達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最後想到夢裏睡仙坐在船裏。這節課,我充分利用遊戲創設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引導發現法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生生交往、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語文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學習這篇課文,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究詩歌的美。具體操作將在下面的環節中加以滲透。

2、説學法

(1)自主自悟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我準備為學生的自主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自主交流、自主體驗、自主感悟,由淺入深,感受詩歌的韻味。

(2)誦讀品味法

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而在語文課中,就必須強調個性化品讀。通過深情的朗讀,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探求隱含在作品中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使之能體驗語言的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從語言的氣勢、韻味、節奏、停頓中,引領學生不斷深入文本,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鑑賞水平。

三、説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手工作品“紙船”兩個大字,要求學生説説小時侯常常摺疊的手工,疊制中的故事。

這樣導入一種情景的氛圍,從而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鋪墊。

2、根據自己閲讀詩歌的積累,説説欣賞詩歌的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置,既是温習學生以往的相關知識,又為下一步的學習作鋪墊。可能學生的發言比較分散,那麼,可以把問題再細化些,如“你覺得詩歌的美在哪些地方體現出呢?”而課件中“畫面美”、與“情感美”可以機動處理,先後順序可順着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1)、聽配樂朗誦,請學生説説感受到的畫面。

(2)、展示學生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畫的四幅畫,請學生説説你覺得哪幅畫最適合做本首詩的插圖,並説説原因.

新課標強調:語文閲讀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優美的音樂和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美的情感體驗。詩歌又以其獨特的畫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其營造的無限的空間。學生髮揮想象,用自己的筆畫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讀文本。也許學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許學生的評析是比較膚淺的,但通過這個環節,最起碼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感受詩作的畫面美。

4、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情感美。

(1)、請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劃出你認為最精彩的詩句,並説説理由。

(2)、你們中間也有遠離家人的,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新課程呼喚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倡導民主平等的對話。本環節的設置就很好地體現這種精神。讀文學作品,做到“動嘴”、“動手”、“動情”、“動腦”,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內涵。學生可以從作品的局部進行分析,品味詞語的精練,句子的回味無窮,詩節的豐富感情。老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反覆品讀,反覆玩味,反覆領悟,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為今後的創造美奠定基礎。

“詩緣情”、”詩言志”,喜怒哀樂,詩之情也。學生通過個性化朗讀,細細體會詩句細節處的情感變化,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進而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在説話訓練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所藴涵的濃濃的感情,並請發言的同學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讀出這種感情。

新課標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尤其是個性化感受,豐富個性閲讀的內涵。

5、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説説詩歌朗讀的技巧。

(2)、選擇背景音樂,説説你選擇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朗讀腳本,在用你們的方式讀給大家聽。

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其詩意往往藏在或紛繁雜亂,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間表現永恆,以有限傳達無限,給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廣闊天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觀書須熟讀,其言皆者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於吾之心”。學生通過設計朗讀腳本,反覆朗讀揣摩、體悟,從而品味出詩歌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藴涵。

音樂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節奏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在選擇不同音樂的過程中,已經融入到詩歌的情感世界中。詩歌的急切舒緩,起程轉合的律動特點與背景音樂進行比較,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學生所選擇的背景音樂在我們看來並非最恰當,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讀,深入地領會詩與歌結合所達到的藝術美好的境界。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6、拓展延伸

(1)、請學生小結這一節所學到的鑑賞詩歌的方法,也可補充其他的鑑賞方法。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鑑賞春水繁星中你認為精彩的詩作。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現在又有一種説法:“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這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在引導學生鑑賞文學作品,傳授基本的欣賞方法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以培養語文素養。

新課程強調教師“用教材教”。一篇課文,僅僅是一個例子,教學過程關鍵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學完一篇課文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在這節課中討論的一些鑑賞詩歌的方法並非是權威的,僅僅作學生今後學習詩歌的一個參考。鑑賞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發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文學天地。

當然,在完成次環節中,需要學生課前先讀一讀冰心的詩集,也許難度比較大,但作為語文教師,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必須學會科學地用教材教,把學生帶入語文的漁場,文學殿堂。

7、佈置作業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親人表達你對他們地深深地愛。

(2)閲讀《春水》《繁星》並積累精彩詩句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該單元以傑出人物為題材。是一篇描寫人物的記敍文,又是自讀課文。作者抓住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徵,各有側重地描寫他們的肖像、行動和語言,並穿插了議論和抒情,鮮明地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行動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4學習在敍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三)教學難點:學習在敍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已漸漸適應了國中的學習生活,瞭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類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閲讀技巧,初步具備了獲取、篩選、分析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本單元前面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描寫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本課就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描寫幾位人物的寫作手法,同時,使其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法設想:

(一)教學方法:以閲讀法和發現法為主,以講解法、談話法、練習法為輔。

(二)教學器具:多媒體設備。

五、學法:

指導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直接導入。

(二)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依次出場的人物。

3、出場的標誌性詞語。

4、簡要概括故事大意。此四題意在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認識,理清思路。(需時5分鐘)

(三)合作探究。

1、展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找找圖上共有幾個人,課文中又寫了幾個人,學生就會發現插圖上多了一個人,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多出來的那位就是作者莫泊桑的結論。(需時1分鐘)

2、讓學生猜測插圖上剩下來的四位分別是誰,要求從課文中找到判斷的依據,用不同的標記圈點出來。意在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感知課文。(需時9分鐘)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猜測及判斷依據。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積極探索,互幫互助。(需時5分鐘)

4、全班交流、討論並確定結論及判斷依據。(需時5分鐘)

5、分別展示四人的圖片和簡介,讓學生在瞭解他們的同時可以對照圖片和插圖,加深印象。

6、讓學生根據討論確定的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中來概括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意在使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可以在記敍、描寫時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插入議論和抒情。(需時5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以班上的某個同學為對象,學習文中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特徵進行描寫,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抒情或議論,寫100字左右的片段。(需時10分鐘)

2、挑選幾個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讓其餘學生來猜猜他(她)是誰,檢驗學生的學習收穫。(需時5分鐘)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分析教材]

《偉大的悲劇》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豪情壯志。《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記敍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探險失敗後,和他的隊員在返回的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的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教學目標]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意情感體驗……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能力:快速閲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過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團結合作、勇於犧牲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讚美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並在閲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

[理論依據]

1、“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對於文本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情感尤為豐富。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2、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藴藏着的感情,説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又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法、學法]

教法: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教學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欣賞課件、整體感知、細節品味、聯繫實際説觀點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交流等方法,逐漸感受這種精神,受到情感的薰陶。

學法:這篇文章內容簡單,讓學生通過預習篩選文章內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情節十分感人,易於引起情感豐富的八年級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一讀,説一説,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過程設計]

(文章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

一、導入:通過出示圖片教師作介紹(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時的圖片、xxxx年北大科考隊和登山隊攀登希夏邦馬峯時的照片)引入課題《偉大的悲劇》。

(設計意圖:從感性上讓學生明白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樣的悲劇發生得太多太多了,從而創設凝重、沉思的氣氛,為文章定下一個“悲壯”的主基調,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

1、在欣賞《阿蒙森――斯科特南極探險紀錄片》和課前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回憶課文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根據敍事要點理清故事情節: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5人,為實現“到達南極點第一人”這一目標,滿懷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捷足先登,在從南極點返回的途中他們不幸遇難。

(設計意圖:遵循敍述類文體閲讀規律,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本單

元的單元要點: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用一句話談談讀完這篇文章的總體感受?用“這是一個___的故事”句式來説且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完文章後的感受或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閲讀的體驗,不論對全文的內容還是情感都有個總體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

1、體會“偉大”

(1)自主

文中哪些情節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麼?請默讀課文,圈劃這些語句,旁邊寫上批註。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邊理解邊記錄,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合作、探究:小組選擇最打動自己的情節,交流感動的語句;記錄難以理解的語句。→全班交流(穿插課後習題二)

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交流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組織學生反覆品讀,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這一環節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並板書。

2、體會“悲”

由偉大引入到悲,讓學生説説“悲”在哪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穿插課後習題二)在此基礎上引用魯迅的話: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而理解“悲”是指“悲壯”,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偉大的悲劇”這一課題的深刻含義。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思維辨證地理解“偉大”和“悲劇”這一對看似矛盾的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義。)

四、感悟昇華:

談談你對英雄的認識,説説你心目中的英雄?

(輕聲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談對“英雄”的認識,樹立真正的英雄觀和成敗觀。)

五、總結:

引用美國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表的電視講話裏的一段話來總結。並最後送給學生三句話結束本課:

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每個人註定都要經歷一番失敗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經歷,即使是失敗的,也從不會是無益的。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

(設計意圖: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懂得人生的真諦。)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我講授的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林斤瀾的散文《春風》。這篇主要是通過南方春風和北方春風的對比,抒發作者對北國春風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二、學生:我的學生是剛剛升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師生間的交流還沒有達到默契的程度,而且學生的一些必要的語文習慣還沒有養成。

這些學生完全來自邊遠薄弱的國小,語文基礎、語文能力比較薄弱。針對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知識水平較淺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案。

三、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2、找出描寫北方春風氣勢和力量的詞句,體會北方春風粗獷、壯美的特點;

3、學習本文欲揚先抑和對比的手法,體會作者對北方春風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1、分析結構,理清的層次;

2、學習對比、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學難點:品析精彩句段。

四、教學過程

課前常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因此,我從開學就一直堅持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每節課開始,由一名學生到講台前説一段話,內容可以提前準備。講話的`內容可以聯繫要學習的內容,介紹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精彩語段、成語等;或講述自己經歷的一件事;或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形勢也可多種多樣。

第一課時:我們學習的內容,

1、朗讀訓練。學生們不會朗讀,習慣拉長聲音讀課文的每一個字。所以朗讀是我們每節課訓練的環節之一。

2、掃清字詞的障礙。

3、分析結構。因為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所以在分析課文結構之前,我先讓學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歸納出大概意思,然後再分析結構。

4、作業。我在第一節課後,就佈置學生們學習《春風》的寫法,以“秋”為話題,寫一段關於秋天景色的描寫。這也就是我們在第二節課上展示的內容。

第二課時:

1、課前複習。因為農村孩子還沒有形成回家主動預習、複習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在每節課講課之前,都要講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大致複習一遍,以便與第二課時銜接。

2、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重點研討賞析語段——課文的第六段。這一段重點描寫北國春風的特點。描寫細膩、生動、準確。真實的描繪出北國春風的粗獷、剛勁、猛烈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分析,揣摩描寫的方法。以便用在今後的分析及寫作之中。

3、探究本課的寫作特點:(1)對比。(2)欲揚先抑。

4、小結。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5、學以致用。以“秋”或“秋風”為話題,談談感受。 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之中去。

五、總結:是我自己製作的系列之一。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紫藤蘿瀑布》(板書:課題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首先談談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地位及內容

《紫藤蘿瀑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本單元內容是以人生為主題,抒寫人生感悟,表現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的。

這篇優美的散文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創作的,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主旨。即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進取的。

本節課我將用一課時完成。

(二)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閲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課安排以下目標:

a.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b、 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

c、 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加強生活中的觀察意識和想象意識。

2.過程與方法

單元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標是: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語文學科不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為體現新課標“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要戰勝苦難、珍愛生命,同時進一步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的理念,本課安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是:學習並嘗試作者關注自然,思考人生,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一、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為培養學生語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樹立生活中處處是語文的大語文觀打下基礎。我把本文的重點定為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優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學中,我採用美讀感知法、評析賞析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賞析文中的優美句段。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打基礎。品味語句,揣摩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利用“合作研討、理解感情”這一環節,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實破難點。

二、説學情及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七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但剛進入中學階段,學生有膽小、怕羞、自卑心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等不良心理,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讓課堂活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本課主要運用 “美讀感知法”、評析欣賞法”、“讀寫結合法” 三種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因此課堂上要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閲讀中領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樂中學習,在練習中鞏固。”本節課主要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

美讀品味法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課堂上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合作探究法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集思廣益,互相學習,相互啟發,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本節課讓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激活學習興趣,深入理解怎樣面對挫折、不幸。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律,本課教學安排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美讀賞析———————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幾個環節。其具體操作如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約4分鐘)

課前幻燈片配樂展示瀑布的圖片,營造學習氛圍,老師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話題,引發師生對話,多媒體展示紫藤蘿圖片,引導學生描述,以此導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約6—7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吸引“我“駐足欣賞,使“我”浮想聯翩,“我”都想到了什麼?(此環節將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看花、憶花、悟花的寫作思路),此環節中融入對部分字詞掌握的檢查。

(三)美讀賞析,品味語言 (約14—15分鐘)

本環節為主要教學環節。在教學時,我將把“讀”和“品”有機地結合起來,安排三個教學步驟,實現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一讀:找尋美點,自由朗讀。

作者將眼前的紫藤蘿花描繪得生動、形象,勾畫你喜歡的寫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並想想喜歡的理由。按照“我欣賞的佳句是 ,它所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這樣寫的好處在於 ”的句式説話。

二讀:朗讀展示與品析交流

1、 指名學生朗讀賞析,我將作好激勵性的評價並及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學生朗讀完畢,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有感情朗讀的技巧:讀準字音,停頓恰當,注意重音、語調和語速,

2、 抓住美詞美句,品讀賞析,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時,我也把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與學生進行交流,實現師生互動。

3、 配上美妙的音樂,再讀佳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研討,理解感情 (約9—10分鐘)

在本環節,圍繞本課的重、難點用多媒體展示兩個核心問題要求學生小組討論:

1.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2. 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 發生了什麼變化?感悟到了什麼?

這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進行理解,對作者描寫花的修辭手法和寫作順序進行探究,對作者十年前後的心情進行感悟。課堂上讓學生小組討論,試着解答,學生不能解答的,由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解答。

(五) 體驗反思,佈置作業 (約5分鐘)

用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談收穫,便於學生及時理解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培養他們的綜合概括能力。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導對生命的思考,實現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因此我設計讓學生用一句簡潔的話説出本節課最大的收穫。

為進一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愛好的興趣,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因此佈置作文:留心觀察一種花草,想一想,從它們那裏能得到什麼啟示,依照課文,做一次小練筆。(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求觀察後寫出事物的形狀,説出幾句喜歡的理由既可。)

(六)教師小結,提升理解 (約5分鐘)

一樹蓬勃旺盛、花開如瀑的紫藤蘿感染了作者,給身心疲憊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實平淡生活中花的開落、雁的來去、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藴蓄豐富,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悟,心靈會因此豐富,生命也會因此而更有滋味,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像紫藤蘿花一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生命的長河中,在閃光的生命河流上勇敢航行。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這個板書呈現的是整堂課也是這篇課文的核心內容,由看花、憶花、悟花分別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從而體現出對人生的感悟。

紫藤蘿瀑布

宗 璞

看花 憶花 悟花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