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0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河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過河説課稿

過河説課稿1

一、説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三)《過河》。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的安排不是以單純學習計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而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現本課是通過《過河》這一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領會有小括號時一定先算括號裏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加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識底藴不同,因此針對不同學生我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階梯性的練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使學生由直觀的觀察學習到逐步的理解,接受,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之中。

四、設計理念:

本課是根據課程改革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求將單一、枯燥的計算融入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

五、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不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情境讓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習慣。

六、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七、教學難點:

能在解決問題中體驗小括號的作用。

八、教學方法:

在解決乘船問題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添加小括號,並體驗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方法。

九、教學準備:

圖片、口算卡片等。

十、教學流程:

(一)1口算。複習舊知識

創設情境:通過看圖,引導生觀察,並讓學生説説從中獲得什麼信息,讓生髮現問題,為學新知鋪路。

(二)探究新知: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生獨立看圖,,並提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探索出正確的運算方法,同時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我注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設計了基本練習,對比練習、應用練習,三個梯度,層層遞進,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興趣,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的活動一步步引向深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願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注重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能用到小括號的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存在的不足:

在教學中,教師本人有些緊張,語言不夠流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比練習處理有些繁瑣,我還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材,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使新一論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好的得以實施。

過河説課稿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2.喜歡這個故事,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和理解故事發展的全過程,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內容。

2.活動難點:體會小馬在故事中情緒的'轉變,願意和同伴分享自己對該故事的感受。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動物頭飾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提問導入: 提問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引出小馬和小馬的故事。

2.活動展開:

(1)老師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

(2)分組模仿小馬媽媽與小馬對話

(3)活動結束:師幼進行角色扮演遊戲,表演《小馬過河》。

五、活動延伸

把故事與家人分享,並在生活中提醒幼兒要多觀察,多動腦,多嘗試。

過河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小馬過河》選自未來出版社大班上冊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中根據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進行添畫,學習畫馬的外形。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繪畫能力的提高。這符合《綱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畫馬的外形,提高繪畫能力。

情感目標: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我樂趣。

三、説活動方法

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親自動手的能力,因此活動中我將使用到觀察法、發現法、演示法,使幼兒能順利的理解活動中的內容。幼兒的天性就喜歡玩耍,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在活動的末尾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到知識。

四、説活動準備

相關活動的卡片若干、遊戲道具、佈置好活動場地

五、説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我會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2、出示圖片,初步感知接下來,我將出示有馬的卡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大概瞭解馬的外形。

然後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畫馬,在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有必要的指導,及時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體驗遊戲,深化理解通過走“獨木橋”的遊戲,讓幼兒體驗到小馬過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對幼兒講述一些鼓舞性的話語。

過河説課稿4

一、説教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小幫媽媽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説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説水很深,他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説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

2、通過“小馬過河”這個童話故事,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光聽別人説,要動腦筋,要親自去試試,“實踐第一”這個道理。

3.在讀文中識字,認識本課1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關注學生的學法,以學定教,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首先讓學生自主閲讀受到薰陶感染,然後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分享。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我配合課文的主體部分,製作了不同片段的多媒體課件,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多種情境,充分喚起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充滿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得到運用,在“言、行、情”融為一體的感染下,獲得真知,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

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三、説教學流程。

1、故事導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開場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本課課文較長我用課文1、2、3自然段引入課文。揭示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小馬過河》。

2、檢查前置作業。

3、精讀課文,讀出感情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已經瞭解了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幾次來到河邊。接着我按課文順序分段進行教學。首先學習文章4—6自然段,四至六自然段中對話較多,我注意指導學生以不同的語氣去讀不同“人物”的話。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同時用課件展示,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這樣的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然後學習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主要是小馬與老馬之間的對話,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覺。最後學習第八自然段,通過齊讀第八自然段,理解小馬的感受。

4、在今後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難,你會怎樣做?

讓學生從中既領悟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辯證觀點,又接受了分析、比較、綜合等思維方法訓練,並聯系學生實際,挖掘教材的內在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5、課文延伸。

小馬終於把麥子送到了磨坊。同學們想一想,小馬過河回來以後,會對老牛、松鼠和媽媽説些什麼呢?

(課件出示:小馬過河回來以後,他對老牛説:“______。”他對松鼠説:“______。”他對媽媽説:“______。”)

過河説課稿5

學生園小雞過河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學生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説的“鼓勵學生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小班學生而言,童謠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學生天性的素材《小雞過河》,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生動、有趣味性。

《小雞過河》通過簡潔明瞭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兩隻有禮貌而又聰明能幹的小雞在郊遊過程中如何通過三條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雞、長頸鹿、烏龜等都是小班學生所熟悉的。聽了這個故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來同自己對照,運用該故事教育學生做一個有禮貌、愛動腦的孩子非常合適。另外通過該故事還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團結友愛,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二、説學情

小班學生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

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學生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學生提供説話的機會。

三、説教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學生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兩隻小雞出去郊遊又過不了河,這讓學生覺得多麼着急啊,請誰幫忙呢?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講述上,讓學生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雞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烏龜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又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學生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學生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情景表演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學生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學生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2、情景表演法:學生在情景表演中,像兩隻小雞一樣邊走邊唱《郊遊》的歌,歌詞朗朗上口,學生喜歡唱,還讓學生學習小雞與長頸鹿、烏龜之間的簡單對話,學習禮貌用語,正體現了《學生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説活動程序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學習故事:小雞過河

(一)導入:小雞的歌

1、欣賞小雞的歌

2、學生唱小雞的歌

(1)小雞的歌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學生學唱)。

(2)讓我們唱着歌,陪着小雞一起去郊遊(學生看課件邊走邊唱)。

(二)分析理解故事

1、第一條河。

(1)師:兩隻小雞走呀走,被什麼擋住了去路?小雞能過河嗎?為什麼?

(2)誰會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學生回答後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長頸鹿會怎麼幫助小雞過河呢?

(3)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長頸鹿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2、第二條河。

(1)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學生手拉手一起唱歌:嘰嘰嘰嘰嘰……)又碰見什麼?這條河是怎麼樣的?(出示字卡:寬寬的)讓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誰會來呢?(學生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烏龜有什麼本領?猜一猜他會怎麼幫助小雞?

(3)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烏龜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3、第三條河

(1)兩隻小雞唱着歌又往前走,(學生一起邊走邊唱)又看見什麼?這是一條怎麼樣的河?(學習詞:窄窄的。)

(2)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隻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非常聰明非常能幹,他們説要自己想辦法過河,有什麼好辦法呢?(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雞想出了什麼辦法呢?(學生欣賞小雞搭橋過河的情景。)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在看看、説説、猜猜、喊喊、學學中瞭解故事內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二、教師帶學生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現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去郊遊。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過河説課稿6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科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户曉的故事,課文中告訴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不知河水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示、指引下安全過河。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取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説,自己也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實踐才行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認讀生字詞,理解相關的詞語,積累新的詞彙,並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做到現學現用。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於嘗試,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理解課文,並能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牛伯伯和小松鼠為什麼對同一條河有不同的看法?

3、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並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説教學策略

1.情景導入法

2.朗讀感悟法

3.問題引入法

4.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的伊始,針對學生年齡小,藉助色彩鮮豔的圖片和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評價激勵法

6.隨文識字法

五、教學流程

1.導入

(1)這是使用情景導入法與設問法引入課題,充分勾起學生們的興趣,以及使他們能夠快速的進入主題。

(2)引出課題之後,用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們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小馬為什麼要過河?過河途中發生什麼?)

2.分析課文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的段落,並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同時,用課件出示每個模塊相應的問題,用問題引出課文的內容,便於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複習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首先檢查,複習生字詞。以讀詞接力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讓學生將生字詞帶入課文中,朗讀課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與記憶。

其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這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馬、小馬、松鼠、老牛伯伯。老馬是媽媽,語氣要和藹,親切;老牛伯伯是長輩,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時,語氣要急切;小馬則天真,有禮貌,聲音較慢,温和,有的地方還須顯示出害羞,不好意思,比如在它“難為情”時。用課件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同時,老師要範讀,並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佩戴上準備好的動物頭飾,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藴含的美。

過河説課稿7

《小馬過河》是篇童話。課文借小馬過河這件事,説明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説,而要開動腦筋,具體分析,還要勇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篇童話情節生動有趣,對話很有特點,又特別接近兒童的口語,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課文篇幅較長,故事含義深刻,對低年級學生來講,理解會有一定困難。針對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訓練重點可放在:

①按故事的經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讀懂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明白老馬講的道理;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我找出一些詞句,不但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詞語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理解這些詞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馬所以“難為情”,是因為沒完成任務,“低下頭”是因為“不動腦筋”,沒“試試”,而感到慚愧。“不動腦筋”這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實指小馬沒有“仔細想過”老牛和松鼠説的話。

對於老牛和松鼠説過哪些話呢?我在課上讓學生找出這幾個動物的對話,邊讀邊想,並讓學生聯繫前面所學的.內容,找出最能表現小馬“不動腦筋”的句子。引導學生把思路轉到前面學過的段落,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老牛説水很淺,小馬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趟過去,“立刻”這個詞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松鼠説水很深,小馬又“連忙”收住腳步,“連忙”這個詞也説明小馬沒有動腦筋。這樣一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小馬過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段中媽媽教育小馬的一句話是這篇童話的重點難點所在,教學時我突出以下特點:

1、突出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思維。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重點詞句。如:小馬和媽媽説話時的神態怎樣?有什麼動作?(難為情,低下了頭)媽媽用什麼態度對小馬説話?(親切)媽媽説了些什麼?(“光聽……是不行的。”“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2、聯繫全文,明白道理。

“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對這一重點句子,要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逐步加深體會。可提出以下問題來幫助理解。

(1)老牛説河水很淺,松鼠説河水很深,它們誰説得對?為什麼?

(它們説得都對。它們所以説得不同,是因為它們身體條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並不是瞎説。)

(2)光聽別人説為什麼不對?

(因為別人的話,是根據別人的感受來講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光聽不想,就無法瞭解實際情況,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像小馬光聽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還是淺,自己到底能不能過河。)

(3)應該怎樣做才對?

(動腦筋,親自試試。)

(4)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懂得了什麼?

縱觀整節課教學,教師不但抓住教材特點,重視語言和思維的訓練,還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並十分注意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起點的學生,力爭提高全班學生的語文水平。

過河説課稿8

一.説教材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進行交流的工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對語言領域提出的目標,第一條是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和第二條注意傾聽對方,能理解日常用語,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小班幼兒初步學習常見的的交往語言和禮貌用語顯得較為重要,因此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小雞過河》。《小雞過河》通過簡潔明瞭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了兩隻有禮貌而又聰明能幹的小雞在郊遊過程中如何通過三條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雞、長頸鹿、烏龜等都是小班幼兒所熟悉的。聽了這個故事,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來同自己對照,運用該故事教育幼兒做一個有禮貌、愛動腦的.孩子非常合適。另外通過該故事還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團結友愛,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二.説設計意圖:

在我平時的觀察中,剛入園不久小班的小朋友在接受了幫助後,什麼都不説就走開了,沒有禮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要求“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由此,我想設計一個《小雞過河》的語言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學會禮貌用語,與人禮貌交往。在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欣賞小雞的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樂意參與到活動中;然後藉助教學掛圖和圖卡等形象生動的物品和孩子們一起進入到《小雞過河》的故事中去,在讓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着重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最後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故事,使幼兒對故事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説活動目標

1. 瞭解故事《小雞過河》,學習禮貌用語。

2. 引導幼兒做個懂禮貌、聰明能幹的孩子。

四.説活動準備:

課件(小雞過河)、教學掛圖、圖卡、指偶小雞2個

五.説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提問法。

1. 情境教學法: 我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跟隨着老師一步步走入故事,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如:兩隻小雞出去郊遊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請誰幫忙呢?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這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解決故事中的困難,從而使幼兒的能力得以提升。

2.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採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雞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烏龜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難點:引導幼兒做個懂禮貌、聰明能幹的孩子。

七.説活動過程(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 四個環節):

(一):導入(結合課件)

(1) 欣賞小雞的歌

師:今天天氣真好,兩隻小雞一起出去玩,你們看它們唱着歌走來了。(幼兒欣賞課件,小雞邊走邊唱歌:嘰嘰嘰嘰嘰,我們小手拉小手,嘰嘰嘰嘰嘰,一同去郊遊。)

(2) 幼兒唱小雞的歌

①小雞的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學唱)

②讓我們唱着歌,陪小雞一起去郊遊。(幼兒看課件邊走邊唱)

(開始部分以小雞的歌引起幼兒活動積極性,讓幼兒在學學、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活動中,並將此歌貫穿到下面的活動中。)

(二)熟悉、理解故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這一部分,我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他們自由大膽表達,以此來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在熟悉並理解故事部分,藉助教學掛圖和圖卡,邊講故事邊出示教學掛圖和圖卡,以使幼兒能夠更容易熟悉,理解故事內容。

1.第一條河

(1)師:兩隻小雞走啊走被什麼擋住了去路?(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小雞能過河嗎?

(2)誰會來幫助它們呢?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長頸鹿圖卡。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幼兒回答後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 長頸鹿會怎麼幫助小雞過河呢?

(3)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長頸鹿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2.第二條河

(1)兩隻小雞再往前走(手拉着手,唱着歌),教師出示教學掛圖。這條河是怎麼樣的?(寬寬的,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誰會來幫助它們呢??(幼兒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 烏龜有什麼本領?猜一猜他會怎麼幫助小雞?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烏龜圖卡。

(3)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烏龜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3.第三條河

(1)兩隻小雞唱着歌又往前走,教師出示教學掛圖。這一條河是怎麼樣的?(窄窄的)

(2)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隻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聰明能幹,它們説要自己想辦法過河,小雞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呢?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幼兒自由討論,幼兒在看看、説説、猜猜、喊喊、學學中瞭解故事內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完整欣賞故事

1. 瞭解故事的名字

2. 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你喜歡這兩隻小雞嗎?為什麼?

(在前面分段欣賞的基礎上,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使幼兒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四)教師帶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現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去郊遊。

附:小雞過河

兩隻小雞一起出去玩,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

長頸鹿來了,把長長的脖子架在河上。兩隻小雞過了河,對長頸鹿説:“謝謝!”長頸鹿説:“不用謝!”

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又碰見了一條寬寬的河。

一隻烏龜過來了,烏龜馱着小雞過了河。

兩隻小雞有禮貌的説:“謝謝烏龜!”烏龜説:“不用謝!”

兩隻小雞又往前走,看見一條窄窄的河。

兩隻小雞説:“這條河很窄,我們可以自己搭一座橋。”

兩隻小雞銜來樹枝,搭了一座樹枝橋。

兩隻小雞從樹枝橋上過了河。

它們高興地歡呼:“我們走自己搭的橋過了河。”

過河説課稿9

《過河》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內容。本單元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本課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並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彙報→驗證→猜測→嘗試”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先乘除、後加減”的混合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探索小括號的作用及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中創設了“過河”的情境,通過需要幾隻船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得到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使學生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後進行計算的習慣。

2 、能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生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出去玩嗎?都是怎麼去的?你們坐過船嗎?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

課件(出示情境圖:書中第17頁圖)

教師行為:看看這幅圖,講一講發生了什麼事。

學生活動:説一説圖意,數學信息及問題,相互補充。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表達清楚,説完整。

(評析:充分利用“過河”這個情境圖,讓學生説一説圖的意思和解答什麼問題,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想法。教師通過與學生親切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參與願望。同時,還培養學生獨立讀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獨立探索

學生活動:試着獨立解決問題,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教師行為:課件關注學生參與情況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方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不同的算式,可能有:

A、29 + 25 = 54(人)54÷9 = 6(只)

B、29 + 25÷9

C、(29 + 25)÷9

D、29÷9 + 25÷9

教師行為:看看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想説點什麼嗎請與組內同學説一説?

2、交流

學生活動1:小組合作交流,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比較、借鑑、反思。討論不同的算式,對每種方法的正誤交換意見,並進行解釋。

學生活動2:指名彙報討論結果,説一説想法與理由。其他小組可以贊成,可以反對,進行辯論。(教師行為:要掌握時間,組織學生討論,給予適當點撥。)

3、組織學生討論:“29 + 25÷9”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25÷9,再算加法,這種運算順序不符合問題的情景。在本題,應先算男女生總人數,即29+25。

怎樣解決運算順序問題呢?我們請小括號“()”來幫忙。(部分學生可能提前知道這個(),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來説)

教師行為:課件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新朋友吧?叫什麼名字?有了小括號的`算式怎麼讀呢?

學生活動:認識小括號的學生介紹小括號的名稱及讀法。

(評析:學生獨立試做,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可能會出現29+25÷9時,引導學生討論該算式是否符合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問題。教師結合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確定運算順序後,產生請小括號來幫忙的內在需要。 A也是對的,鼓勵學生會用C列式。C簡潔,但不必硬性要求。)

4、探索出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領會到:有小括號時,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學生活動:在本子上脱式計算(29 + 25)÷9。

教師行為:課件展示一名學生的書寫,並請這名學生説一説運算順序是先算小括號裏的。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教師行為:加上小括號就可以先算加法了,小括號的作用大不大?課件做一做

學生活動:先獨立想一想,相互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評析:在練習中,先讓學生説説計算順序,再獨立計算,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件比一比,比較:94—(25 + 19),94—25 + 19。

學生活動:脱式計算。

3,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想玩嗎?在做遊戲之前,我們要先進行分組。

課件算一算:我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要進行小組活動,4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4、課件遊戲:我們就按照剛才分的小組進行遊戲。

(評析: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而且讓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及有小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最後安排的遊戲,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混合運算,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趣味中學習,效果會更好。)

(四)實踐活動,課後作業。

留意身邊的、生活中能用到小括號的數學問題,想辦法解決它,並記錄在數學日記中。

(評析教師在教學中能很好地把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去應用它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五)課堂小結

課件: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願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時刻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線,在各環節穿針引線,關鍵處讓學生討論,重點部分讓學生交流、合作、新課部分,在“問題情境”牽動下,在老師的組織、指導、參與中,循序漸進地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彙報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得以加強,在學生求異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説互議的過程中,更多的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願與他人合作的好習慣與主動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充分動用現代的好習慣與主動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並有效地節約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的目的。

過河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説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提供的語言領域目標,我選擇了南師大小班語言童謠。對於小班幼兒而言,童謠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小雞過河》,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生動、有趣味性。

《小雞過河》通過簡潔明瞭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了兩隻有禮貌而又聰明能幹的小雞在郊遊過程中如何通過三條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雞、長頸鹿、烏龜等都是小班幼兒所熟悉的。聽了這個故事,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來同自己對照,運用該故事教育幼兒做一個有禮貌、愛動腦的孩子非常合適。另外通過該故事還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團結友愛,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二、説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知該怎樣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三、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提問法。

1、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兩隻小雞出去郊遊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請誰幫忙呢?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講述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雞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烏龜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情景表演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2、情景表演法:幼兒在情景表演中,像兩隻小雞一樣邊走邊唱《郊遊》的歌,歌詞朗朗上口,幼兒喜歡唱,還讓幼兒學習小雞與長頸鹿、烏龜之間的簡單對話,學習禮貌用語。,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説活動程序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學習故事:小雞過河(結合課件)

(一)導入:小雞的歌

1、欣賞小雞的歌

師:今天天氣真好,兩隻小雞一起出去玩。你們看,他們唱着歌走來了。(幼兒欣賞課件:小雞邊走邊唱:嘰嘰嘰嘰嘰,我們小手拉小手,嘰嘰嘰嘰嘰,一同去郊遊。)(小雞的歌根據歌曲《郊遊》改變。)

2、幼兒唱小雞的歌

(1)小雞的歌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唱)。

(2)讓我們唱着歌,陪着小雞一起去郊遊(幼兒看課件邊走邊唱)。

(開始部分以小雞的歌引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學學、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覺地加入到活動中。並將此歌貫穿到下面的活動中。)

(二)分析理解故事

1、第一條河。

(1)師:兩隻小雞走呀走,被什麼擋住了去路?小雞能過河嗎?為什麼?

(2)誰會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幼兒回答後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長頸鹿會怎麼幫助小雞過河呢?

(3)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長頸鹿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2、第二條河。

(1)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幼兒手拉手一起唱歌:嘰嘰嘰嘰嘰……)又碰見什麼?這條河是怎麼樣的?(出示字卡:寬寬的)讓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誰會來呢?(幼兒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烏龜有什麼本領?猜一猜他會怎麼幫助小雞?

(3)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説什麼?烏龜怎麼説?(學習禮貌用語。)

3、第三條河

(1)兩隻小雞唱着歌又往前走,(幼兒一起邊走邊唱)又看見什麼?這是一條怎麼樣的河?(學習詞:窄窄的。)

(2)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隻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非常聰明非常能幹,他們説要自己想辦法過河,有什麼好辦法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3)小雞想出了什麼辦法呢?(幼兒欣賞小雞搭橋過河的情景。)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在看看、説説、猜猜、喊喊、學學中瞭解故事內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請幼兒給故事起名字。出示字卡。

二、遷移講述經驗,説一説自己的本領。

1、師:小雞聽大家誇獎他們,真高興,你們聽小雞在説什麼?(指偶小雞:“嘰嘰嘰,小朋友,你們有什麼本領能告訴我們嗎?)

2、幼兒講述。(小雞表揚小朋友如:嘰嘰嘰,你真能幹。)

(欣賞了兩隻能幹的小雞的故事,再讓幼兒遷移講述經驗來説一説自己的本領,幼兒會很感興趣。)

三、教師帶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現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去郊遊。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歷年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過河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四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户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説,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閲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我採用圖文並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語文。

三、説教學目標

遵循課標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根據二年級學生愛讀童話,能初步讀懂童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馱、磨等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於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那麼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明白其中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為了更好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摒棄了傳統教學的“以教為主”,採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為輔的新型學習,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生能輕鬆掌握所學知識,進而能更加喜愛語文的學習。

六、説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啟發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一條謎語,引導孩子打一動物名稱,如此激趣的導入新課,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了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接着出示小馬,問:誰能有禮貌的和小馬打個招呼?通過剛才的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馬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即揭示課題《小馬過河》。啟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小馬嗎?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小馬就在我們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被打開了,這時孩子們的思想也很自然地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探究識字

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已經學過幾十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在識字認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方法,這裏我對學生提出了自學要求:

在反饋中,我用認—帶—找三步進行,“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學習。“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成大家共有的,達成知識共享。“找”老師準備字謎,如一個人白頭髮原來是個老伯伯(伯),等等,這樣學生在遊戲中嚐到了探索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析句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為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讀文,如,指名讀、默讀、跟讀等。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這期間隨着教學的推進,圖文並存的出示,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

第四個環節:研讀課文,解疑感悟

《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故事的關鍵就在面對同一條河,老牛説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説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為難,那麼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為什麼?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因素。因此,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地讓學生感觀到:牛説很淺松鼠説很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現:即不像牛伯伯説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麼深,進而使學生深刻地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理論支點是:從文中來,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實現文與道的統一。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目的是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更是對學生學文情況的有效檢驗,二説寫結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馬過河回來後會對老牛,松鼠,媽媽説些什麼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説的能力得到提高,寫的能力得到訓練,“讀説寫”三者的有機結合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有利保障。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雖然我已經做到了認真準備,精心設計,但其中還定有不完善之處,敬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過河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小馬過河》是一篇家喻户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圖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説,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閲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我採用圖文並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語文。

三、説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準多音字“坊”。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恰當的語氣。

3.能用上提供的詞語講故事。

4.能根據課文內容,説出自己的簡單看法。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一句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那麼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明白其中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課的難點。

五、説教學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卬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為了更好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摒棄了傳統教學的“以教為主”,採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為輔的新型學習,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生能輕鬆掌握所學知識,進而能更加喜愛語文的學習。

六、説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為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啟發質疑

我首先展示馬的圖片,引導學生説一説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動物,它能做些什麼。讓孩子在輕鬆的説話環節瞭解馬的一些特性,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自然的揭曉我們要學習的課題《小馬過河》。啟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小馬嗎?小馬過河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孩子的興趣會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學生們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探究識字

對於二年級的國小生,已經學過幾十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在識字認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方法,這裏我對學生提出了自學要求:

在反饋中,我用“認——帶——找”三步進行,“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學習。“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成大家共有的,大秤知識共享。“找”老師準備字謎或形近字辨析,讓學生分辨所學生字,這樣學生在遊戲中嚐到了探索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三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析句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為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讀文,如,指名讀、默讀、跟讀等等。

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單教語文的目的,這期間隨着教學的推進,圖文並存的`出示,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

第四個環節:研讀課文,解疑感悟

《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故事的關鍵就在面對一條河,老牛説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説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為難,那麼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為什麼?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因素。因此,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感到:牛説淺松鼠説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覺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説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麼深,進而使學生深刻的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理論支點:從文中來,到文中去,跳出文本,實現文與道的統一。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氛圍兩步進行: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目的是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更是對學生學文情況的有效檢驗,二説寫結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馬過河回來後會對老牛,松鼠,媽媽説些什麼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説的能力得到提高,寫的能力得到訓練,“讀、説、寫”三者有機結合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有力保障。

七、説板書設計

14小馬過河

起因送小麥去磨坊小河擋住去路

第一次過河詢問老牛水很淺,能蹚過去

經過第二次過河松鼠阻攔水很深,會淹死

第三次過河詢問媽媽河水深淺,自己試試結果下了河併到了對岸

啟示凡事要自己動腦筋,自己試試。

過河説課稿13

一、活動來源

為了充分利用我園的現有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十分注意孩子們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點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行為。幼兒園體育室內有一根拔河的繩子,是當年親子運動會家長隊和教師隊比賽時所購置的,孩子們對這一根又粗又長的繩子很好奇,經常上前摸摸、弄弄,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我們便將繩子放到操場上,孩子圍繞着繩子便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不同的年齡也就創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創的一些方法,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活動。

根據中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穩定的心理特點和運動能力基礎設計了一系列玩繩子的活動。本次《過河》就是根據孩子圍着繩子跳來跳去所產生的一個活動。

二、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常州市教研室20xx年下發的《幼兒健康教育總目標》中,中班上學期體育鍛煉目標第三條中也提到:中班幼兒能夠熟練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因此本次活動選用大繩作為主要教學用具,以《過河》遊戲方式來發展中班幼兒的跳躍能力。

本活動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園現有活動資源,創設活動情景,利用遊戲的方式組織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鍛鍊,活動中我們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基礎,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和動作發展的不同層次。通過活動中難度的不同實現不同發展目標,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覺

三、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使幼兒能夠熟練進行立定跳遠的動作練習,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活動,使每個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敢於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跳過一定距離,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發展基本活動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孩子們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養成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精神和敢於挑戰自我的意識。

四、過程分析

(一)、開始部分:收心熱身階段5—6分鐘。通過建構活動場地——“池塘”,賦予幼兒特定的遊戲角色,通過角色的變化——“蝌蚪的成長過程”的遊戲方式,使幼兒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活動中來,同時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為後面的活動作好鋪墊。活動步驟:幼兒跟隨教師進入場地,做熱身運動遊戲“小蝌蚪變變變”。遊戲方式:幼兒做蝌蚪跟隨教師在“池塘”中游動(慢跑)——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伏地後蹬)——蝌蚪長出兩條前腿(伏地做蛙泳動作)——變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躍動作)——一串青蛙跳跳跳(集體排隊練習)。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強體階段15—20分鐘本階段分為兩個環節:

活動一、跳田埂本環節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兒鞏固已有的立定跳遠動作技能,學習助跑跨跳的動作方法,通過場地難度的循序漸進,使幼兒由立定跳遠自然過渡到助跑跨跳的動作練習。本環節為活動的教學重點,通過本環節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助跑跨跳的動作概念,並敢於嘗試用該方法去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從而為後續的活動作好動作經驗的準備。

在場地設置上為迴環形,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統一動作練習方向,避免幼兒活動中的碰撞,從而減少傷害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講解和維持秩序的時間浪費。本環節預設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人人都可以完成的動作目標,既活動的開始部分,每個孩子都能夠達到的活動難度。

第二層次為挑戰目標,既保證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夠有所提高而達到的活動目標。第三層次為極限目標,要求幼兒必須打破原有動作概念才能突破提高的目標難度。

活動過程:教師用平衡佈道做田埂,並通過調整田埂的高度和寬度增加活動練習的難度,幼兒在教師設置好的場地上,集體巡迴練習,遊戲難度達到大部分幼兒無法進行繼續遊戲時,教師組織幼兒思考、實踐,並邀請個別幼兒展示助跑跨跳動作,激發幼兒嘗試練習動作。幼兒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和挑戰目標選擇不同的難度場地進行嘗試練習,教師巡迴觀察,並適時的調整場地,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二:“跳過小河”本環節通過遊戲活動的三個難度層次的遞進,使幼兒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不斷鞏固正確的助跑跨跳的動作概念,並不斷嘗試用該方法去挑戰自己的運動極限。

活動過程:首先教師用繩子對摺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狀為由窄逐漸變寬,目的是為了照顧幼兒能力的個體差異性,幼兒進行第一次嘗試:自由跳過小河,引導幼兒看看自己能跳過多寬的河面,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衝撞。在幼兒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注意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嘗試,邀請個別幼兒展示動作,幼兒集體跟隨練習。

第二次嘗試:增加難度,通過下雨了,河水變寬的`情景,提高跳過小河的難度,幼兒自主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跳過小河。教師在幼兒分散嘗試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活動量表現,適時集中幼兒觀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展示動作,一可以加強動作概念,

二是調節活動密度,避免過度疲勞。目的: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敢於挑戰自我的意識。第三次遊戲:增加遊戲色彩:河裏游來了鱷魚、對面田裏出現害蟲,小青蛙要躲過鱷魚的捕殺過河幫農民伯伯捉害蟲,幼兒依次進行遊戲。

目的:鞏固幼兒學習的成果,提高鍛鍊效果。幼兒的活動情緒會因為鱷魚的出現達到高潮,興奮點比較高,因此在這一環節組織過程中,遊戲開始階段教師必須講清楚來去活動路線,避免出現面對面的碰撞事故。

(三)、結束部分:放鬆整理階段:3—5分鐘目的:使幼兒身心從緊張的遊戲環境中逐漸放鬆,並慢慢恢復平靜。

步驟:

1、放鬆遊戲:青蛙戲水。請孩子們在小河裏遊一遊、用繩子做波浪動作等等。

2、幫助教師收拾場地,結束活動。

活動結果預測:

預計活動的目標基本實現,活動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約在130—140次/分,練習密度在40——45%。基本達到預計的認知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活動中,孩子是精神是放鬆的,情緒是愉悦的,參與活動的意識是主動的,參與活動的難度可選擇的,每個人都能夠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發展,同時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從而激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過河説課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XX鄉的漢語老師,我叫艾力再。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版漢語四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小馬過河》第一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七方面來説課。(PPT出示標題及副標題)

一、 説教材

這是一篇家喻户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説,更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 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因為漢語閲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尤其是我們班兩級分化較大,部分學生甚至對漢語有厭學情緒。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對於圖片、動畫很感興趣,因此我利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從而使學生們輕鬆學習,愛上漢語。

三、 説教學目標

遵循課標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根據四年級學生愛讀童話,能初步讀懂童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棚、匹等13個生字,會寫深、淺等7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

要勇於實踐,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讀通、讀懂課文;而難點在於讓學生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明白其中藴含的道理。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上述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為了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我採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為輔的學習方法,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生能更多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能更加喜愛漢語的學習。

六、説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啟發質疑

首先,我將通過多媒體展示小馬、老牛、松鼠的卡通圖片,讓學生説出這些動物的名字,並介紹學生與這些小動物相互認識。(這樣的簡單的引入,是為了照顧到待進生,化解他們的畏難情緒。而介紹學生與小動物認識則是為了拉近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激發他們的興趣)接着,揭示課題《小馬過河》。啟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呢,小馬和其他小動物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時孩子們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課文故事情節有了初步瞭解。我通過引導學生提問並解答的方式來幫助其他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我預設的問題有:

1、小馬為什麼要過河?

2、它幾次來到河邊?

3、它最後過去了嗎?怎樣過去的?

第三個環節:再讀課文,探究生字

四年級的學生在識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所以我以自主識字為主,對學生提出要求:把課文裏生字新詞用筆劃出來,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引導的方式,理解生詞在句中的含義。

第四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悟情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為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讀文。

首先出示《小馬過河》課文朗讀動畫,學生體驗朗讀的情感。 接着指名讀,克服學生的朗讀困難。

最後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並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在面對同一條河,老牛説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説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為難,那麼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為什麼?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這其間隨着教學的推進,圖文並存的出示,讓學生弄清這篇課文的難點,為什麼同一條河,每個小動物有不同的答案?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

因素。因此,讓學生通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感觀到:牛説很淺松鼠説很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覺:即不像牛伯伯説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麼深,進而使學生深刻的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是根據上一環節來進行的,通過小組競賽分角色競賽朗讀讀的方式激發學生朗讀熱情,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通過學生自讀自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悟。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的精華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彰顯這一宗旨:

12 小馬過河

試 (動腦筋試一試)

牛伯伯 小松鼠

深 淺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過河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敍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説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説水很深,他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説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説的那樣深。説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説一段話。依據大綱要求,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能按事情發展順序説出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經過。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 學習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説,要自己動腦筋去想,從實踐中去尋求答案。

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理清,一段話的先後順序,按順序複述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的情況是本問的重點和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我利用筆記本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以讀促悟法。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本的內涵。

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三、説教學流程。

1、圖片導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開場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本課我用主人公小馬的圖片來提問,讓學生馬上進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小馬過河》。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裏我安排了一次聽課文錄音,“聽説讀寫”最首要的是聽,學生學會聽是非常重要的。邊聽邊思考:故事裏都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聽完之後和同桌討論。在這裏安排討論是因為問題較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農村的學生較少用到討論,還不太習慣這種學習方法,所以簡單的問題他們比較會發表想法。

在討論結束後,我安排他們自由讀課文,朗讀時思考: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小馬幾次來到河邊?小馬過去了嗎?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節。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已經瞭解了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幾次來到河邊。接着我按課文順序分段進行教學。第一自然段主要訓練用用“什麼地方”“住着”“誰”説一句話。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來朗讀小馬的話。三至五自然段對話較多,我注意指導學生以不同的語氣去讀不同“人物”的話。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説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説清楚。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後,用課件展示事物,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馬與老馬之間的對話,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覺,。第八段主要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説話。在細讀課文時,我主要用不同朗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齊讀、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等。

4、課堂小結,突出主題。

四、説板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