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1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08,北京!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08,北京!説課稿

2008,北京!説課稿1

【説教材】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説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説學生】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説教法與學法】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説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説,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説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説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説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正月七年級: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2008,北京!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北京》一課敍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3.講讀課文1、2自然段,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介紹天安門及周圍建築。

4.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程

第一課時我分成三大板塊,包括預習反饋、研讀課文、寫字指導。

預習反饋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字詞,一個是課文的整體感知。在這一板塊中,我關注學生學習起點。字詞教學我的目標定位是以檢查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每個字都教。一開始就是讓學生直接讀出詞語並非拼讀,我以學生的起點為我教學的起點,從學生的認讀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音、形、義上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詞,教給學生碰到不理解的詞可以先拆詞再綜合起來理解是個不錯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對於剛剛步入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他們對課文的整體感,把握起來有很大的難度,他們只會零碎的講出一部分,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先是讓他們自由地説一説,有意識地培養鍛鍊這方面的能力,再是幫幫他們,在老師的提示下整體感知課文,逐步形成整體概念。而今天的課堂上也確實反映出學生在課文整體感知環節有難度,我想如果我能在讓他們同桌互相説一説的過程中,到學生中去了解一下,指導幾個,學生的收穫會更多,交流的過程也會更順。

課堂的第二個板塊研讀課文,在這一板塊,我力求體現“品讀感悟,關注表達”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現在語文課堂發展方向是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在品讀中,感受北京的美麗,天安門的雄偉,這是得其意;

抓語言特色(是讓學生髮現構詞特點:紅牆、黃瓦,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第一個字是表示顏色,第二個字是表示一樣事物,這樣的詞語非常有意思,而且學生還會説出很多這樣的詞語來,他們會感受到漢字的趣味,從而產生學習、積累的興趣。其實在這個自然段中還有一個詞語現象是有別於一年級學到的,就是“又莊嚴,又美麗”和課文第三自然段中出現的“又寬又長”,同樣是又什麼又什麼,但中間加了個逗號就有區別了。那因為考慮到這段中已經放了一個語言知識點,最後決定這個還是放到第二課時碰到“又寬又長”再去比較教學。),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那是得其言;

得法:第一個是句式訓練:“什麼是什麼,是什麼”,讓學生自主發現兩種表達形式的區別,老師進行小結: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用一句話表示,中間用逗號,省去第二句的事物名稱,再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以後小朋友碰到這樣的句式就會很清楚地分兩步走,第一步:標點,第二步:省略一個事物,方法的習得會使學生終生受益。第二個是寫作順序的滲透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按方位順序介紹的段落,結構嚴謹,雖然還不是二年級要掌握的。但教材出現了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滲透一點。通過我的'第一問,學生知道這裏介紹了三個地方: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過自己動手擺一擺,學生又不難發現原來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方位順序向我們介紹的,怪不得我能準確地擺出它們各自的位置。這樣的理解層次小朋友肯定很難通過課前的自主學習達到,課堂上他們在我的引導下體會、感受,這就是質的提升。

第三板塊是寫字指導。二年級的學生每一課要求會寫的字基本都在10個,每課按兩課時上的話,我這堂課至少要解決一半。通過鑽研教材,我設定第一課時的寫字目標為6個(圖、國、優、壇、陰、城),很明顯這6個字分兩類:一是全包圍結構,寫得時候要先裏面後封口,二是左右結構,寫得時候要左窄右寬,同時要求學生抓住關鍵筆畫在田格里的位置,寫好字。而教師兩種類型的字各示範一個較難的,其他的字因為二年級小朋友也有一定的寫字基礎了,所以讓孩子自己觀察寫,當然教師在巡視的時候若發現問題就可以再強調。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的目的都不僅僅只是為了教會孩子理解這一篇課文,而是教給學生方法,從課堂走向課外,讓語文課顯示語文味。

我一直很崇尚沈大安老師倡導的常規模式下自然狀態的真實課堂,就像我們徐老師所倡導的從學生學習起點出發,追尋高效課堂,紮紮實實教語文,也一直努力着,不過,上課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天留下了許多的缺憾,不過和大家一起探討研究,非常高興,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2008,北京!説課稿3

【教學目標】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衚衕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學習作者用樸實雅緻、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敍事抒情的手法。

【教學重點】

1、對文章深層思想的理解,概括整體內容要點。

2、理清作者思路,體味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具體詞句的品味,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初步瞭解文化這一概念內涵的基礎上,把握衚衕文化的主要特點。 【教學設想】 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內容,也有助於學生感性理解基礎上的理性思考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有人説過:“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今天我們所學課文涉及到的是一種相對古老的建築--衚衕。《衚衕文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壇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寫的一篇序文。今天讓我們慢慢品讀課文,就象欣賞美妙的音樂一樣去感受它內在的文化氣息吧!

二、解題

讀題,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説説題目告訴了你些什麼內容?

明確:

(1)衚衕:巷;小街道 (點出了寫作對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衚衕三千六,無名衚衕賽牛毛”

(2)文化:①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②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③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比較下面兩個句子中“文化”的含義 *現在這社會,沒文化是不行的。 *北京大學有很濃的文化氛圍。

三、作者簡介: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課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此後,當過教師、編輯等。1940年開始發表小説,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記事》等鄉村風俗小説。他那種清秀雋永、生趣盎然的風俗畫描寫風格得到了文壇的普遍讚譽。 《衚衕文化》是一篇序文,原文有小標題“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序”。這是一篇古樸清雅、意味深長的文化隨筆,充分顯示了作家的創作個性。

四、研讀課文

1、探索思路與結構

明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先談北京的衚衕,再談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徵,最後談衚衕文化的衰落。因此可以把這篇文章分成三大塊,第1~5自然段為一層,第6~12自然段為一層,第13~15段為一層。

2、講析課文第1、2、3、4、5自然段

(1)提問:第1自然段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明確:第1自然段在全文結構上起總起的作用。概述大街、衚衕所形成的方正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2)提問:2、3、4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衚衕的特點? 明確:介紹衚衕——取名 ——寬窄、數量 ——環境(位置、聲響)

(3)第2自然段交代衚衕取名的來源,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明確:取名--計數、物件、行業、人物、形狀,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還有的衚衕取名未知取義。

(4)衚衕的環境又有什麼特點? 明確:離鬧市近,生活方便,環境安靜

(5)提問:第5自然段的段意,可不可以用“衚衕和四合院是一體”來概括呢?為什麼?那麼,用哪一句話來概括更為準確呢? 明確:第5自然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衚衕”過渡到“衚衕文化”。因此,用“衚衕、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這一個並列複句來概括段意,兼顧兩個方面,顯得全面、準確。

(6)提問:作者為什麼説“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衚衕文化”? 明確:因為衚衕這一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極大地影響着北京市民的心態,成為市民文化的存在空間和載體,它給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打上了時代的文化的烙印,因些,“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衚衕文化”。

3、分析第6~12自然段

衚衕,藴育了獨特的衚衕文化。現在,讓我們來聽課文錄音,隨着著名播音員那字正腔圓的京味朗讀,進一步探尋衚衕文化的精義

(1)在這個部分中,哪四個詞語可以概括衚衕文化的主要特點?又有哪些詞句具體説明這四個特點? 封閉——安土重遷、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各人自掃門前雪” 滿足——易於滿足,物質要求不高 旁觀——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閒事 忍———安分守己,逆來順受 請同學來讀這裏最具京味的語段,要品出“衚衕文化”特有的滋味來。 A.“北京人易於滿足……蝦米皮熬白菜,嘿!” B.“這二位同聲説……真有你的!”

(2)提問:“蝦米皮熬白菜,嘿!”這句話,表現了北京市民怎樣的心態? 明確:一個“嘿”字,使讀者如見其色、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極其形象地刻畫出北京市民享受蝦米熬白菜這種美食時那種無限嚮往、無限滿足神態,表現了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的心態。

(3)提問:“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明確:對別人無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體現了北京人善於忍耐的性格。最後“真有你的!”是作者對北京人的這一性格進行評論的話,內涵豐富,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對這種態度是讚賞還是否定,或者兩者兼而有之?請你見仁見智吧!

4、分析第13~15自然段

(1)提問:衚衕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之下,呈現出怎樣的景象?衚衕文化又將何去何從呢? 明確:北京胡同在衰敗、沒落,因而毫無生氣。衚衕文化也必將隨着衚衕的消失而逐漸消亡。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句“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這些描寫,渲染怎樣的一種氣氛? 明確:盡情渲染衚衕衰敗、沒落後的悽慘景象,引起人們的傷感懷舊之情。

(3)提問:最後一句“再見吧,衚衕”,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存在於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的北京胡同,將要離我們而去了。告別之際,作者的情感相當複雜:有對衚衕往日輝煌的懷念,有對衚衕衰敗的無可奈何,有對衚衕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傷感,有對衝擊衚衕文化的商品經濟大潮不可抗拒之勢的讚歎,有對衚衕及衚衕文化將歸入蝦蟆陵、烏衣巷之列的悵惘低徊……

5、小結: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衚衕,從來源到起名分類和這數不清的衚衕中凝聚浸透着的獨有的衚衕文化自然融化起來,使我們對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態有了瞭如些生動、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亮點探究

1.文章首段末句: “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請問:這種方正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探究學習:(1)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①居住方式:衚衕、四合院,“獨門獨院”,“安土重遷”。 ②飲食條件: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臭豆腐,大白菜。 ③處世方式:講究“處街坊”,“隨”一點“份子”。更多時候,則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

(2)對思想意識的影響。 ①易於滿足,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有棒子麪,就知足了,就行了。 ②安分守己,逆來順受。“當了一輩子的順民”。 ③方位意識極強,等級觀念極強。

2.大白菜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探究學習:(1)惟我獨尊。“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方正”的都城佈局,突出了皇權的獨尊地位。這種“獨尊”的思想意識也深刻地烙在久居都城的百姓心中。以為國都就與別處不同,國都就比別處尊貴,就連京城的狗也與眾不同,無比尊貴。過去,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一律稱之為“鄉下人”,便是明證。遺撼的是,至今,我們還把全國的大小城市分為各種各樣的等級。

(2)保守。這是與“惟我獨尊”相關聯的。以為什麼都比別處優越,自我感覺良好,也就將人家真正好的、有價值的東西拒之門外,思想上趨於保守。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説:“北京人很保守,過去不知道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會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開放了;北京人過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見,大白菜主義是可以被打倒的。” 大白菜主義也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於他的保守和惟我獨尊。看來,隨着國際化潮流的到來,北京人自己也會從這種保守、獨尊的封閉形態中走出來。北京人在口味上的開放,便能説明。

3.為什麼要從“吃”的角度來説明北京人的易於滿足?

探究學習:在“衣食住行”中,“吃”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過去温飽問題尚不能解決的情況下。“民以食為天”,我們這個民族對於吃食的追求恐怕是無與倫比的。菜系之多,名目之繁,口味之雜,都是任何一個民族無法比擬的。就日常生活而言,一個人對於吃食、口味的態度,便可看出他對於生活的態度。所以,作者選取極平常的吃食,便反映了人們的內心的思想意識、生活態度。信手拈來,意味無窮。

4.對“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探究學習:此句寫盡了北京市民的心態。之所以窮能忍着,是因為靠忍,才可以雖窮而仍能面對皇權的威嚴,才可以雖窮而仍可以鄙視皇權的盛衰。之所以富要耐着,是因為看慣了鉅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處富中,才能夠不顯山不露水地不驚不乍。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為睡不着乃是心為外界所動,而眯着,才能養成看慣風雲變幻的大氣,靠着這種大氣,天子腳下的小民、草民才維持了自尊。

5.對“北京人,真有你的”該如何理解?

探究學習:“北京人,真有你的”真有你的什麼呢?是真有你的應付各種情況、各種局面的辦法。對此,汪曾棋先生在《跑警報》中説:“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這種“不在乎”,便是凡事不必太認真,不必太放在心上。別急,別煩,別躁,悠着點。“車到山前必有路”,沒什麼事過不去。也就是説,心胸放寬些,用鄭板橋的話來説,就是“難得糊塗”。為什麼要“不在乎”?根本的原因在於世事難料,風雲難測。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們不可太在意於眼前的利益得失,須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這種“不在乎”的精神,什麼事都能從容應對,從中透露出一種“忍”勁兒。 “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盡,意無窮。讚許、褒獎之情溢於言表。

二、品味語言

讀完這篇文化式散文,我們彷彿喝下了一碗風味獨特的北京大碗茶,讓人神清氣爽,齒頰留香,回味無窮。下面,我們來看看,課文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提問:課文在語言方面有什麼特色?請舉例分析。 明確:“蝦米熬白菜,嘿!” “睡不着,別煩躁,別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語言特點:樸實、雅緻,自成風格,富有表現力。

三、仿照“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的語言形式,寫一組自己熟悉的景物,表達一種鮮明的情感。

例:院落毗連,炊煙裊裊,引車賣漿,熙來攘往。 小街橫貫,深巷悠悠,窗明几淨,老樹參天。 四、課外延伸: 請任選一種文化形式(如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在週記上寫一篇文章。

2008,北京!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分析教材:

《2008,北京!》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課。這篇課文生動地再現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國申奧成功的喜訊傳到時,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門廣場熱烈慶祝的歡樂場面。全文讀後使人心潮澎湃,情緒激昂,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弘揚奧運精神的佳篇。

2、分析學生:

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但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不能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為此,還需在課前通過收集奧運資料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奧運會有比較多的瞭解。以期教學本課時在知識,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積累優美詞句,體會比喻句的用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在朗讀中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達到弘揚奧運精神的目的。

3、教學重難點:由於學生年齡小對奧運瞭解較少,單單從指導朗讀上讓學生體會申奧成功時的羣情激動比較困難。為此,我通過讓學生收集奧運資料和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

二、説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言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教學中,我採用瞭如下幾種方法:

1、以讀促講

語文學習重在朗讀感悟。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是我主要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範讀、個別讀、小組讀、輪讀、男生讀、女生讀、配樂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理解詞句,在讀中體會感情。

2、轉換角色法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在教學內容相同的情況下,教學方法生動程度不同,對學生學習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變換新穎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新鮮感和表現欲,從而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由於學生善於模仿,喜歡錶現,在朗讀中我採用了轉換學習角色的方法。如:師生之間角色的轉換,學生與學生之間角色的轉換,學生與學習內容中角色的轉換。這些方法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對生活的認知經驗,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樂趣。這樣不但有助於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達到知識內化的效果。

4、鼓勵評價法

評價往往都是以表揚、鼓勵、欣賞為主,目的是激發學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體會成功的喜悦,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但教師也不能盲目的、簡單的給予評價,所以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採用個性化的評價,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這樣,學生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尤其是給學生提朗讀要求時,我先要求學生能讀正確,再要求他們讀流利,最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直至會背誦課文。在展示奧運資料時,我讓學生採取互動的學習形式——互相交流。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傾聽,學會表達。鼓勵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收集處理信息,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最高境界。

四、説設計理念

語文課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是我這節課主要的設計理念,這是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我把朗讀貫穿於全課中,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五、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1)學生通過傾聽,從別人的話語中瞭解信息,

同時作到補充時不重複。

2)抓重點詞語體味、感受,在理解的基礎上學

習概括語言。

3)範讀、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賽讀、引讀

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佈置仿寫比喻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這樣,通過調動學生自身的知識積累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使得教學內容新鮮。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六、説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瞭解奧運

2、品味語言,感悟情感

3、昇華情感,開闊視野

4、內化知識,拓展延伸

(一)激趣導入,瞭解奧運。

1、上課伊始,我手拿五環旗問:誰認識這是什麼旗?你還知道些什麼?通過互相交流奧運信息,以及多媒體的適時補充,孩子們瞭解了奧運,併產生了對奧運的嚮往。這樣,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從而實現了語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整合。

2、接着我向學生介紹了中國申奧的艱難歷程。(中國申奧曾走過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早在1908年我國就有人提出申奧的問題。1945年我們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奧要求,但沒有實現。因為申奧不僅是體育的競爭,更是經濟、科技、國力的競爭。而當時的中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不是別國的對手。1991年我們終於有實力能舉辦奧運時,卻在最後一輪投票中僅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悉尼,又一次與奧運擦肩而過。1999年我國再一次向奧委會遞交了申奧報告,終於2001年7月13日晚22:11分,我們力排巴黎、多倫多、大阪、伊斯坦布爾這4座城市一舉成功!獲得了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百年夢想,終成現實!)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有兩個目的。

(1)讓學生了解舉辦奧運的意義即這是體現一個國家國力強盛和經濟地位高低的標誌。

(2)讓學生了解中國申奧的曲折,從而為學習語文,體會人們羣情激動做鋪墊。

(二)品味語言,感悟情感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2008,北京!》是篇非常適合通過朗讀來理解語言,體會情感的文章。所以在教學時我以學生朗讀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感悟中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在教學第一段時,我説道:五座城市北京、巴黎、多倫多、大阪、伊斯坦布爾、但最後的勝利都屬於我們中國。此時,作為中國人你是一種什麼心情?由於學生在前面的教學中對奧運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再加上中國申奧的成功,孩子們自豪,激動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中國贏了!中國贏了!”的'宣告聲響徹課堂。

2、在學習第三段時,我讓學生抓住“北京沸騰了!”這一句子體會人們激動、狂喜的情感。並讓學生找出天安門廣場人多的詞和句,然後緊扣“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們還是像潮水一般湧來。“許多人”和“歡樂的海洋”等詞句指導朗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朗讀基調,我適時播放了人羣沸騰的畫面,並以《超越夢想》這首歌曲為學生配樂。在畫面和音樂的雙重感染下,學生讀出了人多、場面大、氣氛熱烈的氣勢。同時我還讓學生找出描寫人們動作的語句。並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複述內容。如“有的人歡呼着,跳躍着,一次又一次地將滿把的鮮花拋向天空;有的人舉着旗幟不知疲倦地飛奔着;有的人舞長龍;有的人敲鑼鼓。這一練説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熟悉語言,為背誦做準備。在學習本段時我還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對修辭手法的領悟。如“沸騰”一詞我先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看水開的樣子:熱氣升騰,上下翻滾。再讓他們看人們欣喜萬分、奔走相告、振臂歡呼的畫面。從而把二者聯繫起來,達到理解的目的。這一段還出現了兩個比喻句“天安門廣場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們還是像潮水一般湧來”“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通過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本喻體的相似之處,從而感受到比喻這一修辭手法法生動形象之妙處。

這段學完之後,我還把這種熱烈、喜慶的場面描寫轉化成詞語。如人流湧動、旗幟飛揚、禮花繽紛、鑼鼓喧天……從而達到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目的。

3、在教學第四段時,我先讓學生想一想,此時此刻是指什麼樣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人們會有什麼樣的“千言萬語”。通過學生的暢所欲言,孩子們把申奧成功的喜悦也推向了極至。整個課堂情感飛揚,滿腔激情噴湧而出。最後我們師生共同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2008,北京!帶着我們對奧運的嚮往、對奧運的期盼結束了這節課的學習。

(三)昇華情感,拓寬視野

本環節我通過多媒體軟件向學生展示了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會徽,奧運吉祥物——福娃,部分奧運場館圖,北京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所做的努力,以及2008年奧運會我國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目的是讓學生明白2008年的奧運會是世界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中國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北京申辦奧運會後,已經成為一個繁華、時尚,更具現代魅力的大都市。

(四)內化知識、拓展延伸

學文之後,我讓學生做了排序和仿寫比喻句兩個小練習。目的是積累知識,並達到內化和再創造的效果。同時我還在課件上出示了許多奧運名將奪金的鏡頭,讓學生繼續收集有關奧運冠軍奪金背後刻苦磨練、成長的故事,從而達到弘揚奧運精神的目的。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濃縮。所以我在設計板書上力求簡潔,突顯文章的重點。同時又符合了兒童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為他們背誦文章奠定了基礎。

2008,北京!

1908

1945歡呼着、跳躍着、拋向

1991 100年“沸騰”舉着、飛奔着

1999舞、敲

2008

七、整合點診斷及解決方法:

《2008,北京!》這一課講述的是申奧成功後,北京人民欣喜若狂熱烈慶祝的歡樂場景。這對於不瞭解奧運的二年級學生來説,把握這一課的感情基調成了學習文章最為突出的難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多媒體展示奧運會會旗、奧運格言、名言、奧運會的由來等一系列有關奧運的知識,拉近了學生與奧運的距離。為學習課文,體會文中人們羣情激動做準備。尤其是理解“沸騰”一詞沒有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僅靠學生的想象,很難把水開,熱氣升騰,與熱鬧非凡的場面聯繫起來。再就是拓展延伸那部分沒有多媒體課件,學生很難直觀的看到那些新建的奧運場館,以及奧運會給北京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相信只要我們在課堂上把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化,那我們的課堂必將變得充滿活力,生機勃勃。

2008,北京!説課稿5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六方面來完成本次説課。

一、説教材

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裏。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卸年級語文上冊《物跟着跑,最後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裏發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幻燈)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

二、説學情

學習此課,(幻燈)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閲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現由於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脱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於是我決定採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三、説目標

(幻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藴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薰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標)。

基於上述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幻燈)

1.認讀8個生字字音,會寫“熱、鬧、逃、跑、嚇、哈”6個生字。觀察“熱、鬧”的演變過程,進而掌握字的形、義;在語境中理解“熱鬧、逃、跑”的意思,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2.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説一句話。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帶有“熱鬧”“逃、跑”字詞的重點語句。

4.體驗識字的樂趣,產生喜歡漢字的願望。

 四、説重難點(幻燈)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把本課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認讀8個生字,會寫6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2.有語氣地朗讀重點語句

教學難點

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説一句話。

 五、説教法學法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説錯話表錯意。基於這種現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1.運用字理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採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2.在語境中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並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六、説教學程序

我將本課分為四個環節來完成(幻燈)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第四環節通讀全文設置懸念。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幻燈)

首先給學生放一卸年級語文上冊《我羝擔ü具斯具説納音),讓學生猜是什麼聲音,從而引出課題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板書)。然後讓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聽視頻猜聲音,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質疑,是為了培養問題意識,我認為問題意識應從低年級培養,習慣成自然。】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幻燈)

於永正老師説過“書不讀熟不開講”。這節課主要是識字教學,但第一課時擔負着讀通課文的任務,讀通是讀懂的基礎,所以朗讀也必須重視。第一步,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多字。第二步,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從看拼音讀到去掉拼音讀。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讀課文,如果哪個段落學生讀不好,糾正再讀。

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幻燈)

第一、重點學習“熱、鬧”。這節課預計讓學生掌握六個生字,重點學習“熱、鬧”兩字是因為“熱”這個字筆畫多,“四點底”又是新學偏旁,再有本課總目標中要求會用“熱鬧”寫一句話。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義,才能用“熱鬧”説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課時落實到“寫”做好鋪墊。這兩個字我採用了字理識字法,我重點説“熱”字的教學。

首先,我板書“熱”字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過程(幻燈),讓學生猜字,並讓學生説説怎麼猜到的,我估計個別學生能猜到這個字,因為學生在品德課學過漢字的演變。如果猜不到,我就把字寫出來,給學生講“熱”字的演變,點出是象形字。(幻燈)之後,我讓學生説説他們還有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可能説出“換一換、結構識字、編一個小故事”等方法。如果説出“四點底”,順勢學習這個新偏旁,並告訴他們“四點底”的字一般和“火”有關係。如果沒説出再出示這個偏旁。然後問“你還知道哪些帶四點底的字?”向課外延伸。

2008,北京!説課稿6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説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

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説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説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説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

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

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説,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説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説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

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説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真熱鬧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七年級: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印象深刻

2008,北京!説課稿7

一、説目標

1、教材分析:《北京亮起來了》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三組的一篇寫景的,課文緊扣美麗的祖國,可愛的家鄉這一單元主題,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課文具體介紹了長安街,環形路,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等不同的場景,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由衷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本文語言非常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讓課文增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

2、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組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現狀,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幕” 、“臨”等15個生字;積累文中一些生動、優美的詞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激發熱愛自己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教會學生識記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產生對北京的熱愛嚮往之情。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創設愉悦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達成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出示多媒體“美麗的北京”引導學生欣賞,談話過渡,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打開課本,讀一讀這篇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不認識的字立刻請教拼音朋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1)學生認讀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2)請小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帶領大家讀。

(3)出示:“我會認”不帶拼音的生字。

會讀的小朋友請大聲地讀出來;(不會讀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聲地讀一讀。(學生齊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麗,指導賞讀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夜晚的北京的?

2.學生默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每一節用一句話説説主要意思。

4.交流反饋,集體評議。

5.播放“不夜城──北京”。

6.請學生用橫線畫出寫得優美的句子,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7.相機欣賞有關,指導感悟、賞讀文中好詞佳句。

(四、)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測讀,組詞。

2.指導記憶方法

①形近字記憶法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③讀一讀生字、新詞

3、重點指導寫“輝、煌”兩個字 。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説課後反思

1、一開始上課,我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藉助生動的畫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為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我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

3、在學生字和讀課文時形式比較多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較好。

4、時間安排不夠合理,積累優美詞句的時間太少。教學設計還有待完善,教師還應更加激情飽滿。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看法和做法,還請各位教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提高 。

2008,北京!説課稿8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四冊第12課《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圍繞愛祖國、愛家鄉為專題,通過學習這篇教材,學生可以進一步瞭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並激發他們認識家鄉的渴望和讚美家鄉的感情。本文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優美的詞語,字裏行間都體現出晚上的首都是多麼的美麗。結合低年級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展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低年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學時,陳老師利用教材中學習夥伴的話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和願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學習成果。下面,我把説課內容分成四部分:一、教材的理解二、教學目標三、教法和學法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通過觀看圖片,增強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的精神,以及實驗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

2、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我是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積累詞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興趣和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3、學習準備

(1)教師:製作課件

(2)學生:正確朗讀課文

(我是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而準備學具的)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悦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四、課堂教學設計

一開始上課,我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為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配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用奔放、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陳老師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五大環節:

1、引題激趣

整節課,我們用去北京旅遊展開課堂教學,由於學生們對去旅遊很感興趣,就認真去學習課文,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2、學習課文

在初讀課文前,老師先提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把課文讀好?如果在讀課文時,你遇到不懂的字,你會怎麼辦?”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方法。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老師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在無壓力的情景中,較好地完成熟讀課文的教學任務。(這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原則的要求設計的。)

在學習文段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段進行學習,我採用了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指導學生總結學法,運用學法自讀自悟,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自制課件,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讀課文,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投入。(這是根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的`,這個環節能充分展示學生的表演才華,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

3、在實踐活動中,首先,老師藉助多媒體播放音樂,接着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最後説感受、説變化。這樣安排,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

4、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給家長或小夥伴聽,以及把收集的資料向小夥伴説説。以此來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家鄉的變化,同時更好的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5、總結全文

總結課文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新舊家鄉建築物等方面的圖片,給學生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以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拓展。

板書設計:12、北京亮起來了

北京亮起來了(愛)明亮輝煌

設計板書意圖:

1、這樣板書簡潔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文的精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2008,北京!説課稿9

第一課時

眾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1996年,我校參加了國小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的研究,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兩年來,對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語文識字教學、閲讀教學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為教育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開創了語文課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説的是一堂典型的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閲讀教學的課例。

一、説教材

《北京》一課敍述了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1.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後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讚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並且都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2.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清新、簡潔、淺顯,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首都北京的讚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北京》一課是第五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是“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要注意寫了哪幾個方位,每個方位都寫了什麼。”而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偽建築。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課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順序具 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並且使學生通過本段課文的學習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本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二、説教學目標

《北京》—課的總教學目標是: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23個新詞的意思。

2.能正確妙寫課文中帶頓號的句子,認識頓號。

3.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5.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課時安排是兩課時。

第一課時:感知全文,講讀課文1、2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3至5自然段,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建軍星露生字,掌握—個多音字“都”,理解,12個新詞的意思。

(2.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操作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1、2兩段。

(2.能按方位順序閲讀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

情感目標: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形象的聲音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對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其效果是酚明顯的。根據我以往的教學實踐,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閲讀教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發揮輔助作用,而且是其他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輔助掌握生字;

2.輔助掌握詞語;

3.輔助閲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那麼,把多媒體計算機運用於課堂教學,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學原則、教學規律,發揮其優越功能和輔助作用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來談一談。

四、説教程

(一)藉助c a i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一邊看大屏幕,一邊放錄音,同時出示課題,開門見山。然後讓學生説一説:“你對北京有哪些瞭解?”由此,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特有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簡單的説話訓練,活躍課堂氣氛,使整堂課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藉助c a i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

然後,在預習的基礎上,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同時讓學生提出預習字、詞時出現的問題,請計算機幫助解決。

(三)藉助ca i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段,本段的教學是落實本堂課重點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落實本單元閲讀訓練重點的載體。下面我就重點來講講這一段的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演示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讀。通過演示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直觀的感知。

接着,運用課件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三個導讀提示,是緊扣課文內容,針對課文閲讀訓練重點提出的,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在導讀的過程中,如教學需要,計算機還可以提示正確的答案。比如在討論第2題時,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井説一説天安門廣場上有哪些雄偉的建築物,然後用鼠標點擊出答案,給學生及時的信息反饋,幫助學生判斷、矯正自己思考結果的失誤。

如果學生對某一建築不是十分的瞭解,想作出進一步的認識,那麼也可用鼠標點擊、熱擊,找開視窗,從圖片中瞭解建築物的外形,從文字介紹瞭解建築物的特徵,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導讀、議論完之後,請學生動筆完成課堂練習第5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

這樣,通過cai課件的導讀、演示、幫助、引導學生來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課文,明確天安門廣場上的建築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讓學生通過課堂練習進一步地鞏固、深化、突出了教學重點。

接下來,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寫了北面天安門城樓的一段話。請學生找出這段話中表示方位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讓學生初步明確城樓、小河、石橋、華表四者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請學生通過cai課件,動手來放;放城樓、石橋、小河、華表的位置,並逐步要求一邊操作,一邊介紹,按方位的順序來介紹天安門城樓的景物。

這個環節是本堂課的教學難點,這裏運用多媒體計算機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並讓學生的手、腦、眼、口都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在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築物再來具體地介紹一下。這既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本堂課的難點。但是,在前面我們已經有了兩個十分紮實的鋪墊:其一,是討論三個導讀題,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其二,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北面天安門城樓”的説話訓練。所以在此,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可以説是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相信學生有這一個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當一個出色的小導遊。在學生爭先恐後、興致勃勃的介紹中使本堂課達到高潮。

最後,運用課件輔助朗讀的功能,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實本課的情感目標。

以上是本課的重頭戲,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成功地駕馭多媒體計算機,合理地運用cai課件,可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藉助ca i優化練習,達成目標。

這個練習是針對本課重點設計的,它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功能,讓它來幫助教師完成課堂中反饋這—個重要環節,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獲取反饋信息,並能及時矯正錯誤,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進一步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以上説教學過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體計算機課件演示進行的)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發現,多媒體計算機所能提供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口説、手腦並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大家也不難發現,把多媒體計算機引入課堂,無疑是教師學的“利器”,具有十分明顯的輔助作用和十分巨 大的潛力。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開創語文教學新局面,這將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課時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裏盛開着鮮花,飄動着車流和人羣,散發着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着新的一頁,不停地畫着新的圖畫。

一、説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1,鞏固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瞭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重點、難點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理解課文。

二、説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於語文閲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掌握詞語; 輔助閲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越功能,用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穫。

三、説教程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藉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藉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指名讀第一段後問:讀後知道了什麼?強調“美麗”一詞讀重音,齊讀。

3、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內容。並指導朗讀好:“又莊嚴、又美麗”,“又“字讀重一點。通過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接下來,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後請學生説説:你又知道了什麼?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讓學生體驗北京的美讀後再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麼?再讀第五自然段,並要用一種愛北京的語氣來讀。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對一些重點的詞講的不夠到位,例如:“矗立、莊嚴、寬闊、綠樹成陰、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讓學生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設計教學,創造性的進行教學。

2008,北京!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北京亮起來了》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四次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科書以專題為組織單元,專題設計了八個專題,本文選自第三專題。緊扣"美麗的祖國,可愛的家鄉"這一單元主題,課文描繪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輝煌明亮的夜景。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課文具體介紹了長安街,環形路,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等不同的場景,自理興建流露出作者對北京由衷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詞語和幾個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讓課文正色不少,是引導學生品讀、積累的好材料。

二、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初步理解新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觀看圖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我是依據課程標準改革的精神以及實驗的要求,確定了本科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目標。)

2、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

(2)讀文,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

3、教學難點: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學會應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我是依據實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會生字、積累詞語,初步感知北京夜景的美,激發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4、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我是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而準備教具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再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課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悦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成功的達成教學目標。

四、説教學設計

一開始上課,我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藉助生動的畫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為了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我依據課改教材的特點,配合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主要採取了直觀、朗讀、形象的程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用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住過的熱愛之情。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分六個環節:

(一) 賞圖引題,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小朋友們,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他是一座世界文明的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現在讓我們一同欣賞北京的風光。

2、播放背景風光圖。問:欣賞完北京風光,你想説什麼呢?

3、學生談感受。

4、談話過度

多美的景色啊!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風光,你們想進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北京夜景的課文。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觀看遠教資源課件,直觀感受北京風光的美。從而讓學生進入優美的情境,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巧妙地引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樣的?課文中用了哪些詞語來表述。

2、配樂播放北京夜景圖片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小朋友們,讓我們用眼睛用心靈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們看

3、你們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們一樣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後標自然段序號。

(設計意圖:觀看北京夜景圖,讓北京亮麗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裏,並在此基礎上談感受,為學好課文墊。)

(三) 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小老師帶讀。

2、去掉拼音檢查會人情況。(齊讀開火車讀)

3、齊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理解意思。

4、做詞語搭橋遊戲:男女同學比賽接龍讀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地認讀生字新生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 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輝煌)齊讀,組詞,練習説話。

2、説説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指名説)

3、老師範寫生字,學生跟書空練寫。

4、播放音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書寫生字,師巡視指導。

5、評價學生寫字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愉快的音樂中書寫生字,可以消除聽課的疲勞,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

(六) 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寫生字生詞,朗讀課文加深鞏固,為下節課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五、説板書設計

12 北京亮起來了

ml nshu huīhu ng duzhu ng wěi

幕臨 爍 輝 煌奪 幢偉

y u hu n fǔ xu nf n b ngōng

猶 煥府 絢繁扮 宮

2008,北京!説課稿11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是第三單元安排的最後一篇課文,第三單元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這三篇課文,向學生展示了祖國迷人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和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一組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並能激發他們渴望瞭解家鄉和讚美家鄉的感情。因此,教材體現出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它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第二個特點是大幅度更新課文,教材更具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的生活。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是原先教材沒有,新挑選的內容,它反映了首都的新貌。通過閲讀,圖片展示可以讓學生們看到首都的英姿煥發和勃勃生機。教材在編寫時還創設了“我知道”和“寬帶網”兩個新欄目,我們通過閲讀可以掌握許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北京亮起來了》課後的“我知道”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北京,課後的“讀讀背背”也從課文實際發出,可以要求背誦全文,也可以只背自己喜歡的部分,整部教材更重視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着眼於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掌握了這些特點我們在備課時才會得心應手。《北京亮起來了》一文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北京美麗的夜景,在備課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自由閲讀中瞭解文章介紹的景點是長安街──環形路──王府井──故宮,方位(空間順序),應通過板書將景點交待清楚。

2、在自由讀中弄清每一個景點美在哪裏。

3、在朗讀背誦中欣賞優美的詞句。

4、全文都圍繞“亮”字寫美,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以下的教學要求:

⑴ 知識和技能方面:

① 認讀生字,會寫生字。

②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⑵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大致瞭解北京的夜色美。通過朗讀感受北京的夜色美。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中,應把重難點、關鍵放在:

⑴ 認讀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課件來完成兩個教學目標:

1、認讀1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在導入這個環節中,我可以通過出示以下圖片或課件:

1、天安門城樓圖;

2、地圖──認識北京地理位置;

3、教學掛圖──認識北京的夜色燦爛來激發學生説話的慾望,讓他們自由地講與北京有關的事物,我來導入課題:看來大家對北京有較深刻的瞭解,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有關北京夜色的文章《北京亮起來了》。接下來,我可以利用電腦接收的課文錄音讓同學們聽一聽課文範讀,再由學生自讀課文,完成以以下工作:

1、畫出生字詞;

2、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3、由學生彙報自己讀懂了哪一段或哪一小部分內容,不要求通篇説,任意講一兩句皆可。由教師歸納:課文寫夜幕降臨下的北京美極了。學習生字時,利用電腦製作的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自由拼讀,讀後讓學生自由講講自己讀生字的方法,大家互相交流,把容易讀錯的多讀幾遍,再由教師製作一些帶有生字的句子的課件,大家讀一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接下來,提出要求.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書寫生字時先測讀,再組詞,然後由小組開展合作式教學交流各自的記字方法,再由小組派代表彙報。教師歸納:

1、形近字記憶法;

2、熟字加偏旁部首法等等,學生讀讀,並由教師選一兩個字範寫,教給方法,最後由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準備完成以下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記詞語。

4、感受北京的美麗。

在教學新課之前,先複習舊課鞏固舊知識。在和學生探討學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練習:

1、什麼時候北京亮起來了?

2、北京的哪裏亮起來?

教師可以邊聽彙報邊教學。

在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中,讓學生一邊回答,一邊把寫北京亮起來的句子讀出來,教師可以引導朗讀:燈光亮起來的時候,你的眼睛會怎樣?心情會怎樣?讓同學們自由發言:可以是快樂、高興的,也可以是興奮,辛福的等等,教師可以鼓勵想讀的同學站起來讀:想讀的站起來,把北京的夜讀亮。讀得好,全班齊讀。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要儘可能的板書,寫清楚北京的長安街、天安門城樓、廣場四周、環形路、街道、王府井、西單商業街、故宮亮起來了。打開電腦課件,分別展示各個夜景區,然後調動大家學習:現在我們坐車去北京遊夜景,請大家趕快找到最想去的兩處景點,讀一讀,到時候請同學們做導遊,把導遊學習作為學習的一個亮點,可以先讓一名學生導遊讀第2段,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我好像看見了許多的汽車在飛奔,處處燈光閃爍,處處高樓聳立。緊接着出示圖片欣賞後引導:看到這麼美的北京你想怎麼讀?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帶着驚歎驚訝與讚美讀。讀之前教師可以提示,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需要講解?課件展示較難理解的詞語有的提供圖片幫助理解,如金碧輝煌,可出示寺廟等建築物的圖片幫助理解。然後教師板書:長安街真美,全班齊讀,接下來可用同第2段教學一樣的方法,導讀3、4、5段,最後全班同學朗讀第6段。教師引導總結,夜晚的北京是怎樣的?讓學生們用感歎的語氣齊讀最後一段,接下來可以安排他們背誦自己喜歡的段,最後小結:北京的夜晚是如此的明亮輝煌,大家一定要爭取去看一看。

如此教課優點在於:第一:充分利用模式教學,製作課件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第二:教學相長,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師生互動;第三:是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於教材,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第四:有意識地通過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備好課,上好課。

2008,北京!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今天我要説的是西師大版國小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11冊第一課《北京的色彩》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這是著名學者型作家陳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獨闢蹊徑,從“北京的色彩”這個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動。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語言優美,適於反覆誦讀,細細品位。

二、説教學

目標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達到正確書寫、靈活運用。

2、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文章內容,領悟作者的細緻觀察,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並積累描寫色彩的詞語。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從秋色和建築(也就是自然和人文)兩方面,感受北京的美麗,激發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4、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色彩”,要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體會北京的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而“學習文章獨闢蹊徑的寫法”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

“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北京的色彩》一文語言清新流暢、生動優美,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文中藴涵的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此,課堂上老師的任何分析講解都會顯得貧乏、無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片段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及學法

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和欣賞能力,應該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從秋色和建築兩方面感受北京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對北京的熱愛。學法: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通過朗讀課文,觀察圖片,展開聯想,充分發揮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北京“壯麗而輝煌的色彩”帶給我們的震撼,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課前準備:師生蒐集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北京歡迎你》的CD等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北京歡迎你》優美的旋律中,一起欣賞課前師生蒐集的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去領略她那壯麗而輝煌的色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把描寫色彩的詞句畫出來讀讀寫寫。

(三)、分析課文,體會理解

1、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啟發學生在首尾段中找出總起句和總結句。總起句:深秋時節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壯麗而輝煌的色彩,驅除了我的偏見)。 總結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2、根據總分結構,理清課文層次。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壯麗而輝煌的色彩”? (自然風光,人文景觀)

3、作者觀察細緻,語言優美,重點以第4、5、7自然段為例進行分析。

(1)自讀描繪“自然風光“的部分,勾畫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壯麗而輝煌”。

(2)本自然段可分為3個層次。第一句是總寫句,概括了秋天的樹葉帶給作者的感覺。第2、3、4句具體描寫了在從機場進入市區的路上,作者欣賞到綠色時又驚又喜的感覺。第5、6句用了兩個比喻表現了銀杏樹葉的曼妙。

出示佳句賞析

A、就在這綠色中間,呈現出我在家鄉所看不到的深深淺淺的黃,閃閃爍爍的金,團團簇簇的紅。一時辨認不清的喬木、灌木,把千百種奇妙的色彩紛繁而又和諧地展現在我的面前,使我又驚又喜。

(作者驚的是居然在綠色中又呈現出千奇百妙的色彩,一連串AABB式的詞語,如“深深淺淺”“閃閃爍爍”“團團簇簇”點綴在句中,語言顯得很靚麗;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雖紛繁但又十分和諧。

B、隨後,我漫遊天壇,發現北門內那兩排銀杏樹,滿身都停滿了黃蝴蝶。秋風一吹,蝴蝶紛紛揚揚飄落地上,待細細一看,卻又都變成用黃絹裱制的小扇面,寬邊上,還留着一道未曾褪盡的綠鑲邊呢!(“紛紛揚揚”突出了樹葉的輕盈,“黃絹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樹葉表面的細膩、光滑。表現了作者被“征服”的驚喜。朗讀這一自然段,邊讀邊根據內容想象畫面。

(3)默讀第5自然段,自主探究

我登香山,探訪那秋日裏最後一批黃櫨樹的紅葉。我又發現,在那殘留枝頭和鋪滿地上的紅葉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層次: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幾乎沒有兩片樹葉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葉子,也往往是柑黃中滲透着桃紅,丹紅中凝結着玫瑰紫……

找出本自然段中描繪香山紅葉的色彩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本自然段中出現了兩處省略號,展開想象,你還能想到哪些顏色?(在想象中讓香山紅葉的色彩在學生的腦海中更加豐富起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所説的被“征服”的原因。)

(4)有感情的朗讀第七自然段,思考、討論:第1、2句突出了什麼?(突出了黑灰色的長城“凝重而又冷峻”硃砂色的故宮“深沉而又威嚴”)第3、4句突出了什麼?(突出了新樓宇和立交橋色彩的“熱烈明快”之美。

(5)、我常常把臉孔緊貼在公共汽車的窗玻璃上,不斷從街道兩旁飛馳的樓羣中尋找雪山的潔白,草原的嫩綠,沙漠的金黃,大海的蔚藍……(加點詞語表達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在賞析佳句,想象畫面這一部分時,出示這些句子,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的品讀課文,把學生帶入如詩入畫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形象的畫面帶動學生的思維,邊讀邊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緊扣題眼,深化主題

1、再讀勾畫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這樣的開頭、結尾有什麼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這句話的含義。

六、讀寫結合,設計作業

《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閲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閲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閲讀是作文的基礎!所以在課後,除了完成課中習題,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學習作者獨闢蹊徑的寫法,細緻觀察,寫一寫你喜歡的一處景物,可以只抓住其中一個點來寫詳細寫具體,完成片段。

七、説板書設計

每個教師都懂得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本課的板書,以重要詞句為點,以文章脈絡為線來安排,明確地體現教學目的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一,本課教學特性與學生實際的有機統一,始終着眼於“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始終着眼於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學會創新,學習實踐,既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見解在教學中發展。

北京的色彩 秋林(自然風光) 北京之美 壯麗而輝煌 建築(人文景觀) (色彩紛繁而又和諧)

八、説設計理念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積極的探究體驗,在合作中交流,互幫互學,實現生本對話,“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説、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成為參與者,引導者,甚至是旁觀者,真正體現“課程標準”提倡的人文精神。

2008,北京!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語文課本里有很多文質兼美的課文,《北京亮起來了》就是其中的一篇,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北京城各個地方的夜景,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夜晚的北京,它是如此地明亮,如此地輝煌,激發了學生對首都北京、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語文課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整合,因此,我以新課程為指導,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制定了學習目標如下:

1、會認"幕"等15個生字,會寫"束"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外資料的收集,更多地瞭解北京,從而激發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重點是識字寫字,積累詞語;難點是感受北京的美麗夜景,激發情感。

二、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也不是被動地錄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該理論強調了學習的主動性。由此我採用了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的方法,同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課文,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體驗文本。同時,新課程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的學法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己感悟。

三、説教學流程

1、聯繫舊知,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曾走近北京,還記得那一課嗎?(學生能説就説,老師概括描述《北京》一課的內容。)師:對,這是白天的北京,那麼,夜晚的北京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瞧--(揭示課題)《北京亮起來了》

(通過聯繫舊知,既複習了原來的知識,牽出學生對北京的原有印象,又引出了今天的學習內容,激發了學習興趣,達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感知課文,快樂識字

(1)自由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新課程指出,無論是閲讀富有情節變化的童話、故事,還是誦讀古詩、詩歌,注重的是對本文整體的把握。通過自由讀課文,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檢查學生認識生字情況。可以指名讓願意當小老師的同學帶領大家認讀自己喜歡的、讀得準的生字詞語。還可以把自己認字的好辦法與大家分享。

(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聯繫生活,聯繫經驗來學習。同時,誰都可以當老師,以師生角色的互換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

3、合作探究,感悟課文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學生對課文已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先自己感悟,想想讀懂了什麼?然後四人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一要通過交流,板書出各個地方的燈,理清文章的脈絡;二要適時、適當地點撥,結合具體的語境,藉助於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感受文本。

新課程又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合作探究更有效,在小組內,我實行了分工合作,組長負責的方式,讓每個學生有話可講,有時可聽。

4、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新課程指出,各個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這個環節,我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如分組讀,比賽讀等等,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積累,從讀中體驗,最後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嘗試背誦,達到課後要求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之目的。

5、運用積累,拓展延伸

本課課後羅列了很多四字的詞語,新課程指出,要重視積累。這些課後詞語的積累,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幫助的。新課程還指出,語文要積極拓寬其他學科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通過課後的習題,一方面鍛鍊學生已有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培養學生蒐集運用信息的能力,問:你對北京還有哪些瞭解?

2008,北京!説課稿14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認識2種筆畫,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瞭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4個生字的音、形、義,能正確書寫“水”和“火”兩個字。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水”和“火”字。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二、學習生字

1、教學“日”字。

①今天,老師請大家來猜老師的畫。

(師畫一圓圈)請猜猜這是什麼?

生:鐵圈、盆子……

師:(把圓圈塗成紅色)你猜這是什麼?

生:氣球水果……

(師在圓外再添畫幾筆,變成了太陽。)現在你猜出老師畫的是什麼了嗎?

生:太陽。

②太陽還有一個名字是什麼?(日)

③出示課件,把太陽是如何演變成“日”字展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弄清實物太陽是如何變成“日”字的。

④你能編順口溜來記住“日”字嗎?(如:長長方方一個口,中間一排整齊牙。)

⑤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日”能和哪些字做朋友組在詞呢?(日子、日頭、六月一日……)

(運用猜畫的方式誘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思考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這個“日”字能和哪些字做哪友,激發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2、教學“火”字。

大家看,這裏有一個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認識呢?

①出示“火”字和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和下面的古字,你能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嗎?你能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嗎(肯定學生的發現)這個字是我們祖先根據木柴燃燒的樣子描畫出來的,後來,經過慢慢演變,就變成了今天我們寫的“火”字。

②誰會用“火”來組詞或説一句話,比一比,看誰説得好。

(學生觀察畫面,讓他們説説發現了什麼,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觀察、思考、説話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3、自主學習“月”、“水”。

課本54頁還有兩個有意思的字,你能自己看圖記住它們嗎?

①學生自主學習,練習比一比,説一説。

②小組交流,你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的?你能當小老師教教大家嗎?

③今天學到兩個新的筆畫,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④教師要注意強調“水”的第二筆叫“橫折撇”。

(師生互換角色,給學生創設主動識字的情境,啟發學生髮現識字的規律。在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學會的知識,讓學生主動地把自己的認識告訴大家,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4、鞏固生字。

①小遊戲:摘蘋果。

(誰能把寫在蘋果上的生字或帶有生字的詞語讀對,誰就可以把蘋果摘下。)

②你能用“日、月、水、火”説一句話或一段話嗎?

(學生學習生字後,經過遊戲,進一步加深了印象,然後引導他們把一節課中學到的幾個字運用到一句話或一段話中,既鞏固對生字的認識又訓練學生思維和説話能力。)

三、記憶生字的字形

1.導語:這些生字你們不僅認識了,而且在生活中學會了運用,真不簡單!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呀?

2.複習2種新筆畫“豎鈎、橫折撇”,學生跟着老師一起書空。

請同學們看書上的筆順跟隨,先寫哪筆?再寫哪筆?看看是怎樣一筆一筆寫成的?伸出小手試着在桌上按筆順寫一寫。

4.請同學跟着老師一邊書空筆順一邊説筆畫。

依次出示:日、月、水、火

5.請同學拿出鉛筆,把這4個生字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按筆畫記憶字形。

教學反思

《日月水火》是京版一冊語文入識字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共6課,卻包含了幾種不同的識字方法,第一課是隨兒歌識字,第二、三課是結合插圖認識象形字,第四、五課是對子識字,第六課是隨文識字。其中第二課《日月水火》就是讓孩子初步感受象形字,一幅圖一個字的特點。書中共安排了4幅插圖分別是:光芒四射的太陽,彎彎的月亮,清清的流水,紅紅的火苗,教學重點是能夠結合插圖學習4個象形文字“日、月、水、火”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看圖理解字義,並依照田字格里的範字把字寫端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利用插圖引起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學的導入環節,我先出示了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説開了:“上面有太陽。”我引導糾正:“我們説話要説完整話,應該説圖畫上有太陽。”後面的同學學着説完整話了,但仍然只説出看到的一方面內容,我又進一步引導説:“看看哪個同學觀察得更仔細,能夠把自己看到的內容都説出來。”學生在小聲交流後,紛紛發言,內容完整且趨於多方面了。我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後接着説:“我們今天要認識的4個生字朋友就藏在這幅畫裏面,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呀?”學生們躍躍欲試,學習興趣高漲。在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説話的媒介,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

由於日、月、水、火這四個字全班同學都認識,但對於“象形文字”這個概念學生初次遇到,藉助插圖識字這種方法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在教學“日”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看圖,説出圖上畫的是什麼,然後出示古代人書寫的日,讓學生髮現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因為太陽是圓的所以古人把日也寫成圓形的,並告訴學生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據事物的外形樣子畫出文字的,字形與圖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圖也充分表示字的意思。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幅圖就是一個字,藉助插圖來認識漢字這種識字方法。學生在有了充分感知後教師再進行小結,這種一幅圖就是一個字的文字叫做象形字。在學習“月”的時候,讓學生先回憶剛才是如何學習“日”的。學生能夠説出先看圖再認字,那就讓學生嘗試用這種識字方法學習“月”。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藉助插圖認識字形,瞭解字義。到“水”和“火”時,就讓學生嘗試藉助插圖獨立分析字形字義了。識字教學對於低年級來説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以後,可以進行自主識字了,對於以後的閲讀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了。

三、關注學生書寫

對於這四個字,學生都認識但真正能寫好的不多,所以指導學生書寫還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書寫上我先讓學生獨立描一個,在描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找到壓線的筆畫,這樣能培養學生邊描寫邊觀察的習慣體會字的間架結構。之後再描寫第二個進一步體會每一筆的位置,然後教師帶着書寫。不過在書寫過程中我不是要求學生老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我是讓學生看老師把整個字都寫完在動筆,這樣學生能從整體上記憶字形。避免把漢字弄的支離破碎。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給我一些啟示:首先,作為低年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傾聽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序且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其次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語言表達的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積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練習、訓練的形式多樣化、趣味化,使學生樂此不疲,樂學其中。最後還要把教師的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用及時恰當的評價激發每一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好奇心。

説課稿

教材分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本單元共安排了6課,體現了3種不同的識字方法,本課為看圖識字,配有4幅插圖,右下角分別寫出了古代的象形字,這就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素材,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識字方法。本課教學任務分兩課時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據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1.會讀“日、月、水、火”4個生字,認識“橫折鈎”1個新筆畫。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瞭解生字的意思,會用這個字組詞或説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因為這是一羣剛入學才一個多月的孩子,本課使他們第二次接觸漢字,對於他們來説把橫寫平,豎寫直都很困難,所以我將本課的難點定為:能在田字格中正確規範的書寫日和月。

學情分析:

剛入學的孩子在課堂上面臨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學生字枯燥的。無趣的,而天性好動的性情又使他們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了很難持久,基於此,我會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貫穿課堂始終,用自然的提示語,表揚話,手勢動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終保持。

教法分析: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興趣教學法。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遊戲;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組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現學科整合這兩方面去考慮的。在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圖畫,生動形象的板書重現知識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

3、賞識教學法。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學生練讀字,詞、參與遊戲、展示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等環節,我活用賞識語言;當眾表揚賞識;用欣賞、讚許的目光賞識;用友善的動作賞識;用模糊賞識等賞識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學生注入了巨大的學習動力。

教學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的確,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我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

根據教材特點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分為以下五步。

1.圖畫導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着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課伊始,我將貼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歡的太陽公公,來認識太陽這個詞,這個詞並不是本科教學之內,但這是孩子每天都見到的一定非常想認識。所以信手拈來,既不費力氣,又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聽故事,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六七歲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講解這個字第一筆什麼,第二筆什麼,你應該怎樣怎樣寫,無疑使孩子感到學漢字是枯燥的,沒有意思的。如果讓剛學漢字的六七歲孩子在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圖畫中學習漢字,無疑是激發學習漢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為例,安排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描畫太陽,講一講古人是怎樣造出這個字的,為孩子架起與古人對話的橋樑,讓孩子親身體會古人造字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x。使漢字不僅僅是方塊字,而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更加生動。也為下面的自學打下基礎。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x,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孩,於是我安排了為形聲字配圖,再與現代字相對應的找朋友遊戲,讓他們自己學習漢字極大地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和x。

通過找,叫名字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記憶。

2008,北京!説課稿1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5課《尋找秋天》。(課件)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

1、教材和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3、重點教學過程

【教材和學情分析】(課件)

《尋找秋天》是課改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講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秋天、發現秋天美麗景色的內容,反映了少年兒童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

全文一共5句話。結構清晰,語言優美,便於學生積累、運用,感悟語言的魅力。

文中對秋天色彩的描寫真實具體,便於學生進行理解與感悟。也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感知思維。

學生對生活中秋天的景色已有直觀地感知,為理解文中句子所描寫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教學目標】(課件逐條顯示)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尋找”“野外”的意思。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課件)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教學過程分析】(課件)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品讀文本,深入感知。

三、指導背誦課文

四、總結收穫 拓展延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

這個教學環節分兩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 情境導入: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明明幫助甜甜找到了丟失的帽子;天氣涼了,媽媽從衣櫃裏為你找出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們都有過“尋找”的經歷。有一天,王老師帶領她的學生到野外去尋找秋天。他們找到的秋天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吧!”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形成閲讀期待。

(二)複習詞語:以闖關的遊戲形式進行。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複習課文中的生字,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老師分三組出示檢查學生的讀音。要求是讀準紅色字的讀音。

1、第一組出示:王老師 小文 小方 小力

【設計意圖:這組詞中出現的帶點字是文中的生字,需要學生掌握牢固,同時這幾個人物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使學生鞏固字的同時又加強了對人物的印象。】

2、第二組出示:尋找 野外

(1)讀準字音 (2)理解“尋找”的意思

理解 “尋找”一詞時,分層預設:

第一層:説説“尋找”是什麼意思?初步肯定 “尋找”有“找”的意思。

第二層:詞語搭配,出示——尋找( ),預設“尋找(秋天)、尋找(衣服)等”引出“尋找”是“仔細的找,努力的找”的意思。

【設計意圖:學生在觀察、發現逐漸理解“尋找”的意思,同時為後文理解“尋找秋天”做好鋪墊。】

[1][2][3]下一頁

3、第三組出示:重點讀準紅色字音 顏色 藍色 黃色

提問:你能用上其中一個詞説一句話嗎?(預設:我喜歡黃色的花;秋天是紅色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將詞與課文中的句子相對應,回顧文中的句子,加深印象,同時訓練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為後文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個環節:品讀文本,深入感知。(課件)

主要分三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步初讀課文,劃分句子(課件)

1、邊讀邊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

【設計意圖:1、讀書要有明確目的,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讀書習慣。2、經常性的訓練】

2、看看你在數話中會發現什麼?

(預設:發現有:“ ” ? )

追問:冒號、引號什麼時候用?問號表達什麼樣的語氣?

文中那句話用了問號,找出來讀一讀。出示句子“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

【設計意圖:認識冒號、引號、問號並滲透用法,在句子中體會問號表達疑問的語氣,為今後的語文學習積累語文知識。】

(二)步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課件)

在這一環節又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第一句話:

我是這樣設計的:

1、回顧你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説一説秋姑娘給你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稻田圖並配有短語:(金色)的(稻田)

2、班級交流:把自己尋找到的禮物跟大家説一説

(預設:秋姑娘給我帶來(黃色)的(菊花)。

秋姑娘給我帶來(紅色)的(楓葉)

秋姑娘給我帶來(綠色)的(松柏)

師小結:同學們尋找到這麼多秋姑娘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真太棒了!看來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有大的收穫。

【設計意圖:一方面,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進行語言訓練;另一方面,在拓展與延伸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留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情趣。】

3、聽範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一句話:出示第一句話“有一天,王老師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

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邊聽邊想課文中還有誰在尋找秋天?目的讓學生通過聽的過程中能找到有誰在尋找秋天,突出認識人物 “王老師帶我們”)

指名讀:要求讓大家聽清是誰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的。

第二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哪兒去尋找秋天?重點突出“到野外”並理解“野外”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的方法,一通過結合句子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二是藉助圖片比較理解。(課件)最終理解“野外“是指遠離居民居住點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生不會查字典,詞彙量也很少,因此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非常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比找區別理解詞義。】

指名讀:要求突出王老師帶我們去哪兒尋找秋天。注意停頓

第三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幹什麼?(重點突出“去尋找秋天”)

【設計意圖:這三個層次的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閲讀教學句子教學的特點,在分解感

知句子的過程中知道了誰、去哪兒、幹什麼。】

4、小結:通過學習這句話,我們知道了這一句話中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誰到哪兒去幹什?(出示課件“誰、去哪兒、幹什麼。”)

5、指導讀:第一讓大家聽清誰去哪兒幹什麼?停頓適當

第二體會高興心情讀。

【設計意圖: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閲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

6、説話訓練:設計拓展練習:讓學生仿照句式,獨立説一句話。

(預設:如果學生有困難我會這樣處理:

首先設計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讓學生補充內容將句子寫全。

例:(誰 )去圖書館買書。 我去(哪兒)跳繩。 小力去超市(幹什麼)

這三個填空分別讓學生填出誰、去哪兒、幹什麼。這樣就降低了難度

【設計意圖:這樣的説話練習讓學生體會句子結構,規範學生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第二步:理解課文第2—4句話

在理解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回憶有關內容。(課件出示藍色 黃色 紅色)

(預設:小文説秋天是藍色的;小方説秋天是黃色的;小力説秋天是紅色的。)

2、討論問題:為什麼説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預設:因為小文説秋天是藍色的,因為秋天的天空特別藍,像用水洗過一樣;小方説秋天是黃色的,因為秋天大多數樹葉都變黃了;小力説秋天是紅色的,因為秋天黃櫨、楓樹等樹木的葉子變紅了。等等)並出示三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説

秋天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設計意圖: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調取生活中積累的材料,使文字所描繪的景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加深理解。】

3、填空練習:藍色的(天空) 黃色的( ) 綠色的( ) ( )的( )

【設計意圖:前三個是課後的習題,充分利用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僅是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因素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進而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第三步: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説説嗎?

預設:五顏六色 五彩繽紛

並試着填空出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 劉旭東 )説:“(秋天是酸)的”。

( 小葉 )説:“( 秋天是又酸又甜)的”。

( )説:“( )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 )的呢 ?

【設計意圖:所填內容既是對討論內容的考察也是對學生進行説話的訓練,同時為後面背誦課文做鋪墊。】

(三)步配樂朗讀全文,昇華情感(課件出示)

第三環節:指導背誦課文(課件出示)

第二次利用剛才的填空(出示),讓學生填出課文中的內容。逐漸達到會背。填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 )説:“()的”。

( )説:“( )的”。

( )説:“( )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 )的呢 ?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 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學生總結收穫

2、師從兩個角度總結本課收穫

3、仿照課文練習説話:尋找冬天、尋找春天

總之這節課我努力體現兩方面:

1、突出詞語教學。

2突出句子教學。

3、充分利用課文及課後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