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小音樂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來源:文書谷 2.1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音樂説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國小音樂説課稿模板彙編7篇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六年級學生學習“南腔北調”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學唱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戲曲,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十一冊“倉台七台——棒”中的豫劇部分,承接第十冊教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和學習能力,在此時欣賞、瞭解、學習我國的戲曲是非常恰當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學、想學、樂學、愛學。

2、教學目標:

1)學唱豫劇《花木蘭》選段,豐富學生的戲曲演唱經驗,理解伴奏樂器對風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豫劇的基礎知識,體驗豫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豫劇傳統戲曲藝術的自豪之感和熱愛之情,宏揚中國傳統藝術。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3)瞭解豫劇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豫劇的藝術特徵,知道豫劇的起源、角色行當、伴奏樂器和一些名家名劇。

3、教學重點、難點:學唱豫劇《花木蘭》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享受音樂。

四、説教法

由於學生平時接觸豫劇的機會較少,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豫劇特點特點與樂曲的學習,掌握豫劇的風格,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對於豫劇,學生不那麼瞭解。為了使他們更直接地瞭解豫劇,我運用電腦軟件製作了課件,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

2、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樂律動等方法 。音樂家修海林認為“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這一課,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儘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學唱《花木蘭》同時,學習花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五、説教學程序

(一)、感受豫劇(創設情境、組織教學)

1、播放豫劇《花木蘭》

(學生聽着音樂走進教室就坐)

2、師生問好。

(二)、瞭解豫劇

1、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片段屬於戲曲當中的哪個劇種?(生:豫劇)豫劇是流行我國各地的戲曲劇種之一。豫劇一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為聽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你對它又瞭解多少呢?

2、小組交流蒐集的資料,並請幾位學生起來發言。(生:……)

3、老師對學生的發言作總結和歸納:(多媒體出示文字介紹)

a. 豫劇的由來——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台,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b.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樸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衝突尖鋭,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稜大角。

c.豫劇的角色行當,按一般的説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

4、瞭解豫劇的名家名劇:

名家:常香玉 周海水 陳素真 馬金鳳 崔藍田 閻立品

名劇:《秦雪梅》 《三上橋》 《程嬰救孤》 《杜蘭朵》

(三)、學唱豫劇《花木蘭》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唱豫劇《花木蘭》(出示圖片)

2、欣賞前簡介《花木蘭》的劇情: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蘭」,身為花家的大女兒,花木蘭在父母開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帶來榮耀。終於,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戎.出征前老父贈木蘭以寶劍一把,冀女兒於沙場上旗開得勝.時軍中遭逢內憂外患,軍官張奎,劉康等人為奪主管軍官之職,爭持不下,竟大打出手。木蘭出言勸阻,眾人不聽,木蘭乃施展奇功,把混戰將士打得東歪西倒,教一眾俯首聽命。內憂雖息,然而外患未絕,某夜入黑,胡笳戰鼓齊鳴,木蘭機警,喚醒營中軍士。可是士兵剛從睡夢驚醒,陣腳大亂.最後,靠木蘭偕主將柳元慶統領軍隊,才成功擊退敵軍.木蘭從軍十二載,戰功彪炳,衣錦還鄉之日,卸下戎裝,其女兒之身始告揭穿。

3、播放豫劇《花木蘭》

4、分析人物性格,學習花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師:你覺得花木蘭是怎樣的一個人?(生:……)

5、出示歌詞,感受唱腔。

師:大家看,這些唱詞字斟句酌、句句精練,深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

6、再聽樂段,感受唱腔。

7、模唱歌曲,解決難點。

8、結合聽賞感受,加入打擊樂進行演唱。

(分小組進行練習、展示)

9、師生點評,進行表揚。

四、課堂小結:豫劇是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它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們一天兩天能挖掘的,讓我們在今後的日子中,與它走的更近……

五、邊唱邊演,隨豫劇《花木蘭》音樂走出教室。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少版國小音樂教材四年級上側第五單元《青青竹海》中的《月光下的鳳尾住竹》一課。

[教材分析]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鳳尾竹》原是一首節奏舒緩、優美纏綿、富有傣族風情的歌曲,表現傣族青年男女之間互相傾慕、純潔真摯的感情。用葫蘆絲獨奏形式演繹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張顯,民族特色也越發濃郁。不一定要求學生對樂曲的內涵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可以從音樂情緒和和音色特點的感受、體驗上做要求。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制定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目標:瞭解竹的特性,感悟竹的精神,領會竹與人類的關係,加深學生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知識目標:瞭解葫蘆絲的音色,能跟着音樂哼唱旋律,感受每段旋律的不同的情緒,色彩、旋律線條和力度,並能積極參與到音樂中旋律線條和力度。

3方法目標:

用對比的方法比較每一段的情緒,色彩,旋律線條和力度。

[教學重點]

在分段欣賞時,能跟着音樂哼唱出每一段的旋律,並能説出每一段旋律的情緒,色彩,旋律線條和力度。

[教學難點]

學生能聽辯每段音樂的情緒並能做出不同的律動。

[教師教法]

富有情感的藝術,有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他們能誘發兒童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運用形式多樣的方法促使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美感。具體的教法有:

1、情景導入法

2、預設懸念法

3、談話導入法

4、節奏律動法

5、圖譜示意法

6、對比演示法

7、

[學生學法]

學生的學習需要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習的難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這節課,孩子們在聽,唱,動,創造中反覆感受歌曲的情緒,色彩,旋律線條,力度和意境的美。他們將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視覺圖象法

2、聯想想象法

3、完整聽賞法

4、分段聽賞法

5、對比聽賞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筷子

2,

[教學過程]

合理的安排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認識竹的作用

二、瞭解葫蘆絲及它的音色

三、完整和分段欣賞樂曲

四、認識各種竹子做的樂器及音色

下面我將結合教法和學法具體的闡述這節課的主要流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彩的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

(一)激趣導入

1、首先我運用情景導入法,以《月光下的鳳尾竹》做為背景音樂,展示一組竹海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衝擊感受,同時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觀看,(1)畫面聲出現的是什麼?(2)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隨後出現竹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做成的工藝品:手,老鷹,茶壺,扇子,房子等引出葫蘆絲,並讓學生觀察葫蘆絲的哪部分是竹子做的,並聽一聽,説一説葫蘆絲的音色(師範奏),在學生回答後,老師點題,剛才我們欣賞的就是《月光下的鳳尾竹》中的一段。

[設計意圖:主要讓學生了解竹的特性,讓學生知道竹子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拉進竹子我們的距離]

(二)完整欣賞

1.讓學生選擇個最舒服的姿勢來欣賞,可以把眼睛閉起來聆聽音響,運用聯想想象法,享受音畫結合帶來的美感。

在課件上出示三個問題:(!)樂曲給你帶來了情緒是怎樣的?(3)聽了這段曲子,你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1)三四拍的(2)情緒是優美的(3)彷彿眼前看見一隻美麗的金孔雀在竹林中跳舞。我順着他們的回答引出問題:“你們知道孔雀是哪個民族的吉祥物,學生説是傣族的,接着我在音畫中讓學生欣賞傣族的竹林,竹樓,傣族姑娘和她跳舞的姿態等圖片,為分段欣賞的情景做鋪墊。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有一個整體感受,為下面的分段學習歌曲做鋪墊]

(三)分段欣賞

在此環節主要解決歌曲的重難點:我把四段旋律設計成了一個情景,分別是:聽音樂模仿鳳尾竹的搖擺,學傣族姑娘做孔雀點頭的手形,竹樓的小夥子用竹竿為姑娘伴奏和孔雀在熱鬧的竹竿聲中開屏的情景。

欣賞A段時,我用葫蘆絲範奏了樂曲,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欣賞樂曲後,我引導學生模仿鳳尾竹的擺動把三四拍的這種強弱弱的節奏表現出來,啟發學生説出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的),適合用什麼顏色來表示(蘭色),學生可以任意説,最後我選擇他們其中的一種顏色,,接着我讓學生跟我用LU哼唱了這段旋律,並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説出這段旋律適合用大波浪還是小波浪(小波浪)來表示和力度是強還是弱的(MP).。(下面幾段也同樣用這樣的方法)

欣賞B段時,我設計的情節是傣族的姑娘聽到A段的優美旋律跳孔雀舞,我讓學生模仿孔雀點頭的手形,並指導學生,然後我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説出這段的情緒是歡快的,色彩是粉紅色,旋律線條用點狀來表示跳躍,和力度是MF

欣賞C段時,我用筷子跟着音樂的節奏模仿了竹竿的聲音,並要求學生聽出我加入的什麼聲音,在第拍上加入的,待學生回答我是在第二拍,第三拍加入的時候,我讓學生用我事先為他們準備好的筷子跟着我一起來徒手敲一敲,然後再跟着音樂敲一敲,從中指導學生聽好音樂的節奏,不要搶節奏,最後還是引導學生説出這段的情緒是熱烈的,色彩用紅色表示,旋律線條用大波浪表示,力度用F

最後欣賞D段時,我讓學生學一學孔雀開屏的動作,比一比哪隻小孔雀最漂亮,並跟音樂做一做,隨後我讓學生觀察這一段由幾句構成,他們有什麼特點,學生會説有四句構成,並且每一句的開頭一樣,結尾不一樣,然後我就告訴學生這樣的作曲手法叫做同頭換尾並跟琴感受一下,最後我再讓學生分析這段的情緒是優美的,色彩用黃色,旋律線條是大波浪,力度是MP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唱一唱,做一做,,感受不同樂曲帶來的不同的感受,讓學生自主的感受樂曲,而不是老師一味的灌輸,體現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四)完整欣賞

學生再次完整欣賞時,分成A、B、C、D四大組,每一組在聽到自己相應段的音樂時做出不同的動作,其他沒有輪到的組看大歌譜哼唱旋律

[設計意圖:更進一步的感受歌曲,培養學生的聽辯能力]

(五)拓展:

讓學生説一説其他用竹子做的樂器,老師介紹三種樂器:巴烏,笙,和竹笛並聽一聽和説一説他們的音色

讓巴烏的音色:低沉,渾厚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音質純正

竹笛的音色:清脆,明亮

請學生總結一下這三種樂器的共同點:

共同點:

1都是竹子做的

2都有孔

3都是吹管樂器

最後我再給學生介紹一下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民族樂器安格隆和演奏方式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竹子做的樂器以及他們的音色。]

最後在《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冬夜靜悄悄》是人音版第八冊的一首歌曲。本單元的歌曲圍繞校園進行教學設計,通過一首表現校園的歌曲和一首讚美教師的歌曲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可愛的校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情感。這首歌曲是兩段體式結構的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本節課我只進行主旋律聲部的教學。歌曲的結束句運用了閉口哼唱的演唱方法,加深了結束句的印象。補充了言猶未盡的樂思,體現了師生間的深厚情誼。這對同學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設計理念:

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結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一課題,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把信息技術有機的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做到了音樂課聽覺視覺共享的整合效果。依據中年級學生心理年齡特徵,以及音樂認知、感受的特點,通過創設音樂情景,營造和諧而快樂的學習氣氛,引導啟發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表現音樂、自主探究,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在教學中我突顯以學生為主體,主動體驗探索這一主線,注重雙基在音樂審美體驗中的落實。讓學生通過聆聽、體驗、感受等多種活動形式,循序漸進地學習,紮實地掌握歌曲,並能適時的進行情感教育。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點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用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師生深厚的情意。

二、能力目標: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象、創造、表現音樂形象。

三、認知目標:能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並用真摯的情感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學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教學難點: 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張顯個性化並能較好的`處理歌曲情緒表現歌曲內容。

教學流程:

情景互動,激發興趣

開課伊始,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我們校園的優美景色並配以解説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這個學校從而為本課的學習做以鋪墊,創設情景。通過播放錄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自主學習,體驗師生情

學唱歌曲是本環節的重點。採用聆聽感受體驗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從而突破重點;注重聆聽學唱、體現自主;引導處理情緒,表現歌曲;體驗到師生間摯真摯純的情感。

三、音樂感染,再現師生情

鼓勵學生張顯個性,選擇不同形式進行表演,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為歌曲編一段真實的故事,把自己和老師之間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從而再現師生情,感受到師生間的那份濃濃的情感。

四、擴展延伸、延續師生情

滲透情感,昇華情感,延續師生情。把本課的情感目標適時的滲透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教師的偉大,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音樂是情感藝術,教學應講究情感性,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靈魂,引起學生心靈深處情感的強烈共鳴,達到於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感受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認知目標)

2、學生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力目標)

3、附點音符及兩拍長音的準確演唱。(能力目標)

4、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還可以建議學生選用其他打擊樂器,設計打擊的節奏性伴奏)。(能力目標)

5、教育學生“埋下種子,撒下希望”,將勞動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碩的成果。(情感目標)

教學重難點:

1、要有內在的力度,藴含着力量

2、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特別是連續兩個附點音符。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彈律動旋律,學生拍手進入教室。

2、同學們還記得七個小矮人嗎?他們愉快的勞動情景感動了印度尼西亞的一羣小朋友,他們用甜美的歌聲召喚我們也一起來勞動呢!仔細聽,讓我們都做哪些勞動?

二、寓教於樂

1、聽範唱帶《種玉米》。(教師播放磁帶)

師:都讓我做些什麼勞動啊?(除草、施肥、撒種、澆水、)

2、復聽歌曲。

要求:

(1)試着給歌曲起個名字。(出示課題)

(2)説出歌曲演唱的特點以及與《勞動歌》相比較找出共同點。(有勁、有生氣地、快樂地)

3、讀歌

4、學唱

(1)播放範唱帶利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第一遍,教師播放磁帶學生默唱;第二遍跟磁帶輕聲模唱)

(2)教師放慢速度示範,明確每句的附點。學生分組練習互教互學,遇到的困難説出來,教師面向全體同學指導、糾正。(如:“鋤”“要”“種”三處附點要唱清楚,讓學生體會“馬蹄聲”)

5、演唱

學生掌握好歌曲後,全體學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堅定有力的聲音表現勞動氣氛,準確演唱二分音符的時值)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感受到勞動的愉快了嗎?接下來,我們為這個首歌加入伴奏,讓它更熱烈,更帶勁兒,讓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勞動場上熱火朝天的場面。好嗎?

三、創造表現

選幾名學生按課本上的標記使用打擊樂器。

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兩次。

木魚或雙響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節三次,其餘都是每小節一次。

四、完美結課。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5

一、介紹教學內容:

今天,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音樂第七冊,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八課《八音盒》。這一課的內容以聆聽《維也納的八音鍾》、《打字機》、歌曲《鈴兒響叮噹》;表演《鈴兒響叮噹》、編創與活動幾部分組成。歌曲《鈴兒響叮噹》是一首典型的二聲部合唱、表演、編創為一體的活動課。共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為學唱簡譜、學會主聲部、伴奏及簡單的樂理知識;第二課時為學唱第二聲部,達到主聲部與陪襯聲部的和諧;第三課時為鞏固加強、設計三聲部的表演唱。我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教材分析: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兒童坐在雪橇上滑雪為題材的歌曲,旋律優美、活潑,情緒歡快、跳躍。樂曲主題單一,旋律質樸,節奏簡單。以完全重複、變化重複等手法而成,貼切反映了兒童坐在坐在雪橇上滑雪時表現出來的天真、爛漫的神態和緊張、歡快、熱烈的氣氛,音樂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細膩,具有新的時代氣息。

三、活動目標:

1、讀譜知識:二聲部的唱法、雙聲部節奏訓練、反覆跳躍記號、連音線、附點音符等樂理知識。

2、教唱第一聲部,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選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為《鈴兒響叮噹》伴奏等編創活動。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注意安全,多編創。

四、活動重點:

1、讀譜知識:二聲部唱法、雙聲部節奏訓練、反覆跳躍記號、連音線、附點音符等樂理知識。

2、教唱第一聲部,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多編創。

五、活動難點:

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選打擊樂器,自編節奏多種形式為《鈴兒響叮噹》伴奏等編創活動。

六、資源準備:

教具:電子琴、錄音機、磁帶、網上下載的.有關滑雪、雪橇的資料、圖片。

七、教學過程設計:

1、採取多樣的形式為新課做鋪墊。

採用音樂遊戲、發聲練習、節奏遊戲激發學生興趣,掌握髮音技巧,增強個人、組組、男女之間的競爭意識。

2、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把簡譜、歌詞及節奏練習與其他學科相互有機整合、歸類,有利於學生聽、唱,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3、分散難點。

4、拓展創編。

八、教學反思

1、目標制定較合理、完善

2、把握了教材的重難點;

3、對學生進行了拓展創編活動和情感教育。

4、不足之處就是要繼續加強自身知識儲備,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體現自己的講課風格。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國小第7冊音樂教材第4課歌曲《哦,十分鐘》。這首歌是一首2/4拍,兩段體結構的兒童歌曲。歌曲曲調歡快、活潑,語言形象生動。歌曲通過對孩子平日課間十分鐘的描寫,表現了孩子們在緊張的學習後自由歡樂的心情。

從音樂形式和知識深淺來講,整堂課屬於國小音樂中級水平,首先在本堂課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學生掌握:

1、 歌曲的學唱

2、 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

通過這兩個基本的要求,再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 學生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2、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好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演唱。

3、 通過學習歌曲,鼓勵學生嘗試簡單地即興創作表演。

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歌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掌握及歌曲情緒的處理。

我所面對的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初步的演唱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因此,我打算採用教授、討論、聽唱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4個步驟:

第一環節: 首先是發聲練習,我會在黑板上板出|55 34 | 5 0|這條旋律,讓學生通過唱“我要上課了”這樣的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來。同時也因為這條旋律是採用新課教學《哦,十分鐘》歌曲中的旋律,而且是在歌曲中反覆出現多次的旋律,因此這樣做可以為後面的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接下來我會採用提問的方式導入“在我們一天的學習生活中,什麼時間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呢?為什麼會喜歡呢?當學生們回答出課間十分鐘不僅可以得到休息、放鬆、做好下節課的準備之外,還也可以玩耍、做遊戲、聊天、做各種自己喜歡做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我會馬上抓住學生的思緒,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課間10分鐘的歌曲,名字就叫做《哦,十分鐘》。從而引出課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節:在課題導入之後,我會直接讓學生來聽歌曲範唱,在聆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可以總結出,歌曲是活潑歡快的情緒,可以分為兩個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把這首歌曲的譜例展示出來,瞭解歌曲是2/4拍的,並講解2/4拍的意思、強弱規律以及指揮圖示。但這裏並不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佔用的時間並不長。

第三個環節:歌曲的學唱。

1、 結合歌曲節奏讀歌詞:老師先範讀,接着學生跟讀,然後全班齊讀。通過讀歌詞找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的學習。聯繫新舊知識,我會先複習切分音節奏X X X,然後通過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遇到休止符采用説空“0 X X(空大大)”——到默唸空(0大大)——再到心中有空這樣的層層遞進的方法,並通過多次的練習來掌握此節奏型。

2、 跟電子琴伴奏旋律學唱歌詞:由教師彈琴學生們小聲跟唱歌詞,並引導學生髮現上課前的發聲練習和歌曲中的部分旋律是相同的,而且|55 34 | 5 0|這一音型在歌曲中一共出現了4次。這樣對於A段的歌詞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B段的旋律也很簡單,通過幾次反覆的練習,學生也可以唱準,在跟唱B段歌詞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帶休止符切分音節奏是否唱準,並及時的進行更正和指導。

3、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老師通過用一些有煽動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優美的歌聲演唱歌曲。接下來我會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分組跟隨伴奏進行演唱,比比看哪個小組唱的最好最準,在演唱的`過程中,我會提示學生要注意情緒上的變化。

第四環節:帶着表演來演唱歌曲。

為了讓學生更加樂於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我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根據歌曲的節奏、情緒等要素去創編幾個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歌曲,這些動作可以是舞蹈動作、課間玩遊戲時的動作也可以是豐富的臉部表情或拍拍子。通過2-3分鐘的時間討論、準備,然後合着老師的伴奏,同學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邊唱邊做自己想做的動作或擊拍。

五、 最後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首先用|55 34 | 5 0|這條旋律做發聲練習,為後面學習歌曲做鋪墊,接下來以提問的方式引出課題《哦,十分鐘》,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情緒:歡快、活潑。然後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總結歌曲可以分為兩部分,A部分節奏歡快,B部分節奏舒展。出示譜例,瞭解歌曲是2/4拍的,通過講解2/4拍,讓同學瞭解什麼是2/4拍意思及強弱關和指揮圖示。最後通過切分音節奏的對比教學,來引導學生掌握帶休止符切分音這一節奏型的難點。

這樣,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就完成了。謝謝大家 !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7

一、説內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説教材:

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們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説教法、學法:

1、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們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們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們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們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們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們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們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裏,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為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裏一下子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導入歌曲:

一説到猜謎,學生們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們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着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們帶着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們通過反覆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們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們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們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們把三拍子的強弱關係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

學生們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們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們欣賞後説説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們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們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裏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着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

學生們已經學唱好歌曲後,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們通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瞭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於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後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們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