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八篇

來源:文書谷 2.1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八篇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課《母雞》。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 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後半部分寫了母雞 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討厭轉為尊敬。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四、課時安排

本課為略讀課文,課時安排為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教學時,從老舍的《貓》入手,讓學生回憶老舍筆下的貓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再引出課題《母雞》。

(二)初讀課文

一讀:想主要內容。

二讀:圈畫生字,難詞。

小組合作學習字詞,並全班交流。

三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讀:指名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細讀課文,感悟文意

在理解課文時,我從“導讀”入手,梳理出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問題。那就是1作者筆下的母雞是什麼樣子的?畫出問中的相關詞句,並在書的邊白處寫上你的體會。2比較《貓》和《母雞》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文。這樣教學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會梳理問題,通過自主讀書,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理解能力。在交流時抓住兩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一是母雞的討厭,表現在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三個方面,二是母雞的可愛,表現在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幾個方面,使學生的感情由喜歡昇華到尊敬,和作者產生共鳴。最後全班同學交流《貓》《母雞》兩篇文章寫法的特點,感受作者在表現小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四)在學習完課文的基礎上,最後向學生推薦三篇文章,分別是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雞》。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旨在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S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敍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後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後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於好;最後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緻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後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徵,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後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説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讀本文的生字新詞,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後各自的表現。

(2)、技能目標: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重點、難點: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説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學習生字詞。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2、理解父親説的話的含義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完成本課作業練習。

二、説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並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由於本班學生屬於新分班級,學生差異大,回答問題不主動。

三、説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 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 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創新教育中所説的研究性學習,國小生由於心智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麼發明創造。而是指他們經過研究性學習,發現前人早已發現的知識,或對已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現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通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和體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説設計意圖

通過調查報告形式結合學生探究,瞭解課文內容並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並挖掘人物形象特點。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説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着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五、説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認識事件——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裏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二、説學生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用本文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三、説教學目標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在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四、説重點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組合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強調讀書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活動,通過“讀——想——議——再讀”的方法學會讀書,學會合作。

六、説教學時間

2課時,今天我呈現的是第二課時。

七、説教學過程

這一課時我主要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

我是用問題設置情境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爬山虎的葉子,對於它的腳,你最想知道什麼?這樣設計,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生髮表意見後,對學生説:請大家默讀課文3至5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這一程序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讓學生一開始就認定目標——瞭解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二)讀文感悟

詞句訓練是整個國小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更是第七冊閲讀教學的重點。課標上3、4年級的閲讀要求就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注意找出關鍵句詞,認真讀讀,體會,感悟。

首先是引導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説的,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同學請提起筆,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課件出示,讓學生認一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用這幅圖片的目的,是為了以形象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於學生記憶爬山虎的每個部位。然後讓學生再讀本段,感悟體會。

接着是討論完成第四自然段:在這一過程中,請同學們用剛才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裏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裏學習,我巡視指導。再讓學生彙報討論情況。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顯示出關鍵句、詞。屏幕顯示關鍵句和在關鍵詞下畫上三角形,是為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齊讀關鍵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後讓學生觀看屏幕,這個動態畫面的演示,是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觸着牆時的一系列變化,瞭解向上爬的過程,第三步,探討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為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讀讀畫畫説説。先請學生試着畫一畫,邊畫邊講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是什麼樣兒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再課件展示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畫面。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難點,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難度。第四步,指導朗讀,以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注意抓住重點詞體會感悟。

最後是獨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句、詞多讀幾遍。再讓學生説説腳的變化。然後齊讀。

(三)拓展延伸

我是這樣對學生説的: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樂。)出示這些圖片和播放音樂的作用是: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説: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才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學生讀文後,我用動情的話語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瞭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出示課件:詩、書、畫、文)請你在 “詩”、“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學生創作完後,利用投影儀展示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設計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活動的時空,選擇的權利,發展的舞台。讓他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機遇,有更多表達情感的平台。

(四)佈置作業

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掌握,我佈置了兩個作業:

1、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

2、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爬山虎的腳

位置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細絲)

特點

顏色:嫩紅(灰色)

爬觸→巴→拉、貼(牢固)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活動練習課,此內容為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部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區別形近字、我能填、我能讀三部分,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中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完成“萬花筒”、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讀、議、做,完成語文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學習男孩在失敗面前的勇氣和毅力。

4、教學重點:積累詞語、我能讀為本節的重點。

5、教學難點:根據圖畫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為本節難點。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對“知識萬花筒”、積累詞語將採用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為落實重點採用注重啟發式、討論式教法;為突破難點,我會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三、説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為使所學知識能較好的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將讀、議、做相結合,以活動和展示貫穿整堂課,寓學於樂。

四、教學過程:

1、教學“區別形近字”:在教學這個版塊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讀、寫、比較、區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必交給他們知識更加有長遠的意義。

2、教學“我能填”:這一板塊重在讓孩子們通過發現成語的規律,激發他們積累成語的興趣。然後通過拓展,積累更多的詞語。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積累,積累對於孩子們的寫作、閲讀理解都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我想,語文老師應該更多地重視孩子們的積累。

3、教學“我能讀”: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很多孩子能夠從文段中獲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在平時課外閲讀當中,很多孩子都是囫圇吞棗,最後雁過無痕,什麼都沒得到。所以,我想,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掌握一定的閲讀技巧,通過勾畫,標註等方法去把握課文,向孩子們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從而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

4、課時作業。

《站起來》中作者把小男孩摔跤時的動作描寫寫得很生動,我佈置學生學一學這種寫作方法,試着寫做某件事的過程。這樣,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仿寫,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我認為,這樣對於孩子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處。

都説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設計當中還有許多不完滿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欲速則不達》一課是北師大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內容是“快”與“慢”。“快”與“慢”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快”是相對於“慢”而言,“慢”是相對於“快”而言,主觀感覺起很大作用。在《挑山工》中寫登泰山的人,一路賞景散心,不覺時間匆匆流過;《欲速則不達》中急於往回趕的齊景公儘管有好車良馬,還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來不及。本單元的課文不僅僅向孩子們説明了要正確認識快與慢,還為孩子們提供瞭解決“快”與“慢”的矛盾的一些方法,應從主觀上努力,一是要樹立時間意識,有明確的目標,如本單元的課文《和時間賽跑》;二是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如果説《效率專家爸爸》是從正面來説明這個問題,那麼本篇課文《欲速則不達》則是從反面來揭示不重視方式方法所造成的結果;三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如課文《挑山工》中所提到的挑山工。珍惜時間,合理支配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價值。

二、 説學生:

本班學生通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和語文科的學習能力,如:孩子們已經養成了課前預習新課文的習慣,大多數孩子能夠通過預習,藉助各種教輔資料,自己認識生字新詞,從而通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對《增廣賢文》等傳統經典的背誦,具備了初步理解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通過本單元對《挑山工》的學習,孩子們初步建立了珍惜時間,堅持不懈的意識,卻不一定完全明白如果一味強調時間上的快,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三、 説目的:

1、 知識與技能

(1) 掌握七個生字及其組成的新詞。

(2) 熟讀古文和譯文,對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3) 瞭解課文內容,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欲速則不達

2、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反覆讀,熟悉古文和譯文,對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 通過自悟、討論、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藴藏的深刻含義

(3) 課後延伸閲讀,提高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悟出道理,在生活中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自悟、討論、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藴藏的深刻含義:欲速則不達

2、熟讀古文和譯文,對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課時安排]1課時

四、 説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懂課文中所講的故事。

課上首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通過誦讀課文,師生合作正音、正確書寫、弄清詞意,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把握情況;

2、導入:

前邊我們學習了課文《和時間賽跑》,知道時間對我們每個人的寶貴,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提高效率,不要讓時間老人從我們身邊偷偷滑走後,我們卻還一事無成。這一單元我們的主題是快與慢,那麼我想請大家思考:到底是快好還是慢好?從而引出課題並板書。

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學過的兩篇課文,孩子們都有對“快”與“慢”的認識和理解,老師並不加以評論,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從中去尋找答案。

3、初讀課文,首先讓學生對文中所記述的人和事有具體的把握——寫了哪些人?哪個人是主要人物?記了一件什麼事情?——這是學生閲讀這樣的文章必須完成的任務,其次通過請學生複述課文,檢查學生對課文大意的掌握情況,如果説讓學生對文中所記述的人和事有具體的把握是讀懂文章的基礎,那麼請學生複述課文則是對初讀的檢驗和提升。

4、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深一步的哲理理解,這是本課要引導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而要理解欲速則不達這個成語的深層含義,就首先要讓學生能設身處地的瞭解景公當時的心情變化,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是這樣做的,請學生自由讀,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現景公兩次由於焦急而做法不妥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後再進行反饋:

(1) 第一次:

騶子駕車跑了大約幾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騶子駕得太慢,就奪過韁繩,親自趕起車來。(指名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

在這裏,我抓住了心急如焚這個詞語幫助孩子們理解景公當時的心情。我請學生説説自己找到的句子,並用小黑板出示,把心急如焚一詞用紅筆書寫。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是體會景公心情的關鍵之點,我運用了3W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即: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首先,是什麼。我提問學生心急如焚是什麼意思?你從中讀懂了什麼?(心急如焚的意思是心裏非常着急,好像快要燒起來一樣。)

在理解了心急如焚的意思之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景公為什麼心急如焚?讓孩子們通過聯繫上下文,知道景公心急如焚是因為丞相晏嬰病重,危在旦夕,景公很愛惜人才,想趕回去見他最後一面。

最後,怎麼樣。我想學生提問:在課文中找出景公有多急?你覺得景公這樣做聰明嗎?從而讓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景公性子太急,他親自趕車是很不聰明的,因為韓樞是騶子,騶子就是騎馬趕車技術很好的侍從了,景公平時不駕車,他的技術肯定不如韓樞,所以,景公這樣做不聰明。

在此基礎上,為了訓練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也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全面的認識景公,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齊景公的行為你有什麼新的理解?(無論後人覺得齊景公如何愚笨,但他的愛才之心是不能否定的,他愛臣如子,很惜才。)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説教學目標: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讀文中的對話部分。複述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能從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他們的心理,並憑藉具體語言材料,在反覆的朗讀中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教學重難點) 3.領悟“給予是快樂的”的內涵,懂得要從小樹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情操。(教學重難點)

三、説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敍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四、説教學思路與意圖: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3.揭題,指名讀課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 jǐyǔ 理解詞義)。齊讀課題。解釋題意:“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設計意圖】本設計着眼與對文本含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為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小黑板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 找一處,讀一處。並説一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過好“認讀關”是“學習主題構建”的良好前奏,先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讀順全文;然後再經歷“學生與文本初步的對話”,通過對全文人物的鏈接,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為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為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藴,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為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為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説一説。 (出示)我也曾因為_________而感到快樂。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短文和詩歌的補充,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信息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六——(6)作業超市 1.把給予是快樂作為座右銘摘錄下來。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力求體現不同要求,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體現 先生的“大語文教育是引領人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學語文、用語文,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發展。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 説教材: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救命的麪包,麪包店的老闆為之感到,幫助他的事。本組教材的模塊以“熱愛祖國”為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應圍繞“熱愛祖國為榮”的情感線索,挖掘文本資源,讓學生通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納文本,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昇華。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麪包店的老闆態度的變化。

2、瞭解作者運用外在的動作和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和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由於我班現有的38名學生,是上學期重新分班組合的,其中有8名是從外地後轉來的,加上有部分同學的學習方法死板,基礎太差,導致兩級分化特別嚴重。因此,我確定的重點是: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難點是:瞭解作者用外在的動作與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手法。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設計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4、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説過程:

1、創設情境,情感鋪墊。

文章本不是無情物,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説過:“語文脱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藴。這樣的語文,根本就不能植根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温暖純淨的底色。”熱愛祖國是教師應在孩子的人生畫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徵。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五星紅旗”所藴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對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為有着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創設了“通過上節的學習,文中的哪部分內容讓你特別感動?”這個問題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們帶入了對全文的整體性回顧之中,開始不由自主的回憶舊知。與此同時,也被文中“我”的行為感動着,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2、自主讀文,品味語言

《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提高閲讀質量,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能力。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的閲讀形式,組織、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研讀文本、感悟文本。特別是理解幾處重點詞句時,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反饋交流,然後帶着感悟讀,最後老師引領學生品讀。這樣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豐滿,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讀出文中情,品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情感的文本味來。在教學中,研讀“我”的處境危險時,當學生找到語句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提煉出表現“我”處境危險的關鍵詞,並通過切身的感受、老師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查閲工具書隨機理解了“漆黑”、“無影無蹤”、“荒無人煙”的意思,讓學生感悟到留學生當時處境的危險。在此,讓學生想象此時留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為下文埋好了伏筆。接着,在給予學生閲讀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找出描寫“我”動作與神情的句子,並通過想象體會“我”,當時的內容感受。從而指導學生讀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真摯情感。

另外,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已見,聽、説、讀、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覺得語文更有趣了。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我抓住時機,在學生找到描寫老闆前後變化的語句時,讓學生前後聯繫起來,通過對比,讓學生質疑,從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討論交流,感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摯愛,實際上是他愛國的表現,這是他寧可餓死也不用五星紅旗換麪包的原因,也是老闆態度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切實體驗到了文章的內涵。

3、總結深化

因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悟為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因此,在總結深化這部分時,我採用逐層深化,通過師生互讀、音樂的渲染,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為五星紅旗自豪的情境中,醖釀了濃濃的愛國情,激發了強烈的愛國志,從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上是我品讀課文後的淺薄認識,也是我憧憬中的理想課堂。然而在具體教學中還有許多缺陷,但我十分願意嘗試,因為反思失敗課堂也是一種成長。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 教學理念

《語言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在基礎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雙基的學習與訓練,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薰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審美情趣的培養等。做好這些的前提,教師就要正確地把握語言教育的特點,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充分利用課堂的實踐性,使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和言語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能力。

二、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四年級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是關於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説故事,主要寫扁鵲多次拜見蔡桓公,並勸戒他及時醫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堅信無病不肯從醫,導致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扁鵲治病》是第八單元的課文,該單元主要學習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體會其中道理。在這篇文章中,一是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2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有關詞句,體 會人物想法。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整體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