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來源:文書谷 2.07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説課稿模板集合五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學分析。

海洋——21世紀的希望》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有關海洋的説明文。課文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已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在新世紀的希望。行文簡潔流暢,綱舉目張,條理清楚。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因此我的設計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4、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

5、合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

結合教材內容(我要上的是本課第二課時),設計理念及學生懂得蒐集信息但對生活關注不夠,對海洋瞭解也不多的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人類正在迎來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時代”一句在

文中的作用。

3、通過學習和交流,瞭解海洋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4、擁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5、養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為什麼説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

教具:

多媒體

二、説學情。

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懂得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能流利地朗讀課文,懂得蒐集信息但對生活關注不夠,對海洋瞭解也不多,因此注重師生間的交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利用生活資源學習。

三、説教法。

採用“讀讀——交流——感悟”教法。高年級要注重感悟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利用生活資源領悟課文,達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境界。

四、説學法。

採用“讀讀——自主交流——應用資源——領悟”學法。高年級學生應與教材對話過程中自主交流,應用身邊生活資源,去領悟課文,這樣學生會更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捕捉信息,從而提高能力。

五、説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三課(齊讀課題)。現在回想一下,人類與海洋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呢?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藍色的紗衣,那是廣袤無垠的海洋在奔騰不息。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是什麼原因讓跨入21世紀的人類不再“望洋興歎”?(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讀。

2、 你們明白了什麼?這段起到什麼作用?有感情地朗讀。

(這一環節注重激起學生興趣,認識過渡段,認識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

(二)、在讀中、在交流中領悟課文。

1、默讀第5至8自然段,你從中獲取哪些信息?思考:課文是抓住哪些要點來説明海洋是人類21世紀希望的?

2、 交流:

(1)出示“目前陸地上的煤、石油等礦藏,由於長期開採,已越來越少,世界上許多地方都在鬧‘能源危機’”。指名讀。你們腦海出現什麼畫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便把目光轉向哪呢?

出示“如今,一座座……大顯神威。”指名讀,交流。

(2)出示“由於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態環境的惡化,人類正面臨着食物匱乏的威脅。”齊讀,你們想到什麼?如何解決呢?你從哪裏瞭解到的?

出示“科學家們早……來自海洋。”指名讀。你們瞭解海洋中哪些動物含有高蛋白,説一説?

(3)我們人類還將如何開發和利用海洋呢?你從哪裏瞭解到的?齊讀第7、8自然段,邊讀邊想象。

3、現在,誰來説説課文是抓住哪些要點來説明海洋是人類21世紀的希望的'?

同學們請看資料庫: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美麗富饒,是巨大的資源寶庫。

(1)海水含8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60餘種可在海水中提取。

(2)海洋是天然蛋白質倉庫,擁有海洋生物20多萬種。據估計,世界海洋為人類提供的食物要比陸人全部耕地所提供的食物多1000倍。

(3)礦產的儲存庫:廣闊的海洋沉積盆地儲油1500多億噸,佔全球總儲量的70%以上,天然氣140億立方米。海洋底還富集了大量錳結核、磷礦石和重金屬軟泥等礦藏。

(4)鹽類的故鄉: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3000萬噸鹽。

(5)能量的源泉:海洋的波浪、潮汐藴藏着巨大的動力能,加上海水熱能和鹽度差能等能量,約70億千瓦以上。

(6)水資源的寶庫:海水本身就是人類一筆巨大財富,它集中了地球97%的水,利用海水淡化技術,將海水淡化,用於農業灌溉前景十分廣闊。

此外,廣袤的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遼闊的生存空間。

我們海南四周環海,物產豐富,將來需要大家去探索和開發,好好加油哦!(喚起學生探索海洋的心靈,去熱愛海洋,熱愛大自然。)

4、是啊,曾經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將解救人類於危難之中;可是,現代人類又是怎樣對待這個藍色希望的呢?這張照片展現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於油船泄漏、油井發生井噴,大量石油隨波逐流,生靈遭塗炭,海鳥的屍體不時被拋向海灘。這是赤潮爆發是的海水。隨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魚、蝦、蟹等大量死亡,數萬公里的海洋成為死海。除此之外,人類的亂捕亂殺,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內捕魚,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種的消失。

5、同學們,心情沉重嗎?想説些什麼呢?

6、是啊,正如我們書上所説,人類要開發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須(生讀“保護海洋,珍惜海洋資源”),只有這樣(生讀“海洋才會樂於做出奉獻”)

7、

同學們,海洋存亡,匹夫有責。痛定思痛後只有一句話-------(齊讀:海洋-----21世紀的希望);萬語千言只為大家謹記(齊讀:海洋-----21世紀的希望)。

(這一環節採用“讀讀——交流——感悟”教法和採用“讀讀——自主交流——應用資源——領悟”學法,

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利用課件展示有關海洋的圖片和資料,又通過交流,同時利用最近汽油缺少和報紙報道在南海發現儲量最大的天然氣這些信息,學生不僅領悟課文,而且更關注生活,在生活學習語文。)

(三)、拓展延伸,自主創新。

學完了這篇課文,在頭腦中產生了保護海洋的意識,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設計一條保護海洋的宣傳口號,號召全社會、全世界人們保護海洋。

(學完課文,學生強烈感受到海洋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意識到了保護海洋的迫在眉睫。抓住這個關鍵時刻,請學生為保護海洋設計宣傳口號,對海洋的情感得以昇華。學生用獨特的體驗寫出了豐滿的口號,振奮人心!)

(四)、作業。

你心目中未來的海洋是什麼樣子的?結合課文內容,蒐集相關資料,寫一篇短文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比知識更為重要。這一環節有力地激發學生想象,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遨遊。學生情感得到昇華,更熱愛大自然。)

六、説板書設計。

學生能從板書中清晰地瞭解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明白海洋的21世紀的希望,更激發內心的情感。

海洋——21世紀的希望

能源危機———開發海洋礦產資源

食物匱乏———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量浪費———利用海水發電

水荒———淡化海水

生存空間狹小———建設海底城市

説課稿 篇2

一、 説大綱

根據《走進音樂世界》大綱要求,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與教材和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發揮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中所特有的審美功能,做到將基礎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與情感體驗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 説教材

1、教材簡析:本課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根據第2單元音樂與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愛)中的<歡樂頌>為教學內容。〈歡樂頌〉是選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作曲家,而他最傑出的是〈第九交響樂(合唱)〉和〈莊嚴彌撒〉,〈歡樂頌〉選自〈第九交響曲〉,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曲子,通過學習貝多芬的〈歡樂頌〉,從中感受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情感及交響樂,頌揚和學習友愛、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學目標:a.感受不同時代人類的博愛精神。b.通過欣賞和演唱歌曲,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逐步建立對親人、對他人,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形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對真、善、美的音樂藝術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與演唱歌曲,並從歌詞中體會博愛精神。

難點:第三樂句最後一拍與第四樂句連線相加的時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三、 説教法

為了讓學生更加直接形象地瞭解和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樂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都知道貝多芬是個音樂家,除此之外對他的瞭解卻不多,而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是貝多芬所創作的最傑出的曲子之一,為了讓學生對歌曲產生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對作曲家有初步的瞭解從而有想學歌曲的興趣。我向學生展示了貝多芬的圖片,以及他的頭像雕塑模型,讓學生對作曲家貝多芬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講解他的生平簡介,再引入新課。

2、情感教學法:冼星海説----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其實施程序是:

情感喚起 —— 情感深入 —— 情感外化

在本課中我從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響樂入手激趣,接着引導學生在探索發現中深化情感體驗,最後在遷移中從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樂文化淵源的追溯,使審美體驗昇華。

3、此外,還運用了多媒體輔助----視聽結合法:學生一般在以前都聽過或接觸〈歡樂頌〉這首歌曲,但對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為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和學習興趣,我利用電腦課件和教學平台,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視頻演示和音響欣賞,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主題曲。

四、 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

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演唱方式。通過跟隨錄音、電腦課件視頻跟唱的方法,使學生更加直接形象地接觸歌曲從而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學法指導分析

(一)、 參與——體驗法。

本課我指導學生先感知音樂,欣賞聽辯音樂,然後進入情感體驗與想象聯想,直到理解領悟音樂的意境。

(歡樂頌)説課稿,標籤:國中音樂説課稿,音樂説課稿,

(二)、課堂討論法。奧斯本的“大腦風暴法”,是一種專門訓練發散性思維的好方法。依據此原理,在樂曲欣賞的上,我有意識的組織進行討論,探討歌曲所頌揚的精神。

五、 説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和學習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瞭解歌曲的曲式結構,從而頌揚博愛自由平等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賞析---討論---審美型”的教學模式進行。

1、圖片故事導入

這個環節我將從貝多芬直接引入新課,先出示貝多芬的圖片,問學生是否知道或瞭解這個人的簡介資料,然後讓學生分組對貝多芬的資料進行討論和互相蒐集、回答,之後我從貝多芬的故事、生平,主要創作引入新課,介紹新課內容〈歡樂頌〉出處和相關資料。

2、視頻欣賞進入重點突破難點

在這個環節我會播放電腦課件,讓學生視聽欣賞本曲,引導學生在參與欣賞音樂的活動中探索發現,深化情感體驗。這是本課的重點。設計意圖是強化2個訓練。 a .音樂欣賞學習也是創造性活動,《接受美學》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總會留有許多‘空白’和不確定性,有待欣賞者通過想象去豐富和補充。” 因此 ,學生在參與集體性的欣賞中繼續強化其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b.強化學生內心聽覺訓練。美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艾倫·科普蘭説:“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據此,教學程序是“多聽”。我遵循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引導學生帶着在旋律創作中的問題有重點地聽析曲中的音樂材料。

視聽之後讓學生用跟唱法學習歌曲,由於這首歌曲調很單純,4/4拍子,學生在國小課本也接觸過,所以完全有能力獨立學會它。但能夠完全無誤地演唱好歌曲第三樂句最後一拍與第四樂句連線相加的時值便是本曲要突破的`解決的難點。在這個地方我會樂曲重複播放,利用電腦比以前的錄音機播放的好處,就是不用反覆倒帶,直接點這一段就可以循環再現,為課堂省下不必要浪費的時間。這個環節我會對學生演唱歌曲進行檢測,看是否已經解決了難點。方法有:A.全班同學或分組演唱歌曲B.個別演唱難點旋律C.難點旋律數、打拍子

3、在學生熟練演唱歌曲後,進入討論—審美階段

學生復聽整曲,在學會演唱後欣賞會有不同的感受,此時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對歌曲的理解歌詞的含義和作曲的風格作一個簡單的評價分析,並讓學生感受一下唱與朗誦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進行各抒己見,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獲取的知識有一種成就感。讓學生在一個融洽的氣氛中學習音樂,積累音樂文化,培養他們自主學習以及感受音樂的習慣,從而到達除了會學習、會欣賞、會討論歌曲外,還會對歌曲對音樂進行審美,探討歌曲所傳達的意境最終讓學生感受不同時代人類的博愛精神。

然後我再對學生的發表進行評價、歸納並且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的表揚和鼓勵。最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再次出示本節學習目標,加深印象。

六、 説板書設計:

由於本節課採用的是電腦平台與課件相配合的現代化教學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學板書內容均在課件中顯示。

內容有:

1、貝多芬的簡單生平簡介

2、〈歡樂頌〉樂曲簡介

3、樂曲中難點樂句的旋律以及節奏節拍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圖。我的説課完了,謝謝大家!請提出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

1、我説課內容節選自::蘇少版《音樂》八年級下第二單元《雨花石》

2、本單元主要作品如課件所示——《雨花石》,羽調式,濃郁的民族風格,清新、柔美的旋律,抒寫甘為鋪路石,默默奉獻的情懷;《共和國之戀》A段旋律抒情流暢,深情款款,B段跌宕起伏,表達無怨無悔、堅定執着的愛國情懷;《蝴蝶飛啊飛》《和平的花環》,童聲的純淨甜美,對比出歷史的慘痛,引發無限的哀思,更訴説對於和平的堅定信念;《烈士日記》英勇—激憤—沉痛—悼念,音樂加上合唱再現了詩中的場面,更昇華了詩的內涵;《辛德勒的名單》小提琴獨奏如泣如訴、哀婉動人的旋律,抒發猶太民族飽含苦難的心聲。

3、通過對教參的學習,結合我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本單元的特色是——讓學習者在學習、感悟、體驗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音樂過程中回顧歷史,感受歷史題材作品中音樂語言的獨特魅力,從中汲取為和平幸福而奮鬥的力量。

二、課時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選擇演唱歌曲《共和國之戀》,欣賞樂曲《辛德勒的名單》作為第二單元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按照精細化教學設計的要求,我對教學過程中的欣賞教學環節——過程安排進行説課。

選擇《辛德勒的名單》作為本單元的重點以及精細化教學設計的教學內容,原因在於:這是本單元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也是本單元唯一一部外國音樂作品,通過第一課時內容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在追求和平、幸福道路上,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在學習《辛德勒的名單》時,學生能夠感受到,和平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祈盼,和平——是所有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共同的心願!

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包含對教材的分析,同時更應該瞭解教學的對象。

三、學情分析

在學習每一單元前,我都會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作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對於單元學習有整體的'印象,再加上第一課時《雨花石》《蝴蝶飛呀飛》《和平的花環》的學習,學生對於單元教材的設計、情感基調有了初步的感知,通過日常教學的訓練,學生也具備了基本的分析音樂要素的能力,對於本曲的演奏樂器小提琴的音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欣賞過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但對於音樂演奏者、創作者、音樂成就、音樂語言本身瞭解並不是很多,情感體驗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本內容教學可以從學生已有的認知——電影本身展開。

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音樂基礎較好、舞台表演機會很多,對創作、表演都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過程設計中體現為學生表演創設情境和機會的思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基於對學生的瞭解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涵蓋學法指導)

1、知識與技能:在欣賞過程中,通過對作品音樂要素的分析,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欣賞音樂的基本方法,記憶必要的音樂常識,如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成就等。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哼唱、旋律分析、對比評價、配音表演豐富情感體驗的形式,加深對作品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體會作品中抒發的猶太民族的苦難心聲,從而體會和平的珍貴。

教學重點——主題記憶、旋律分析

教學難點——旋律分析、配音表演

教學準備——視頻剪輯、其他樂器演奏的音樂及相近題材的影視音樂蒐集、課件的製作

五、教法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音樂審美能力的發展為核心,以欣賞體驗為重點,以實踐為手段,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具體教法如下:

1、利用多媒體演示,影音結合讓學生多角度欣賞音樂,感知音樂形象;

2、通過分析音樂要素,指導學生逐步掌握音樂欣賞的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音樂素養;

3、鼓勵創造,設置音樂情境,讓學生在合作中分享創造的快樂,從而加深音樂印象。

六、教學過程

本課我採用認知——感受——實踐模式進行教學。

1、語言導入。他是誰?在我看來,音樂是美的,音樂課堂的語言美同樣很重要,因此我通過語言提示簡要介紹音樂創作的背景,瞭解音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和故事,用設疑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

2、名家介紹。以學生介紹、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作品本身的成就、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有進一步的瞭解,用名片——名曲——名家帶給學生震撼。

3、音樂賞析。初聽主題——瞭解樂器、感知音樂的情緒;再聽音樂,影音結合——分析音樂要素,提問:是怎樣的旋律帶給人如泣如訴、悲婉動人音樂印象?説出見解;哼唱旋律——記憶主題(音詩畫結合);表演實踐,我來當導演——對比不同樂器演奏的主題,作為導演選擇喜愛的音樂,指導演員參與配音表演;綜合評價——以樂評人的身份闡述對音樂的認識,評價同學表演的亮點和不足。

4、課後拓展。結合單元“創造活動”為學生提供“樂評指導”。 影視留聲機《東京審判音樂欣賞》。

設計意圖:層層遞進設計欣賞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掌握欣賞的一般步驟,在對比中加深對樂器音色的感知,沒有標準答案的對比環節,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多元和音樂語言的獨特,讓學生在表演中感知音樂對環境、對人物性格、對情境的烘托作用,用音詩畫結合、我來當導演等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加強對音樂主題的記憶。

七、本課教學優勢及反思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對學生能力成長的扶持,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審美學習情境和展現潛能的舞台。

2、重視課堂中問題的生成和預設,採用靈活機智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層層遞進。

3、有效地把音樂傳統教育手段和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為教材製作有審美情趣和藝術感染力的配套音像資料和多媒體課件。

4、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同時注意借鑑和運用其他藝術形式(例如電影、詩歌),使得音樂不至於孤單呈現,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音樂與其他藝術互為影響、互為補充。

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是國培語文一班的楊含,我來自鶴壁市福源國小,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鞋匠的兒子》,是我在影子教師教育實踐時教學課文的其中一篇。

我沒有按套路出牌,調整了説課的程序,採取了變式説課。

一、説課程序的調整

常規順序: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流程

變式説課:説教材--説學情--説學法--説教法—説流程--説反思

我認為教師在深入研讀教材時,同時更應該關注學情,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對學生學法的指導,進而選擇教法,預設流程,我這是教後説課,我覺得反思必不可少。

二、説教材

本文是六年級上冊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敍述了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是鞋匠的兒子,雖然出身貧寒,但面對羞辱與嘲笑,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衞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一定速度和語感,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於是,我設定了兩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學習林肯寬容、謙虛、正義的優秀品質。

三、説學情

我教育實踐的是六年級語文,在優勝路國小,語 文老師是省級名師,性格淡定內斂。通過我的聽課與跟蹤觀察,結合我對學生的書面問卷調查,學生語文素養不錯,課外閲讀廣泛,被評為“書香班級”名不虛傳。

面對這些是優勢,也是壓力,也是動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是問題,關鍵是方法要新,要吸引學生,要和名師有殊途同歸之作用。讓省城學生接受我這個鄉下老師,甚至是想學生悦納我。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確定了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説學法

1、以讀求悟

在學習方法上,講課先一天我佈置了預習,上課時我採用“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多種形式朗讀文本,深入感悟,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指導學生從“讀相同的文字讀出不同感受,讀不同的文字讀出相同的感受’。

2、悟中會情

通過學生的朗讀中的個體感悟,我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體會文本的情感,體會林肯的人格魅力,從而突破難點,實現第二個教學目標。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兩線一關係”的方法來處理。

五、説教法

1、緊抓主線 研讀人物

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引領學生關注文字背後的東西,緊緊抓住“非常、一定、永遠、那麼”幾個關鍵詞,尤其是三個“永遠”,以“初讀——感悟——再讀”的形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和適當的引導,感悟這段話的內涵,層層遞進地感受林肯的寬容品質,人人平等思想。

2、藉助輔線 體會魅力

關注參議員的態度變化: 參議員對林肯由尷尬--羞辱--嘲笑--靜默--讚歎的變化,這是由於林肯的精彩演講!正是被林肯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3、理清關係 朗讀感悟

理清暗線和主線的關係,指導學生整體讀林肯的三段話,感悟人物的魅力。

為了幫助理清關係,我還精心設計了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鞋匠的兒子説課稿

六、説流程 大膽調整

在課文激趣引入時,我預想到學生會説到林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説到南北戰爭,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的開頭就是“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內容是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態度“反對分裂,維護統一”,於是,我為了課堂流程的流暢自然,我大膽調整了教材順序,緊接導入以後,先學習第六自然段,再回過來學習一到五段,然後總結全文。

實踐證明,我對教材的調整,一方面導入自然流暢,另一方面有利於對課文的拓展昇華。

我的這些想法,在我設計的板書上可以體現出來。

(板書體現)

21 鞋匠的兒子 → 林肯 ←

↑ 反對分裂 維護統一 ↑

↑ 寬容謙虛 感恩樸實 ↑

尷尬、羞辱、嘲笑 → 靜默 → 讚歎

七、説反思之反思

《鞋匠的兒子》教學結束後,我結合老師的評課,我寫了第一篇反思,但重點是在敍,敍對評課切入點的思考,這次我又對講課和上次反思又重新反思,寫了第二次反思,故我稱之為説反思之反思。我從三點來做總結。

1.讀中體悟

抓住重點語句(林肯的三段演講詞)、關鍵詞(非常,一定、永遠)讓學生多朗讀,深入感悟。

2.悟中追問

在讓學生説讀後感悟時,再追問你是怎麼讀出這種感受的?這樣追問,再讓學生來讀出這種感受。(例如:學生説用激動萬分的語氣讀第三句演講詞時,再追問一句你是怎麼讀出這種感受?你給同學們讀出來吧,通過學生的讀讓學生評價,意見一致後再讓學生一起用激動萬分的語氣來朗讀感悟。)

3.問中昇華

學習課文後,你學習了林肯的那些優秀品質?你準備學習哪種品質?怎樣學?在對學生的問中達到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昇華。

在反思的小標題上我採用了頂針手法,“讀—悟—問—感”,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我給這種方法起名為“四字一線”教學法,在教學中時刻關注課堂的生成,抓住教學契機,處理靈活。

七、共勉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

最後,我用陸游的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來和大家共勉,這次國培學習,理論知識營養豐富,影子教師實踐深入,我們將在以後工作中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不負此次國培之行。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

1、教材簡析

《温暖》是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看圖課文。這一單元主題很多,有環保主題的、有關愛主題的、有思念主題的。《温暖》這一課就是關於關愛主題的課文,主要講了雷鋒同志為了幫助小韓同志縫補棉褲而半宿沒睡,小韓同志心裏深受感動,感到無比温暖的故事。讚揚了雷鋒同志樂於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獻精神。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助人為樂思想教育。內容不是難事。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由人物的動作、語言等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同時對記敍方法作初步瞭解,為作文打一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掌握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

(2)以“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引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理解“温暖”的含義。

(3)結合課文於實際,瞭解本文的寫作順序,討論出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基本方法,確立本文“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描寫分析人物特點”的方法。

文章情節簡單卻動人,描寫細膩,三年級的學生要通過自讀課文了解文章的`

(4)由雷鋒的行為受到感染,激發學生關愛他人、温暖他人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突破

重難點:(1)讀懂課文,理解“温暖”的含義;

(2)由事情感受人物品質,體會雷鋒對戰友的關愛之情,產生學習的意識。

(3)瞭解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敍述的方法。

突破:

(1)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感受人物高尚品質。

(2)“又是班長”的“又”字可體現雷鋒隊長有的一貫關愛的作風,對深入理解人物有引導作用。

4、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雷鋒助人的圖片及雷鋒日記;

(2)學生準備:蒐集、閲讀有關雷鋒的資料;

二、教法學法

此處,老師的教重在導,學生重在學,而且要學生從學會到回血轉變。

1、教法:將“情景創設”“適時點撥”“對話討論”協調的運用在教學中,讓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着。“情景創設”將學生引入教學畫面,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適時點撥”,根據反饋信息,控制調節課堂氛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探索”“合作學習”和老師同學“對話討論”。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由雷鋒名言導入課文

首先出示句子“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熱情,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然後問同學是否知道是誰説的;讓知道的學生説説。在簡略的介紹雷鋒生平。最後引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講雷鋒同志像春天一樣關心同志的故事。

(板書:温暖)

自讀課文,解決字詞問題,瞭解事情的經過

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要求是:找出生字詞讀書讀準,同桌交流識記方法,然後讀順課文,同桌互相檢查;並試着概括課文內容。

創造寬鬆的氛圍,讓學生在全班介紹記憶字形的方法,互相啟發;師重點指導“瞅、宿”的讀音,“添

字最後一點提醒學生不要少寫。

組織學生用“開火車”讀、分角色讀、分組配合讀等多種方式讀文;讀後讓學生試着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設計討論環節:首先提問:討論本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從那些地方看出來?本環節要明確:是按時間順序也就是事情的發展先後順序來寫的。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出車回來”“值夜班回來”……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提示,引導學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再讀課文,分析文章特點,確立學習方法

師提問引導學生談論:讀了故事,有什麼感想?你覺得雷鋒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談論對雷鋒的印象,老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關心戰友,做好事不留名,默默奉獻)

師根據板書追問:對於雷鋒的這些特點,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從雷鋒幫戰友感受到的”“是從雷鋒幫助小韓同志補棉褲這件事感受到的”。這開始的回答可能很籠統,老師應先賞識學生的成功,然後用提示性追問:作者是怎樣寫雷鋒幫小韓補棉褲的呢?從一個人的哪些方面能看出一個人的特點呢?引導學生去細讀課文,主動探索到,作者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心理、神態、語言描寫去展現人物特點的。

師總結:通過對人物進行外貌、動作、心理、神態、語言描寫去展現人物性格,這是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温暖》這一課,我們就從這些方面去感受雷鋒的品質。

學生合作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人物動作、神態、心理和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從中表現出的人物的一些特點。

課時總結:雷鋒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這一股温暖的春風是否吹進每一位同學的心呢?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入體會雷鋒關心戰友、默默奉獻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