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説課稿範文彙編六篇

來源:文書谷 4.61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説課稿範文彙編六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國小美術第七冊第五課《自行車局部寫生》,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對自行車局部的寫生引導學生學會精確的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國小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並且四年級的大部分同學會騎自行車,自行車給他們帶來了方便和樂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

本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技能與技巧目標: 瞭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學習造型的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索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

四、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針對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先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進一步提高創造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階段:

我首先提出問題:“你會騎自行車嗎?你喜歡自行車嗎?自行車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本課課題:《自行車局部寫生》

2、新課教學階段:

⑴、我讓學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來了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和用線表現的方法。我提出問題(出示課件):自行車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線條有什麼不同?教師通過啟發讓學生説出自行車是由車身、車把、車輪、車座等組成。線條也有很多變化,比如:車條是直線、車筐是交叉線等。

⑵、教師演示自行車局部寫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線的變化和線的銜接等。

⑶、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上的'學生作品,讓學生説一説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對你有什麼啟發?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觀察仔細、表現具體、線條豐富。

3、實踐階段:

提出作畫要求後,組織學生到學校的自行車場地進行寫生,教師現場指導作畫。

4、讓學生把畫好的作品放到寫生的自行車旁進行展示,同學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同時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簡單評價,教師相機進行補充。

5、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穫很大,以後在生活中要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用你的畫筆去描繪美好的生活。

6、最後有秩序的將學生帶回教室。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通過遊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10個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二.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後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並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並説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1.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麼填

(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於10就行)

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遊戲 -----數字划拳遊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説: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1.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4.説一説,填一填.

説板書設計.(這課板書比較簡單,只要在黑板上把10的組成寫下來就可以了.)

四.説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遊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説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於合作.

説課稿 篇3

本課的教學從學生的身邊與生活實際開始,使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需要,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從而樂於探究、嘗試。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投擲設計以一紙貫穿課堂,先以“紙飛機”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引導他們通過“玩中學、玩中練”,在自學自悟、主動探究中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初步瞭解投擲的要領,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

以“遊戲”貫穿整個過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得,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不但獲得知識,愉悦身心,而且培養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品質

一、玩中學

新課改的體育課,我覺得並不是簡單的玩或者是做遊戲。因此無論教師設計了怎樣的課,其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在玩中有所收穫,即玩中學。

1、從課前導入,師生問好的常規及小遊戲來看,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學生一開始就是課的主體,小主人的主體性毫不含糊地貫徹到全課。

2、用一張紙貫穿一節課,先是折成飛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發揮創意,將飛機拆開捏成團,這就更緊貼教材。

二、玩中練

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國小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麼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於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

因此,設計了“投西瓜練習”、“消滅害蟲”遊戲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實踐,愉悦身心。從整節課的情況來看,學生還是十分喜歡這種練習方式,整節課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樂於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並敢於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及前後聯繫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那裏羣峯羅列,古木參天,泉聲淙淙,飛瀑直瀉,自然風光十分迷人。作者以遊覽線路的先後順序,以美侖美奐的筆調,記敍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為中心,重點寫“途中聽泉”和“山寺聽泉”,全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寫了白天“我們”在上山途中觀景聽泉;三至五自然段寫了入夜,“我”在慶雲寺聽泉,抒發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根據本課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文中重點詞語,賞讀、積累介紹鼎湖山泉聲的優美句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上網瀏覽、協作學習、會話商討、蒐集資料、整理創作及審美表達的能力,樹立學生主動利用網絡自主探究的意識,養成健康瀏覽的習慣。

3.情感目標:A、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B、讓學生了解鼎湖山是我國自然保護區和世界自然保護區,我們學生要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是不能泛泛而談的,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因此,根據課文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課文二、四自然段相關泉聲的生動描寫,深切感受泉聲的美妙和作者對鼎湖山的熱愛之情,並有感情地讀好相關段落。

教學難點:憑藉語言材料並靈活運用課文所學和自己網上查得的相關資料;想象和品位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二、説教法、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以下教與學的方法:

(一)教法。

① 品詞析句法。從關鍵詞句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②以疑導學法。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質疑,以疑定教,順學而導。

(二)學法。

① 自主研讀法。針對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研讀。

②品味想象法。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發揮想象,將優美的文字在腦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品味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提高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的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本課擬兩課時教完,全文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四個環節:

(一)緊扣題眼,以疑導學

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課一開始,我板書課題《鼎湖山聽泉》,“聽”字故意寫成繁體字,並趣解“聽”字,由此提醒學生讀書要“入耳、入目、入心”,學習本課,品味泉聲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才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然後由“聽泉”這一題眼,引導學生看題質疑:去哪裏聽泉?泉聲是怎樣的?由此揭示話題:“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聽泉。”抓住題目中的“聽”字引入,通過質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主閲讀,整體感知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保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學生對文章才有一個整體的感悟。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讀”,通過“讀”來達到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目的:

1、輕聲自由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以“鼎湖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話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分段聯繫讀。讓學生逐段默讀,邊讀邊找出“半小時左右”、“過了寒翠橋”、“來到半山腰的慶雲寺”、“入夜”、“矇矓中”這些詞句,領會作者按照地點轉移和時間先後順序記敍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精讀感悟,積累運用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動筆墨不讀書,勾勾畫畫好方法”。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讀中想象”是學習寫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發揮想象,將優美的文字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有助於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能力的提高。

1、研讀“途中聽泉”,初識泉聲的特點。

話題1:“作者在上山途中聽到了怎樣的.泉聲?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學生自讀勾畫,通過反覆朗讀,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從“淙淙的泉聲、不絕於耳、清純悦耳、歡快活潑”體會到泉聲的美、大,從“湧流、流瀉”等詞想象到泉水的多,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泉聲的美妙,與此同時想象鼎湖山草豐林茂、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滿目青翠的景色。從而為後文作者能在夜晚聽辨泉聲作好鋪墊。

2、研讀“山寺聽泉”,品味泉聲的美妙。

話題2:“作者夜宿古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讓學生動手勾畫。

根據學生的彙報,精讀重點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為了能讓學生通過此段的學習落實目標4、5,突破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聆聽、辨識、品味出的泉聲的美妙,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聯繫生活 展開想象

聯繫生活:讓學生説説在電視、CD等媒體中聽到的“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銅管齊鳴”的聲音是怎樣的,進而體會“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等詞。

展開想象:草叢石縫湧流、空谷細流、飛瀑急流的景象。

(2)質疑理解 前瞻後聯

在重點句段教學時,我們要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前瞻後聯,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整體理解文章的好習慣。

提出疑問:“為什麼作者會聯想到這些聲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麼靈嗎?”引導學生聯繫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這些,是因為聯想到了白天所見到的景色。

“作者還聽到了什麼?”從忽高忽低、忽急忽緩作者又產生了聯想,讓學生在通過朗讀想象,從“繞過、拍打、穿越、流連”感悟到泉水的“趣與活潑”。

(3)讀寫結合 運用積累

在閲讀教學中培養閲讀能力但不能忽視寫的能力,語文要崇讀學寫,結合課文特點,注重引導學生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方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學會感悟了泉聲的美妙後,我把練筆擠進課堂:引導學生用“像……一樣的,是……”仿寫一段話。

(四)以讀促講,昇華情感

“泉水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最後泉水流進了我的心田。”引讀最後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潤萬木,藴育生機?”讓學生再回讀全文,用心再次聆聽、辨識、品味。新課標提出在教學中我們要關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體,讓學生形成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縮影,是課文的精華。為此,我根據課文特點,緊扣題眼“聽”字,以趣解繁體的“聽”字,統領全文,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讀書要“入耳、入目、入心”,聆聽、辨識、品味泉聲也須“入耳、入目、入心”,方能感悟泉聲之美妙,潤物之無聲也。整個板書,簡潔明瞭,提綱挈領。既起到引領讀書方法之功效,又突出了文章之中心,可謂一箭雙鵰也。

入耳 入目 入心

泉聲美妙 泉水潤物

聆聽 辨識 品味

説課稿 篇5

1、教學內容:

(1)學習欄間跑

(2)素質練習(自選)。

2、教材分析:

根據《大綱》要求,“欄間跑”是高二年級跨欄跑的“知識點”,組織“以50M快速跨過5個低欄”的單元教學,改進欄間跑的節奏,發展學生連續過欄和快速跑的運動能力。高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從起跑到第一欄”、“起跨過第一欄”的技術教學,高二年級的跨欄跑教學,應把鞏固學生連續過欄,改進欄間跑節奏作為教學的重點,緊密結合快速跑及快速跑的各種能力練習,發展學生跑的能力,培養節奏感。本單元共五節課,本次課是第二次課,重點是改進跨欄步、學習欄間跑技術。難點是欄間跑的節奏,培養運動感覺。素質練習(自選)是課課練的.內容之一,結合技巧練習,實現一物(墊子)多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

3、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理1)班學生。

(1)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日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他們喜新、好奇、求趣。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

(2)女生具有動作幅度小、頻率快、向前性好、身體重心起伏不大等特點。

(3)該班學生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強,且勤于思考、善於學習。但部分學生有過欄心理障礙。

(4)在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我國跨欄選手劉翔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學生對跨欄跑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説課稿 篇6

《讓世界充滿愛》揭示了愛是關心,愛是幫助,愛是奉獻的主題。歌詞語言質樸、明快,沒有特別難理解的地方,加上歌詞創作上的押韻和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從這一層面上,學習這首歌詞學生應樂於接受。

讀着這首歌詞,我們同時也感受到,它在平實的語言中藴含着濃濃的深情,揭示着愛的內涵,歌詞三部分的內容脈絡清晰又環環相扣。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歌詞的意境和內涵,讓我們在感情上能產生共鳴呢?在設計教案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着力:

一、轉變角色,讓老師成為孩子中的一員。

我們的課叫《讓世界充滿愛》,愛是心底真善美的真切流露。雖然我和這些孩子不曾相識,但我堅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學習,蹲下身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孩子們一定會接受我這名新成員。

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也和他們一樣,該看書時,拿着書一板一眼地讀、想,交流討論時,耐心傾聽他們的發言,適時表達自己的感受;讀書賞析時,用眼神、用握手,用評語來傳遞真情,激發孩子們的情感。我真心希望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成為他們的學習夥伴,享受這優美的語言,體驗這濃濃的真情。

二、紮實訓練,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對於簡短的內容,我希望能把它上得豐厚醇香,儘量展現出語言的魅力,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快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實現這一目標。

1、反覆品讀 詞句。

在這三部分的`學習中,我將描寫部分1——4句作為語言訓練的重點,以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你們是通過哪些具體詞句的描寫體會到這豐富的愛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繫生活實際、情境朗讀、評讀等,反覆品味文本,以體會其傳達的情感。

根據課堂學情,嘗試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以讀傳情,在自讀、互讀、引讀、評讀、賞讀中讓愛的旋律在每個人心中奏響。

2、關注學習的整體性。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先自讀體會,初步感受歌詞的主題——愛;再通過對歌詞三部分內容的逐層學習,漸漸領悟到愛是關心,愛是幫助,愛是奉獻的主題,真愛是心與心的坦誠交流;最後又迴歸整體,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昇華情感,加深對“愛”的感悟。

其實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關注全文學習的整體性,還應關注局部的整體性。如同寫字,每筆不僅有它在整個字中的佔位,它自身也講究起筆、行筆、收筆,這一筆既是整個字的一部分,又有其獨立性。同樣的道理,教學的每個環節既是環環相扣互有聯繫的,同時它也應有獨立性。這些環節小到每個部分的學習,再小到每句話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每一步怎樣進行,達到怎樣的效果:怎樣開始,怎樣放開,又怎樣收攏,讓每個環節的學習有明確的目標與要求。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努力讓每個環節的學習要求、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明晰起來,力求引導孩子開展有效的語文活動,品嚐語文學習的樂趣。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點思考與嘗試,僅供大家參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