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説課稿彙編5篇

來源:文書谷 1.06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説課稿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訪蘭》是一篇記敍文,主要寫了父親帶我去空谷僻野訪蘭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野蘭的喜愛,讚美了野蘭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的品格和氣質。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句子瞭解家蘭和野蘭的特點; 能用恰當的語言表現自己讀了本文後的感受。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重點句段,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野生蘭草高雅不俗的品格。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培養學生對野蘭這一品格的嚮往,從而懂得做一個有特色的自己,有價值的自己。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句,着重體會野生蘭草高雅不俗的品格。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六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採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採用各種閲讀法,如學習父親與“我”的對話部分,採用了分角色表演讀的方法,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更好地領悟了文章主要內容。

2、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在教學中,我們很注意這一點。比如通過對家蘭和野蘭的對比,感悟做人的道理,強調要做自己,做有價值的自己。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學生做小老師評價激勵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過渡語】:根據“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本課時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自學導綱

第一步 談話導入新課。

為了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掌握了課文的生字新詞,我們瞭解到父親種植的蘭花很美,家蘭雖然很美麗, 可是作者為何還是更鐘情於野蘭呢?這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再次走進文中,到文中去找尋答案吧。 (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這樣的設計既承接了上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品讀課文打下了基礎。】

第二步:出示導綱

【設計理念:這兩個探究性問題是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老師整理成學習提綱的。】

第三步 學生自學

我讓學生在導綱的指導下對教材進行學習,同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真正的動起手來,便於老師掌控課堂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環節:合作互動

第一步小組討論,我將巡迴進行指導,將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導綱中的問題,各小組推選一個代表作為小組發言人,收集討論情況。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也將參與他們的討論,並及時點撥。

【設計理念:本環節讓學生通過交流形成小組意見,相互取長補短,使小組同學人人蔘與 。】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

第二步展示評價

這一環節上台展示的學生先説出自己的做題依據,然後由小組代表進行評價,小組 代表就是小老師,他要對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然後徵求其他小組的意見,進行補充。這一過程中我也引導學生抓重點句子進行品讀,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家蘭和野蘭的不同,明白父親帶我去訪蘭的真正目的。

【設計意圖:因為孩子每一雙眼睛都會有不同的發現,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感悟也是不同的,表達出來的語言也是不同的,因此此處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這裏就像一個報節目的主持人,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想法。這對於啟發學生體會野蘭的品格有幫助意義。同時《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還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教學設計中,我意識到這一點,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這種讀絕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從而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第三步 學生質疑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質疑解決心中的疑問。

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是“訪蘭”呢?可不可以把“訪”改為“賞”“看”呢?因為作者把蘭當成了人來寫,好像是去探訪一位品質高貴的朋友,所以用“訪”不用“賞”。我們這樣處理,是為了做到本節課結構完整,前後照應。並相機指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以前學過的《胡楊贊》就是這種寫法。這種寫法的特點是先寫某物的特點,再讚揚它的品格。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導學歸納

為了讓本節課的學習落到實處,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學到什麼?”老師可以提示“可以是學法上的,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感受等等。”

第四環節:導學訓練

【設計理念:設計這樣的題目,通過再現課文中的部分片段讓學生體會野蘭的性格特點,這樣的設計不僅是因為體會野生蘭草高雅不俗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且要讓學生明白做人也應該像野蘭一樣純樸,保持純真的品格。】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㈠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三冊第71頁例1、例2。

㈡教材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倍的認識”是第三冊第六單元“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從這裏開始教學有關兩個數的倍數關係的應用題。例1、例2是首先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思維方法。教材以讓學生實際操作為基礎,聯繫一個數裏面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內容安排是科學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㈢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兩個數量比較得到的。能説出和擺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繫。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有條理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

㈣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倍”的概念,能説出和擺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

難點:理解“倍”的概念與除法含義的聯繫。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採用電化教學、啟發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學法: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景,寓學於情

由於“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課的開始從比較梨和蘋果的個數開始,讓學生看圖説話比較兩數之間有比多比少的關係,引出要學習新課內容——倍數關係。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過3個梨和6個蘋果的比較,圈一圈,發現6個蘋果即為2個3,從而引出蘋果的個數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減少梨的個數,讓學生説一説蘋果與梨的倍數關係,最後比較3次的'變式提出:蘋果都是6個,為什麼每次分的個數都不一樣呢?讓學生思考、討論 ,初步感受到蘋果是梨的幾倍,要以梨的個數為標準,蘋果有幾個這樣的幾份,就是梨的幾倍。

2、感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在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畫一畫,讓學生感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再畫之前,讓學生思考:怎麼畫才能一眼看出圓形是三角形的幾倍? 再通過比較上面的兩題:○的個數都是△的2倍,為什麼第一次畫4個,第二次畫8個?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得出:△的個數不同,也就是標準不一樣,所以它的幾倍也不一樣。同時也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幾個幾。

(三)練習提高

鞏固練習,是本節課學生消化知識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環節。我一共設計了四道練習,習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意圖打開學生的思路,更讓學生在分析、解決疑難時再一次明確幾個幾與幾倍的關係。同時設計時注重一題多用,希望能最大的發揮習題的作用。

第一題練習讓學生承接上面的畫一畫,自己編出一道倍數關係的圖,在編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把誰當做一份,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倍。再通過展示作品,在説理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對倍的認識。

第二題練習設計為選擇題,讓學生在對與錯的辨析中,進一步明確倍的概念。

第三題練習為説一説,出示4個數字,讓學生選擇兩個數説一説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從形象具體的圖形到抽象的數字對於學生來説是一次小小的飛躍,通過這樣的練習能鍛鍊學生的數感。

第四題的練習是一道提高練習,將兩個數的倍數關係拓展到三個數,需要學生更有序的進行思考。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氯氣的生產原理》。本節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1專題二第一單元。教材以海水中各種氯化物的基本含量為切入點,介紹了利用海水製取氯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產物的驗證,認識化學現象的本質。最後由氯元素的發現史引入實驗室製法的反應原理及氣體制備裝置。

本課時的學習將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第一次系統地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既是對前一專題學習內容的鞏固又將為後續的溴、碘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還將對以後相關電解原理和電極反應式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由此可見,它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並結合《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掌握氯氣的工業生產原理及實驗室製取原理。

本課時的教學對象為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敏捷,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並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對於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可能還停留在觀察階段,缺乏深層次的分析。此外,在國中科學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些常見氣體的製備裝置,為氯氣製備裝置的學習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定為掌握氯氣的工業生產原理。

針對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説出海水曬鹽的原理,方法與過程。

2、掌握氯氣的工業製法,瞭解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二、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記錄,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海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樹立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通過氯元素髮現史的學習,感受科學探索的艱辛。

3、通過對尾氣進行處理,樹立安全意識與環保意識。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分析等方法,並結合講授法、自主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向學生展示幾張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的大海圖片。在輕鬆的氛圍中,向學生提出疑問:“大海中究竟藴藏着哪些元素?”學生結合已有知識通過交流討論,能夠説出海水的相關成分。並告訴大家海水中藴藏了無窮無盡的寶貴資源,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導入本節課的知識。

2、實際感受,回顧歷史。

我會向學生展示一杯海水,並請他們品嚐海水的味道,在學生切身感受到鹹味後,提出疑問:“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鈉,那而偶們該如何從海水中獲得食鹽呢?”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展示古代“海水曬鹽”的圖片,在此基礎上引入現代“海水曬鹽”的過程。我將播放一段現代“海水曬鹽”過程以及氯化鈉綜合利用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化學之於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以“小小的氯化鈉有如此大的用途,那麼氯元素作為最重要的成鹽元素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引入大家對氯氣發現的探究。

3、視頻播放,瞭解原理。

我將通過播放一段視頻向學生展示氯氣的實驗室製法和實驗裝置,並解釋實驗原理和步驟。在展示之前,我會向學生提供一則氯氣泄露的報道,並由報道中的逃生知識: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往高處疏散等,引導學生猜測氯氣的收集方法以及尾氣的吸收。再通過播放Flash對假設進行驗證,使學生了解氯氣的實驗室製法。並由實驗室製法的缺陷引入工業製法的介紹。

4、實驗探究,掌握原理。

我將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達到課時難點的突破。我會演示“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實驗,學生依據正極、負極附近均產生氣泡,可得出通電後有新的氣體產生。我將引導學生對新生成的氣體進行大膽假設,並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通過正極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使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證明產生氯氣。負極收集的氣體靠近酒精燈,有輕微的爆鳴聲,證明產生可燃性氣體—氫氣。我還將引導學生對電解液進行探究,通過打開U形管兩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有鹼性物質生成。至此,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對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反應方程式。

5、課堂小結,複習鞏固。

最後,我將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可以從海水中獲得氯氣以及海水中藴藏着巨大寶藏,引發學生對保護海洋資源的思索。同時,我將對課堂進行小結,並佈置形成性練習。

板書設計:

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海水曬鹽

二、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

2、裝置

3、氣體收集

4、尾氣處理

三、氯氣的工業製法

1、生產原理

2、正極、負極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獵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則民間故事,課文先寫海力布平時熱心助人,然後寫他救了龍王的女兒,龍王贈給他一顆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最後寫海力布從動物口中得知大山將要崩塌,洪水將要淹沒村莊的消息,為了挽救鄉親們的生命,他不惜犧牲自己,説出真相,最後寫人們得救了,海力布卻變成了一塊石頭。

二、學情分析

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瞭解文章大意,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堂重點訓練的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藉助語言訓練,初步掌握品讀重點詞句、感受文字背後情感的能力,繼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簡要複述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瞭解了一些複述的方法。但學生在複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複述等同於背誦課文內容;有的在複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鋪設“台階”,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有重點地複述課文。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犧”4等個生字,會寫“酬、珍”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酬謝、叮囑、崩塌”等詞語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能複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詞句,細心體會海力布熱心助人,捨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以上三個目標,體現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層層推進的關係,在詞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詞,藉詞説句,由句成篇。三個目標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整體。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四、説教學過程

我根據民間故事通俗易懂、便於理解的特點,設計了這堂課。整個課堂,分為四個板塊。主要用以下三種方法來展開教學。

以問題引導,語言表達為外顯標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是學生不斷思考,教師不斷引導、修正、完善的過程。我通過設置“課文寫了海力布的哪幾件事?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海力布是個怎樣的人?”運用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本。

⒉抓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品質,走進人物心靈。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來達到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情感,積累語言。

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而且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語言背後的'情感。教學中,我重視引導學生採用不同方式的讀,品味文本語言,如:通過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通過精讀課文,瞭解人物形象。總之,通過不同形式的閲讀,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4.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複述。在複述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並在此基礎之上,加上自己適當的想象和聯想,再複述出來。這樣複述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吸引人。同時也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説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這個板書設計能很好地體現文章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二年級美術教材第11課《小蝸牛慢慢爬》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小蝸牛慢慢爬》 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二、教學對象

分析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蝸牛,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過程與方法: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設計和製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學會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瞭解小蝸牛的身體構造。難點:用卡紙製作出漂亮的蝸牛。 解決難點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製作方法,教師示範,以及親自動手製作解決。

五、 教法學法:

欣賞法,講授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法、示範法等。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六、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 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故事導入。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講了關於小蝸牛的故事,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為後面設計做好鋪墊。

(二)引導啟發 瞭解蝸牛。由於每個學生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 瞭解蝸牛”一環節。先觀察書上的圖片,表述蝸牛的外形構造,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折制蝸牛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師示範 大膽創作 學生表述了製作步驟後,肯定有一部分學生還不太明白,所以我跟學生同時製作,起到了一個示範作用,讓能力稍弱的學生也能學會製作方法,這樣就照顧到了每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讓學生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會鼓勵他們積極向老師提問,解決各自的難題。

(五)展示欣賞 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的環節,這樣就進行了優劣對比,讓稍弱的學生學習好的作品,從而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我最後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故事的結局為契機,引導學生站在被幫助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感恩,並教育學生不能嘲笑、挖苦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從而起到教育作用。這一環節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