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內容是素描頭像五官——眼睛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美教學——素描頭像》的編著內容比較專業又詳細 ,並且在知識點的講解中比較好懂,適合學生們學習。還有《大師教你畫局部》這本書主要以局部為主進行講解,非常詳細,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學生分析

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喜歡上調子,在形狀結構不那麼準確時就着急上調子,往往將調子塗得很黑,想改又費勁,造成了形體不準確。

歸根究底,這些都是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解剖結構,對結構根本沒有認識,或者理解認識的不深入。而我們的工作首先應該是引導初學者改變以往單一的觀察模式。建立科學的、多元的觀察模式,再有就是對解剖進行深入的講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有關的眼部解剖。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眼睛的認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感受生活。理解

四、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眼睛的解剖結構。眼睛周圍的結構。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基本結構,才能理解和實際用。 2、2、教學難點:眼睛的厚度及空間理解。

難點的依據: 眼睛的厚度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説教法

注重科學的解剖講解,從生物學的角度講解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理性地去分析結構變化,為今後他們能夠從感性的、美的角度去觀察、表現奠定理論基礎。

一些較抽象的物理概念我將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然後通過對部分範畫的分析進一步講解眼睛的表現方法。最後,讓學生自己對部分範畫作分析以鞏固所學知識。本課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初步感知——知識擴展——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温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五官——眼睛

1、眼睛的位置與比例。

2、眼睛周圍的骨骼。

3、眼睛的結構:

(1)、眼球,眼瞼,眼輪匝肌,瞳孔,眼窩

(2)、皺眉肌和降眉間肌

(3)、眉毛和睫毛

4、眼睛的表情。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小結:

本堂課以知識講解為主要內容,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教學效果上講可完全達到知識目標,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可基本實現。

以上是我對《眼睛》這堂課的有關設想,如有不足、偏頗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閃光的名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課的內容。本課以學生自己的名字為設計題材,是學生熟悉和喜歡的表現對象。在課堂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變一變,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展現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表現出別有新意的名字來,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美術字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範圍極廣泛,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閃光的名字》這節課為第11課的《用畫來寫信》和以後一些裝飾性的設計表現奠定了基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美化字體的能力。難點:能運用獨特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

二.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現畫面。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本課以學生親切、熟悉的名字為題材,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獨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信、大膽、自由地通過美術形式表達想法與感情。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圖片,初步認識美術字。

2.引導學生選用與眾不同的材料書寫、裝飾自己的名字,讓名字閃光起來。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併產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和探究心理。

四.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興趣是學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説説自己名字的來歷,然後通過欣賞各種裝飾美術字的圖片,調動學生的.表現慾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本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中來,最後,欣賞教材上的一些範畫,讓學生認識到表現形式的多樣化,和感受各種表現風格的美妙,並進行選擇、創作。

2.學法分析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為主,做到學與練相結合,讓學生抒發情感,再大膽的想象創作。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

(二)交流引入,激發興趣

1.師生相互介紹自己的名字。

2.簡介漢字的演變知識: “我們的名字都是用漢字來表現的,你們知道漢字是怎樣變化來的嗎?”(通過一些漢字的動化演變,讓學生感受到漢字變化的奇妙。)“原來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用圖畫來代替的,今天我們也要當一回古人,將自己的名字進行變化,變得有趣的圖畫。

3.板書課題——閃光的名字

(三)欣賞作品,探索學習

1.請學生説説自己名字的含義。

2.欣賞各種相關的圖片,拓寬學生的創作思維。

3.再仔細欣賞、觀察教材上的範畫,説説這些名字和我們平時寫的名字有什麼不同。

4.教師適宜地示範,讓學生知道名字要寫得大些才顯得畫面飽滿生動。

(四)靈活選材,創造表現

1.提出作業要求:不能完全地臨摹書上的範作,表現形式要新穎。

2.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注意聽聽學生的想法,根據學生所準備的材料進行啟發。

六.課堂評價

1.展示作品,分享創作的快樂。

2.學生自評、互評,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對自己作品的滿意程度。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

3.教師總評,對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後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的分析

1、教學目標和要求

《力的合成》一課是在學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見力的基礎上,研究多個力的合成問題,它是前幾節內容的深化。高中必修本(必修1)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並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

由以上的教學目的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要求:這節課不全是讓學生知道試驗的結論,重點是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的過程。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新知識,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從而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以提高探索研究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2、教材在整個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本節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重要的。因為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 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後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 而本節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課不過關,後續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課是後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3、教材重點和難點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學中引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國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在國中物理中,學生只學習了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代數和”的運算在頭腦中已成定勢,造成學生思維斷層,如何突破思維定勢,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因此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探索、應用是教材的重點也是教材的難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堂講解,還是實驗的設計操作、習題練習、課後作業等,都應圍繞平行四邊形定則展開。

另外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礎上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係,學生由於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不容易理解,所以也是教材的一個難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自己的觀點)

二、關於教法

矢量合成是重點也是難點,要讓學生心悦誠服地接受平行四邊形定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就要讓學生親自實驗探索,這是實踐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針對此因素本節課應選擇實驗法進行教學,這是教材內容和認識規律的客觀要求。在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做到動手操作,記錄數據和方法,畫出兩個分力的圖示,合力的圖示,比較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嚴謹認真團結協作的科學態度,有效地為突破教材重點、難點服務。

三、對教學過程的夠想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一)引出新課

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時能否出現一個力效果與幾個力作用效果相同的情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出新課。 (二)新課教學

1、講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合力與它的'分力是“等效代替”的關係,學生不容易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應該通過多個實例表明事實:由多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物體所體現的“運動狀態的變化”,跟某個力作用於該物體時,物體所體現的“運動狀態的變化”相同。然後在這些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引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2、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建立:

通過“思考與討論”欄目明確提出瞭如何解決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並以“實驗”欄目設計學生的探究活動。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力的合成”並不是簡單的代數運算。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合力、分力的圖示,猜想一下合力與分力間是什麼關係?在得出合力、分力間可能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猜想後教師應該指出,我們必須進一步做多種儘可能精確的實驗來檢驗猜想是否正確.接着讓學生按學生實驗的裝置仔細做實驗,要求實驗儘量準確.教師説明實驗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這樣,學生可以自己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

3、應用平行四邊行定則

(1)例題解析

本節教材的例題詳細介紹了這兩種方法,教學中可以通過例題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的特點.作圖法直觀、簡單,但不夠精確.計算法精確,但比較麻煩.要讓學生體會到計算時也要作平行四邊形,只不過作平行四邊形時不用取標度、各邊的長度不用太嚴格.因此,正確地作出平行四邊形是基礎

(2)合力與分力的關係的講解

學生對“於平行四邊行定則”理解不深,容易按他們熟悉的標量運算規律來想問題。如合力大於分力,至少大於其中一個分力。

對此可以通過練習和實例讓學生切身體會。

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F 和F 大小,並用作圖法求出夾角 = , , , , 時的合力F的大小。此時學生會發現:合力可能大於某一個分力,也可能小於某一個分力,甚至等於某一個分力,並且夾角 越大,合力就越小。學生髮現這規律後為了證明他們的發現是正確的老師可以用模擬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教具或相應的計算機來證明,同時也形象地加深了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

(3)為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後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平行四邊行定則的應用,但佔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四、課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1、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適當的提示與指導,讓學生正確規範地操作實驗以減少誤差。(水平使用彈簧時要從新調零,在拉彈簧的過程中要保持與木板平面水平,彈簧的深長方向要和所測拉力的方向一致,彈簧,指針,拉桿都不要和刻度板或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發生摩擦;在滿足合力不超過彈簧秤量程及橡皮條形變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些,以減小誤差;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的結點O位置一定要相同;千萬不要硬湊數據而使實驗十全十美毫無誤差。)

2、在教學過程中作圖要規範,分力、合力的作用點相同,分力、合力的比例要適當,虛線、實線要分清.(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平行四邊形定則,對於作圖細節還沒自己的概念,所以老師的作圖是他們最好的模範)

3、注意調控課堂節奏,避免學生做實驗時手慌腳亂實驗無法進行。

4、所編反饋練習題應重點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訓練上,不能把套公式計算作為重點。

説課稿 篇4

一、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教科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時、分、秒,第一節:時分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時間單位不像長度和重量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單位間的進率也比較複雜。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了整鐘點。地此基礎上,教給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和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分、秒,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雙語教學的特點,我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的是:

1、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

2、能正確用英語和漢語説出鐘面上指示的時刻,學會英語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___。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激勵學生學好英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時和分兩個時間單位,知道1時=60分。難點:準確用雙語説出鐘面上所指示的時刻。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標的精神以及雙語教學的特點,這節課,我打算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情景導入法、小組合作法、講解示範法、動手操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中國的猴王孫悟空Monky king,從來沒有坐過飛機,他聽説飛機比他飛得還快,他有些不服氣。這不,他被邀請到美國的迪士尼樂園去玩,因為他不認識時間,只知道飛機是9時多起飛。可當他來到機場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Monky king後悔自己沒有好好認識時間。同學們,你們願意和孫悟空一起來認識時間嗎?

我用同學們喜歡的動畫人物孫悟空陪同學們一起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個環節:認識鐘面、會撥指定的時刻,並會用英語説出鐘面上的時間。

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都有一定的時間,鐘面可以告訴我們時間。我出示三幅圖畫,請同學們説出圖上這個同學的作息時間。學生對自己的起牀、上學、睡覺時間比較熟悉,有了一定的時間觀念,但有的同學不一定會看鐘表,説出幾時幾分。因此,教學時,我從認識鐘面開始,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一個大格里有多少小格。(出示大屏幕) 鐘上有____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____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____個小格。

請同學們藉助手中的模型鐘錶看一看,數一數,合作完成這個題目。通過動手操作得出1小時=60分。

孫悟空耽誤了飛機,我們來看一看飛機是幾點起飛的?出示9時5分,用英語怎麼説?It’s nine 0 five、我再隨意撥幾個時刻,問同學們:What time is it?讓同學們練習説一説,使學生不僅能用漢語説出鐘面上的時間,而且還能用英語準確表達。

第三個環節:建立1小時和1分鐘的.時間觀念。

為了豐富學生對時間觀念的感性認識,我通過學生所熟悉的一節課時間,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多少分就是1小時的計算,使1小時的持續時間與學生日常活動的時間體驗建立起聯繫;讓學生數自己的脈搏的次數感受1分鐘的時間有多長。這樣,把數學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起來,讓書本知識和學生0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接着教學例1和例2,學習時間的兩種寫法。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1時的寫法,在:前寫1表示“時”,在:後寫00表示“分”。其它幾個時刻都由同學們獨立完成,互相之間檢查訂正,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對於發言好的同學,課上給與恰當的鼓勵和表揚,very good , you really great, you are really intelligent。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做一做”的學習任務。

第四個環節:擴展練習。

1、Monky king終於坐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我們看看飛機是什麼時候起飛的?出示鐘面,請同學們讀出這個時刻。當monky king來到美國,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了,他想問別人時間,可不會説英語,同學們,誰能教他用英語問時間?請出幾名同學説:what time is it?應該怎樣回答呢?出示鐘面。It’s six、這樣設計。既練習認讀鐘面上的時刻,又鞏固了英語句型。

2、肢體遊戲。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利用遊戲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既生動又有趣。我請同學扮演鐘錶,兩隻胳膊分別代表時針和分針,老師説一個時刻,同學們應用手臂表示出來,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請同學們在自己的鐘面是撥出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同,説出這個時刻你正在幹什麼。這個練習的設計,既使學生鍛鍊撥鐘的方法,準確認識時間,又把生活實際和學習聯繫起來,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4、出示一個難忘的時刻,請同學們讀出這個鐘面上的時刻。説明這個時刻是20xx年7月13日的10時08分,是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這個時刻用英語怎麼説?what time is it?it’s ten eight、我安排這樣一個練習,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滲透在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了愛祖國的教育,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課。

我向同學們提出: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學生通過回顧,總結出本節課的所學內容。這種提法,符合新大綱的要求,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善於總結自己的收穫。通過本節課,同學們和monky king一起認識了鐘面上的時間,會讀會認鐘上的時刻,不僅能用漢語説出,還能用英語表達。教育學生不僅要遵守時間愛惜時間,還要學好英語。

説課稿 篇5

一、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這是一篇散文,是抒情散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的作者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説,抒情散文不好寫,最容易濫抒情,空抒情。

這篇《祖國山川頌》在抒情上走了一步險棋,因為他是全面全景式來描寫祖國山川的,容易走上空抒情、濫抒情的路上去,實際上已經有人在網上評價説,這篇“有佳句而無佳篇”,這篇文章在選入課本時也是“有改動”,課下注釋説明了。

我反覆讀了後,我認為這篇文章還是很有自己的特點的:

特點1、它是全景式鋪陳描寫祖國山川。這種用散文來寫很是創新的,你看下面的劉白羽的《長江三日》,只寫了長江;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那是用詩形式來寫的。這種寫法也有一定的大膽性。沒有一定的能力和資格是無法寫的,也寫不出來。而作者黃藥眠是作家、文藝理論家、美學家,在祖國各處做過新聞,宣傳工作,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將近80高齡了。還是有這個資格和能力的。

特點2、它的寫景控制的很好。不是毫無方向和毫無控制的。

語言美是不要多説的,誰讀都會看出來的,但是寫景要控制而且要控制的到位不是那麼簡單那麼容易做到的了。

寫景要有特點,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但是景物的特點有很多,不能都寫,總得有選擇吧,所以寫景應該由作者的感情來控制和指揮。這篇文章的寫景就是有選擇的,特點也是有選擇的。

這篇文章是熱愛祖國的,但作者的熱愛的感情角度是與眾不同的,它主要是通過描寫景物的新生和景物已經呈現的勃勃生機來抒發愛國的。所以作者在描寫景物的時候要圍繞這個感情特點來寫。比如寫四季的景和揚子江的景都是圍繞新生來描寫的。

特點3、它的抒情帶有一種理性,有廣度和深度。所以不是空抒情和濫抒情。

作者經歷新舊社會(1903——1987)。寫這篇文章時是1980年左右,當時文革剛剛結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作者黃藥眠以深邃的歷史學家眼光看到了祖國的大好前景。所以黃藥眠老人看到的祖國的一切都是新生的,都是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的。文中處處透露出對祖國新生的讚美。比如對四季的描寫;對揚子江的描寫。

所以它的抒情帶有一種理性,有廣度和深度。孫紹振教授説審美和審智結合的散文才是高水平的。我覺着在這一點上黃藥眠和孫紹振是相通的,因為這兩人都是美學家。

所以他以美學家的語言,用理性來控制,用片段式的結構來抒發自己對祖國熱愛的`感情。

這篇文章也有缺點的:主題有些遊離,不夠集中比如8910的對祖國語言的描寫。有些段落經不起文學性的推敲。比如45節的描寫順序上不夠嚴謹和合理。片段式的結構是不是最好的結構。

二、自己對課文的設計

(一)預設學生水平.

長處:高一下學期的學生基本上適應了長課文的學習,國中課文比較短。

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有了一定的能力。思維能力較強

朗讀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懂得輕重緩急的技巧

短處:

估計在對審美上的理解上還欠缺。不懂什麼是美,如何審美。而高中的語文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二)、設計學習目標

1、掌握寫景要根據作者的感情去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情如何控制景物、景如何符合情)

根據:這一點在上面已經講了

2、會通過朗讀來欣賞美景的描寫來體會作者飽滿的愛國感情。

根據:朗讀需要技巧,但朗讀更不需要技巧。以情來帶動語言,也就是説最好的朗讀是用情的自言自語。

高一的學生除了個別的有朗讀水平外,大部分還是需要訓練的。特別是遇到寫景的好的散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來訓練學生的朗讀。

3、設計學習方法

還原法,替換法,誦讀法,分層教學法、自學輔導法。

還原法:還原法既是一種欣賞藝術的理論也是一種實用的操作方法。就是根據作者塑造的文學形象來想象還原形象的生活原型是什麼。就是把現實生活情況還原出來,説白了就是作者寫的是什麼內容。還原回來之後,找出生活原生態和藝術形象之間的矛盾和統一性,然後看作者是如何從原生態塑造成藝術形象的。用了什麼方法,有沒有作者自己的獨創之處。如果生活和藝術之間矛盾大,差別大更好,更能看出作者的塑造水平之高。

替換法:就是把原來的作者用的詞語或句式用他們的同義詞或不同的句式來替換,看看那種寫的好,有比較才有鑑別。

還原法和替換法不一定只是欣賞作者寫的如何好,有時還能檢驗作者寫的敗筆之處。因為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這樣能鍛鍊學生的鑑賞、批評和創新能力。

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也都鍛鍊了。所以還原法替換法這兩種方法運用的很廣泛,鍛鍊學生的能力很廣泛。

分層法: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這個好理解,不再多説,關鍵是在教學中如何實施。

自學輔導法:既是一種教學原則和理論,也是一種具體操作方法。

這個方法我正在參加子課題研究教學。

誦讀法前面講過。

(三)、設計學習課時

兩課時

(四)、設計學習過程。

1、課前預習

字詞整理學習:自己整理出自己不熟悉或沒掌握的字詞,可以分類整理。比如四字詞語,二字詞語,常用成語。容易讀錯的字詞音(大學聯考必考題3分)容易寫錯的字(大學聯考作文考察5分)

這個作業全部要做,字要工整規範,上閲卷的要求。

內容理解和主題推測。

(1)至少讀3遍,知道寫什麼內容,有什麼感情。當然不同的文體要求側重不同。

這點全部都做。

(2)找出疑問。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不同的疑問

總體的要求就是:三讀一查一疑問。

2、新課導入:

學生看到黃藥眠的名字會聯想到黃藥師,老師順勢可以從這裏進入課文。

黃藥師居住的天地是桃花島,桃花島是美麗的,令人神往的,但那是武俠小説中虛構的地方。而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祖國山川都是和桃花島一樣美麗,令人神往的。就讓我們走進現實中的桃花島,現實中的祖國山川。去感受祖國山川的美和作者飽滿的愛國之情。

2、整體感知。

結合課前的預習,對課文做一個整體的理解從內容上和感情上。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比如寫了祖國的那些景物?體現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在課前讀的時候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

師生總結。不過多追究,不囉唆。

3、局部探究和欣賞。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老師找出文中關鍵的段落,帶領學生重錘敲打,運用教學方法,落實本課的學習目標。

老師一定要發揮老師本人的研究文本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依賴教參。不唯書不唯上。切實找出能體現本文特點的段落。

比如本文,我認為能體現作者感情特點的重點部分是對四季及晨昏的描寫,還有對揚子江的描寫。這兩大部分佔據了課文的2/3以上的篇幅。

這兩部分再比較,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特點的是對揚子江的描寫。

所以這節課研究這些段落就是第段。

這個段落的教學過程是:

一、學生自讀三遍以上。

二、老師範讀或朗讀水平較好的兩位或多位學生讀,比較誰朗讀的好。最好老師範讀,把學生帶入一種情景中,引起下面學習的興趣。

找出讀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引出要想讀的好,就要深入去體會作者描寫的內容和感情,引出下一步的理解教學。

三、理解作者感情的特點

問:原文可否用下面的句子替換?

投影老師還原改寫後的內容:

最先是小泉,逐漸才變成細流,最後是溪澗,他在成長,在變幻。一時它是清溪,一時它又是瀑布,一時它是湖泊,一時它又是險灘。最後它容納了支流,形成了大江。

師:原文和改後的替換文都是寫了揚子江的成長壯大的過程的內容。為什麼不可以替換呢?也就是改寫好後的內容少了什麼?

讓學生分別讀這兩部分內容,會發現少了作者的感情。少了感情就不是抒情文了。課題是“頌”。是是一種老文體了,是謳歌是讚頌,明顯是抒情的。沒了修飾語就沒有“頌”了。

那麼再朗讀的時候,感情就應放在這些修飾的詞語上。那麼這些詞語如何更好的體現作者的感情的呢?老師要引導學生分別分析。

1、滴瀝用什麼語調讀?細?跳躍着喜悦的白色浪花,讀出什麼語氣語調?為什麼溪澗前面的修飾語多去掉影響感情的抒發嗎?(跳躍是動態,喜悦是情感,白色是顏色浪花是形狀四個角度來修飾感情飽滿)

自己感情的讀讀,

2、它在成長,它在變幻。在結構上的作用?(總結上文,承上啟下)語序能否調換?換成“它在變幻,它在成長”。

3、一時後面的修飾語如何讀出各自的語氣語調?

縈迴澄澈,要讀出曲折,明亮的特點;沸騰咆哮素氣雲浮,要讀出咆哮氣勢美,雲浮迷濛的感覺;波平如鏡的波平要拖腔讀,靜靜要輕讀;飛流急湍要讀出急,奔騰要讀出不怕艱難的氣勢。

一時後面的四句話能否變換順序?(一靜一動,清溪對瀑布,湖泊對險灘)

4、“不知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起伏”這句話如何有感情地讀?帶有自豪感

清的和濁的説明有大度,能容納。

茫若無涯和浩浩蕩蕩説明揚子江的氣勢終於修成正果,成為大江了

5、如果配樂朗誦:你選哪一首為什麼?(如果學生沒聽過這些音樂可以先放出來聽再選)你認為還有沒有合適的音樂來配。學生配樂朗誦。

1、《我們的大中國》

2、《黃河大合唱》

3、《我的中國心》

4、《我愛你,中國》

問:仿寫,

我曾躺在揚子江邊的大堤上,靜聽江濤拍岸的聲音。

仿寫

我曾————————————————————

問:為什麼作者寫揚子江的生長和生機勃勃的氣勢的特點呢?不寫揚子江其他的特點呢?這就涉及到背景。

介紹背景:作者介紹,寫作年代介紹。

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23.

過度下一節和的內容問:下節課讓學生分組按照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來學習自選的內容,體會寫景的特點和作者飽滿的愛國之情。

第二課時。

學生自己分組理解欣賞,老師指導。

總結:讀美的散文就是一次尋找美,欣賞美,探究美的過程。我們要逐步掌握審美的方法。預習下一美課《長江三峽》。繼續我們的審美之旅

説課稿 篇6

1、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共有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生動地描繪了冰花千姿百態和晶亮潔白,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以讀促學,使學生認識體會冰花的美麗多姿、晶瑩透亮、潔白無暇,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生分析:

剛剛入學的孩子,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對生動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課文寫的是北國特有的景緻——冰花,對於生長在北方的的小朋友來説,冬天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學會本課6個生字,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認識冰花的一些基本特徵。

③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通過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培養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冰花”的優美姿態,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②通過學習課文,喚起學生了解大自然的願望。

4、教學重、難點:

品讀課文,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冰花的美。

5、理論依據: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融合及課內外知識的緊密結合。

6、説教法、學法

(1)指導觀察法

(2)多媒體演示法

(3)朗讀積累,説話遷移。

課標中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書上,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對文章中的好詞好句進行記憶,進行積累,然後再啟發發揮想像力,照着書上的樣子説一説“冰花還像什麼?”練習説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模仿能力各表達能力,實現知識蚰芰Φ那ㄒ啤?

7、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早上學冷不冷?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自由回答。

師:冬爺爺給我們準備了一份精美的禮物,那就是美麗的冰花!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親切的談話,由學生的生活導入,從而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接着,我讓學生拿出一週之前佈置的作業:拍攝冰花的照片,學生把各種姿態的冰花照片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語文課內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強調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打破傳統語文課分析課文的教學模式,努力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二、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冰花的美。

我在網上收集了大量的冰花圖片,配上美妙的音樂製作成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這些冰花給學生視覺上的美感,並抓住時機,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去感受作者描寫冰花的語言美。

三、貫穿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

讓學生帶着美的感受去朗讀美文,更能引起共鳴。“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讀書方法:如男女生比賽讀,同桌讀、小組讀、跟老師比賽讀等形式,把學生的朗讀落到實處,學生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點,在朗讀感受冰花的美,作者語言的美。

四、讀中評價,給予鼓勵。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評價、生與生評價、都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滿足學生的進取心,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評價的語言也要豐富,避免單一的評價方式,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如;聽了你的朗讀,你把冰花的千姿百態展現在我們眼前,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了。

五、抓住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想象力訓練和語言訓練。

1、出示文本的重點句:他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重點句,我通過給學生展示與課文相關的冰花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冰花的冰花的美,從而讀出冰花的美。]

2、師説:“冰花是千姿百態的”!隨後又出示了許多冰花的圖片,“請同學們觀看,發揮想象力,説説這些冰花想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很自然地聯想到許許多多的事物,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幻燈出示句子:像…….像……像…….。句式練説比喻句,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使學以致用”,及時拓展,有助於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藉此滲透比喻句的概念。這個練習要求不能太高,應充分考慮到各各層面的學生,以激發想像為主,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

3、感受了不同姿態的冰花,引導學生讀書

教師質疑:“冰花還美在何處?”重點理解“一束束”、“一朵朵”、“晶瑩”、“潔白”。

[設計意圖:這些詞語體現了冰花的多,質地和色澤的美這些詞語時,我及時出現了冰花透明光亮,數量和多的圖片,藉助圖片衝擊學生的視覺,挖掘詞語的含義,直觀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細心體味去理解,然後指導朗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在啟發學生心智

師:“看到這樣美麗的冰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驚奇、讚歎!

師:讓我們再來學習第一句。

還是通過喚起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的感受來理解什麼是“驚奇”?就是“驚訝”、“奇怪”的意思,小童和我們有一樣的感覺。接着出示小童的話。指名讀。引導喊出驚奇的感`覺。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