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説課稿範文彙編九篇

來源:文書谷 9.94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範文彙編九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實驗版七年級數學(下)第七章第二節中的:三角形的外角。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及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教學反思這六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的教材力求體現“課程標準”實質,體現義務教育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進行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技能,力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點。同時,這節課內容也是今後三角形、四邊形等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足模仿力強,喜歡動手,思維活躍,同時學生已學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邊、頂點、內角和等概念,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訓練,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驗,討論交流、嘗試説理做好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認真研讀課標及教材,針對學生實際,我為這節課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總體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並能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性質解決問題。

分解為四方面的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是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及簡單説理。

2.數學思考目標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3.解決問題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猜想、歸納、推理的活動過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證實結論,達到通曉數學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

4.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射門集錦短片欣賞,增強學生對學習本課知識的興趣;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課堂中的激情氣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團隊協作、力爭上游、奮勇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由於三角形的外角知識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用到,新課程中又特別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活動,探索、發現、歸納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2、由於新課程標準對圖形內容的要求,一方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説理習慣和能力,而後者是國中學生(尤其七年級學生)所不足或缺乏的,因此,學生探索出的外角特徵的説理推導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經歷過程與獲取結論同樣重要”,有時過程比結論更有意義。我們不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把知識往裏塞;也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個只會解題的“機器”,而應該讓他們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在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展現思路和方法,學會學習;從過程中建構進取型人格,通過過程中的“成功感”來完善自我,我覺得這是目前學生最需要的。因此本節課我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在學法指導中,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自主探索,概括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並通過交流探討,説理論證,加深認識三角形的外角兩條性質,進一步綜合運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在課堂上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學習的規律,即:發現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五、教學過程分析

環節一、展現問題:

觀賞足球比賽射門集錦,激發學習慾望,帶着問題學習。

(設計目的:創設問題情境,新課程比較注重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引起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賦予數學一種生活氣息,讓學生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對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一種培養,也為後面探索外角問題埋下伏筆。)

環節二、學習幾個概念

我結合圖形,講解外角的概念,並特別注意“不相鄰”的意義,後輔以練習,加強鞏固。

(目的是對概念難點的突破,能在複雜圖形中辨析外角。)

環節三、自主探索外角與不相鄰內角的關係

體現課改精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設計了△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個外角,探究∠ACD與∠A,∠B有什麼關係。並注重説理引導。並開拓學生思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解法。

(設計目的:課堂上要大膽讓學生動起來,老師“沉”下去,要努力轉換教師角色,要相信:給了孩子權利,他會選擇得更好;給了孩子條件,他會鍛鍊得更棒。)

在學生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結論後,我故意説:這些結論不一定對,我畫的那個三角形可能是老師故意設計好的,其它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結論呢?大家試一試,儘量畫各種不同的三角形並驗證(如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我相信大家能成功!

(設計目的:我想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不能滿足於一個現成圖形的結論,而要有一種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精神,要注意問題的一般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投入到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較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設置及時練習的目的是依據學習策略中的分散學習與集中學習的效果設計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有效性。

環節四、提升能力,挑戰自我

設置一道思維性強,拓展性高的題(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維,感受成功的喜悦。)

環節五、勇攀高峯

繼續提升外角運用得幾何價值,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目的是遵從課改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念)

環節六、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談收穫,我給出知識點

(目的是歸納所學知識)

環節七、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討論者,只有變換教師位置才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在教學中要關注預設於生成的關係,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要尊重書本知識,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向前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到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確立目標、重點和難點

微型小説《窗》是高教基礎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描寫發生在兩位病人之間的故事,在虛無與存在、利已與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衝突中,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批判了狹隘自私的陰暗心理,意味深遠,發人深省

本文是中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小説的閲讀在第一冊第二冊的基礎上,由理解能力上升為欣賞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訓練內容本單元的重點是創造性閲讀,創造性閲讀的活動中心與接受性閲讀的活動中心不同接受性閲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的是作者寫了什麼,怎樣寫的;提出了什麼,怎樣論證的創造性閲讀的活動中心集中在讀者身上,讀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多角度多層次地閲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感悟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創造性閲讀的過程中包括探究性的活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發展思辯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現代文閲讀的要求中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正確領會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提高在閲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中外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窗》這篇小説的語言精練、含蓄;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很短但完整且有波瀾;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教材選入這篇意在進一步培養學生閲讀小説的能力,品味的優美意境,從對“人與人對待生活截然相反的態度”的敍述中,啟發學生在“人性的美與醜”、“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作出深入思考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賞讀凝練含蓄的語言,探究對比及結尾藝術

2. 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探究的合作者學會關注生活,有意識地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正確的審美標準②啟發鼓勵學生髮表獨特的見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③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識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以上三個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具體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透過對優美句段含蓄凝練語言的欣賞,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教法與學法的思路與分析

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確定了,還需與之相適應的教法與學法

英國哲學家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對本課我主要採用這樣的教法:“讀——賞——議——悟——究”這個方法符合學生特別是職高學生的認知規律,便於引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跨越障礙,獲取知識,解決疑惑,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1)讀—熟悉本文 ,整體感知在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性的美與醜

(2)賞—品味語言,感受魅力本文詞彙豐富,對環境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本課巧用對比,從不同的角度挖掘人物的性格內涵,我們不難從中體會人性的善惡和靈魂的尊卑

(3)議—互動合作,拓展思路學生就“人與人”的關係和做人要“長善抑惡”等話題展開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並進行課外延伸,鍛鍊了學生説和議的能力

(4)悟—發揮想象,體驗情感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閲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5)究—合作探究,品析美文對比閲讀,啟發學生對“窗”多種含義的探究

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我們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途徑由於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多數偏差,而且程度參差不齊,他們更需要一個寬鬆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學法指導上,以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讚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慾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悦的狀態中成長,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實現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1.養成閲讀習慣,追求高尚情趣2.賞析優美語段,理解意境美3.合作討論學習,體會寓意美 4.總結積累方法,領悟情感美5.探究文本、拓展思維,增強創意美

適當的教法與學法是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的,我對教學過程做了如下設計:

三、關於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指導預習

這一步驟利用早讀、自習等時間完成這種指導在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就會掌握了預習的方法,自己制定預習方案

指導目標:根據課文導讀和課後思考練習題,與學生共同制定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完成預習方案,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預習建議:思考困惑的問題,然後把學習效果與同學交流,取長補短,在合作互助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要鼓勵、指導學生對預習中的疑問查找資料,方法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增多、更新,如上網搜索等因為我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每時每刻都面臨着如何運用信息的問題信息素質是中職學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是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發展的必備能力之一

(二)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決定從有關“窗”的詩句入手,引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

一位詩人説:“打開窗户,陽光不止一種顏色”我們透過窗户欣賞五彩繽紛而又美麗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常説“窗户是房屋的眼睛”我們又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們看到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今天,就讓我們推開澳大利亞作家泰格特的《窗》,走進兩位病人的內心世界

(三)複述故事,把握小説情節

1.複述故事,提示要注意語言的簡練,情節的完整

2. 把握小説的情節與環境通過對小説知識的回憶和複習,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整體感知精巧的構思高爾基説過“情節的發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情節的一步步發展就是為了展示人物形象的,這個環節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打好了基礎小説的環境描寫並不是本文的學習重點,但這個極為省儉筆墨又具體可感的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略的,通過這個問題的設置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多元化,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結合點

此處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有效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三個原則,(1)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逐一攻破;(2)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材施教;(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引學生的思維上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共同討論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裏着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 設置問題,激發思維,突出重點

“再讀課文”中,通過對情節發展和情節高潮的分析所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台階;“深入分析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造性閲讀的方法面對兩位病人之間的矛盾,“生存”和“死亡的矛盾”,找到解決的問題的多種答案,甚至超越作者本意的答案;結尾的空白,成功地“填補”了,那就是一次思維的飛躍,一個創造的過程在教法上,第一部分的問題由學生稍作思考即回答;第二部分問題討論後回答,回答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多元互動、教學相長,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進而完成本課教學重點

對於教學重點中,學生未能注意的方面,我則適時適當的點撥、評價、引導、控制,使教學活動健康高效的運行

例如:當學生基本能分析出描述者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後,提出:“我認為描述者是高尚的,因為他能夠在自己重病時,鼓勵病友戰勝病痛,大家認為我説的對嗎?”

再如:提示學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的是不一樣的心態,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裏在想什麼?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着雙眼,盯着天花板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着……他兩手摸索着,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着

(3)病人終於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盯着天花板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閲讀方法

第二步 問題中滲透德育,分析評價中突破難點

中等語文課程的教學與實施,要着眼於提升未來勞動者的全面素質,我們今天面對的中職學生,將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他們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品位,即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成為有文化品位的勞動者這些問題的設計,結合生活實際,來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想所為,讓學生有個心理的道德行為的底線在學生共同討論,總結主題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我們自己是否有過與“不靠窗病人”類似的心理過程?如果有,你認為該怎麼辦?如果沒有,該如何避免?然後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周圍的人中,有類似“傾聽者”的人你該怎麼辦?從而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德育透滲的目的

(五)課堂訓練,總結昇華

訓練題目:最後,當即將離開病房時,讓我們一起關心不靠窗的病人,每一位同學寫一句話或一段話作為禮物送給他,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接受美學的理論中,讀者是接受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閲讀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獨特的心得這個環節的設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反饋,這個過程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它是議析理解性評價和練習形成性評價的反映,實現了難點知識的突破,又可以使重點知識落到實處小小的一扇窗,折射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窗裏窗外,美醜分明我們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們的心靈去關愛他人,去鄙視那些醜陋的行為這樣打開心靈的窗户,我們定會看到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雲、潺潺的流水、青青的遠山和燦爛的陽光

( 六)練筆閲讀,拓展思維

1. 發揮想象,續編故事練習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小説的人物形象,同時把讀與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想象能力

2. 第二個關於語言的作業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美好語言的感受力,訓練學生正確有效地運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同時,強化了對難點的掌握

3. 對比閲讀歐·亨利的小説《最後的長春藤葉》學生在有目標的閲讀與鑑賞活動中,能夠發展獨立閲讀能力,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四、教學反思

反思《窗》的課堂教學,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1. 由於重視學情,方法適當,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2.導語和結束語設計是這篇課文教學的一個亮點,導語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束語既是對本課的總結,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昇華,精美而智慧的語言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對教材的挖掘還不夠深入、透徹課堂上注意了課文的一些大問題,但課文中些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細、欠深2.課堂教學機智還欠靈活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對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課堂上,一是未能及時抓住學生髮言中的有關信息深入挖掘課文;二是“放”學生之後不能及時地“收”回,致使課堂後半部分重複現象比較嚴重,浪費了時間,課堂節奏拖沓 3.教師語言欠精練,板書不夠適時 這些,將激勵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走進商場》是山東美術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各行各業與生活》的第三個主題活動內容。

它的活動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的準備”,第二部分“我的研究”,第三部分“我的收穫”。可以分為兩課時教學。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主要通過模擬購物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注食品質量,

學會合理消費,

學會維權的基本方式,

懂得購物時要遵守公共秩序,

要禮貌待人,要注意公共安全等。

説課稿

二、説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養成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懂得尊重商業服務人員的勞動。

3.懂得在商場等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能力目標:

1.能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探究活動。

2.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知識目標:

1.瞭解包裝袋上的主要信息,關注商品質量。

2.學會選購商品的初步知識,會找消費竅門。

3.瞭解消費中可能存在的欺詐現象,樹立維權意識。

三、説教材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觀察包裝袋上的信息來關注食品的質量。

2.學會合理消費及維權。

3.懂得在商場等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做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教學難點:

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樹立維權意識。

説課稿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本着這一核心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四、説教學方法

活動探究法 :可以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把學習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

交流點撥法: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尤為突出地讓學生聯繫生活體驗談自己的發現或看法,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的點撥,從而讓學生分清良莠。

小小競賽法

故事啟發法

五、説學法

李季湄教授在《融於品德與生活的四觀》一文中指出要“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特質、興趣和目標,盡最大的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力”。

我知道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最為主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滲透。本節課在學法指導上,我努力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理念:

1.協作、探究式:教學中,我採用了同桌合作、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討論、總結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與學生一起討論,如“購買食品時,為什麼要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把產品買回家發現質量有問題,該怎麼辦”等,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事物,提高辨別能力,增強維權意識。

六、説教學過程

(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開課後,我以和學生輕鬆聊天的方式引出話題:你和媽媽去過哪些商場或超市購物?買過什麼物品?買時你都會看什麼?

意圖:我以問題切入,勾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既瞭解了學情,又自然引出了探究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二)探究活動一:關注信息,保證質量

意圖: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很多,但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太關注這些內容。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通過邊觀察邊記錄的方法,親歷過程,獲取知識。可謂是“身在小課堂,感受大社會”。

同時,我推行的同桌合作、求助同學等方式,既降低了解決疑難問題的難度,又自然地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交際能力。

小競賽: “老師來説,你來找”

條形碼 食品安全查詢機 質量安全標誌

意圖:小競賽設計得別具匠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找一找,説一説的活動中,步步明瞭對包裝袋信息與安全購物的關係,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瞭解電子監管碼

意圖: “電子監管碼”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把它引入課堂的意圖是,讓學生獲取最新的權威信息,讓學生意識到現代化技術的巨大功能,為學會利用高科技手段辨真識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探究活動二:學會購物,合理消費

在商場購物中,我們還要注意和做到些什麼呢?我為每組學生提供了一個“購物錦囊”,內裝六張圖片,反映的是兩類現象。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觀察,展開探討。

活動分為三步:

A.觀察分類(時間為1分鐘)—B.説出發現—C.彙報交流(這裏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究)

要點一:合理消費

我引導學生明確:在質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購買特價、打折的商品,這樣可以節約開支。同時提醒學生:商場經常會搞活動,不是一看到特價和打折的商品就一定要買。要做到需要就買,不需要不要盲目購買,要學會勤儉節約,合理消費。

意圖:課件出示的信息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我沒有淺嘗輒止,而是用“在和媽媽購物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別的省錢竅門嗎?”把學生引入現實生活大課堂,讓他們暢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從生活中發現奧祕,摸索規律。這樣便使“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的.理念自然得以體現。

要點二:學會維權

1.讓學生談生活中類似的經歷。

2.教師出示一個真實故事:麪包“長毛” 無法食用

意圖:課堂引入“麪包故事”,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學生在進行“換位思考——模擬退貨——主動維權”過程中知道了:發現商品質量有問題,首先要與商家協商解決;退貨時要帶好購物的票據,因為這是購物的憑證;如果雙方協商不成,可以撥打電話“12315”請求消費者協會的幫助。

整個過程像剝繭一樣,有條不紊、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要點二:學會維權

關注“麪包故事”的結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接訴後,經調查瞭解消費的投訴情況屬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讓超市做出十倍賠償。

意圖:我把20xx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引入課堂,不僅讓學生知道了可以利用法律維權,同時自然滲透了誠信經營,誠信做人的教育。

要點三:文明購物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只要我們在購物的時候能做到講究衞生,注意安全,禮貌待人,我們就會成為一個文明的小顧客。

意圖: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文明購物就在一言一行中,自然內化為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活動總結

走進商場購物,應該注意些什麼?在學生説收穫的基礎上,我出示“消費温馨提示”進行結課。

課外拓展:採用寫一寫、畫一畫,剪一剪的方式做一張温馨提示卡,送給親友。

意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生在製作“消費温馨提示卡”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新知,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合理購物、文明購物的認識,使其初步具備智慧購物的能力,真正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走進商場

關注質量

合理消費

學會維權

文明購物

意圖:板書設計的內容僅有16個字,它着眼實效,突出了重難點。

《走進商場》這一教學設計,立足全人發展,體現了“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力促學生髮展”等理念,改變了語言説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為與兒童的生活、情感體驗巧妙地融為一體,讓品德教育變得真實具體、可感可觸。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手腦算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教學目標: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通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3 、活動重點的是點是使幼兒通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4、教學準備:為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説教學思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通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着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三、説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一)幼兒通過聽數做反應,複習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我以聰明可愛的兔媽媽形象吸引幼兒遊戲的興趣,邊和他們玩“兔媽媽,幾點了”的遊戲,邊進入教室:當兔媽媽説到“天黑了”的`時候,幼兒回位坐好。愉快的遊戲氛圍給整個活動打 下了良好的基礎,把遊戲引入課題,提出新的遊戲規則:當兔媽媽説單數時它會回頭,這時幼兒站好不動;當説到雙數時,兔媽媽不回頭,幼兒可以自由活動。新遊戲開始,教師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遵守新的遊戲規則。遊戲後請個別幼兒操作數字和實物來證明10以內的某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二)幼兒通過觀察數並用肢體動作表現10以內的單、雙數。

在這一環節中游戲由淺入深:當幼兒問幾點時,兔媽媽不回答,只出示數字讓大家判斷:看到單數,就獨自站好不動,看到雙數,就找一個同伴相抱。這個遊戲是活動的重點環節,它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進一步感受和表現單、雙數的不同之處。遊戲的難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濃厚了,好奇、好動是幼兒的特點,這一環節的遊戲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活動的白主性、積極性明顯增強。

(三)幼兒通過親自操作歸納出單雙數的排序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單、雙數的排列規律並清楚、正確地表述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就能真正地掌握單數、雙數了。於是,老師出示1—10的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遊戲由易到難地請幼兒操作數字:

(1)誰能翻出所有的單數?準能翻出所有的雙數?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歸納出單數、雙數的排列規律;

(2)教師再次把數字反扣在黑板土:請幼兒翻出最小的單數;最大的單數:最小的雙數;比2大的雙數;2的大隔壁鄰居;翻出6的小隔壁鄰居:從1——10還有哪些數字沒有翻出來,它是幾?是單數還是雙數呢??(難點一個個的被攻破,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四)幼兒在音樂遊戲中鞏固單、雙數。

音樂遊戲《倫敦橋》的歡快氣氛可以使本次數學活動達到新的高潮。請來到的所有單數寶寶到前面站好,請最大的單數和最小的單數寶寶搭橋,遊戲開始,捉到一個數字寶寶就要請它的大 、小隔壁鄰居來救它,遊戲繼續進行。

請今天來到的所有雙數寶寶到前面站好,遊戲玩法如上所示。

結束環節:在這裏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延伸兔媽媽和大家玩了這麼多遊戲,它要帶着數字寶寶們(全體幼兒)去數學王國認識更多的朋友……本次數學活動以遊戲形式開始,在遊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於一系列動靜交替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遊戲使邏輯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起來,讓孩於們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説課稿 篇5

《爸爸的花兒落了》本課出自新課程標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是關於成長的主題,單元目標是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遊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説《城南舊事》中節選的,小説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課文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

小説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於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一、目標分析:

1、新課標目標的'確立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來考慮。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瞭解作者插敍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 情感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並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2、學情分析:新課標指出“能複述敍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並與他人交流閲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波瀾起伏、情感動人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本課中貫穿自主互助的教學方法;新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所以必須加強朗讀教學。

3、教法學法:我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誦讀法、討論法來把握文本,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 用講故事的方法,説説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對於小説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全文。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説的最基本方法,並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二、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父親》“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啊,人生在世,我們誇耀最多的母愛,最不能忘懷的是母親,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親唱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字詞,明確故事情節,感知文章內容。期間播放《送別》的曲子。

設計説明:這個環節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文本有個完整的印象,為下文的學習打基礎。

(三)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討論題目:

a文中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b作者回憶了哪些事情?

c“花兒”在文中起説明作用?

讓學生或三人或兩人一組,討論交流以上題目,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回答爸爸喜愛花的較多,也可能是個嚴厲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愛心的人。在引導學生交流完第一個題目後,過渡到第二個題目:文中的父親你們羨慕嗎?有這樣的父親是幸福的,其實我們都有一位非常愛我們的父親,我們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那作者是如何發現並表達的呢?

學生能找出哪是現實的,哪是回憶的。回答出回憶的事情有:

去醫院探病 六年前遲到捱打 爸爸愛花 創練匯款 滿院落花

然後結合學生寫作,指導寫作技巧。

關於花兒在文中的作用這點,讓學生找出文中寫花兒的地方,討論明確花兒的線索作用,進一步結合題目理解。

設計説明:新課程提倡合作探究,這個環節充分體現這一點。

(四)朗讀體味:

指導同學們重點讀爸爸逼我上學以及畢業典禮我急忙回家兩部分,再次播放《送別》曲子,

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感情。

設計説明: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

(五)體驗反思

進一步提問:你有沒有類似賴在牀上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六)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媽媽好。但今天的文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父親,感受了那深沉的愛,感人的愛,讓我們説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説説:世上還有爸爸好。

設計説明:佈置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為了語文教學中把讀落實到寫上,為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效果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對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在知道學生認真閲讀課文的時候,要從具體事情的敍述中,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中去感知,不能管中窺豹。對題目的理解學生也會有疑惑,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插敍和伏筆的巧妙運用,理解其獨特的表達效果,體會父親嚴中有愛的深情,並從作者的成長中得到其實,讓他們能更深刻的認識生活、體味生活、理解親情。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計算機的硬件系統。本課選自國中一年級信息技術的第一章第七課。下面就我在實施本課時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進行簡單地闡述: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使用

這節課是國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第七課的內容,在教材中這一課叫“計算機的硬件系統”,教學對象為國中一年級學生。本課針對國中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計算機的硬件進行了簡單介紹,學生通過對計算機感性的認識,使學生知道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為學生學習後續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本着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水平為宗旨。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瞭解計算機由哪些硬件組成(五大功能部件),簡單瞭解其功能,並能對各種硬件進行識別;瞭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②.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積極主動學習的思想,樹立將來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

確定依據: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國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重點是對計算機產生感性認識,當給出硬件實物或圖片學生能指出名稱,所以作為教學重點。

難點:

學生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的瞭解

確定依據:理論比較抽象,不好理解

二、教法闡述

計算機硬件是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設備,對於新事物的認識,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對象迅速產生親近感。基於本課內容的特點,本課主要採取“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自學指導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為主動獲取,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愉悦的氣氛中展開。

三、學法指導

信息技術是操作性比較強,而且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我們的教學目的不是僅僅教會學生某一些操作,某幾種軟件的使用,而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以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社會。本課通過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教學準備

硬件環境:有40+台機器的機房 多媒體

軟件環境: windows20xx操作系統,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套,自制導課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教師簡單枯燥的講述,學生是不能深刻體會的,我設計了“介紹自己的一位好朋友”這樣的環節,請一名同學介紹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學生介紹後,我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和它認識一下?”出示課題:常見的微型計算機。

設計意圖:將計算機以“認識新朋友”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學習對象迅速產生親近感,課堂教學在愉悦的氣氛中展開。

(二)、認一認

1.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們的新朋友——計算機各部分的.名稱叫什麼?你知道嗎?請兩名同學回答一下。學生一般情況下只會説出看得見,的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主機)。教師小結:一套常見的微型計算機,從外觀看,它是由顯示器,主機,鍵盤和鼠標組成的。我們把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設備稱為計算機的硬件。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説,再由老師總結,使學生掌握知識更準確。

2.問題二“主機裏面的部件也是看得見,摸得着的,那算不算計算機的硬件設備?” “是” 出示計算機主機內部及外部構造圖。提示各部名稱讓學生對號入座,並説出其功能。教師小結: 給出圖示(圖示如下),指出計算機五大功能部件的各組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運用圖示更直觀。

(三)、比一比

“將人的耳朵比作計算機的輸入設備,將口和手比作輸出設備,將大腦比作運算器,控制器和存儲器,説一説做一道算術題上述各部分是如何協調一致工作的?”從而引導學生説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教師小結:敍述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並指出此工作原理是由馮·諾依曼(計算機之父)提出的,即馮·諾依曼原理。

設計意圖: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很抽象,比一比,使學生更易接受。

(四)、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總結。

(五)、作業

佈置作業:要求同學把大顯身手中的兩個題目解答出來,寫在作業本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為你打開一扇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內容及程序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為你打開一扇門》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第1篇課文。它是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憑藉自己對文學的深刻感悟向青少年讀者介紹文學的一篇美文。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課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國小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為你打開一扇門》安排於第一課,實際上也是為初入中學的學生打開了一扇培養語文興趣、學好語文的大門。

2、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瞭解文學的內容和閲讀文學作品的意義;體會文學作品豐富的感情和優美的語言,結合本篇課文以優美豐富的語言、多種巧妙修辭來介紹文學的特點,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知識目標:

a、通過本課的教學,瞭解和領會文學的內容和閲讀優秀文學作品的意義。

b、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體會文學的魅力。

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讀則善疑”、“讀則善思”的讀書習慣。

情感目標:

a、激發學生閲讀文學作品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b、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其中,領會文學的內容和閲讀優秀文學作品的意義是教學重點,難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對文學魅力的作用。

二、教學方法

1、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激發學習興趣。然後圍繞中心議題合作學習,發表各自的意見,最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三、學法指導

在指導過程中,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從感性到理性,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找到與作者在文學上的共鳴,感受文學魅力,體會閲讀文學作品的意義,重在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一步感受文學豐富的內涵。本説案所説的是第一課時。

五、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叩響一扇門,門裏有詩話的歷史,像司馬遷奮筆疾書的身影;門裏有細膩的情感,如朱自清眼中父親慈愛的背影;門裏有令人震驚的現實,若賣火柴的小女孩期盼的目光;門裏有流動的風景,典雅的蘇州園林,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它引領着我們徜佯其中流連忘返。這扇門裏,便是文學。如何叩響這扇文學之門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跟着當代作家趙麗宏打開這扇門。”接着板書課題。

[上課伊始,用一段優美的文字引入新課,引領學生一同進入文學之門,創設探究學習的氛圍,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結合已有知識感受文學魅力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的《致文學》部分,找出與作者有同感的語段,並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讀書經歷談談你對文學的理解。(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行間,數分鐘後,集體交流,教師引導點撥並作小結歸納。)

[這段時間是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找出能與作者產生共鳴的語句,由於是藉助切身的體會來談對文學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且能從不同角度來談體會,對文學的魅力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教師在其中只起引導作用,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結合閲讀課文理解文學意義

世界上有那麼多關閉着的門,作者為什麼選擇了文學這扇大門為我們打開他對於我們作文乃至於做人具有怎樣的意義呢?經過感性的領悟我們下面進入理性的思考,請大家帶着老師提出的問題或默讀、或低聲閲讀文章的前半部分,邊讀邊設疑,然後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討論,遇到疑難問題我們來共同解決。(學生自讀,合作討論學習)

(為你打開一扇門)説課稿,標籤:七年級語文説課稿,國中語文説課稿,

學生説疑,教師適當評説,引導學生設疑,懂得怎樣的疑問有價值。對合作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集體思考。

[這一過程讓學生根據老師給定的一個大問題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生能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説明學生已經經歷了將作者的語言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讀則善疑”“讀則善思”的讀書習慣得到了培養。]

四、讀後有思,引發聯想

作者把文學比作一扇門,在你的心目當中文學又是什麼呢?或者説你把閲讀文學作品看作什麼?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自由談談。

[在學生結合課文感受到文學魅力和閲讀文學作品的意義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思考文學是什麼,激發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所學知識的創新;另一方面,學生交流的過程也是進行口語訓練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培養。]

五、課堂小結,激勵探究

聽過同學們熱情洋溢的發言,我們感受到了文學豐富的內涵,並且也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似乎已經叩響了文學這扇大門。在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不曾瞭解的領域,只要同學們帶上孜孜不倦的精神充滿探索的渴望,我們一定會打開每一扇門,讓我們共同努力推開每一扇關閉着的門,挖掘深陷其中的寶藏。

六、作業

《為你打開一扇門》本身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請你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製成讀書卡。

[這樣設計作業的意圖在於讓學生積累詞語,進一步感受文學優美豐富的語言;同時,又是為下一課感受並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作準備。]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挖薺菜》是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中的課文。針對當代的小孩子生活優裕,有些小孩子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有些小孩子很難體會老一輩的苦難生活。因此,本文作者張潔通過自己的童年經歷,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希望能夠教育孩子們不忘過去老一輩的苦難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挖薺菜》這篇課文,讓學生充分理解這篇課文,學習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培養學生將敍中有議、敍議結合和將對比的手法運用到學作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聽説讀寫,在朗讀中將學生引入艱苦歲月的氣氛中,運用問題探討的方法,讓學生逐步瞭解當時生活的艱難,開始理解作者的感情,再加上學生的默讀、引導聯想等方法,使學生進入文中的角色,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方法: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那個時代的生活背景,那種艱難、困難的生活,從而理解文中“我”的情感的變化,體會老一輩過去的苦難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達到代與代之間的心靈溝通。

三、説重點與難點

重點:1.挖薺菜是本文的線索,作者圍繞這根紅線寫了解放前和解放後的哪幾件事,表現出怎樣的感情?(線索問題,是教會學生以後自主閲讀或是自主創作的時候能夠運用的一種有用的方法;而分析課文,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

2.學習文中的邊敍邊議、敍議結合的表達方式和運用對比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學作方法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以後進行自主創作,這又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方法。)

難點:使學生融入到文中“我”的角色中,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為當代的孩子生活在優裕的生活中,很少經歷苦難,所以孩子們比較難進入文中角色。)

四、説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的字詞

2.學習本文敍中有議,敍議結合的寫法;

3.學習本文的對比烘托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態度與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理解文章主題,教育學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的對比烘托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理解"我"對養菜的特殊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老師的禮物:在屬於自己的天地中展示自己最美的風采!(今天的課堂是你們的,你們有信心精彩的展示自己嗎?

二、幸福的唱《幸福拍手歌》

三、盡情的説

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林語堂《吾國與吾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善於從苦難中尋找快樂,體會幸福的民族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張潔的《挖薺菜》會帶領我們去經歷苦難,體味幸福。(板書課題)

四、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薺菜(jì) 薔薇(qiáng wēi) 掰手(bāi) 琥珀(hǔ pò) 綻開(zhàn)

莧(xiàn )菜 和煦(xù) 癖好(pǐ)雪蒿(hāo)

五、速讀課文,説説本文的線索是什麼?(挖薺菜)我們圍繞挖薺菜把文章分為解放前和解放後兩大板塊來學習。

六、自主的學

瀏覽課文1---10自然段,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 根據課文內容説説你對解放前這個時代的總體感受,用幾個詞語概括,並將結果寫在黑板上。(不理解的學生解説)

七、合作的學

瀏覽課文11---14自然段,探討解放後作者用心良苦的讓孩子們陪自己挖薺菜、吃薺菜的用意是什麼?

( 珍愛薺菜 珍愛生活 珍惜幸福)

這部分中有一段特別明顯的對比,兩代人對挖薺菜和吃薺菜的不同表現(關鍵詞),突出文章的主旨,主旨句是哪個(找出並齊讀),瞭解夾敍夾議的寫作手法。

八、深情的讀 細細的品(作者簡介 細膩的心理描寫)

1.配樂朗讀第8自然段景物描寫的句子。(師範讀生評,指名讀生評)

賞析本段景物描寫,探討其作用(以樂襯悲,情景交融)拓展“小橋流水人家”

2.齊讀第10自然段,賞析景物描寫。(襯托輕鬆歡欣的心情)

(副板書) (孤獨 哀傷)

對比

(輕鬆 歡欣)

3.小結:作者解放前挖薺菜是為了什麼?(抵抗飢餓,享受歡欣)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一樣,本小節的教學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解決問題,也是由於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從而產生了新的解決問題。這類解決問題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安排仍採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強了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解決問題的聯繫,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裏的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單位“1”的量的準確分析,明確它是已知還是未知,以此來確定怎樣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強了方程解與算術除法解的聯繫,使學生通過方程解領會此類解決問題的特徵,學會用算術法直接列式計算。這樣既培養學生靈活解答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二、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並掌握檢驗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嘗試、創新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兩種方法解答解決問題的體會,感受獲得成功體會的經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有良好的數學情操。

(二)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也是由於分數除法意義的擴展,相應的除法的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所擴展,而產生新的解決問題。掌握這類解決問題的結構特徵,能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決,是難點所在。

三、説教法、學法。

為了真正地落實新課程標準,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探索發現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的過程,變教為主為學為主,提高獲取知識的本領,因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推理能力,並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徵,因此我主要指導學生採取以下的學法,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充分的時間討論、思考,自己主動的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到學習帶來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説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知

第一個環節:複習舊知,促進遷移

該環節主要複習與新知有密切聯繫的舊知,為新知的探究鋪路搭橋,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與例題有關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學生練習後,提問:這道題為什麼用乘法計算?怎樣用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對國小生來説,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取新知,就是一種再創造,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設計如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

出示例3後,激勵: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開始行動吧!先放手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教師提示可根據複習題的數量關係式,用未知數X幫助自己解這道題。

第二層次:合作探索

在學生計算出例3的結果後,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這樣做?我做得對嗎?存在什麼疑問?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畫圖表示題意,找數量關係,根據數量關係列方程。該環節是學生學習時的難點所在,只有讓學生深入理解題意,瞭解此類題型的結構特徵,把握題中所含的數量關係,才能真正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我如此設計,正基於此。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調整的能力。

第三層次:嘗試練習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17頁的第3題,個別學生板演,教師在學生完成後集體點評,強調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變式練習,鞏固深化

練習的設計要抓基礎知識與發展創新能力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展思維,形成技能的目標。在此環節我設計瞭如下練習:

1、定位練習。

仿照例3出示類似的兩道解決問題,要求學生讀題,畫圖,深入理解題裏的數量關係,列出數量關係式。強化難點,形成技能。

2、提高題:同來互相編題,互相解答。

通過以上練習,促使學生將新的知識溶入到已有認知結構中,以利於更好的遷移和運用。

第四個環節 課堂作業 反饋信息

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三第4-7題

(三)説“誘思探究”在本節課的具體體現

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多次引導學生嘗試練習,引導學生把舊知與新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切實把學生推向學習探索的第一線。體現了“誘思探究”對當代課堂教學的要求。

2、設計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促使知識的形成和內化。教學中,我做到複習鋪墊練,新知嘗試練,難點強化練,是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人人蔘與,全員動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得到了落實。

教學追記:

本堂課我設計了“題目——線段圖——等量關係式——解決問題”這樣四個環節來教學例(1)的2個問題,本是很清晰的一個教學思路,意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教給他們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但由於教學時,我對線段圖環節的教學引導不足,沒有充分發揮線段圖的作用,有些流於形式,因此學生在等量關係的推導上就未能如教師預計般順利。下次如果再有類似的教學,我將注重思索如何將題目、線段圖和等量關係式三者更有機地結合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