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説課稿(精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2.94W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説課稿(精選15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令人驚歎,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孩子們在瞭解科學技術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農”“致” “勃” “技”等14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本課科學知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藉助插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圖文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2)教學難點:通過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瞭解,感受農業技術的發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説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的導入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看到圖片時,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隨之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便會自然產生。

(二)層層遞進、引導識字讀文 藉助課文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內容,初讀課文應根據低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閲讀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過高,這樣便於調動學生閲讀的積極性。過渡語的設計,親切而又簡單,起到激發、鼓勵學生閲讀的慾望。通過讀文,藉助拼音讓學生獨立識字,靈活多樣的應用識字方法。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學生通過聽讀和自讀課文,不但在閲讀方面有了收穫,而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圖文結合感悟,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生學習書面語言,其主要途徑是範文語言的內化,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直髮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六、説板書設計

為了使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這節課的板書主要針對課文的線索設計,高度概括、簡單明瞭,使二年級的國小生易於接受。

34 農業的變化真大

雜交水稻

温室大棚

先進的科學技術

彩色棉花

無土栽培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謝謝!

國小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次的説課內容是部編版國小語文新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園地》,《語文園地》包括“交流平台”“詞句段運用”和“日積月累”三個板塊。“交流平台”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詞句段運用”安排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讓學生在詞語運用中感悟詞語的

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另一部分是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語氣表達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日積月累”是積累、背誦古詩。

二、説教學目標:

1.藉助交流平台,強化提問的意義、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形成愛提問、善提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2.藉助識字加油站,根據形聲字“音形義相統一”的特點感知識字的趣味,並準確識記“駐、鈔”等12個生字。

3.體會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瞭解設問句“自問自答”的特點。

4.積累經典名句,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通過提問將我們的思想引向深入。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藉助識字加油站,根據形聲字“音形義相統一”的特點感知識字的趣味,並準確識記“駐、鈔”等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積累經典名句,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通過提問將我們的思想引向深入。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12個生字。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引入一一温故而知新

1.交流,回顧本單元訓練重點。

2.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二)交流互助——共享學習交流平台

1.引發交流:“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閲讀文章時,如果我們能嘗試着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設疑,你就會發現,我們已經走進作者創設的文字世界。

2.小組交流: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你掌握了哪些提問的方法?怎樣通過提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呢?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給小組同學吧!

3.集體交流:小組代表將討論後提出的好方法推薦給全班同學。

4.課件出示“交流平台”中幾個同學的建議,並總結:

第一、閲讀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積極提出問題,養成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習慣。

第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第三、要從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火眼金睛一一走進識字加油站

1.課件出示教材中的字。

(1)指名讀第一組字,同桌互相説説這組字的特點。

(2)自由讀第二組中的帶有“貝”“木”“才”的字,小組交流發現了什麼。

2.學生彙報學習成果。

這兩部分中的會認字揭示形聲字的特點:

第一部分,通過6組形聲字的對比,揭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

第二部分,通過認讀帶有“貝”“木”“了”等字旁的字,瞭解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如:帶有“貝”字旁的字“帳”和“賀”都與財物”有關;帶有“木”字旁的字“樟”與“槓”都與“樹木”有關:帶有“才”旁的字“狡”“猾”,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才”表義,其古文字形體像條犬,“狡”本義是少壯的狗,引申指奸猾、奸詐,“猾”表示不老實的意思,本義是狡詐。

3.學生根據12個字的字形特點,識記字音,並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學以致用一一靈活運用詞句段

()讀一讀,體會每組句子在表達上的不同。

1.課件分別出示兩組句子。

(1)指名讀句子,學生齊讀句子。

(2)説説這兩組句子有什麼異同。.

2.小結:這兩句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效果不同。第一組的第一句在“電燈、電視、收音機、汽車”等詞語前面分別加上否定詞“沒有”,加強了語氣,突出強調了人類在上百萬年中沒有科學依據,只能順從自然,生活在一個慢吞吞、靜悄悄、一到夜裏就黑暗無光的世界。第二組中的第1句比第2句語氣強,突出強調了那條狗無論是在高興、緊張、發怒的時候,都一直在叫。

(1)學習設問句。

1.課件出示書中的3個句子,大聲讀一讀,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1)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2)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3)靠什麼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2.集體交流。

預設:

(1)這些句子都使用了問號,屬於問句的一種。

(2)句子前半部分是提問,後半部分是問題的答案,屬於“自問自答”。

(3)這3個句子都符合以上兩點,都是設問句。

3.齊聲誦讀3個句子,體會設問句的特點。

4.自由交流:根據設問句的特點,再照樣子寫一寫。

(二)積累誦讀一完成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日積月累內容,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

2.指名誦讀,讀準字音。

3.小組討論:這些名句,你讀懂了嗎?

4.全班交流。

小結: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通過提問將我們的思想引向深入。

5.自由背誦後齊聲背誦。

(三)、佈置作業一知識拓展運用

1.在生活中尋找形聲字,運用形聲字規律識記這些生字,並積累在本子上。

2.背誦日積月累中的名句。

國小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這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想法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結果往往也就不同。這篇課文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裏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寶,鐵罐卻化為泥土。故事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現情節、推動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形象,説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詞語。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這三個目標的設置既提高了學生的詞彙掌握量,同時也達到了從課文遷移拓展到實際的目的。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2)(3)是本課的重、難點。

二、説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③懸念法——帶着問題,深入思考

④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問法和誦讀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級學生受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師的指導。因而我採用提問導入,適時點撥的方法,一步一步展開教學。“萬法讀為宗”,朗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將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説學法

我班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少數是外來務工子女,因此學生良莠不齊,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邊讀邊在書上圈點生字詞和勾畫重要句詞。這些都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説教學程序

(一)講述故事,情境導入。

1、屏幕展示國王的御廚,讓孩子走進文中的童話故事。(御廚富麗堂皇,陳列着精美的瓷盤、鋥亮的炊具)

2、請生自由表達自己看到御廚後的感受。

3、老師藉助圖片生動講述故事,並同時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鐵罐。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和老師對故事生動地講述,以及在講述中與學生的互動,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所描述的童話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挖掘詞語,感悟鐵罐。

1、挖掘詞語,讀準字音。

(1)出示題目:我要把表現陶罐和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語找出來。

(2)請生拿出筆,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

(3)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把生找到的詞語板書(板書:鐵罐:奚落、傲慢、輕蔑、惱怒,陶罐:謙虛、爭辯)。

(4)請生看板書,齊讀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對於難讀詞語師範讀,生跟讀。

2、理解詞語,感悟鐵罐。

(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這三個詞語)生再讀這三個詞,並圍繞這三個詞語理解鐵罐的傲慢。

(1)師:這三個詞語都是寫鐵罐態度傲慢,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2-8自然段,從鐵罐説的話中,找一個例子來證明鐵罐的傲慢。

(2)生默讀課文,並談自己找到的例子,體會鐵罐的傲慢,對於生找到的例子給予恰當點評。

(3)小結:看來這個鐵罐的確是個傲慢的傢伙,大家再讀一讀這三個詞語。(師手指“傲慢、輕蔑、惱怒”三個詞)

(4)師:這三個詞語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麼不同呢?

(5)請生做個輕蔑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設計意圖:文中描寫鐵罐的三個詞語含義並不深奧,但卻用得準確、傳神。我通過讓學生找詞語、讀詞語,談例子、表演來發現、琢磨、比較這幾個詞語,感受陶罐的傲慢無禮,使學生義會詞意、增強語感,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人物的解讀。)

(三)入情入境,讀出韻味。

1、自創表情動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話:

A“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説,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

C、“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1)請生自由讀這三句話,並從中選一句來設計相應的表情、動作再讀一讀。

(2)生自由表演讀,體驗鐵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師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個性朗讀與表演。

A、師傲慢地説:“我來找一找!哪個是傲慢的鐵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嗎?陶罐子!”)請一名學生聲情並茂地讀這一句,師給予指導。

B、師:“太精彩了,好一個傲慢地鐵罐!”師帶着輕蔑的語氣問:“輕蔑的鐵罐在哪裏?”(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指導一名學生一邊表現出輕蔑的樣子一邊帶着譏笑的語氣朗讀。

C、師:“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樣子。”師惱羞成怒地問:“誰又是那個惱怒的鐵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請幾名學生分別來演繹這個惱怒的鐵罐,感受鐵罐此時的憤怒。

3、領悟情感,學寫詞語,積累詞語。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説,“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鐵罐在説這句話時是怎樣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 地説,“走着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師:“你們能填上一個詞語,來表示鐵罐這時候説話的神態嗎?”

(2)請生填詞,並根據自己填的詞語讀出其中的味道,表現出鐵罐此時“怒不可遏、怒火中燒、怒髮衝冠、大發雷霆……”生每讀一個句子,師都及時點評指導,要求學生讀到位。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的朗讀教學中,老師主要通過自身的神態、語氣來感染學生,學生在教師步步引導中領悟朗讀的技巧,個個躍躍欲試,讀出了韻味,讀出了心境,讀出了畫面,讀出了場景,讀出了個人的體驗。伴隨着讀,鐵罐的傲慢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領悟陶罐。

1、師鼓弄玄虛引出關鍵詞,師:“學到這,老師不得不不請大家幫我解決一件棘手的事了。你們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請生讀這個詞語,師糾正錯誤讀音,並範讀,生再讀。

3、請生讀辭海中關於“懦弱”的解釋,理解“懦弱”。

4、師拋磚引玉提出疑惑,生暢談理解,感悟陶罐:

(1)師手指“懦弱”:鐵罐説他要把這個詞語送給陶罐,你們説老師能聽他的嗎?

(2)師裝糊塗,問:“怎麼不能?鐵罐確實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麼還不懦弱?”

學生大膽辯駁,談自己如何理解陶罐並不懦弱。

(3)師繼續假裝糊塗:“可老師還是疑惑!你們看!”(屏幕出示鐵罐圖片)“鐵罐總是橫眉冷眼、冷嘲熱諷地對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圖片)還是一臉微笑。鐵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罵了,陶罐還不還擊,這還不懦弱啊?”激發學生再次辯駁,暢談自己的理解。

5、師小結:是啊!陶罐哪裏是懦弱。分明是他謙讓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主要抓住詞語“懦弱”,給學生賣了個關子:正話反問。師兩次看似糊塗的問話,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反對,激起了學生大膽辯駁,並暢談自己的理解,學生在辯駁中領悟了陶罐的種種表現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謙讓的美德,學生對兩隻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質,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讀,再起高潮。

1、為生創設展現自我的舞台,每個人都來當配音演員

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好,現在老師為你們設計了一個腳本,請你們來演一演。你們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鐵罐對話的無聲動畫)

師:“今天就要請你們來當一回配音演員。文中正好有四組對話,第一組同學配第一組對話,照此類推。排練時要記住把台詞背下來,還得配上神態、動作。”

2、同桌兩人練習配音。

3、小組推薦配音演員:師:“有請配音演員!”(每組各請一桌同學)

4、生配音,師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多媒體,結合文本製作了無聲動畫,營造了視覺氛圍,請學生擔當配音演員,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學生在這個舞台上盡情演繹,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六、遷移拓展,深化感悟。

1、完成板書,談感受,領悟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1)師:“哦!許多年後,鐵罐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發!看板書!”(板書:啟發 )

師:“這又該填什麼呢?”

(2)生根據自己所填的板書,談自己學完本文後所受到的啟發,感悟故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

2、總結:看來這個故事已走進了我們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它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大家回去後把這個故事説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聽!

國小語文説課稿4

一、説教材

《開滿鮮花的小路》是一個温馨浪漫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郵包,鼴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麼?就去問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發現郵包裏面是空的,松鼠太太發現了郵包上有個小洞,春天的時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條開滿鮮花的小路的故事。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單潔明瞭,但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浪漫温馨的氛圍,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飄動,多美呀!這花是誰種的呢?富有懸念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孩子理解、記憶、學習。

二、説教學目標: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孩子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孩子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指導要點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認識“裹、寄”等12個生字,會寫“鮮、郵”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美好的禮物”的意思,體會寓意,受到啟發和教育。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學生自主識字,反覆朗讀,懂得“美好的禮物”的意思。

下面我來説説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三、教法和學法

觀察是孩子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運用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傳統的圖片有助於孩子仔細觀察畫面,讓孩子有想象的空間,能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説、敢説的語言環境;多媒體課件則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可以分段播放,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四、説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

通過謎語導入,讓學生認識故事的主人公。

(2)整體感知

老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內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據孩子無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響孩子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和抑揚頓挫的語氣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稱?有哪些角色?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3)品讀課文

引導孩子按數字順序觀察畫面,老師根據畫面再次講述故事,接着老師提出問題: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了什麼?學詞:郵包。鼴鼠先生把郵包給誰看?郵包裏面有什麼鼴鼠先生是什麼表情?學詞:奇怪、懊喪。刺蝟太太、松鼠太太都看到路上的鮮花是怎麼説的?鼴鼠先生怎麼回答的?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麼樣的?學習詞組:花朵簇簇、花香飄動。請你猜一猜,這花是誰種的?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討論,並充分想象講述。此環節鼓勵孩子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並抓住教學的重點。

國小語文説課稿5

【説教材】

初讀《棉鞋裏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着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湧動着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峯幼小的心靈。文章卻也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温馨撲面而來。教學前我佈置了學生曬棉被、棉鞋試試穿穿,目的為引發學生閲讀興趣作鋪墊。本單元以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為主題,而且前三課已經學完,為學好這一課做好了充分地思想準備。

【説目標】

1、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生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説思路】

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認識。

【説教學】

識字教學:

1、重視隨文識字及方法的引領。

採用精當的方法識字。

1、組詞、看拼音

2、加一加、減一減

3、聯繫生活實際識字

4、做動作 如:“舒服”不用非等到教材要求教才教,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孩子發現並掌握識字規律和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工具書等獨立識字的能力。應當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在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後獲得心靈上的滿足,並會用更高漲的熱情,更積極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2、注重重現,鞏固識字

紅太陽,露(lòu)笑臉,

媽把棉被曬温暖。

奶奶睡,閤眼睛,

鬆軟棉被真舒(shū)坦(tan)。

好小峯,看在眼,

奶奶棉鞋曬外面。

棉鞋裏,滿陽光,

尊(zūn)敬(jìng)老人樂無邊。

朗讀教學:

(l)利用小組合作朗讀這種形式旨在圍繞課文重點,人人都參與交流 ,人人都有發表個人想法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用不着過多的講解和提問,只對學生讀不到位的語氣給予點撥和鼓勵,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對“媽媽”產生敬仰之情。

(2)利用朗讀、評價以及老師的導語使學生明白是媽媽的行為影響了小峯,小峯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母子倆的孝心像陽光一樣温暖着奶奶的心。

(3)抓住省略號,讓學生有想像的機會,讓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這也是課標所倡導的。“奶奶睡着了。小峯想:奶奶的鞋裏也有棉花……”讓學生想像省略的內容,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這裏得到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揮,使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每一節課都能得到鍛鍊和提高。 當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時候,説明學生已基本理解課文,這時應進行下一步指導。

寫字教學:

1、體現寫字的規律性

寫字的規律,一個一個去教難,如“媽、奶 ”共用一個偏旁這類字都這樣寫,讓學生悟出規律。“ 媽”聯繫以前學過的字“ 馬”、 給學生一類字,讓學生掌握字,提高效率,教出規律。

2、體現整體性

這個字關注這冊字或以前學沒學過,影響實效。如“ 媽、奶”的女字旁是新偏旁就應重點教。

3、體現層次性

“奶”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作為這節課的.寫字重點。

4、體現一致性 一至三學段都是正楷字,老師要寫正楷字,給學生起到示範作用。

5、努力體現漢字的文化造字的特點,優秀文化的謙讓等上窄下寬的和諧的美。

【説流程】

(一)複習生詞,用來鞏固識字效果。

(二)談話:

1、明確本課目標

2、概括故事梗概,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突出整體,讓學生形成一個整體印象。

讓我們先去看媽媽怎麼做的?3、在朗讀中感悟兩代人關懷長輩的濃濃深情。

(三)學習1-5段(理解“舒服”、奶奶的幸福)

1、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1-5段,如果你的小夥伴讀得你不滿意,就幫幫他,如果讀得很棒,就誇誇他。讓學生明確要幹什麼,怎樣幹。

2、教師巡視。

3、小組展示讀,讀完1-5段後全班再評你所注意的人。

1段:“一點兒”奇怪的語氣

2段:温和、温柔地説

3段:“為什麼呢?”更難懂了

4段:温柔、和藹、親切

5段:“真暖和”、“舒服”讓學生體會到幸福、高興

在互評互練的基礎上識記“眼睛”引導

孩子記字方法,注重激勵。

然後進行口語訓練:奶奶樂得合不攏嘴,好像比吃了蜜還要甜。此時此刻她會對自己的兒媳婦説些什麼?這種訓練既幫助學生走近文本,感受媽媽的賢淑,又能讀好。這正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很好結合。

4、1-5段整體迴歸(指四位學生分角色讀)

過渡:小峯在媽媽的影響下會怎麼做呢?

(四)學習6-8段

1、指讀6段、評價“輕輕地”心裏裝着奶奶。“……”名稱、慢讀。幻燈:小峯小峯還會想些什麼?

過渡:奶奶醒了之後又怎樣?

2、指讀7自然段

媽媽賢淑的舉動影響着幼小的心靈,小峯學會了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裏,也鑽進了棉鞋,温暖着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温暖着奶奶的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五) 小節,突出本組課文的主題

(六)(復現生字,鞏固識字)

(七)寫字 “奶、媽”

國小語文説課稿6

《我們的民族國小》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的一所民族國小,在學校裏,各民族的國小生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這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體現了學校團結的氛圍,反映了學校的歡樂、祥和氣氛。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裏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國小;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

鍾、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説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裏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國小語文説課稿7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我有一個好朋友,你呢?誰是你的好朋友?(生搶着回答)

師:昨天老師碰到了困難,好朋友伸出了熱情的手,來幫助我,讓我感到很快樂。那麼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是怎麼幫助你的呢!(生自由發言)

小結:是呀,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都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麻煩,是我們的朋友伸出友愛的雙手,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任何困難都會隨之解決,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出示課題)

(課堂的導入從生活的細節入手,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活中進入課堂,讓課堂體現生活。)

二、聽故事,悟道理

1、創設情境,老師把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

故事中的小女孩遇到了什麼困難?阮恆又是怎樣幫助他的呢?(點擊)如果你是小女孩的朋友會怎麼幫助他?請你們來説一説好麼?(學生講看法)

討論:剛才同學們講得都很好,但你覺得哪個同學講的更好,為什麼?

誰幫助的方法更好?為什麼?

小結:是呀,看來當我們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義無反顧的去幫助。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無私。

師:那麼當你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每次都得到了幫助嗎?

使學生明白:(1)有付出就有回報。

(2)只有你真心對待朋友,朋友才會真心的對待你你。

(生活情境的再現能充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活動與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朋友交往和朋友相處的態度,這就是生活的經驗與積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生活的本質。)

三、演演“愛心劇”

1、師:明白了這些道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愛心劇場”真正體會一下阮恆的.內心世界。(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師:是呀,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別人有了困難,都能主動的伸出雙手去幫助他,這樣互幫互助,更何況是好朋友呢?幫助朋友多重要。雖然自己很矛盾,但為朋友,即使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3、再讀課文,説説你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非得給學生機會訓練其道德行為不可。愛心劇場是來源與生活的情境再現,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朋友和朋友需要我們的時候很多很多。它符合道德行為必須加以訓練的規律,因此足以讓學生在讀文中真正感受到朋友的重要。體味到生活的滋味)

四、情感熱線

1、師:再次讀了課文,老師知道小朋友都已經懂得了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去幫助朋友。那麼當你得到朋友的幫助或是幫助了朋友時一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吧,你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心連心情感熱線”吧!

2、説説真實的事例,説説內心的感受。(學生上講台,説自己的感受)

3、看故事《兩肋插刀》,聽聽小熊的感受。

師:小朋友説的真好,得到朋友的幫助時我們很快樂,當我們幫助了朋友,同樣我們也感到了快樂。但是幫助朋友必須是正義的,有益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課件)

師:小熊受人欺負的時候,小猴也幫助它找了許多朋友去打架,給它解恨。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生説)讓我們一起聽聽小熊的感受吧!

(回憶生活的點滴,暢談心中的感受,此時此刻,學生已經從課堂走進了生活,情感也因此得到了昇華。)

五、齊唱《朋友》

師:是呀,小熊説的對,只要幫助朋友是對的,但要講方法。有好的會温暖夥伴的心!有害的也會傷害朋友的。讓我們共同伸出自己的手,來唱一首朋友的歌。出示歌曲〈朋友〉

六、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今天的交流和學習,我們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了。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建立純潔的友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互幫互助。和你的朋友手牽手,唱一唱《朋友》

(歌曲是情感的延續,課堂的延伸,現實生活的迴歸。讓課堂迴歸了生活。)

七、教學反思與分析: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就是説,

人的認識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新課標的基本思想特別強調了課堂教學要聯繫學生的生活,指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並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上。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非常注重課堂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德育與生活教學結合的目的。

一、從生活入手實現道德教育

語文教材上的內容都來源於生活,然而,我們的教材只呈現一個生活狀態,一個範例,不是特定學生當前現實生活的寫照,而我們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生活環境千姿百態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我們教學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層面,組織活動,展開活動。

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為例子,努力掙脱教材的禁錮,在教材與兒童生活之間建立內在的有機的聯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課堂教學的素材,為孩子們打開生活的窗户,從具體的生活事例引入課堂,能更加容易的被孩子們所接受,也更能激發強烈的道德情感,這就為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奠定了基礎。

二、讓孩子在生活中豐富道德體驗

生活是學生成長土壤,更是他們形成良好個性品德發展的基礎,讓孩子迴歸生活,體驗生活,無疑是豐富學生生活的有效手段。

三、讓孩子在實踐中為生活增添色彩

通過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挖掘兒童的現實生活,促進兒童文明健康地成長,積極向上的生活,即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是“學以致用”。即為學生開闢一條與他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讓他們在廣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謀求與社會、和諧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富有意義的生活。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課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課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只有將二者緊密的結合起來,學習才有興趣,情感才能激發,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實效。

國小語文説課稿8

一、 説教材

《所見》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屋》裏的一首古詩。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述了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歌兒,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剎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鄉村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詩4行展現了兩幅圖畫。第一句話體現《牧童行歌圖》,第二句話體現《牧童捕蟬圖》。全詩的最大特色是:對仗工整,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由遠及近、動靜結合。本課文配有一幅插圖,但畫面上沒有畫出後兩句詩句的畫面。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圖畫。

二、説學情

學生的的朗讀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對古詩還生疏,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要讓學生説出詩中描寫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引導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作為本詩教學的重點,把學生引入詩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從古詩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為本詩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I、理解詩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並根據古詩展開聯想,編寫一篇小短文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學習重點是理解古詩的意思,難點是借語言文字,想象古詩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藴美。

四、説教法

l、直觀教學法; 2. 圖文結合法; 3. 質疑法:;4.以讀代講法,自主探究法。學生好奇心強,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佔很大的優勢,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先進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解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彷彿身臨其境。

五、説教學流程

(一)由夏天捕蟬激趣導入,並引導學習本節目標。

(二)以小組按提綱獨學、對學、羣學。

1、組長組織,一人一題,按順序逐題核對,在組內共同的疑難地方做上標記。

2、朗讀和寫話的內容按提示對子間互學。2號督促做得不對的同學主動更正。

(三)展示交流

展一,正確、有節奏朗讀讀古詩,交流生字學習。

展二,看圖寫話,組內推選,展示精彩。

展三,交流詞意和句意,每組4號,一人一詞或一句。

展四,交流“讀出感情”1、2題。

展五,以組比賽背誦。

(四)教師點撥

1、與同音字、形近字區分記憶。

2、寫出誰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連詞成句,組織通順。

4、結合重點詞、句説説體會。

(五)達標檢測。

國小語文説課稿9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説: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

《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説説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

(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

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解説: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閲讀價值。改寫並不等於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閲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國小語文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大家好!我今天講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幽默中的第二篇課文《粗心的小畫家》。這是一首幽默、詼諧的兒童詩歌。詩歌以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述了小畫家丁丁粗心大意,畫動物錯誤百出的故事情節。詩歌內容生活化,簡單樸實、幽默詼諧、富有童趣,易於學生理解,就像在孩子們身邊發生的故事一樣,能夠很快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詩歌中隱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母語基礎,會認本課的5個生字,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幽默的樂趣,並從中領悟做事要細心的道理。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做事求實的品質。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丁丁神氣的樣子以及動物們滑稽可笑的樣子是重點。而體會作者那種善意的諷刺和誠懇的批評的感情,並受到教育是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此,我設立了“讀——説——畫——悟”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説、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説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三、説教學程序:

在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依據學生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設計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疑激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讀文識字

學習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然後小組內自學生字,在學生學完後做識字小遊戲,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提高識字能力。

(三)、默讀課文,交流體會

學習這部分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幽默的樂趣。

(四)、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讓學生參與課文的總結,談體會,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在説的過程中受到了做事要細心,不能粗心大意的教育。

四、説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節課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國小語文説課稿11

【説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藴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閲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説重點】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説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閲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説説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於《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願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國小語文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課文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以及在這過程中體現出的這位巾幗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兩全的精神。作者藉着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這件事,將其忠孝兩全的精神,展現在了讀者眼前。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定位於下:

【三維目標】:

1、知能目標:通過學習,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等詞。

2、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讀書,抓住文中的語言對話,領會她的忠孝兩全精神。

3、情感目標:體會花木蘭孝敬父母,熱愛國家的精神。

【教學重點】:瞭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多種方法讀書,抓住文中的語言對話,領會她的忠孝兩全精神,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説學情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已經擁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見解。本課內容表面上淺顯易懂,可學習作者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對話體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可能有些吃力。教學中需要引導,以便於在寫作中學習運用。

三、説教法

《課標》總目標的第七條表述為:“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概括為五步:

1、通過播放花木蘭的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新課

2、通過檢查預習,既強化學生的預習習慣,也為學習新內容奠定基礎

3、整體感知,抓課文主要內容

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讀形式,體會人物特點

5、學習運用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四、説學法

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閲”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稱其為“讀”。所以,“讀”並不光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默讀整體感知,也有分角色朗讀;既有文字的欣賞,又有個性化的情感朗讀。通過主體的“閲”,學生才能將文本的語言“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倉庫”。

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課文來找答案,然後再感情朗讀,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注意結合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五、説程序

(一)、聽《誰説女子不如男》曲目,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聽一聽,想想

你知道曲目中唱得是哪位女英雄嗎?(花木蘭)

2、對,今天咱們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吧。

(二)、檢查預習,強化預習習慣,為學習新課掃除障礙

1、與大家分享收集到的關於花木蘭的資料、教師介紹課文背景。

2、認讀生字。

3、理解詞語。

(三)、整體感知,抓課文內容

快速默讀課文,邊體會劇本的特點,邊想想課文裏講了花木蘭的什麼故事?

1、可將三幕的主要內容連起來説一説。

2、可以從以下詞語中選擇幾個詞語串連起來説一説。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評價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指名學生寫字黑板上。

3、你從哪兒看出的?品讀文中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

4、教師小結:課文通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體現她忠孝兩全的精神。

(五)、學習運用作者寫作的方法:

1、找出課文裏哪些地方體現花木蘭孝敬父母?

2、找出課文裏哪些地方體現花木蘭熱愛國家?

3、體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領會作者是怎樣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六)、課堂練筆:學習作者採用語言對話表現人物精神。

有兩個話題可供選擇:

1、奇蹟課堂書115頁“我的練筆”。

2、看大屏幕。

3、你也可以自定話題。

六、板書設計

女扮男裝 —爽朗善良—————

花 替父從軍 —孝敬父母—————

木 女子如男 —機智善辯—————

蘭 勞苦功高 —熱愛祖國—————

赫赫戰功 —勇於擔當—————

板書設計簡單又清晰,緊扣文本,通過文章中的詞來展示人物的品質。

國小語文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並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製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並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四、説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閲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於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於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並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淨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瞭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淨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五、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着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讓學生説説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裏,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説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淨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淨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繫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藉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説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並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後面的習作作準備。

八、説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苟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國小語文説課稿1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課《植物媽媽有辦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了問題,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語言優美、生動,貼近兒童的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設計思路】

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於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結合課標精神與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以下三點予以定位:

1、知識目標:

⑴認識“旅、蒲”等12個生字。會寫“已、甲”等10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瞭解文中介紹的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製作標本,並介紹其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發學生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和慾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正確認讀、書寫生字。

難點:

⑴瞭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着帶刺的鎧甲”等所表達的意思。

為了將三維目標得以真正落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圖片激情、課件展示、音樂渲染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以達到熟讀背誦。

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一、激趣導入。二、自讀識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讀領悟。五、鞏固延伸。下面,我就對本課的教學流程做以具體的闡述。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牛馬有腳,鳥有翅膀,它們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沒腳,沒翅膀,它們要旅行靠什麼辦法呢?聰明的植物媽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今天我帶你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媽媽。同時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利用閲讀期待,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

二、自讀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 充分利用雲空間課堂魔方,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配樂動畫,教師伴隨着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從剛才的畫面中,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2.學生自讀課文。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邊讀邊標出生字,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方法自主識字,從而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

(2)討論: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慾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出示詞語:公英、耳、豌豆。齊讀詞語。

⑵説説用什麼方法記住“蒲、蒼”兩個生字?(提醒學生勿把“蒲”字寫成左右結構)

⑶利用遊戲鞏固識字。我將採用摘蘋果、識字大轉盤等遊戲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小組內輪讀生字,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小組長為他貼上“ ” ,沒有達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5)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讓學生在多音字“得”下畫上記號。看看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得”的讀音有什麼不同。

出示小黑板:

A、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

B、那裏有許多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種子,飛得多遠哪!

先認讀“得”的三種不同的讀音“děi、dé、de”,再讀句子,選音節注音,最後齊讀這三句話。

D、讓學生在課文中找找還有哪些多音字?(為、降、乘……)畫上記號,並給這些多音字組詞。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互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互助互學,人人蔘與,不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6)識記字形,練寫生字

1、識記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練讀,小老師帶讀。

⑵小組討論:用什麼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比比誰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導書寫

⑴讓學生觀察本課要求會寫的10個字,想想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了。

⑵教師重點指導:

①“絞絲旁”的寫法,提示學生注意兩個撇折的起筆收筆基本上下對齊。

②比較“窪”和“娃”的字形。

⑶學生自由練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生需要教的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品讀感悟

本環節的設計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説蒲公英

⑴我們先來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麼傳播種子的?請喜歡蒲公英的同學一起讀讀第二節。

⑵讓學生拿起蒲公英輕輕一吹,一邊吹一邊觀察,説説自己發現了什麼?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⑶全班交流:剛才給蒲公英吹氣時,你看到了什麼情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拿起蒲公英標本,邊吹氣邊引導學生理解:風一吹,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開了,像一把把降落傘四散開來,你們瞧,種子這裏一顆,那裏一顆,都從空中飄落下來了。(教師相機板畫:蒲公英的種子)我們可以用哪一個詞來描述?引導學生説出:“紛紛”。

⑷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情景可以用上“紛紛”這個詞,試着用“紛紛”説一句話。

⑸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假如你就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媽媽給你們準備好了降落傘,微風一吹,你打算到哪裏去玩耍呢?

⑹指導朗讀:

①教師渲染氣氛:蒲公英娃娃們,我們就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安家落户了,遠方有什麼呢?讓我們帶着遐想朗讀第二節。(引導學生用較輕較慢的語調朗讀。)

②哇,微風一吹,你們終於可以離開媽媽,到處旅行了,好開心呀!(生讀)

③蒲公英娃娃們,你們勇敢地離開媽媽的懷抱,從高空中飄落下來了。(生再讀)

④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齊讀第二節。

⑺教師小結:(手指板書)蒲公英媽媽真有辦法,能借助風的力量讓自己的孩子四處去旅行。

2、説蒼耳

⑴師:認識了蒲公英媽媽,我們一起去找找蒼耳媽媽。請喜歡蒼耳媽媽的同學讀讀第三節。

⑵蒲公英媽媽是靠風來傳播種子的,而蒼耳媽媽又有什麼好辦法呢?誰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呢?畫出相關的語句。

⑶讓學生再次拿出蒼耳標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帶刺的鎧甲”。

⑷讓學生任意把蒼耳掛在自己的頭髮、衣服上,然後走一走、跳一跳,體會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妙處,並説説自己的感受。(學生説,教師相機板畫:兔子)

⑸蒼耳寶寶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窪。這個辦法多妙呀!誰來誇誇蒼耳媽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3、説豌豆

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四節,教師提出要求:

①自由讀第四節。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

③説説豌豆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⑵各組選派代表彙報學習情況。

⑶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子突然收縮,形成彈力,豌豆便彈射出來。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與“豌豆曬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豆粒兒蹦着跳着離開媽媽”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學生明白了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板畫:太陽)

⑷出示句子: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①比較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引導學生從豆莢炸開的響聲、豆子蹦跳的動作、聯想生活中蹦跳的快樂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導學生讀出豌豆寶寶蹦着跳着離開媽媽時的高興的心情。

4、試着根據板書背誦課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本環節的學習中,從老師的引領,到小組合作,到自學,引導學生由扶到合作,到獨立學習,教學生學會學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鞏固延伸

1、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採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説説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讓學生拿出課前採集的其他植物標本,邊展示邊介紹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鬼針草寶寶只要掛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窪;芭樂的種子被貪吃的小鳥帶到遠方;太陽一曬,鳳仙花娃娃們就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2、交流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然後仿照課文表達形式寫一小節詩歌。

3、教師總結:植物王國裏的奧祕還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們做細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

【設計意圖】對課文知識進行拓展,加強課內外知識的聯繫,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國小語文説課稿15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説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悦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悦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1、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2、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閲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3、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悦。

根據文本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②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④通過拓展閲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⑤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説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説,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悦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着讀着,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