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説課稿三篇

來源:文書谷 6.46K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説課稿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小班説課稿三篇

小班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藴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二、説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覆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範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錶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為本活動的難點。

三、説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為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碟,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

2、知識上的.準備

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四、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

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中的內容。

"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啟發、誘導。

"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説的願望。

"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通過觀看動畫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説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為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導入活動。

我為幼兒準備了一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就不見。"通過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當揭示謎底"雨"的時候,我藉機引入:"小朋友下雨天你是怎樣避雨的?如果手中沒有雨具,可以用什麼避雨?"引發幼兒對生活經驗的回顧。然後進一步提問:"草地上也下雨了,有幾隻小動物也沒帶雨具,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避雨的?"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

2、、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無道具完整講述,幼兒感知故事情節。

無道具講述是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想象故事情節的畫面,發展幼兒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後通過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小兔子是怎樣避雨的?""小兔是怎樣幫助別的小動物的?"來了解幼兒對故事的初步感知情況。

(2)、觀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通過觀看動畫,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説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説、師幼分角色説、小朋友分角色説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例如"頂","避雨"。從而內化為幼兒自己的行為。

(3)、小朋友表演故事,遷移故事主題

通過小朋友表演故事,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然後,鼓勵幼兒做一名遇事動腦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這樣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3、遊戲《找朋友》在愉悦的氛圍中結束活動。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以上是我對《下雨的時候》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及認識,我會在新的教育理念薰陶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其中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課件下載:

1、FLASH動畫課件

2、PPT配音課件

3、説課稿課件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生動、有趣,我通過設置懸念,讓幼兒猜猜葉子的作用,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另外,儘管在活動中有時幼兒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正確,但他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對幼兒的回答都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揚。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我運用課件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的動態語言環境,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連平時寡言少語的幼兒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問,幼兒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動中來。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我根據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組織了角色遊戲活動,通過遊戲角色分配,遊戲中的相互合作,力爭讓每個幼兒都能做到開心、開口。儘管在遊戲過程中,有的幼兒純粹是在玩,但是他同樣也在感受着語言的氛圍。存在問題:

1、課件畫面轉換的速度太慢,而小朋友説話的速度快,本來我想讓小朋友一邊看課件一邊跟着説一説,因此沒有達到我意想中的效果。

2、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後來在情感遷移的過程中,我問小朋友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麼?小朋友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説喜歡小貓,有的説喜歡小雞,也有的説喜歡小兔,問他們為什麼喜歡,他們都説不出原因。後來我説馬上説:“老師喜歡小兔,因為它喜歡幫助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如果讓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或許效果會好一些。

小班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繪本《好餓的毛毛蟲》。

一、 説教材

《好餓的毛毛蟲》是一本充滿了詩情與創意的圖畫書。它沒有太多的文字,而是以孩子感興趣的圖畫表現出來。根據星期幾的不同,會吃不同的水果,數量和星期幾有關係。書上還有小洞洞,而且可以看到蟲子從小洞洞裏爬出來,最後還變成了美麗的蝴蝶。這個有趣的故事將語言、科學、數學的知識進行了有效的融合。圖畫生動形象,非常符合小班幼兒天性好奇、愛觀察的特點。

綱要中指出: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的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更好的發展。在綱要語言領域中強調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積極的應答環境。因此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以求達到教育最優化。

二、 説目標

依據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我班孩子的現有經驗,我從知識情感、技能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欣賞繪本故事、瞭解毛毛蟲的生長以及變成蝴蝶的演變過程。

2、 學説“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

3、 體驗繪本閲讀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繪本故事的內容,學説“星期X,它吃了X個XX

它還是餓”

難點是瞭解毛毛蟲的演變過程。

為了完成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課件、大書、音樂、視頻等

三、 説教法

小班孩子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物體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在活動中我採用演示法、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遊戲法等來進行教學。從而更好的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實物的演示,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引出課題。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使孩子對繪本內容產生興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通過談話,提問的方法學習句式,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體驗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既瞭解了毛毛蟲演變成蝴蝶的過程,又體驗了和同伴之間合作的愉悦。大書的使用將閲讀活動滲透到今後的閲讀活動中

四、 説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先採用分段閲讀故事,分段講述的時候,結合自制的繪本ppt進行故事的講述。我通過引導孩子自己觀察,設計了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孩子讓孩子猜一猜,説一説“星X,他吃了X個XX還是餓”,注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再完整欣賞故事、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師幼一起繪製毛毛蟲變蝴蝶的循環圖,不僅將毛毛蟲變蝴蝶的知識直觀化了,也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最後進行表演的方法

五、 説教學過程

本活動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出示實物,運用了演示法。目的通過實物的色彩形象的鮮豔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採用遊戲捉迷藏的引導孩子仔細閲讀繪本封面。

第二個環節:欣賞故事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分段欣賞故事

這一過程 通過ppt課件,讓孩子初步瞭解毛毛蟲的生長變化。學説“星期X,他吃了X個XX,可它還是餓”以此類推進行6以內數的點數。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 星期一的時候,毛毛蟲吃了什麼東西?

毛毛蟲星期一啃了一個蘋果,還是餓,

②星期二的時候,它吃了什麼?那它吃了幾個呢?星期二啃了兩個梨子還是餓

③星期三的時候,它吃了什麼?它吃了幾個呢?

④星期四的時候,它可能吃什麼?它會吃幾個呢?

⑤星期五的時候可能會吃些什麼呢?會吃了幾個呢?為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完整欣賞故事

通過觀看繪本視頻幫助孩子提煉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繪製生長循環圖 活動的難點通過孩子喜歡的動畫效果直觀的演示後,在經過圖示的結合一下子就得到了解決。這一環節我採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充分的採納孩子們的想法,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第三個環節,表演《毛毛蟲變蝴蝶》

幼兒和教師一起做毛毛蟲在地上爬行着去“找東西吃”,吃飽之後開始“吐絲”做成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動,然後慢慢地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起來。

(讓幼兒動起來,使幼兒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並且利用遊戲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六、 説教學效果

我認為本次活動的一開始的捉迷藏遊戲環節是孩子們喜歡的,孩子的情緒非常的愉悦。最後的表演是非常好的。在輕鬆中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另外繪本大書可以填充到區角讓孩子進一步的閲讀。

小班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想媽媽》是老教材小託班上學期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現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獨生孩子,父母長輩都非常的疼愛。由於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減少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為了彌補孩子會買一些玩具當禮物送給孩子,但是那種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一直連接着父母與孩子,使得孩子經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這首兒歌就是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寶寶在家一個人,想媽媽時抓起來旁邊的積木,學着平時打人打電話的樣子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點回家。本首兒歌內容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體現了寶寶對媽媽的思念。

二、説目標

本次活動靈活性強,不受時間、季節、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立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據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通過念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三、説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説“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説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説,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四、説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託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處採用模仿遊戲:抓積木當電話,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的`理解兒歌內容。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師幼之間的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五、説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社會領域、語言領域的內容。我採用師生討論——圖片導入——遊戲“打電話”——學習兒歌——《好媽媽》歌曲結尾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小朋友,今天誰沒有來啊?她為什麼沒有來呢?原來她生病在家休息呢!”接着出示電話機以打個電話給她引出來課題。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出示的電話機,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圖片導入

設計這一各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初步理解兒歌內容,並把“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這一語言重難點前置,通過相應動作表演來鞏固理解兒歌內容。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三)欣賞詩歌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四)結束活動

以一首《好媽媽》作為活動的結尾,既和活動相呼應,又能再一次引發幼兒的興趣,使孩子在快樂中結束活動。

熱門標籤